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多动症的表现和治疗、矫正措施方案
多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

多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一、多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多动症医学名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称注意缺陷多动综合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
多动症症状表现较为明显的症状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交换内容,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
多动症的症状表现:1、注意障碍注意障碍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集中困难,不能专心听课或是专心做作业;多动症的症状表现中注意障碍还包括容易被外来刺激干扰,注意力极易分散;多动症的症状表现中不善于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严重影响对新事物的认知、理解和记忆。
2、情绪不稳对于刺激很容易引起激惹或情绪波动,多动症的症状表现:冲动、发脾气、悲伤或是忧虑等。
3、自卑恐惧心理多数多动症的患儿因为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和学习成绩差等原因,常常不受同学和老师的欢迎,面对家长的责备、惩罚或是打骂,多动症的症状表现又出现了自卑和恐惧的心理。
4、方案厌恶的情绪由于受到来自家长的训斥、责备,老师和同学的指责,多动症的症状表现又有了反感和厌恶的情绪出现。
会产生逃避现实的思想,甚至是出走的行为出现。
5、意志不坚定多动症患儿对于自身问题有所认识,但是由于无法自控和缺乏坚持的毅力,常常不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
6、厌学多动症患儿由于注意力很难集中,多动症的症状表现多动、冲动以及认知上出现困难等原因,学习成绩十分的不稳定,因此逐渐出现学习困难乃至厌学的心理。
多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1)婴儿期:约30%的多动症儿童出生后就显得多动,多动症症状表现为不安宁,易激惹,过分哭闹、叫喊、母子关系不协调。
(2)幼儿期:约有50%~60%多动症儿童在2~3岁时就显得与其他小孩不一样,多动症症状表现为不听话,难管教,睡眠不安,常有遗尿,大多饮食差,培养排便,睡眠习惯均十分困难。
(3)学龄前期:多动症症状表现渐明显,干事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多,不能静坐,爱发脾气,不服管理,缺乏自控能力,多动症症状表现还包括参加集体活动困难,情绪不稳,破坏东西,玩具满地撒,不爱惜,不整理,对动物残忍,有攻击性,冲动行为,常和小朋友打闹。
幼儿多动症的解决措施

幼儿多动症的解决措施
幼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以下是一些解决幼儿多动症的措施:
1.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来引导和纠正儿童的行为,从而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制定一个行为准则,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惩罚,对良好行为进行奖励,可以帮助儿童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认知重塑:幼儿多动症儿童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无序等问题,可以通过认知重塑疗法来帮助他们改变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
通过教授儿童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辨认图片、拼图、排序等,可以帮助儿童锻炼注意力和集中精力的能力。
3.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幼儿多动症儿童,药物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药物包括中枢神经兴奋剂和非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利他林和托莫西汀等。
但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且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4. 家庭干预:家庭干预是幼儿多动症治疗的重要方面,包括家长培训、家庭疗法和家庭支持等。
家长可以通过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管理孩子的行为、如何建立家庭规则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改善多动症状。
5. 饮食疗法:一些研究表明,饮食中的添加剂、人工色素和调味剂等可能会加重多动症状,因此可以尝试通过去除这些添加剂和调味剂来改善多动症状。
此外,增加一些营养物质的摄入,如铁、锌、镁等,也可以帮助改善多动症状。
总之,解决幼儿多动症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包括行为疗法、认知重塑、药物治疗、家庭干预和饮食疗法等。
家长和医生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
同时,家长还需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和理解,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幼儿多动症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幼儿多动症幼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通常发生在3岁至7岁之间。
幼儿多动症的病因还不是很清楚,但是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化学物质失衡和大脑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幼儿多动症的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易分心和注意力缺陷。
