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初中一年级孩子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一年级孩子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一年级孩子的实验和观察能力初中一年级是培养孩子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关键时期。

通过实验和观察,孩子们能够主动参与探索,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初中一年级孩子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一、提供多样化的实验机会实验是培养孩子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家庭都能提供多样化的实验机会,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校可以为学生组织课堂实验和实验室参观,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简单的科学实验套装,并指导他们进行实验。

此外,实地考察和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也是培养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鼓励观察和记录观察和记录是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重要方法。

孩子们可以观察周围的自然和物质现象,并进行记录。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们用文字、图表或者照片等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和记录,孩子们能够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提升观察力和注意力。

三、引导提问和思考提问和思考是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针对实验和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思考解决方案。

同时,鼓励孩子们思考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培养他们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提问和思考,孩子们能够主动思考并深入理解实验和观察的背后原理。

四、培养合作意识实验和观察往往需要合作完成。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在小组或者班级中互相合作,共同进行实验和观察。

通过合作,孩子们能够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

同时,合作也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共同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五、关注安全意识实验和观察涉及到一定的风险,孩子们在进行实验和观察时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

家长和老师应该教育孩子们正确使用实验工具,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事项。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使孩子们了解常见实验的安全知识和应对措施,确保实验和观察活动的安全进行。

六、提供资源支持为了有效地培养初中一年级孩子的实验和观察能力,提供资源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科学实验教学对初中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研究

科学实验教学对初中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研究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摘要】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小学生的影响深远。

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传统文化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塑造。

结合实践案例,可以更好地说明传统文化在语文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传统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不可替代,应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培养下一代积极向上的公民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德育教学、重要性、影响、融入、品德修养、语文素养、实践案例、认知、情感、行为、传承、全面发展、促进作用。

1. 引言1.1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传统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承载着丰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道理,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责任之心,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国家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心。

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和情感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检验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可以汲取智慧,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文化弘扬的优秀品质和道德规范,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

科学实验教学方案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科学实验教学方案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科学实验教学方案培养观察思考能力科学实验教学方案-培养观察思考能力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其中,观察思考能力是科学实验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从而提高科学实验的准确性和创新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科学实验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思考,培养对细节的观察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草叶、显微镜染色剂等。

2. 实验用品:试管、移液管、显微镜移动平台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草叶样品:在显微镜玻片上取一小块草叶。

2. 涂抹显微镜染色剂:将草叶样品涂抹在盖玻片上,加上适量的显微镜染色剂。

3. 盖上载玻片:将盖玻片轻轻覆盖在草叶样品上。

4. 准备显微镜: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使草叶样品清晰可见。

5. 开始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草叶样品的细胞结构和显微形态。

6. 记录观察结果:使用笔和纸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和显微形态。

四、实验思考1.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分析草叶样品中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 比较实验:分析草叶样品中与其他植物样品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3. 思考问题:思考为什么草叶细胞比较适应光合作用?为什么草叶样品中的细胞结构与功能有所差异?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通过观察草叶样品的细胞结构和显微形态,培养了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通过结果分析和思考问题,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提高了科学实验的准确性和创新性。

通过实验总结,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实验经验和学习成果。

六、实验延伸1. 扩展实验:可以选择不同的植物样品进行观察比较,进一步拓宽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实验应用:可以将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和显微形态应用到其他科学领域,如医学、生物工程等。

初中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初中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初中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在初中阶段,科学探究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首先,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时期。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他们能够亲身经历探索未知的过程,这种亲身体验往往比单纯的理论学习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或不同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这种兴趣的激发,为他们今后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科学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生物的生长变化、自然现象的规律等。

比如,在观察“蚕的生长周期”时,学生需要留意蚕从幼虫到成虫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包括体态、颜色、行为等。

长期的观察训练,能够让学生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这对于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再者,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这一系列的活动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探究“电路故障”时,学生需要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和判断,可能需要多次尝试和改进实验方案,才能找到故障的原因。

这种思维训练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析和解决。

科学探究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不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从使用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步骤到处理实验数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正确使用各种实验工具,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方法。

比如,在进行“化学实验制取氧气”时,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仪器的组装、药品的添加、气体的收集等操作,一旦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

科学观察培养观察力

科学观察培养观察力

科学观察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指我们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敏锐感知和准确理解能力。

对于科学研究、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拥有良好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培养科学观察力呢?本文将从培养兴趣、专注力和细节把握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兴趣兴趣是观察力的基础。

