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
热处理设备课程设计

目录1 热处理设备课程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 12 热处理设备课程设计的任务 ------------------------------------------------------------- 13 炉型的选择 ---------------------------------------------------------------------------------- 14 确定炉体结构和尺寸 ---------------------------------------------------------------------- 24.1 炉底面积的确定-------------------------------------------------------------------- 24.2 炉底长度和宽度的确定----------------------------------------------------------- 24.3 炉膛高度的确定-------------------------------------------------------------------- 34.4 炉膛尺寸的确定-------------------------------------------------------------------- 34.5 炉衬材料及厚度的确定----------------------------------------------------------- 35 砌体平均表面积计算 ---------------------------------------------------------------------- 45.1 砌体外廓尺寸----------------------------------------------------------------------- 45.2 炉顶平均面积----------------------------------------------------------------------- 45.3 炉墙平均面积----------------------------------------------------------------------- 45.4 炉底平均面积----------------------------------------------------------------------- 56 计算炉子功率 ------------------------------------------------------------------------------- 56.1 根据经验公式法计算炉子功率-------------------------------------------------- 56.2 根据热平衡法计算炉子功率----------------------------------------------------- 66.3 炉子的安装功率------------------------------------------------------------------- 107 炉子热效率计算 --------------------------------------------------------------------------- 117.1 炉子正常工作时的效率---------------------------------------------------------- 117.2 在保温阶段,关闭炉门时的效率---------------------------------------------- 118 炉子空载功率计算 ------------------------------------------------------------------------ 119 空炉升温时间计算 ------------------------------------------------------------------------ 119.1 炉墙和炉顶蓄热------------------------------------------------------------------- 119.2 炉底蓄热计算---------------------------------------------------------------------- 139.3 炉底板蓄热 ------------------------------------------------------------------------- 149.4 整个炉子蓄热量------------------------------------------------------------------- 149.5 空炉升温时间---------------------------------------------------------------------- 1410 功率的分配与接线----------------------------------------------------------------------- 1511 电热元件材料的选择及计算----------------------------------------------------------- 1512 课程设计感想----------------------------------------------------------------------------- 18 附图:箱式电阻炉剖视图25Cr2MoV车床变速器齿轮回火热处理箱式电阻炉设计1 热处理设备课程设计的意义和目的热处理设备课程设计是在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了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传热基本原理、气体力学、燃料与燃烧、耐火材料、电热原理、炉子构造等专业基础知识上开设的。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热处理设备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热处理设备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报告题目:作者所在系部:作者所在专业:作者所在班级:作者姓名:作者学号:指导教师姓名:完成时间:《热处理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750 ℃60 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完成时间12.27-31 指导教师陈志勇、范涛职称高工、助教学生姓名班级总体设计要求和技术要点总体设计要求:1.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初步培养学生的设计基本技能,如炉型的选择、结构尺寸设计计算、绘图、查阅手册和设计资料,熟悉标准和规范等。