由于这些特征,这些孩子在学校里往往表现出学习障碍、社交和行为问题。
在幼儿园里,这些孩子的行为也经常会对老师和其他孩子带来困扰。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幼儿多动症?以下是一些建议。
1.了解幼儿多动症幼儿园教师应该了解幼儿多动症的相关知识,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这种疾病以及幼儿的行为,更好地与孩子的家长和医生交流,更好地开展幼儿的教育工作。
幼儿多动症儿童的行为通常是由于大脑的神经化学物质失衡引起的,这类似于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需要注射胰岛素一样,幼儿多动症儿童需要合适的医疗来纠正这种失衡。
2.建立有效的沟通通道与孩子的家长和医生的沟通至关重要。
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孩子的家长和医生保持良好的联系,并及时向家长和医生反馈孩子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
这有助于家长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状况,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和教育计划。
3.提供支持性环境幼儿园教师应该致力于创造一个能够支持幼儿多动症儿童的学习和社交的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将儿童安排在距离干扰较远的座位上,降低儿童的干扰程度。
教师还可以为儿童提供分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分散注意力,同时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
另外,教师可以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和任务,以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
4.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结构幼儿园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结构,以帮助幼儿多动症儿童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规则和结构应该简单明了,以便孩子们能够理解和遵守。
例如,教师可以制定坐在静音区时禁止说话的规则,以减少幼儿多动症儿童的干扰行为。
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明确的日程安排或学习计划,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组织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5.积极鼓励和奖励幼儿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和奖励幼儿多动症儿童的良好行为。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对于多动症儿童来说,幼儿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面临各种挑战,而针对这些挑战,教师和家长需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下面,我们将通过个案分析探讨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表现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活动过度等特点。
他们可能难以坐定、易于分心,对任务完成缺乏耐心,以及难以按照规定行为。
多动症儿童还可能在社交交往中存在问题,如难以与其他孩子合作,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等。
2. 多动症儿童教育的挑战针对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表现,教育者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教师需要关注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集中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他们学习的效果。
教师需要应对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冲动和过度活动,确保他们不会对其他孩子造成影响。
教师需要协助多动症儿童在社交交往中融入,避免被孤立。
3. 解决多动症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要解决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问题,教师和家长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等方法,帮助多动症儿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教师可以引导多动症儿童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在运动中释放过多的能量。
家长也要和学校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多动症儿童的教育问题。
4. 幼儿园教师培训针对多动症儿童的教育问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也面临挑战。
幼儿园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培训课程,提升教师对多动症儿童的认知和教育技能。
培训课程可以包括多动症儿童的特点分析、教育方案制定、行为管理技巧等内容,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多动症儿童教育问题。
5. 多动症儿童家长教育除了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多动症儿童的家长教育也至关重要。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不仅仅发生在幼儿园,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培训等,向家长传授多动症儿童的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技巧,共同关注多动症儿童的成长。
