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知识综合二大纲

合集下载

2024年塔里木大学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考试大纲

2024年塔里木大学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考试大纲

塔里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二》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查目标1.掌握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和转化过程。

2.掌握各种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与缺乏症。

3.各类饲料分类方法及种类和基本营养特点。

4.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家畜繁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应用能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农业硕士畜牧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及要求闭卷、笔试。

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内容结构《农业知识综合二》由《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两门课程构成,每门课程75分,合计150分。

题型:(1)名词解释;(2)填空题;(3)简答题;(4)论述综合题四、参考书目1、《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陈代文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2、《家畜繁殖学》朱士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五版)3、《动物繁殖学》周虚主编,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

第二部分复习重点:(按章节分)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相关概念;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差异。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动物的消化方式;饲料的消化性;动物的消化力;影响动物消化率的因素。

第三章水的营养水的营养作用;动物体内水的来源和去处。

第四章蛋白质与氨基酸营养理想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利用特点;非蛋白氮的利用。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及其营养生理作用;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代谢;家畜对粗纤维的利用。

第六章脂类的营养脂类的组成与营养作用;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种类及营养生理作用。

第七章能量营养能量来源及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动物能量需要的表示体系。

贵州大学2019年研究生考试大纲340 农业知识综合二

贵州大学2019年研究生考试大纲340 农业知识综合二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名称: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一、考试基本要求
本科目考试着重考核考生掌握畜牧学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的程度,要求考生对畜牧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畜牧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畜牧生产问题。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农业推广养殖、草业、渔业专业
三、考试形式
闭卷,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畜牧学概论
(1)动物遗传学基础
(2)动物育种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畜禽繁殖与生理学
(1)畜禽繁殖基本知识
(2)畜禽繁殖生物技术
(3)动物细胞的基本功能
(4)消化腺的组成与作用
(6)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特点
(7)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1)畜禽的消化吸收
(2)饲料营养特性与营养价值评定
(3)饲料配合与加工方法
(4)饲料资源开发利用
考试要求:
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畜牧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包括动物动物繁殖学与畜禽生理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猪、牛、羊、禽与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

2022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考试大纲-340农业综合知识二(动物生理学)

2022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考试大纲-340农业综合知识二(动物生理学)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硕农业综合二之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Ι.考试性质动物生理学理论考试是为湖南农业大学畜牧学养殖专业招收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动物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运用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Ⅱ.考查目标1、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及整体水平理解动物机体的各种正常功能活动及其内在机制。

