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合集下载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及对策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及对策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及对策摘要:为保护珍贵的生物资源,需要加强对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的问题,提出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公众意识、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创新保护区管理机制以及鼓励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等对策。

这些对策旨在推动保护区建设的进展,促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生态系统和社区的双重效益。

关键词: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人类活动;气候变化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资源开发活动的不断扩张,野生动植物和其栖息地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区的建设和有效管理显得尤为紧迫。

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见解。

一、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现状(一)全球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受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城市化、农业扩张等活动的驱动,导致了大量自然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使更多的野生动物处于濒危状态,全球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异常严峻[1]。

其生物多样性损失、栖息地破碎化、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过度狩猎等问题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据估计,全球有100万个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二)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正在被破坏,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有限。

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珊瑚礁等自然生态系统是野生动植物的关键生境,为它们提供了食物、水源和栖息地,同时也是它们进行繁殖和抚育后代的场所。

然而,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改变给野生动植物带来了威胁。

这些威胁不仅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还会扰乱它们的正常生活和繁衍生息。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生态环境部根据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持续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并发布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的监管试点工作。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

该保护区地处我国东西植被过渡带,地形多变,气候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的家园。

野生植物资源尤为丰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并提出有效的保护对策,本文将对该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珍稀植物资源丰富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拥有多种珍稀植物资源,包括一些受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

有高山植物、沙漠植物、森林植物等,数量众多,种类繁多。

这些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维持当地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植被遭受破坏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破坏,部分地区的自然植被遭受了严重破坏。

森林被乱砍滥伐,草原遭受过度放牧,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植物资源的减少。

一些珍稀植物面临着生存空间的挤压和生存环境的恶化,生存状况堪忧。

3. 气候变化对植物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也对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等现象加剧了当地植物资源的紧张程度,一些对特定环境要求较高的植物受到了威胁,对保护区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保护对策1. 加强立法保护针对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丰富而又受到威胁的现状,应加强立法保护,出台相关法规,保护该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

严格管理开发利用,限制过度开发,避免森林滥伐和草原过度放牧等行为,确保植物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2. 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加强对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的监测和科学研究,了解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变化、生长环境等情况,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学术研究,推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的制定。

3. 加强公众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植物资源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我国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

该保护区地貌多样,生态环境优美,是典型的黄土高原生态系统保护区,同时也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带的重要生态屏障。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该保护区内的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一、现状(一)植被类型及分布该保护区内植被类型多样,以草原为主,其次是灌丛、森林及沙地植被等。

具体植被类型如下:1.风沙地:以沙棘、狼尾草、沙蒿等为主要植物。

2.荒漠草原:以羊草、胡杨、白刺、柠条、沙蒿等为主要植物。

3.山地草原:以翠菊、鸢尾、山茱萸、芜菁、菅草等为主要植物。

5.森林:仅有1%的面积被森林覆盖,以云杉、松树、红梅、杜鹃等为主要植物。

(二)主要植物物种及保护状况该保护区内野生植物物种数目丰富,共有野生植物种类达到560种,其中含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8种,属于陕甘革命根据地保护区,以及科技部和国家环保局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档案。

下面为一些保护较为重要的植物物种及其保护状况:1.羊草: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植物,被誉为“草原之王”,主要分布于荒漠草原和山地草原。

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和全面开垦等人为活动的影响,羊草已面临退化和严重减少的危险。

2.胡杨:是沙漠荒漠化地区重要的耐旱抗寒树种,是维护黄土高原生态平衡的重要植物。

由于人类活动过度破坏,胡杨已经进入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3.柠条:柠条是沙地植物,分布广泛,是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植物,对抗沙漠化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过度采挖,破坏树皮和过度放牧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柠条资源面临持续下降和减少的风险。

4.刺槐:刺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富含糖、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等,被广泛用于林草畜牧和农业生产。

由于过度采伐和全面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刺槐面临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二、保护对策(一)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1.加强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巡逻人员,提高监测和保护的能力,强化保护区的管理。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问题与对策摘要:人类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庞大的资源消耗,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自然问题,加之过度的森林砍伐、开荒、狩猎与捕捞,以及环境污染与外来物种入侵等,致使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大量野生动植物数量减少、濒临灭绝甚至已经彻底灭绝,使得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明显下降。

为了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保护野生动植物,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设置林业自然保护区成为必然选择。

但目前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基于此,本文将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野生动植物;保护;林业自然保护区1 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现实意义从资源分类的角度来看,动植物属于可再生资源。

