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孟浩然阅读答案精英家教网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答案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答案赏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答案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家喻户晓的名作,关于这首诗,后人持有许多不同的理解。
多数人认为是表达了李白送故人远行时的惜别怅望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①(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②,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②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阅读题(1)解释词语:故人:辞:烟花:碧空:唯:(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送别的时间:;故人的去向: ;以及送别的场景: (最后一个填空用自己的语言)。
(3)后人评说此诗是:千古丽诗。
请结合诗歌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阅读答案(1)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告别指暮春橄艳的景色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2)黄鹤楼烟花三月扬州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3)送别的地点是名胜黄鹤楼;送别的时间是“烟花三月”的春天;朋友的去向是东南形胜的“扬州”;送别的场景是孤帆、碧空、长江……诗以绚丽的春色和浩渺的长江为送别的背景,渲染、描绘出了一幅情丝不绝、色彩明快的送别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全诗没一个“离别”,但又句句写着离别;没有直接抒情,但却处处透着深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明方孝孺《吊李白诗》云:“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
”以此来括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的神韵,也是很合适的。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训练附答案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阅读训练】:一、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品味“蒸”与“撼”。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和的特点。
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10、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11、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二、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的诗句是:_________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4、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三、1、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赠孟浩然》阅读答案

《赠孟浩然》阅读答案篇一: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2015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阶段测验(二)命题:王雅晨一、流逝的古典黄晖①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
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
②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
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
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晞”。
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
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
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
“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③我读到,读到,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
”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
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④想到了,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
为什么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
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⑤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
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么样的明清。
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
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答案

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答案【篇一:201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ass=txt>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1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穿过狭窄幽深的小巷,进入保圣寺,豁然开朗……前面是“清风亭”,我常为这样雅至的文字叫好,我仿佛因此触摸到那个座落在水乡泽国的江南古镇的灵魂。
眼前那颗千年银杏,枝叶窸窣,像是在细说往夕岁月的芬芳……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天街小雨润如酥,▲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③ ▲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④ ▲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⑤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⑦子曰:“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⑧芳草鲜美,▲ 。
(陶渊明《▲》)4.名著阅读。
(5分)a.《阿长与山海经》写了一个“黄胖而矮”、“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阿长,她记得“我”的心愿,给“我”买了《山海经》。
b.《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的故事。
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反对。
李白《赠孟浩然》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六)》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白《赠孟浩然》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六)》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赠孟浩然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①,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闷十二首(其六)杜甫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②。
①中圣:醉酒。
②槎头缩颈鳊:岘山下汉水中产鳊鱼,味美肉肥,渔人捕捞,以槎(木筏)截断水流,故云“槎头缩颈鳊”。
(1)李白和杜甫对孟浩然的评价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4分)(2)《赠孟浩然》的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4分)【参考答案】:(1)李杜二人的诗都高度赞扬了孟浩然超凡的作诗才华。
不同的是,李白除了赞美孟浩然的诗才外,更多地表达了对孟浩然鄙视功名富贵、不受世俗羁绊、归隐山林、潇洒自适的风度的钦慕。
(同2分,异2分)(2)①用典,“高山”用了《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②侧面衬托,以李白的揖敬之态突出孟浩然的品质;③比喻,将孟浩然的清高品质比作“高山”、“清芬”(每点2分,答出2点即得满分)【对比赏析】:《赠孟浩然》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湖北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全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问题】《解闷(其六)》是墨客在永泰二年(766)流落西南,去留两难,心思苦闷的状况下创作的十二首排解担忧的组诗中的一首。
本诗称赞似将来往过的孟浩然,突出了孟浩然诗歌的特点:清爽淡远。
从对孟浩然的赞美中也可以看出杜甫对盛唐这一亘古未有的诗歌黄金时期,有自觉的领会,高度的重视;并且证明他对创造这一诗歌黄金时期的墨客们各自差别的艺术才略与本性,有深刻的知道,而且可能服人之善,成人之美。
这种可能知赏一概墨客艺术才略与本性的心灵田地,是一种阔大高尚的心灵田地。
赠孟浩然李白的诗歌阅读答案

赠孟浩然李白的诗歌阅读答案
赠孟浩然李白的诗歌阅读答案
赠孟浩然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①弃轩冕②,白首卧松云③。
醉月频中圣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⑤。
【赠孟浩然注释】①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②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③卧松云:隐居。
④中圣:“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
⑤清芬:指美德。
[李白的`《赠孟浩然》翻译]: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李白的《赠孟浩然》赏析] :1、哪个字是贯串全诗(李白所写的赠孟浩然)的抒情线索?
答:爱。
2、“风流”是什么意思?中二联是怎么体现的?
答: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
赠孟浩然的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
“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
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
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
他的隐居生活。
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
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李白《赠孟浩然》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赠孟浩然》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①醉月:赏月醉酒。
②中圣:古时嗜酒的人把清酒叫做圣人,浊酒叫做贤人。
中圣,就是中酒的隐语。
③迷花:迷恋花卉,指过隐居生活。
④不事君:没有做官。
①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早年仕途失意,后隐居。
诗中孟夫子指孟浩然。
②轩冕,荣华富贵,仕宦。
③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④君,侍奉皇帝。
⑤高山,即”高山仰止”。
⑥清芬,清高,芬芳。
【翻译】: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赏析】:《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该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诗词阅读及答案】李白《赠孟浩然》《赠汪伦》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李白《赠孟浩然》《赠汪伦》阅读答案对比
赏析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池有几千英尺深,没有王伦对我的爱那么深。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月亮不醉,月亮不醉。
崇山峻岭,弟子向清风鞠躬。
【注释】:①中圣,曹魏徐邈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
喝醉酒。
(1)这两首诗都是赠予诗,但它们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请结合具体诗歌进行简要分析。
(6分)
(2)《赠孟浩然》最后两句所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赠汪伦》一诗抒写了别离的深情(1分)。
深湛的桃花潭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尚且比不上汪伦的深情厚意,将水深与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2分)。
《赠孟浩然》一
诗抒发了李白对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品格的钦敬爱慕之情(1分)。
首联风流指浩
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
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直抒仰慕之情。
(或:颔联和颈联写浩然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
亮节,蕴含敬爱之情。
或:尾联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
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
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
)(2分)(任选一处分析即可)
(2)使用隐喻和转喻(2分)。
将孟浩然的性格比作一座令人敬佩的山,用清芬代
替孟浩然(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孟浩然阅读答案精英家教网
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圣: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
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第一首赠诗中的风流在本诗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试题答案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圣: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
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第一首赠诗中的风流在本诗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查看阅读文字答案和解析>>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赠诗,完成下题。
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注],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中圣: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
赠孟浩然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第一首赠诗中的风流在本
诗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查看阅读文字答案和解析>>阅读下面两首杜甫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③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④ 。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即南北朝诗人庾信、鲍照。
②当时杜甫、李白分别处于渭北与江东。
③诗作时李白被流放之夜郎,途中遇赦还之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④魑魅: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小题1从两诗的诗题忆、怀来看,两诗在抒情上有什么异同?(3分)小题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查看阅读文字答案和解析>>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7分)渡荆门送别①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严士元②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春袍③今已误儒生。
查看阅读文字答案和解析>>阅读下面两首杜甫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③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赠孟浩然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④ 。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即南北朝诗人庾信、鲍照。
②当时杜甫、李白分别处于渭北与江东。
③诗作时李白被流放之夜郎,途中遇赦还之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④魑魅: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1.从两诗的诗题忆、怀来看,两诗在抒情上有什么异同?(3分)
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