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知识点总结

浪漫主义知识点总结浪漫主义是19世纪欧洲文学和艺术运动的一种主要特征,它追求个性与情感的真实表达,崇尚自然、情感与想象力,是对理性主义、古典主义的一种反叛。
浪漫主义在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后世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运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浪漫主义的起源与背景浪漫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这一时期是欧洲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时代,社会变革、传统观念的动摇和人们对自由、民主的向往都成为了浪漫主义产生的土壤。
浪漫主义也是对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反叛,启蒙运动强调理性与科学,而工业革命使人类迈入了现代化的社会,但这些变革也带来了物质丰富和精神空虚的两极化现象。
人们开始怀疑理性的权威和科学的绝对价值,开始关注内心情感和个人体验。
二、浪漫主义的特征1. 强调情感与想象力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追求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刻。
浪漫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情感与想象力才能触及灵魂深处,而理性与科学只是表面的东西,无法真正理解生命的奥秘。
2. 崇尚自然浪漫主义者崇尚自然,认为自然是美和真理的源泉。
在自然中,人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情感的安慰。
自然也是浪漫主义者思考和创作的灵感来源,通过自然的表现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3. 反对现实社会的不公与虚伪浪漫主义者看到社会现实中的不公与虚伪,他们呼吁社会的改革和对人类精神的关注。
他们希望人们不要只注重物质的享受,而要关注人性的良善和情感的真挚。
4. 颂扬个性与英雄主义浪漫主义者颂扬个人的英雄主义,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和使命,应该追求内心的真诚与自由。
他们崇尚英雄和英雄主义的精神,认为只有英雄主义的精神才能点燃人类的希望和前进的动力。
三、浪漫主义的文学代表作品1.《哥德尔》〈童话》,《童话》是浪漫主义的经典代表作之一,《童话》以它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幻想世界的构建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代表作。
2. 《山水顿观》《山水顿观》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浪漫主义诗文,其中强调对自然的吟咏和内心世界的表达,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
西方音乐流派(2) 浪漫主义时期

11、李斯特对音乐的贡献
(1)他首创交响诗,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他创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渗透了匈牙利民族特点,是钢琴音乐的典范作品,为后来的民族乐派的先声;
(3)他的超级练习曲创造了钢琴演奏领域的辉煌技巧,极大的丰富了钢琴教学与演奏;
(4)他强调钢琴的音乐效果,突破了前人的模式,使钢琴音乐具有交响性的管弦乐队的效果和史诗般的宏伟气势;
(5)在晚期作品中,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这些探索对瓦格纳和印象式声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6)作为魏玛乐派的带头人,他和柏辽兹、瓦格纳等倡导标题音乐,强调音乐与情感的联系,并与以勃拉姆斯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展开激烈的学术之争,掀起了新的艺术潮流。
12、肖邦的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Op.18)在《猫和老鼠》中出现过。
13、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又称“五人团”、“新俄罗斯乐派”、“巴拉基列夫小组”。
指由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居伊等五位俄罗斯作曲家与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组成的作曲家社团。
“五人团”以发扬和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
强力集团成员的艺术思想受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影响较大。
强力集团继格林卡之后,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贡献。
