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镭的α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水质 总α放射性的测定 厚源法》(征求意见稿)20100621

7 样品 水体样品的代表性、采样方法和保存方法按 HJ 493、HJ 494、HJ 495 相关规定进行。 按每升水样加入 20ml±1ml 硝酸(4.2)的比例,把所需的硝酸(4.2)倒入洗净的聚乙
烯桶中,然后将水样装入该桶内。水样采集后应尽早分析,如需保存,应置于 4℃±2℃条件 下存放。
8 分析步骤
4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且不应含有任何可检测
出的 α 放射性。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或蒸馏水。 4.1 浓硝酸(HNO3),ρ=1.42g/ml。 4.2 硝酸(HNO3),φ=50%。 4.3 浓硫酸(H2SO4),ρ=1.84g/ml。
1
4.4 有机溶剂:无水乙醇(C2H5OH)或甲醇(CH3OH)或丙酮(C3H6O)。 4.5 硫酸钙(CaSO4)
用于本标准。
HJ 493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J 494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
HJ 495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3 方法原理 样品经酸化稳定后,蒸发浓缩转化成硫酸盐,再蒸发至干,然后在 350℃±10℃下进行
灼烧。准确称量部分残渣转移到样品盘,在预先用 α 标准源刻度过的 α 测量仪上测量 α 的 计数。
盐碱水和矿泉水,但灵敏度会降低。 本方法的探测下限为 2.5×10-2Bq/L(仪器本底计数 0.00052cps,测量时间 43200s,样品
源尺寸为Φ45mm,样品残渣量含量 500mg/L,241Am 标准源探测效率 6.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
I
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简述放射性(3)
• 原子核放射β粒子或俘获轨道电子的放射性衰变称为β衰变:
•
放射性测量的水样处理过程繁琐,包括:取样、浓缩、转换、洗涤、灼烧、
灰化、称重等一系列环节。操作必须认真仔细,尽量减小误差。在水样的浓缩时,
温度不能过高(80℃左右),以免因爆沸造成水样损失。在蒸发过程中可以添加
水样,但须控制体积不超过烧杯容积的1/2。在水样浓缩时,有报道采用塑料
薄膜铺于医用托盘上,置水样于红外制样箱内浓缩的方法,但由于制样箱一次浓
总α、总β放射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 3、本底测量要准确
•
在弱放射性测量中,本底测量是否准确是至关重要的。
•
对于总α测量,浓密源法中测量盘底部的α放射性对样品计数没有贡
献,样品计数将要扣除的本底将是仪器本身不可避免的固有本底,另外,
不装测量盘测本底不可取,因为测量盘位置以下可能存在的α射线也计入
本底,而这部分附加的本底不可能在样品计数中出现,如果采用这个本底
通常β辐射只有一种微弱的外部危 害,其用薄薄的铝层就可以屏蔽β 辐射。用原子序数低的材料屏蔽β, 防止靭致辐射。
简述放射性(4)
• 有些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α或β衰变以后,仍处于不稳定的激发态,它必然要向低
能态或基态跃迁,这时就会发生γ衰变。
• γ射线实质上就是一种波长很短(10^-10)的电磁波,又称γ光子。γ射线是从核内发射
缩的水样数少、速度慢,而且薄膜在灼烧时,会产生难闻气味,用玻棒搅动时容
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检测技术的探讨

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检测技术的探讨不稳定的原子核能够在其核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和γ射线的这种性质即称为放射性。
自然环境中天然存在的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是发射α、β射线的放射源,这些放射性污染物可通过呼吸道、食物链等进入人体,对人体组织造成严重伤害,促成贫血、恶性肿瘤等各种病症,还会对人类的遗传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测定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具有重要意义,是生活饮用水的必检项目。
