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班级文化 建设故事

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点滴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是每个孩子温暖的家。
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当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
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种班级精神,它像一根隐形的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牢牢地聚在一起。
我非常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
每接手一个班级,我首先做的是布置教室。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
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
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除了学校规定的粘贴物之外,我还设置了好人好事记录本,知心信箱,获奖展区,梦想展区,一日寄语等等。
这样的个性班级文化,犹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除了美化教室以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内在的文化精神。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塑造学生的灵魂。
记得有一年,我新接手了一个二年级,班上有个特殊的男孩小冬。
他8岁,调皮捣蛋,经常惹是生非,很多同学都对他又意见,在班上实属“恶霸王”。
才二年级就“如此了得”,如果我不“治治”他!以后恐怕无法无天?还不把我们班搅得乌烟瘴气!我开始了解他的家庭情况。
他由爸爸一个人抚养,母亲离婚远去,还有一个妹妹比他小一岁。
如果爸爸要外出挣钱,两兄妹就由年近70的爷爷照看(奶奶已经去世了)。
这样的家庭环境,难怪他脾气暴躁,欺负同学,两个大男人哪会注意教孩子文明礼仪方面。
缺乏妈妈细心的呵护,他哪里还会关爱别人?我慢慢地留意他。
他其实挺胆大的,我问他什么,都肯告诉我。
我关心他中午吃什么菜,今天得了多少零花钱,这衣服很漂亮啊,上课时我还故意多抽他回答问题。
在选班委的时候,我特意选他为体育委员,也算是班干部了,他别提有多得意了。
就这样,我和他拉近了距离。
但他跟同学间的关系仍然处不好,偶尔还会发生打架现象。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阳台上的花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阳台上的花第一篇: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阳台上的花阳台上的花——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苏赫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题记真好,我们搬进了新教室。
九月的阳光照在教室的阳光窗台上。
雪白的教室宽敞明亮,但总觉得教室里少了一点什么。
少了一点情趣,少了一点优雅,少了一点品味。
我心里有了一个主意,在阳台上放点花,给教室增加一点生气,增加一点绿意。
不过我希望阳台上的花不仅起到的是美化教室,营造物质文化氛围的作用,也希望它能给予学生一点精神文化的影响。
所以我用了一节班会课,让学生们讨论:我们养什么花。
班会课上,孩子们七嘴八舌。
平日里很有主见的燕子首先发言:“我希望买一盆马蹄莲,因为它的花语是博爱、圣洁。
象征纯洁的友爱。
男子汉十足的麦治说:“买个松树盆栽吧,它是智慧坚贞的象征。
”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的静珂说:“买珠兰花,它象征了高洁、美好,价格还不贵。
”……许洋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还可以让大家自己带一点来,我妈栽了好多吊兰,我抱一盆来吧,吊兰象征了希望、朴实、宁静。
”他的话激起了同学们的贡献精神,好几个家里养花的同学都愿意带有意义的花来。
学生对花的选择,其实就是一种性情的选择,一种人格的选择,这个交流讨论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精神影响,浸润的过程。
他们各具个性,决定了我们班级文化的多元性。
花来了,摆在阳台上,阳台上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过了一个星期,有一个早晨,我去上早自习,总感觉有点不一样,可我又说不上来到底不一样在哪里。
下了早自习,怡可对我挤一挤眼睛:“老师,你没发现哪儿不一样吗?”经她一提醒,我仔细打量了一下阳台,花摆得不一样了,一盆正开着的四季杜鹃旁边,朴实的仙人掌紧紧挨着它,心甘情愿做了繁花花朵的陪衬;绿色马蹄莲的叶子正中开着圣洁的花,花盆下,同学们自己用两个小玻璃瓶养着的金边兰宁静、美好。
……“谁的创意?”“我和小羽”。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用爱点亮一片星空――――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徐小燕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班级管理、班级建设不是一两句话可以下结论的。
我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班主任工作经历已达五年之久,在这五年里,我不断摸索、学习、借鉴、总结,现将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与大家一同分享、交流:07年我刚参加工作,学校安排我担任三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工作和该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刚来一两天就打听到:三年级二班,总人数44人,男生26人,女生18人,一个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的班级;一个全校出了名的混乱班级;一个被全校教师视为汤手山芋的班级,就交到我这个新手手里。
