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材料三从1861年美国在华设立旗昌轮船公司开始,航行于中国沿海及内河的各国商船逐渐增多。在一些河段,甚至90%以上的航运被外商控制。机动船严重冲击了旧式航运业,中国船户纷纷破产。……为“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72年底,李鸿章奏请筹建轮船招商局,得到慈禧太后的“恩准”。
材料四19世纪中后期我国创办的商办企业
(5)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逐步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的经济近代化有了一定的发展。
2.(1)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宽了空间;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荣氏兄弟善于把握机会,策略正确,勤劳创业。
材料二荣德生曾对自己的经营之道以一副对联作过总结:“意诚言必中,心正思无邪”;而荣宗敬的名言是:“造厂力求其快,设备力求其新,人弃我取将旧变新,薄利多做竞胜于市场,庶其必能成功。”
材料三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12.在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 )
①烟草业 ②纺织业 ③火柴业 ④面粉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3. 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于( )
A.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萧条 B.国民政府的措施而得到较快发展
C.官僚资本的挤压而萎缩 D.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
14. 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其中,产品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新兴工业部门是( )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5-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江西余干县)【解析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5-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江西余干县)【解析版】

一、选择题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其历史条件不包括A、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B、外商企业的刺激C、洋务运动的诱导D、大量资本和技术的积累2.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其根本原因是A.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B.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C.清政府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 D.这些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3.1925年,“江浙京奉鲁豫各处兵戈纷起,除水路轮船可达之少数各地外,其津浦、京汉、陇海、胶济、京绥各铁路货车一律停开,所属各省份运输阻断,几乎无货可售”。

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萧条的原因之一是A.蒋介石对红军连续发动“围剿”B.一战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C.军阀割据与军阀之间的混战D.民族工商业间的恶性竞争,无货可售4.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5.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A、19世纪60年代B、19世纪70年代C、19世纪末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6.“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材料表明( )A.地主阶级洋务派积极创办民用工业 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C.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机器工业 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7.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A.社会经济开始陷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产生了中国近代工业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8.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A.上海发昌机器厂 B.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C.江南制造总局 D.大生纱厂9.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同我国自然经济之间的关系最恰当的是A.互相依赖 B.不同程度瓦解自然经济C.继承发展 D.既互相依赖又互相瓦解10.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军事工业是()A. 江南制造总局B. 上海发昌机器厂C. 安庆内军械所D.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11.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的原因中不包括(A.B.C.D.12.金陵兵工厂1937年11月迁重庆,广东第二兵工厂1938年4月迁重庆,济南兵工厂1938年4月由西安再迁重庆,上海炼钢厂1938年8月由汉阳再迁重庆。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 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2 -含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 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2 -含答案

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A.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取消商品贸易 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2.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B.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C.是巩固苏俄政权的重要措施 D.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特点3.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4.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苏俄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B.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C.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的结果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5.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合生产力水平 D.帝国主义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6.下列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 ( )A.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B.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使俄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D.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7.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源是()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D.帝国主义对苏俄实行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所致8.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收集制 B.国家把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C.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D.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旧归国家所有9.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C.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新经济政策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0.新经济政策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其根本原因是()A.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控经济的发展 B.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C.采取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 D.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11.新经济政策中对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业采取的政策是()A.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 B.允许本国的资本家经营C.允许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D.由国家和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12.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A.要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要为工农业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13.下列属于斯大林体制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④恢复私人小企业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14.下列对斯大林体制评价正确的是()①苏联形成比较齐全的体系②使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③有利于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④国家能够按照及花调配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5.20世纪20年代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 B.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的普遍推广应用C.资本主义经济繁荣 D.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得到缓和16.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股票投机盛行 B.劳动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效费力C.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 D.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基本矛盾17.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

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一、选择题1.1886年,驻厦门的英国领事在报告中提到:曾经询问下层中国人不穿洋布而穿土布的原因,有中国人说穷人穿土布衣服,因为这种衣服比洋布耐穿三到五倍,还因为穿了它在冬天暖和很多。

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A.列强在中国商品销售下降B.中国人服饰思想观念守旧C.中国近代化的速度较缓慢D.洋货并没有冲击自然经济2.《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中国的人口在十八世纪至少增长了一倍,这个总的增长趋势一直继续到1850 年。

”这种人口增长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许多人从人口稠密的地区迁出,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利用B.人口迁入地物资紧张,使社会矛盾激化,加速清朝灭亡C.消费人口的巨大增长,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D.银行业和信贷业进一步发展,商业资本控制手工工场的生产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A.外商企业的刺激B.洋务运动的诱导C.自然经济的解体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4.据《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

