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doc

合集下载

【作者】程凯华《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作者】程凯华《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作者】程凯华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赵树理是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卓有成绩的作家。

他先以太行山区的农民生活作为自己创作的肥沃土壤,用中国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形式,写出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优秀的小说。

解放以后,赵树理仍然以广阔的农村作为自己生活和创作的根据地,相继写出了《登记》、《三里湾》、《灵泉洞》、《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锻炼锻炼》等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反映了我国农村的伟大历史变革,喊出了人民的心声,赢得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喜爱。

周扬同志称赵树理是“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写农村题材的‘铁笔’、‘圣手’”,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赵树理根据农村各个时期的实际生活,塑造了多种多样的、栩栩如生的农民形象,这些形象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文学史上塑造农民(包括他们的干部)形象的第一座丰碑。

但是,仅仅根据这一点,还不能确定赵树理小说的全部价位,因为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塑造什么样的形象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作家在这些题材和形象里有什么新的发现,提供了哪些为过去的作家所没有提供过的新的东西。

歌德说得好:“现代最有独创性的作家原来是这样,并非因为他们创造出了什么新东西,而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够说出一些好象过去还从来没有人说过的东西。

……由此看来,独创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得大家承认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歌德文学语录选》、《古典文艺理论译丛》(8)第一一五页)。

那么,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究竟有哪些新的东西是过去的作家所没有提供过的呢?解放区涌现的新型农民——大家知道,在“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中,鲁迅是第一个以农民的生活和命运为小说题材的。

他笔下的农民大多备受苦难而尚不觉醒。

经过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高潮,到了三十年代,在深入发展的农村革命的推动下,一些左翼作家笔下开始出现了觉醒的反抗的年青一代新农民形象,如茅盾《农村三部曲》中的多多头,蒋光慈《田野的风》中的王贵才,叶紫《丰收》中的立秋、癫大哥等……。

【作者】程凯华《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作者】程凯华《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作者】程凯华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赵树理是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卓有成绩的作家。

他先以太行山区的农民生活作为自己创作的肥沃土壤,用中国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形式,写出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优秀的小说。

解放以后,赵树理仍然以广阔的农村作为自己生活和创作的根据地,相继写出了《登记》、《三里湾》、《灵泉洞》、《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锻炼锻炼》等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反映了我国农村的伟大历史变革,喊出了人民的心声,赢得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喜爱。

周扬同志称赵树理是“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写农村题材的‘铁笔’、‘圣手’”,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赵树理根据农村各个时期的实际生活,塑造了多种多样的、栩栩如生的农民形象,这些形象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文学史上塑造农民(包括他们的干部)形象的第一座丰碑。

但是,仅仅根据这一点,还不能确定赵树理小说的全部价位,因为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塑造什么样的形象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作家在这些题材和形象里有什么新的发现,提供了哪些为过去的作家所没有提供过的新的东西。

歌德说得好:“现代最有独创性的作家原来是这样,并非因为他们创造出了什么新东西,而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够说出一些好象过去还从来没有人说过的东西。

……由此看来,独创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得大家承认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歌德文学语录选》、《古典文艺理论译丛》(8)第一一五页)。

那么,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究竟有哪些新的东西是过去的作家所没有提供过的呢?解放区涌现的新型农民——大家知道,在“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中,鲁迅是第一个以农民的生活和命运为小说题材的。

他笔下的农民大多备受苦难而尚不觉醒。

经过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高潮,到了三十年代,在深入发展的农村革命的推动下,一些左翼作家笔下开始出现了觉醒的反抗的年青一代新农民形象,如茅盾《农村三部曲》中的多多头,蒋光慈《田野的风》中的王贵才,叶紫《丰收》中的立秋、癫大哥等……。

论赵树理的农民题材小说

论赵树理的农民题材小说

论赵树理的农民题材小说赵树理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以描写农民生活为主题的小说享有盛誉。

他以生动的情节、深入的人物刻画和细致的描写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和认可。

本文将从赵树理农民题材小说的历史背景、文学特色和社会意义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一、历史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这个时期,领导对在农村的土地、资产和人口进行全面的改革。

农村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文学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变革的影响。