李斯特舒伯特肖邦柏辽兹交响乐团。
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

Page 42
欣赏音乐作品
《f小调音乐瞬间》 作曲:舒伯特
音乐瞬间一词来自法语“Moments Musicaux”,
Page 19
2.崇尚对自然的描写 浪漫派作曲家喜欢通过赞美自然来抒发
自己对美好事物、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和
追求,以暂时忘却烦恼和苦闷,重新获得力
量和勇气。这一类音乐往往具有通俗易懂的
优美旋律,画面感很强,是音乐会中的常见 曲目。
Page 20
3.追求民族精神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都注重在创作中融 合本国或是其他民族的音乐元素和精神。在19 世纪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了 民族乐派。该乐派搜集、出版民歌,选取历史 传说、民族格式等为题材,运用各种民族特色 的调式、曲调和特色节奏型,形成了丰富多彩 的民族主义音乐。可以说,19世纪的音乐呈现 出多元文化荟萃的局面。
Page 26
19世纪欧洲各国的作曲家都创作过大量 的艺术歌曲,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最 高的当属“德奥乐派”(德国和奥地利)的 一批作曲家。其中又以“歌曲之王”舒伯特 以及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等 作曲家为代表,这些作曲家开创了德奥艺术 歌曲的全盛时代。
Page 27
(1)“歌曲之王”--舒伯特
Page 11
浪漫主义文学取得成就最高的是英国和 法国,英国当时出现了拜伦、雪莱、济慈等 一批优秀的诗人。法国则诞生了一批小说家 如雨果、乔治·桑。
除此之外,美国的爱伦·坡,俄国的亚 历山大·普希金也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人物。
浪漫主义的发展历程

浪漫主义的发展历程
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化运动,它倡导自由、个性、感性、情感和想象的表达方式。
浪漫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浪漫主义、高峰浪漫主义和后期浪漫主义。
早期浪漫主义始于18世纪末,当时欧洲正在经历一场文化、社会和政治变革。
浪漫主义反对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强调自由和情感的自然表达。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罗曼主义理论和英国诗人沃兹沃斯的自然主义诗歌被认为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高峰浪漫主义盛行于19世纪初,主要体现在文学、音乐和艺术领域。
浪漫主义作家如拜伦、雨果和普希金等人,以对抗社会现实的愤怒和对自然的追求为主题,塑造了许多富有感染力的文学形象。
音乐方面,肖邦、舒曼和李斯特等作曲家以情感表达为主题,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艺术上,则以特纳和戈雅为代表的画家,表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独特风格,强调情感和幻想的表达。
后期浪漫主义是19世纪末的文化运动,主要反映了对高峰浪漫主义的各种批判和反思。
浪漫主义作家如纪德、福楼拜和托尔斯泰等人,开始打破刻板的表达方式,以更直接、自然的方式描绘生活,表现了新时代的精神。
总的来说,浪漫主义的发展历程代表了欧洲文化、社会和政治的变迁,它强调了自由、情感、幻想和想象,对现代文化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概述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ism)是19世纪初期至19世纪中叶的一种文化运动。
它起源于欧洲,逐渐传播到全球各地,影响深远。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重要性,追求自由、独立、真实和原始的艺术和文学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浪漫主义时期的起源、主要特点以及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起源浪漫主义时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不安定,许多人开始反思现实生活的局限性和制约。
他们渴望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浪漫主义也受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英雄主义、自然崇拜以及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为浪漫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特点1.感性与理性的对立:浪漫主义强调情感、个人体验和直觉的重要性,与启蒙时代强调理性和科学的精神形成对比。
2.自然与超自然:浪漫主义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与自然界的神秘和超自然元素相联系。