3.使学生掌握设计热处理设备的基本方法,能结合工程实际,选择并设计常用热处理设备,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设计一台热处理箱式电阻炉,其技术要点为:1.用途:中碳钢、低合金钢毛坯或零件的淬火、正火、调质处理及回火。
2.工件:中小型零件,无定型产品,处理批量为多品种,小批量;3.最高工作温度: 750℃;4.生产率:60 kg/h ;5.生产特点:周期式成批装料,长时间连续生产。
工作内容及时间进度安排1.热处理设备设计准备 0.5天2.箱式电阻炉结构尺寸计算、选择炉体材料、计算分配电阻炉加热功率 0.5天3.计算电热元件尺寸、进行结构设计 0.5天3.核算设备技术经济指标 0.5天4.绘制电阻炉总图、电热元件零件图 1.0天5.编写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 0.5天6.设计总结 0.5天7.答辨 1.0天课程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是存档文件,是设计的理论计算依据。
说明书的格式如下:(1)统一模板,正规书写;(2)说明书的内容及计算说明项目:(a)、对设计课题的分析;(b)、设计计算过程;(c)、炉子技术指标;(d)、参考文献。
2、设计图纸:(1)电阻炉总图一张(A3),要求如下:(a)、图面清晰,比例正确;(b)、尺寸及其标注方法正确;(c)、视图、剖视图完整正确;(d)、注出必要的技术条件。
热工课程设计指导书

《热工基础及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I、课程设计的目的热工设备(窑、烘干机)和烘干磨是水泥生产中十分重要的设备。
通过该设计,加深学生对热工基础理论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水泥厂热工设备的性能和作用;使学生初步掌握水泥厂热工设备工艺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资料和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艺图、编写说明书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II、设计题目:粘土(或矿渣)烘干系统计算和工艺布置III、设计原始资料(1) 烘干物料:粘土或矿渣(任选一种)(2) 烘干机的设计产量(按含有终水分的烘干物料计):(任选下列粘土或矿渣中一种产量)粘土:3、3.5、4.5、6、6.5、8、10、12.5、9.5、10.5、12.5、15 t/h矿渣:2.5、3、4、5、7、7.5、8.5、9.5、11、12.5、15.5、17、24 t/h(3) 进烘干机物料水分(重量比):粘土10~25 %;矿渣10~30%(自选范围内的某值)(4) 出烘干机物料水分(重量比):1%(5) 进烘干机烟气温度:粘土600~800 ºC;矿渣700~800 ºC(自选范围内的某值)(6) 出烘干机废气温度:120~150 ºC(自选范围内的某值)(7) 进烘干机物料温度:20~30 ºC(自选范围内的某值)(8) 出烘干机物料温度:110 ºC(9) 烘干机筒体表面平均温度:130 ºC(10) 燃烧室型式:煤粉燃烧室(11) 烘干用煤粉热值:Q net,ar=24321 kJ/kg煤粉(12) 烘干用煤粉工业分析如下表(%):M ar V ar A ar FC ar1.00 28.28 20.86 49.86(13) 烘干用煤粉元素分析如下表(%):C ar H ar O ar N ar S ar62.71 4.29 9.17 1.49 0.48(14) 煤粉燃烧室效率:0.9(15) 废气出烘干机含尘浓度:40 g/Nm3(16) 环保要求:废气排放浓度不得超过50 mg/Nm3,单位产品排放量不得超过0.15 kg/t(17) 环境温度:同进烘干机物料温度(18) 大气压力:99992 Pa(19) 忽视空气中带入的水汽IV 、设计的具体内容及步骤一、回转烘干机流程的选择烘干机各种流程的分析对比确定本设计的烘干流程;确定烘干机内扬料板的型式。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精品模板)

XXXXX职业技术学院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选题:负责人:合作者:XXXX系2017年10月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一.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热处理工艺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二. 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零件的加工路线中有关热处理工序和热处理辅助工序的设计。
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选定能实现技术要求的热处理方法,制定工艺参数,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图,选择热处理设备,设计或选定装夹具,作出热处理工艺卡。
写出设计说明书,对各热处理工序的工艺参数的选择依据和各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作出说明。
三. 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热处理工艺的最佳方案是在能够保证达到根据零件使用性能和由产品设计者提出的热处理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种高质量、低成本、低能耗、清洁、高效、精确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根据零件使用性能及技术要求,提出所可能实施的几种热处理工艺方案,通过综合经济技术分析,确定最佳热处理工艺方案。
