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走向复兴》

合集下载

《复兴之路》压轴曲目《走向复兴》

《复兴之路》压轴曲目《走向复兴》

《复兴之路》压轴曲目《走向复兴》《复兴之路》压轴曲目《走向复兴》《走向复兴》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献礼的歌曲,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广电集团共同组织创作。

该歌曲的曲作者为印青,词作者为李维福,创作于2009年。

下面是《复兴之路》压轴曲目《走向复兴》,一起来欣赏学习吧!【歌词由来】歌词第一段,是词作者李维福从中国60年以来中国人民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变化,去反映60年的变化历程,是写实;第二段,是他通过抽象的方法去描述中华民族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以及其艰难的发展过程,是写虚。

而在副歌部分,《走向复兴》则以反复的“前进,前进,向前进”这样简洁又昂扬的歌词,表达中国人民的自信,展示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期望。

李维福最初构想的是“前进,走向,前进,走向”这样的结构,后来经曲作者印青建议,改成了“前进,前进,向前进”,从而使《走向复兴》更加符合进行曲的形式以及更加适合人们的传唱。

为了让歌曲和老百姓能够更加贴近,李维福搜集了很多资料和民意,在歌词中运用了“排山倒海”、“何惧风浪”等一些比较口语化的词汇。

李维福表示他最得意的还是“走向复兴,创造辉煌”这句,因为中国人民向往明天,振兴中华是我们的理想,这是可以激励人的几句歌词。

扩展李维福,现任教育部主管的《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社长深圳市创新型城市促进会执行会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数字教育资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工作成果(一)参与《现代汉语多用词典》(海天出版社)副主编,《学生规范词典》(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主编,《中图活页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副主编,及《学生成语词典》(现代出版社)主编,《中华历代诗词精华》(海天出版社)主编等多部大型辞书、图书的编写。

(二)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等多个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组织完成课题成果的转化:成果1.始于2004年研发的“学生发展综合素质测评系统”,源于国家《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课题,基于多年参加NOC 活动沉淀的数百万用户参与样本的采集,并参考了国外科技创新力评估的先进理念。

《走向复兴》教案1

《走向复兴》教案1

《走向复兴》教案
教学知识目标:
1、乐理知识与节奏掌握。

2、认识演唱技巧和方法。

教学能力目标:
1、通过简单的节奏练习能够活学活用。

2、通过歌曲的学唱,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情感目标: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和音乐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表达对祖国无限热爱和赞美的同时,逐步认识演唱技巧和方法。

教学重点:
歌曲高潮部分的节奏和气势的把握。

教学难点:
节奏的复习和练习。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课前准备:
投影仪、教学课件和音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将上节课《爱我中华》复习一遍。

二、新授乐理和视唱融合知识
附点四分音符的讲解。

三、新授歌曲《走向复兴》
1、节拍、节奏讲解。

2、歌曲背景介绍。

3、欣赏歌曲《走向复兴》视频。

4、老师教唱,学生学唱。

5、学生反复练习。

四、课堂小结(学习形式)
1、小结本课主要学习内容。

2、演唱歌曲《走向复兴》的情感把握。

五、布置作业
通过老师介绍的音乐情感路线,请同学们在课后找找相关的音乐,并体会上课时老师讲解的节奏和演唱的重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欣赏教案

《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欣赏教案
4齐唱《爱我中华》《走向复兴》这两首歌曲。
5分组练习。
教学设计
第三周
六、复习指挥图示并练习《走向复兴》的开始部分。
七、听本单元的歌曲标出它们的演唱形式。
八、拓展活动
九、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多媒体设备,钢琴,PPT课件等
班级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对音乐的乐理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课后修改一、组 Nhomakorabea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彩色的中国》并导入新课
三、复习歌唱的基本要求及歌唱的基本姿势
教材
第一单元音乐欣赏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聆听歌曲《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学习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作用,通过歌曲学习各种演唱形式,了解指挥中的拍子划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通过学到的乐理知识,来分析歌曲中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四、复习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独唱、齐唱、轮唱、合唱及领唱
五、聆听歌曲《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
1引导学生按照三拍子指挥图示随音乐进行划拍,用声断气不断的歌唱方法唱好友休止符的乐句,并体会休止符的表现作用。
2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
3运用学过的指挥方法对以上歌曲进行练习。

人音版七上册音乐知识汇总

人音版七上册音乐知识汇总

人音版七上册音乐知识汇总七年级上册音乐知识第一单元:歌唱祖国一、《彩色的中国》为单二部曲式。

齐唱合唱(演唱)3、研究这首歌的母的除了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4、歌唱的基本要求:自富有感情的歌唱。

注意协调身体运动。

研究歌唱基本技能,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

歌唱的基本姿势:坐姿端正,站姿沉稳;重心下沉,肩颈放松;两眼平视,表情自然;感情充沛,精神饱满。

二、《国歌》齐唱(演唱)G大调曲中多用三连音、弱起、附点音符、渐强1、《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2、《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

3、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多情的土地》独唱施光南曲(欣赏)1、歌曲《多情的土地》由施光南作曲,任志平作词。