自然被视为灵感的源泉和人类与上帝之间的中介。
3.爱情与独立:浪漫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由意志。
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恋爱成为浪漫主义时期文学和艺术作品的重要主题。
4.情感的充沛和强烈: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的充沛和强烈表达。
作品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情绪,以及读者或观众对作品产生的情感共鸣。
5.反对现实的逃避:浪漫主义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社会等方面的失望和反抗。
许多浪漫主义作品具有理想化的情节和人物,以逃避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局限。
1.文学: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常涉及到爱情、自然和个人命运等主题。
代表作包括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拜伦的《唐璜》,以及高尔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2.音乐:浪漫主义对音乐的影响巨大。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追求音乐的装饰性和超越传统规范的创新。
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音乐作品都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精神。
3.艺术:浪漫主义艺术作品追求个人创作和想象力的自由。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如下: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在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十分强调个人主义的身心体验,以强烈、自由、奔放风格的音乐与当时严谨、典雅的古典主义音乐形成鲜明对比。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通常都是一些不满现状的忧郁者和孤独者创造的,这些人热衷于反映内心深处的爱情亲情主题,带有浓厚的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具有很明显的自传性。
浪漫主义乐派诞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音乐流派,这个时期的艺术家在创造音乐时会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充满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世界的幻想,作品富有幻想性。
浪漫主义乐派在诞生初期,还带有一些古典音乐主义的传统,在十九世纪中叶达到全盛,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就带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个时期诞生的许多音乐作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第六编 浪漫主义时期

第六编浪漫主义时期(1820---1900)一、概述西方音乐史上用“浪漫主义”这个词来概括19世纪前后这一百多年的音乐发展史。
它所涵盖的是从贝多芬的晚期作品,罗西尼的歌剧、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到勋伯格不协和音之前的初期作品。
一般音乐史上将浪漫主义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820----1848,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后的影响;中期:1848----19世纪70年代末,资产阶级革命最黑暗的时期;晚期:19世纪80、90年代,资本主义政权在欧洲许多国家取得胜利,出现许多唯心主义思想学潮,用资本主义理论麻痹人民,音乐中出现了许多象征主义、唯心主义的音乐流派。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体裁、作曲家及作品。
主要反映西欧国家。
东欧国家是先搞民族独立,然后进行革命,称“民族乐派”主要掌握德奥、法国、意大利1、德奥浪漫主义的兴起及发展德奥的浪漫主义音乐家在新的世纪里,始终没有放弃贝多芬对音乐艺术的崇高信念,而且不断的从贝多芬那里得到启示。
19世纪浪漫主义的德奥音乐是在继承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基础上增添其独特的个性和各自的光彩的。
早期: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首创了艺术歌曲。
被称为“歌曲之王”。