确定热处理工艺方案后,首先应根据零件的材料特性及技术要求,选择热处理加热设备、加热、保温时间与冷却方式。
在此基础上,制定编制热处理工艺规范,设计零件在有关热处理工序使用的装夹具及校直装置等。
最后,编写主要热处理工序的操作守则。
四. 热处理工艺设计的内容及步骤1、零件概述(1)零件图(2)零件尺寸(3)零件服役条件与性能要求分析2、零件选材(1)某零件典型用钢(2)选材分析化学成分、含碳量与合金元素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临界温度、冷却图。
3、热处理工艺设计(1)热处理工艺路线(2)预备热处理正火、退火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介质等工艺参数的确定。
热处理设备(教学大纲)

热处理设备Heat treating equipment课程编号:07310510学时:45(其中:讲课学时:43 实验学时: 2 上机学时:0)学分: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传热学》、《电工学》、《金属材料学》、《物理化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机械制图》、《计算机技术》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教材:《金属组织控制技术与设备》邵红红,纪嘉明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
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本课程的性质热处理设备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材料、工艺、设备三条主线之一。
实践证明,要提高钢铁等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对其进行热处理。
如果说,冶金工作者已经赋予了材料优良的性能潜力,而热处理工艺可以发掘这样的潜力,使之具有最佳的使用性能,那么,热处理设备则是达到这种目的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所以作为一个金属材料工程学生,热处理设备方面的知识不可或缺。
(二)本课程的任务1.熟悉热处理设备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能够合理选择、正确使用热处理设备;2.初步具备设计和改造普通热处理炉的能力;3.对热处理设备发展动态有所了解,从而能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大胆合理运用和推广先进热处理设备,为保证产品质量提供必要条件。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本教材第六章)传热学原理1.教学内容(1)传热的基本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换热;温度场、稳定导热和不稳定导热、温度梯度的概念;(2)传导传热:基本定律和传热量计算表达式,单、多层平壁稳定导热及单多层圆筒壁稳定导热分析和计算;(3)对流换热:基本定律和传热量计算表达式,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不同条件下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4)辐射换热:辐射的基本定律,绝对黑体的概念,实际物体表面间的热交换,隔热屏及有隔热屏时的辐射热交换;(5)热处理炉综合热交换的概念和应用。
2.基本要求(1)了解传热的基本方式;(2)了解各种传热方式传热量的基本关系及相关物理量的物理意义;(3)了解在设计和使用热处理炉时经常遇到的传热问题的计算方法和所用数据;(4)了解热处理炉热交换的过程和特点。
《热处理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

热处理电阻炉课程设计指导书张永宏编材料学院金属系2010年3月目录一、热处理电阻炉设计说明 (2)(一)炉膛尺寸的确定 (2)(二)炉衬材料的选择 (3)(三)炉体结构的设计 (4)(四)炉衬厚度的确定 (5)(五)炉衬散热损失的计算 (8)(六)电热元件的设计 (9)(七)电阻炉功率的分配 (11)二、热处理电阻炉设计的步骤与内容 (12)三、热处理电阻炉设计任务书 (14)四、热处理电阻炉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16)附录..................................................................... 1 7附表1 螺旋电热元件的电阻修正系数及允许表面负荷.. (17)附表2 热处理电阻炉常用型钢 (17)附表3 电热元件常用数据 (21)附表4 常用单位换算表 (22)、热处理电阻炉设计说明(一)炉膛尺寸的确定合理地确定炉膛尺寸是热处理炉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炉膛尺寸包括炉膛的有效尺寸和炉膛的砌砖体尺寸两个方面。
确定炉膛尺寸最根本的依据是炉子的生产率(一般用年生产量或小时生产量g件表示),先由生产率确定炉膛有效尺寸,再由炉膛有效尺寸确定炉膛砌砖体尺寸。
1、确定炉膛有效尺寸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排料法,一种是炉底强度法。
排料法适合于品种少、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热处理电阻炉的设计;炉底强度法是根据现有的各类电阻炉的生产能力(用单位炉底面积的生产率p°[kg /m 2• h]表示)的统计资料来确定炉底有效面积的方法。
它实质是一种经验数据法,适合于品种多,且工艺周期各不相同的通用型热处理炉的设计。
按炉底强度法确定热处理炉炉膛尺寸的步骤是:先根据F效=g 件/p。
确定出炉底的有效面积F效;再根据L效/ B效=1.5 ~ 2 即可确定出L效和B效。
按排料法或炉底强度法所确定的炉底有效尺寸B效和L效最后尚需修正,使其与相近的标准系列的电阻炉一致,以便选用标准尺寸的炉底板。
热处理炉课程设计说明书.