2、能够运用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动物生理学为50分)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动物遗传学 50分动物生理学 50分动物营养学 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8分(6小题,每小题3分)问答题32分(4小题,每小题8分)Ⅳ.考查内容1动物生理学绪论1.1 动物生理学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1.1.1 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1.1.2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1.1.3 动物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1.1.4 整合生理学1.1.5 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与方法1.2 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1.2.1 细胞外液与内环境1.2.2 内环境的理化成分及内环境稳态1.3 生理功能的调节及其调控1.3.1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3.2 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第一篇动物生理学的细胞学基础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2.1 细胞膜的结构2.1.1 细胞膜与生物膜的概念2.1.2 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2.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2.2.1 被动转运2.2.2 主动转运2.2.3 胞吞与胞吐作用2.2.4 大分子物质的跨核膜转运3 细胞间的通讯与信号转导3.1 细胞间的通讯3.1.1 细胞间的通讯的方式3.1.2 细胞间通讯的信号物质——化学信使3.1.3 细胞间通讯中的受体3.2 细胞的信号转导机制3.2.1 膜结合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3.2.2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3.2.3 信号转导的共同特征4 神经元的电活动与兴奋性4.1 概述4.1.1 静息电位4.1.2 动作电位4.1.3 观察生物电的方法4.2 生物电产生机制4.2.1 细胞膜的电学特性4.2.2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4.2.3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4.2.4 动作电位的引起、传导及其特性4.2.5 局部电位4.3 细胞的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4.3.1 兴奋、兴奋性与可兴奋细胞4.3.2 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4.3.3 细胞兴奋时的兴奋性变化4.3.4 影响兴奋性的因素5 神经元间的信号传递5.1 神经电信号传递的一般概念5.2 经典突触及其传递5.2.1 经典突触的超微结构5.2.2 经典突触传递过程5.2.3 经典突触传递特点5.3 非定向突触传递5.3.1 非定向突触传递的细微结构特征5.3.2 非定向突触传递及其特征5.4 影响化学性突触传递的因素5.4.1 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的因素5.4.2 影响突触间隙中递质清除的因素5.4.3 影响突触后膜受体的因素5.5 电突触传递5.5.1 电突触的结构5.5.2 电突触传递5.6 突触整合5.7 突触的可塑性5.7.1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5.7.2 长时程突触可塑性5.8 化学性突触传递的信使物质及其受体5.8.1 神经递质、神经调质5.8.2 受体5.8.3 几种主要的神经递质和受体系统6 肌细胞的功能6.1 肌细胞概述6.2 骨骼肌细胞6.2.1 骨骼肌细胞的结构与分子基础6.2.2 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特征及神经与骨骼肌细胞间的兴奋传递6.2.3 骨骼肌收缩与舒张机制6.2.4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6.2.5 骨骼肌收缩的形式及影响因素6.2.6 骨骼肌细胞的分类与生理特性6.3 心肌细胞6.3.1 心肌细胞的细微结构与收缩功能特征6.3.2 心肌细胞兴奋的产生6.3.3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6.4 平滑肌细胞6.4.1 平滑肌细胞的结构与收缩功能6.4.2 平滑肌细胞的电活动6.4.3 平滑肌细胞的分类6.5 动物的电细胞和放电第二篇器官生理7 血液7.1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7.1.1 血液的组成与血量7.1.2 血液的理化特性7.1.3 血液的功能7.2 血细胞及其功能7.2.1 血细胞的生成7.2.2 红细胞生理7.2.3 白细胞生理7.2.4 血小板生理7.3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7.3.1 血液凝固 243417.3.2 纤维蛋白溶解7.4 血型7.4.1 红细胞凝集与血型7.4.2 输血原则7.4.3 动物的血型8 血液循环8.1 心肌的生理特性8.1.1 心肌的兴奋性8.1.2 心肌的传导性8.1.3 心肌的收缩特性8.1.4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与心脏的起搏点8.1.5 体表心电图8.2 心脏的泵血功能8.2.1 心脏泵血功能周期性活动8.2.2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8.2.3 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8.3 血管生理8.3.1 血管的种类与功能8.3.2 血流动力学——血流量、血流阻力与血压8.3.3 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8.3.4 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8.3.5 微循环8.3.6 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8.4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8.4.1 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8.4.2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8.4.3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8.4.4 局部血流调节8.4.5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8.5 器官循环9 呼吸9.1 概述9.1.1 有关呼吸器官与呼吸方式的进化9.1.2 呼吸过程9.2 呼吸器官的通气活动9.2.1 哺乳类动物的通气活动9.2.2 其他脊椎动物的通气活动9.3 气体交换9.3.1 气体交换原理9.3.2 组织中的气体交换及其影响因素9.4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9.4.1 氧及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9.4.2 氧的运输9.4.3 二氧化碳的运输9.5 呼吸运动的调节9.5.1 神经调节9.5.2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9.6 特殊环境下的呼吸生理9.6.1 潜水动物的适应9.6.2 高海拔环境中的呼吸9.7 肺的吞噬与免疫功能10 消化与吸收10.1 概述10.1.1 消化的主要方式10.1.2 消化道的结构与神经支配10.1.3 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10.1.4 胃肠激素10.1.5 消化管的免疫功能10.2 动物的摄食方式与摄食调节10.2.1 摄食方式10.2.2 动物摄食调节10.3 口腔消化10.3.1 口腔的物理性消化10.3.2 口腔的化学性消化10.4 单胃的消化10.4.1 胃的物理性消化10.4.2 胃的化学性消化10.5 复胃的消化10.5.1 反刍动物的复胃结构及其功能概述10.5.2 复胃的物理性消化10.5.3 复胃的微生物消化10.5.4 复胃动物的皱胃消化特点10.6 小肠的消化10.6.1 小肠的物理性消化10.6.2 小肠的化学性消化10.6.3 肝的功能10.7 大肠的消化10.7.1 大肠的物理性消化10.7.2 回盲括约肌的功能10.7.3 大肠的化学性消化10.7.4 大肠的微生物消化10.7.5 排粪10.8 禽类与鱼类消化的特点10.8.1 禽类消化的特点10.8.2 鱼类消化的特点10.9 吸收10.9.1 概述10.9.2 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10.10 消化功能整体性11 能量代谢及体温11.1 机体的能量代谢11.1.1 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11.1.2 能量代谢的测定11.1.3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和能量代谢的神经与体液调节11.1.4 动物的基础代谢与静止能量代谢11.1.5 动物的生产代谢11.2 动物的体温及其调节11.2.1 动物的体温11.2.2 动物的产热与散热过程11.2.3 体温的中枢调节11.2.4 动物的休眠12 排泄及渗透压调节12.1 肾的功能解剖特征12.1.1 肾单位12.1.2 球旁器12.1.3 肾的血液供应12.1.4 肾的神经支配12.2 尿的生成12.2.1 肾小球的滤过12.2.2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作用12.2.3 