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关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课件

舆论监督
公众的关注和舆论压力可以促使政府和企业 采取更有力的保护措施。
推动立法
公众的呼吁和支持可以推动政府制定更严格 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和政策。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未来展望和倡议
未来野生动植物种保护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气候变化、生境丧失、非法捕猎和贸易、外来入侵物种等仍然威胁着野生动植 物种的生存。
野生动植物种面临的威胁
生态破坏
人类活动导致的森林砍伐、草 原开垦、城市化等行为,严重 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
过度利用
过度捕猎、采摘、利用野生动 植物资源,导致许多物种数量 急剧减少。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对野生动植物的 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一些 物种可能无法适应新的气候条 件。
非法贸易
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屡禁不止 ,一些珍稀物种被猎杀、捕捉 、贩卖,对野生动植物种群构
公约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主要内容
确定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制定保护措施,促进国际合作和信 息共享等。
原则
尊重国家主权,科学基础,可持续发展,共同但有区别的责 任等。
公约的成员国和影响
成员国
目前有183个国家加入该公约,涵盖了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影响
该公约已经成为全球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法律文书之一,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促进了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推动了各国制定保护措施,加强了执法力度,提高了公众意识。同时,该公约也 为其他国际法律文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成严重威胁。
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野生动植物种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 有重要作用。
南非的地理条件与野生动植物保护

南非的地理条件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南非是位于非洲南端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南非的地理条件与其野生动植物保护密不可分,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条件,南非成功地开展了许多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成为全球公认的保护区域。
本文将从南非的地理条件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两方面来探讨南非的地理条件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性。
一、地理条件南非地理条件多样,包括高原、平原、沙漠、山脉和海洋等。
这些地理条件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栖息地,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1.1 高原南非东部和南部的地区主要是高原,包括德拉肯斯堡高原、内尔斯普雷特高原等。
高原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植被茂盛,吸引了大量的野生动物栖息于此。
例如,德拉肯斯堡高原是南非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植被和众多的野生动物,如狮子、犀牛、斑马等。
1.2 平原南非境内还有许多广袤的平原地区,如大卡鲁平原、克鲁格国家公园等。
平原地区气候干燥,适宜草原的生长,为大量的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这些食草动物也吸引着许多食肉动物的栖息,形成了动物群落的平衡。
1.3 沙漠南非西部是卡拉哈利沙漠和纳米布沙漠等沙漠地区。
虽然沙漠环境恶劣,但却不乏珍稀的野生动植物。
例如,卡拉哈利沙漠是狮子、羚羊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生活着多种适应严酷环境的植物。
1.4 山脉南非拥有很多山脉,如德拉肯斯堡山脉、表山脉等。
山脉地区地势险峻,山间森林生态独特,为大量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了避难所。
例如,在表山脉上生活着世界著名的非洲企鹅,它们依靠海洋资源和山间森林的保护。
1.5 海洋南非拥有辽阔的海洋,尤其是印度洋和大西洋相交的海域。
海洋生态系统为许多鲸鱼、海豚和海龟等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也为南非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野生动植物保护南非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保护区和开展保护项目等方式来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2.1 法律法规南非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附录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保护与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国际合作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简称CITES)是一个国际性的公约,旨在保护和管理全球范围内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资源,以及监管其国际贸易。
CITES附录则是CITES公约的附件,主要列出了受保护动植物的分类以及限制其国际贸易的条款。
CITES附录的划分对于全球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至关重要,同时也对各参加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CITES附录的分类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CITES附录根据受保护动植物物种的濒危程度和国际贸易情况分为三个附录,即附录I、附录II和附录III。
附录I列出了极度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受到严格限制;附录II列出了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受到监管;附录III列出了需要合作管理的物种,国际贸易受到协定限制。
这种分类方式不仅有助于对各类濒危动植物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也为全球范围内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CITES附录的划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
它使得各参加国家和地区能够更加明确地了解和认识到哪些濒危动植物物种需要受到保护。
它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限制,避免了不合理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开采和贸易活动。
它还有助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机会来共同参与、支持和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 CITES附录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意义CITES附录不仅在全球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也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CITES附录的划分为各参加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国际贸易的明确标准和指导,使得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贸易活动更加合理、有序和平衡。
