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里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3.极谱极大 产生原因:汞滴表面各处电位不均匀 抑制方法:加入表面活性剂 4.氧电流 除氧办法: (1)通入惰性气体 (2)加入NaSO3,(中性或碱性溶液) (3)加入NaCO3或铁粉(强酸性介质) 5.其它干扰因素 波的重叠(分离);前放电物质(Cu2+,Fe 3 +) 氢放电的影响(半波电位较负的离子应在氨性溶液中测定
01
双硫腙比色法
02
AAS法
03
ICP法
溶液中铜、锌的测定方法
第三节 土壤中有效锰的测定
土壤中锰的形态 水溶态 交换态 易还原态 难溶态和矿物态 土壤有效锰的浸提剂 1M中性乙酸铵(临界值2.3ppm) 1M中性乙酸铵+0.1%对苯二酚(临界值25~65ppm) 测定方法 高锰酸钾比色法 AAS法 ICP法
在硫酸-苦杏仁酸(苯羟乙酸)体系中,钼与苦杏仁酸形成的配合物强烈地被吸附于电极表面,产生电极反应,六价钼被还原成五价的钼,与此同时,在溶液中产生化学反应,五价的钼被氧化为六价的钼,反应式如下:
Mo6+ —苦杏仁酸 + e Mo5+—苦杏仁酸
5
[Mo(CNS)3]2+ + 2CNS- = Mo(CNS)5 (琥珀色) Mo(CNS)5 + CNS- = [Mo(CNS)6]-
6
硫氰酸铵比色法
硫氰酸铵比色法
方法要点: 盐酸体系中,用SnCl2作还原剂时显色酸度为0.8~1.7mol·L-1H+,酸度过低,显色慢,酸度过高颜色不稳定,易褪为黄色溶液。 在硫酸体系中用SnCl2还原,其酸度为1.0~2.5 mol·L-1H+。 大量Fe3+的存在与CNS-形成红色的硫氰酸铁,干扰比色测定,但少量Fe3+存在时,不干扰钼的测定,反而会使硫氰酸钼的颜色加深,并可增加五价钼的稳定性, 铂有干扰,应避免使用铂器皿 氯化亚锡 (SnCl2)的配制方法。 显色时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宜改变 。 离心分离除去微量水分很重要 。

土壤有效微量元素测定

土壤有效微量元素测定

E、洗涤要求: 一般需用1mol L-1HCl或HNO3浸泡,然后洗净酸 液,以除去被吸附的离子。也有用EDTA螯合剂 洗涤的。
第二节 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一、土壤中的B及其有效性: 土壤全B:0-500mg/kg 有效B: 0-5.0mg/kg(多数0.2-1mg/kg) 存在状态: 无机B:矿物结构B(电气石):无效,大量 硼盐:少数,有效 吸附态B:以H3BO3或B(OH)4 -被矿物吸附,有效 有机B:含B化合物-有效性不高 被有机物吸附的B:有效
少部分矿物态
少部分有机态
Fe、Mn有不同价态,Fe:Fe2+、Fe3+,以Fe2+有效
Mn:Mn2+、Mn3+、Mn4+,以Mn2+有效
二、有效Fe、Mn、Cu、Zn的测定: (一)浸提方法:
1、中性盐(交换态): 不常用 Fe、Mn --- 1 mol L-1 NH4OAc(Fe:pH 4.8;
(4) 温度:一般认为灵敏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 通常是在室温下反应,样品应与工作曲线在 相同温度下测定。
(5) 干扰物: A、Al3+、Fe3+、Ca2+等:用EDTA掩蔽,但对Fe3+ 不好;也可加氨三乙醇(NTA)。 B、NH4+:可使结果偏高。NH4+少时有正干扰,多 时干扰固定, 因此加入氨缓冲液, 使其干扰恒定。 C、H2O2:加热除去
第三节 土壤有效Mo的测定
一、土壤中的Mo及其有效性: 土壤全Mo:我国0.1-6 mg kg-1,平均1.7 mg kg-1
世界平均2.3 mg kg-1 土壤中的Mo可为+4、+5、+6价,以+6价为有效Mo。 形态:

土壤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土壤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土壤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以《土壤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为标题,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测定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测定中的原理及应用。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分光光度计的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其原理是利用原子的光学特性。

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际上是由灯光把原子照亮,当原子吸收它们自身的特征光谱时,原子的能量级跃变,原子中的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然后再释放出特征光谱,此时它们就辐射出一系列的特征光,这些特征光以不同的强度存在于原子中。

这个特征光的吸收强度与原子中某种元素含量有关,通过测定它们的含量,就可以推断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高灵敏的分析方法,它不仅可以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而且还可以测定和分析其他金属元素,如铅、铬、铜等元素。

由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以微克每升为单位,所以需要灵敏度极高的仪器,而原子吸收光谱仪正能满足这种需求。