鱼类肾的泌尿功能12.2.4 脊椎动物含氮废物的排泄12.3 尿生成的调节12.3.1 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12.3.2 影响肾小管物质转运作用的因素12.3.3 尿的浓缩与稀释12.4 尿的排出12.4.1 尿排放的神经支配12.4.2 排尿反射12.5 机体的渗透压调节12.5.1 脊椎动物的其他排泄器官12.5.2 鱼类的渗透压调节13 感觉器官与感觉13.1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13.1.1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分类13.1.2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3.2 眼的视觉功能13.2.1 眼的折光与成像13.2.2 视觉的形成13.3 耳的听觉、平衡觉功能13.3.1 触觉和压力感受器13.3.2 耳的听觉功能13.3.3 耳(前庭器官)的平衡功能13.3.4 水生脊椎动物的毛细胞及其听觉、平衡觉13.4 嗅觉与味觉器官及化学感觉13.4.1 嗅觉器官与嗅觉13.4.2 味觉器官与味觉13.5 电磁感觉14 神经系统的功能14.1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细胞成分14.1.1 神经系统的组成14.1.2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14.2 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14.2.1 反射活动及其反射中枢的复杂性14.2.2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及其生理意义14.2.3 反射中枢内兴奋的传播14.2.4 中枢抑制14.2.5 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14.3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4.3.1 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14.3.2 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分析14.4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4.4.1 躯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14.4.2 中枢对姿势的调节14.5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4.5.1 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14.5.2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14.5.3 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14.5.4 动物的本能行为与情绪14.6 脑的高级功能14.6.1 学习与记忆14.6.2 脑电活动与觉醒和睡眠15 内分泌15.1 概述15.1.1 内分泌与内分泌系统15.1.2 激素15.2 下丘脑的内分泌15.2.1 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15.2.2 下丘脑促垂体区激素及生理作用15.2.3 下丘脑激素分泌的调节15.3 垂体的内分泌15.3.1 腺垂体激素15.3.2 神经垂体激素15.4 甲状腺15.4.1 甲状腺激素的化学结构15.4.2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15.4.3 甲状腺激素的贮存、释放、转运与代谢15.4.4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15.4.5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15.5 甲状旁腺、甲状腺C细胞(鳃后体)与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15.5.1 甲状旁腺与甲状旁腺激素15.5.2 甲状腺C细胞和降钙素15.5.3 l,25-二羟维生素D315.6 肾上腺15.6.1 肾上腺皮质激素15.6.2 肾上腺髓质激素15.7 胰岛15.7.1 胰岛素15.7.2 胰高血糖素15.7.3 胰岛分泌的其他激素15.8 松果体、尾下垂体、斯尼氏小体15.8.1 松果体15.8.2 尾下垂体15.8.3 斯尼氏小体15.9 组织激素与功能器官内分泌15.9.1 组织激素15.9.2 功能器官内分泌16 生殖与泌乳16.1 概述16.1.1 动物的性决定与性分化16.1.2 动物的性成熟与体成熟16.1.3 关于性周期与生殖季节16.2 性腺的功能与调控16.2.1 睾丸16.2.2 卵巢16.3 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16.3.1 哺乳动物的性周期16.3.2 排卵与排卵后黄体16.3.3 受精与授精16.3.4 妊娠与分娩16.4 鸟(禽)类生殖活动的特点16.5 鱼类的生殖活动16.5.1 鱼类的生殖活动的内分泌调控16.5.2 卵泡的生长与最终成熟16.5.3 排卵与产卵16.5.4 鱼类的生殖周期与调控16.6 泌乳16.6.1 概述16.6.2 乳汁的分泌16.6.3 乳汁的排出第三篇整合生理17 动物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17.1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以各自特有的方式调节机体的机能17.2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17.3 应激对免疫功能活动的调节17.4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网络机制18 机体的酸碱平衡18.1 体液中的酸性、碱性物质18.2 机体内的酸、碱平衡18.3 体液的缓冲体系及其缓冲作用18.4 呼吸器官以改变通气率调节酸碱平衡18.5 肾与肝在酸碱平衡中的协同作用18.6 酸碱平衡紊乱18.7 鱼类的酸碱平衡19 应激与适应19.1 应激概述19.1.1 应激的基本概念19.1.2 应激的三个阶段19.2 应激反应的生理学机制19.3 有关应激与适应的几个案例19.4 应激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340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遗传学”部分)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甘肃农业大学340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遗传学”部分)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பைடு நூலகம்
2.遗传工程的基本操作技术
共1页
第1页
1.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2.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3. 细胞周期及细胞分裂 (二)遗传的分子基础 1.遗传物质 - 核酸 2.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3.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 DNA 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 4.基因表达调控 5.遗传信息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 (三)经典遗传学原理 1.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2.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补充和扩展 - 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3. 连锁与互换定律,包括基因的连锁和连锁基因的互换 4. 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 (四)群体遗传学基础 1. 群体遗传学基本概念 2. 哈代-温伯格定律 3. 哈代-温伯格定律的应用与扩展 4. 影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的因素 (五)数量遗传学基础 1. 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 2. 几个主要遗传参数的概念及意义 (六)遗传工程 1.遗传工程相关概念
选择、填空、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计算及分析性综合问答题等。
参考书目
[1]《动物遗传学》(第三版),李碧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年 [2]《动物遗传学实验指导》(第二版),李碧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年
考查 内容 范围
考试范围涉及如下内容:(1)遗传的细胞学基础;(2) 遗传的分子基础;(3)经典 遗传学原理;(4)群体遗传学基础;(5)数量遗传学基础;(6)遗传工程。各部分的主要 内容如下: (一)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340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遗传学”部分
考查目标 试题类型
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反映考生对动物遗传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 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以作为我校选拔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 的重要依据。

