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游记二则

合集下载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前一篇:五人墓碑记后一篇:峡江寺飞泉亭记西湖游记二则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袁宏道初至西湖记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翻译:初至西湖记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

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奇特的景观。

与湖心亭看雪相似的文言文

与湖心亭看雪相似的文言文

与湖心亭看雪相似的文言文
与《湖心亭看雪》相似的文言文有《西湖游记二则》中的《西湖总记——明圣二湖》,作者是袁宏道。

以下是《西湖总记——明圣二湖》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翻译: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

一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光。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此外,《西湖游记二则》中的《晚游六桥待月记》也与《湖心亭看雪》有相似之处,都写出了作者闲适恬静的心境。

西湖游记二则阅读答案

西湖游记二则阅读答案

西湖游记二则阅读答案篇一:文言文阅读板块第一讲教辅精选文言文阅读板块第一讲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

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下面将初中常见的12个虚词举例如下:之⒈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③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⒉助词⑴。

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⑵。

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⑶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⑷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满井游记》)⑸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⒊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为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

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

如: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2.表示被动,译作被 .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 .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西湖游记二则练教学反思鲁教版(new)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西湖游记二则练教学反思鲁教版(new)

西湖游记两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十二课是袁宏道的《西湖游记两则》。

这篇文言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是一篇比较有特色的游记文章,体现了袁宏道的“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

文中的景物描写极有特色,作者侧重整体描述,不局限于一枝一叶的表达。

对重点景物,如月的描写,也是点到即止,留丰富之想象给读者。

那么如何将作者的这一特色介绍给学生,并能够使学生有所感悟,应该是分析文章时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现状,我将这节课设计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熟读。

我对学生所提的要求是熟读成诵,一定要读到每个句子不加字不减字不改字,就像是自己口中本来就应该这么说却不感到别扭,是自己心中所有的程度。

只有这样,语言才会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理解也就自然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成诵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通过反复的诵读,大部分学生已经比较流畅了,几个脑子比较快的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背诵的任务。

接着,我又示范了有感情的朗读。

对于语言,尤其是我们的古汉语,朗读是较高层次的赏析。

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感情朗读是他们的弱项。

老师要做朗读的高手,用自己的读带着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

当然,短短的一节课达不到这样的目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坚持和指导。

剩下的时间自然的交给了文章的翻译。

我一直认为:学习文言文应该用文言的思维去学习,对于要将文言的语句翻译成现代的汉语,其语法规则和系统均有不小的差别。

对学生来说,其实是增加了一项程序。

就像学习英语一样,正常有效的学习应该是用英语的思维来学习英语,而不应该将英语思维转换成汉语思维来学习.所以学习语言,学习的氛围和学习的环境很重要,语言思维也很重要。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对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情感以及写作手法进行鉴赏分析了。

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揣摩感悟,体会作者情感——比较鉴赏景物描写—-发挥想象,改写练笔。

这几个环节围绕本文的重点-—景物描写来设计,环节比较简单,内容有所侧重,重点比较突出。

西湖游记二则--北师大版

西湖游记二则--北师大版
。〕 《胡非子》三篇。〔墨翟弟子。〕《墨子》七十一篇。〔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右墨六家,八十六篇。墨家者流,盖出於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 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苏子》三十一篇。〔名秦,有《列传》。〕《张子》十篇。〔名仪,有《列传》。〕《庞煖》二篇。〔为燕将。〕《阙子》一篇。〔《国筮子》十七篇。〕《秦零陵令信》一篇。〔难秦相李斯。〕《蒯子》五 篇。〔名通。〕《邹阳》七篇。《主父偃》二十八篇。《徐乐》一篇。《庄安》一篇。《待诏金马聊苍》三篇。〔赵人,武帝时。〕右从横十二家,百七篇。从横家者流,盖出於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 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孔甲《盘盂》二十六篇。〔黄帝之史,或曰夏帝孔甲,似皆非。〕《大禹》三十七篇。〔传言禹所作,其文似后世语。〕《五子胥》八篇。〔名员,春秋时为吴将,忠直遇谗死。〕《子晚子》三十五篇。〔齐人,好议兵, 与《司马法》相似。〕《由余》三篇。〔戎人,秦穆公聘以为大夫。〕《尉缭》二十九篇。〔六国时。〕《尸子》二十篇。〔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吕氏春秋》二十六篇。〔秦相吕不韦辑智略士作。〕《淮南内》二十一篇。〔王安。〕《淮南外》三十三篇。 《东方朔》二十篇。《伯象先生》一篇。《荆轲论》五篇。〔轲为燕刺秦王,不成而死,司马相如等论之。〕《吴子》一篇。《公孙尼》一篇。《博士臣贤对》一篇。〔汉世,难韩子、商君。〕《臣说》三篇。〔武帝时作赋。〕《解子簿书》三十五篇。《推杂书》八十七篇。《杂家言》 一篇。〔王伯,不知作者。〕右杂二十家,四百三篇。〔入兵法。〕杂家者流,盖出於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神农》二十篇。〔六国时,诸子疾时怠於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野老》十七 篇。〔六国时,在齐、楚间。〕《宰氏》十七篇。〔不知何世。〕《董安国》十六篇。〔汉代内史,不知何帝时。〕《尹都尉》十四篇。〔不知何世。〕《赵氏》五篇。〔不知何世。〕《氾胜之》十八篇。〔成帝时为议郎。〕《王氏》六篇。〔不知何世。〕《蔡癸》一篇。〔宣帝时,以 言便宜,至弘农太守。〕右农九家,百一十四篇。农家者流,盖出於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誖上下之序。《伊尹说》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依托也。〕《鬻 子说》十九篇。〔后世所加。〕《周考》七十六篇。〔考周事也。〕《青史子》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也。〕《师旷》六篇。〔见《春秋》,其言浅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务成子》十一篇。〔称尧问,非古语。〕《宋子》十八篇。〔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天乙》三 篇。〔天乙谓汤,其言非殷时,皆依托也。〕《黄帝说》四十篇。〔迂诞依托。〕《封禅方说》十八篇。〔武帝时。〕《待诏臣饶心术》二十五篇。〔武帝时。〕《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一篇。《臣寿周纪》七篇。〔项国圉人,宣帝时。〕《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时以 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百家》百三十九卷。右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小说家者流,盖出於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 议也。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出蹵鞠一家,二十五篇。〕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 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 不犹瘉於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屈原赋二十五篇。〔楚怀王大夫,有《列传》。〕唐勒赋四篇。〔楚人。〕宋玉赋十六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赵幽王赋一篇。庄夫子赋二十四篇。〔名忌,吴人。〕贾谊赋七篇。枚

