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法复位
复位基本手法

复位基本手法:
手摸心会拔伸牵引
旋转回绕端挤按提
屈曲伸展成角折顶
夹挤分骨摇摆触碰
1、手摸心会
术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确实了解骨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再与X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端移位情况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
2、拔伸牵引
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作对抗牵引,然后,再按照整复的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
3、旋转回绕
旋转法:肢体有旋转畸形时,术者手握其远端,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
回绕法:术者一手固定骨折近段,另一手持骨折远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转。
回绕时,两骨折段应紧密相贴,以免缠绕软组织,遇有阻力,说明系回绕方向判断不准,应及时改变方向,切不可施行暴力强行复位。
4、屈伸收展
先在拔伸牵引下配合推移按捺手法使骨折块基本复位,对断端间残留小的移位,通过屈伸活动踝关节数次,利用距骨外形磨塑作用,将残留移位纠正。
5、成角折顶法
用于骨折部肌肉丰厚,断端重叠移位较多,横断或骨折线不整齐的锯齿形骨干骨折,用一般的牵引力量极难拉开其重叠移位。
6、端挤按提法
用于骨干骨折的前后,内外侧移位,当骨折重叠、旋转及成角移位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了骨折的主要畸形。
如前臂尺桡骨骨折。
7、夹挤分骨
用于两个并列的骨干骨折,如前臂尺桡骨骨折、掌骨骨折等。
8、摇摆触碰法
一是在整复骨折时,用触碰寻找断端,以远侧断端触碰寻找近侧断端,使之复位。
二是经牵引提按等多种手法整复后,术者一手固定骨折部,一手握住远侧断端轻轻左右上下摇摆,检查断端对位对线情况是否稳定。
科雷氏骨折的复位手法

科雷氏骨折的复位手法
科雷氏骨折的复位手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患者可以采取卧位或端坐位,上肢外展屈肘90度。
2. 一名助手站在病人的患侧,用双手握病人的前臂向上拔伸。
术者两手紧握患者的手部,两拇指压在骨折远端的背侧,其他四指紧扣大小鱼肌,先进行拔伸牵引,牵引的方向先顺势牵引,然后逐渐的向背侧牵引,3~5分钟后轻微的摇晃骨折部位,迅速尺偏掌屈矫正骨折的桡背侧移位,触摸骨折部平整即告复位成功。
3. 在持续牵引下,术者一手固定骨折近段,另手拇指压在远折段,将手掌向下旋转、屈腕并在牵引同时下压远折段,可达到复位目的。
4. 骨折复位的标志是银叉畸形消失,扪时桡骨表面平整,X线透视骨折对位良好,由于柯力氏骨折为横行骨折,复位后保持屈腕位,即使旋后前臂,也不易再错位。
复位完成后,应立即复查X光片,了解复位的情况。
如果复位满意,两周后软组织肿胀消退,可更换管型石膏。
石膏一共固定4~6周。
拆除石膏后腕关节会有僵硬和活动受限的情况,应该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恢复腕关节的活动范围。
骨折的整复方法

(6)拿捏合拢:对斜型或螺旋 型骨折,或有数个骨折块的粉碎 性骨折,经过以上手法整复,但 其骨折的断端,仍可能有不同程 度的间隙。为使骨折面紧密接触, 术者可用一手固定骨折远段(助 手固定近段);另一手拿推骨折 端,先从四周反复拿捏,后两手 掌部贴于骨折处,收聚合拢使骨 折断端骨面接触稳固(图5-9)。
骨折的整复手法
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骨 折的对位越好,固定也越稳定, 病人才能越早进间如节行功能锻 炼、早日获得骨折愈合及肢体功 能恢复。骨折复位的方法有两种: 即闭合复位和开放复位,两者之 间有极密切的关系。即使开放复 位手术已能做得尽善尽美,但如 一味强调开放复位,而忽视闭合 复位技术,对一些复位后稳定性 骨折,将增加病人的痛苦,浪费 人力、物力,甚至会导致治疗失 败。所以在骨折治疗中,很有必 要对合手法复位加以详细讨论。