2020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考研招生考试大纲

2020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考研招生考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005 水产学院目录初试考试大纲 (2)340 农业综合知识二 (2)416、816 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 (7)417 普通生态学与鱼类学 (11)612 生物化学A (14)835 基础生物学 (15)复试考试大纲 (17)F0501 细胞生物学 (17)F0502 水产养殖学综合考试 (18)F0503 渔具渔法学 (22)F0504 渔业生物学 (24)F0505 水产专业综合考试 (25)初试考试大纲340 农业综合知识二一、考试性质《农业知识综合二》是中国海洋大学农业推广(渔业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查目标《农业知识综合二》侧重于动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

考试内容应主要涵盖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等课程。

要求考生认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相关生理学、遗传学、营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动物生理基础、动物遗传学基础、动物营养学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动物生理学、遗传学和营养学名词记忆方面的考核。

2、分析判断:利用动物生理学、遗传学和营养学原理分析判断某一具体观点和问题;3、综合运用:利用动物生理学、遗传学和营养学综合分析具体实践问题。

三、考试形式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答题卡和答题纸组成,选择题和判断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上,其他题目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3、试卷结构①《动物生理学》考核比例为33.3%,分值为50分;②《动物遗传学》考核比例为33.3%,分值为50分;③《动物营养与饲料》考核比例为33.3%,分值为50分。

四、考试内容(一)动物生理学1、细胞生理学细胞膜结构与跨膜物质转运、跨膜信号转导、生物电现象与兴奋性、肌肉收缩。

大连海洋大学340农业知识综合二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大连海洋大学340农业知识综合二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大连海洋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考试科目340农业知识综合二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农业知识综合二》专业基础课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业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非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本课程考试包括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生理学、遗传学三部分,在考查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生理学、遗传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生理学、遗传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生理学、遗传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考生应能:1.准确地掌握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生理学、遗传学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知识;2.正确理解和掌握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重要概念、特征、内容。