没有办法,我只有硬着头皮上阵,有热心的老师提醒我:“你才来,这些学生对你还不了解,你一定要对他们凶一点,否则后面更难管教。
”就这样,刚开始几天大家都相安无事,可慢慢的他们的陋习还是开始滋生了出来。
没完成好家庭作业的、书写乱涂乱画的、打饭不讲秩序的、说脏话、吃零食的……都大有人在,每天到办公室来向我告状的同学络绎不绝,我整天也是一个“累”字了得,我想这样下去真不是办法,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不能整天处在调解纠纷、说服教育的被动工作状态,于是我调整心态,积极行动起来,开始分析班里学生最近表现情况,得出三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同学之间情感冷漠。
比如:有同学没有红领巾,临到学校大队部检查时,班里也没有学生愿主动借出来;二是,行为习惯极差,性格偏执,动则骂人,甚至大打出手,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三是,学习习惯差,缺乏兴趣,偏科现象严重。
根据上面的情况分析,我打算两手抓,一手抓学习一手抓行为。
我找来两张白纸,一张4开的、一张8开的,都用铅笔绘上小方格,8开的作为小组评比栏,4开的当作全班操行评比栏,分别张贴在墙上。
并在班上郑重宣布: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你们看我们教室的文化墙上已张贴好了两张白纸,那是评比栏,一是评比全班同学的操行,二是评比小组活动的,评比栏上有加分、减分两栏,我们都以画“正”字计算,合计中每得一个“正”字,老师就奖励他一颗小星星(我出示买来的即时贴),并贴在他的名字那一栏,挣得五颗小星星的同学就可以升级得到一个月亮,而两个月亮就可以换得一个太阳,每收集到一个太阳就可以到老师这里兑换一次奖品,收集的太阳个数越多得到的奖品就越多。
和孩子一起成长——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和孩子一起成长——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我在一所普通的小学教书,这些孩子从我认识他们第一天起,我就深深的被他们的活泼勤奋所折服。
但时间久了,我们的班级内部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气氛,孩子们之间存在欺凌和冷漠,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于是,我决定以建设班级文化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重新营造一个幸福的班级环境。
我们首先定下了一些文化原则,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尊重彼此,友爱和支持彼此,珍惜友谊,不种族歧视,不以貌取人,不出现言语伤害等等,每个孩子都要按照这些原则在班级里生活,让他们能够相互尊重和理解,让班级变得更加团结和和谐。
当文化原则制定好之后,我们便开始了实施的过程,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更深入的体验友爱、团结、尊重等概念。
比如,我们会组织孩子们定期组织一起唱歌、打游戏、分享学习经验,以及进行生活讨论等。
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是真正的团结和尊重。
我们还召开一些讨论会,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班级文化,并就班级文化有一定的讨论和交流,也会让他们牢记每一条班级文化原则,以防此类事情的发生。
当孩子们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班级文化的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他们不再有欺凌和冷漠,而是友爱、尊重、互相支持,班级内部形成了一个自然发展的平等、友善、支持的环境。
整个过程我们都是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通过自身的理解和体会,他们深刻的领悟到真正的班级文化是什么,以及友爱、尊重和团结对他们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我们还经常和邻近的班级进行文化交流,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体验到我们班级文化的特色,从而使得班级文化不断的传播和发展,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学习到关于友爱、团结、尊重等概念,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做到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这段时光虽然短暂,但一路走来却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也渐渐的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他们越来越乐于改变自己,更加懂得友爱、尊重和团结,甚至会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这对于孩子们的未来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让他们有了更多共同行动的勇气,能够在今后更好地去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一个外来学生北碚区柳荫镇明通完小傅达述2012年8月30日这天下午两点半,我走进办公室,看见条丝椅上坐着一个60多岁的妇女,身着蓝布单衣,头戴一顶白底蓝花的布料遮阳帽,带有皱纹的额头上挂着星星点点的汗珠,不时滑落一两颗,顺着脸颊滚到贴身的衣襟上,好一阵子才消失,脚上粘着泥土的半泡沫凉鞋被汗湿了。