下面就生活饮用水放射性指标的检测方法、检测装臵及检测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着重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一、检测方法目前,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的标准方法主要有: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 5750-2006)、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和国际标准法(ISO 9696、ISO 9697)。
然而由于所测量的目标物质均是具有α、β放射性的各种核素放射性活度的总和(即总α、总β),而不是单一核素,因此所有方法都不具有特异性。
其中测量总α的方法有厚样法、比较测量法和标准曲线法,测量总β的方法有薄样法。
我们荆州监测站目前是根据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 5750-2006)采用厚样法来测量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总α放射性体积活度、采用薄样法来测量总β的放射性体积活度。
二、检测装臵根据探测方式的不同,放射性检测装臵通常分为三类,即电离型检测器、闪烁检测器和半导体检测器。
1、电离型检测器电离探测器是通过收集射线在气体中产生的电离电荷进行放射性测量的。
常用的有电离室、正比计数管和盖革-弥勒计数管。
前者是测量由电离作用而产生的电离电流,适用于强放射性的测量;后两者则是通过测量由每一入射粒子引起电离作用而产生的脉冲式电压变化,从而对入射粒子逐个计数,适用于弱放射性的测量。
2、闪烁探测器闪烁探测器是利用射线照射在某些闪烁体上而使它发生闪光的原理,然后用光电倍增管将闪光讯号放大来进行测量的仪器。
生活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技术的探讨

生活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技术的探讨自然环境中天然存在的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是发射α、β射线的放射源,放射性污染物进入人体后,会继续放出α、β射线,伤害人体组织,并可积蓄在人体内部,促成贫血、恶性肿瘤等各种病症及对其后代有不良影响。
因此,测定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浓度尤为重要,是生活饮用水必检项目。
测定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浓度的方法有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和国际标准法(ISO9696、ISO9697)。
因为所测量的是含有总α、总β放射性各种核素放射性浓度的总和,而不是单一核素,因此所有方法都不具有特异性。
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珠海监测站采用国际标准法ISO9696、ISO9697测量饮用水中总α、总β的放射性浓度。
其中,所采用的标准源是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所制备的241Am和KC1粉末源,则可不进行放射性溶液操作,只蒸一个水样。
所采用仪器为北京核仪器厂生产的BH1217型弱α、β放射性测量装臵。
内容来自 由于饮用水中放射性浓度低,接近或略高于本底水平,测量中干扰因素多,准确测量困难。
本文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对有关技术进行了探讨。
1.水样预处理过程要减小误差,尽量减小损失放射性测量的水样处理过程繁琐,包括:取样、浓缩、转换、洗涤、灼烧、灰化、称重等一系列环节。
操作必须认真仔细,尽量减小误差。
在水样的浓缩时,温度不能过高(80℃左右),以免因爆沸造成水样损失。
在蒸发过程中可以添加水样,但须控制体积不超过烧杯容积的1/2。
在水样浓缩时,有报道采用塑料薄膜铺于医用托盘上,臵水样于红外制样箱内浓缩的方法,但由于制样箱一次浓缩的水样数少、速度慢,而且薄膜在灼烧时,会产生难闻气味,用玻棒搅动时容易结块粘于玻棒上,造成样品损失。
故建议采用烧杯加热蒸发法。
本站采用KDM可调控温电势套加热蒸发。