6. 科学的评估和干预针对多动症儿童的教育问题,科学的评估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多动症幼儿的教育方案及措施

多动症幼儿的教育方案及措施引言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
多动症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许多挑战,因此需要针对其特殊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和采取措施。
个体化教育方案评估和诊断在制定个体化教育方案之前,多动症幼儿需要经过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专业的医疗机构或心理健康专家可以通过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例如行为观察、问卷调查和认知测试,来确定多动症的确诊及症状严重程度。
目标设定根据评估和诊断的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教育目标。
这些目标应具体、明确,并根据幼儿的能力和当前水平进行调整。
目标可能包括改善注意力集中能力、减少过动行为、培养正面的社交交往技能等。
教学方法针对多动症幼儿的学习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 创设结构化的环境:组织清晰、指令明确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多动症幼儿的学习和集中注意力。
例如,设定规定的学习活动和时间表,为幼儿提供清晰的指导。
2.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为多动症幼儿设定明确的行为规则和期望,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适当的行为方式。
3. 使用视觉提示和提醒:多动症幼儿对视觉刺激更为敏感,因此使用视觉提示和提醒可以帮助他们记忆和理解。
例如,使用图片或图表展示学习目标和步骤。
4. 分解任务和设定小目标:将复杂的任务分解为小的可执行的部分,逐步引导幼儿完成。
设定小目标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
5. 提供正向反馈和奖励:及时给予多动症幼儿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动力,激励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协作与支持在制定个体化教育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和社区等各方应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共同努力支持多动症幼儿的教育需求。
这包括:1. 家长的参与与支持: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多动症幼儿的教育,与教师和专业人士密切合作,分享信息和交流反馈。
有效抑制活动中多动幼儿的几点策略

有效抑制活动中多动幼儿的几点策略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中心幼儿园陈丽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
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
通常起病于6岁以后,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
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
表现为:(1)注意障碍(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注意障碍为本症最主要的表现之一。
患儿主动注意减退,被动注意增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
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
做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频繁地转换。
做作业拖拉,不断地以喝水、吃东西、小便等理由中断,做作业时间明显延长。
有些患儿表现为凝视一处,走神,发呆,眼望着老师,但脑子里不知想些什么。
老师提问时常不知道提问的内容。
注意障碍是本症必须具备的症状。
(2)活动过度:活动过度为另一常见的主要症状。
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过分地不安静,来回奔跑或小动作不断,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
话多,喧闹,插嘴,惹事生非,影响课堂纪律,以引起别人注意。
喜观玩危险的游戏,常常丢失东西。
多动有两种类型:一是持续性多动。
患儿的多动性行为见于学校、家中等任何场合,常较严重。
二是境遇性多动。
多动行为仅在某种场合(多数在学校),而在另外场合(家中)不出现,各种功能受损较轻。
(3)冲动性:情绪不稳,易激惹冲动,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
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易受挫折。
行为不考虑后果,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
(4)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
多动症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
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决定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
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出现学习困难。
智力水平较高、多动症状较轻的,可在初中阶段才出现学习困难。
