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述定稿

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述定稿
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述定稿

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述评

摘要:社会存在决定意识,时代的不同也决定了思潮演变的不同,女性文学思潮也遵循着这一规律。由于各种原因,80年代及以后才出现了比较系统的中国女性文学思潮。本文就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形成的原因、具体表现以及影响作了分析与述评。

关键词:新时期女性思潮阶段影响

引言: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这也使得中国女性在文学创作方面受到极大的束缚。而随着中国封建体制的瓦解,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文学创作方面,中国女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女性文学思潮。

一、什么是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

作为在漫长的时代中通常被历史遮蔽的潜流,女性文学是在对文化中男权意识的揭露中凸显出来上的。它的主要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已有的审美标准(男性中心)进行批判来影响读者,以期改变过去文学中存在的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争取建立一种全新的包容两种性别的文化经验,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世界和现实世界。一个文本是不是属于女性文学,主要看它是否和与男权意识相对的女性意识相联系。通常谈女性写作时,指的是女性与她们创作的作品,虽然女性写作未必一定就是女性主义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不仅是一种创作思潮,也是一种理论思潮。80年代中后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开始传入中国,它开始影响甚至摧毁了中国女性注意文学评教与创作。90年代以后,女性性别身份的认同开始与个人化写作结合起来,冲击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二、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1、八九十年代之交,欧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陆续被介绍到中国大陆,女性写作也在这一时期渐为人们所认知,女性生命本体的自觉和冲动开始暗合了女性文学主义的文学素质。

2、随着社会的发展,伴着多元化时期的到来,各种文学创作层出不穷。文化上百花齐放的方针的制定,更是为女性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必要的社会保障。

(二)女性自身的原因

1、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增强,女性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2、来自历史、社会各方面的长期压迫使女性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解放与发展。

三、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的演变历程

新时期女性作家受传统文化思维的拘囿,她们最初的女性意识表现为理想爱情。这种理想爱情现实上表现为理想男性,男性寄托是女性意识的外化表现。随

着经验的丰富,他们认识到这种思维的局限,现实中的教训也使她们反思这种传统文化心理,对男性的失望使她们进入事业寄托的阶段。然而,当时的事业意识是一种高悬的存在,充满了精英的体验。而女性的事业寄托心理来自于对这个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组成的世界的逃避,是女性产生受伤感之后的的自我心理保护。因此,事业寄托下的的女性意识是不可能持续很久的。于是,女性意识的自身深化与发展的惯性力,以及新的文学领域的牵引力,种种力量构成的合力促使女性作家开始认真思考女性意识。而对女性性意识的思考又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铁凝式的女性存在的历史文化反思,另一种则是王安忆式的女性存在的自然科学反思。

四、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的具体表现

新时期的女作家们,或从历史深处走来,或后起于新时期文坛,都高举“人的自觉”和“女性自觉”两面大旗,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光荣传统,由“女人与社会”,渐次拓展为“女人与男人”、“女人与自我”、“女人与女人”等性别关系的女性言说。新时期女性文学随着对人的全面理解和女性自我实现的追求,思想艺术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女人与社会

这一阶段,与人的解放相应的女性文学,表达对一种新的人与人关系的渴望,谈的基本上还是一些社会话题。这一阶段涌现出了张洁、铁凝、王安忆、路星儿、张欣、舒婷等一批女作家。她们的作品继承了五四新文学传统,表现出对爱与美、对精神理想的热烈追寻,在风格上具有女性书写的天然标志,如观察细致、敏感等,并且重塑了女性的温柔、善良、无私等特质。

