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甲烷等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3)学会正确使用气体收集装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方法。

3.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及方法。

4. 实验室制取氮气的原理及方法。

5. 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原理及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各种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2)气体收集装置的正确使用。

2. 教学难点:(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反应条件的控制。

(2)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体的制备过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气体的原理。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2)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3)讲解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4)讲解实验室制取氮气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5)讲解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气体的原理。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氮气和甲烷。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气体收集装置,观察气泡的产生和气体的收集。

5. 总结与评价:(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2)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的教案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的教案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学会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教学难点:1. 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的选用。

2. 实验室仪器的正确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水槽、气压瓶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盐酸、碳酸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常见气体的性质,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气体是如何制取的吗?二、教学气体的制取方法(15分钟)1. 氧气:a. 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2. 二氧化碳:a. 讲解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3. 氢气:a. 讲解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实验。

三、教学气体的收集方法(15分钟)1. 排水法:a. 讲解排水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2. 向上排空气法:a. 讲解向上排空气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3. 向下排空气法:a. 讲解向下排空气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

2.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掌握实验室制备常见气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提高学生对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分析讨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安全操作规程。

3. 常见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4. 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气体制备实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室制备气体的目的。

2. 理论讲解:讲解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气体制备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气体制备实验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3.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等。

2. 实验试剂:高锰酸钾、双氧水、稀盐酸等。

3. 教学课件: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习题集:相关气体制备实验的练习题。

注意:本教案为一、二、三、四、五章节的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修改完善后续章节。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提前布置实验室,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是否齐全。

2. 教学阶段:a.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b. 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c.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气体制备实验的关键步骤。

d. 实际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气体制备实验。

a.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b. 教师点评实验过程,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

c.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利用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气体的制备和收集专题复习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气体的制备和收集专题复习教案设计

化学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在制取气体时的操作注意事项。

(2)能正确选用制备气体的装置来制备气体。

(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

(4)能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气体制取、收集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气体制备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练习[教材分析]:本专题涉及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类型和选择依据的知识比较多,而且学生所掌握的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通过对比归类,教师讲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参与、表现及获取成功的欲望。

同时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创新、思考以新带旧、以旧促新知识的学、质、疑,再次激发兴趣。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原理和改进方法。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

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引课】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初中阶段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前面对氧气、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有关实验室制备和收集的知识,今天我们就归纳总结一下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两大重点: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在看这个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

环节一:【复习基础】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

环节二:【归纳整理】回忆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及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展示)课件学生通过做题,回顾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及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

(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需具备下列要求:A、能随时添加液体的药品B、能随时添加液体药品,且能控制反应速度C、能控制气体的随时产生,随时停止根据以上实验室对固液常温制气体装置的要求,思考对常见发生装置的改进方法。

常见气体制备高中化学教案

常见气体制备高中化学教案

常见气体制备高中化学教案
主题:常见气体制备
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和解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并能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一、引入(5分钟)
让学生回顾常见气体的命名和性质,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常见气体的制备。

二、氧气的制备和实验操作(15分钟)
1. 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通过加热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或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制
备氧气。

2. 进行实验操作:实验室里进行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制备氧气。

三、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实验操作(15分钟)
1. 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通过酸和碳酸盐反应、通过酵母植物或动物呼吸产生等制备
方法。

2. 进行实验操作:用酢酸和碳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并观察实验现象。

四、氢气的制备和实验操作(15分钟)
1. 讲解氢气的制备方法:通过金属和酸反应、通过水电解等制备氢气的方法。

2. 进行实验操作:用锌和硫酸反应制备氢气,并观察实验现象。

五、总结和作业(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并布置相关作业,例如完成相关练习题或写一
份实验报告。

六、拓展学习(10分钟)
介绍其他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例如氯气、氨气等,并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或研究。

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考试目标]1.掌握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2.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3.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4.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5.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6.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要点精析]一、气体的制备1.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1)设计原则: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

(2)装置基本类型:装置类型固体反应物(加热)固液反应物(不加热)固液反应物(加热)装置示意图典型气体O2、NH3、CH4H2、CO2、H2S H2、CO2、H2S、SO2、NO、NO2、C2H2、O2、NH3、Cl2、HCl、COCH2=CH22.几种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1)O22KClO3 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2H2O22H2O+O2↑(2)NH3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NH3·H2O NH3↑+H2O(3)CH4 CH3COONa+NaOH Na2CO3+CH4↑(4)H 2 Zn+H 2SO 4(稀)=ZnSO 4+H 2↑ (5)CO 2 CaCO 3+2HCl=CaCl 2+CO 2↑+H 2O(6)SO 2 Na 2SO 4+H 2SO 4(浓)=Na 2SO 4+SO 2↑+H 2O (7)NO 2 Cu+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8)NO 3Cu+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9)C 2H 2 CaC 2+2H 2O →Ca(OH)2+CH ≡CH ↑ (10)Cl 2 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11)C 2H 4 C 2H 5OHCH 2=CH 2↑+H 2O(12)H 2 S FeS+H +=H 2S ↑+Fe 2+3.收集装置(1)设计原则:根据氧化的溶解性或密度注:以上三种方法所得气体均不纯净:排气法所得气体中含有空气、排水法所得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要得到纯净的气体可以用球胆或塑料袋或注射器收集。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3)学会使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3)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2)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气体的实验操作步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提问:除了氧气,我们还学过哪些气体的制备方法?2. 教学内容:(1)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包括高锰酸钾加热法、过氧化氢分解法、氯酸钾分解法等。