赵树理作为一位对社会变革敏感的作家,透过故事,反映了当代农民生活的各种问题,如土地改革、合作化、集体化、劳改、移民等等。

他的小说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个时期的深层次变革,也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潜在素材。

二、文学特色1、真实的生活赵树理非常注重表现生活的真实性。

他通过小说描绘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状况,将读者引入到一个真实的世界。

他让农民和农村成为小说的主角,将他们的习俗、文化、闲话、神话、梦想等等细节化地展现出来。

这样的细节描述,不仅是对读者的一种启示,也是对生活本身的一种赞颂。

2、细腻的情感描写在赵树理的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被精心地刻画。

他不仅描写了人物之间的爱情、友情、亲情,还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他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深入了解人物内心的感受,为人物塑造了更为生动立体的形象。

3、生动的故事情节赵树理的小说情节生动,悬念丛生,精彩纷呈。

他通过复杂而紧凑的结构组织,将故事情节加以补充和丰富。

在许多作品中,他通过循序渐进的叙述方式,让读者沉浸在故事当中,使人物和情节逐步展开,让人们对生活的际遇更加共情。

三、社会意义赵树理的小说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他的作品通过诸如土地改革、集体化等社会变革为主题,探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和人类的生存本质,揭示出生产资料和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的矛盾,呼吁人们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摆脱物质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我建构。

同时,他反映了社会的不公正性,揭示人们之间的贪婪和冲突,呼吁社会公正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扁平的典型人物——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扁平的典型人物——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Oct. 2020Vol.37 No.52020年10月 第37卷第5期长治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zhi University扁平的典型人物——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李冈9(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摘 要: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被认为是具有先进性的典型,然而也存在个性扁平的特征。

文章从传统伦理、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艺术手法上对赵树理小说中人物进行全面考察,揭示人物形象塑造的矛盾之处,并尝试分析赵树理小说与同时代同题材小说中农民形象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扁平;典型;赵树理;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14( 2020 )05-0009-04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不再是新文学中“愚 昧”“麻木”“被启蒙”的对象,而成为最具革命性和 先进性的“历史实践主体”叫这一转变开启了无产阶级文学中新农民形象的书写热潮。

然而在柳青、 丁玲、浩然类似题材的小说中,新农民形象却与赵树理的迥然不同。

柳青等作家继承的仍然是“五四”新文学传统,人物塑造力求“典型化”,细腻的心理 描写使人物充满“灵魂的搅动”和“矛盾的挣扎”;而 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则是“消融于集体当中”叫青 年们很少思辨,很快接受新思想,父辈们尽管走出 一条从“小农意识”到自觉拥护新政策的心路历程,但与柳青笔下的“梁三老汉”等相比,仍显得欠缺复 杂性。

就文学中对于“典型”的定义而言,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无疑是新时代农民的“典型”,这是一类在 中国传统文学中从未出现过的人物类型,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形象长廊。

但就艺术而言,这些 典型人物又是缺乏个性的、扁平化的。

读者记住的 是几种农民类型,而非鲜活的个体。

这与赵树理的政治身份有关,作为政工干部,他自述写小说的目 的是“劝人”的,“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叫尽管有“问题”意识,但也回避了较为尖锐的矛盾。