以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为例:小说写了母亲钟雨是一个有名的爱情小说家,她虽然没有丈夫,却有着女儿和一个自己的家,母亲只关心婚姻的实质而不关心它的结果。母亲因忧郁而枯萎,她和一个没有任何爱情可言的人结婚,最后导致分手。同时,母亲也有很多心事,却从来不肯告诉女儿……张洁细腻地将母亲的感情波澜和心理变化写得非常透彻,并且通过母亲的行为、神态、以及语言来体现了她想要赞颂的热爱生活、有事业心、坚持人的尊严、互相理解与尊重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境界。在母亲去世后,按照母亲的要求,作者亲手为母亲烧掉了那套她钟爱的小说集—契诃夫的小说集来为她陪葬,却没有烧掉母亲的手记—《爱,是不能忘记的》,也正是这本集子最后成了作者研究母亲爱情观的重要依据,这里面深刻描写了母亲、细腻、深沉、心被强烈而无望的爱所煎熬的“痛苦的理想主义者”的形象。

小说的中心写的是是母亲的一颗不能被忘记的受爱煎熬的心,它在对爱清的追求与条条框框的现存道德规范之中苦苦挣扎、痛苦呻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婚姻与爱的观念,对理想的爱情的不懈追求。

这篇小说是“渴求摆脱镌刻着私有制度烙印的一切习惯、情感、规范和传统,渴求摆脱那散发着市侩气息的、庸俗的婚姻关系……”。它要表达的是人类在感情生活上的难以弥补的缺陷,所以说,作者企图探讨和提出的,并不是一般的爱情问题,而是社会学问题。

这一阶段出现的作品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抗抗的《爱的权利》和《北极光》、宗璞的《弦上的梦》、茹志娟的《草原上的小路》、刘真的《黑旗》等。都标志着在封建传统与“左”倾思潮双重压一下的女性意识开始苏醒。但这些作者多数仍以关心社会和“人”的命运作为写作的策略,对女性一般偏重于其

人道的、启蒙的和伦理的意义,其时女性意识并没有全面觉醒。

(二)第二阶段:女人与男人

第二阶段,部分女作家的创作渐渐发生了变化,她们的作品中有了“爱”,甚至开始出现了“性”,铁凝的《麦秸垛》,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在加深加强,增多了女性“私人化”的“欲望”成分。她们的突出特点是,从个人体验出发,对启蒙主义的女性意识加以拆解和弱化,并强调女性在社会体验、身体、文化以及心理上都不同于男性,肯定女性的独立性及其诉求。这些作者特别专注于女性的性别身份在社会中逐渐形成并受到压抑的过程,即女性成长主题,尤其偏重于对视为禁忌的性别体验的描绘,传达出女性被抑制的追求自我实现和寻求平等的性别意识。

这一阶段出现的作品:张洁的《方舟》、《无字》,张抗抗的《隐形伴侣》、《赤彤丹朱》,王安忆的“三恋”等文学创作依然保有比较厚实的历史和人性内涵。

(三)第三阶段:女人与自我

9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奔涌于中国,女性主义也从隐蔽的话语转变为公开的话题。时代语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复杂的原因,女性主义也成为很多女性作家的自觉意识。许多女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由“作家”身份向“女作家”身份转移,不单女性写作人数增加了,写作上也出走了明显的秘密化倾向。女性文学进入第三阶段,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变得异常活跃起来。陈染、海男、林白等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女性作家们从风格、情节、人物、视角等方面对男权话语进行集体的颠覆,从女主人公的成长记忆以及个人命运中寻找女性受到压抑的种种原因。

这一阶段的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部具有相当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借着这本小说,林白有意总结她早期的生活及创作经验,并思索一个女性为写作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全书是始自五六岁林白抚摸自己,初识身体的欲望,一路描写了她的少年学习经历、初燃的创作野心、流浪四方的奇遇、一再挫折的恋爱、以及被迫堕胎的悲伤等情节。她最后辗转由家乡来到北京,“死里逃生,复活过来”林白洋洋洒洒地写来,颇有不能自已的时候;但全书的形式虽不够精致,仍有一股直率动人的力量。

除此之外,陈染的《私人生活》、海男的《女人传》等大多是带有回忆和揭晓性质的自传性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扩大的女性欲望。“个人化写作”、“私人化写作”、“女性写作”等概念频繁出现,成为当时女性创作激越姿态的概括性命名。