她正在与我对座的王吉生老师熟悉地聊着什么。
“太热了,怎么不把电扇开起呢?”我一边问,一边打开了电扇。
王老师指着我,对她说:“这就是教三年级的班主任傅老师。
”她笑着向我点点头,我也向她笑着点点头。
一会儿,王老师指着那条丝椅上的小男孩,向我介绍:“傅老师,这个娃儿要来你班读书。
把他收了嘛。
”我看看王老师,又看看男孩。
他,大约八、九岁,白皙的脸蛋上还留有少许的细小汗珠,黏糊的鼻涕随着呼噜声进进出出。
他不时地抬头和低头、正视和斜视,好像要说,老师,你把我收下吧,为了读书,我很为难。
接着,他看看我,又看看王老师。
我问王老师:“他读书调皮吗?成绩好不好?”“应该说不调皮,他姐姐我教过的,听话,成绩也好。
现在在江北中学读高中,听说她成绩还是很好。
如果他像他姐姐,肯定好教。
你就把他收了嘛。
”我问:“他姐姐叫什么名字?”王答:“胥媛.”我转脸问孩子:“你旁边坐着谁?你叫她什么?”“她是我外婆。
”我看了看戴遮阳帽的,问:“是这样吗?”她微笑着回答:“是这样的。
”“那他的爸妈呢?”“外出打工了。
”“以后就靠你管理他?”她似乎有难言之隐,却又点头回答:“嗯!”就这样,我就答应收下他了。
报名注册时,我问他叫胥什么。
他说他姓范,叫范贵林。
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你姐姐姓胥,你怎么又姓范呢?”他难为情地抠了几下头,接着,嘴巴咧了咧,抽搐了几下,然后结巴着:“我姐姐——不是——不是亲——亲姐姐。
外婆——也——也不是——亲——亲外婆。
”“那你是哪里人?家住哪里?”“我是忠县人,家住兴峰乡三元村9组。
”注册之后,我心想,一个忠县的留守儿童转来我班就读,将来不知会给我带来多少麻烦。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老师不做主,孩子来当家作为一个班主任,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为自己的班级创建独有的班级文化。
从我来到这个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我便一直在此道路上探索着,十余年时间过去了,逐步地,我发现,唯有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当家做主,才能成就一片蓝天。
这样的尝试还是始于2010年的一个放学的下午。
2010年我接管了五年级的一个班级。
自认为经验丰富的我面对这么一群孩子,我仍然是事事亲力亲为。
上课,我盯着;下课,我也盯着;晨午扫,我还盯着,就连别的老师上课我依然盯着……只有这样,我内心才能稍稍踏实一点。
不过,孩子们却不乐意了。
这不,一个下午,我像往常一样来和他们一起做清洁,告诉他们这要扫那要擦。
我们的卫生委员终于忍不住了,用他那清脆的嗓门抱怨道:“哎呀,老师,我知道,要先把凳子放在桌上,然后扫地,从前面往后扫,讲台要抹,黑板要擦,窗台也要擦,图书角的柜子也得抹。
记住了,我全都知道,放心吧,我们保证完成任务!”说完,立即像个小警察一样向我行了个不标准的军礼!其他扫地的同学也学着他的样子用坚定的眼神看着我说道:“保证完成任务!”就这样,我被无奈地赶出了“战场”。
此时,我才发现,我是多么多余的一个人……或许,我能够尝试让他们当家做主,我只在后面当参谋。
就这样,晨午扫我不再像往常那样一到扫地时间便去到他们跟前婆婆妈妈。
我只坐在办公室静候佳音。
每每打扫完毕,卫生委员总是得意洋洋地跑来:“报告老师,任务已完成!”等他们报告完毕走后我便悄悄地到教室看看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原来他们真的能够自己当好这个小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水平也越来越强,当家做主的愿望也自然越来越强烈。
逐步地,班级的很多大小事物我都交给了他们。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主动权交给孩子并不等于一切撒手不管,家由孩子们当,作为班主任还是得在背后授予他们当家做主的方法。
就拿办黑板报这件事儿来说吧,第一学期,孩子们虽然积极主动,不过他们对黑板报的实际操作并不熟悉,从主题到设计,从书写到美术,我只有手把手交他们,当孩子们逐步熟悉了黑板报的基本常识后,我就“沦为”一个欣赏者了,仅仅偶尔在旁边谈谈看法,鼓励鼓励孩子们。
班级文化建设小故事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材料蒲城县桥陵镇三合初级中学组别:初中组姓名:曹宏戬我阳光、我自信、我坚毅、我快乐阳光驱散你心灵的阴霾;自信生发你不断前行的力量;坚毅笃定你前路的方向,披荆斩棘历经艰难困苦的磨砺,你将收获成功的快乐。
——题记在我们班教室后的黑板上方有这样一条标语:‚我阳光、我自信、我坚毅、我快乐、我们要自强不息!‛它源于我十几年教育教学工作,以及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中的执教点滴。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那是2011年10月的一个星期四,吃过晚饭,我正在自己的教工宿舍批改作业。
一阵急促地脚步声到了我办公室门口。
之后传来一个声音:‚报告!‛‚进来!‛我回应道。
‚老师,快去男生宿舍,小良把书装箱了,正在卷铺盖,说是要回家,不想念了。
(‘不想念了’本地话的意思是‘不想再继续上学读书了’。
)‛说话的是小良的好朋友小栋。
我扔下手头的作业本,跟着小栋,匆忙向宿舍跑去。
到了宿舍门口,我看到小良已经整理好了铺盖,书装了两箱,正要把装好的东西往自行车上捆。
‚哈!what’s up? (怎么回事?) 不打招呼,这是想当逃兵的节奏啊!?‛我略喘着气,笑着对小良说。
他用手揉了揉红着的眼睛,停了下来抽噎着。
‚东西这么多,你一次拿不了吧?‛我继续半试探半强硬的说:‚今天星期四,老师抽不开身,等到明天放学,我骑车跟你一道送你回家吧?现在天色也不早了,你这样回家大家谁能放心得下?况且就这么回家也不符合学校的规定。
就这样定了,嗯?‛我扭过头,对身后的小栋说:‚小栋,先帮他把床铺铺好。
‛‚小良,让小栋给你铺床,你跟我来一下。
‛我平静地说。
接着,他跟我到了我的宿舍,我再三问他不想读书的原因。
他低着头、红着脸,就是不吭声。
无奈之下我让他出去冷静冷静。
为了防止他偷偷外出逃跑,派了四名同学悄悄跟住他。