2.样品需进行硫酸盐化硫酸的加入量对水样残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加硫酸和加入量过多均可导致残渣易吸潮。
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测量的分析

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测量的分析【摘要】饮用水的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如果饮水用的质量不能够达到国家标准,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本文介绍了饮用水放射性核素及其检验方法的特点,详细分析了饮用水总α总β的测量方法。
【关键词】饮用水;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测量许多国家正面临净化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挑战。
之所以关注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是因为发出的电离辐射,尤其在被人体摄取或吸收之后,可能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危害程度取决于这些放射性核素在人体中的分布、滞留时间以及辐射能的类型。
1.饮用水的放射性核素检验检测放射性核素及改善环境净化程度的新技术成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方向。
这些新技术包括:(1)降低单位成本(釆用较少的分析步骤);(2)缩短向用户提供信息所需时间;(3)提高所提供信息的质量。
要求任何一种新方法具有以下特点:更快,缩短检测周期;更便宜,减少表征费用;完成得更出色,达到要求的数据质量目标;通过定标及步骤的减少,提高检验的效率,减少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时间,从而减少确定污染源的时间;向实时分析转移;快速现场表征。
环境中发现的放射性核素可分为两类:(1)自然存在的放射性同位元素。
它们是在星球演变过程中,“大爆炸”后形成的,它们的半衰期相当长,以至于这些放射性同位元素的裂变产品及其子系产品的裂变产物仍然存在。
这些放射性核素通过宇宙射线和稳定元素间的核反应不断产生。
(2)由人类活动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
在天然源中,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大多数均以非常小的浓度存在。
它们属于逐级衰变链,一个链中的所有核素组成了一个放射性衰变系列。
2.饮用水的总α总β测量2.1水样的采集和预处理水样的采集采样器可用普通洁净而没有放射性污染的玻璃瓶,于采样点用水样将瓶内洗涤两次再进行采样。
也可以将玻璃瓶用特制的金属套固定后,金属套用绳索系住,另用绳索系着瓶塞,当采样瓶在水中落到一定深度时,用绳索将瓶塞拔开,让样品进入瓶内。
水中镭的α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水中镭的α放射性核素的测定GB11218-8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中镭的α放射件核素的测定方法、操作步骤、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以及计算公式。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地表水、地下水和铀矿冶排放废水中镭的α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测定的浓度下限为8×10-3Bq/L,精密度好于15%。
2 方法概要用氢氧化铁—碳酸钙作载体,共沉淀浓集水中的镭,沉淀物用硝酸溶解。
在有柠檬酸存在下的溶液中,再以硫酸铅钡为混合载体共沉淀镭。
与其他α放射性核素分离。
硫酸铅钡沉淀用硝酸溶液洗涤净化,并溶于氢氧化铵碱性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溶液中。
加冰乙酸重沉淀硫酸钡(镭)以分离铅。
将硫酸钡(镭)铺样,干燥,用低本底α探测装臵测量,得出结果。
3 仪器设备与试剂3.1 仪器设备3.1.1 低本底α探测装臵。
3.1.2 离心机。
3.1.3 离心试管:10mL。
3.1.4 玻璃抽水泵。
3.1.5 过滤式铺样装臵(见图A2)或不锈钢样品盘。
3.2 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3.2.1 盐酸:1190g/L。