同时,“炕头谈心”式的叙述方式,也淡化了人物的 心理描写深度。

论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

论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
中 的 流 氓 形 象
在 他答复 《邪不压 正》时真 诚表 白:“据我 的经 验 ,土 改 中最 不 容 易 防范 的就 是 流 氓 钻 空 子 ,因为 流
氓 也是穷人 ,其身份很容 易和贫民相混 。在土改时 期 ,忠厚的贫 民,早 在封建压力之下折 了锐气 ,不经
过相当时期鼓励不敢 出头 ;中农顾虑多端 ,往往要抱 一 个时期 的观望态度 。只有 流氓 毫不顾忌 ,只要 眼前
那些气有什么好 处?”县农会 主席 老杨来 了以后 ,他 一 听说老杨是长 工出身 ,便立 刻变 了脸 ,大有不 屑一 顾 的样子。后来 又听说老杨跟村长说话 很 “硬气”,
“自然又恭敬起来 ,把晌午剩 下的面条热 了一热 ,双 手捧 了一碗送给老杨 同志 ”。当老杨把他押给恒元的
地夺 回来后 ,又是他拦住老杨“跪在地上咕咚咕咚磕 了几个头道 :‘你老先 生真是救命恩人呀 !”’这里 “唯
关 键 词 :农 民形 象 ;乡 土 ;描 述
正因为赵树理 的笔一生耕耘与农村 ,所 以他被 誉为“现代 的农 民作家”。这不仅是对他的小说创作 的概括 ,更是对赵树理一生致力于关注农 民和揭示
农 民问题的肯定 。在赵树理 的笔下成功地塑造了许 多 农 民典 型 ,主要 可 以 分 为 四大 类 :新 农 民形 象 、旧
品 质 。 二 、旧农 民形 象
以(UJ,-黑结婚》中的“三仙姑”“二诸葛 ”,《锻炼 锻炼》中的“小腿疼 ”“吃不饱 ”等形象 为代表 。在他们
的身上或展现农民的落后思想——封建迷信 ,或展 现农 民身上的奸懒 习气等 ,无不 淋漓尽致 ,在此不在 累赘 。
三 、赵 树 理 对 于 农 民的 劣 根 性 暴 露 最 为 成 功 的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老一代农民形象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老一代农民形象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老一代农民形象赵树理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描写了中国农村的种种变迁和人民的生活感受,其中尤以老一代农民形象的描写最为深刻。

本文旨在就赵树理小说中老一代农民的形象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老一代农民的形象特点赵树理小说中的老一代农民形象综合了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元素,具有以下特点:1. 素朴、淳朴老一代农民无论从外表还是内心的表现上都非常的沉稳、素朴、淳朴,他们的言行显得非常的朴实无华,不张扬也不浮夸,更多的是以老实待人的姿态来表现出他们的深厚的人情味和生活态度。

2. 坚忍、顽强在小说中,这些老一代农民历经多年的辛苦劳作和社会的冷漠与不妥协,但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通过顽强不屈和坚韧不拔的努力,克服了多种困难,最终获得了自己应有的生活尊严。

3. 品慎、恭谦赵树理小说中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也普遍表现出了品慎和恭谦的特征:他们受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非常清醒,他们的言谈举止充满了谦和的精神,凭着顽强的毅力、过硬的品德,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和人们的关注。

二、老一代农民形象的文化内涵赵树理的小说融合了民间文化、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等多种文化背景,对于老一代农民的形象深刻描绘不仅给予了他们更多个性和人文的内涵,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乡土文化的广泛世界意义。

1. 民间文化背景作家通过对老一代农民生活细节的描写,切实反映了中国农村的传统民间文化。

这些文化特征包括三令五申、信口开河、互相礼让以及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民间文化与土地、生活、信仰、宗教、文明等方面的元素相融合,描绘出一幅具体、真实与多姿的乡土风貌。

2. 传统文化背景赵树理小说中老一代农民形象的塑造,彰显了传统文化在中国农村生活中的重要性。

他们尊重传统的道德伦理、尊卑礼节和家风家训等,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中,也能依据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获得社会更多的认可和价值。

3. 宗教文化背景赵树理小说涵盖了宗教文化的浓淡关系,揭示了在农村社会中的信仰文化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论《李有才板话》的农民形象

论《李有才板话》的农民形象

论《李有才板话》的农民形象关键词:李有才;农民形象;民间《李有才板话》是一部具有中国民族气派,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中篇小说。

它描写的是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

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

作品采用又说有偿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生动活泼。

在这部小说里,赵树理主要塑造了三类不同的农民形象。

一、新农民形象赵树理笔下的新农民以李有才、小顺等为代表。

在他们身上,作者倾注了极大地热情,赞颂了在追求自由中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农民。

他们除了具有敦厚、善良的美好品质,还敢于与剥削人民的地主作斗争。

李有才虽然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饱经风霜,但他仍然不放弃希望,不向恶势力低头。

村西头老槐树底下的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气不死”,这是对他,也是对所有新农民性格特点的概括。

