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畸形的诊断
胎儿半椎体畸形的二维及三维产前超声诊断

三维超声在胎儿半椎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及三维超声 对 母 例半椎体畸形胎儿病变椎 体进行检查及 图像分析 。结果 二维超声显示 4 例半椎体 畸形胎儿病 变发生在腰段及胸段各 2例 ; 胎儿脊柱矢状切 面椎 弓回声排列整齐 , 病变椎体骨化 中心 回
( - U )i dans fe l e i r ba. to s or a et sf r gf m f a hm vr ba o 3D S n i oio t m v t r Me d F u t n u e n o t e ie ereok g s fah e e e h p i s fi r e l t t
tlh miet b a ,i ih 2 c s so c re n t el mb rs ie, a e c u r d i h h r cc s ie 一 a e v re r e n whc a e c u r d i h u a pn 2 c s so c r n t et o a i p n .2 e
s o iss c lo i .The v re r a a iy b o iin d b s e s n o h eains i ewe n h is nd t e b a c n e sl e p sto e y a s s me t ft e r lto h p b t e t e rb a he t
DUS f au e f ea e v r b a n l d I pn l a i a ln ,s i a rh a r n e n n a o s e — e tr so tl mie t r e ic u e: n s i a gt l a e p n lac ra g d i e t w ,v r f h e s t p r
二维、三维超声联合诊断单发半椎体畸形

二维、三维超声联合诊断单发半椎体畸形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单发半椎体畸形的声像图及价值。
方法对4例二维超声检查疑有椎体畸形的病例,再行三维超声检查,与产后结果对照分析。
结果4例脊柱异常胎儿二维图像可见病变椎体变小、呈楔形变,椎间隙改变,脊柱侧弯。
三维超声更能全面直观显示病变椎体位置、与周围椎体关系及脊柱侧弯程度。
结论二维及三维超声在诊断单发半椎体畸形时各有优势,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单发半椎体畸形的诊断率。
【关键词】二维超声三维超声胎儿单发半椎体半椎体畸形是一种先天发育畸形,预后复杂。
半椎体累及多个椎体时,多伴有其他畸形,但仅累及单个椎体时,多无其他部分畸形,并且单个椎体病变,脊柱侧弯不明显,需仔细观察,二维、三维联合诊断。
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2008年1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行三维产前检查孕妇12087例,其中诊断单发椎体半椎体畸形4例,胎龄21-25周,孕妇年龄22-38岁,4例均引产,其中4例在我院引产,另一例在外院引产,均行X线检查,未尸检。
2.仪器与方法采用GE Voluson 730三维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常规扫查胎儿头面部、脊柱、心脏、胸腹部各脏器,胎儿四肢、胎盘及羊水,保留相关切面并测量需要数值,记录并保存。
发现异常部分做多方位、多角度横切及纵切,测量并记录病变部位,记录并保留图像,存入工作站。
启动3D/4D键,把病变部位于取样框内,按RUN键,生成三维图像,保存图像,利用四维超声,把中心点置于病变处,从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时时观察椎体形态及骨化中心,并保存最清晰图像。
二、结果超声检查4例单一椎体半椎体畸形,一例发生在胸椎(胸12),三例发生在腰椎(一例腰2,两例腰1),。
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其他部位异常,4例病例均取得了满意图像。
二维超声图像:4例胎儿脊柱在矢状面扫查时,椎弓排列整齐,病变部位可见椎体骨化中心回声模糊或消失,周边椎体向病变处靠拢,呈辐辏排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表者:一、一般体征1 、步态:症状较明显者行走时姿态不自然,较重者行走时身前倾而臀部以向一侧倾斜的姿态下跛行。
2 、脊柱外形:突出物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脊柱为了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在外观上腰椎生理性前突变浅或侧弯,侧弯可凸向健侧也可凸向患侧,此与突出物与压迫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有关。
3 、压痛点:多位于有病间隙的棘突旁,此压痛点并向同侧,臀部及沿下肢坐骨神经区放射区,压痛点的多少和程度不一。
4 、腰部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各方面的活动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 、下肢肌肉萎缩: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坐骨神经痛使病人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地多用健肢来负重,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二是神经根受压所致肌肉萎缩。
6 、肌力改变,由于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障碍出现肌力减低。
7 、感觉减退:可以是主观麻木,也可以是客观麻木,皮肤感觉下降。
如针刺皮肤病人亦不觉疼痛等。
8 、反射改变:患侧有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的减弱是于腰 4 神经根受侵犯,多为腰 3 4 椎间盘突出所致,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由于骶 1 神经损害所致。
二、各种特殊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坐骨神经痛的体征检查:压痛:腰部压痛,诱发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
Lasegue 征: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各 90 度,逐渐伸膝,至任何角度发生疼痛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膝伸直位屈髋关节至任何角度产生沿坐骨神经走向疼痛为阳性。
Bragard 征:即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保持抬高角度,医生一手托患者小腿,另一手使其足背伸,疼痛加剧为阳性。
坐骨神经张力试验:又称弓弦试验,患者端坐检查台边缘,屈膝 90 度,小腿下垂,检查者一手提小腿使膝关节逐渐伸展,有疼痛时稍回屈少许,以另一手指腘窝中央,剧痛为阳性。
仰卧挺腹试验:对于一些关节韧带松驰者,直腿抬高到 90 度时,往往仍不受限且无疼痛,此时病人仰卧,作抬臀挺腹的动作,使臀部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对脊柱畸形愈合和椎体畸形愈合的认识