由关牧村、廖昌永、韩红、佟铁鑫、杨洪基等多位歌唱家演唱。

2、常见的演唱形式:独唱:有一人独立演唱。

齐唱:由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先后模仿演唱同一曲调。

合唱:两个声部以上的歌曲,每个声部由两人或者更多的人演唱。

领唱:由一人或者数人引领众人齐唱或者合唱。

四、《爱我中华》领唱合唱(欣赏)七声宫调式乔羽词徐沛东曲1、《爱我中华》是为1991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创作的会歌。

2谱曲时广泛采用广西、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音调。

歌曲原是二段体。

第一乐段曲调较活泼,节奏跳跃,音域较窄。

五、《走向复兴》合唱(欣赏)1、《走向复兴》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献礼的歌曲,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广电集团共同组织创作。

《走向复兴》PPT课件

《走向复兴》PPT课件

小结
《走向复兴》的曲调昂扬向上,既有进行曲的特征,又有强 烈的抒情对比,被盛赞为“新时代的义勇军”最后让我们用歌声 祝愿我们美丽的祖国永远繁荣富强。
歌词描述了中华名族走过的历程,“我们迎着风雨向前方”和“挺起胸 膛何惧风浪”真实反映了中华民族60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初次聆听
初步感受歌曲,思考歌唱家怀着怎样的情绪去演 唱的?这首歌曲想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激昂向上、坚定、自豪地
这首歌曲想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歌曲振奋人心,洋溢着爱国热情和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 精神,传递了中华名族渴求民族复兴、期盼国家富强的强烈愿 望和向பைடு நூலக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奋斗的坚强决心。
再次聆听:
从歌曲的旋律上如何让我们感受到自豪的感情?
附 点 节 奏
再次聆听:
从歌曲的旋律上如何让我们感受到自豪的感情?
歌曲通过附点的使用,使整首歌曲更具有推动感,更令 人振奋人心。
感受歌曲:
感受歌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
两个乐段
A段
简洁有力又昂扬奋发 的歌词,展示了国家 和人民走向复兴的豪 情壮志,表现出中华 儿女的复兴愿望和自 豪之情。
B段
展现中华儿女谱写时 代新篇章的坚定与豪迈 的情绪。
印青
著名曲作家,军旅作曲家,创作的多 首歌曲被多位名人唱响。代表作有《走 进新时代》《走向复兴》《天路》《在 阳光灿烂下》。
李维福
著名词作者,新闻学硕士,其中网 络诗歌有《孩子,快抓紧妈妈的 手》、《来生还要再牵手》;以及歌 词类代表作《告慰》、《走向复 兴》、《我们的信念》、《江南烟 雨》、《祖国赞歌》等。
人民音乐出版社7年级上册第1单元
-.
有一首歌,它曾唤起一个伟大民族的觉醒; 有一首歌,它曾激励千千万万同胞为美好生活奋斗; 有一首歌,它总能让听到它、唱起它、想起它的人,心 中无比温暖、无比依恋、无比自豪。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

田汉
知识与技能:
一、歌唱的基本要求 : 二、歌唱的注意事项:
自信,富于感情地演 唱。 注意协调身体 运动,学习歌唱基本 技能,使歌声更加悦 耳动听。

1、姿势; 2、感情; 3、技能。
歌唱的姿势:
坐姿端正,站姿沉稳;重心下沉,肩颈放松; 两眼平视,表情自然;感情充沛,精神饱满。
站姿:
坐姿:
常见的歌曲演唱形式: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
歌曲:《彩色的中国》 欣赏:《多情的土地》 《爱我中华》《走向复兴》 知识与技能:歌唱的基本要求 歌唱的基本姿势
常见的演唱形式 指挥图示 节拍 节奏 节奏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历史沿革:
1935年 《义勇军进行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1949年9月27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82年12月4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一致通过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赋予国歌以宪法地位。
音2 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曾用笔名伯 鸿、陈瑜、漱人、汉仙等,是我国 著名的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 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 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 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 基人。田汉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 动,毕生从事文艺事业,创作了话 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 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 体诗歌近2000首。他写的《义勇 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传唱全国, 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不 仅是中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 戏曲改革事业的先驱者,同时也是 中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事业的卓 越组织者和创造者。1968年,文 化大革命中,田汉被迫害死于狱中。

弘扬民族精神的歌

弘扬民族精神的歌

弘扬民族精神的歌
1、《精忠报国》:表达了忠诚、孝道、牺牲、奉献的民族精神。

2、《我的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3、《十送红军》:表达了对红军的敬仰和革命精神的传承。

4、《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敬仰。

5、《爱我中华》: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自豪。

6、《红旗飘飘》: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旗的敬仰。

7、《走向复兴》: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8、《祖国你好》:表达了对祖国的祝福和问候。

9、《东方红》:表达了对共产党的敬仰和革命精神的传承。

10、《歌唱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走向复兴 爱我中华 多情的土地

走向复兴 爱我中华 多情的土地

第三课《乐曲赏析》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主题性歌曲的多种体验互化,深化我们对不同作品内在情感体验和理解,并通过歌曲的演唱,体会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真挚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