只有对某一事物或领域感兴趣,我们才能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去观察和研究。

因此,培养兴趣是培养观察力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阅读、参观展览、实地考察等方式来拓宽自己的兴趣领域。

同时,我们还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兴趣,通过交流和互动来增强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

二、提高专注力专注力是观察力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时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很难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

为了提高专注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首先,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避免干扰源的存在。

其次,进行有效的时间规划,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此外,运用一些专注力训练的方法,比如冥想、静思等,可以帮助我们锻炼专注力。

三、细节把握观察力强的人往往能够捕捉到一些细微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常常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细节把握是培养观察力的关键。

在观察事物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尝试更多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参与,用心留意事物的特征、形状、颜色、声音等方面的细节。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一些复杂、多变的场景来提高自己对细节的敏感度。

四、实践与反思培养观察力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更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锤炼和提高。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观察性质的实验或活动来进行观察训练。

比如在自然的环境中观察鸟类和昆虫的行为模式,通过观察天空的云朵变化来了解天气预测等等。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不断进行观察和收集数据,并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综上所述,科学观察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

通过培养兴趣、提高专注力、细节把握以及实践与反思,我们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初中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初中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生 的 兴 趣 和 热 情 , 师 还 必 须 教 会 学 生 正 教 确 的观 察 方 法 和 观 察 步 骤 。 如 教 师在 讲 比 解 蜜 蜂 的 时 候 , 蜂 分 为 三 种 不 同的 形 态 蜜
有 蜂 王 、 蜂 、 蜂 。 师 可 以 利 用 多媒 体 雄 工 教 成像 的规律 。 象 。 际上 让 学 生 学 会 找 到 观 察 对 象 并 不 图 片让 学 生 对 比 观 察 , 种形 态 的 不 同 , 实 三 使 教 师 在 物 理 实验 教 学 中 还 可 以教 会 学 难 , 教师可 以利用演示 实验来培 养学 生这 学 生 学 会 观 察 事 物 , 养 学 生 观 察 能 力 。 培 生 不 同 的 观 察 方法 , 如全 面 观 察 法 、 比 方面的能 力 , 比 对 教师在做 演示实验之 前一定
参 考 文 献
[】李 延 红 . 生 物 教 学 中学 生 观 察 能 力 的 1 谈 培 养【】开封 教 育 学 院学 报 ,0 13 . J. 2 0 () []阮 炎洲 , 连 玉 . 谈 对 学 生 观 察 能 力 2 林 浅 的 培 养【】中小 学实 验 与装备 .0 36 . J. 2 0 () [】王 民 , 峰 . 初 中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中 对 3 征 在 学 生 观 察 能 力 的 培 养 [】宿 州 教 育学 院 J. 说教师要明确让学生 知道观 察这些现象或 学 报 ,0 32 . 2 0 () 者物质有什 么作用 。 []贾连生 , 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学生观察 4 初 最 后 教 师 利 用 观 察 提 纲 引 导 学 生 有 计 能 力的培 养【] 内蒙 古师范 大学 学报 J, 划 的 进 行 观察 。 这 样 的 实 验 教 学 中 , 在 学生 ( 育科 学 版 ) 19 () 教 , 9 74 .

初中自然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初中自然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初中自然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作者:徐贤荣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8期【摘要】观察能力需要后天培养才能逐渐形成。

中学阶段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是要注重过程,方法适中。

【关键词】自然观察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全面、正确、深刻的认识事物的特点是每个中学教师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了使中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观察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为什么要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1.1 观察是研究自然科学最基本的方法。

大自然是人类永恒的家园。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最大的特点在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学好自然科学的前提条件。

1.2 观察是认识自然现象研究自然规律的首要步骤。

自然科学的大多数学习的内容都是以自然界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学生们通过首先其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自然现象和规律产生感性的认识,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从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1.3 良好的观察力能使中学生更快的适应以后的学习,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智能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2.1 引导中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明确目标和任务,才能在实践的时候,带着目标和任务进行观察,自然科学中,观察能力尤其重要。

例如,老师在讲授不同植物的叶子有何区别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野外采集不同种类的叶子,通过实践采摘、对比从而获得比较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2.2 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自然现象千变万化,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有切身的体验,但是,在研究自然科学的时候,单纯的依靠生活经验,则非常容易出现生活经验影响实验判断的现象。