对脊柱畸形愈合和椎体畸形愈合的认识作者:陈朝宝瞿怀奇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5年第07期脊柱(包括椎体及其附件)骨折在交通事故伤中较普遍,其中一些符合《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标准的明确条款的比较容易认定,但也存在脊柱骨折后在条款中没有明确规定或者界定模糊的情况。
例如“颈椎或腰椎畸形愈合,颈部或腰部活动度丧失”这一条款对脊柱或者椎体畸形愈合没有明确的定论,在法医临床操作实践中,难以鉴别和定义,对司法鉴定人实际操作存在难度,也增加了理赔索赔难度。
本文就脊柱及椎体畸形愈合谈一下自己的浅薄见解。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标准对脊柱损伤分别规定了脊柱畸形愈合和椎体畸形愈合两个概念,但无论是相关资料还是各种关于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资料,均没有对何为脊柱畸形、何为椎体畸形作出阐述,因此在司法鉴定工作的实践中,导致鉴定人对相关标准出现理解不一、鉴定意见不一的混乱状态。
笔者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复习并结合案例,对上述问题谈些管见,不足之处望同道指正。
一、案例分析茅XX,女,1971年8月26日出生,汉族,农民。
2011年12月7日因交通事故受伤后当日到医院就诊。
检查结果:腰背部肿胀、压痛,以腰2为著,双下肢无麻木,足背动脉搏动强,其他未见异常。
经拍片检查后诊断为腰2椎体骨折,予以保守治疗。
出院后一年多时间内均以腰部活动功能障碍、腰疼不断在门诊对症治疗。
2011年12月8日腰椎CT片和MR片示腰2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前缘有碎骨片稍分离,椎体内水肿,椎体上终板连续性多处中断,椎体压缩约1/4。
2012年9月19日宁波市某医院腰椎正侧位片示腰2椎体呈楔形改变,椎体矢状径较腰1椎体增大,腰1/2椎间隙明显变窄,腰1椎体与腰2椎体成角15度畸形。
2012年10月12日活体检验见茅XX腰背部仍存在压痛,腰部活动功能部分受限,被动活动度为:前屈75度,后伸25度,左旋30度,右旋30度,左侧屈10度,右侧屈10度(正常值分别为:90度,30度,30度,30度,20度~30度,20度~30度)。
半椎体畸形的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特征分析

9 例未合并 畸形,2 7 例均合 并其 他畸形 ;引产2 9 例 ,7 例足月分娩 。与产后x线等影像学检 查比较 ,
产前二 维超声诊 断准 确率 为8 3 . 3 3 % ( 3 0 / 3 6 ),三维超 声诊 断准 确率 为9 4 . 4 4 % ( 3 4 / 3 6 ) ,差异无统
1 5
・
临床 论著 ・
半椎 体 畸 形 的二 维 及 三 维 超 声 诊 断 特 征分析 樊慧 张立琼 Fra bibliotek河舟 郝长付
【 摘要 】 目的 探讨胎 儿半椎体 二维 及三维典型超声 图像表现及产前诊 断意义 。方法 回顾 性分析 郑州大 学第三 附属医 院经产后 影像学确 诊 的3 6 例半 椎体 的产 前二维 及三维超 声典 型 图像 。 结果 3 6 例胎儿超声检查均可见脊柱形态 改变 ,受累节段仅有一半 椎体 , 其 中单 发l 0 例, 多 发2 6 例;
d i a g n o s i s s i g n i ic f a n c e o f he t f e t a l wi h t h e mi v e r t e b r a b y 2 D a n d 3 D u l t r a s o u n d . Me t h o d s A r e r t o s p e c i t v e na a l y s i s o f 3 6 c a s e s o f h e mi v e r t e b r a d i a no g s e d b y 2 D nd a 3 D u l t r a s o nd u ,c o n i f r me d b y mu l t i p a r e a s i ma n g i n he t T h i r d Af il f i a t e d Ho s p i al t o f Z h e n g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Re s u l t s Mo r p h o l o g i c a l c h ng a e s o f s p i n e we r e v i s i b l e n i 3 6 c a s e s o f f e t a l , nd a s e g me n al t v e r t e b r a l nv i o l v e d o n l y h a l f . F o r a l l c se a s ,1 0 c se a s
椎体发育畸形分类