第四阶段 :女人与女人

这一阶段代表作品有棉棉的中短篇小说:《盐酸情人》、《我们害怕》、《我是个坏男人》、《熊猫》、《啦啦啦》、《白色在白色之上》以及长篇小说:《糖》、《社交舞》、《声名狼藉》、《于忧郁的明天升上天空》。卫慧的《像卫慧那样疯狂》、《水中的处女》、《欲望手枪》、《上海宝贝》、《我的禅》。

棉棉的拟自传体长篇小说《糖》正是围绕着“自由和选择”这一既古老而又时新的话题,叙述了一个“问题女孩”红和她在青春迷途中邂逅的几个同样有“问题”的少男少女的故事。

《糖》是一个另类女孩的真实故事,她无法选择,她的故事从何时何地开始,她自己也无从选择,她一路跌跌撞撞地走过来,随时随地都可能一跌到底,但是那根坚韧的神经、那种坚强的生命力支撑着她,直到写作带着医生的使命走进她的生活,她的生活因此而改变了颜色。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关于一个女孩成长为女人的故事。

这一阶段女性作家主要有出生于70年代的卫慧、棉棉等人。这些女性作家对于身处其中的社会与环境,很少去思索和追问。她们作品里的个人与社会生活构成强烈的反差,但这些作品同样都包含着相当丰富的社会和文学内涵。

五、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形成的意义

(一)积极意义

1、经过几代女性作家的辛勤努力,女性文学最终出现了真正多元化并存的格局。

2、90年代,以“性别言说”为代表的叙述,也是进一步拓展个人化精神空间的合力之一。

3、各类佳作纷纷出现,作家队伍也是几代同堂。

4、女作家们以各自的作品共同建构了中国女性文学的绚烂和丰富,成为她们进入历史的方式。于此相应的是,90年代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与理论论争也变得愈来愈热。

(二)不足

1、需要警惕在看似维护女性写作的评价中实际潜藏着的对女性的压迫。

2、对作为叙事策略的身体写作,它的政治意义的追求与消解困境的积极内涵,包括身体写作的建构性,应允以客观评价。

参考文献:

[1]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谭伟平,龙长吟:《现代中国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姚代亮:《中国当代文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洪子成:《中国当代文学概说》,香港青文书屋,1997。

[4]顾晓玲女性文学批评:由"女性意识"到"性别诗学" [期刊论文] -语文学刊2009(23)。

[5]杨慧芳性别意识的独立与女性主体性意识的觉悟 [期刊论文] -唐山学院学报2007(5)。

[6]刘翠翠浅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从女性意识角度谈起 [期刊论文]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

2017秋0060《新文学思潮与流派》综合题59.60题答案

2017秋0060《新文学思潮与流派》综合题59.60题答案 59题 一、填空题 1.新月社在新文学发展史上最主要的贡献是对新格律诗的提倡和实验。 2.川岛是语丝社社团的代表作家。 3.成仿吾是五四时期文学社团创造社的代表作家。 4.《弃妇》的作者是李金发。 5.《罗大斗的一生》的作者是路翎。 6.《故事新编》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寓言小说,也是一部不像小说的小说。 7.“开电车人开电车”是张爱玲小说《封锁》中的主题句。8.《小说月报》是新月派的文学会刊。 9. 文学史上有“雨巷诗人”之称的是戴望舒。 10.绿原属于七月诗派诗派作家。 11.闻一多的诗集《红烛》还是由自由体向现代格律诗过渡的一种“半格律体”,到了诗集《死水》就几乎全是严整的现代格律诗。 12. 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13. 以“土地”和“太阳”为诗歌中心意象的诗人是艾 青,他的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二、名词解释 1.问题小说 答:五四时期流行问题小说。这里所说的问题小说,顾名思义,即是以小说的形式提出社会问题。鲁迅谈到自己的小说创作时说,他只是把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以小说的形式向读者提出一些问题。但问题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问题小说,是指那些在明确的创作目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人生问题而自觉创作的小说。至于这里所说的问题小说,是专指文学研究会作家在人道主义和启蒙主义指导下,以小说形式表现新时代到来之际的种种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作品。 2.新诗戏剧化 答:新诗戏剧化:九叶诗人反对诗歌的宣传说教和浅露的感伤,提出诗歌不仅是满足抒情功能,还应像戏剧那样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和情感张力,能够显示出心灵深层的运动与变化。诗的戏剧化要求主观体验转化为客观性和间接性,即对诗歌说理和抒情进行控制与规范,使意志和情感转化为诗的经验,使诗歌取得抒情的客观化效果,实现“思想知觉化”。 3.新感觉派