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用于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可以用来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和质量浓度,为重金属元素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依据。

由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灵敏、可靠、准确,对大范围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有着重要作用。

三、实验过程1.备样品:将土壤样品预先研磨细致,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用有机溶剂溶解;2.品分析:将样品测量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实验管中,然后施加特定的紫外灯,在特定的波长条件下测量样品的特征吸收光谱;3.定结果:通过计算绝对吸收率,就可以推断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了。

综上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高灵敏的测量方法,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中有着重要作用。

实现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有助于重金属元素的污染防治,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数据。

简述地质样品中微量元素的高效测试方法

简述地质样品中微量元素的高效测试方法

简述地质样品中微量元素的高效测试方法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质化探工作也在不停地发展,而微量元素作为地质样品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其测试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

目前,大多数微量元素的测试仍然依靠传统的分析技术,如化学分析、质谱分析和荧光光谱分析等。

但是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如分析时间长、灵敏度不够高、准确性不够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效的微量元素测试方法。

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是一种高精度、高通量、无需物样前处理的分析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X射线通过物样后产生的荧光光谱来分析微量元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其通量非常高,甚至可达到每小时几千个物样的测试量。

同时,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因此它在许多应用领域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前景和普遍应用。

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利用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来分析元素组成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分析微量元素时广泛应用,它能够实现非常高的准确度和重复性。

另外,这种方法还可以进行选择性元素检测,并可以用于多元素分析。

由于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准确度非常高,因此它在地质、化学、环境和食品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3. 电子探针电子探针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测试方法,它可以分析地质样品中细微元素的组成。

这种方法利用了电子显微镜和小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由于其精度和准确性非常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钢铁和生命科学领域。

电子探针的主要优点在于它不仅能够分析微量元素,同时还能够分析其他重要成分,如化学组分和晶体结构等。

4. 激光诱导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激光诱导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是一种利用激光诱导耦合等离子体的技术来分析微量元素的含量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化学、环境和人体科学等领域。

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它可以分析数十个元素且灵敏度极高,且不需要进行物样前处理。

由于其灵敏度和准确度非常高,因此激光诱导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微量元素分析领域已经成为主流的分析方法之一。

土壤微量元素检测仪使用原理

土壤微量元素检测仪使用原理

土壤微量元素检测仪使用原理1.原子吸收光谱法:土壤微量元素检测仪可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来测定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是利用微量元素的原子对特定波长的电磁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的原理。

仪器通过电源产生一个电子束,将土壤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原子化,并通过对样品进行加热或气流载气来促使元素原子化。

然后,通过光源产生的特定波长的光束通过土壤样品,检测光束透过样品后的强度变化,从而测定特定微量元素的含量。

2.火焰光度法:火焰光度法是土壤微量元素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将土壤样品中的微量元素溶解于适当的酸性溶液中,然后通过火焰的燃烧将元素原子激发到高能级,使其产生特征性的光谱线。

仪器通过光源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束,经过火焰后,通过光电倍增管等光电探测器检测光谱线的强度变化,从而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

3.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土壤微量元素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土壤样品中的微量元素通过合适的反应转化成电化学反应物质,测定电化学反应的电流或电势变化,从而间接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通常需要使用电化学电极,如电解池、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等。

通过调节电极的电位和电流,可以在土壤样品中实现微量元素的选择性测定。

4.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基于不同微量元素对特定波长的电磁波呈现不同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的原理。

土壤微量元素检测仪可以通过分析土壤样品中元素对特定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情况来确定微量元素的含量。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总之,土壤微量元素检测仪的使用原理主要涉及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光度法、电化学法和光谱分析法等。

不同的原理可选择不同的测定方法,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土壤微量元素测定实验方法以及优缺点分析

土壤微量元素测定实验方法以及优缺点分析

土壤微量元素测定实验方法以及优缺点分析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植物根系的形成以及植物繁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研究农作物的品质、健康和种植,必须对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

以传统的化学分析法为例,测定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衍射仪法、原子荧光光谱法、串联质谱法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其中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测定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此外,X射线衍射仪法也常用于测定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它可以实现非常小的检测细胞大小的X射线衍射成像技术,以精确检测土壤中的元素组成。

原子荧光光谱法可以用来测定低浓度的微量元素,该方法灵敏度高,具有快速、简单、准确的优点。

串联质谱法是一种精确、灵敏、多参数同时检测的方法,可以用来定量分析土壤中的各种元素含量。

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则具有简便、易行、快速等优点,可用来测定高浓度的土壤微量元素。

土壤微量元素测定实验中的优点有:(1)测定方法简便,可以快速准确的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

(2)分析时间短,可在几小时内完成。

(3)分析结果可靠,准确度较高。

(4)节约成本,该技术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然而,土壤微量元素测定实验也存在一些缺点,如:(1)样品处理麻烦,测定实验前需要对样品进行精细的分离和提纯处理,这需要较多的时间和工作量。