3.2.2 硝酸:1410g/L。
3.2.3 冰乙酸:99%。
3.2.4 铁钙混合载体溶液:溶解144.6g硝酸铁[Fe(N03)3〃9H2O]和208g无水氯化钙[CaCl2]于400mL水中,加320mL硝酸(3.2.2),用水稀至1L。
3.2.5 碳酸钠溶液:170g/L,溶解170g无水碳酸钠(Na2CO3)于水中并稀释至1L。
3.2.6 硝酸溶液:(2十1),2体积硝酸和1体积水混合。
3.2.7 硝酸溶液:(1十100),1体积硝酸和100体积水混合。
3.2.8 柠檬酸溶液:350g/L,溶解350g柠檬酸于水中,并稀至1L。
3.2.9 硝酸铅载体溶液:166g/L,溶解166g硝酸铅[Pb(NO3)2]于水中,并稀至1L。
3.2.10 硝酸钡载体溶液:9.517g/L,溶解9.517g硝酸钡[Ba(N03)2]于水中,并稀至1L。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总α、总β放射性指标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总α、总β放射性指标1.1 范围1.1.1 总α放射性指标范围规定了三种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α放射性核素的总α放射性体积活度的方法。
本法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α放射性核素(不包括在本法规定条件下属于挥发性核素)的总α放射性体积活度。
活饮用水中含有226Ra,从固体残渣灼烧到样品源测量完毕期间产生的α放射性子体——222Rn对测定结果有干扰。
通过缩短灼烧后固体残渣及制成样品源的放置时间可以减少干扰;通过定期测量固体残渣α放射性活度随放置时间增长而增长的情况可以扣除这一干扰。
过扩展,本法也可用于测定含盐水合矿化水的总α放射性体积活度,但灵敏度有所下降。
的探测限取决于水样所含无机盐量、计数测量系统的计数效率、本底计数率、计数时间等多种因素。
在典型条件下,本法的探测限为1.6×10-2Bq/L。
1.1.2 总β放射性指标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β放射性核素的总β放射性体积活度的方法。
本法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β放射性核素(不包括在本法规定条件下属于挥发性核素)的总β放射性体积活度。
如果不作修改,本法不适用于测定含盐水和矿化水中总β放射性体积活度。
本法的探测限取决于水样所含无机盐量、存在的放射性核素种类、计数测量系统的计数效率、本底计数率、计数时间等多种因素。
在典型条件下,本法的探测限为2.8×10-2Bq/L。
1.2 原理将水样酸化,蒸发浓缩,转化为硫酸盐,于350℃灼烧。
残渣转移至样品盘中制成样品源,在低本底α、β测量系统的α道测量α计数,在低本底α、β测量系统的β道测量β计数。
已知α、β质量活度的标准物质粉末,制备成一系列不同质量厚度的标准源,测量给出标准源的计数效率与质量厚度关系,绘制α、β计数效率曲线。
由水残渣制成的样品源在相同几何条件下作相对测量,由样品源的质量厚度再计数效率曲线上查出相对的家属效率值,计算水样中的总α、总β放射性集体活度。
基于射气闪烁法精确测量水中镭-226

h -1 ; t 为氡的积累时间,h; n 为测得镭 - 226 标准
溶液的平均计数率,cpm; n 0 为闪烁室本底平均计
数率,cpm。
根据式(1) 得到的闪烁室 K 值,可计算得到
水样中镭 - 226 的放射性活度浓度:
A Ra =
K( n 1 - n 0 )
(2)
F(1 - e -λt ) V
图 1 所示。 一是样品预处理系统,即研制的水中
镭预浓缩装置,如图 1 中最左侧部分所示,主要由
烧杯、硫酸、氯化钡、EDTA 溶液、磁力加热器等组
成;二是氡气收集系统,即研制的镭氡检测送气
仪,如图 1 中间部分所示,主要由质量流量控制
器、扩散器、压力计、干燥管、闪烁室、真空泵等组
成,此系统实现了封样、送气过程的自动化处理;
的样品放置在扩散器中积累氡 - 222,积累达到放
烁室放置在氡钍分析仪上,闪烁室内部涂有硫化
锌荧光体,在氡气及其子体核素产生的射线激发
下会产生闪烁荧光,光电倍增管对其进行转换得
到单位脉冲数,单位脉冲数与氡 - 222 的放射性活
度成 正 比, 进 而 计 算 得 到 水 中 镭 的 活 性 浓
度 [16-17] 。
量准确性和稳定性,测量回收率为 87. 5% ~ 101%,相比于传统实验方法回收率提高 4. 79% ~ 8. 39%。
关键词: 射气闪烁法; 自动送气; 镭-226
中图分类号: X830.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356(2023)06-0025-06