热处理炉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材料物理111班学生姓名:张昊天学号:1320111964指导教师:王操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 年01 月06 日目录一、序言 (3)二、设计任务书 (4)三、炉型选择 (5)四、确定炉体结构和尺寸.................................. (5)五、计算砌体平均表面积 (6)六、炉子功率的计算 (7)七、炉子热效率计算 (10)八、炉子空载是的功率计算 (10)九、空炉升温时间计算 (10)十、功率的分配与接线 (12)十一、炉子技术指标(标牌) (13)十二、设计小结 (14)一、序言热处理炉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这门专业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我们实际设计热处理炉及相关设备的能力,通过这次设计我将使我们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知识,为将来搞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锻炼。
此次课程设计对给定的生产率分析并进行技术指标设计,其中考察了炉体材料选择,不同结构部位尺寸的选择,能量与实际结构的院系及实际要求,热力学,电学相关知识,历时两个星期的设计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今后能够熟练地运用于工作中。
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些疑问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都得以解决,在此对老师表示忠心地感谢。
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教。
二、设计任务书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学院2011级材料物理专业热处理炉课程设计任务书І、课程设计名称:热处理炉设计П、课题名称:箱式电阻炉的设计Ш、课程设计使用的原始资料(数据)及设计技术要求:设计题目:为某厂实际一台热处理炉,其技术条件如下。
热处理设备教案

《热处理设备》教案授课周数:10周学时:4学时分配:总学时:46外语教学:实验: 6上机:课程类别: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考试方式:考试:√考查:成绩评定比例:平时:20﹪实验:10﹪其中:期末:70﹪使用教材:华小珍等编《热处理炉》华小珍等编《炉温仪表讲义》参考书目:1.《热处理设备及设计》山东大学主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2.《测温仪表及感应加热装置》陈特夫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3.《炉温仪表与热控制》李均宜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热处理设备》的内容分为热处理炉与炉温仪表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热处理炉第一章筑炉材料本章教学目的:了解筑炉材料的类型、特性及用途本章课时安排:5H本章重点难点:耐火材料的技术性能指标耐火材料筑炉材料保温材料炉壳用金属材料、炉子地基材料、炉用耐热钢材第一节.耐火材料炉衬基本由耐火层+保温层组成低温炉则只有一层保温层而无耐火层炉子耐火层——直接承受炉内高温。
有一定强度,能抵抗炉内介质或熔渣破坏作用。
保持炉膛形状和尺寸。