之后我从小栋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原委。
小良自打小学三年级时,他的父母就出外打工了,一年到头回家一两次,平时只有他的爷爷、奶奶照看他。
小良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现在上初三了,课程进度快,课堂容量大,他更加感觉到学习跟不上节奏,上课听不懂。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故事—让你感受我的爱孙蒲远老师曾说过:“老师热爱学生就应该是全员的,是面对所有学生的,不应有任何附加条件,无论他是聪明的还是迟钝的,是听话的还是不顺从的,是老实的还是淘气的,是漂亮的还是难看的,是整洁的还是邋遢的,也无论他来自什么样的家庭。
他们在老师心目中是一律平等的,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我想他们也享有同等的接受老师爱的权利。
我刚刚毕业参加工作那年,接到的是一个50几人的大班。
第一次走进教室,就有一个男孩儿——小孟(化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时他坐在第一排用那双大眼睛对我翻着白眼,我的心里不免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个孩子好像有点不对劲,怎么这么没礼貌。
接下来给他们按身高编排了座位,他调到了最后一排靠门的位置,问题也由此接踵而至。
一次语文课,所有孩子都认真的听着,但是我用眼神寻了很久也没找到小孟的身影,只能问问孩子们,他去哪儿了?答案是他自己偷偷溜出去了,这让我顿时头疼了,马上停下来派了一个孩子去找找看,可千万别出什么事。
原来他躲在厕所自己玩呢,这让我很生气,课后把他单独叫过来训斥了一番。
在我的一番“轰炸”下,他哇哇地大哭了起来,这让我更加素手无策了,教训他的心也软了下来。
“小孟,你已经8岁了,不再是幼儿园的小孩子了,上课要准守纪律,不能自己往外面跑,知道吗?这样的情况没有第二次。
”但是这次的教育效果并不如人意,他还是管不住自己,即使是在有别的老师听课的情况下,他也会趁那个老师不注意时偷偷出去溜达。
没办法,我不能再让他远离我的视线,只好把他调最靠近我的位置,在我眼皮底下,他终于规矩了些,不再跑出教室。
但仅仅开学几天下来,小孟的状况就连连不断,我只好请他的妈妈到学校交流交流。
下午放学时他的妈妈告诉我,小孟是一个智力低力儿童,稍微对他凶一点的话,他就会哭,但哭的时候你一分钟不理他,那就没事了,事后再慢慢给他讲他还是可以听懂一些。
他的妈妈还告诉了我他的语言理解可能和一般的孩子有一些差别,很多时候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他在学习上和作业上也非常的困难,如果不看着他,根本就无法学习……从这次的交谈中,我发现这个“特别”的孩子也拥有者一份特别的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建设故事————
让墙壁会说话,让文字改造人,让板报培育人
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而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个性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为此,我作为班主任充分认识到在班集体建设中,应该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创建班级文化的重要价值,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使之内化、升华为信念和理想。
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
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我从着重从教室布置这个方面来谈谈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具体做法。
如何布置教室优化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呢?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的环境,包括教室墙壁布置、标语口号的拟定、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
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1、细心布置营造,让墙壁会“说话”
我们班教室左、右面墙壁的空白处悬挂了名言条幅,从而营造学习的氛围,以此来激励同学们不断地拼搏、进取。
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是奖状区和学习园地区,努力成果一一展现,看到张贴的奖状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大家热爱班级的情感,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班级的前面悬挂《班级日志》和《咨询箱》,不仅可以宣传集体的活动,还让学生在其中写出自己的感受或心语,以此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从而营造坦诚、轻松的交往环境。
2、利用门贴,让文字来改造人
开学之初,有些学生进出教室关门的声音比较大,影响了学习质量,为了改变这个现象,
我们设计门贴,外面是:请进!请静!!门内是:轻声关门!发现贴了门标语后,那些老是忘记而关门很重的人,现在轻声关门了。
3、充分享用资源,让板报来培育人
好的黑板报能够起到很大的促动作用,因此每期黑板报的设计我们也是煞费苦心,全体学生出主意,班干部们再综合,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体现出了班级的个性,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
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华蓥山学校:谭杰
201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