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合集下载

班级文化 建设故事

班级文化 建设故事

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点滴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是每个孩子温暖的家。

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当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

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种班级精神,它像一根隐形的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牢牢地聚在一起。

我非常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

每接手一个班级,我首先做的是布置教室。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

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

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除了学校规定的粘贴物之外,我还设置了好人好事记录本,知心信箱,获奖展区,梦想展区,一日寄语等等。

这样的个性班级文化,犹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除了美化教室以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内在的文化精神。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塑造学生的灵魂。

记得有一年,我新接手了一个二年级,班上有个特殊的男孩小冬。

他8岁,调皮捣蛋,经常惹是生非,很多同学都对他又意见,在班上实属“恶霸王”。

才二年级就“如此了得”,如果我不“治治”他!以后恐怕无法无天?还不把我们班搅得乌烟瘴气!我开始了解他的家庭情况。

他由爸爸一个人抚养,母亲离婚远去,还有一个妹妹比他小一岁。

如果爸爸要外出挣钱,两兄妹就由年近70的爷爷照看(奶奶已经去世了)。

这样的家庭环境,难怪他脾气暴躁,欺负同学,两个大男人哪会注意教孩子文明礼仪方面。

缺乏妈妈细心的呵护,他哪里还会关爱别人?我慢慢地留意他。

他其实挺胆大的,我问他什么,都肯告诉我。

我关心他中午吃什么菜,今天得了多少零花钱,这衣服很漂亮啊,上课时我还故意多抽他回答问题。

在选班委的时候,我特意选他为体育委员,也算是班干部了,他别提有多得意了。

就这样,我和他拉近了距离。

但他跟同学间的关系仍然处不好,偶尔还会发生打架现象。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阳台上的花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阳台上的花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阳台上的花第一篇: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阳台上的花阳台上的花——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苏赫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题记真好,我们搬进了新教室。

九月的阳光照在教室的阳光窗台上。

雪白的教室宽敞明亮,但总觉得教室里少了一点什么。

少了一点情趣,少了一点优雅,少了一点品味。

我心里有了一个主意,在阳台上放点花,给教室增加一点生气,增加一点绿意。

不过我希望阳台上的花不仅起到的是美化教室,营造物质文化氛围的作用,也希望它能给予学生一点精神文化的影响。

所以我用了一节班会课,让学生们讨论:我们养什么花。

班会课上,孩子们七嘴八舌。

平日里很有主见的燕子首先发言:“我希望买一盆马蹄莲,因为它的花语是博爱、圣洁。

象征纯洁的友爱。

男子汉十足的麦治说:“买个松树盆栽吧,它是智慧坚贞的象征。

”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的静珂说:“买珠兰花,它象征了高洁、美好,价格还不贵。

”……许洋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还可以让大家自己带一点来,我妈栽了好多吊兰,我抱一盆来吧,吊兰象征了希望、朴实、宁静。

”他的话激起了同学们的贡献精神,好几个家里养花的同学都愿意带有意义的花来。

学生对花的选择,其实就是一种性情的选择,一种人格的选择,这个交流讨论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精神影响,浸润的过程。

他们各具个性,决定了我们班级文化的多元性。

花来了,摆在阳台上,阳台上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过了一个星期,有一个早晨,我去上早自习,总感觉有点不一样,可我又说不上来到底不一样在哪里。

下了早自习,怡可对我挤一挤眼睛:“老师,你没发现哪儿不一样吗?”经她一提醒,我仔细打量了一下阳台,花摆得不一样了,一盆正开着的四季杜鹃旁边,朴实的仙人掌紧紧挨着它,心甘情愿做了繁花花朵的陪衬;绿色马蹄莲的叶子正中开着圣洁的花,花盆下,同学们自己用两个小玻璃瓶养着的金边兰宁静、美好。

……“谁的创意?”“我和小羽”。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建设故事————让墙壁会说话,让文字改造人,让板报培育人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而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个性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为此,我作为班主任充分认识到在班集体建设中,应该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创建班级文化的重要价值,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使之内化、升华为信念和理想。

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

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我从着重从教室布置这个方面来谈谈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具体做法。