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大家在体验音乐的同时,能够唤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2、【知识与技能】感受三首作品的风格特征,注重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的变化。

能够想像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出现的先后顺序。

3、【过程与方法】为细致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及表现方法,可在聆听中结合歌唱进行,也可以结合分析讨论进行。

二、【教学重点】词曲作者的介绍,三首作品分析,加深对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作品强弱关系处理,高音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法、类比法、分析、讨论与实践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用具。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三首作品,每次播放一个片段请同学们来分析他们的演唱形式有何不同教师依次播放《爱我中华》《走向复兴》《多情的土地》学生回答教师评价:领唱合唱、合唱、独唱,那么国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呢,学生教师:国歌的演唱形式只有两种一种是齐唱一种是独唱,为什么只有这两种,是因为这首歌曲是我们的国歌带有严肃性,使我们民俗组国家的象征,所以,齐唱是最好听的也是最能表现歌曲内容的一种演唱形式,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事独唱、齐唱合唱。

(二)讲授新课1、知识介绍教师:什么是独唱、齐唱、合唱,谁来概括一下?学生教师:独唱:是由一人独立演唱。

齐唱: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先后模仿演唱统一旋律。

合唱:两个声部以上的歌曲,每个声部由两人或更多人的演唱。

领唱:有一人或数人引领众人齐唱或合唱的部分。

2、欣赏《爱我中华》教师:首先我们来欣赏《爱我中华》,并请同学们从音乐要素入手,他的速度、音乐情绪、分为几段、几拍子的重音在哪里?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欣赏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爱我中华》是一首4/4拍, 强拍在第一拍上,B调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为主线,课堂达标”六环节教学法课时备课
学科:音乐主备人:时间:2015 年 9月13日
课题《爱我中华》、《走向复兴》课型欣赏课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了解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体会爱国情。

3、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歌曲来提升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爱我中华》音域跨度大 准确把握大跳时的音准 以及演唱时的精神气氛
教法学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示范法、欣赏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
板书设计
爱我中华
演唱形式:领唱、合唱
走向复兴
演唱形式:合唱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聆听了两首爱国主义歌曲,结合上节课所学的演唱形式,深切体会到合唱的意义。

另外,爱国主义的熏陶,让学生对所唱歌曲有了新的认识,对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理解。

但是,在教学设计方面,学生的欣赏课从浅显的节奏入手应该有更好的效果,以后还需要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PPT展示几幅身
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图片,让学生
猜一猜分别是哪个民族(采用抢
答方式)。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
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
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
少个民族呢?你知道有哪些
呢?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PPT
总结有哪些民族。

二、新课讲授
1、背景简介:
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
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
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
仰也不同。

但是相同的是都生活
在同一片土地上,都是炎黄子孙
都是中国人。

因此我们要团结起
来,我们是兄弟姐妹,我们是一
家人,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


言万语汇聚在一首歌曲中,今天
就让我们去学习这首《爱我中
学生抢答
学生回答问题
采取抢答的形
式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通过让学生了
解少数民族的
知识来激发起
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爱国热情
华》。

2、播放《爱我中华》视频片段。

3、介绍歌曲作者
词作者:乔羽(1927.11.16—) 山东济宁人。

中共党员。

1946年初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和小说,还写过秧歌剧。

1948年毕业于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

1948年华北联大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调入华大三部创作室,开始专业创作。

2010年4月9日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

是中国音乐创作界不折不扣的词坛泰斗。

著名歌曲歌词:《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夕阳红》等。

曲作者:徐沛东(1954——)著名词曲作者,是大陆流行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主要作品包括《雍正王朝》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亚洲雄风》、《辣妹子》、《爱我中华》等等。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歌
曲的情感
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作
者资料,教师作补充。

很有必要让学
生了解济宁籍
的我国著名词
作家,以激发
自豪感
交流展示
4、聆听《爱我中华》,学生
学唱。

音乐大部分学生很熟悉,基
本会唱。

因此只对个别音域跨度
比较大的地方做一个提醒和教
唱。

《爱我中华》这首歌告诉了
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团结起来,
热爱自己的国家。

而接下来的一
首歌则告诉我们怎样去振兴我
们的国家。

5、欣赏《走向复兴》
教师播放《走向复兴》MV。

学生学习并掌握衬词部
分的旋律:“嗨啰呢啰嗨啰
嗨······”
学生通过聆听和欣赏,
感受《走向复兴》进行曲式
的风格,以及充满自豪、刚
劲、威武雄壮的感情和气势。

衬词部分的音
准学生不易掌
握,所以专门
拿出时间来学
习这一部分
检测反馈
6、对比合唱与齐唱两种不
同演唱形式的区别。

播放几首歌曲片段,学生判
断不同的演唱形式。

三、延伸拓展:
总结这一单元学唱和欣赏
过的歌曲,让学生加深了解不同
类型的演唱形式,并自己举例几
首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

学生说说两者的不同之

学生判断是什么演唱形

提高学生的辨
别能力
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