研究目前还处在比较在教学过程中,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直接影响观察效果,无论是课外观察还是实验观察,引导中学生复习或预习有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实验观察应事先安排好实验程序,明确观察的重点和难点,准备好实验材料和用品,必要时演示一次,以便摸索成败的经验。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在逐步介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方法。

1. 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该尝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以通过引入新鲜有趣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或者展示令人惊叹的实验效果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科技博物馆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观察力和思考力是探究科学问题的关键。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整理数据来分析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敏锐感知能力。

3. 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验环境探究科学问题需要实践的机会和实验的环境。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和观察。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庭或社区中进行小型实验,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

4.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选择的科学探究项目。

在项目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行探究,并通过实践和总结获得自己的科学发现。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展示和分享,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科学探究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和交流。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协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术交流会或者科学项目竞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他们的学术交流能力和科学素养。

总结起来,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上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验环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项目,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观察活动是人们感知客观世界的重要方式,是认识活动的开端和基础。

学生观察能力高低对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观察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初中学生在科学实验观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通过实例着重对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途径及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科学实验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态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实验观察能力观察方法On the Cultiv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Observing Ability in Middle School Science Experiment Teaching //Chen QiqiAbstract Observing activity,the starting and basis of cognitive activities,is an important style people's sentiment of the world. Students'observing ab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me-morizing ability,imaginative ability and thinking ability.This paper elaborates from several aspects,and propo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eachers'scientific guidanc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observing ability.Key words science;experiment;observing ability;observing me-thodAuthor's address Shuyuan Middle School in Kecheng District of Quzhou City,324000,Quzhou,Zhejiang,China观察能力就是在有目的、有组织、有思维参与的感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固的认识能力,是人们感知客观世界的重要方式,是认识活动的开端和基础。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并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对于以后的科学学习和探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科学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以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另一方面,对于刚开始学习科学的学生来说,科学基本概念的构成和基本知识的掌握,都有赖于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才能获得。

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提高其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学生在科学实验观察中存在的问题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科学实验离不开观察,但在实际的科学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过程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1.1重表象,忽视观察的目的性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一些奇特的科学现象更是怀有浓厚的兴趣,喜欢观察科学实验,但对实验的目的性却不甚明了。

如在介绍“化学反应”这一概念时,教师做了镁带燃烧的演示实验后,学生被那耀眼夺目的白光表象所吸引,大家兴高采烈,陶醉在“看热闹”中,有如观看节日的烟花一样,但对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却说不准确、说不完整。

1.2重结果,忽视观察的过程和细节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其实验的结果印象较深,而对于转瞬即逝的变化过程和细节往往不能及时纳入自己的视野和意识范畴而被忽略。

如在电解水实验中,用带有尖嘴的玻璃管点燃氢气,刚点燃时,火焰呈淡蓝色,但很快变成黄色。

如果学生没有及时仔细注意这一现象,就会让“淡蓝色火焰”从眼前溜走,进而产生错觉和“误诊”。

1.3重局部,忽视观察的完整性由于初中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对实验现象不善于完整、全面地进行观察,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局部现象而忽视整体现象。

如学生在观察单摆和滚摆的演示时,往往只注意到摆锤或滚摆位置的变化,而没有注意到摆锤或滚摆速度的变化,有的虽然能同时注意到上述的两个变化,却未注意到摆锤或滚摆上升的高度在逐渐变低,这样就会导致认识上的片面甚至错误。

2在教学中尝试学生观察力的培养2.1明确实验目的,使学生学会观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往往出现的很多现象,这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用感官去观察,还应让学生对所观察的实验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提示并启发学生应该怎样观察,哪些应重点观察,哪些要全面观察等等,使学生在观察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只有让学生学会观察,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去思考、理解和记忆。

如在学习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区别时可演示下面四个小实验:①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②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的实验;③电灯通电发光实验;④冰受热融化成水的实验。

实验演示后如果教师不加提示,学生多半会根据实验中有无发光现象把它们分成两类,即把铁在氧气中燃烧和电灯发光这两个变化归为一类,而把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和冰受热融化成水这两个变化归为一类。

这是因为发光这一现象比较明显,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而我们真正要研究的“变化中是否产生了其他物质”这一现象往往因为不太明显而容易被学生所忽视。

这时,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强调实验观察中注意的重点是“变化中是否产生了其他物质”,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一观察重点,就不会被其他一些相对次要的现象迷惑了眼睛。