第7章:20世纪80年代文学思潮

第七章 20世纪80年代文学思潮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新时期文艺思潮的发展概况、文学潮流、文艺论争。 【教学重点、难点】: 新时期文艺思潮的发展;文学潮流。 【课时】:1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新时期文学的复苏 (一)政治和文艺的拨乱反正 1.天安门诗歌运动 1976年4月5日(清明前后),天安门广场掀起一场以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主要利用旧体诗词的形式,表达人民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愤怒与声讨,对光明和理性的呼唤,歌颂和怀念周总理,具有极强的现实功利性和战斗性。四五诗歌运动宣告了“假大空”的文革文学的末日,成为“伤痕文学”的发端。 2.政治的拨乱反正 1976年底,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央对文革作出了定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引发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评两个“凡是”,要求“解放思想”;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文艺界拨乱反正和艺术自由的提倡 1977年至1979年,政治的拨乱反正也贯彻到文艺领域。集中清算了“四人帮”的极左文艺观念。文艺组织恢复工作。文学刊物相继复刊。一批被打倒的作家“归来”,重新获得了创作的权利和自由。 1979年10月,第四次全国文代会,提出艺术民主,文艺界全面解冻。 1984年12月作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提出创作自由的口号。 (二)文艺论争: 1.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论争 对“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提出了置疑。对文艺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视和重新认识,为1980年“二为”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提出作好了理论和舆论准备。 2.关于现实主义的论争 对现实主义中真实性的重新认识。对生活事实与生活真实,生活本质与生活真实,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真实性与倾向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廓清了一直以来对现实主义一系列似是而非的观念,对以真实性为核心的现实主义达成了共识,确立了新时期文艺复苏的方向。 二.20世纪80年代前期文学思潮: (一)文学潮流 1.伤痕文学:直接起因于揭露文革的灾难,描述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的官员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伤痕文学走出了文革的假大空颂歌模式,直面血泪人生。

西南大学2018年秋季[0060]《新文学思潮与流派》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 0060 学年学季:20182 单项选择题 1、在诗歌创作中具有农民的“忧郁”和“漂泊的情愫”的诗人是 .艾青 .田间 .袁水拍 .田汉 2、两个口号的文学论争中的两个口号是指 .“国防文学”和“革命文学” .“国防文学”和“抗日救亡文学” .“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抗日救亡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3、主张“为人生”文学的文学社团是 .创造社 .沉钟社 .未名社 .文学研究会 4、在晚清就倡导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 .陈独秀 .梁启超 .黄遵宪

.裘廷梁 5、诗人戴望舒前后诗风的变化是 .从现实主义转向现代主义 .从现实主义转向唯美主义 .从古典主义转向现代主义 .从现代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6、属于“革命文学”作家蒋光慈的作品是 .《短裤党》 .《二月》 .《孩儿塔》 .《为奴隶的母亲》 7、“汉园三诗人”是指 .何其芳、李广田、丰子恺 .何其芳、丰子恺、卞之琳 .李广田、卞之琳、丰子恺 .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 8、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中社会剖析派的作家有 .茅盾、沙汀、艾芜、废名等 .萧军、吴组缃、端木蕻良、穆时英等 .茅盾、沙汀、艾芜、吴组缃等 .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李辉英等 9、茅盾小说《蚀》三部曲包括