如何布置教室优化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呢?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的环境,包括教室墙壁布置、标语口号的拟定、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

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1、细心布置营造,让墙壁会“说话”我们班教室左、右面墙壁的空白处悬挂了名言条幅,从而营造学习的氛围,以此来激励同学们不断地拼搏、进取。

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是奖状区和学习园地区,努力成果一一展现,看到张贴的奖状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大家热爱班级的情感,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一个外来学生北碚区柳荫镇明通完小傅达述2012年8月30日这天下午两点半,我走进办公室,看见条丝椅上坐着一个60多岁的妇女,身着蓝布单衣,头戴一顶白底蓝花的布料遮阳帽,带有皱纹的额头上挂着星星点点的汗珠,不时滑落一两颗,顺着脸颊滚到贴身的衣襟上,好一阵子才消失,脚上粘着泥土的半泡沫凉鞋被汗湿了。

她正在与我对座的王吉生老师熟悉地聊着什么。

“太热了,怎么不把电扇开起呢?”我一边问,一边打开了电扇。

王老师指着我,对她说:“这就是教三年级的班主任傅老师。

”她笑着向我点点头,我也向她笑着点点头。

一会儿,王老师指着那条丝椅上的小男孩,向我介绍:“傅老师,这个娃儿要来你班读书。

把他收了嘛。

”我看看王老师,又看看男孩。

他,大约八、九岁,白皙的脸蛋上还留有少许的细小汗珠,黏糊的鼻涕随着呼噜声进进出出。

他不时地抬头和低头、正视和斜视,好像要说,老师,你把我收下吧,为了读书,我很为难。

接着,他看看我,又看看王老师。

我问王老师:“他读书调皮吗?成绩好不好?”“应该说不调皮,他姐姐我教过的,听话,成绩也好。

现在在江北中学读高中,听说她成绩还是很好。

如果他像他姐姐,肯定好教。

你就把他收了嘛。

”我问:“他姐姐叫什么名字?”王答:“胥媛.”我转脸问孩子:“你旁边坐着谁?你叫她什么?”“她是我外婆。

”我看了看戴遮阳帽的,问:“是这样吗?”她微笑着回答:“是这样的。

”“那他的爸妈呢?”“外出打工了。

”“以后就靠你管理他?”她似乎有难言之隐,却又点头回答:“嗯!”就这样,我就答应收下他了。

报名注册时,我问他叫胥什么。

他说他姓范,叫范贵林。

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你姐姐姓胥,你怎么又姓范呢?”他难为情地抠了几下头,接着,嘴巴咧了咧,抽搐了几下,然后结巴着:“我姐姐——不是——不是亲——亲姐姐。

外婆——也——也不是——亲——亲外婆。

”“那你是哪里人?家住哪里?”“我是忠县人,家住兴峰乡三元村9组。

”注册之后,我心想,一个忠县的留守儿童转来我班就读,将来不知会给我带来多少麻烦。

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班级文化建设故事重庆市垫江中学校杨治均在班集体教育管理中,能够实现学生之间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是班集体建设发展的终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都在努力奋斗着,本人自当班主任工作以来,对班级文化建设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下面将我近几年的工作点滴与大家分享。

一、班级建设特色活动,结合感恩特色教育,各班都相继开展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健设,在班上选出一个感恩主题作为班级精神教育的切入点,以此主题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同时有本班的班歌、班训、班徽,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都要颂唱班歌、班训。

二、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从细致入手、坚持长期渗透。

班级纲领有了,班级文化的框架有了,怎样进一步深化班级文化。

我们知道良好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需要长期的渗透。

需要科学细致的后期工作。

针对文化建设的特点我领导组织创办了班上的报纸。

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对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看法。

让学生通过交流产生思想的火花,努力去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积极组织走进学生心灵活动,并相应的开通了“我想对您说”师生信箱。

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并发现了许多学生潜在的问题,并及时的给于了解决。

组织学生美化学习生活环境,制作各种班级文化展板,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组织并参与感恩周活动,在班会上举办了多次感恩父母、老师的班级演讲比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设计文化情境,创建文化氛围教室的墙壁也应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和理想。

