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教案
2024年望梅止渴中班语言教案

2024年望梅止渴中班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语言活动指导手册》中班第四章“寓言故事”部分,详细内容为“望梅止渴”的故事。
通过对该故事的学习,使幼儿了解寓言的特点,理解故事寓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复述故事“望梅止渴”,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寓意。
2. 培养幼儿对寓言故事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激发幼儿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寓意,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复述故事,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望梅止渴故事挂图、PPT课件、寓言故事卡片。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干渴的沙漠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画面上的小动物们最需要什么?”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主题“望梅止渴”。
2. 故事讲解(10分钟)挂图辅助讲解故事,使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内容。
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及道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寓言故事卡片,引导幼儿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讨论故事寓意。
如:“为什么士兵们望梅就能止渴?”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讨论故事寓意,并进行分享。
5.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创设一个实践情景:在户外活动中,如果遇到口渴的情况,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望梅止渴”?引导幼儿结合实际生活,运用故事中的道理。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望梅止渴2. 故事人物:曹操、士兵、梅树3. 故事寓意:心理作用能缓解生理需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望梅止渴”的日记。
2. 答案示例:今天我在外面玩耍,口渴得难受。
我想起了课堂上学的“望梅止渴”故事,就试着想象自己正在吃一个冰淇淋,结果真的觉得好受了一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讲解、实践情景引入等方式,使幼儿对寓言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望梅止渴教案

望梅止渴教案【教案一】教案名称:望梅止渴教案类型:语文教学教案目标:1. 了解“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意义和来源;2. 学习运用成语“望梅止渴”;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情感体验。
教案重点:1. 理解成语“望梅止渴”的典故和意义;2. 运用“望梅止渴”成语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教案难点:1. 掌握成语“望梅止渴”的正确使用;2. 能够在适当的场合应用“望梅止渴”成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插图,上面有一个人在沙漠中看着遥远的绿洲图景。
2.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提出问题:“如果你在沙漠中口渴得要命,你会怎么办?你能想到什么方法来解渴?”3.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鼓励积极参与讨论。
二、导入阅读(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段文字,读者需要根据文字内容回答问题。
2. 文字内容:“绿洲的景象真美啊!在干涸的沙漠里,远远望见的绿洲,无论是绿色的植物还是水波荡漾的湖泊,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有一位行旅的人,因为旅途地长时间没有喝到水,口渴得受不了了,他透过沙尘望见远处绿洲的景象,他心里的痛苦减轻了许多。
虽然他还是很渴,但他望着那绿洲,感觉自己已经喝到了水,心里也舒服多了。
”3. 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三、学习成语“望梅止渴”(15分钟)1. 教师出示成语“望梅止渴”的拼音和部首,引导学生猜测意义。
2. 教师解释成语的含义:“对于渴望的事物,心理上通过想象达到减轻痛苦的效果。
”3. 提问:“你有没有类似“望梅止渴”的经历?请简单描述一下。
”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引导和点评。
四、拓展阅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一篇短文,短文题目为《漫漫长路,我望着家的炊烟》。
2. 学生阅读完短文后,教师提问:“你能从中找到“望梅止渴”的例子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五、运用成语(10分钟)1. 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要求每个小组以“望梅止渴”为中心,写一个故事、诗歌或文章。
望梅止渴教案

望梅止渴教案望梅止渴教案望梅止渴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望梅止渴”的故事,指导曹操在危急时刻,积极开动脑筋,终于克服了困难,脱离了险境。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燎”、“酸”、“润”在字典中的页码。
4、说一说。
《望梅止渴》的故事。
学习过程:一、出示课题,感知课文:1、交流收集到的三国时期的一些资料2、今天,学习一三国时期的有关曹操的一个故事。
出示课题,学习生字:梅、止思考:课题的含义(看到青梅嘴巴就不干了)3、听课文录音,为小节标号。
二、新授课文,学习字词。
1、跟老师一起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分小节读课文。
3、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曹操带领十万大军出征时遇到了什么困难?4、出示句子: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
学习生字:舌(书空)燥(找姐妹)词语理解: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读句子:(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试背)5、同桌互读2、3节,讨论:曹操想出什么办法?结果怎样?6、用书上的句子说说曹操是怎么做的?找出动词练习说话。
动词:跑、挥、指、喊7、学习生字:导(字形)根(找姐妹字)灵(书空)骑(组词)词义理解:灵机一动8、结果怎样?齐读第三节。
学习生字:酸、精找反义词:湿润9、思考:将士们没有喝水,刚才还口干舌燥,现在为什么打起往前赶路了呢?用自己的语言练习说话。
10、读句子:曹操用“望梅止渴”的方法,带领将士们走出了荒无人烟的地方。
11、朗读全文,你觉得曹操的办法好不好?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三、音序查字1、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小组擂台:谁查得快而正确。
酸、润、燎四、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1、可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说话。
2、要求:说清楚、语言表达上较正确、规范。
五、拓展性思考如果你是曹操,还能提出什么好办法?望梅止渴教案2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拼音认读"止、期、舌、燥、导、根、灵、骑、精"9个生字。
望梅止渴教案