(5)端提挤捺:短缩、成角及旋转移位矫 正后,还要矫正侧方移位。前后側(即掌 背侧)移位用端提手法,操作时在持续手 力牵引下,术者两手拇指压住突出的远端, 其余四指捏住骨折近端,向上端提(图5- 7)。内外侧(即左右侧、尺桡侧)移位用 挤捺手法。操作时,术者用一手固定骨折 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用两拇指分 别挤压移位的骨折端,使陷者复起,突者 复平(图5-8)。操作时用力要适当,方 向要明确,部位要确实,着力点要稳固。 术者手指与患部皮肤要密切相贴,通过皮 下组织,而直接作用于骨折断端,切忌在 皮肤上来回磨蹭
(2)提拉牵抖:主要是矫正骨折远端下陷或上移与近 端几乎成直角的移位。沿其原来移位方向,加大畸形。 利用拔伸力,顺纵轴方向骤然向上提拉猛抖,使之加 大拔伸力而对位。一般多用于桡骨下端骨折
(3)折顶回炭:横骨折具有较长的尖齿 时.单靠拔伸力量不能矫正缩短移位。可用 折顶手法:术者两拇指压于突出的骨折端其 余两手四指重叠环抱下陷的另一骨折端,先 加大其原有成角,两拇指再用力向下挤压突 出的骨折端,待两拇指感到两断端已在同平 面时,即可反折伸直,使断端对正(图5- 4)。回旋手法用于背向移位,即背靠背的斜 骨折。先判断发生背向移位的旋转途径,再 施行回旋手法。循原路回旋回去,如操作中 感到有软组织阻挡,即可能对移位途径判断 不准,应改变回旋方向,使背对背的骨折端 变成面对面后,再矫正其他移位(图5-5)。 施行回旋手法不可用力过猛,以免伤及血管、 神经,且应适当减小牵引力,否则不易成功。
尺骨骨折手法复位标准

尺骨骨折手法复位标准《尺骨骨折手法复位标准,你了解吗?》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医学的奇妙世界里,就如同超级英雄需要强大的超能力指南一样,处理尺骨骨折也有它极为重要的“武林秘籍”啊!要是不搞清楚这尺骨骨折手法复位标准,那在面对尺骨骨折时就像是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呀!一、复位位置要精准:“就像射击要击中靶心一样准”在复位的江湖里,位置精准那可是头等大事呀!可以说,“复位位置若不准,后续麻烦一大串”。
这就好比射箭,你得瞄准靶心才能射中呀!尺骨骨折后,必须要让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不能有明显的移位或成角。
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一块都要放对位置,否则整个结构就不稳定啦!比如说,如果复位后尺骨还有明显的短缩或旋转,那手臂的功能可就大打折扣了,拿东西、干活都会变得困难重重呢!二、力线要正常:“走直线,别拐弯抹角”力线就像是道路一样,得直直的才行呀!正所谓“力线歪歪斜斜,手臂功能歇歇”。
我们的手臂在活动时,力是沿着一定的方向传递的,如果尺骨的力线不正常,那在活动时就会出现疼痛、无力等问题。
这就好比开车在路上,如果路是歪的,那车子开起来肯定不顺畅呀!比如,要是力线有偏差,以后你想挥挥手帅气地打招呼可能都变得很别扭呢!三、稳定性要强:“别像个摇摆不定的墙头草”稳定性那可是至关重要的呀!“稳定性不给力,康复过程很闹心”。
复位后的尺骨必须要有足够的稳定性,不能轻轻一碰就又移位了。
这就像盖房子,根基要稳,房子才不会倒塌。
如果稳定性不好,那刚刚复位好的骨折可能又会错开,这可就得重新再来一次啦,多痛苦呀!比如,你总不想刚觉得自己快好了,结果一不小心又回到解放前了吧!四、关节活动要良好:“能屈能伸才是真本事”关节活动良好就像是舞蹈家能自由地舞动一样重要呀!“关节活动若受限,生活乐趣少一半”。
尺骨骨折复位后,不能影响到肘关节和腕关节的活动。
这就像机器人,关节要灵活才能做出各种动作。
如果关节活动受限,那以后想拿个高处的东西、系个鞋带都变得困难无比呢!好啦,尺骨骨折手法复位标准就像是一把把打开健康手臂之门的钥匙呀!掌握了这些标准,我们就能在面对尺骨骨折时游刃有余,让受伤的手臂尽快恢复健康,重新变得活力满满!朋友们,朝着这些标准努力吧,让我们成为应对尺骨骨折的“超级英雄”,告别那些因为复位不当而引发的“手臂闹剧”啦!别再犹豫啦,赶紧行动起来,和我们一起守护手臂的健康吧!绝绝子呀!。
小儿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标准

小儿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标准稿子一:
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小儿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的标准。
你知道吗,对于小朋友来说,尺桡骨骨折可不是小事儿。
那这手法复位得达到啥标准呢?