3.运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生理学、遗传学原理解释和论证某些观点。

4.结合生产上的问题,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关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生理学、遗传学的发展动态,了解新技术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生理学、遗传学上的应用。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试内容结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50分生理学50分遗传学50分1.DNA的复制的一般特点2.原核生物DNA的合成第五节RNA的转录及加工1.三种RNA分子2.RNA合成的一般特点第六节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1.遗传密码及其特点;2.蛋白质的合成步骤。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第一节分离规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2.分离规律的解释与验证;3.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第二节独立分配规律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质;2.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和验证;3.多对基因的遗传;4.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5.上位效应、抑制效应、互补作用、叠加作用、不完全显性、共显性的概念,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第一节连锁与交换1.连锁遗传的概念;2.性状连锁的实质;第二节交换值及其测定1.交换值的概念;2.交换值的测定方法。

中国农业大学340农业知识综合二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农业大学340农业知识综合二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40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二考试内容:动物遗传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三部分,每部分50分,共计150分。

考试时间:三部分考试时间共180分钟。

动物遗传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动物遗传学考试是动物遗传育种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动物遗传学考试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动物遗传育种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动物遗传育种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动物遗传学的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动物遗传学相关基础知识和动物遗传原理的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评价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动物遗传学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动物遗传原理和分析应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绪论动物遗传学概念、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遗传学的三个发展时期,动物遗传学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

第一部分分子遗传学基础遗传物质、核酸的结构、基因和基因组。

遗传物质的特征、DNA的结构、RNA分子类型、小RNA、基因的概念、DNA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第二部分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基因的转录、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

第三部分细胞遗传学基础细胞的结构、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细胞分裂、胚胎肝细胞。

第四部分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定律的扩展、连锁与互换、重组率和交换值及其测定、两点测验、三点测验、伴性遗传及其应用、从性遗传。

第五部分遗传信息改变的分子机理及应用基因突变的分子机理、分子标记、基因突变的应用、染色体数目与结构的变异,遗传信息改变的遗传学效应。

第六部分群体遗传学基础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平衡群体、哈代—温伯格定律、影响群体的基因频率的因素。

第七部分数量遗传学基础数量遗传学的观念、数量性状概念和特征、多基因学说的要点、表型值、三大遗传参数。

2022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考试大纲-340农业综合知识二(水产动物育种学)

2022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考试大纲-340农业综合知识二(水产动物育种学)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水产动物育种学》考试大纲I .考试性质《水产动物育种学》考试是为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大学本科阶段《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的掌握情况,包括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育种各方法的概念、原理、方法、进展、应用和意义,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必要的水产动物育种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分,考试时间为。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水产动物育种学》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0分(10小题,每小题1分)单项选择题10分(10小题,每小题1分)问答题15分(3小题,每小题5分)计算与分析题15分IV.考查内容一、《水产动物育种学》(一)水产动物育种基础水产动物的育种目标(包括各种性状的遗传特点、度量方法、改良进展); 品种的概念和特点;水产动物育种研究概况;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研究概况;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繁育群体的养殖现状; 繁育群体遗传性能的保护。

(二)引种与驯化基本概念;水产动物引种与驯化现状;引种与驯化方法;生物入侵;世界的物质性。

(三)选择育种选择育种的一般原理;遗传交配设计;品质选配;亲缘选配;选择的方法;育种性状的选择与评价;选择育种的实例。

(四)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概念与分类;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育成杂交;杂种优势利用;水产动物远缘杂交。