CITES附录的划分也有助于避免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非法野生动物资源开采和交易行为,保障了合法国际贸易的进行。
缅甸的自然保护区探寻卡钦邦的野生动植物

缅甸的自然保护区探寻卡钦邦的野生动植物缅甸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生态系统的国家,而卡钦邦则是这个国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卡钦邦位于缅甸北部,被誉为“野生之地”,拥有广袤的森林、壮丽的山脉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自然遗产,缅甸政府在卡钦邦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成为许多野生动植物研究和观察的天堂。
一、自然保护区概述卡钦邦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该地区特有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
这些保护区覆盖了广大的土地面积,涵盖了山地、森林、湖泊等多种自然景观,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不仅有助于保护濒危物种,还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生态旅游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卡钦邦自然保护区的特点之一就是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和生态环境的优越,这里汇集了许多稀有的野生物种。
比如,亚洲象、克什米尔猫、大熊猫、巨魔鹰等珍稀动物在这里都有所分布。
同时,卡钦邦的森林和湖泊中也生长着丰富多样的植物,从草本植物到高大乔木应有尽有。
三、生态旅游的机遇卡钦邦的自然保护区为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游客可以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区的相关项目,近距离接触和观测野生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
此外,保护区内的自然景观也非常壮观,如山岳奇观、瀑布飞泉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还提高了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和关注程度,有助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四、保护的挑战与对策然而,卡钦邦的自然保护工作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非法捕猎和盗猎行为的存在,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生存条件。
政府需要加强对非法捕猎和盗猎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另外,生态旅游的发展也需要管理和规范,以确保旅游活动对保护区的影响最小化。
五、国际合作和交流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卡钦邦的自然保护区,缅甸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法

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法一、引言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维系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动植物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
为了保护和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本文将就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法进行探讨。
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义2.1 生态平衡维护野生动植物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构成了食物链的不同层次,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保持着物种数量的平衡。
一旦某种野生动植物数量过度减少或灭绝,将会打破生态平衡,导致连锁反应,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不可估量的破坏。
2.2 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在数量、种类和基因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多样性。
维护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对于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资源、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以及推动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3.1 禁止非法猎捕、贩卖和杀害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各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严禁非法猎捕、贩卖和杀害野生动植物。
这些法律法规对于违反禁令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
3.2 保护和修复栖息地栖息地是野生动植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保护和修复栖息地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关键措施之一。
各国政府应加强对栖息地的保护,禁止非法开发和破坏栖息地,积极开展栖息地的修复工作。
3.3 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是指非本地区本地种群所带入、自然传播、繁殖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的物种。
为了保护本地动植物的生态系统,各国应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控与防控,采取相应的措施遏制其扩散。
3.4 科学研究与监测科学研究与监测是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研究,可以了解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分布、数量、状况和生态需求,为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工作则有助于掌握动植物种群变化趋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5 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是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
华盛顿公约跨国合作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动计划

华盛顿公约跨国合作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动计划概述华盛顿公约跨国合作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国际合作,保护世界各地的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
本行动计划致力于加强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野生动植物濒危问题。
下文将从目标、计划步骤和预期成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目标行动计划的目标是通过跨国合作,减少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和野生物种的失去,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
具体目标如下所示:1. 提高各国对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和意识;2. 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共同应对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及其相关问题;3. 促进各国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提高野生动植物保护技术的水平;4. 推动各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的规模;5. 增加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确保其生存和繁衍环境的可持续性。