数千年以来,人类对于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直不曾中断。

人类社会的过度采伐、破坏与索取,导致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甚至被侵占,一些物种失去了赖以存活的环境逐渐走向灭绝。

进入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更大,消耗的资源数量更多,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土壤流失、温室效应等,这些都对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了不利影响。

据统计,当下物种灭绝的速度极快,每天都会有近百种物种走向灭绝。

而一些物种的灭绝会导致一些重要资源消失,自然与生态丧失平衡,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

所以,需要采取积极举措,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动植物生存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逐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2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1 自然保护区保护制度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不完善建立优良的自然保护制度体系是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我国自然保护工作起步相对较晚,许多自然保护区没有建立合适的保护制度,内部管理体系也不健全,导致自然保护区相关部门的工作交接与落实不到位。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不断增加,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在当前的现状下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现状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问题和困境。

首先是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了破坏和破坏。

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森林被砍伐,湿地和草原也受到了污染和破坏。

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减少,使得许多珍稀物种的生存面临威胁。

野生动植物面临的非法捕捞和盗猎问题也比较严重。

由于一些珍稀动植物的皮毛、骨头、器官等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成为了非法捕捞和盗猎的对象。

在一些偏远地区,甚至还存在着一些没有严格监管的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这使得相关的非法活动难以被有效打击。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公众的保护意识不足。

很多人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乱砍滥伐、乱捕乱杀的现象。

公众对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不足,也给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来改进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

需要加大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力度。

相关部门需要对森林、湿地、草原等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进行严格的保护,以保障野生动植物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应该加强对非法捕捞和盗猎活动的打击力度。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非法捕捞和盗猎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的监管,遏制非法活动的发展。

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保护意识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大家都能够意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相关部门需要加大立法力度,针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进行具体的法律规定,并严格执行,使其能够真正发挥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作用。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是保护我国珍稀物种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但目前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面临的现状是: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大量的自然资源被破坏,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非法猎捕和盗猎的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珍稀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力也影响了保护工作的效果。

加之,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和关注度不足,导致保护工作的推进缓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工作,恢复和改善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执法和监管工作。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严厉打击非法猎捕、盗猎、走私等违法行为,增加违法成本,提高违法者的打击力度。

加大各级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和执法人员的力量,提高执法效果和执行力度。

加强公众的宣传教育和意识提高。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并倡导公众对野生动植物的关注和保护。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主题活动,增加公众对保护工作的了解和参与。

加大科研力量和资源投入。

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开展野生动植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和技术力量。

增加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者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效果。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但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执法监管、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和加大科研力量等对策,可以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进行和取得更好的成果。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

2018年第9期现代园艺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刘亚儒杨绣坤(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河北张家口075700)摘要:当今社会,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严重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过度地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导致许多野生动植物灭绝,因此,应加强保护野生动植物。

从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加强对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策略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现状;保护野生动植物因其多样性强,为培育扩大物种资源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基因资源。

野生动植物在漫长历史中,为人类的医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研究本体。

1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1.1动植物保护意识薄弱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人们重视工农业的发展,重视经济的提升,缺乏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并没有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列入日常工作中。

另外,在利益面前,人们忽视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认为野生动植物可以随意狩猎,严重危害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1]。

1.2法律无法满足当前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中缺乏对当前乱捕滥杀、随意占地等各种问题的规定,从而导致相关部门的执法缺乏相关法律依据,在日常的管理中无法进行合理惩罚。

当前,自然保护区内出现了乱采乱挖、随意占地、随意捕杀的现象,一些不法分子采取更加先进的猎捕方式,当前的法律法规无法对其行为进行准确的评估,现行法规已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3经费不足,保护工作不力在保护林区内的动植物时需要专项经费,成立专项保护小组对林区内的动植物进行保护,同时展开相关的科研工作。

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内仍然缺乏专项保护资金,科研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科研工作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受到了阻碍,影响了当地自然林区的发展。

保护经费不足使得自然保护区内的保护手段相对落后,无法采用最新的保护方式,同时当地自然保护区内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展开保护工作,难以对保护区实现有效的保护[2]。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一直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对策提出两个方面来探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 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湿地消失等问题导致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严重受损,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2. 非法捕猎和盗猎现象严重非法捕猎和盗猎是目前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主要问题之一。

许多珍稀动植物遭到盗猎者的追捕,导致它们的数量骤减,甚至灭绝。

3. 野生动植物贸易泛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野生动植物贸易成为了一个跨国性的问题。

许多国家存在着非法的野生动植物贸易网络,这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4. 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由于野生动植物分布范围广阔,种类繁多,要想有效地保护它们并非易事。