把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摄影作品,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着教室的四壁。

这样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时时给学生以启迪。

“学习园地”的定期更换,利用同学们的创意,选择一个主题及一组色彩,设置一系列专栏,每一次都能体现着各自的风格和追求。

帮助学生培养读书兴趣,学会鉴别、学会选书,多读书,读好书,有系统地读书;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有效率地读书,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自备或从学校图书室借自己喜爱的书籍,集中放在书架上,进行交换阅读。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用心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对学生身心的陶冶作用非同寻常,它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

在我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这些年中,从最初的大事小事包办代替到与学生共同管理班级事务,从遇事茫然无措到处理问题冷静思考,经历了与孩子们无数次的心灵碰撞,收获的是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希望,感动的是孩子们活泼天真的笑脸。

记得那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第二年,由于学校临时调整工作,我被安排到一个新的班级任班主任工作。

缺乏经验的我以为,只要按步就班地开展工作,凭我踏实认真的工作精神,再说是只有十五个学生的小学三年级,管理绝对没问题的。

确实,在最初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一切如我预想的情况一样,建立班级干部组织,分工开展工作,看似风平浪静,心中暗喜自己遇上了一个“好”班级。

可好景不长,一个月下来,对学习情况进行第一次调研测试,十五个人有近一半的学生成绩亮起了红灯,我仔细分析了一下情况,却无法理出头绪。

但我确定,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我从此理加留意学生在课堂与课间的情况了。

一天,我到校较早,提前走进教室,学生到了六个,正在教室围着看着些什么,由于我的突然“造访”,来不及回到自己的座位,每个人的手里却好像都拿着什么,遮遮掩掩的,中间的同学把一本作业收了起来。

我明白了,这几天萦绕在我脑海中的问题有了答案。

但我保持了沉默。

我想,如何才能纠正这种不正之风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几个班干部,他们知情吗?如果知情,为什么不向我报告呢;不知情的话,如何利用他们来管理、纠正这种不好的习惯呢?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加上批改作业时格外注意,我发现有一种现像,家住得近的几个同学往往在作业中存在同错同对的问题,平时走得比较近的几个同学也有同样的现像存在,包括班级干部也搅在其中,问题比我想像的更严重。

如何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呢?直接从干部入手吗,如果处理不好,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他们在学生中形成的一定的榜样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小故事

班级文化建设小故事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材料蒲城县桥陵镇三合初级中学组别:初中组姓名:曹宏戬我阳光、我自信、我坚毅、我快乐阳光驱散你心灵的阴霾;自信生发你不断前行的力量;坚毅笃定你前路的方向,披荆斩棘历经艰难困苦的磨砺,你将收获成功的快乐。

——题记在我们班教室后的黑板上方有这样一条标语:‚我阳光、我自信、我坚毅、我快乐、我们要自强不息!‛它源于我十几年教育教学工作,以及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中的执教点滴。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那是2011年10月的一个星期四,吃过晚饭,我正在自己的教工宿舍批改作业。

一阵急促地脚步声到了我办公室门口。

之后传来一个声音:‚报告!‛‚进来!‛我回应道。

‚老师,快去男生宿舍,小良把书装箱了,正在卷铺盖,说是要回家,不想念了。

(‘不想念了’本地话的意思是‘不想再继续上学读书了’。

)‛说话的是小良的好朋友小栋。

我扔下手头的作业本,跟着小栋,匆忙向宿舍跑去。

到了宿舍门口,我看到小良已经整理好了铺盖,书装了两箱,正要把装好的东西往自行车上捆。

‚哈!what’s up? (怎么回事?) 不打招呼,这是想当逃兵的节奏啊!?‛我略喘着气,笑着对小良说。

他用手揉了揉红着的眼睛,停了下来抽噎着。

‚东西这么多,你一次拿不了吧?‛我继续半试探半强硬的说:‚今天星期四,老师抽不开身,等到明天放学,我骑车跟你一道送你回家吧?现在天色也不早了,你这样回家大家谁能放心得下?况且就这么回家也不符合学校的规定。