(5)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有半数左右患儿可见有神经系统软体征,表现为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活动不协调,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指鼻试验阳性,精细运动不灵活,部分患儿可有视觉-运动障碍、空间位置觉障碍等。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儿童多动症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儿童多动症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它会影响儿童的学习、社交和情绪控制能力。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知识智能、情感智能、品德智能等多种智慧开发的阵地,是教师帮助儿童多动症的重要场所。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儿童多动症。
一、多动症的定义、症状和影响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它是一种注意不足、多动和冲动控制问题的综合症。
多动症症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常见的症状有:1.注意力不集中:儿童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做事,常常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2.多动性:儿童会表现出过度活跃的行为,如不能坐稳,喜欢乱跑、乱动,甚至会不能停止地说话;3.冲动性:在处理问题时,多动儿童往往冲动、好斗、不顾后果等,容易出现不适当的反应。
多动症会对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儿童在学习上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显然不利于其学业成长。
在生活和情绪方面,多动症儿童往往难以适应常规要求,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可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出现问题,导致被人误解,甚至孤立自己。
二、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1.了解多动症的特点和症状,熟悉多动症儿童的表现,及时识别多动症儿童;2.掌握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能够因材施教,为多动症儿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3.学会与家长和医生合作,实施联合治疗和关注帮助多动症儿童的全过程。
三、幼儿园教师应有的教育策略1.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鼓励儿童发挥特长,避免多余的严格规则和限制;2.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针对多动症儿童的特点,加强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以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3.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注意控制课堂时间,避免课间过长的时间,逐步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4.加强课后的跟踪与指导,与家长一起制定家庭作业,逐步帮助多动症儿童调整节奏,规划好时间,避免过度疲劳;5.加强教育阵地管理,合理规划布置教室,避免信息过载,保持氛围的整洁和清新。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帮助教案与行为管理方案

知识文章: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帮助教案与行为管理方案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对于幼儿园的多动症儿童来说,他们需要特殊的教育和行为管理方案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和生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园多动症儿童的帮助教案与行为管理方案。
一、评估多动症儿童的特殊需求针对幼儿园多动症儿童,首先需要对他们进行个体化的评估,了解他们的注意力、活跃度和冲动行为的情况。
通过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多动症儿童的特殊需求,为之后的帮助教案和行为管理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活动安排针对多动症儿童的特殊需求,幼儿园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活动安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分阶段的课程设置,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任务,让多动症儿童能够逐步适应并参与其中;2. 特殊的运动活动,如小组活动或户外运动,可以帮助多动症儿童释放多余的体能和精力;3. 配备专门的学习工具和材料,如安静的学习角、特殊的学习游戏等,可以帮助多动症儿童更好地专注和学习。
三、行为管理方案的制定与执行针对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管理,幼儿园需要制定相应的方案,并严格执行,以帮助多动症儿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设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让多动症儿童清楚自己的行为标准和相应的后果,从而激励他们改正不良行为;2. 提供个体化的行为指导,通过引导和训练,帮助多动症儿童逐步改善冲动和过度活跃的行为;3. 与家长密切合作,共享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共同制定和执行家庭和学校一致的行为管理方案。