(衢州市柯城区书院中学浙江·衢州324000)中图分类号:G62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09-0085-03“为什么要用干燥的试管作反应容器?”“试管口为什么要略低于试管底?”“实验过程为何要按通氢气—加热—停止加热—停止通氢气操作顺序?”等问题,就不会思之无物。

因为学生可以从“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干试管壁上出现水珠”等直观现象中得到启发。

这种观察不仅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抽象思维的跨越,并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从而使知识达到内化的效果。

2.2重视实验过程的分析,避免现象观察表面化根据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的规律,在科学实验的观察过程中,还应对学生强调实验过程的分析。

观察不仅仅要观察到实验现象的本身,更应分析产生该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抓住事物本质的规律,避免对现象观察的表面化。

如做完地球的公转的模拟实验后,在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教师应分析总结: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交角,地球在公转到不同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会在地球的不同纬度上来回移动,从而在特定地区看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造成了一年的四季变化。

教师在总结实验现象时,还应注意逻辑性和过程的前后顺序,即哪个是现象,哪个是原因。

如公共汽车如果突然刹车,坐在公共汽车里的乘客会往前倾倒,这是为什么呢?在分析时就必须按顺序讲清:(1)刹车前,汽车和乘客都在以相同的速度往前运动,乘客相对于汽车是静止的。

(2)刹车时汽车由于地面摩擦力的作用而由运动变为静止。

(3)而乘客由于惯性的原因要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乘客就会相对于汽车作向前运动,即向前倾倒的现象。

因此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前因后果关系,不能颠倒,这样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2.3注重观察方法,掌握观察技能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使观察达到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必要条件。

2.3.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相结合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诱导学生观察,重视实验现象,其目的是要找到实验变化的内在规律,这就需要有解剖麻雀的耐心,就是对实验变化中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加以观察,认清它的特点,使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认识,既有整体变化的过程,又能对整体变化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具体状态进行体验,以便正确地把握实验过程,理解科学概念,掌握内在规律。

如在电功率的教学中,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学生难以辨析,容易混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阻器各一只、导线若干。

步骤:(1)如图连接好电路,并闭合开关。

(2)操作和观察:静态观察点一:滑片P位于O点,闭合电键,电压表示数为2.5V,电流表示数0.3A,电灯正常发光,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静态观察点二:把滑片P位于N点(短时间),电压表示数为3.5V,电流表示数0.34A,电灯发出强光,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

静态观察点三:把滑片P位于M点,电压表示数为1.0V,电流表示数0.2A,电灯发微光。

动态观察:把滑片P从M点缓慢地向Q点滑动,观察所得的情况填入下表: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就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即①电灯的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由实际情况决定,受外界条件影响、制约,灯泡亮、暗由实际的功率决定;②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是用电器的本身构造决定的,是反映用电器特征的物理量,它为人们合理使用用电器提供科学的依据;③在工作中当电路电压不变时,应选用额定电压等于或近于实际电压的用电器,当电路电压可变时,应使实际电压趋于用电器的额定电压。

2.3.2一般观察与特殊观察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实验现象,只有在某些具体的方位上才能观察到,如果用一般方法观察是较难发现的。

这就要求学生用心去寻找,用科学观察的方法使“隐蔽”的实验现象明朗化,加深学生对实验规律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

在演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教师把光具座按实验室纵向旋转,并依次放置蜡烛和凸透镜,使两者相距1.5f 左右,点燃蜡烛,不放光屏,问学生有没有看到像。

回答有两种:有、没有。

然后叫看到像的同学举手,举手的同学刚好形成一个扇形。

教师打手势沿扇形两边界一划,两边界相交于MO N Q滑片P M M→O O O→N N→Q实际电压(V) 1.0 1.0→2.5 2.5 2.5→3.5 3.5→6实际电流(A)0.20.2→0.30.30.3→0.340.34→增大→0实际功率(W)0.20.2→0.750.750.75→1.21.2→增大→0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P实<P额P实→P额P实=P额P实>P额P实>P额发光情况发微光由暗变亮正常发光亮度增强继续变亮突然熄灭(灯泡损坏)(上接第86页)一点,并指出像大概在这一位置,把毛玻璃光屏置于此位置。

然后作少量移动———清晰倒立放大像立即出现在全班眼前,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指出光屏这一器材的作用及物距、焦距、像的性质三者关系,再向烛焰吹气,使其向右偏,而光屏上像则向左偏,使学生明确凸透镜成实像是上下颠倒,左右对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