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A.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B.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5.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6.近代一著名历史人物曾说:“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

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

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

天文算术如此,其余也无不如此。

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

”据此他认为中国人学习西学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评

1/8
解析 进入 19 世纪 ,英国对华输入额超过了中国对英输出额 19 世纪英国扭转了对华贸易的逆差局面。
答案 D
,这一现象是英国鸦片贸易所导致的 ,说明
3.有史学家在评论中英《南京条约》的某项内容时说
,它 “使得英货可以大量倾销 ,例如棉毛织品的输
入量在战后二年内增加了五倍……两广地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害无尽
,而 “协造 ”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故选 B 项。洋务运
动时期的军用工业没有转为商办 ,也不可能面向市场 ,故排除 A 、C 两项 ;由题干材料无法得出近代轮
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故排除 D 项。
答案 B
5.李鸿章曾对人说 :“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人人怕谈、厌谈 ,事至非张皇即鲁莽 ,甚少不误国。公 可不喜谈 ,鄙人若亦不谈 ,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 ?”这表明其办洋务的基本出发点是 ( ) A. 改变消沉的社会风气 B.扭转官场的作风 C.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D.宣传向外国学习的重要性
”的思路 ,概括 19 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参考答案 (1) 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关系 :农业经济为主 ,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变化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纺织业显著发展 ,市镇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 ;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 系发生变化。
,也来 ,到 1912
()
A.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
B.阶层变动源于经济结构变化
C.政治制度变革制约社会演进
D.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 ,材料说的是社会阶层变动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
,而不是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共20小题)1.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东南沿海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②自然经济瓦解③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这表明(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3.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C.利用封建生产方式经营近代企业D.封建顽固派极力破坏和阻挠4.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 )①洋务运动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②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③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没有直接的关系④两种企业属于不同性质的近代企业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的经历是( )①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6.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

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7.“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8.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认真做好每份历史试题是提高历史学习成绩的一个途径。

对于这样的一种学习方法,你想要尝试一下吗?让我们来做一做小编为您准备的这套试卷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1.列宁发现“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的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

”使农民“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实行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帝国主义对十月革命的破坏 2.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这种状况D.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3.“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4.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

这一观点在苏联(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C.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D.实现国家工业化5.下表是1913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

(1913年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电力 15 10 7 4 3 2煤 6 6 4 3 4 3钢 5 5 5 4 3 3——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①计划经济取得伟大成就②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③重工业发展速度快④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③②④6.西方史学家认为:“(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

”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答案 B解析从“自洋纱盛行……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可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

2.它“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

“它”是指()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 A解析“专事练兵……只变事不变法”说明只在军事技术方面变革,不在政治制度方面变动,符合这个特点的是洋务运动,故A项正确。

3.(2016·山东枣庄模拟)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B.“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答案 B解析图片中的企业有洋务企业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两种企业的相同点是都使用大机器生产,属于中国的近代企业,故选B项。

4.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

但在1895年之后,上海却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

这主要是由于()A.洋务运动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答案 C解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支付大量赔款,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减弱了民族企业发展的封建阻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C项正确。

5.(2016·贵州模拟)1873年,上海《申报》载有“上海虹口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的广告,之后该厂又刊登广告,称“专造大小火轮机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19世纪中期伴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据此回答14 题。

1.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这表明( )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 B2.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东南沿海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②自然经济瓦解③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A①② B 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 C3.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河里自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 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 D 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答案】 C4.19 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

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 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

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和地区1900 1915 1920 1924山东章丘0.1 35 45 50山东济阳0.2 15 25 40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增强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③经济逐渐被融入世界市场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D19 世纪60-90 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据此回答5-12 题。

5.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实质是( ) A 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B 富国强兵 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 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解析】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技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近代”的含义是指机器大生产。

因此选A。

【答案】 A6.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已经注重对能源进行开发。

观察下图判断该企业是( ) A 江南制造总局 B 上海发昌机器厂 C 天津开平煤矿D 安庆内军械所【答案】C4.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里的“启下”的具体表现是( ) ①提出“师夷长技”的主张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办新式学堂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 B4.20世纪60- 90 年代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早期阶段。

下列关于该阶段工业资金来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军事工业的资金最初来自官办民用企业B 民用工业的资金最初来自政府C 军事工业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D民用工业的资金来自政府和民间【答案】 D9 .据记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 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 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 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 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 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答案】 B10. 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官员李鸿章1881 年创办的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要的煤几乎全被洋煤所垄断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