.《春蚕》、《秋收》、《残冬》 .《春蚕》、《林家铺子》、《腐蚀》 .《幻灭》、《动摇》、《追求》 .《幻灭》、《动摇》、《腐蚀》 10、冰心小说创作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从《超人》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到《斯人独憔悴》等宣扬“爱”的哲学 .从《斯人独憔悴》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到《超人》等宣扬“爱”的哲学 .从《分》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到《斯人独憔悴》等宣扬“爱”的哲学的 .从《超人》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到《分》等宣扬“爱”的哲学的小说到11、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诗人是 .冯雪峰 .冯至 .徐志摩 .戴望舒 12、散文集《绿天》的作者是 .朱自清 .周作人 .陆蠡 .苏雪林 13、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平民诗人”的诗人是 .刘半农 .艾青

《新时期时期文学》试题

《新时期时期文学》试题 2006-7-14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般认为,反思文学的肇端是1979年第2期发表的()。 A.卢新华的《伤痕》B.王蒙的《布礼》 C.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D.高晓声的《李顺达造屋》 2.先锋文学通常是指在中国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都呈现出强烈的()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 A.浪漫主义B.批判现实主义 C.后现代主义D.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3.80年代初,较早介绍西方现代派小说理论的小册子是()。 A.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B.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C.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D.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4.新现实主义小说注重塑造时代英雄,比如,孔太平是()作品中的主人公。 A.《年前年后》B.《大雪无乡》 C.《大厂》D.《分享艰难》 5.与八十年代中前期相比,90年代作家的写作立场呈现出多元化,主要有()、民间化与知识分子三种立场。 A.革命化B.人民化C.个人化D.贵族化6.由于()的知识分子背景和叙述上沉思抒情的品质,他的小说被有的批评家称为"知识分子叙述"。 A.莫言B.格非C.扎西达娃D.北村 7.从新时期文学思潮看,()大体可以看作一种民间立场的写作。 A.女性文学思潮B.先锋文学C.寻根文学D.新写实文学8.谌容的优秀中篇小说是() A.《永远是春天》 B. 《万年青》 C.《春之声》 D.《人到中年》 9.与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不同的是,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小说。 A.短篇B.中篇C.中短篇D.长篇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与流变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与流变 引言 近几年来,中国文坛对于思想的不断呼唤,让我们不由得回忆起百年前的中国文坛,那是一个风云汇集,思想变化万千的年代。首先是政治与艺术的纠葛,其次是道与器的交会,文学不断寻找属于自身属性的真正文学性的坚韧与执着。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界定,我们一直从双重意义来归纳出其概念。首先,时间概念:从1917年到1949年;其次,价值归宿(根本属性):中国新文学,在另一方面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换句话来说,中国现代文学指的是从1917年到1949年的中国新文学。而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思潮,是站在众多社会思潮的前锋,成为最引人瞩目的主流思潮,即中国新文学思潮,也被称为中国新文学内在的文学思潮系列。很多时候国内作家与文学理论家们都在讨论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分歧较为明显,而本文试图从现代文学思潮发展与演变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理性梳理总结,找出一些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可供借鉴的东西。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起源 通过史料研究,可以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起源背景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外来思想蜂拥而至,这让中国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传统封建思想对于中国人民的制约,因此综合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这场反侵略战争打破了清朝一直以来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武器炸开了中国的大门。随着中西文学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国内逐渐形成了争相学习西方现代文明的潮流,出现了一大批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首的倡导学习西方文化的先驱。人们认为,要想改变中国封建落后的现状,就要从最基本的层面上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在1898年,一场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文件,改良政治教育体制的资产阶级政治维新改革戊戌变法登上历史舞台。这次戊戌变法的成就在于呼吁解放传统思想,创办学堂与报刊杂志,努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思想;在另一方面,戊戌变法对传统封建思想弊端直接揭露并进行猛烈抨击,有效促进了国民思想的觉醒,可以说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启蒙运动。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的开始,它在推翻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普及的同时,对以儒家思想为主宰地位的传统文化产生猛烈地冲击。随着具有高尚政治权力的帝王制度消失,传统文化权威也消失不见,这使得国内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得到解放的同时也产生了浓郁的焦虑感。一些相对完整而系统的具有新价值体系如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等承载中国知识分子新信仰的文学思潮开始萌发,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也因此开始崛起。 二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展历程 1 开拓期 这一阶段从1917年到1927年,此时西方民主共和观念早已进入国民内心,许多抨击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文化思想斗争不断出现。在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编撰的《青年杂志》创刊成功,并且将刊物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随后在1917年,胡适在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与《文学革命论》两篇文章,提倡应当为人生而艺术,这是第一次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接着,以《新青年》刊物与这一时期主张自由思想的北大联合,开始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对封建文言、提倡现代白话,转变传统文学方向,反对传统文学、鼓励新文学的新时期文学革命运动。从1918年1月开始,以《新青年》为首的刊物开始采用白话文形式并运用标点符号。1918年5月,鲁迅将自己的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上,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体现出中国现代新文学中彻底反封建的整体倾向,它的发表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我们看到,新文化运动初期知识分子们以德先生与赛先生为口号,积极宣扬民主与文件,而这场运动实质是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潮流与中国传统封建旧文化制度之间的斗争。在俄国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综述

