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一

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一
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一

第13课辛亥革命(限时练一)

一、单项选择题

1.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民主革命开始有了( )

①革命舆论战斗的阵地②全国性统一的革命政党

③较为明确的反帝要求④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2.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清朝封建统治

3.20世纪初,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这表明( )

A.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B.革命派具有独立的武装力量

C.革命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中国民主革命深入发展

4.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其中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最实际的意义是( )

A.确立民主共和的原则 B.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C.结束封建统治秩序 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5.推翻清王朝后,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中,有的准备功成身退,有的转移实业,有的醉心于议会政治。这说明他们( )

①革命性已经丧失②对中国革命缺乏全面和完整的认识③未看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④未认清中外反动派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贴了一副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问题是( )

A.清朝皇帝仍然在位,深受农民拥护

B.清末的“新政”使百姓受益,农民很怀念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旧存在

D.农民深受皇恩,不敢遗忘

7.(2011年广东湛江二模文综)N·佩弗《远东》一书认为:“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对“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没有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辛亥革命成果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

C.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挽救中国的道路

8.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同盟会 B.日知会 C.强学会 D.兴中会

9.同盟会成立后,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A.《浙江潮》 B.《革命军》 C.《民报》 D.《国闻报》

10.“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A.浙江起义 B..安徽起义 C..惠州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11.20世纪初,同盟会发动的多次武装反清起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B.革命党人的武装反清计划不周密C.革命党人没有提出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D.革命党人发动起义的条件不成熟12.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军政府的建立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3.下列对辛亥革命胜利了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结束了二千年的封建制度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14.清王朝统治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A.武昌起义爆发 B.袁世凯担任内阁总理大臣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15.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有①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②立宪派、旧官僚对革命政权的进攻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④袁世凯的反革命欺骗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辛亥革命给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①推翻了封建帝制②推翻了封建制度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④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7、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在经济方面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这反映出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 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D.平均地权

18、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19、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A.在中国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

B.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第一个发动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武装起义

20、“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反封建不彻底,反帝不明确

B.没有反映人民的政治民主要求

C.没有表达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要求

D.没有提出反对封建土地制度的纲领

21、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德国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材料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材料三每逢“五一”和“十一”这样的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巨幅画像遥相面对。

请回答:

(1)材料一诗中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孙中山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请你结合辛亥革命的史实说出孙中山先生在材料三中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主要理由。

24.材料一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论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

材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摘自《临时约法》

(1)材料一中“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规定,体现了什么原则?

(2)材料二中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原则?

(3)材料一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论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4)料二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13课限时练答案(一)

答案

1.B 解析:①项说法明显有误,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提出的革命纲领也并未有明确的反帝要求,③项错误,故答案为B项。

2.D 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其实质就是反对清朝封建统治。

3.D 解析:中国同盟会领导的一系列旨在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民主革命正朝深入方向发展。

4.D 5.B

6.C 解析:中华民国成立了两年,农民仍有着“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的封建思想,说明了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

7.D 解析: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虽然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但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8.D 9.C 10.D 11.A 12.B 13.B 14.D 15.A 16.C

23.(1)事件: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清政府被推翻和中华民国建立。

(2)直接原因:中华民国已经建立,在袁世凯的两面手段作用下,清帝也已经退位;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不正确。原因:辛亥革命的目的并没有真正实现,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开始实行专制统治;南京临时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全国的混乱局面。

(3)理由: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或最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为革命奔走,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心血和生命。

24.(1)主权在民。(2)三权分立。(3)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4)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受参议院和国务员的限制(或答“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均可。)

13课限时练答案(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D C A C B C C A D D D D D D B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D B A D C B B A C B A C D C C C C C C

41.①途径: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②措施:建立革命组织;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创建革命理论。

42.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新的阶级;出现了新式学堂;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

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13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知识链接:辛亥革命的概念: 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爆发原因) 1、政治条件:《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课本62页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主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 著名的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和章炳麟。 章炳麟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则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课本63页 (兴中会、同盟会等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 (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 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时间:1905年 B、地点:日本东京