保温层——减少炉子热损失一、耐火材料的技术性能指标1、耐火度指材料受热后软化到一定程度时的温度耐火度测定如图主要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和材料中易熔杂质如FeO和NaO等含量2耐火锥软倒情况普通耐火材料耐火度为1580~1770℃高级耐火材料耐火度为1770~2000℃特级耐火材料耐火度为>2000℃2、高温结构强度它用荷重软化点来评定,指在一定压力(196Kpa)以一定升温速度加热,测出样品开始变形的温度和压缩变形达4%或40%的温度→荷重软化4%或40%的软化点。
3、高温化学稳定性指在高温下,抵抗炉气、熔盐和金属氧化物等侵蚀作用的能力。
常用抗渣性来评定。
如:粘土砖和高铝砖对酸性和碱性熔渣有抗蚀作用,硅砖只能抗酸性熔渣,不能抗碱性熔渣。
镁砖只能抗碱性渣。
4、热震稳定性(耐急冷急热)指耐火制品对急热急冷的温度反复变化,其抵抗破坏和剥落的能力。
测试方法:将试样加热至850℃,在流动的冷水中冷却反复进行直至破碎和剥落至重量损失20%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处理电阻炉课程设计指导书张永宏编材料学院金属系2010年3月.专业.整理.目录一、热处理电阻炉设计说明 (2)(一)炉膛尺寸的确定 (2)(二)炉衬材料的选择 (3)(三)炉体结构的设计 (4)(四)炉衬厚度的确定 (5)(五)炉衬散热损失的计算 (8)(六)电热元件的设计 (9)(七)电阻炉功率的分配 (11)二、热处理电阻炉设计的步骤与内容 (12)三、热处理电阻炉设计任务书 (14)四、热处理电阻炉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16)附录 (17)附表1螺旋电热元件的电阻修正系数及允许表面负荷 (17)附表2热处理电阻炉常用型钢 (17)附表3电热元件常用数据 (21)附表4常用单位换算表 (22).专业.整理.一、热处理电阻炉设计说明(一)炉膛尺寸的确定合理地确定炉膛尺寸是热处理炉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炉膛尺寸包括炉膛的有效尺寸和炉膛的砌砖体尺寸两个方面。
确定炉膛尺寸最根本的依据是炉子的生产率(一般用年生产量或小时生产量g件表示),先由生产率确定炉膛有效尺寸,再由炉膛有效尺寸确定炉膛砌砖体尺寸。
1、确定炉膛有效尺寸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排料法,一种是炉底强度法。
排料法适合于品种少、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热处理电阻炉的设计;炉底强度法是根据现有的各类电阻炉的生产能力(用单位炉底面积的生产率po[kg /m2·h]表示)的统计资料来确定炉底有效面积的方法。
它实质是一种经验数据法,适合于品种多,且工艺周期各不相同的通用型热处理炉的设计。
按炉底强度法确定热处理炉炉膛尺寸的步骤是:先根据F效=g件/po确定出炉底的有效面积F效;再根据L效/ B效= 1.5 ~ 2即可确定出L效和B效。
按排料法或炉底强度法所确定的炉底有效尺寸B效和L效最后尚需修正,使其与相近的标准系列的电阻炉一致,以便选用标准尺寸的炉底板。
井式炉的炉膛有效尺寸Φ效和H效,通常可根据排料情况或料筐尺寸来确定。
按排料法设计时,工件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其直径或厚度。
2、确定炉膛砌砖体尺寸通常在炉膛的两侧墙上都要安装电热元件,为了保证操作方便和加热均匀,在工件与电热元件之间要留出一定的距离。
在箱式炉中,一般规定工件到侧墙内壁的距离为0.1~0.15m;靠近炉门处的炉温偏低,工件到炉门口之间也应留出0.1~0.2m的距离。
因此,箱式炉炉膛砌砖体的内腔尺寸为:B砌= B效+ 2(0.1~0.15) (m)L砌= L效+ (0.1 ~ 0.2) (m)在井式炉中,工件至电热元件之间应保持0.1~0.2m的距离,工件至炉底和炉顶的距离应在0.15~0.25m。
因此,井式炉炉膛砌砖体的内腔尺寸为:Φ砌= Φ效+ 2(0.1~0.2) (m)H砌 = H效+ 2(0.15~0.25) (m)3、箱式炉炉膛高度H砌的确定箱式炉的炉膛高度H砌(指炉底板面至炉顶拱脚的距离)目前尚无一致的计算方法。