创作:舒伯特在短短十几年的创作生涯里,写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包括600多首艺术歌曲、18部歌剧、配剧音乐、9部交响曲、15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6首弥撒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其它一些作品。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1)音乐要高度的表现诗词的内容、意境;如《魔王》舒伯特能够用旋律准确的抓住几乎每一种情绪或细节。
(2)舒伯特擅于用色彩的表现手法去表达情感,使用调性转换、和声织体、配器,如《可爱的颜色》《泪雨》,用频繁的离调、转调等表现情感。
(3)创造了一种朗诵式旋律型的曲调,为了歌词的需要,很有表现力。
如《鳟鱼》(4)具有非常强的民族风格,来自德奥民歌。
浪漫主义时期的介绍西方音乐史论文-V1

浪漫主义时期的介绍西方音乐史论文-V1西方音乐史上浪漫主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制定了许多音乐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浪漫主义时期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西方音乐史。
一、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逐渐由古典主义的简洁、对称、对位等特点向着丰富、激情、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音乐家开始探索新的音调、和弦、乐器组合,推动了音乐发展的进步。
1. 音色的新探索在浪漫主义时期,音色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音乐家通过使用新的乐器和探索不同的演奏技巧来创造新的音乐效果。
例如,钢琴和管弦乐的组合曲目变得愈发普遍。
2. 强调情感表达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开始强调情感表达,用音乐表现内心世界,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界的理解。
音乐逐渐从简单的优美旋律变成了复杂的音乐结构和强烈的情感表达。
3. 风格的自由创新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与古典主义的规范化风格相比自由发挥,通过使用新的旋律、和声和节奏等自由创新,打破传统的音乐形式格局。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音乐家1. 贝多芬贝多芬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为著名的音乐家之一。
在这一时期,他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如第九交响曲和《月光奏鸣曲》等。
2. 肖邦肖邦是一位充满活力、擅长创新的音乐家。
他的作品不仅从平凡的日常事物中获得灵感,还使用了许多東方音樂的部分,如波兰舞曲和波兰农村风格的曲调等。
3. 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芭蕾舞、管弦乐和歌曲等。
他的作品以音乐的浪漫和情感上的表达而著名。
三、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流派1. 新德意志学派新德意志学派由勃拉姆斯、瓦格纳和里海创立,它强调民族主义和普鲁士文化,是德国浪漫主义的分支。
2. 叙事音乐叙事音乐是一种音乐形式,包括歌剧、芭蕾舞和管弦乐等。
这种音乐形式通常通过音乐表达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
3. 民族主义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主义音乐成为了一个新的音乐流派。
音乐家重新挖掘和使用本土音乐语言来表达民族和文化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伯、舒伯特、比才、肖邦、李斯特、威尔第、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浪漫主义时期❖西方音乐史上用“浪漫主义”这个词来概括19世纪前后这一百多年的音乐发展史。
❖“浪漫主义”的兴盛与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社会与文化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向人们指出了一条通往资本主义的道路,促使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高涨起来。
然而,无论是拿破仑执政及其发动的侵略战争,还是封建王朝的复辟,都只能给人民带来灾难。
无情的现实几乎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讲理。
❖在这种信仰危机面前,人们自然会在感情上宣泄对现实的不满。
拥有了“自由”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力图强烈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开始向与理性相对立的另一个极端转移,即以崇尚感情代替崇尚理性。
他们开始夸张地宣泄自己的感情,哭能哭的昏天黑地,笑能笑的人仰马翻,以过分的、无拘无束的感情宣泄代替了古典主义的理智与节制。