镭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其半衰期较长的
是新增的两个指标
[2-3]
。
国内外学者针对镭 - 226 检测进行了大量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中镭的α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GB11218-8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中镭的α放射件核素的测定方法、操作步骤、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以及计算公式。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地表水、地下水和铀矿冶排放废水中镭的α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测定的浓度下限为8×10-3Bq/L,精密度好于15%。
2 方法概要
用氢氧化铁—碳酸钙作载体,共沉淀浓集水中的镭,沉淀物用硝酸溶解。
在有柠檬酸存在下的溶液中,再以硫酸铅钡为混合载体共沉淀镭。
与其他α放射性核素分离。
硫酸铅钡沉淀用硝酸溶液洗涤净化,并溶于氢氧化铵碱性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溶液中。
加冰乙酸重沉淀硫酸钡(镭)以分离铅。
将硫酸钡(镭)铺样,干燥,用低本底α探测装臵测量,得出结果。
3 仪器设备与试剂
3.1 仪器设备
3.1.1 低本底α探测装臵。
3.1.2 离心机。
3.1.3 离心试管:10mL。
3.1.4 玻璃抽水泵。
3.1.5 过滤式铺样装臵(见图A2)或不锈钢样品盘。
3.2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3.2.1 盐酸:1190g/L。
3.2.2 硝酸:1410g/L。
3.2.3 冰乙酸:99%。
3.2.4 铁钙混合载体溶液:溶解14
4.6g硝酸铁[Fe(N03)3〃9H2O]和208g无水氯化钙[CaCl2]于400mL水中,加320mL硝酸(3.2.2),用水稀至1L。
3.2.5 碳酸钠溶液:170g/L,溶解170g无水碳酸钠(Na2CO3)于水中并稀释至1L。
3.2.6 硝酸溶液:(2十1),2体积硝酸和1体积水混合。
3.2.7 硝酸溶液:(1十100),1体积硝酸和100体积水混合。
3.2.8 柠檬酸溶液:350g/L,溶解350g柠檬酸于水中,并稀至1L。
3.2.9 硝酸铅载体溶液:166g/L,溶解166g硝酸铅[Pb(NO3)2]于水中,并稀至1L。
3.2.10 硝酸钡载体溶液:9.517g/L,溶解9.517g硝酸钡[Ba(N03)2]于水中,并稀至1L。
3.2.11 氢氧化铵溶液:(1十1),1体积氢氧化铵和1体积水混合。
3.2.12 硫酸溶液:(1十1),在不断搅拌下小心地将1体积硫酸加入1体积水中,混匀。
3.2.13 EDTA溶液:93g/L,溶解93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于水中,并稀至1L。
3.2.14 碱性EDTA溶液:5体积EDTA二钠盐溶液(3.2.13)和2体积氢氧化铵溶液(3.2.11)混合。
3.2.15 甲基橙指示剂溶液:1g/L,溶解0.18甲基橙于100mL水中。
4 方法测定效率的标定
4.1 由于使用的α探测装臵以及铺样测量等有关条件的差异,必须对方法的测定效率进行标定,以求得仪器的计数率与衰变率之间的比例关系。
4.2 选取数个衰变率已知的镭标准参考水样或加标准镭(如镭-226),按第5章操作步骤进行测定。
4.3 方法测定效率按式(1)计算:
E=(C t—C b)/C o F (1)
式中:E——方法测定效率,cpm/dpm;
C t——水样加本底计数率,cpm;
C b——仪器和试剂本底计数率,cpm;
C0——镭标准的已知衰变率,dpm;
F——重沉淀硫酸钡至测量完毕之间的子体增长系数。
5 操作步骤
5.1 镭含量较低水样的操作
5.1.1 取5.0—10.0L水样于适宜的容器中,加入20mL铁钙混合载体溶液(3.2.4),搅拌均匀。
在不断搅拌下徐徐加入150mL碳酸钠溶液(3.2.5),继续搅拌3—5min。
静臵沉淀后,倾去上层清液。
将沉淀转入500mL烧杯中,待沉淀物下沉,吸去上层清液。
5.1.2 缓慢加入8—10mL硝酸溶液(3.2.6)溶解沉淀,过滤于250mL烧杯中。
用硝酸溶液(3.2.7)洗涤原烧杯和滤纸至滤纸上无黄色止,并控制溶液体积在200mL左右。
5.1.5 向溶液中加入5mL柠檬酸溶液(3.2.8),2mL硝酸铅载体溶液(3.2.9),2.00mL硝酸钡载体溶液(3.2.10),搅匀。
用氢氧化铵溶液(3.2.11)调至溶液呈黄棕色,使pH约为8。