椎体发育畸形分类椎体发育畸形分类及说明1. 先天性椎体发育畸形•定义:指出生时椎体形态结构异常的畸形,主要由遗传因素或胚胎发育障碍引起。
•分类:–脊柱裂:包括脊椎裂和脊髓裂,是最常见的一种椎体发育畸形,可分为颈椎、胸椎和腰椎脊柱裂。
–椎体分节障碍:椎体的形态不正常,出现分段或分叉现象,如分节椎体、白线症等。
–椎弓发育畸形:椎弓发育不全或缺损,导致脊柱畸形,如背半椎、椎弓缺如等。
–椎体错位畸形:椎体错位或错行,造成脊柱弯曲,如先天性脊椎侧弯等。
2. 后天性椎体发育畸形•定义:指不是由出生时遗传因素或胚胎发育障碍引起的椎体畸形,主要由外界环境或生活方式等因素引起。
•分类:–脊柱侧弯:由于长期不正确的体位、姿势或过重的背负物,椎体发育异常导致脊柱弯曲。
–颈椎增生症: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椎体发育畸形,常见于长期办公室工作人群。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压迫到椎体,导致椎体形态改变,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椎骨折:受外力作用导致椎体骨折,进而引起椎体发育畸形。
3. 症状和治疗•症状:椎体发育畸形可导致脊柱弯曲、背部畸形、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畸形,包括物理疗法、体育锻炼、正骨矫形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畸形,包括椎体复位、椎弓切除、脊柱融合等手术方式。
结论椎体发育畸形是一种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畸形的疾病,其分类与症状因具体情况而异。
通过适当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病情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然而,为了预防椎体发育畸形,我们应该注重正确的姿势和体位、避免过重的负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等,以保持脊柱健康。
脊柱

颈胸椎序列尚可,腰椎序列不整齐,生理曲度反曲,腰2-5椎体形态异常,腰2-4椎体中央可见一裂隙,相应椎间盘信号缺失,椎间隙变窄,腰2、3椎体部分融合,腰1-5椎板未完全愈合,脊髓圆锥位于腰4水平,腰3-5平面脊髓中央见一纵行异常信号将脊髓一分为二,上下端又合为一体,胸9-腰1平面脊髓中央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余未见明显异常。
胸10-骶2椎体及部分椎体附件信号异常,部分椎体变扁,T1WI信号减低,T2WI信号不均匀,椎旁未见异常软组织影,相应椎管未受累,所见脊髓未见异常。
胸10-骶2椎体及部分椎体附件骨质破坏,结合病史,考虑为转移瘤。
胸腰段MRI未见异常
胸腰段序列整齐,生理曲度存在,椎体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椎间隙正常,椎间盘形态信号未见异常,硬膜囊无明显受压,黄韧带无明显增厚。脊髓信号及形态未见异常。
颈椎MRI平扫未见异常。
星形细胞瘤
颈椎椎体序列尚可,生理曲度变直。延髓至胸5椎体平面脊髓增粗,T2信号增高,C2-C4平面脊髓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为主。增强扫描,C2-C4平面脊髓内椭圆形明显强化区,大小约4.5×1.4cm,且脊髓囊变区有周边强化,水肿不强化。
延髓至胸5椎体平面脊髓内异常信号影,病灶内有囊变,周围水肿明显,与周围脊髓分界不清,考虑为髄内占位性病变,星形细胞瘤或室管膜瘤可能。
1.延髓及C1-7椎体平面椎管内脊髓内占位性病变,多考虑为室管膜瘤,不除外血管母细胞瘤或星形细胞瘤。
2.胸1-3椎体平面脊髓水肿。
室管膜瘤术后
胸椎序列整齐,生理曲度存在,约胸10-12棘突及椎板却如,相应硬膜囊局部增宽,胸11-12平面脊髓内见少许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胸4-9脊髓中央见一线状异常信号,椎体椎间盘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体畸形的诊断
*导读:先天性椎体畸形系胚胎时期,椎体发育过程中分节不全或形成不全所引起。
……
一、临床表现
在椎体畸形中以半椎体占多数,而先天性脊柱侧凸中多数由半椎体所引起。
脊柱畸形的发展,因椎体病变不同,畸形发育程度也不尽相同。
Nasca报告脊柱侧凸进展速度每年1°~33°。
平均4°。
一般来说,要注意如下几点:
1、畸形的特殊性:单侧未分节者,脊柱侧凸发展快,病变在胸椎者畸形发展也较快。
另外,半椎体因形病人处于生长发育高峰青春期11~19岁之间,畸形发展也快,需要密切观察。
2、脊柱累及范围:颈胸段及腰段者畸形发展比胸段者慢,时由于头颈部的倾斜及肩部的降低,使外观畸形不甚严重。
腰段者降非骨盆倾斜失代偿,一般不引起外观畸形。
先天性脊柱侧凸中,半椎体位置越靠后方,侧后凸畸形越重,预后越重。
二、诊断
详细记录病人的身高,包括站高及坐高,胸背的旋转及侧凸程度,双下肢社经检查结果,是否合并其它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Sprengel畸形、腭裂等。
X线片可明确椎体畸形类型,应包括全脊柱正侧位片,以便初步估计术中可能矫正的角度。
若有神经症状者,必须行脊髓造影,有条件者做MRI检查,除外脊髓纵裂或
栓系综合征。
三、并发症
椎体畸形可以累及一个或数个,累及一个椎体则可引起侧突畸形,若累及多个椎体可引起躯干萎缩,成“S”状脊椎弯曲。
本病还常合并其它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Sprengel畸形、腭
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