得让骨头回到它该在的位置呀!就像小朋友玩拼图,得严丝合缝才行。
复位后,骨折的两端要对得整整齐齐,不能有明显的错位。
而且呢,角度也很重要!不能歪歪扭扭的,得保证前臂能正常地旋转和屈伸。
想象一下,如果复位不好,小朋友以后写字、拿东西都会受影响,那多可怜呀!
还有哦,复位后的稳定性也不能忽视。
不能刚复位好,一动就又跑位了,那可不行。
这就需要医生有一双超级厉害的手,还有精准的判断力。
呀,小儿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的标准就是要让骨头复位得妥妥当当,让小朋友能尽快恢复健康,又能活蹦乱跳地玩耍!
稿子二: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唠唠小儿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的那些标准。
小朋友的骨头可娇嫩啦,一旦尺桡骨骨折,咱们可得小心翼翼地给复位好。
那标准是啥呢?骨头得对齐啦,不能这边多一点,那边少一点,要像搭积木一样,稳稳当当的。
还有呢,复位后的长度得合适。
太短太长都不行,不然小朋友的胳膊看起来就怪怪的,活动也不灵活。
角度也很关键哟!要是角度不对,小朋友伸手够东西都会不顺畅,这可不好玩。
再就是要保证复位后,小朋友的胳膊能有力气,能做各种动作,不能软绵绵的使不上劲。
医生叔叔阿姨们在复位的时候,那可真是全神贯注,就像在完成一项超级重要的任务,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让小朋友能快快好起来,继续开心地玩耍、学习。
好啦,这就是小儿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的标准,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健健康康的!。
骨科手法整复

桡骨头半脱位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桡骨头未发育好,桡骨颈部的环
状韧带只是一片薄弱的纤维膜
桡侧 副韧 带
桡骨环 状韧带
鹰嘴 桡骨环 状韧带
冠突 尺骨
桡骨 粗隆
尺骨 冠突
桡骨环状韧带
诊断
外伤史:幼儿上肢牵拉史 症状:肘部疼痛,不能上举上肢 体征:肘关节呈半屈曲、前臂呈旋前位、不敢
后旋 肘关节外侧压痛、肘关节无肿胀、无畸形 X 线片也正常
分
•)背侧缘(反Barton骨折
型
)• 粉碎型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骨折骨块折受块腕受骨腕骨 碰击碰向击背向侧掌移侧移 位位
桡骨远端骨折
特殊体征
“餐叉样” 畸形
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 远端 侧方 移位
“枪上刺刀样”畸形
异
正
常
常
外
外
观
观
桡骨远端骨折
屈曲型(Smith骨折)
牙齿侧方,随即抽出手指,以免被无意咬 伤。 2、如果由于局部肌肉痉挛,复位数次不能 成功,可局部用2%利多卡因2~3ml封闭,或 按摩局部后,再行复位。
口内复位法
脱位机制和分类
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 前脱位又分为
喙突下脱位 (多见)
盂下脱位 锁骨下脱位
诊断
有外伤病史 临床表现
患处疼痛、肿胀 方肩畸形 肩胛盂处有空虚感 Dugas征阳性
4、端提捺正
下颌关节脱位,两手四指上提下颌关节。
5.足蹬膝顶法
顾名思义,用足蹬,用膝顶,力量 较大,主要用于肩、膝或肘等大关节脱 位的整复。
5.足蹬膝顶法
5.足蹬膝顶法
膝顶法:也是一人操作,以肘关节脱位为例,患者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图解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图解DXY有很多争论中医,西医治疗方法的帖子。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在研究手法,我发一贴--Co lles骨折手法复位图解,用意有二:有兴趣的通道给予指导,是为抛砖引玉;想学习的同道可以学习--如果有用的话。
觉得有价值,可以跟贴,我逐步完善其他部位的图解。
1,牵引。
关键在于复位者两手握住病人大小鱼际,这样很省力。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2,折顶。