就这样定了,嗯?‛我扭过头,对身后的小栋说:‚小栋,先帮他把床铺铺好。

‛‚小良,让小栋给你铺床,你跟我来一下。

‛我平静地说。

接着,他跟我到了我的宿舍,我再三问他不想读书的原因。

他低着头、红着脸,就是不吭声。

无奈之下我让他出去冷静冷静。

为了防止他偷偷外出逃跑,派了四名同学悄悄跟住他。

之后我从小栋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原委。

小良自打小学三年级时,他的父母就出外打工了,一年到头回家一两次,平时只有他的爷爷、奶奶照看他。

小良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现在上初三了,课程进度快,课堂容量大,他更加感觉到学习跟不上节奏,上课听不懂。

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用爱改变学生爱是给予,是自我付出!作为班主任,我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就是爱!为此,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在班级建设中,应该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创建班级文化的重要价值,坚持爱心型的管理模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刚接到六年级四班的时候,我有点紧张。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班级,是两个村小学生合并在一起在完小组成的新班。

学生无法很好地相处,一个班无形中分成了两派。

我要求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了学生的名字,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距离,赢得了孩子的第一份信任。

接着,我把两个班的学生巧妙搭配,开展互助活动,携手创建文明小组,积极开展班队活动。

通过活动,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建立了一系列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在爱的基础上,班级氛围慢慢得到了改善。

在这四十多个孩子中,胡建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他是我最先认识的一个孩子。

个子矮矮的,皮肤很黑,老是害羞地坐在座位上,低头不语。

班上的同学主动和他说话,他总是不开口。

没过多久,他对班上和新学校的环境熟悉了,渐渐变得活泼起来,以前学校的恶习也随之而来。

他开始在班上寻衅滋事。

辱骂同学,和同学打架,甚至把毛毛虫带到学校放到女生的书包里。

我想,他刚从村上的学校来到这儿,还不习惯班级的管理制度,语重心长教育了他。

可是,第二天,居然把一个同学的头打破了,理由是他向老师告了状。

我怒不可遏,在班上严厉地教育了他。

谁知,他突然恶狠狠地盯着那个同学,紧紧地握着拳头,全身不停颤抖着。

看着这情景,我也被吓住了,心想,这孩子心思太重了,得和家长多沟通。

过了很久,他的婆婆赶来了。

看到孩子一身的泥巴,他不断指责数落孩子,用手不停在孩子身上拍打泥土。

完了,转过头对我说:“老师,这孩子麻烦你费心了。

你怎么打骂都可以,我没有意见。

我这个当婆婆的也拿他没有办法。

他爸妈都在外地打工,好几年都没有回来了……”后来,在和他婆婆交谈中,我知道,孩子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都一直在外打工,几乎没有回家。

在孩子的印象中,父母是什么样,他都很模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自主谋划,自我管理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115中学陶艳玲“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一个班,如果全赖班主任来管理,必然会又累又没有效果。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让学生自己来出谋划策,加上良好的班干部激励机制,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一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和追求。

