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第三专题 综合测试卷(B)

合集下载

2025届福建省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2025届福建省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2025届福建省高考语文三模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胡适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箭垛式”的人物。

屈原之影响中国历史,不在于他的思想,也不在于他的事功。

屈原之影响后代,乃是因为他的失败。

这是个人对历史的失败,个性对社会的失败,理想对现实的失败。

屈原在他的作品里地展现了这种失败。

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关独特的个人与社会、历史发生冲突并遭致毁灭的记录。

在此之前的诸子及所谓儒家的六经,都只是对所谓社会秩序、历史规律的认知—包括价值认同,并没给独特个体及个性留多少余地;()。

比屈原稍前的庄周已经看出了个性与社会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的必然性,同时他也悲观地认识到,在这场正面冲突中失败的一方只能是个性,故而他避开了社会冷酷的锋芒、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他几乎是。

唯独屈原,既要坚持个性,又要坚持以自己的个性去改变世界,以个性的温热去融化那的秩序。

因此,他的失败是人类永恒的悲剧,他的作品可以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甚至也是历史的一次意味深长的事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酣畅淋漓惨痛不战而退冷漠B.淋漓尽致惨痛不战而退冷酷C.淋漓尽致沉痛退避三舍冷漠D.酣畅淋漓沉痛退避三舍冷酷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而“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致使《诗经》中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黯淡无光B.因“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经》中的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黯淡无光C.而《诗经》中的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因“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而黯淡无光D.而《诗经》中的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黯淡无光,正是因其“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此,他的失败是人类永恒的悲剧,也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甚至可以把他的作品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

高考试卷语文卷三答案

高考试卷语文卷三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C。

“不遗余力”和“无以复加”都表示竭尽全力,但语境中强调的是“完美无缺”,所以选“无懈可击”。

(2)B.“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是说明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色彩投射到物上,而不是物自己有了色彩。

(3)D.“形成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说法过于绝对,文中并未提到所有作品都形成了现实主义风格。

【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C.“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过于宽泛,应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A.“作者通过描写梦境,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正确,因为梦境中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春景,体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3)B.“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过于简单,应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甲】(1)A。

“主要反映了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正确,因为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2)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表现大漠风光的句子”正确,这两句描绘了壮阔的大漠景象。

(3)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正确,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乙】(1)C。

“通过描绘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正确,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2)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表现大漠风光的句子”正确,这两句描绘了壮阔的大漠景象。

(3)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正确,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三、作文题目:岁月如歌解答:岁月如歌,时光荏苒,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歌中的主角。

回首过去,那些酸甜苦辣的往事,犹如一首首动人的歌曲,在心头回荡。

童年时,我们如同天真的歌者,无忧无虑地唱着童谣。

那时的我们,追逐着蝴蝶,捉迷藏,笑声洒满田野。

那些美好的时光,如同美妙的旋律,让人陶醉。

少年时期,我们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蜕变。

全国三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全国三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荒谬(miù)费尽心机(jī)息息相关(xī)B. 独具匠心(jìng)雕梁画栋(liáng)赏心悦目(yù)C. 蹉跎岁月(tuó)眼疾手快(jì)恣意妄为(zì)D. 恍若隔世(wǎng)峰回路转(fēng)惊心动魄(pò)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比赛,使他在团队协作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B. 他的演讲富有激情,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C.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D. 她在比赛中发挥出色,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充分体现了她的实力。

答案:B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星星闪烁,如同无数银针在夜空中跳跃。

B. 那棵老树,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C. 他的眼神犹如一把锐利的刀,直刺人心。

D. 这场雨,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横扫整个城市。

答案:D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在图书馆里翻阅了许多书籍,尤其是关于历史的书籍。

B.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如经济、政治、文化等。

C. 她的声音温柔如水,仿佛能抚平人心中的创伤。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既有理论,又有实践,非常适合初学者。

答案:C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前进的道路。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一个国家的文化繁荣与否,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

(乙)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这些文化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剧等。

这些文化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瑰宝。

(丙)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

海南省万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语文试题(B卷)(解析版)

海南省万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语文试题(B卷)(解析版)

2023年万宁市全市高三统考(B卷)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

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

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

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

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

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绝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

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们的父亲赶考铩羽而归。

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

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氛围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的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

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

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

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高考语文卷三试卷答案

高考语文卷三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答案】1. A2. B3. D【解析】1. 通过阅读原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文中多次强调“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因此,正确答案是A。

2. 从原文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举例说明奋斗的重要性,从而引出“奋斗是人生的真谛”这一观点,因此,正确答案是B。