MOUNTAIN FLOWERS 并不是所有的女性写作都是女权主义的,但许多女性主义文本反映了女权主义所关注的问题。在文学批评界,传统的文学批评因为倾向于以男性经验为基础进行普遍性的阐述而受到攻击。传统批评方式认为文学经典作品表达永恒不变的真理,而这种真理不受性别等世俗问题的影响。女权主义者则认为,这种批评方法拒绝承认经典文学作品常常推崇男性价值观和利益,从而使得男性偏见制度化和机构化,女性主义者因此必须提高女性对于性压迫这一事实的觉悟。这一时期的开拓性文学批评作品《性政治》选用了男性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性政治分析的依据,披露了在文学这种父权意识文化产物中的性别偏见和性暴力,解构了经典文学作品中被贬损的女性角色塑造。女权主义者力图通过提倡对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重新评价来唤醒人们对于女性价值的再认识。第二次浪潮中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在揭露文学作品中父权偏见的同时,还努力挖掘和定义女性自己的文学传统,包括寻找和再版那些被湮没被遗忘的女性作家及作品,以及对于女性生活、创造力、风格、体裁、主题、形象等性质的重新定义。随着性别意识的不断加深,女权主义者大力提倡一种抵抗性阅读,其目的在于揭露女性是如何被迫去认同文本中压迫女性的性别偏见的,并且培养一种真正从女性视角进行阅读、拒绝与自己的压迫者合作的女性读者。这种观点在朱迪丝?菲特利(Judith Fetterley)的作品《抗拒性读者》(The Resisting Reader,1976)中得到极为充分的表达。 女性主义质询在人类社会中,妇女为什么总是扮演从属于男性的角色。它关注在历史中妇女的生活是怎样变化的,探讨女性的经验与男性的有什么不同,不管是作为一种实质性的本体论或者心理差异的结果,还是作为历史印迹和社会结构的结果。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女性创作的文学是怎样表达或表现女性生活与体验的特点的。它也研究男性主宰的法则,以了解男性是怎样运用文化来推进他们对女性的主宰的。 从总体上讲,女性主义有一个漫长的政治史,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至少在英美发展成了一种实质性的力量。照玛丽?伊格尔顿(Mary Eagleton)的说法,弗吉妮娅?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当代女性主义论争开创之母”,她宣布了许多后来的女性主义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而且她本人也成了某些论争展开的场地;伍尔夫的两个关键文本对女性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即《一间自己的屋子》(A Room of One’s Own,1929)和《三个畿尼》(Three Guineas, 1938)。她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女性与男性相比在物质上的不利,第一本书集中讨论女性文学生产的历史与社会语境;而第二本则讨论男性权力与职业(法律、教育、医疗等领域)之间的关系。 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她还争论说,女性写作理应发掘女性经验,而不应该只是对两性经验的比较和对照。因此,这篇文章成为探讨女性写作传统可能性的一个早期宣言。伍尔夫对女性主义的主要贡献是,她认识到性别、身份是一种社会建构,能够受到挑战和发生形变。