“陶老师,我们班的公区没扫干净又被扣分了。

这周的流动红旗又泡汤了!”学习委员张念向我跑来。

“怎么回事,不是上周才换了清洁委员,又不负责?”我略有些惊讶,新上任的清洁委员王植懿是很务实的学生啊。

“老师,其实你撤掉吴盛很冤。

他当清洁委员的时候,大家都欺他个子小,他叫做清洁谁都不去,他只好自己去帮大家做。


这是发生在开学第三周一的事。

我们班的公区又大又广,又是人流来去的聚集地,难扫难做是众所周知。

几乎每天都要扫好几次,但这样依然难保干净。

常常前脚才做,后脚又扔。

加之本期才新接的班级,班上学生比较懒散,一起做的时候,总有一部分同学偷懒,认真扫的同学意见很大,为此常常扣分,我烦不胜烦。

吴盛是班级最小个子的男生。

开学第一周竞选班干部,当时只有他一个竞选清洁委员,本着鼓励积极的原则,我直接让他接任了。

没想到上任两周,不是今天没扫干净,就是明天忘做,我一直以为是他不负责任,在班上批评了几次,见没什么改进,于是在两周后就把他撤了。

这几天我看他一直很消
沉,作业竟有乱做之势,以为只是他一时想不通,没想到另有隐情。

从张念那里了解情况后,我心中略一思量有了打算,立时拿出抽屉中备好的奖状,写下了吴盛的名字。

等到下午班会课,我拿着那张奖状走进了教室。

“今天,学习委员无意间的一句话,让老师意识到了自己前面犯了一个错误。

在这里向一位同学说对不起,因为在他当清洁委员期间,虽然班级老是被扣分,但是他自己却认认真真,甚至常常帮同学们做。

以前老师一直以为是他不负责任,为此批评了数次,原来是错怪他了。

撇开管理能力不谈,单从做清洁来看,同学们认为他做得好不好?”
“好。

”下边众口一词。

“这位同学是谁?”
“吴盛!”我一说完,下面的同学们就笑起来。

“老师如果奖励他,同学们认为该不该?”
“该!”
“那好,”我拿出奖状,“这是一份迟来的奖励,就奖励他一心一意为大家做清洁的精神。

请吴盛同学上台领奖!”
吴盛上台后,我请他拿好奖状站在台上,他脸上的表情看起来要哭了。

台下立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也笑了,“看来同学们心中有数。

他为你们承受批评,从未抱怨值得奖励,而同学你们不做清洁的行为对不对?”
“不对!”
“你们个子比他高,手脚比他长,却欺他个小,不做清洁,置班级荣誉于不顾,该不该?”
“不该!”
“老师今日不批评大家,我很欣赏吴盛同学这种默默做事的精神,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


教室里再次响起掌声。

“咱们班公区大难做,但我不信同学们做不好。

老师一人所思有限,班级是大家的,今天我们就来征集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

看谁是咱班最聪明的同学,能出好的点子,让大家不用人管也能做好清洁。

谁的点子有用,我们就让谁来做清洁委员。

行不行?”
“行!”
同学们积极性空前高涨,拿出笔,开始在纸上写起自己的建议。

很快我就得到了以万雪杭于洁同学等为首的有用建议。

方案如下:
1、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大组,每组十人。

2、将每组十人又分为三小组。

公区对应划分为三块,每块安排一小组,固定到人头上,做清洁的时候,自己对自己那一块负责,必须做干净了才可以离开。

3、将清洁与小组考核联系起来,做得好的为小组加分,做得不好相应扣分。

同时,征对做好了又被人扔垃圾的行为,同学们也提出了解决方案,每日派遣轮流值日,每节课后到公区巡视。

很快,就算无人管理,我们的公区也能做得又快又好,再无同学偷懒。

以此为据,我们把教室也如法炮制,短短的时间,无论室内室外清洁都无须我再操心了。

流动红旗开始在我班频频造访,同学们十分兴奋。

而经过试用,万雪同学很快被大家推为新一任清洁委员。

就连吴盛同学,经此一事,作业认真了很多,课上起来回答问题时声音又响又亮。

一句肯定,让他重新找回
了自信。

至此,我开始意识到,班级管理,还是要靠同学们。

让同学们共同来出谋划策,既能提高积极性,还能提升成就感。

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一位引导者,我们只要制造宽松的氛围,让他们自主发挥,并给予适时的肯定就可以了。

现在,我班的所有班干部,都是试用后同学们自己推举出来的。

我告诉同学们,谁都可以来为班级的管理出谋划策,有什么好的点子随时都可提出,只要有益,我们都会采用。

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喜欢什么的学习方式,都会能过班干部传达到我这里,而也在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向他们喜爱的方式靠近。

如今,我班级的管理皆是同学们自己在行。

谁眼睛近视要调位,谁又和人闹矛盾了,他们找的皆不是我,全部由班干部们自行调节好了。

我越来越轻松。

班级管理,在这条路上,我不是老师只是学生。

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会在这条路上继续摸索。

反思:永远不要把同学们当作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儿。

他们其实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老师和引导者,只要懂得尊重他们的意见,制造宽松的氛围,让他们放开手脚为班级谋划,在班级管理上,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也会获得班级荣誉感,同时又能增强集体意识和自律性,最终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