复位者右拇指定在骨折线处,向背侧用力折顶--纠正骨折背侧移位,这很关键。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4,另一个角度看尺偏这个动作。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固定前的石膏条。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稳定性骨折的功能位固定。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换一个角度看功能位固定。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另一个角度看功能位固定。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石膏的近端没有图片,应该是在肘关节以下4-6厘米1989kk wrote:按这个步骤做复位骨折的稳定性不好,其实首先在于牵引:要求身体后倾,用身体的力量,牵一分钟左右,再纠正尺偏,最后掌曲复位.一般无须用到折顶手法.按楼上的复法固然复的上,但复位过程中骨折面也将近磨平,不利于骨折咬合稳定.终于等到有人技术性的回复这个贴子,Colles骨折是临床上最普通的骨折,但我觉得越是普通的病越能反映一个骨科医生的基本素养。
对于Colles骨折来说,单就复位这一点来说,高手和普通医生的区别就在于折顶和尺偏这两个动作上,不兴你再试试,仔细体会一下?!我有些建议,供大家讨论.1.楼主所展示的手法,有以下缺点:此手法折顶暴力有引起骨折远端骨折(尤其老年人),肌腱损伤加重的可能.对骨折远端粉碎者尤其不适宜.对肌肉发达的壮汉在牵引同时进行折顶,易顾此失彼.2.楼主建议复位时先纠正背侧移位再通过尺偏手法纠正桡侧移位,但实践中此复位顺序易造成纠正桡偏困难,因为背移复位后骨折断端的咬合可阻碍桡偏的复位,所以应先纠正桡偏,再纠正背侧移位.3.colles骨折使用石膏固定和夹板固定的优缺点已如楼上所述,我赞成夹板固定,夹板质轻,石膏的重量对病人也是负担.4.我建议三人复位法,即两助手分持前臂近端和手大小鱼际处,患臂中立位,作相对牵引,术者双手拇食指感知骨折端的变化,先纠正桡偏,再推顶骨折远段纠正背移(操作中术者无须费力即可完成),术后小夹板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技巧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技巧
1. 哎呀呀,你知道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的关键第一步是什么吗?就像建房子要打牢地基一样,得先精准判断骨折情况呀!比如小明那次桡骨远端骨折,医生就是仔细查看后才开始复位的呢。
2. 嘿,复位时的力度把握可太重要啦!这就好比做饭放盐,多了少了都不行。
我记得有个病人复位时,医生那恰到好处的力度,就像舞者的舞步一样精准。
3. 哇哦,角度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呀!你想想看,要是角度不对,那不就像射箭射偏了一样嘛。
上次老张的复位,医生就特别注意角度,效果那叫一个好。
4. 可不是嘛,牵引可是个技术活呢!这就好像拔河比赛,要掌握好节奏和力量。
有一次看到一个医生牵引得特别到位,就像个经验丰富的船长掌控着船的方向。
5. 哎呀呀,固定这一步也不能马虎呀!好比给宝贝盖上保护罩,得稳稳当当的。
之前小李复位后,那固定得可严实了,让人特别放心。
6. 你说,后续的观察是不是也很重要呀?这就跟照顾小婴儿一样,得时刻留意。
有个病例就是因为医生密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效果才那么好呢!总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真是处处都有技巧,每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手法复位方法
手摸心会
为施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骤,以便把X线片上显示的骨折断端移位方向和病人肢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图象,在整复前,必须用手先触摸骨折部。
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触折端在体内的方位,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拔伸牵引
