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①建立时间:42年1月,②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
美、英、苏等国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了联合。
③参加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④会议召开地点:华盛顿。
⑤建立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雅尔塔会议:①时间:45年2月,②主要参加国: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
③目的:协调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④主要决议:打败德国后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
成立联合国。
苏联答应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
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42年7月——43年2月)。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时间:44年6月6日。
标志: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
作用:使德军陷入了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东西夹击之中。
二战的胜利: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正式投降,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全面结束。
二战的影响:二战是人类历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损失。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西欧经济的恢复和繁荣:恢复到战前水平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持续繁荣时间: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
原因:美国的大力援助,发挥了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采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欧共体的成立:时间:20世纪60年代。
(1993年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为欧盟)成员:法国和联邦德国等12个国家。
作用: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欧盟成为世界上的经济体。
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的崛起时期:表现:20世纪70年代初,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在重要生产领域,名列世界前列。
原因:美国对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大力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引进最新科技,发展教育;适当的经济政策。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北师大版第一课、*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1、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1)成就: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2)1936年苏联制定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弊端:片面地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
(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0课:“冷战与热战”一、冷战1、美国推行冷战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苏联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冷战政策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3、冷战政策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建立世界霸权。
4、冷战的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5、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国开始走向全面对外扩张阶段6、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
7、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三、热战:梦幻超级大国一、二战后美国经济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2、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战时的资本积累,有效的财政政策,科学技术的推动。
3、经济发展的表现:对外直接投资增加,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二、充当世界警察,其本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三、20世纪初爵士乐在美国出现,源于黑人音乐。
20世纪50年代,摇滚乐兴起,爵士乐势头开始减弱。
美国的好莱坞有“梦幻工厂”的称号。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一、赫鲁晓夫晓夫改革:1、改革的重点:农业。
(内容:在农业上削减农业税,增加农业投资。
对工业施行手术。
政治上提出反对个人崇拜,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2、改革的评价: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只满足于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二、匈牙利卡达尔改革1、改革时间、人物:1968年,卡达尔2、改革的目的:摆脱斯大林模式3、内容:经济上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把计划和商品货币、市场调节联系在一起。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知识点复习提纲

九年级北师大版(新)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形成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主要矛盾:英德矛盾。
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直接原因:大国争霸,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开始):奥匈帝国在1914年7月28日对塞尔维亚宣战(3)、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4)、交战双方:同盟国阵营(德、奥匈、保、土4国)协约国阵营(英、法、俄、塞、意、罗马尼亚、日、中、美等29国)(5)、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掠夺性的战争。
(6)、影响:①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②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③战争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④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⑤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7)感悟:①我们要珍爱生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②大国争霸威胁世界和平。
(8)、评价普林希普的刺杀活动: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采取的是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解决民族矛盾的正确方式,结果引发了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认识到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构成威胁,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9)一战对中国的影响: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战后举行的巴黎和会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10)、新式武器(毒气、坦克、战舰、飞机)与战争:科技运用于战争,使战争更加残酷;战争的需要也反过来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3、结束:1918年11月11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同盟国战败。
北师大版九下历史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九下历史知识点总结1、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背景: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工农业发展极不协调时间:1953年经济改革 1、农业方面:消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
2、工业方面也实行了“手术”。
政治改革 1、他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的个人迷信。
2、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评价: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实质上的突破。
2、“东欧消费者的天堂”-----匈牙利背景:东欧由于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
时间:1968年领导:卡达尔措施:经济上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的结合起来。
政治上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成效: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国家政局长期稳定。
启示:1、要从体制上进行全面的改革2、要深思熟虑,反复实践,科学论证,稳步前进;3、高度重视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4、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1、欧洲的联合目的:发展经济,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抗衡美国。
² 1951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政府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² 1952年成立了国际性的煤钢垄断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
² 1957年,六国决定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² 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
² 1991年,底,12个成员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²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² 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英国除外。
作用:一方面,促进了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格局上出现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另一方面,促进了各成员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走向经济大国日本发展情况:20世纪40年代末,恢复到战前水平, 70年代初,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一、俄国二月革命的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度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列宁起义的地点彼得格勒,革命的最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的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退一步,进两步”【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年),结果:使苏维埃政权渡过了难关。
2、【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1925年;领导人:列宁;【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它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结果】: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3、体现了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二课、苏联的崛起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二、1、【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斯大林模式】。
2、实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斯大林模式内容:政治上党政不分,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4、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024-2025【全新北师大】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总结表格提纲

特点
涉及范围特殊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殊大
影响
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生产力遭到严峻破坏;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危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虽然都是国家干预,但详细措施不一样:美国采纳新政和改革的方法;德国实行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的方法。)
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当和平共处;人类命
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二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
时间
地点
参与国家
内容
意义
华盛顿会议
1942年
1月
美国的
华盛顿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标记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加,为彻底战胜法西斯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国、苏联、中国等)
规模扩大
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斗争爆发,标记着二
战扩大。苏联军民坚韧反抗,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
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规模最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宝港——太平洋斗争爆发,
标记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缘由
苏德斗争和太平洋斗争的爆发,促使遭遇法西斯侵略的各
启示
珍爱和平,远离斗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巴黎
和
会
召开时间
1919年1月
操纵者
美、英、法
《凡尔赛和约》
签订时间
1919年6月
内容
领土
法国收回普法斗争中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狭义上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简述:1917年11月(俄历10月),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领导起义,起义者占领彼得格勒,攻克临时政府的最大据点:冬宫。
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时间:1917年11月(俄历10月)领导人:列宁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阿芙乐尔号”的枪声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俄国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5)诞生的标志: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6)历史意义/影响: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政权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地位/评价),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7)区分: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伟大尝试)十月革命: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成功实践)8)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之后工兵苏维埃与资产阶级政府并存。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1、召开时间:1919年操纵国:法国、英国、美国性质:帝国主义分赃会议2、签订条约:《凡尔赛和约》针对国:德国3、内容:①领土方面: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②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③经济方面: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④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4、凡尔赛体系重建了欧洲、西亚、非洲的国际新秩序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1、召开时间:1921—1922年最大受益国:美国参加国:英法美日意中等九国。
签订条约:《九国公约》2、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一、俄国十月革命
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二、革命的经过
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
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
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
特征: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
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
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
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战争是正义的。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苏俄军民的奋勇斗争。
三、革命的意义
1、性质: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影响(意义)A、是人类历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D、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E、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F、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你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这段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俄国革命影响下,中国出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
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1、请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不同。
名称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
二月革命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政权并存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无产阶级革命*临时政府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请比较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
名称领导阶级革命任务革命途径革命方向
十月革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统治夺取中心城市社会主义
新民主革命无产阶级*三座大山统治农村包围城市社会主义
3、请比较巴黎公社的历史,谈谈十月革命成功之处是什么?
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4.毛泽东说“走俄国人的路”是何意?中俄两国的革命道路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走俄国的路”指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俄两国的革命道路不同。
俄国是城市夺取政权,中国则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权城市政权的道路。
由于两国不同的国情。
5、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俄两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主要原因及给你的启示。
不同:俄国采取有是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而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原因:(1) 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城市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无产阶级力量也聚集在城市,它的变革必然引起全国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追随。
所以十月革命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2) 而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外反革命力量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城市无产阶级力量薄弱,
使中国共产党无法在城市中取得革命胜利;而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革命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所以,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启示:无论社会革命还是经济建设,必须结合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对马列主义要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