西湖游记二则1

西湖游记二则1

原文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 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桌小入 舟入湖。山色如蛾, 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 目酣神醉,此时欲 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 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 四日 也。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 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 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 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 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 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 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 哉!
解释词语
1、突兀 2、 棹小舟 3、山色如娥,花光如颊 4、波纹如绫 5、目酣神醉 6、欲下一语 7、东阿王 8、始此 9、为春为月 10、夕岚 11、为寒所勒 12、石篑数为余言 13、急往观之 14、竟不忍去湖上 15、红烟绿雾 16、歌吹 17、粉汗 18、罗纨之盛 19、艳冶 20、湖光染翠 21、夕舂未下 22、设色 23受用
山是青黑色,如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如少女的面 颊,微风吹来,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样柔软。 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 湖水被染成绿色,暮烟凝聚在山间。
读完之后你喜欢哪些词句?为什么喜欢?
(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或个别词句 的表达效果的角度思考)
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平 湖 秋 月
三 潭 印 月
双 峰 插 云
曲院风荷
花 港 观 鱼
南屏晚钟

袁宏道《西湖》教案

袁宏道《西湖》教案

袁宏道《西湖》教案一、导入新课俗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之美又以西湖为最,有诗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西湖的文章,仔细品味西湖的美。

二、简介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

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三袁”。

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扦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三、分析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并用多媒体设备打出生字词,学生在书中画记。

①突兀:高耸的样子。

②棹:船桨。

这里作动词用,划船③勒:抑制。

④相次:一个接一个地。

次:按顺序排列。

⑤发:打开、开掘,引申为“花开”。

⑥数:屡次。

⑦去:离开。

⑧弥漫:满,遍。

⑨歌吹:唱歌奏乐。

这里是说歌妓很多。

吹,管乐器的演奏。

⑩罗纨:精细的织品。

这里指富贵人家的装束。

⑩艳冶:美丽,妖艳。

⑩染翠:变成绿色。

⑩岚:山气。

⑩设色:用颜色描画。

⑩夕舂:夕阳。

⑩尤:更。

⑩目酣:形容非常爱看。

酣,喝足了酒。

⑩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

意思是一切景物。

2.学生自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试着翻译。

3.教师答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安排打开多媒体,展示画片。

1.学生根据画面了解作者游踪。

“西湖一”:武林门一保叔塔一昭庆寺一西湖“西湖二”:断桥—苏堤(全在湖上)指名学生在文中找出写景部分与画面一致的语句,并齐读这些语句。

这一过程可灵活安排,主要使学生对西湖有更形象的认识。

五、作业教学建议一、课文主旨《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结构内容《西湖一》全文共5句。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西湖游记二则2

西湖游记二则2

西湖最盛之景 春景
粉绿 汗烟 侧 正 罗红 面 面 纨雾
奇观:梅花与杏桃 铺垫 相次开发
月景
山花 容态 水柳 意情
朝烟
对偶 拟人
夕岚
山湖 岚光 设染 色翠 之之 妙工
高 雅 的 志 趣
写景抒怀
小结
作者是用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他笔下的西湖 如同青春靓丽、婀娜多姿的少女,富有鲜活的生命 力和灵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通过对西湖春天的自然风光、动人景象的 传神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满心喜爱和深切感受。
我们应该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用心感受 活的审美情趣,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 会 感 受
学 会 发 现
课文分析: 西湖一
心飞湖上
即棹小舟入湖
游踪
对西湖向往已久 迫不及待的心情 满 始 排比 拟人 西湖全貌 怀 游 喜 西 悦 湖 作者的神态 西湖如女子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 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所见 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所感
第一自然段里描写的西湖最盛之景是什么? 写梅花有什么作用? 第二自然段哪几句话描写春景?主要写什么? 第三自然段写晨昏月景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些? 为什么? 品味最后一句话的表达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游记二则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结构内容
《西湖一》全文共5 句。

第一层(第1 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 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 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西湖二》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