望梅止渴教案望梅止渴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含义,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望""止""沉思"的含义。
2、通过故事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3、初步体会成语的结构特点,对成语感兴趣。
活动准备:1、梅子每人一颗。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44、磁带/cd活动过程:1、品尝梅子,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教师:你吃过梅子吗?你感觉吃梅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请幼儿品尝梅子,说说自己的感觉。
)---教师:你听过有一个成语,叫做望梅止渴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如果有幼儿知道这个成语,可以鼓励他说说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2、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
教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教师:究竟什么事望梅止渴呢?---教师再次进行讲述故事,边讲述,边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播放故事cd,请幼儿看着图书,进一步理解故事。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看着图书,试着说一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3、通过讨论,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它是什么意思?4、拓展经验,进一步了解成语。
---鼓励幼儿积极说出自己知道的成语以及含义。
---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望梅止渴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的情节,并运用合理的想象来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根据故事情节了解杨梅的功效并品尝,知道它好吃又有营养。
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推测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
活动准备:每组一盘杨梅,望梅止渴的图片活动过程:一、导入1、说说杨梅的外形特征。
2、看了杨梅后有什么感觉。
幼:很想吃的感觉,感觉酸酸的口水都快有流出来了。
二、引入故事“望梅止渴”。
1、有一个成语“望梅止渴”;猜猜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2、最近电视上热播的《三国演义》有没有看过?里面有哪些人物?看过,里面有曹操、诸葛亮、孙权(从孩子的回答中看出他们对“三国演义”;有认识。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望梅止渴》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望梅止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趣味成语故事》,具体章节为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为成语“望梅止渴”的故事讲解和相关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成语“望梅止渴”的来源和含义,培养幼儿对成语的兴趣。
2. 通过故事讲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成语“望梅止渴”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成语卡片:“望梅止渴”四个字。
2. 故事插图:“望梅止渴”的故事情景插图。
3. 水果模型:梅子、苹果等。
4. 学生用书:《趣味成语故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梅子模型,引导幼儿讨论在口渴时,看到梅子会有什么感觉。
2. 故事讲解:讲述“望梅止渴”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3. 例题讲解:出示成语卡片,解释成语的含义,并通过插图讲解成语故事。
4.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成语卡片,组成“望梅止渴”四个字。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六、板书设计1. 成语卡片:“望梅止渴”四个字,贴在黑板上。
2. 故事插图:挂在黑板上,方便幼儿观看。
3. 核心词汇: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成语故事中的关键词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画笔,画出自己在口渴时,看到梅子的情景。
2. 答案:评价标准以幼儿能画出梅子、表现出口渴的感觉为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对成语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其他成语故事,培养幼儿对成语的广泛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成语“望梅止渴”的深层含义。
2. 例题讲解:出示成语卡片,解释成语的含义,并通过插图讲解成语故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2024年大班其他教案望梅止渴

2024年大班其他教案望梅止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生活认知》第四章《生活中的趣闻》,详细内容为“望梅止渴”。
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了解成语“望梅止渴”的由来和意义,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望梅止渴”的拼音、意思和用法;2. 培养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发现、运用成语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成语“望梅止渴”的用法和意义理解;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运用成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成语卡片、故事书;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望梅止渴”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成语的意义;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望梅止渴”的拼音、意思和用法,结合实际生活举例;3. 实践:分组让学生用成语卡片和画笔、彩纸、剪刀等学具创作成语故事,加深对成语的理解;4. 例题讲解:讲解两个关于“望梅止渴”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望梅止渴”造句;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望梅止渴”的成语,互相分享;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望梅止渴》2. 内容:(1)成语:望梅止渴(2)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3)意思: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4)用法:可用于形容人在困境中寻求安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望梅止渴”造句;(2)找出生活中另一个类似的成语,并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2. 答案:(1)例句:小明考试不及格,只能望梅止渴地想着下次一定要努力;(2)成语:画饼充饥,意思: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实践创作、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成语“望梅止渴”的用法和意义。
但在课堂互动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效果;2.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收集其他成语,了解其意义和用法,下节课分享,提高学生的成语积累。
2024年幼儿中班语言教案《望梅止渴》