他的名字叫“有才”,在小说里他也是一位善于把各种人物、各种现象编成快板的能手,这种歌谣顺口又好记,体现了李有才的机智和聪慧。

还有心直口快的小顺,敢于向老杨(真正的农民干部)说真话,另外还有小元、小保等小字辈的年轻人。

他们都是以农民中的战斗者的姿态出现的,敢于揭穿阎恒元父子一次次的阴谋诡计,暴露了腐败干部剥削农民的丑恶嘴脸。

二、旧农民形象旧农民身上有着中国大地上几千年来被剥削,被压迫,具有落后思想的农民传统,他们秉承“随遇而安”的守则过日子,面对权贵的欺压敢怒不敢言。

代表人物是老秦,他是阎家山里无所作为的“中间人”,胆小怕事,村里要重新选举村长,别人都要把阎恒元拉下台,而他却说道:“不妥不妥,指望咱老槐树底人谁得罪的起老恒元?他说选广聚就选广聚,瞎惹那些气有什麽好处?”但老秦这人有点古怪,只要年轻人一发脾气,他就不说话了。

有一年轻人说道:”你这老汉真见不得事!只怕柿叶掉下来碰破你的头,你不敢得罪人家,也还不是照样替人家支差出款?”老秦一扭头走了。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内容摘要赵树理所写的是解放区封闭的农村,多是一些翻身农民的崭新形象,他们为争取自由而努力奋斗,是觉醒了的一代农民青年,他们身上有较鲜明的反抗精神;他的写作自始至终都以农村农民的思想变化,革命斗争为题材写作的.赵树理还是第一位在文学上成功地塑造了中国翻身农民形象的作家。

赵树理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就反映四五十年代解放区农村变革所达到的高度而言,在当时是十分杰出的。

本文主要分析作者笔下农村青年形象及其个性特征。

虽说赵树理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就反映四五十年代解放区农村变革所达到的高度而言,在当时是十分杰出的。

从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的大致面目。

表现农民的斗争,对农村封建落后的旧规矩的改造,热情歌颂农村在新时期焕发的新思想,以及表现翻身后农民的欣喜心情。

他的小说在刻画新旧农民形象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农民形象老农民新人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一、顽固守旧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旧式农民形象。

赵树理自己说过:“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问题小说’。

”“我在作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要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问题,往往就变成了所要写的主题。

”如在《小二黑结婚》中重点塑造的两个落后的家长形象,即二诸葛和三仙姑。

二诸葛是一个善良却又十分愚昧懦弱的老农民,由于无力改变受欺压的痛苦境况,他迷信命运。

他以“命相不对”为由,阻挠儿子二黑与三仙姑的女儿小芹的恋爱。

而三仙姑是通过搞“下神”之类的迷信活动,来掩饰自己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这就是赵树理在小说中对建国初期的农村问题批评得最多的一点。

我认为,赵树理笔下的这三个形象最具代表性。

1.小丑式的假“仙姑”。

三仙姑的“下神”,是她觉得孤单,而又被“于福他爹”赶走了村里那些为她“作伴”的年轻后生之后的事。

而她把香案设起来之后,文中说:“青年们到三仙姑那里去,要说去问神,还不如说是去看圣像。

三仙姑也暗暗猜透大家的心事,衣服穿得更新鲜,头发梳得更光滑,首饰擦得更明,官粉搽得更匀,不由青年们不跟着他转来转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系别: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班级:2013级成人本科函授班学号:学生姓名:蒋指导教师:吴职称:副教授广西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系别 __文学院 ______专业 __汉语言文学__ ____班级 __ 2013级成人本科函授班学号 ____ __ _姓名 __蒋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2014年3月20日教研室主任(签名)_________ 2014年3月25日二○一四年三月十五日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目录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1)关键词 (1)英文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Key words..............................................................................................................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的类型 (3)(一)老一代农民形象 (3)(一)新一代农民形象 (4)(二)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的农民形象 (5)二、赵树理塑造农民形象艺术手段与特色 (6)(一)人物对话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 (6)(二)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中展示农民形象 (6)(三)以大团圆的结局来刻画人物 (7)(四)通过故事来刻画人物,情节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8)三、赵树理塑造的农民形象的历史意义 (8)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摘要赵树理的小说以华北农村为背景,成功塑造农村各式农民形象,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

他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既不像巴金、老舍等作家那样从道德角度将人物分为“善”与“恶”的对峙,也不像同时代许多作家那样以经济、政治地位进行“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阶级划分,而是以觉醒了的青年一代农民形象与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老一代农民划分。