四、关爱与支持的重要性在帮助多动症儿童的过程中,幼儿园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与支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鼓励多动症儿童的优点和特长,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2. 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让多动症儿童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和爱护;3. 与其他幼儿园儿童一样,给予多动症儿童平等的对待和机会,让他们融入集体,感受到团结和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多动症的表现(1)注意力集中困难.多动症儿童注意力短暂、易因外界干扰而分心。
不能自始至终地做完一件事,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或走神开小差等。
(2)活动过多.多动症儿童常常手脚不停、坐不住。
上课小动作多、话多、乱跑、乱跳、爬上爬下、不知危险。
喜欢惹人、常与同学吵嘴打架等。
(3)冲动任性、情绪易激动。
多动症儿童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易怒、易哭、易冲动、常发脾气。
个性倔强、固执、急躁、表现幼稚、缺乏荣誉感、不辨是非,有的说谎、逃学、欺骗、有的外出不归、甚至染上恶习。
(4)学习困难、多动症儿童虽然智力正常,但都表现出学习困难.记忆辨别能力差、常把“b”写成“d”或把“6”写成“9”等,学习成绩低下。
有的智力很好,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表现为忽上忽下、成绩波动很大,成绩呈跳板样改变,抓一抓成绩就上去,不抓就下降,甚至造成留级.(5)精细及协调动作困难,多动症儿童动作笨拙,如系钮扣、系鞋带、削笔动作不灵活,走路不成直线等。
(6)神经系统体征。
常见的如指鼻试验,快速对指试验,轮替试验,翻手试验为阳性。
儿童多动症治疗对于儿童多动症应采取教育引导、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相结合的疗法。
1.行为治疗:应采用适合儿童特点的认知活动来改善儿童的注意力。
例:当多动症儿童上课时能集中精力听讲、动作减少、没有离位乱跑、能安静做作业,老师应给予表扬或奖励一面小红旗。
如出现与同学打仗、上课喊叫,应给予记个黑圈,并给孩子讲,每增加一个黑圈就取消一面小红旗,如积累一定数量的小红旗,可以换取某种权利或要求,如:给孩子买他喜欢的书籍、可让其玩30分钟的电子游戏等。
用这种奖励的方法来训练患儿,培养其自控能力,使多动症儿童的不良行为明显改善。
2.自我控制训练:通过一些简单、固定的自我命令训练,让患儿学会自我行为控制。
例:出一道简单的题目让患儿回答,并要求患儿命令自己在回答问题前完成四个动作:1)停止其他活动,2)保持安静,3)看清题目、听要求,4)开口回答问题。
这样可控制孩子的冲动行为。
此外在孩子过马路前完成停、看、听一系列动作。
通过以上训练,可提高患儿的自控能力。
3.放松疗法:多动症儿童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让患儿进行全身肌肉放松。
4.支持疗法:家长应帮助患儿解决由于受挫折后而致的情绪抑郁和由于学习困难而导致的自信心不足。
5.药物治疗:常应用中枢兴奋剂治疗,如服用利他林治疗可受到满意的效果。
6.饮食治疗:让患儿多吃绿色食物,限制吃含甲醛、水扬酸的食物。
7.教育引导:家长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点,教育方法要一致,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多参加体育活动。
如何治疗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的治疗,包括心理教育治疗和药物治疗。
关于多动症的药物治疗,国外主张用精神振奋剂治疗,但英国则很少应用。
一般认为轻度儿童多动症可以用教育、引导的方法纠正,但中、重度多动症,单纯用心理教育、家庭辅导等方法,收效甚微,则必须采用药物治疗。
当然,用中药和西药则不尽相同,药物的副作用和敏感性因人而异。
但总之,在治疗儿童多动症中,综合运用心理、教育、中医疗法,是能够取得较好疗效的。
药物治疗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药物包括中药(方剂、中成药)和西药,中药一般没有副作用,而西药则有许多毒副作用,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中药治疗是解决多动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当儿童进入学龄期仍不能集中注意力,并有学习和行为障碍,经确诊后,就应立即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当然,用药要慎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用药标准一般由临床经验决定,但一般在时间上宜早不宜晚,治疗愈晚愈易加重心理障碍。
可参考以下几点:( 1 )年龄已达3岁以上,完全具备诊断条件,包括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行为障碍、任性冲动等,经脑诱发电位及心理测试确诊为多动症者,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 2 )多动表现不突出,但思想很难集中,学习困难严重,成绩很差或逐渐下降者,也宜试用药物治疗,观察效果。
( 3 )学习无困难,但有多动行为,思想不很集中,或冲动任性,扰乱课堂秩序,则可先进行心理指导和行为训练,若症状加重或学习成绩还是下降,再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西药目前,西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药物有三大类:(1)精神振奋剂;(2)a2受体激动剂;(3)三环类抗忧郁药;(4)其它药物。
精神振奋剂(兴奋剂)是常用药物,包括利他林、匹莫林和苯丙胺。
a2受体激动剂常用可乐定(Clonidine)。
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是三环类抑郁剂和单胺氧化酶抑郁剂。
其它新药有安非布他酮、氟西汀及去甲替林等。
注意:这些药物都具有明显的副作用,长期服药后会出现长不高、性早熟等严重不良反应,疗效因人而异,现在国内临床医生已经很少开这些药,服用应严格遵照医嘱用法及用量。
常用中成药(包括方剂)包括传统古方及现代研制新药两种。
传统古方有:(1)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孔圣枕中丹,适用于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多动症;(2)柏子养心丸,适用于心气虚证多动症;(3)礞石滚痰丸、黄连温胆汤加味,适用于湿热内蕴、痰火扰心证多动症;(4)血腑逐瘀丸、生化汤丸,适用于心肝肾失调证多动症;(5)养心汤、甘麦大枣汤,适用于心气虚、心脾两虚证多动症;(6)祛瘀静神汤,适用于瘀血内阻、脉络失养证多动症。