计划步骤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行动计划按照以下步骤展开,确保各国之间的协调合作和有效推进:1. 研究和评估:各国共同开展对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和保护需求的研究和评估工作。
通过共同研究,了解濒危野生物种的分布情况、生境需求以及面临的威胁因素。
2. 政策和法律制度改革:各国根据研究和评估结果,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法律制度,加强对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的打击力度,提高管理和执法水平。
同时,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的国际协调和衔接,确保合作的顺利开展。
3. 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各国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
通过分享实时数据和先进技术,提高各国对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的监测和打击能力。
4. 濒危物种保护:加大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建立保护区域和生态恢复计划,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保护措施。
同时,通过生态教育和公众宣传,提升社会对濒危物种保护的认识和关注度。
预期成果通过华盛顿公约跨国合作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动计划,我们有望实现以下成果:1. 国际合作意识的增强:各国将更加意识到野生动植物濒危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增强了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意愿。
华盛顿条约与野生动物保护

华盛顿条约与野生动物保护自然资源的保护从来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野生动物是地球上众多珍贵的生物物种之一,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现实情况却告诉我们,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正遭受着严重的威胁,到处都有着滥捕滥杀、非法买卖等行为的发生。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社会各界积极应对,而华盛顿条约也成为了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法律保障之一。
一、什么是华盛顿条约?华盛顿条约(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是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那些因国际贸易而濒临灭绝的物种而签订的一项国际公约。
该公约于1973年3月3日在华盛顿签署,自1975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
目前,已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该公约。
二、华盛顿条约可以起到什么作用?作为一项全球性的公约,华盛顿条约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和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一)管制国际贸易。
华盛顿条约列出了多个濒危野生动物和植物物种,对其国际贸易进行严格管制。
这些物种被称为公约附录物种,分为三个附录:附录I:列出了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物种,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进行国际贸易;附录II:列出了高度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可以进行严格管制的国际贸易,但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和程序;附录III:列出了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面临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物种,需要被相关国家或地区作出监管措施。
(二)协调国际合作。
各国在野生动物物种保护方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都具有普遍性。
因此,华盛顿条约促进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和行动方案。
同时,各国还需彼此协调,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声,呼吁更广泛的参与和支持力度。
(三)促进科学研究。
正确认识和理解野生动物的生态特性和生物学特征,可以为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和依据。
与狮子共舞坦桑尼亚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与狮子共舞坦桑尼亚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与狮子共舞——坦桑尼亚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的国家,被誉为野生动物王国。
这个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壮丽的自然风景,吸引了众多野生动物爱好者和探险家前来朝圣。
其中,坦桑尼亚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以其独特的保护理念和成功案例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坦桑尼亚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及其保护措施。
一、天国之珠——塞伦盖蒂野生动物保护区坦桑尼亚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便是塞伦盖蒂野生动物保护区。
这个位于东非大裂谷的天然驻留区拥有广袤的草原、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非洲东部地区最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
塞伦盖蒂野生动物保护区作为野生动物迁徙地的重要驿站之一,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和野生动物摄影师。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塞伦盖蒂野生动物保护区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巡逻执法,打击偷猎行为,保护野生动物免遭非法捕杀;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增加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推广生态旅游,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促进当地社区的发展。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塞伦盖蒂野生动物保护区的野生动物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护,成为国内外游客争相前往的旅游目的地。
二、人狮冲突的挑战与应对——卢阿哈野生动物保护区卢阿哈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坦桑尼亚的西北部,是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数量众多的狮子。
然而,随着当地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狮冲突日益严重,成为该保护区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为了解决人狮冲突问题,卢阿哈野生动物保护区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保护措施。