他的小说批判封建迷信、封建思想,封建残留势力,赞美觉醒的新一代农民形象,展示党的农村政策带来的农村精神面貌的变化。

关键词:赵树理农民形象一、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的类型赵树理小说塑造了许多典型的农民形象,如《小二黑结婚》(1943)中的小二黑、小芹、“三仙姑”、“二诸葛”,《李有才板话》(1943)中的李有才,《李家庄的变迁》(1946)中的铁锁,《套不住的手》中的陈秉正,《锻炼锻炼》中的吃不饱、小腿疼,《登记》中的艾艾、燕燕,以及长篇小说《三里湾》(1955)中的王金生、王玉生、范灵芝、王满喜、马多寿、常有理、马有余、惹不起等等。

这些农民形象可以分为几个类型:(1)老一代农民形象(2)新一代农民形象(3)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的农民形象(一)老一代农民形象赵树理笔下老一代的农民与鲁迅笔下的阿Q、祥林嫂等人物有着精神上的联系,但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

阿Q、祥林嫂等人物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旧社会,既缺乏反抗的意识也找不到生活的出路。

而赵树理笔下的老秦(《李有才板话》)二诸葛、三仙姑(《小二黑结婚》)等,他们这一代农民已经进入新社会并且翻身做了主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一定的改善。

他们没有像阿Q、祥林嫂那样不幸,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出路,但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在他们的头脑中,依然固守着陈旧的思想,不但束缚了自己,也阻碍了青年人的前进。

《李有才板话》中的老秦,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一代农民,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但是像老秦这样一位农民的头脑中却存在着严重的封建思想。

他一辈子受穷,可是却瞧不起和他一样受苦的农民。

他把剥削视为天经地义,对于地主的剥削没有丝毫的反抗意识。

即使在当时的农村中土地革命已经开展,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已成为大势所趋,但他仍说:“不妥不妥,指望咱老槐树底人谁得罪起老恒元?”①甚至在党的干部老杨分配到他家中吃饭时,他也是表现出惶恐、惧怕。

东家借、西家挪,为老杨做了两三碗汤面条。

当老杨向他调查村里的情况时,他本着“官官相护”的旧观念,不敢说真话。

在老秦的思想里,社会没有平等、没有民主。

他唯唯诺诺、处处委曲求全,将自身的命运寄托于别人的恩典。

但就是这样一位老实、胆小怕事的农民也没能逃脱地主的魔爪,同样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

同样在赵树理的作品《小二黑结婚》中,作者也塑造了带有一定喜剧色彩的两个人物——三仙姑和二诸葛。

他们虽然没有了老秦的懦弱,但却是封建迷信的支持者,差点就拆散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二诸葛是个胆小怕事、迷信保守的老农,极力维护封建家长权威和封建包办婚姻制度。

由于迷信,他反对小二黑和小芹的结合。

而三仙姑则被塑造成一个好逸恶劳、注重风流打扮的落后农村妇女。

她“虽然已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每天都要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一番。

就是这么一位落后的农村妇女为了贪财竟然出卖女儿,这一行为是多么的荒唐可笑而又陈腐可怜。

赵树理对这一类型的农民刻画得十分形象,他期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引起那些受封建思想毒害的老一代农民的自我反省,期盼着能在新时代新政策的春风沐浴下,将老农民从封建思想里解放出来。

(二)新一代农民形象赵树理的小说虽然描写了老一代的农民形象,描写了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知识分子和老干部,但是读了之后,仍能让人受到鼓舞。

其最主要原因是,在他的小说中,他还更多的塑造了“农村新人的形象,描写新人物出现的社会环境。

”②无论是《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与小芹,还是《登记》中艾艾与小晚、燕燕与小进,他们为了争取婚姻自由,都非常的自信、勇敢,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他们敢于反抗固守封建落后思想的老一代以及农村中的恶旧势力,具有坚韧和乐观的精神。

当二诸葛给小二黑找了个童养媳时,小二黑却不认账,他说:“你愿意养着就养着,反正我不要!”当三仙姑要把小芹嫁给阎锡山做过旅长的退职军官当续弦时,小芹不但把送来的聘礼扔了满地,还说:“谁收了人家的东西就跟人家去!”他们两个人对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充满了信①赵树理《李有才板话》,《赵树理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②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82页心,不信命、不信封建家长,只坚信自己的选择。