加热至沸,在搅拌下滴加1mL硫酸溶液(3.2.12),取下冷却。
5.1.4 待沉淀完全后,用抽水泵(3.1.4)吸去上层清液。
将沉淀转入离心试管(3.1.3),离心分离,吸去上层清液。
烧杯和沉淀用10mL硝酸溶液(3.2.6)洗涤两次,10mL水洗涤一次。
均离心分离,弃去洗涤液。
5.1.5 用10mL碱性EDTA溶液(3.2.14)将离心试管中的沉淀全部转入原250mL烧杯中,5mL 水洗涤离心试管,洗涤液并入同一烧杯中,再用5mL水淋洗烧杯壁。
轻轻摇动烧杯,使沉淀完全溶解。
必要时可加热以加速其溶解。
5.1.6 在不断摇动下逐滴加入冰乙酸(3.2.3)至硫酸钡沉淀重新生成后再过量3滴,记下时间。
用原离心试管离心分离,弃去上层清液。
然后用10mL水将烧杯中剩余的沉淀全部洗入离心试管,充分混匀、离心分离、弃去上层清液。
5.1.7 小心摇动离心试管,使硫酸钡沉淀松散。
用约10mL水将硫酸钡沉淀全部洗入已装有两层滤纸小圆片的铺佯装臵(3.1.5)的盛样筒内。
待水滤尽后(若抽滤,速度不宜太快,以免硫酸钡穿滤损失),将其烘干。
冷却至室温,臵α探测装臵(3.1.1)上测量计数,记下计数结束时间。
5.2 镭含量较高水样(>5Bq/L)的操作
5.2.1 视水样镭含量的不同取1L或较小体积的水样,按每升水样加10mL硝酸的比例加入一定体积的硝酸(3.2.2)。
5.2.2 向水样中加入5mL柠檬酸溶液(3.2.8),用氢氧化铵溶液(3.2.11)调至碱性。
然后加入2mL硝酸铅载体溶液(3.2.9)2.00mL硝酸钡载体溶液(3.2.10)。
5.2.5 将溶液加热至沸,加10滴甲基橙指示剂溶液(3.2.15)在搅拌下滴加硫酸溶液(3.2.12)至溶液呈粉红色,并过量5滴,取下冷却。
以下按(5.1.4—5.1.7)叙述的步骤进行操作。
6 结果计算
镭的α放射性核素的浓度按式(2)计算:
D=(C t—C b)/60EVF (2)
式中:D——水中镭的α放射性核素的浓度,Bq/L;
V——水样体积,L;
60——为换算成Bq/min的转换因子;
其他符号同式(1)。
附录A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参考件)
A1 水样的采集、处理与保存按《核设施水质监测分析取样规定》执行。
A2 本标准所用的化学试剂,尤其是氯化钙、硝酸铅、硝酸钡,要求镭的本底低。
在更换使用不同厂家出品的试剂时,应测定所用试剂的空白值。
A3 在沉淀硫酸铅、钡时,硫酸溶液不能过量太多,以免硫酸钙析出。
必要时可减少铁钙混合载体溶液中的钙量。
A4 如果仅取部分硫酸钡进行铺样测量,那么测量后要将硫酸钡在750—800℃的高温炉中灼烧后称重,得出硫酸钡的化学产率R,R=m/m o×100%(m为用于铺样测量的硫酸钡质量,mo为应生成的硫酸钡的理论质量)。
在计算中予以修正。
方法测定效率计算式为:E=(C t—C b)/C o FR;结果计算式为:D=(C t-C o)/60EVFR,并且尽量使标定和水样测定时所用铺样测量的硫酸钡的量即R基本一致。
A5 本标准所测定的镭的α放射性同位素的结果可按镭—226的当量来表示,因此在镭—226、镭—223和镭—224二者比例关系不明的情况下,可取镭226的子体增长系数,见附录A(参考件)表A1进行修正。
要是测量水样时的计数相当低,计数的统计误差远超过子体增长系数值时,可考虑不作修正。
A6 如果需要了解镭的单个α放射性同位素的相对浓度,可在用本方法测定它们的混合浓度的同时,用射气闪烁法测定其中镭—226的浓度。
并根据镭—223与镭—226在自然界中的比例关系求得镭—223的浓度。
将它们的混合浓度减去镭—226和镭-223的浓度即为镭—224的浓度。
当然,用计算求得的镭—223和镭—224的结果没有用单独测定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准确。
表A1 镭—226中α活性随时间的增长
时间,h
修正系数F
1
2
3
4
5
6
74
48
72
1.0000
1.0160
1.0363
1.0580
1.0798
1.1021
1.1238
1.1892
1.9054
2.2525
图A1 镭同位素中α活性增长图
图A2
1-盛样筒;2-橡皮垫圈;3-铺样头; 1-盛样筒;2-橡皮垫圈;3-滤纸压环上;
4-过滤纸;5-铜筛网;6-托垫; 4-过滤纸;5-铜筛网;6-滤纸压环下;
7-紧固螺栓 7-紧固螺栓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国局和核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国营七一一矿、国营二七十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成星、黄超。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