她拒绝“女性主义”意识,要求自己的女性性(femi-ninity)处于无意识状态:“像女人那样写,但是像一个忘记自己是女人的一个女人”(伍尔夫),她挪用了布鲁姆伯里文人圈子里“双 性同体”(androgyny)的性伦理,希望在“男性”的自我实现与“女性的”自我消灭之间实现一种平衡。在这一点上,一些女性主义批评家,特别是伊莱恩?肖沃尔特认为伍尔夫在两性冲突中采取了一种被动的撤退立场,但托里尔?莫娃(Toril Moi)则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解释,她认为这是伍尔夫的一种策略。莫娃借取了克里斯蒂娃把女性主义与先锋派写作结合在一起的观点,提出伍尔夫的兴趣并不在男性与女性写作的平衡上,而在固定的性别身份的彻底移置上,她在自己的现代主义小说中打散了那些固定的观点,从而拆解了本质主义的性别观。 莫娃争论说,伍尔夫反对的只是那种颠倒了大男子沙文主义的女性主义,她对女性写作的独特性有十分清醒的意识。她认为,女性写的之所以与男性写的不同,并不是因为她们在心理上与男人不同,而是因为她们在社会地位上与男人不同。因此,她要写作女性经验的意图就是要发现描写女性生活受到限制的语言表达形式,她相信,当女性最终获得了与男性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平等之后,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她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了。 照哈姆(Maggie Humm)的说法,波伏娃及其《第二性》则成为“第一潮”女性主义的终结。《第二性》显然充塞着第一潮阶段的“物质主义”,但它也认识到两性之间在利益上有广大的不同,并严厉抨击男人在生理、心理与经济上对女人的歧视,从而召示了第二潮女性主义的到来。 此书极为清晰地确立了现代女性主义的根本问题。当一个女人试图界定自己时,她开始时一定说“我是一个女人”;而没有一个男人会说“我是一个男人”。这一事实揭示在“男性的”(masculine)与“女性的”(feminine)之间存在着根本的不对称:男人界定的是人,而不是女人,这种不平衡可以追溯到《旧约》。女人散布在男人中间,没有自己单独的历史,没有自然的团结;她们也不像其他受压迫团体那样结合在一起。女人被铆进了一种与男人不平衡的关系中:他是“一个人”,而她只是这个人的“他者”。男人的主宰巩固了一种屈从的意识形态气候:立法者、牧师、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竭力说明,女人的从属地位是上天的意志,对人世是有利的。按照伍尔夫的说法,女人作为“他者”的假定被女人自己进一步内化了。 波伏娃的著作仔细辨析了性(sex)与性别(gender)的差异,而且看出了社会功能与自然功能之间的互动关系:“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整个文明。只有另一个人的干预,才能把一个人树为他者”(波伏娃)。正是与生理学、心理学、生殖、经济等相关的阐释系统建构了那“另一个人”(男性)的在场。波伏娃对“是一个女性”(being a female)与“被建构成‘一个女人’”(being constructed as‘a woman’)作了重要区分,由此她能够在女人只要求打破她们的客观化处境时彻底摧毁父权制。与其他“第一潮”女性主义者一样,波伏娃要求摆脱生理差异获得自由,她也同样不信任“女性性”,这样她也就与一些当代女性主义者划清了界限,后者更多地强调女性身体与无意识的重要性。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综述李丽琴 154