(完整版)《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湖南省新化县第三中学秦爱叔 一、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管理,加强师生互动,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之能力。另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与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史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关于辛亥革命,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知晓,这对我们开展教学较为有利,只是学生对辛亥革命史实的了解一般都停留在电影电视中有关描述辛亥革命的一些认知,这属于一种感性认识。我们要真实全面的掌握相关史实,还须进一步学习与挖掘。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里程碑。本课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还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2.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孙中山推举袁世凯为总统的原因。 四、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才问题,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通过学习孙中山在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导入]:一张近代服饰、发型的图片导入。教师阐述:从课件上这张图片,我们可看出是何政治事件造成了这种近代服饰、发型的变迁?这次政治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有无具备条件? 2.新授(教学内容)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条件: 投影:图一:中国被众多条约捆绑图。图二:外债剥削压榨得中国人民无法生活图。图三:列强瓜分中国图。 慈禧与她的上谕:“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投影:材料一: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资本总额达1亿多,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材料二: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资…… 材料三:同盟会及三民主义。 材料四:清政府新政图及内容。 材料五:黄花岗起义图 材料六:四川保路运动图 [合作学习]:当时中国是否具备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条件? [学生感悟]:通过分析处理,学生认识到经过革命党人的长期宣传与不懈努力,革命所爆发的经济、阶级、思想、组织与军事等基础以及外部有利时机都已具备,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已经一触即发。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供了几则材料及图片,认真分析了当时中国爆发革命所应当具有的条件及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学习一个材料,提升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素养,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之能力。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投影:革命过程形势图 教师讲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短短三天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之后全国闻风响应,全国有十多个省份宣布独立。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但建

第13课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 【2016年考试说明】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识点梳理】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必要性: 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剧。《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腐败无能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可能性(条件)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派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此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②1905 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以孙中山提出的“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立《民报》作为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实践准备: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其中最著名的是广州黄花岗起义。 3、偶然性(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二、辛亥革命的概况 1、武昌起义 (1)概况:1911年10 月10 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发动起义,辛亥革命爆发。起义军攻占了武汉三镇。 (2)结果: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清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3课辛亥革命

1.梁启超说:“(辛亥革命后),任凭甚么人,……若再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说明辛亥革命() A.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 B.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列强侵华势力 2.蔡济民在《书愤》中说:“风云变幻感沧桑,拒虎谁知又进狼,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上述诗句最有可能是对() A.八国联军侵华造成灾难的批判 B.辛亥革命后全国局势痛切写照 C.巴黎会议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D.日军侵华制造滔天罪行的揭露 3.“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竞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这段文字写于()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4.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5.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6.《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相反辛亥革命在实施暴力的同时,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这一认识() A.是没有基于史实的错误分析 B.是在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作辩护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歌词中对五四运动高度评价,说“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它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 【新课探究】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社会背景 (1)基本原因 【材料链接】 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等地。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实际上也就承认了日本在山东霸占的权益。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之后,大量向日本借款,以扩充自己的实力。日本乘机提出在山东驻军的侵略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 材料二北洋政府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总结归纳】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一度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此时的中外矛盾集中体现在中日矛盾上;另一方面,北洋政府实行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掠夺人民的反动政策。这些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探索新的道路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是生机勃勃的、前进的、革命的。这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3)指导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问题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试题

第13课辛亥革命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2017·广西桂林期末)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道: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 ) A.说明了同盟会力量的强大 B.否定了武昌起义关键作用 C.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 D.说明了革命党人的软弱性 解析:C 材料“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说明清朝灭亡是由于自身统治危机所致,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2017·天津滨海期末)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上说:

“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 A.继续进行革命 B.加强政治统一 C.各省放弃独立 D.实行民族自治 解析:B 材料强调独立于清廷的各省份应当行动统一,听命于中央,而非继续革命,故A项错误,B项正确;孙中山肯定各省独立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孙中山认为蒙古、西藏等地也应当跟其他省份一样统一行动,故D项错误。 3.(2017·四川宜宾期末)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 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 解析: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此时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限制和削弱总统权力,没有确立总统制,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故D项正确。 4.(2017·辽宁锦州期末)陈旭麓认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辛亥革命 一、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作为第四单元第13课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为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它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中国各阶级先后进行的英勇抗争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未能改变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但它推翻封建帝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成果又为后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条件。所以这一课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在初中阶段已学过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故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二、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客观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孙中山等革命志士愈挫愈奋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个人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辛亥革命的结局及其历史意义的认识。 三、教法简介 1、情境教学: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感悟历史。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彼此合作、共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表格、图示法:帮助学生归纳整理重要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开国大典》油画,设问导入(请问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身上穿的是什么服装?这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 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政治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应当推翻清政府。 2.经济基础: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等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4.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5.组织基础:兴中会等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 【问题导思1】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创造了什么条件? 提示:条件:清末新政奖励实业,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成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为辛亥革命创造了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以及军事条件。 二、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1.同盟会的成立。 (1)时间、地点: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2)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机关刊物:《民报》。 (4)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意义:革命有了统一组织领导,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2.武昌起义。 (1)概况:1911年10月10日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2)影响:10多个省响应并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元旦)。 (1)概况:定都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4.清帝退位(1912年3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912年3月)。 (1)主要内容。 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内各民族人民一律平等。 ③国民享有基本自由和权利。 ④规定三权分立体制和责任内阁制(针对袁世凯)。 (2)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6.革命失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温馨提示: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问题导思2】武昌起义后,革命潜伏着哪些危机? 提示:危机:各省的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帝国主义表面宣布中立,事实上积极扶持袁世凯作为在中国的新的代理人。 【预习检测1】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B) 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 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时间、经过,湖北军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性质;能说出1912年元旦这一天的重要性,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概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情况;能分析说明武昌起义很快取得胜利的原因,辛亥革命的性质、伟大功绩和失败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归纳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使学生认识到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通过分析说明辛亥革命的性质,使学生认识到它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通过分析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明白由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勾结破坏,以及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通过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使学生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大家在初中就接触过“辛亥革命”,那么,那位同学能用一两句话给大家说说什么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为推翻清朝统治,追求民主共和的全过程。 一、武昌起义 阅读教材P62的内容,请同学们说说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也就是背景有哪些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列强不断加紧侵略,甚至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外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在辛亥革命前,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大500多个,其中8次主要赔款达19亿银元,相当于清政府19年财政收入的19倍。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厚颜无耻的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各国志欢心!”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和不满。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作业