面对金旺、兴旺等封建恶霸势力的欺压,他们没有退缩、没有妥协,他们坚信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是合法的,他们也坚信人民政府会执行法令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

因此小二黑敢说:“送到哪里也不犯法!我不怕他。

”艾艾和小晚是属于解放后的一对年轻恋人,他们比小二黑、小芹幸运,他们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因为有新婚姻法的支持而更加顺畅。

虽然他们也和小二黑、小芹一样,有一对反对他们婚姻的父母,但他们比小二黑、小芹更有策略,他们利用自己充盈的智慧,一一拆穿了父母的谎言,最终在人民政府、在新婚姻法的支持下,取得了自主的婚姻幸福。

同样,在赵树理的小说《李有才板话》中,作者也塑造了这么一位农村新人形象——李有才。

李有才是一位饱受地主阶级剥削与压迫,但始终没有屈服的农民。

他十分的机智幽默并富有正义感,对现实状况有着清醒的认识。

他是阎家村“小字辈”的中心人物,他克服了老农民愚昧保守的通病,又比青年农民思想深刻,他在实际斗争中显示出卓越的聪明才智、乐观的情绪和敏锐的洞察力。

因此在阶级力量对比不利时,以他自己独有的“快板”这一艺术形式,生动形象地唱出了贫苦农民心中欲说而不敢说的心声,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怨气,同时也揭露了恶霸地主阴险狡诈的反动本质。

如讽刺挖苦恶霸地主阎恒元“村长阎恒元,一手遮住天,自从有村长,一当十几年,年年要投票,嘴说是改选,选来又选去,还是阎恒元。

不如弄快板,刻个大名片,每逢该投票,大家按一按,人人省得写,年年不用换,用他百把年,管保用不烂。

”他的快板在轻松幽默的调子中,表现了对地主阶级的仇恨、轻蔑以及反抗。

除此以外,像《卖烟叶》中的王兰、《孟祥英翻身》中的孟祥英等等都是赵树理笔下着力刻画的新一代农民形象的典型,正是通过这一个个进步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农村的希望、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希望!(三)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的农民形象中国的农民长期受到封建统治的剥削与压迫,从而使他们形成了愚昧而固执、自私贪婪的性格特征。

由于思想上长期受到地主阶级的影响,农民队伍中那些最落后最容易被腐蚀的贪图享乐之辈,便成了地主的帮凶,充当了他们的狗腿子。

如《李有才板话》中的马凤鸣、张得贵等人。

而这种习惯势力,又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新一代农民。

一些原本积极参加斗争的农民,一旦手中拥有了权力,他们的私心便暴露出来,将自己手中的权力变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

《李有才板话》中的陈小元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原本是老槐树下“小字辈”中的一员,对于地主阶级的压迫,他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

后来,由于农民群众的推选,他当上了村干部。

然而当上干部之后的小元却忘记了人民群众在他身上寄予的厚望,反而向地主阶级靠拢,成了广大农民的新的压迫者。

正如李有才在他的快板里所唱的:“陈小元,坏得快,当了主任要气派,改了装,换了戴,坐在庙上不下来,不担水,不割柴,蹄子爪子不想抬,锄个地,也派差,逼着邻居当奴才。

”①这是一个为了贪图享乐、被地主阶级的糖衣炮弹所击倒的一个典型代表。

这一类人物不但在解放前的中国农村中存在,甚至在解放后的中国农村中,也不乏其人。

《三里湾》中的范登高也是一例。

范登高作为一村之长,作为党员的他应当是人民群众的代表,理应走在群众的前头。

但他心中存在着一己私念,担心开展互助组会影响自身的利益。

于是便利用手中的职权,百般的阻挠开展互助组这件事情,给村里组织互助组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而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谋取私利。

无论是解放前的小元还是解放后的范登高,他们在最初受剥削、受压迫的时候,对地主阶级的统治以及恶霸势力都是恨之入骨的,而一旦革命取得了成功,手中拥有权利的时候,他们最初为民谋利的雄心壮志便荡然无存,小生产者的自私、落后、贪婪暴露无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