以上材料说明( ) A 洋务运动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 洋务企业的发展受到西方列强的压制 C 洋务运动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尊定了基础 D 洋务运动中一部分产品投放市场并达到了分洋人之利的目的【解析】开平煤受到欢迎打破了“洋煤”一统天下的局面达到了分洋人之利的目的。

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5. 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没有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C 利用封建生产方式经营近代企业 D 封建顽固派极力破坏和阻挠【解析】解答时关键是根据内因、外因的关系界定四个选项A、B、C三项所示内容都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但A项属于外因C项是由B 项所决定的D项同样属于外因。

【答案】 B6. 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 ) ①洋务运动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②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③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没有直接的关系④两种企业属于不同性质的近代企业A①②③④ B ②④C①③④ D ②③④【解析】两者之间有内在联系才能成为基础由②( 客观而不内在) 分析得出①不正确由于洋务运动在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创办近代企业等方面起了诱导作用所以这种关系可以说是因果关系从时间上分析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

③表述不正确。

所以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中国社会进步准备了力量。

据此回答13 -18题。

7.从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1840- 1894 年间投资民族资本的人数比例表投资者所占比例(%) 官僚地主30.86 一般商人18.52 手工作坊主7.41 华侨商人7.41 A. 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 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C 投资者主要来自国内 D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解析】图表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的来源和所占比例情况并不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 D8. 从1895 年开始在短短的10 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企业集团。

这主要得益于( ) A 洋务企业的诱导 B 满汉官僚的矛盾 C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答案】 D15 .1904-1907 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 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B 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D 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答案】A16“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两进的一座平屋。

,, 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

”根据以上内容推断两家“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 ) A1853-1863 年B1885-1895 年C1912-1922 年D1937 -1947年【答案】 C17 辛亥革命后“抵制洋货”“实业救国”的行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里主要抵制的是( ) A 美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 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C 英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D 俄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解析】辛亥革命后不久日本利用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时机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政府又于1915 年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导致人民群众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所以这里的抵制主要是针对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答案】 B18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之所以“短暂”的内在因素包括( ) ①工业结构不合理②封建君主专制的压制③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④列强卷土重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解析】关键词是“内在因素”即内因。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在1912 年已经结束②错④是外因故选D。

【答案】 D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异常艰难曲折。

据此回答19 -25 题。

9. -1919 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独立发展 B 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 C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D 实业救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民族工业没有获得独立发展。

【答案】 A4.21下面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项目1920 年产值( 亿元) 1936 年产值( 亿元) 年增长率(%) 官僚资本11. 2.22 1.18 民族资本 2.51 16.32 12.41 合计4.35 18.54 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 年间( ) A 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 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C 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D 民族资本多于官僚资本【解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从1920 到1936 年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都有所发展但民族工业明显比官僚资本增长快得多。

所以答案为 C 项。

A、B 两项本身不正确可以排除。

D项有一定的干扰但材料的重点不在民族资本或官僚资本的数量上。

【答案】 C4.2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广大农村的经济形态主要还是自然经济然而以广大农村为依托的民族革命战争却打败了资本主义经济相当发达的日本帝国主义这说明自然经济就其本身而言存在着一定的优这种优势主要是( ) A 经济活动不要求过于复杂的劳动和劳动工具 B 主要依靠自然条件而不是社会环境 C 相对比较封闭不会被战争所破坏 D 不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解析】自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排除 B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破坏了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它的目的就是对中国进行掠夺排除C、D。

【答案】 A10.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根本不同是( ) A 前者属于官僚后者属于资本家 B 前者是封建经济后者是资本主义经济 C 前者是依靠国家政权后者依靠个人经营 D 前者属国家后者属个人【解析】官僚资本是通过国家政权采取强取豪夺的方式确立对全国经济的垄断地位的。

【答案】 C11.《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是在( ) A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B 北洋政府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 D24 .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 世纪70 年代到1949 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的经历是( ) ①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③20 世纪20 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A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答案】 D25 中国近代“实业救国”的道路之所以行不通主要是因为( ) A “实业”往往被反动政权所垄断 B 科技水平严重滞后 C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答案】 C二.非选择题1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美、日三国对华贸易变化表( 增长率)国家1895 年1899 年1913 年1918 年1921 年英国11.7% 11.4% 8.5% 11.8美国9.5% 7.6% 12.8% 17.3日本3% 11.5% 19.5% 38% 25%材料二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英、美、日三国在20 世纪初期对华贸易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