首先,通过加强与当地社区的合作,建立了一套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区及时获取与狮子有关的信息,还能帮助当地居民更好地了解狮子的生态习性和行为规律。
其次,引入科技手段,例如安装红外线摄像机和GPS追踪器,对狮子进行实时监测和追踪,以减少与人类活动的冲突。
此外,该保护区还积极推广旅游观光项目,利用人流量的增加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以增加他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国外有关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摘要】中国传统民族医药药用资源属于我国独有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西医西药盛行的今天,中国传统民族医药面临灭绝的边缘,如何从法律层面解决好并保护好中国传统民族医药药用资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
国外有关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制度,为我国拯救、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提供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传统民族医药,医药资源,法律保护
从总体上讲,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重点保护物种以保护为主,利用受严格限制,基本上是以绝对不影响保护目的为前提。
一、欧美地区
北美地区的美国和加拿大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培育利用方面的政策和管理基本一致,而且有些物种是联合管理的。
美国野生动植物的利用政策与当前美国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实践密切相关。
美国参与野生动植物管理的主要有2个联邦政府部门:一是鱼类和野生生物管理局,主要负责列入国家濒危物种法的1 200多种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以及渔业管理;二是国家公园管理局,主要是以地域为界,管理所有国家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
目前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管理局是美国最主要的野生动植物保
护机构,大约有7. 5万个工作人员,近700个下属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全国鱼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下属管理机构中有野生动物庇护所500 个,负责管理全国3 763. 66 万hm2 ( 9 300万英亩)全美最好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生境;保护800多种迁徙鸟类和列入美国濒危物种名录的1 200多个本土物种。
另外,还要保护已经明确的53 个生态系统以及其中的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
自1987年以来,鱼类和野生生物管理局和私人领主签订了2万多个协议,保护了16. 19万hm2 ( 40 万英亩)湿地、12. 14万hm2( 30万英亩)草场以及0. 81万hm2 ( 2万英亩)河流两岸的走廊带。
美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培育利用可以分为野外猎采、人工培育、产品加工和服务业4个方面。
美国野生动物野外猎捕以休闲性狩猎为主,野生动植物的非消耗性利用也集中体现在与野生动植物相关的休闲服务业,其他利用方式在整个野生动植物利用中的比重很小。
加拿大的野生动植物利用产业和美国相似,其非消耗性利用主要是与野生动植物相关的休闲服务业,休闲狩猎业主要以猎捕大型动物和鸟为主。
据统计, 1996 年加拿大有120万注册猎人,占全国人口的5. 1% ,狩猎活动的直接消费额6. 7亿美元。
每年北极熊的娱乐性狩猎直接收入达92. 5万美元。
加拿大野生生物管理局( canadian wild life service)的调查显示,参加狩猎人数最多的年份是1985年,达到29. 6万人次,一般年份狩猎人数稳
定在16万人以上。
猎捕鸟类许可证出售最多的年份是1978 年,达到52. 5 万个, 1998年也发放了20余万个。
英国政府历来重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管理,野生动植物管理工作除执行本国法律外,还执行欧盟的法律、国际公约等。
其野生动植物管理法定机构有3 个:一是外交部自然资源管理处,负责对外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法律的协调、解释;二是环境( wwf),爱护动物基金会( ifaw),世界野生动植物贸易监测中心( traffic),联合自然保护委员会( jncc)等。
这些组织都有明确的执法范围和职责分工,他们在执法上相互配合,共同筑成一张张强大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网。
二、澳大利亚
由于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条件,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与欧美地区发达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培育利用情况不同。
澳大利亚政府在1996 -1999年曾经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全国性的调查,形成了??澳大利亚本土野生动植物的商业性利用报告
( commercial utilisation of australian nativewild life)。
报告中详细阐述了澳大利亚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产业的历史,养殖、狩猎、野生动植物观赏、贸易、野生植物培植等主要构成产业的情况以及带来的经济影响和对保护的贡献等。
三、非洲
该地区的国家对其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利用情况进行专门调查
统计的较少,目前关于该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的了
解主要来源于一些国际机构和发达国家在该地区的一些研究机构。
从fao, iucn, traffic 等国际组织和美国、欧盟的一些研究机构的调查中,该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可窥见一斑。
早在20世纪60- 70 年代, fao 和iucn 联合支持了非洲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发展情况的专项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这一地区资源利用进行概述性的了解与分析。
非洲地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方式主要有5 种:一是生存性以及为农业发展而进行的猎捕;二是休闲狩猎;三是野生动植物观赏;四是肉、毛皮以及其他野生动植物产品的商业性生产;五是活体动物猎捕出售。
在撒哈拉以南地区传统的生存性狩猎是该地区野生动物的主要利用方式,也是该地区居民获取蛋白质的重要途径。
据估计,撒哈拉以南地区几种主要野生动物每年的猎捕量占到整个种群数量的10% ~ 20%。
随着非洲地区某些野生动植物数量的减少,在商业利益和生存需求的诱导下,非洲地区也逐渐开始了一些野生动植物的驯化栽培,逐渐形成野生动植物繁育培植业。
从保护角度看,当前世界各国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实际重视程度不同,濒危物种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发展中国家保护压力相对较大,而国家财力有限;经济发达国家(除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少数几个国家以外)需要保护的物种相对较少。
从利用角度看,资源消耗性利用和非消耗性利用并存。
在发达国家,主要是以野生动植物观赏为主的非消耗性利用产值所占比例较大。
而在发展中国家从野外获取野生动植物产品
依然是野生动植物利用的主要方式。
从世界整体趋势来看,未来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非消耗性和低消耗性利用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中国药材公司编著,《中国中药资源志要》,科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
[2]范洪哲等,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3]cites公约组织秘书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编译,2005,4.
[4]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