(五)雌核发育与雄核发育雌核发育的基本概念;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后代的鉴定;雌核发育后代的性别;雌核发育后代的生长和发育;雌核发育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雄核发育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六)多倍体育种多倍体的种类;多倍体产生的机制;诱导多倍体水产动物的方法;鉴定多倍体水产动物的方法;多倍体水产动物的生长与发育;多倍体水产动物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点:水的作用,来源、排出途径及影响需水量的因素。
第四章 蛋白质营养
要点: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的区别;解释反刍动物利用NPN的原理和使用技术要点;比较各种动物理想蛋白质模式的差异;氨基酸互补效用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理解动物体内蛋白质周转对体蛋白合成效率的影响;区别必需氨基酸与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
第六章 粗饲料
要点:粗饲料的基本营养特性;干草制作方法;影响干草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秸秆等农副产品特点及利用注意事项;提高粗饲料利用的方法与技术。
第七章 能量饲料
要点:能量饲料的概念; 谷实类能量特性;麦类饲料使用时注意事项;农副产品营养特性与使用时注意事项;饲料油脂营养特性与使用注意事项。常见真菌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多基因假设,数量性状表型值的剖分;重复力:概念,用途;遗传力:概念,遗传力估计的原理、方法;遗传相关:性状间相关原因的剖分,估计方法;线性模型的基本概念;非线性模型的种类。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抗原和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MHC基因结构。
动物遗传标记:分子遗传标记,分子遗传标记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基因图谱:概念,基因图谱的构建,物理图谱;基因定位的一般方法;动物基因组学:概念,基因组计划。
了解遗传学常用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
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考试大纲
无参考书
第一部分:动物营养学
绪论
要点:掌握动物营养、营养物质和营养价值的概念;理解营养供应对动物生产的重要性;了解饲料转化效率对畜禽养殖企业效益的重要性。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史,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明确本课程学习的要求。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
第十四章 维持的营养需要
要点:如何根据动物的绝食代谢产热量、随意活动耗能、以及相应能量的利用效率计算动物的维持能量需要量?如何根据动物的基础氮代谢量、净蛋白的利用效率计算动物的维持蛋白质需要量?绝食代谢产热量的常用表示方式。维持需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掌握组成动物维持需要各个部分的术语,以及计算维持需要量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雄性动物生殖生理及其调控技术
重点掌握精子发生及其调节机理,精子结构,精液的组成及常规精液品质检查等。
第三章 雌性动物性机能发育和发情排卵及其调控
重点掌握性成熟与配种适龄的概念,卵子发生与卵泡发育,正常发情的症状,各种母畜发情周期特点及各种家畜发情鉴定的方法。
第四章 配种与受精
重点掌握人工授精的概念及意义,各种家畜精液采集方法及精液的保存方法和正确的输精操作。掌握配子在受精前的准备与受精过程。
第二部分:饲料学
绪论
要点:饲料学的概念、饲料在畜牧业生产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了解中国和世界饲料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章 饲料成分
要点:低聚糖、非淀粉多糖、氨基酸化学反应、蛋白质性质、脂肪酸种类、磷脂、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种类、功能、维生素种类和功能、水分的存在形式、水分的活度、其他成分。
“动物遗传学”考试大纲
参考书《动物遗传学》李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1月
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历史,特别是遗传学发展历史中的几个重要事件。
核酸;核酸的结构:DNA、RNA;DNA的复制:复制的基本规律,复制所需的酶,复制的一般过程,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复制特点,DNA转录;基因概念的发展;基因的一般结构特征;基因的表达调控;染色质的化学组成;染色质的类型;染色体的主要结构;核型分析;染色体显带;细胞分裂。
第十一章 营养学研究方法
要点:各种研究方法的原理和操作细节,结果分析和总结方法。
第十二章 营养需要量与饲养标准
要点:掌握各种动物营养需要量的指标体系和表达形式,了解我国养殖生产中常用的几套标准。
第十三章 动物的采食量
要点:比较影响猪、禽和反刍动物采食量调节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如何理解准确测定采食量对营养需要量正确应用的重要性。掌握采食量概念,根据实际采食量调整日粮营养浓度的方法;理解调节采食量的多种理论和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
第七章 能量利用
要点:掌握饲料能量利用不同层次的量化名词概念及其关系为本章重点,了解影响能量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第八章 矿物质营养
要点:掌握主要矿物质元素的营养功能、缺乏症状和影响因素。
第九章 维生素营养
要点:掌握主要维生素的营养功能、缺乏症状和影响因素。
第十章 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要点:了解能量与蛋白质、三大有机物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八章 蛋白质饲料
要点:蛋白质饲料分类与概念;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营养特性;非蛋白质的合理使用;大豆、豆粕、鱼粉营养特点与质量的评定与鉴别。饲料抗营养因子。非常规蛋白原料的合理利用。
第九章 矿物质饲料
要点:矿物质饲料概念;常用矿物质饲料使用与注意事项;天然矿物质饲料原料的特性与在饲料中应用价值。
第五章 糖类营养