原则上,中、高温炉以辐射传热为主,炉膛应稍高些以增大辐射面积,通常要求从装料上方到炉顶应保持 0.2~0.3m的空间。
根据现有炉子的统计资料,大多数箱式电阻炉的H砌与B砌之比在0.5~0.9范围内变动,中温电阻炉一般可取0.8左右。
另外,在决定炉膛高度时,必须考虑炉内侧壁上电热元件搁砖的层数。
标准搁砖每层高度为67mm(包括2mm灰缝),在电热元件搁砖层数n确定后,H砌.专业.整理.也可由下式确定:= 67×搁砖层数n + 42 + 39(mm)H砌(二)炉衬材料的选择炉衬指的是由耐火材料与保温材料砌筑而成的耐火层和保温层。
耐火层直接承受炉内的高温作用以及炉气的侵蚀,炉衬的结构强度主要决定于耐火层。
保温层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炉衬热损失,使炉壳温度不致过高,对炉衬结构强度只起辅助作用。
炉衬材料选择原则如下:1、耐火材料主要应考虑材料的最高使用温度,其次应保证炉衬有必要的结构强度和较小的蓄热损失。
应在保证炉衬有必要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轻质或超轻质耐火材料,减少重质耐火材料的使用。
过去我国中温热处理电阻炉大都采用密度为1.3或1.0g/cm3的轻质耐火砖。
目前,我国在超轻质耐火砖和耐火纤维的研究开发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轻质耐火砖的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如密度为0.6g/cm3的轻质粘土砖的耐压强度比过去提高了一倍多,这为电阻炉采用轻质砖作炉衬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目前有不少中温箱式电阻炉已采用这种耐火砖,在耐火砖外再衬一层硅酸铝耐火纤维毡,最外面是硅藻土砖和蛭石粉的混合结构。
这种炉衬的总厚度比原来薄,空炉升温时间也比原来下降40~50%,节能效果显著。
从节能方面考虑,对周期作业炉,采用全耐火纤维炉衬最为理想。
这种炉子不仅节能,而且炉衬薄、炉子轻、外形尺寸小、升温快。
我国已研制成功采用全耐火纤维炉衬的中温电阻炉。
可以预计耐火纤维炉衬今后将会得到广泛使用。
2、保温材料选择时主要应考虑最高使用温度、导热系数、比热容等几个方面。
应尽量选择导热系数小、密度小的材料。
同时要保证材料的最高使用温度高于保温层与耐火层接触面上的温度。
保证炉子外表面温升不超过50℃。
有时还要考虑保温层对炉膛结构强度的辅助作用。
(三)炉体结构设计箱式炉的炉体包括炉底、炉壁、炉顶和炉门。
井式炉的炉体包括炉底、炉壁和炉盖。
1、炉底炉底起保护炉内热量和承载工件的作用。
热处理电阻炉的炉底通常采用如下结构(自上而下):炉底钢板→石棉板→用硅藻土砖立砌成方格,方格中填充蛭石粉→平铺1~2层硅藻土砖→平铺一层轻质耐火粘土砖→支撑炉底板的重质粘土砖(竖砌)(参考教材70页图5-8和176页图12-9)。
炉底耐火层及保温层的厚度,可参考炉墙的厚度来决定。
一般可比炉墙厚一些。
注意支撑炉底板的重质粘土砖应安放在轻质耐火粘土砖上,不要直接安放在硅藻土砖上。
2、炉壁700~1000℃的中温电阻炉的炉壁一般由115mm耐火层(轻质耐火砖)、.专业.整理.180~232mm保温层(硅藻土砖和蛭石粉混合结构)和5~10mm石棉板组成,外包一层炉外壳钢板(4~5mm厚A3钢)。
石棉板起均温和吸潮作用,保温层厚度由传热计算确定。
中温电阻炉的炉壁还可采用如下结构(自外而内):炉壁钢板→石棉板(5~10mm)→矿渣棉→硅藻土砖(115mm)→轻质耐火粘土砖(115mm)。
矿渣棉的厚度根据炉温和炉外壁面温升通过传热计算确定。
3、炉顶(箱式炉)热处理电阻炉炉顶的结构形式主要有拱顶和平顶两种,多数箱式电阻炉采用拱顶。
拱顶的圆心角称为拱角,以60ο的拱角用的最多,称为标准拱角,此时拱顶圆弧半径与炉膛宽度相等。
拱顶重量及其受热膨胀而形成的侧推力作用于拱角上,因而拱角一般用重质砖砌筑,以承受较大的侧推力。
而拱顶则采用轻质楔型砖砌筑,其上再覆以轻质保温制品(蛭石粉等)作保温层。