2024年幼儿中班语言教案《望梅止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故事与寓言》,详细内容为《望梅止渴》。
该故事讲述了一个聪明的士兵如何用智慧解救饥渴的队伍,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寓意,学会用智慧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故事《望梅止渴》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2. 培养学生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望梅止渴》的寓意,学会用智慧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主要情节,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望梅止渴》动画片、智慧星奖品。
2. 学具:彩笔、画纸、口语表达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创设一个口渴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口渴问题。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望梅止渴》动画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教师讲述故事,让学生理解故事寓意。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智慧星奖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智慧解决问题。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学生讨论并分享解决方案。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讲述《望梅止渴》的故事。
教师选取两组进行展示,给予评价和鼓励。
5. 口语表达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口语表达练习册,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望梅止渴2. 故事主要角色:士兵、队长、队伍3. 故事寓意:用智慧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故事中士兵是如何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是如何解决的?2. 答案:士兵通过引导队伍想象梅子来解渴,使队伍克服了饥渴。
学生可根据自身经历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望梅止渴》的教学,学生掌握了故事情节,理解了故事寓意,但在口语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
2024年望梅止渴大班教案精选

2024年望梅止渴大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生活情境”章节的“望梅止渴”主题活动。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望梅止渴”的含义,通过故事、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体验在特定情境下如何自我调节情绪,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望梅止渴”的含义,培养幼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2. 培养幼儿积极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心态的良好品质。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表达、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望梅止渴”的深层含义,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态度,提高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望梅止渴的故事挂图、情境演练道具。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创设一个幼儿在户外活动时遇到口渴的情境,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解决口渴问题。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挂图,生动形象地讲解“望梅止渴”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涵。
3. 讨论交流(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解决口渴问题的?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怎样自我调节情绪?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望梅止渴”的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实践练习,让幼儿分组进行情境演练,培养幼儿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望梅止渴2. 副积极面对困难,自我调节情绪3. 内容:故事梗概、重点词汇、实践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在遇到困难时,如何“望梅止渴”的情景。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创作一幅画,展示自己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态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家长协助幼儿记录一次实际生活中运用“望梅止渴”的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望梅止渴教案
执教者:孙微一(8)班
一、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止、渴、期、忽、灵、朝、精、神、赶,能正确描写4个生字:止、渴、期、神。
积累8个词语:望梅止渴、时期、经过、根本、忽然、灵机一动、精神、赶路。
认识示字旁。
2正确朗读课文,能够发挥想象说话。
3学习曹操在危急时刻,能积极开动脑筋,克服困难,脱离险境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出示图片,介绍梅子。
(小朋友请看图,这是一株果梅树,上面结的果就叫——梅子。
这是一种人们常吃的食物。
有人吃过梅子吗?能告诉大家梅子的味道怎么样?吃在嘴里有什么感觉?)2.指名交流吃梅子的感觉。
(酸酸的,干的嘴巴变得湿湿的。
)
(过渡:是啊,梅子的酸味能让嘴里的唾液增多,从而使人不再觉得口渴。
因此梅子能够——)
3.出示止渴的音节,请一个小朋友拼出这个音节——zhi ke,学习止渴。
(止是一个生字,它和谁长得很像?正字减去上面的一横就是止字。
我们一起写一个注意笔顺,记住他的笔顺了吗?止是停止不动的意思。
除了止渴,还能止什么?渴的部首是——三点水旁。
上面是一个日下面一个包子头中间一个小人被围住了。
渴字怎样写——谁能用换一换的办法记住渴字?)
梅子很酸,能够让嘴里的水分增多,有止渴的用途,想一想酸梅你嘴里有变化了吗?对了,想到酸味的梅子,就产生很多口水,嘴巴就不干了。
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意思。
让我们把课题补充完整。
齐读课题。
二、听录音,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1.望梅止渴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录音,听清字音和故事的内容。
2.交流课文内容,学习期字,交流三国和曹操的知识。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完成课文填空。
三国时期,曹操带着(谁)经过一片(什么地方)。
当时(遇到什么情况),将士们(怎
么样)。
他灵机一动,用了(什么)的方法,结果(怎么样)。
4.看荒原图片。
练习说话。
荒原没有(),没有(),也,没有()。
三、分小节学习课文,并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一)(过渡:曹操带领将士们经过荒原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呢?请一名小朋友读课文,其他人边听边思考。
)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交流问题的答案,理解词语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一名将士你想说什么?
4.分组读第一小节,读出曹操和十万大军遇到情况的危急。
(二)学习第二小节,了解曹操的果断机智。
1.指名读课文,正音,学习灵和忽。
2.自读这一小节,那些字词体现出曹操的机智,请你圈出来。
3.交流字词:骑、挥、指、喊。
4.扮演曹操,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三小节,了解办法的有效,再一次理解曹操的聪明。
1.这个办法怎么样?起到什么作用?读第三小节。
找出一组反义词。
学习生词精神
和赶路。
2.引读对比前后行军的情况,体会望梅止渴的有效。
3.男女生读本小节。
4.熟读后思考:练习说话,将士们走出荒原没有看到梅林会怎么说,怎么想?
5.学生交流体会望梅止渴的涵义,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和别人。
四、巩固生字和词语。
五、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38. 望梅止渴
困难烈日高照火烧火燎
越来越慢
口干舌燥嗓子冒烟
办法骑挥指喊
走出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