(2)介绍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

(3)介绍制取氢气的方法:稀硫酸与锌反应。

(4)介绍制取气体的收集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3. 课堂练习:(1)请学生回答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方法及操作步骤。

(2)请学生分析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的适用条件。

四、课堂小结(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3)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方法。

2. 强调注意事项:(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注意安全操作。

(2)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决定。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实验室制取其他气体的方法。

3. 思考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制取气体?如何判断气体的性质?六、教学活动设计1. 教师演示实验: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并收集气体。

初中化学常用气体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常用气体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常用气体制备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气体的制备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培养
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氢气、氧气、氯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氯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硫酸、锌、烧瓶、试管、碳酸氢钠、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铵、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等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
1. 氢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适量的锌片,加入盖子后,通过试管将稀盐酸滴入烧瓶中,
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氢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氢气,观察氢气的燃烧现象。

2. 氧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碳酸氢钠,加入烧热过的氢氧化钠,通入氧气,观察气体生
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氧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燃烧的木条点燃氧气,观察氧气的燃烧现象。

3. 氯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氯化铵,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氯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氯气,观察氯气的燃烧现象。

4. 二氧化碳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碳酸氢钠,加入稀盐酸,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二氧化碳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一根蜡烛后,将蜡烛熄灭后的
烟团与二氧化碳气体接触,观察烟团的变化。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常用气体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对氢气、氧气、氯气、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 体 的 制 备
班级:初三(1)班 授课时间:4.16 第一节 授课人:张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大气体实验室制法原理、原料及装置的选择、检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熟练掌握三大气体的制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归纳总结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运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的良好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⑴气体制备的思路及方法 ⑵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难点:气体制备的思路及方法。

教学方法
讲述、比较、归纳、练习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辅助: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考中,化学实验是一块重要的内容。

而常见气体制备是常考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三大气体的制备。

二、新课
1.忆一忆:
⑴氧气、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⑵根据目前所学的知识,写出能生成O 2、CO 2、H 2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⑴原料及反应原理 ⑵发生装置 ⑶收集装置 ⑷检验
3.实验室制取气体选取原料需考虑的因素?
反应条件、操作是否简便、气体纯度、反应速率、收集难易、药品的价格、安全与否、是否环保等
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依据:
5.三大气体制备
⑴O 2 原理:①
+∆4
242MnO K KMnO ③2H 2O 2 == 2H 2O + O 2 ↑⎪⎪⎩
⎪⎪⎨⎧⎪⎩⎪⎨⎧-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排空气法气体收集装置⎪⎪⎩⎪⎪⎨⎧⎪⎩⎪⎨⎧是否加热反应条件液体与液体反应固体与液体反应固体与固体反应反应物状态气体发生装置:②2KClO 3 ==2KCl+3O 2MnO 2 △
MnO 2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排水法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验满:如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如果用排水法收集,当集气瓶口有较多气泡冒出时,证明已集满
(2)H 2。

原理:Zn+H 2SO 4==ZnSO 4+H 2
Zn+2HCl==ZnCl
2+H 2↑
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排水法
验证:点燃,能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火焰,只生成水,则为氢气(注意:先验纯)
验满:如果用排水法收集,当集气瓶口有较多气泡冒出时,证明已集满;如用向下排气法收集则凭感觉。

(3)CO 2
原理: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收集方式:向上排空气法
验证: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验满: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如火熄灭则满。

6.各装置使用的注意点(PPT )
三、知识拓展(PPT )
四、学以致用(ppt )
五、归纳小结
实验室制气体的一般思路
(1)首先研究生成该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药品;
(2)然后根据 反应物状态 和 反应条件 选择并安装实验仪器
(3)根据 生成气体的性质 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六、作业布置。

中考通 p127~p131
板书设计
一、实验室制气体的一般思路
(1)首先研究生成该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药品;
(2)然后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并安装实验仪器
(3)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二、装置选择依据
⎪⎪⎩⎪⎪⎨⎧⎪⎩⎪⎨⎧-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排空气法气体收集装置⎪⎪⎩
⎪⎪⎨⎧⎪⎩⎪⎨⎧反应条件液体与液体反应固体与液体反应固体与固体反应反应物状态气体发生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