现代研制的部分新药有:(1)静灵口服液:适用于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多动症;(2)地牡宁神口服液:用于肝肾阴亏,肝阳偏旺所致的小儿神思涣散,多动急躁,多语高昂,夜寐不安,舌红少苔,弦脉细数的儿童多动症。
(3)健脑益智宁1——5号,分别用于:肝肾阴虚型、阴虚火旺型、虚火妄动型、痰热内扰型、心火旺盛型等。
(4)健儿贴:适用于儿童多动症原因所致的注意力障碍,学习困难以及行为障碍等脑功能障碍。
同时对改善儿童睡眠障碍有明显效果。
(5)多动宁胶囊:远志辛苦,微温,宁心安神,祛痰开窍。
石菖蒲辛温,开窍安神,化湿和胃。
龙骨甘涩平,镇惊安神,与远志、石菖蒲相伍,更显祛痰开窍,宁心安神之功,疗效尤佳。
西药副反应及预防有人曾总结17种儿童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只有失眠、食欲减退、胃痛和头痛4种与药物有关,且食欲减退和胃痛与剂量有关。
服用精神振奋剂出现倦睡、脑晕、皮疹、抽动、害怕或颤抖等,则可能用量过大或对此类药过敏。
对此,建议有以下病症的多动症患儿应禁用或慎用精神振奋剂:(1)抽动症;(2)精神病;(3)心脏病或高血压;(4)过多焦虑或害怕;(5)抑郁症严重;(6)有明显脑外伤;(7)癫痫。
为保证疗效、减少副作用,也可通过以下方法预防:1.服药在进餐或餐后进行,减少药物对胃肠刺激;2. 用药从最小剂量开始,慢慢适应,视情况增减药量;3. 应遵医嘱,切忌滥用药物;4. 若副反应不太强烈,仅有轻度厌食、胃肠不适,可坚持用药,同时加服VB6,多酶片或中成药,以减少反应;5. 密切观察药效及副反应,和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6. 若副反应过强,头痛、失眠、恶心、呕吐,则应立即停药。
7.考虑到西药副作用大,有些儿童对西药过敏等因素在临床上多采用中药治疗,口服+外用见效快、疗效高、无毒副作用。
药物与儿童发育学龄儿童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如果长时间服用西药,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抑制大脑的发育,甚至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
目前常用的儿童多动症诊断方法由于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顽皮"之间不易区分,这给儿童多动症的诊断和鉴别造成了困难,迄今为止,国内外还缺乏一种客观的、特异性很强的诊断儿童多动症的方法,而大多采用综合性的方法进行诊断。
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1)了解病史,填写多动动症病历卡,记录病史。
(2)体格检查,检查"软性神经征"及畸形等。
(3)由家长根据诊断量表进行评分。
(4)由教师根据诊断量表进行评分。
(5)当场进行多动症心理测试。
(6)有选择地进行智能测试。
(7)进行脑电生理检查。
(8)进行脑部影像检查(CT、MRI)。
(9)进行血、尿生化检查。
(10)记录疗效观察表,观察药物疗效。
大多数医生有这样的感觉,多动症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要确认就困难了。
有些利用儿童服用中枢兴奋剂如利他林后观察其疗效的办法,依据多动症状减轻情况来诊断儿童是否患有多动症,但是正常儿童服用兴奋剂后也可能出现活动减少、注意力增强的现象。
因此,根据服用兴奋剂后症状变化来诊断儿童多动症的办法是不可取的。
家长如何配合治疗多动症的孩子作为多动症孩子的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得了多动症和其它病一样,虽然表现不同,但和其它患儿一样需要关心和体贴。
不能误认为小孩的病态是“不学好”,“故意捣乱”等。
更不能因为孩子那些不受欢迎的病态行为而动辄责打,否则加重了患儿的心理压力,会使他们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更差,长此下去,患儿的症状势必加重。
家长和老师要多体谅、关心患儿,对其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切忌简单、粗暴或过分迁就;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防止感冒和过度疲劳,保证睡眠;生活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多食蔬菜、水果等等。
注重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树立治病的信心,加强自制力;其次要注意饮食,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第三是家长和老师多体谅、关心患儿,多正面教育,切忌简单、粗暴;第四是在治疗中,密切观察整个过程和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注意坚持治疗,不要让孩子擅自终止用药。
采用多向治疗的方法,包括:家庭干预;心理治疗:耐心反复地进行个别教育、训练,以鼓励为主增强自信心;统合训练;学校干预:技能训练,矫正教室行为;饮食疗法:均衡饮食:有报导儿童偏食某种食品表现出不能耐受或在吃过某种食品后出现行为异常,就应禁用这种食品,食物添加剂和色素被认为是罪魁祸首。
其中心理治疗应该作为重点方向,患者行为与感情方面有着一定的相互联系。
多动症可发生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严重影响在学校和家庭的正常活动以及社会效,缺少自爱自尊。
同时多动受情绪的影响,患儿兴奋紧张时增加,而在注意力集中时减少。
心理治疗对于多动引起的情绪、行为、学习困难和注意力障碍则有很大益处。
所以,心理因素对多动症病情轻重有一定影响,而治疗时不能单独用药物进行治疗,家庭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做为辅助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对于服药的患儿,应按医嘱给药并认真观察反映。
尽量避免不良刺激,嘈杂的环境,防止感冒和过度疲劳,保证睡眠,补充营养,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生活要有规律,按时起床、就餐、就寝等小儿多动症忌食(1)忌食含水杨酸盐类较多的食物西红柿、苹果、橘子和杏子等含甲基水杨酸食物,这些食物会使有遗传因素的小儿产生多动症。
因此,应不吃或不吃这些食物,包括不宜服水杨酸类的药品。
(2)忌用食品添加剂和人工色素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规定:“专供婴儿的主辅食品除按规定可加入强化剂外,不得加入人工甜味剂、色素、香精、谷氨酸钠及不适宜的食品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