❖这种感性、感情的倾泻更多是作曲家自己的体验,追求自由和崇尚个人主义成为这个时期的时代精神。
他们注重抒发个人的感情和内心世界,自我崇拜、自我肯定、自我宣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在强调“人”和他的本性。
❖浪漫主义时期的各国艺术家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注重民族性。
当时有许多倍受别国欺凌的国家如波兰、匈牙利、捷克等,民族战争频繁,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促进了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作曲家们普遍对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产生强烈兴趣,他们注重音乐的民族性,在自己的创作中表现本民族的历史传说、自然风光,并大量运用民间歌曲舞曲的音调、节奏等,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音乐语汇。
❖19世纪的作曲家很多都出身于有教养的中产阶级,他们力图突破音乐自身的界限,将音乐与其它的艺术门类如戏剧、文学、美术、诗歌相结合,寻求音乐以外的意义,使标题音乐得到长足的发展。
❖19世纪的社会音乐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海顿时代的贵族保护人已被新生的资产者来取代,音乐出版商、音乐会或剧场的经理人不仅主宰着作曲家的命运,同时也成为主宰音乐生活的大人物,这时的作曲家需要考虑如何增加自己作品的听众和买主,这与实际的经济利益相关。
作曲家和演奏家为了给听众某种刺激和震动,极力发挥炫技表演,甚至相互争夺听众,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富丽堂皇、炫技性的作品(如李斯特、帕格尼尼等的作品),这也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突出现象。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韦伯(1786——1826年)韦伯1786年出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厄丁,父亲是城镇的剧院经理兼乐师,母亲是小剧团的演员歌手。
韦伯从小就随父母的巡回剧团到处演出,不仅熟悉了剧院的舞台,也在各地接触到了丰富的民间音乐,对他后来的创作起到很大作用。
韦伯创作了很多歌剧、交响曲、协奏曲、钢琴作品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歌剧——《自由射手》这部歌剧的最大贡献在于反映出了德国的民族气质,即真实地体现了德国人民的生活、风俗、性格、信仰。
舞台上出现的不再是贵族的宫殿,而是简朴的德国乡村的生活情景:以波西米亚的森林为背景,德国守林区的房屋、猎人们头戴插有羽毛的帽子、乡村姑娘身穿着花边裙子等。
歌剧音乐中充满了浓郁的民间生活情调:猎人们雄壮的进行曲、村姑们民谣式的合唱、农民粗犷的舞蹈等。
听赏《自由射手》猎人合唱,感受法国号的气势,一种胜利凯旋的气势另外,在韦伯的器乐创作中,钢琴占有一定的比重。
他的两首钢琴协奏曲和钢琴曲《邀舞》以其华丽、流畅的风格为后人喜爱。
听赏:钢琴曲《邀舞》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年)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奥地利的维也纳郊区,他的祖父是一位农村工匠,父亲是一位乡村小学教师,全家都是音乐爱好者。
舒伯特童年时代受家庭影响,很早就学会了演奏风琴、钢琴和小提琴等乐器。
1808年,11岁的舒伯特考入维也纳宫廷歌手学校,他父亲认为从这个学校毕业后舒伯特可以当一个老师,有一份固定收入。
而舒伯特却极入迷地喜欢上了创作,12岁时就完成了一部四手联弹钢琴幻想曲。
舒伯特16岁时由于嗓子变声,离开了这所歌手学校。
为了谋生,他到父亲所在的学校当了一名教师。
然而,一心只迷恋于音乐的舒伯特并不喜欢这个职业,他终于在21岁那年辞掉了教师的职务,前往维也纳,从此专心于自己的作曲事业。
舒伯特走上职业音乐家的道路以后,生活变得越来越窘迫,他没有公职,也没有王宫贵族的资助,只能与一些患难与共的穷艺术家朋友们一起艰难渡日。
当时他曾与别人同住一间陋室,共用一架旧钢琴,甚至在轮换出门时共穿一件大衣。
困境使舒伯特不停地协作,他将自己内心的郁闷、悲愤、希望、渴求都融进不朽的音乐中。
他常常晚上戴着眼睛就寝,早上一挣开眼就立刻伏在桌前创作。
舒伯特被后人称为“艺术歌曲之王”,他在大约15年的时间里,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
他的歌曲选词非常广泛,既有歌德、希勒、海涅、莎士比亚的名诗,也有他的友人创作的一些无名小诗。
舒伯特本身对诗歌非常敏感,即使是最一般的诗歌,经他音乐处理后也会变得声情并茂。
舒伯特歌曲的另一突出贡献在于钢琴伴奏。
他将钢琴伴奏提高到了与声乐部分同等重要的地位。
他的钢琴伴奏设计是为了表现诗歌外部的场景,丰富对歌词的想象,烘托歌曲的情绪和气氛,让声乐和钢琴伴奏共同表现诗歌内容、塑造形象。
如《鳟鱼》的钢琴伴奏描绘鱼儿在水中穿梭游动,《魔王》中刻画风声、马蹄声,制造紧张焦虑、惊慌不安的气氛,钢琴伴奏不仅模仿了纺车轮子的转动,而且表现了主人公思念恋人的起伏心情。