第13课辛亥革命 基础巩固 1“建立民国……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材料应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C、D三项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不是政党,均排除。依据“建立民国”等信息,可知此时民国还未成立,故应该是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选B项。 2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这说明中国同盟会( ) A.推动了各个革命团体的“百家争鸣”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使工农运动风起云涌 ,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故选B项。 3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 A.兴中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 C.黄花岗起义

4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取代清朝的国旗——龙旗。其主要意图是( ) A.象征“五族共和” B.反对封建迷信 C.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D.实行分权制衡 ,象征“五族共和”,A项正确。 5“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 )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 ,题眼是“前人所不曾做的事”。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A项正确。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就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C项错误;早在辛亥革命前,维新变法就已经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故D项错误。 6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

新教材历史人教必修1习题: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对应学生用书P51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两幅图,反映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些因素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①民族危机的深重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阻碍③清政府腐败无能④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从图中看不出④,排除带④的选项。故选C项。 2.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 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 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 答案 B 解析同盟会成立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B项正确。A、D两项表述错误,C项在同盟会成立前就已存在,排除。 3.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片段,它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历程。图中的①、②应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 D.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同盟会成立,在兴中会成立之后、黄花岗

起义之前;1911年武昌起义,在黄花岗起义之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前。故C项正确。湖北军政府成立于武昌起义之后,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后,故B项错误;武昌起义发生于黄花岗起义之后,故D项错误。 4.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的集中报道可能() A.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B.出现在1895年 C.与八国联军侵华有关D.与辛亥革命有关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点燃革命之火”“武汉”指的是辛亥革命开始于武汉,“排满兴汉”是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表现。所以,这些报道可能与辛亥革命有关,故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于广西桂平,并非武汉,A项错误;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不是1895年,B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主要是在华北地区,未波及武汉,C项错误。 5.下面的文物之所以作为一座丰碑被后人缅怀,主要是由于() A.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材料题:第13课辛亥革命 含答案

材料题:第13课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三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临时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材料二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位诏书》材料三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1)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并分析造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颁布的意义。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 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 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 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本目内容在学生用中以活形式分册装!) 一、 1.中国同盟会政治的内容( ) ① 除②恢复中③ 立民国④平均地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以中山提出的十六字革命政治,其内容包括 ①②③④。 答案: B 2.辛亥革命的爆是各种因素合作用的果。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爆原因的表述, 正确的是 () ①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②清政府已日益成帝国主侵略的工具 革命思想的播④ 革命政党和体的成立 A.①②③B.②③④ ③ 民主 案C.①②④ 解析:①②是辛亥革命爆的必要性因素, D。 D.①②③④ ③④是辛亥革命爆的可能性因素,故答 答案: D 3. 1911 年 4 月 21 日,中国海巡洋“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治五世国 王的加冕典,并出美国、古巴。13 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升起的国旗是() A.大清王朝的旗B.中民国的五色旗 C.中帝国的青天白日旗D.新中国的五星旗 解析:13 个月后是1912 年 5 月,上海属于中民国南京政府的治区,故 升中民国五色旗。 答案: B 4.有人:“从力来,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 清帝国不亡于洪、,却被文的几个口号叫了,何哉?主使然也。中山把主摸 了,几炸一,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反映出() ①同盟会政治基本符合当中国社会展的② 力是否大,史程 的展无关要③清政府管制不成功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在于能否将个人事 同代的要求相合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本合性,既考了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的不同,也合性地考了辛亥革命中国社会巨的多方面原因。辛亥革命是的民主革命,它 了代的潮流,推翻了清朝及君主制制度。另一方面,中山本人面中民族的危机,能投身于革命事,行不屈不的斗争,也反映了他不愧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答案: D 5.中山布的《中民国法》定,中民国的主属于( ) A.B.参院 C.理D.国民全体 解析:本考了学生教材重要知的再再能力,而且考了《法》 内容和的。《法》是一部民主法,既然“民主”,国家的主当 属国民全体。 答案: D 6.( 2011·北京宣武高一期中)1912 年 3 月 2 日,南京政府以大中 山的名公布了《令内部通知革除前清官称呼文》。文中指出:“ 前清官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等名称,受之者,增;施之者,失体,无取焉??嗣后各官人, 相称咸以官。”本文旨在倡() A.自由的念B.平等的念