要点:比较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体内功能物质的区别及其对饲料能量利用效率的差别;日粮类型与瘤胃发酵类型的关系;阐述日粮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和抗营养作用。理解糖异生对反刍动物的重要性及酮病发生的生化基础。
第六章 脂类营养
要点: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脂肪合成原料和部位的差别;脂肪的“额外热效应”;脂肪酸的命名;脂肪的品质评价指标。
第五章 妊娠与胚胎发育
重点掌握各种动物的妊娠期及影响妊娠的因素;胚胎发育的过程与胎盘的种类和功能;妊娠期内分泌、身体和生殖器官的变化,妊娠诊断的方法。
第六章 分娩与助产
重点掌握分娩过程及决定分娩过程的要素;正常分娩的助产与诱导分娩;产后母畜的恢复。
第七章 泌乳与哺乳
了解乳腺的发育及调控;泌乳的发动与维持;影响泌乳力的因素。
第八章 繁殖管理与繁殖障碍
重点掌握繁殖力的评定;不育、不孕的概念,引起繁殖障碍的原因,雌性动物的繁殖障碍;提高繁殖力的措施。
第九章 繁殖新技术
重点掌握胚胎移植技术过程及其意义;了解体外受精、胚胎干细胞、克隆、转基因动物生产等其他技术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动物营养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杨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饲料学》(“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成章、王恬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第十五章 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
要点:生长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肉用动物个组织生长发育的优先顺序;补偿生长应用时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简述生长肥育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掌握根据动物饲养方式和生长发育特点正确应用营养需要量的思路和方法。营生长肥育动物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的计算。
第十六章 繁殖的营养需要
要点:如何根据繁殖周期内母畜和孕体的变化规律合理调整母畜各阶段日粮的营养供给?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其过程。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的类型;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类型,一般特征,突变的机理和原因,诱变的作用;DNA修复;DNA重组:重组的概念和类型;转座。
分离定律;独立分配定律;基因的互作;连锁和互换:交换率的计算;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基因频率及其计算;基因型频率及其计算;遗传平衡定律的要点;影响群体平衡的因素;遗传多样性:意义,我国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特点,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及其策略;分子进化。
第十三章 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法规
要点:了解饲料安全概念和含义;影响配合饲料质量的因素与关键点;配合饲料质量检测的基本内容;我国有关饲料业的管理法规与条例;饲料强制国家标准内容。饲料工业通用术语。
动物繁殖学
无参考书
第一章 生殖激素
重点掌握生殖激素的概念、分类和各种激素间的联系,每种生殖激素的化学特性、功能及在生产上的应用。酶免与放免测定激素的原理。
“农业知识综合二 ”课程参考书如下:
参考书目
《动物繁殖学》杨利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3月;《动物遗传学》李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1月;《动物营养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杨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二》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动物遗传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四门课程,每门课程50分,考生可以在以下四门课程中任选三门。
第十章 饲料添加剂
要点:饲料添加剂概念,饲料添加剂分类与作用;营养性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含义和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 饲料配合与配方设计
了解饲料产品分类,各种饲料产品实际应用的优势与存在问题;掌握配方设计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
第十二章 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
要点:饲料资源的现状与开发的必要性;我国饲料资源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非孟德尔遗传现象;母体效应;基因组印迹;核外遗传;线粒体遗传:线粒体DNA的结构特征,核外遗传的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特征,线粒体DNA基因效应的分析。
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中的几种酶:概念,作用;基因工程的载体;获取真核生物目的基因的一般方法;DNA体外重组和基因转移;重组体的鉴定和筛选;转基因动物技术:概念,一般步骤,导入基因的一般方法;动物克隆:概念,一般步骤,克隆动物的前景;基因诊断。
第十七章 泌乳的营养需要
要点:分别说明奶牛合成乳糖和乳脂的主要原料来源,日粮组成如何影响奶牛的乳成分?泌乳动物产奶量、日粮营养供应量和母畜体重变化的关系;乳汁合成的营养原料来源及计算方法。
第十八章 产蛋的营养需要
要点:蛋禽的营养需要有何特点?蛋的形成过程及影响蛋品质量的营养因素。
第十九章 产毛的营养需要
要点:产毛动物的营养需要有何特点?了解毛的主要成分,尤其是氨基酸组成特点。
第二十章 营养与环境
要点:比较各种动物对温热环境的敏感性;温度对动物采食量、能量和养分需要量的影响规律;热应激时,如何调整动物的营养需要量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产能力。如何平衡温热环境对采食量、营养需要量和饲料消化率的影响,对营养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