拱脚砖通过支撑砖(用重质砖)把它所受的侧推力传递给与炉架相接触的拱脚架(通常为角钢或槽钢)。
大型的炉子还另有钢架结构来支撑拱脚梁,以减轻炉架的负担。
以下举例说明拱脚梁和垂直立柱所用型钢的设计方法。
当炉膛宽度B为1000mm,拱顶厚度为113mm,用密度为1.0g/cm2楔型轻质粘土砖砌筑拱顶(还应加一部分直形砖)时,沿炉长方向每米的拱顶重量为130kg,在900~1000℃温度范围内,60ο拱顶侧推力P为320×9.8N。
若沿炉长方向每1m安装一根垂直的型钢立柱时,拱脚梁可选5号等边脚钢,炉壳上垂直的型钢立柱可选7.5号等边角钢。
为增强炉壳刚性,实际上拱角梁可选8~10号角钢(或槽钢),垂直型钢立柱可选8~12号角钢。
4、炉门(箱式炉)炉门部分包括炉门洞口,炉门框和炉门。
炉门洞口的大小要保证装出料方便和满足炉子安装电热元件以及维修炉子的需要,通常应小于炉膛截面尺寸,以减小热损失和保护电热元件。
中温炉的炉门洞口深度一般可取一标准砖长(230mm)。
炉门洞口的砌砖体经常受到工件磨檫撞击,应采用重质耐火砖砌筑。
炉门框可用铸铁铸成或用钢板焊成,后者重量轻,但容易变形、影响密封性。
做成的炉门框用螺栓安装在炉架上,炉门框上通常有限制炉门上下运动的轨道。
炉门常用铸铁制成框架,然后在其中砌耐火砖和保温砖。
炉门应保证炉子操作方便、炉口密封性好并尽量减少热损失。
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点是:(1)要有足够厚的保温层(中温炉可取130~180mm);(2)炉门边缘与炉门框要重叠65~130mm;(3)炉门要压紧炉门框;(4)炉门下缘通常楔入工作台的砂槽内;(5)炉门与炉门框的接触面应进行机加工,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性等。
此外,筑砌炉门时,炉门砌砖体表面应从四周向中间逐渐凹陷3~5mm而且在炉门上要设窥视孔。
窥视孔的张角以方便观察为宜,在窥视孔外端安装石英玻璃。
最常用的炉门压紧方法是在炉门侧面设置楔铁或滚轮,当炉门落下时,炉门.专业.整理.上的楔铁或滚轮滑入炉门框上的楔形滑槽或滑道内。
炉门越向下,炉门越压紧炉门框;另一个常用的压紧方法是在炉门口设计一斜度,利用炉门自重使炉门压紧炉门框。
此外还有偏心轮压紧和丝杠压紧等方法。
炉门起闭机构形式繁多。
中小型炉子多数靠人工起闭,起闭频繁的炉门可用电动、气动或液压机械起闭。
5、炉盖(井式炉)为了方便起闭,中、小型井式炉的炉盖一般作成整体式,大型井式炉的炉盖有的作成对分式。
炉盖的起闭机构依炉门重量也有所不同,目前常用的有手动、电动和液压机构,小型井式炉炉盖多用手动杠杆式起闭机构,这种机构简单、灵活、可靠(参考《热处理炉及车间设备》南京机器制造学校主编125页图5-30)。
6、设计砌砖体结构时还应考虑:(1)砌砖体尺寸应是标准尺寸(230、113、65等)的整数倍(还应计入灰缝尺寸)。
尤其在砌砖体的高度方向上不可能用砍削砖的方法来满足砌砖体尺寸。
(2)除炉口等特殊情况外,应尽量避免重质耐火砖直接通到炉壳,以减少热短路损失。
(3)耐火砖炉衬的灰缝尺寸:炉壁和炉底的灰缝不大于2mm,炉顶的灰缝不大于1.5mm,可控气氛炉的灰缝不大于1mm。
(4)炉衬的砖缝必须相互交错,错开量应以砖长的二分之一为宜,个别情况不得小于砖长的1/4。
在炉墙拐角处砖的筑砌必须相互咬合,使形成一整体。
(5)砌砖体必须留膨胀缝。
对粘土砖和硅藻土砖而言每米砌砖体的膨胀缝为5~6mm。
膨胀缝应错开使彼此不相通,以避免漏气和增大热损失。
缝内充填耐火纤维或马粪纸。
(6)为防止电热元件腐蚀,支承或固定电热元件的材料应采用高铝质或钢玉陶瓷。
如电热元件隔板砖和电热丝引出棒套管等。
6、炉架与炉壳炉架与炉壳的作用在于承受砌砖体的重量及拱顶的侧压力等,同时它还能增加炉子整体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
另外,在炉架上便于安装各种附属机构,如炉门起闭机构等。
炉架也使炉子架空避免炉体与地面直接接触,减少了热损失。
对于中、小型炉子,还可以通过对支撑炉子用型钢的结构尺寸的合理设计,取得方便适宜的操作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