听赏《鳟鱼》五重奏五重奏:五件乐器小提琴(两把)、中提琴、大提琴、钢琴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门德尔松(1809-1847年)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于1809年2月3日出生在德国的汉堡,他的祖父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的哲学家,父亲是一个大银行家,母亲是一个具有高度音乐修养的人。
由于全家人都是音乐爱好者,门德尔松从小便在音乐艺术上受到了良好的影响和熏陶。
他四岁就开始跟母亲学习钢琴,后来又转到巴黎投拜名师深造。
九岁时,门德尔松登台举行了公开的钢琴独奏会,与此同时,他的音乐创作才能也开始显露出来。
1817年他开始跟随作曲家捷尔特学习作曲,不久,便以惊人的进步速度令人刮目相看。
他在十七岁时写下的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具有高超写作技巧和完美艺术性的杰作,成为门德尔松的一部重要的代表作品。
门德尔松在少年时代除了致力于音乐学习和创作外,还在柏林大学中自学了许多其它课程,他努力充实自己的多方面知识。
当时他还与歌德、海涅、黑格尔、韦伯等文学家、哲学家和音乐家广泛接触,大大地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
舒曼曾说:“门德尔松是当代最有修养的艺术家。
1829年,门德尔松作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他在柏林指挥上演了被人遗忘了一百多年的巴赫的伟大作品清唱剧《马太受难乐》1843年,门德尔松在莱比锡创办德国的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任第一任院长。
经他组织的音乐学院,建立了一套完整严格的教学体系,很快成为欧洲著名的音乐学院。
门德尔松虽然担任了当时的音乐社会工作,但他没有停息创作。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创作出了自己最成熟的作品《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交响曲》等。
听赏《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小品《威尼斯船歌》“钢琴诗人”肖邦(Fryderyk Chopin,1810—1849年)弗列德里克·肖邦于1810年3月1日出生在波兰华沙附近的采拉佐拉莫拉村,幼年的肖邦显示出了很高的音乐才能,尤其对钢琴产生了非同寻常的迷恋。
肖邦6岁起开始学习钢琴,7岁时就已经能够登台进行表演了,8岁时在公开的慈善音乐会上演奏吉路维茨的钢琴协奏曲,引起了听众的轰动,从此被誉为少年钢琴演奏天才。
肖邦的创作才能显露的也很早,据说,他在7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
12岁时,他开始跟随作曲家艾尔斯那学习作曲。
1826年,肖邦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829年毕业时在维也纳举办了独奏音乐会,发表了4首钢琴练习曲和两首钢琴协奏曲,并继续举行音乐会。
一系列成功的音乐会使肖邦对自己的音乐前途充满信心,他决定出国深造。
当时华沙的局势已日益紧张,肖邦知道在这种局势下离开,很可能意味着永远背井离乡,流亡国外,为此他的内心很痛楚。
为了更高的艺术理想,1830年11月,肖邦携带了一杯珍贵的祖国的泥土,离开了华沙,去了维也纳。
此时的维也纳正是贝多芬逝世后的两年多。
他在维也纳结识了车尔尼等作曲家。
肖邦在维也纳听闻华沙发动了反对沙俄的起义消息后,他振奋不已、大受鼓舞,创作了《b小调谐谑曲》;1831年7月,肖邦在去巴黎的路途中,获悉起义受到镇压,他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陷入极大的悲愤和痛苦之中,满怀激愤地写下了《c小调“革命”练习曲》和《d小调前奏曲》。
听赏《b小调谐谑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1848年,他在巴黎举行了最后一场音乐会,之后应邀到英国访问,由于身体状况欠佳,回到巴黎后,便于1849年病逝,朋友们遵照他的遗嘱,将肖邦的心脏运回波兰,现在肖邦的心脏陈列在华沙的圣十字教堂里。
与西方音乐史上绝大多数作曲家很不同的是,肖邦将他一生的创作活动几乎都倾注在钢琴音乐领域。
他除了写了少部分的室内乐和歌曲之外,几乎全部作品都为钢琴而作。
他的音乐既有浓郁的波兰民族风格,又有一种高贵的浪漫诗人气质,他被誉为“钢琴诗人”。
听赏:《降E大调夜曲》、《降E大调圆舞曲Op18》、《升c小调圆舞曲》波罗涅兹舞曲是肖邦的创作中最能强烈地体现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的体裁,波罗涅兹舞曲最初来自历史上波兰贵族沙龙中用于伴舞的音乐。
后来,伴随着19世纪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人们开始赋予这种体裁以一种新的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
听赏:《A大调军队波罗涅兹》“钢琴之王”李斯特(1811-1886年)李斯特1811年出生在匈牙利的莱丁,父亲是埃斯特哈齐宫廷中的官员。
他七岁开始学琴,八岁开始作曲并当众演奏,随后,一些匈牙利富豪出钱资助他进一步接受音乐教育。
1821年他来到维也纳,向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学钢琴,并向宫廷乐长萨利埃里学作曲。
1822年首次举行公开的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