3. 通过对原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文中提到“奋斗使人充实,使人快乐”,这是对奋斗价值的肯定,因此,正确答案是D。

二、古诗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答案】1. A2. B3. D【解析】1. 通过对原文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这句诗是在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因此,正确答案是A。

2. 这句诗出自《静夜思》,通过分析诗句,我们可以发现,诗人以明月为媒介,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因此,正确答案是B。

3. 这句诗出自《登鹳雀楼》,通过分析诗句,我们可以知道,诗人通过登高远望,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因此,正确答案是D。

三、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9分)【答案】1. A2. B3. C【解析】1. 根据语境,我们可以知道,这里需要用“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因此,正确答案是A。

2. 根据语境,我们可以知道,这里需要用“挥别”来表达告别,因此,正确答案是B。

3. 根据语境,我们可以知道,这里需要用“感激涕零”来表达感激之情,因此,正确答案是C。

四、作文(60分)【答案】题目:《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解析】本文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引言:简要介绍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奋斗是青春的底色。

二、奋斗的意义:阐述奋斗对于个人成长、实现梦想的重要性。

三、奋斗的例子:列举古今中外的奋斗典型,如:岳飞精忠报国、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马云创办阿里巴巴等。

四、如何奋斗: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奋斗方法。

五、结论:强调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鼓励青年人勇敢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天津市塘沽滨海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天津市塘沽滨海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天津市塘沽滨海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三模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域,两者的字面意义似乎有着。

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的。

科学理论与技术在作用于社会时,();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

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

科学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被否定;同样,信息传播也需要质疑。

如果受众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食品安全谣言,有的虽然被反复辟谣,却依然在某些情况下。

一个谣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的难度就越大。

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应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大相径庭相反相成不胫而走满城风雨B.天壤之别相辅相成来势汹汹甚嚣尘上C.大相径庭相辅相成不胫而走甚嚣尘上D.天壤之别相反相成来势汹汹满城风雨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才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B.就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C.才直接关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D.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受众如果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2024年语文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2024年语文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2024年语文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选学”自唐代成为显学后,经过千余年的发展,面临着研究方法与角度的现代转型。

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新选学”主要是指研究模式上从单一的文献研究转向文献与文学研究相结合,并且更加注重研究的理论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照此标准,骆鸿凯的《文选学》被认为是“现代《文选》学的奠基之作”。

但亦有学者认为“新选学的开山祖师是黄季刚先生,而非骆鸿凯”。

黄侃(字季刚)的《文选平点》颇见卓识,被誉为20世纪文选学的“一个高峰”,但由于其形式为评点,内容多校注,故被更多学者视为传统“选学”的代表。

那么,黄侃到底是传统“选学”的殿军还是现代“新选学”的先驱呢? 黄侃在《文选平点叙》中批评一些清代选学家的注释“其摭拾琐屑,支蔓牵缀之辞,以于文之工拙无与,只可谓之《选》注,不可谓之《选》学”。

黄侃明确提出了《选》注和《选》学的区分,所谓《选》注,正是指传统“选学”以校勘注释为主的文献研究,而《选》学则是指与“文之工拙”有关的文学研究。

他显然是不满于一些清代《选》注的琐屑支蔓,而欲转向更高层次的《选》学。

综观《文选平点》全书,黄侃的评点既有文字校勘、章句训诂、文史考证等文献研究,又有义理解析、文学批评等文学研究,实虚结合,已然形成了熔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为一炉的整体性研究模式,开启了从传统“选学”向现代“新选学”的转变。

骆鸿凯《文选学》被认为具有现代转型意义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正是受其师黄侃的影响。

据王立群研究,骆氏对现代“新选学”的开创性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但其中“对《文选序》的研究,对《文选》学史的研究,对《文选》与《文心雕龙》相互关系的研究”等三项都有明确承袭黄侃之处。

如骆鸿凯对《文选序》体现出的选文范围和标准等进行了研究,他征引黄侃所言,并提出了相同的意见。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专题检测卷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专题检测卷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专题检测卷(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元1140年,岳飞在颖昌(今河南许昌)再次杀退金兀术的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随后上疏高宗称此乃“陛下中兴之机,金贼必亡之日”。

B.于丹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庄子告诉我们,人最难认知的是自己的内心。

人最难解答的就是:我究竟是谁?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C.今年“三八”节,身残志坚的女警官黄曼为战友写了篇文章《黄桷树下的女人花》,读了她的文章,姐妹们都称赞她是中国警界的保尔。