第13课 辛亥革命 教案设计

辛亥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911年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伟大历史功绩,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使学生明确由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勾结破坏,以及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高潮阶段的最顶峰,但由于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府施加压力,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从此开始了北洋军阀对中国的统治。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重点分析: 1.武昌起义的背景 一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结果; 二是四川的保路运动发展成为武装斗争,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武昌起义之所以成功发动,充分体现出革命士兵的英勇首创精神。因为在临近起义的时刻,起义的领导机关被破坏,起义风声泄漏,全城戒严,反动派大肆搜捕,起义领导人或在监狱,或被迫逃亡,有些还不幸被捕,甚至英勇就义。当时如果畏缩退却,延缓起义,则等于束手待毙。湖北革命党人果断地决定:立即发动起义。革命士兵的英勇首创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革命领导机关被破坏的损失,他们主动相互联络,在1911年10月10日晚发动了举世闻名的武昌起义。经过奋战,终于赢得了起义的光辉胜利。 2.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国在历经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之后,终于迎来了“民国”的建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颁布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对辛亥革命的伟大的历史功绩的掌握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作为重点的主要内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且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难点分析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理解的难点主要在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后来无论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还是张勋复辟,都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没有逃出失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史料分析——合作学习: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 2、问题探究——知识升华: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3、情境再现——感悟历史: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①依据: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突破方法:设计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够解答的一系列问题来讨论突破。 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25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医生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3月12日是植树节,当我们播种绿色的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别忘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烈士们洒下的鲜血。 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孙中山的伟大实践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认同。年轻的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唯有“医国救族才能解救亿兆穷苦大众”,从此,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担负起了医治中国的重任。倾其毕生精力,他要使中国走向独立、统一、

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一

第13课辛亥革命(限时练一) 一、单项选择题 1.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民主革命开始有了( ) ①革命舆论战斗的阵地②全国性统一的革命政党 ③较为明确的反帝要求④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2.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清朝封建统治 3.20世纪初,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这表明( ) A.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B.革命派具有独立的武装力量 C.革命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中国民主革命深入发展 4.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其中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最实际的意义是( ) A.确立民主共和的原则 B.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C.结束封建统治秩序 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5.推翻清王朝后,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中,有的准备功成身退,有的转移实业,有的醉心于议会政治。这说明他们( ) ①革命性已经丧失②对中国革命缺乏全面和完整的认识③未看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④未认清中外反动派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贴了一副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问题是( ) A.清朝皇帝仍然在位,深受农民拥护 B.清末的“新政”使百姓受益,农民很怀念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旧存在 D.农民深受皇恩,不敢遗忘 7.(2011年广东湛江二模文综)N·佩弗《远东》一书认为:“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对“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没有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辛亥革命成果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 C.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挽救中国的道路 8.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同盟会 B.日知会 C.强学会 D.兴中会 9.同盟会成立后,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A.《浙江潮》 B.《革命军》 C.《民报》 D.《国闻报》 10.“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A.浙江起义 B..安徽起义 C..惠州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11.20世纪初,同盟会发动的多次武装反清起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示范教案(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 本课概述 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革命爆发之前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清政府的处境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而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所需的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革命一触即发。武昌起义之后,全国许多省份纷纷响应革命宣布独立,清政府瞬即土崩瓦解,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建立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民主共和制,废除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深入到制度层面,革命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只可惜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加上立宪派、旧官僚的投机革命,革命的结果只是“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辛亥革命随着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而最终失败。革命的任务落到了无产阶级身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思路设计 本课重点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难点是三民主义的剖析、袁世凯能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原因;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包括文字和视频资料,理解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发展经过,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或辩论,教师提供相关史料等,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安排: 设计成PPT课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从辛亥革命兴起的过程中,剖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理解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即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及局限性;明晰武昌起义成功与失败并存。 (2)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真正资产阶级政府的性质,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并进行正确评价。 (3)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的过程;掌握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正确评价辛亥革命。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文字材料、视频资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通过历史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结合史实从多方面论证历史事件的成败与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献身精神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华”的高度责任意识,学习孙中山先生不怕牺牲、坚持真理、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天下为公”的崇高品质。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导入 提出问题:1840年之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日益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农民阶级是如何救国的呢? 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19世纪末,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同样以失败告终。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