主要是克服肌肉拉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
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着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对抗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软组织内的骨折断端慢慢地拔伸出来,牵引用力以病人肌办强度为根据,小儿、老年人及女性患者,牵引力不能太大,反之,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发达,则需要使用大力。
对肌群丰厚的患肢如股骨干,则应结合骨牵引,以帮助矫正重叠移位。
肱骨干骨折,虽肌肉比较发达,但在麻醉下重叠移位比较容易矫正,若用力稍大常易招致断端分离,拔伸手法可为下一步手法创造条件,且在施行其它手法时仍须维持一定的拔伸牵引力,直到贴敷膏药妥善后方可停止。
放置回绕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背向移位,旋转手法施用于牵引过程中,以远端对近端,使骨干轴线相应对位,旋转畸形即自行矫正。
回绕手法多用于骨干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手法时应先加重牵引,使骨折端分开,嵌入的软组织常常=可自行解脱;然后放权牵引,术者两手分别握住远、近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绕,引导骨折断端相对,可从骨折端相互触碰音的有无和强弱来判断嵌疑义的软组织是滞完全解脱,背对背移位的骨折以骨折移位时的相反方向旅行回绕手法的方向,常可使背对背的骨折断端成面对面。
屈伸收展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间成角畸形。
靠近关节附近的骨折容易发生成角畸形,这是因为短小的近关节侧的骨折段受单一方向的肌肉牵拉过紧所致。
此类骨折单靠牵引不但不能矫正畸形,甚至牵引力量越大,成角越大。
对单轴性关节(肘、膝)附近的骨折,只有将远侧骨折段连同与之形成一个整体的关节远端肢体共同牵向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成角才能矫正。
如伸址型肱骨髁上骨折,需要在牵引下屈曲;而屈曲型则需要在牵引下伸直,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可以利用胫骨结节穿针做膝关节屈曲牵引;而屈曲型则需要在股骨髁上穿针做膝关了伸直位牵引,骨折方能对位,对多轴性关节,(如肩、髋关节)附近的骨折,一般有三个平面上的移位,(水平面、夭状面、冠状面)的骨折,复位时要改变几个方向,才能将骨折整复,如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在仰卧位,牵引方向是先内收后外展,再前屈上瘵过顶,最扣内旋叩紧骨折断端,然后慢慢放下患肢,才能矫正其嵌插、重叠、旋转移位和向内、外、前方的成角畸形。
成角折顶
肌肉发达者的横断或锯齿形骨折患者只靠牵引力不能完全矫正其重叠移位时,可改用折顶手法。
这是一种比较省力的方法,折顶时,术者两手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它四指重叠环抱于一种比较省力的方法,折顶时,术者两手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它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两手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骨折端原有的成角,依靠拇指感觉,估计骨折远近段断端的骨皮质已经对顶相接,然后骤然反折,此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四指将下陷的骨折端持续向上提,而拇指仍然用力将突出骨脾气端继续向下按,在拇指与其四指间形成种捻搓力(剪力)。
用力大小以原来重叠移位多少而定,用力方向可正可斜。
单纯前后方重叠移位者可正向折顶,同时还有侧移位者可斜向折顶,通过这一手法,不但可以矫正重叠移位,侧方移位也可一起得到矫正。
前臂中、下1/3骨折,一般多采用分骨、折顶手法,可获得一成功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