(2)仪器和设备费用较高,需要安装许多昂贵的仪器和设备,以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环境污染,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化学物质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综上,土壤微量元素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它能有效地检测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土壤肥力评价和土壤改良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尽管存在一些缺点,但正确选择测定方法和正确实施测定,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获取可信的测定结果。

土壤养分测定项目及方法

土壤养分测定项目及方法

土壤养分测定项目及方法土壤养分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地球科学研究工作,它对于农田管理、环境保护和农作物产量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养分测定的目的是准确评估土壤的养分含量,包括主要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从而为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土壤养分测定项目及方法。

一、全量测定法全量测定法是通过直接测定土壤样品中全部养分的含量,包括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

下面分别介绍几个常用的全量测定法。

1.1全氮测定全氮测定是评估土壤中氮素含量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测定方法有凯氏消解法、磷酸铵态氮提取法和光谱法等。

其中凯氏消解法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土壤全氮测定方法,它通过采用稀酸溶解样品中的有机氮和无机氮,然后利用显色剂反应产生色度,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值,从而计算出全氮含量。

1.2全磷测定全磷测定是评估土壤中磷含量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测定方法有Bray提取法、磁化复合氯化物提取法和钠硫酸提取法等。

其中Bray 提取法是一种常用的酸溶液提取法,通过使用酸性提取液提取土壤样品中的磷,再使用显色剂根据吸光值测定其含量。

1.3钾测定钾是土壤中的重要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和养分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钾测定方法有酸提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火焰光度法等。

其中酸提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通过使用酸溶液提取样品中的钾元素,然后通过计算摄取液中的钾含量来评估土壤中的钾含量。

二、微量元素测定法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元素,如铁、锌、锰、铜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微量元素测定方法。

2.1铁测定铁是土壤中的重要微量元素,对于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铁的测定方法有EDTA滴定法、酸性二硫代乙酸法和原自动试剂法等。

其中EDTA滴定法是一种经典的铁测定方法,通过使用EDTA试剂与样品中的铁形成络合物,然后滴定至特定的终点颜色改变,从而计算出铁的含量。

2.2锌测定锌是土壤中的重要微量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森林土壤铜、锌、铁、锰全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森林土壤铜、锌、铁、锰全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森林土壤铜、锌、铁、锰全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森林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其中,铜(Cu)、锌(Zn)、铁(Fe)和锰(Mn)是森林土壤中的重要微量元素。

为了准确测定森林土壤中这些微量元素的全量含量,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分析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简称ICP-OES)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农业、地质等领域。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微量元素转化为气态离子,并利用高温等离子体激发离子发射光谱,从而实现对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进行ICP-OES分析前,首先需要对森林土壤样品进行前处理。

一般而言,样品收集后需要进行干燥、研磨和筛分等步骤,以获得均匀且可靠的样品。

接下来,将样品溶解于酸性溶液中,通常使用硝酸和氢氟酸的混合溶液。

这样可以有效提取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并将其转化为可测量的形式。

在ICP-OES仪器中,样品溶液通过喷雾器喷入高温等离子体中。

在高温等离子体中,样品中的元素被激发成为高能级状态,并发射出特征光谱。

这些发射光谱通过光谱仪器进行收集和分析,可以得到不同元素的发射强度。

为了准确测定森林土壤中的铜、锌、铁和锰含量,需要进行标准曲线法。

首先,制备一系列含有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

然后,在ICP-OES仪器中依次测定这些标准溶液的发射强度,并绘制出标准曲线。

通过比较待测样品的发射强度与标准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推算出待测样品中铜、锌、铁和锰的含量。

此外,在进行ICP-OES分析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需要使用高纯度的试剂和溶剂,并进行严格的实验室操作。

其次,仪器的校准和维护也非常重要,以确保仪器性能的稳定和可靠性。

最后,为了提高分析效率和减少干扰,可以采用多元素分析技术,同时测定多个元素的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里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
一、介绍
微量元素是指土壤中的一些元素,其含量很低,但是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量元素在土壤维持着一定的平衡,这些元素的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作物的生长。

因此,检测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是重要的。

检测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二、湿式离子交换
湿式离子交换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微量元素的方法,它通过控制土壤中离子的相对浓度,来检测土壤中含有的微量元素。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待检测的土壤溶解于一定量的碱溶液或酸溶液中,在溶液中存在的微量离子(如铜、钾、锌、锰等)依据离子交换成分的不同,与溶液中的其它离子发生交换,以交换率的变化来检测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三、微量元素的分离分析
微量元素的分离分析是利用化学试剂的作用,将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与其它元素以及杂质物分离,把微量元素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后,利用适当的方法对分离出来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从而测定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四、原子吸收法
原子吸收法是检测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常用方法,也是一种分离分析的方法,它的原理与微量元素的分离分析是一样的,将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和杂质物分离,再用原子吸收法对分离出的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