目前缺乏科学有效的保护手段,限制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对策提出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想解决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的问题,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包括加大对森林、草原、湿地等重要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限制开发活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2. 加强执法力度对非法捕猎和盗猎行为必须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加大对非法捕猎和盗猎者的打击力度,使其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

3. 加强国际合作野生动植物贸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间加强合作,联手打击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网络,制定并实施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遏制野生动植物贸易的泛滥。

4. 科研成果应用加大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研的投入力度,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发展出更加科学有效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手段,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在未来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我们需要将以上提出的对策付诸实施,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人们的参与。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才能够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作者:张翀王延军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9期
摘要:野生动植物资源对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保护野生动植物意义重大,迫在眉睫,须引起全州上下的高度重视。

该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并在保护自然资源稳步发展的前提下,提出了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实现野生动植物社会共管体系等措施。

关键词:野生动植物保护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Q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635-01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对人类有益的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的总和,包括食用性资源、种植性资源、工业性资源及生态保护性资源等。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主体,对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时薄弱,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相当繁重。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关乎区域发展全局,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应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纳入其中,并做好专项规划工作。

在此形势下,掌握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并探索其保护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
1我国动植物资源储备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为各种生物及生态系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从而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蕴藏了大量的生物物种,森林类型繁多,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和气候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森林按气候带分布从北向南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林和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中国的天然湿地涵盖了全球39个湿地类型,天然湿地总面积约为2600多万公顷.包括很多珍惜鸟类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

2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
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

我国约有30000多种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全世界裸子植物共12科71属750种,我国就有11科34属240多种。

被子植物占世界总科的56%,。

野生动植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包括生态价值、药用价值、材用价值、食用价值、观赏价值等。

如虎、麝、蛇、蟾蜍、蝉、蜈蚣等多种野生动物和成百上千的野生植物具有药用保健用途;多种树木的木材具有材用价值;绝大多数动物可食,不少植物
的果实、茎叶、块根具有食用价值。

一批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尤其是大熊猫、朱鹮、扬子鳄等极度濒危的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扩大,东北虎野活动频繁,栖息范围有所扩展,朱鹮、麋鹿、野马、扬子鳄等濒危物物种回归自然工作已稳步推进。

虽然野生动物是国内唯一受到法律保护的动物,但它们也时刻面临着厄运。

例如:在广东人对国家级保护的蛇、穿山甲、果子狸等等野生动物的侵害等等。

二、野生动植物保护对策
1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区域建设。

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拓展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加大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力度和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区域建设,建立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给予野生动植物良好而安全的生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基因库,在珍稀野生动植物所在地和主要种群所在地设立保护点,与当地人签订保护合同,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落实资金、人员、制度,定期检查指导。

此外,野生动植物及复合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的科学与文化价值,建立相应的保护网络。

这里所谓“网络”,构建一个可实现实时定位、监控的网络系统,“人员”网络,即在在最短时间内排除险情,是监测的科技与人员网络二者是集成于一体的。

2完善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机制。

提高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健全保护措施,加大投入金额,改善管理薄弱现象,严格执法等。

对那些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野蛮行径,加大执法力度,。

在全社会倡导良好的生态道德。

进一步从政策机制、资金投入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建设。

本着抢救性保护的要求,在重要区域抢救性地抓紧建立自然保护区,做好经济发展规划工作。

由此方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与区域形势。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关乎区域发展全局,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应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纳入其中,并做好专项规划工作。

3储备保护资金。

生物物种资源是维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宝贵的基础性资源之一。

保护野生动植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防止物种灭绝后不可再生。

经费运作包括野保资金筹措和使用。

设立野保专项资金,为国际环保、野保组织赞助或捐赠;适地发展生态旅游。

而且要监管,加强市场管理,杜绝野生动植物黑市交易;经费除正常使用外,还应积极筹措经费,增强监管力度。

保护奖励机制,提高民众保护动植物资源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建立野生动植物社会共管体系。

该措施的执行与实施须依赖于民众法律意识与保护自觉性的提高。

建立野生动植物社会共管体系,主要涉及政府、林业等职能部门、社会民众等几个
主体,本着“和谐共管”的原则,建立政府、职能部门与公众的良性沟通机制,各方均以保护野生动植物为己任,共促人与自然和谐。

参考文献:
[1]李延红,青海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特征与保护措施. 青海草业, 2009,(2): 36.
[2]吕晓平,药用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2(4):22.
[3]季平,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1,(3): 211.
[4]孙忠英,生态市建设路径研究——以镇江为例.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0,(2): 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