D.针对自己构想的草案,中国足协掌门人韦迪介绍了他的原则:即确保中超中甲正常进行,保证俱乐部利益,有助于中国足球可持续性发展。

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身体温暖,微循环才会正常,所以清早起来第一口食物最好选择温热的,应该享用热稀饭、热燕麦粥、热羊乳、热豆花、热豆浆和芝麻糊……等,再配着吃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

B.《2012》放映阶段,各大影城的观众络绎不绝。

放映一周,《2012》的全球票房就超过了2.5亿美元。

国产电影怎样打败《2012》?还是一个未知数。

C.今年的春晚大军中,加入了教育部的身影,其中一位负责人表示“央视春晚太闹,不该安排在年三十,”从而让教育部这台春晚成了关注热点。

D.湖北省今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一批领导干部,改革力度大,创新措施多,多项考试测评方法属于首次使用,有的在全国也是第一次。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没有气壮山河,没有纵横捭阖,《我和你》闪耀着人性与人情的光华,以舒缓而温情的方式,让亿万观众如沐明月清风,在天籁之音中感受“地球村”的和谐之美。

B.您经历过吗?当自己用敲打乐器发出柔和、清脆或激越的音乐时,您心里的喜怒哀乐已经通过这音乐的节奏表露出来了。

C.当地时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

地震发生后,首都太子港几乎变成废墟,总统府几乎坍塌,民众伤亡惨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专题综合测试卷(B)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题满分为120,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打夯.(hāng)逃遁.(dùn)田塍.(téng)搭讪.(shàn)B.惦.(diàn)念眷.(juàn)顾静谧.(mì)喧嚣.(xīào)C.憎.(zèng)恨烟垢.(gòu)骨骸.(hái)寥.(liáo)落D.矫.(jiǎo)饰颠簸.(bǒ)濡.(rú)染奇诡.(guǐ)2.下面给出的词语,字形完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稍息翘首聒噪鞭笞B.杀戮恬淡糜废婉转C.仓皇折本沧海谥号D.悲怆匀调俊伟僻静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最近,一权威网站发布消息,称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

②什么叫魅力?在当下的语言环境中,它和“吸引力”一词大概是同义词。

或许你会反对我这样解释,但你如果去看一看现代作家们对这一词的使用,或者去网上浏览一下,就知道这样解释,尽管这样解释是不对的。

③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有关的教育活动,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 媒体无可非议只有/才 B.媒介无可厚非只要/就C.媒介无可厚非只有/才 D. 媒体无可非议只要/就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从统计上来的数据看,旅游者主要考虑的还是费用以及景点的知名度,一些秀色可餐....但品牌不响的景点几乎无人问津。

B.2006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了39.2万人,这叹为观止....的数字雄辩地证明了知识的价值。

C.为帮助受洪灾地区人民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7月22日,广东公安边防总队深圳特检站官兵纷纷慷慨解囊....,为灾区人民捐款5.5万元。

D.曾跟凯莉合作的歌手罗比·威廉姆斯(Robbie Williams),早前推出最新单曲《Rudebox》,有乐评人将此曲批得一文不值....,更形容为最差歌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继李白、杜甫之后,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为宋元明清直到近代的诗人们继续发扬广大。

B.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小时候住过的山区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袅袅的炊烟,那熟悉的乡音。

C.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不容易翻译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D.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受到广泛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B.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C.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D.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7.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__。

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二、现代文阅读(33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 题。

(15分)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

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

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

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

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

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

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

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

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8.试结合第一段内容回答:为什么旅游景区的美是失血的美,它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4分)答:9.画线句子中,(1)“那种失望”指什么?(2)为什么说“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4分)答:(l)(2) 10.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3分)答:11.联系整个语段,概括说明作者笔下的故乡对人精神世界的影响(4分)答:(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18分)月是故乡明季羡林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④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很多。

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⑤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

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⑥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方,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⑦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

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

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

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⑧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

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有惋惜。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

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三日(选自《季羡林散文》,略作删改)12. 文章第②段在行文上的作用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3. 作者在第④、⑤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3分)请按先后顺序填写。

作者写这些童年趣事的用意是什么?(3分)童年趣事:数星星→捉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和目的两方面回答。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章的第③④⑤段与第⑥⑦⑧段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默写与鉴赏(12分,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6分)①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

(刘皂《渡桑乾》)②,。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游子吟》)③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

(宋之问《渡汉江》)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又呈吴郎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杜甫草堂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充饥。

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

这姓吴的一来就在枣酰叠氮四周插上篱笆。

老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计劝告吴郎。

(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劝告吴郎的?你觉得诗中的劝告有什么特点?(4分)(2)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四、综合运用(14分)18.请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