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特征

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特征 [摘要]在第一个十年,新时期文学思潮在经过“文革”的“洗礼”之后,表现出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诉求,简而言之,这一时期文学思潮具有人性化特征。在第二个十年,经济体制变革,传统价值观瓦解,世俗生活成为作家与读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具有世俗化特征。 [关键词]新时期;人道主义;世俗化 文革结束后,经过拨乱反正,并以1979年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为标志,当代文学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新时期。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到“新写实文学”等,新时期文学二十年可谓是思潮迭起的二十年。新时期的文学思潮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们有的是对过去错误思潮的反拨,有的是过去正确思潮的回归,有的是新出现的,但也和过去的思潮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或受到过去的思潮或大或小的影响。 我们可以大体上按照前后两个十年把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变革”阶段和九十年代的“转型”阶段。所以,我们可以分别从这两个阶段研究新时期以来文学思潮的特征。 一 “文革”十年浩劫,使我国的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处于极度混乱与严酷的禁锢之中,神州大地一片肃杀,满目疮痍。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人民才开始从政治上解放出来。政治上的解放必然要求思想上的解放。新时期初的思想解放运动很快形成了对“四人帮”极左教条的冲击,并重新确立了“文学是人学”的信念。从现代性角度来说,新时期重新提出了现代性的任务,重新返回文化启蒙的历史轨道。同时现代性任务的提出,要求新时期文学为它服务,导致新时期文学想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复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针对“两个凡是”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学界大讨论,绝对主义的阴霾开始消散,被禁锢、压抑的思想逐渐复苏。1978年12月18日--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再度批驳“两个凡是”,强调实事求是,反对教条迷信,确立思想解放的基本路线。新时期,文化禁锢被打破,出现了文学繁荣局面,相对宽松的文学制度和作家自由的身份保证了启蒙

18春西南大学[0060]《新文学思潮与流派》作业答案

1、两个口号的文学论争中的两个口号是指 1.“国防文学”和“革命文学” 2.“国防文学”和“抗日救亡文学” 3.“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4.“抗日救亡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2、主张“为人生”文学的文学社团是 1.创造社 2.沉钟社 3.未名社 4.文学研究会 3、在晚清就倡导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 1.陈独秀 2.梁启超 3.黄遵宪 4.裘廷梁 4、诗人戴望舒前后诗风的变化是 1.从现实主义转向现代主义 2.从现实主义转向唯美主义 3.从古典主义转向现代主义 4.从现代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5、“汉园三诗人”是指 1.何其芳、李广田、丰子恺 2.何其芳、丰子恺、卞之琳 3.李广田、卞之琳、丰子恺 4.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 6、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中社会剖析派的作家有 1.茅盾、沙汀、艾芜、废名等 2.萧军、吴组缃、端木蕻良、穆时英等 3.茅盾、沙汀、艾芜、吴组缃等 4.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李辉英等 7、茅盾小说《蚀》三部曲包括

1.《春蚕》、《秋收》、《残冬》 2.《春蚕》、《林家铺子》、《腐蚀》 3.《幻灭》、《动摇》、《追求》 4.《幻灭》、《动摇》、《腐蚀》 8、冰心小说创作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1.从《超人》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到《斯人独憔悴》等宣扬“爱”的哲学 2.从《斯人独憔悴》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到《超人》等宣扬“爱”的哲学 3.从《分》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到《斯人独憔悴》等宣扬“爱”的哲学的 4.从《超人》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到《分》等宣扬“爱”的哲学的小说到9、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诗人是 1.冯雪峰 2.冯至 3.徐志摩 4.戴望舒 10、散文集《绿天》的作者是 1.朱自清 2.周作人 3.陆蠡 4.苏雪林 11、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平民诗人”的诗人是 1.刘半农 2.艾青 3.臧克家 4.何其芳 12、七月诗派的主要特色是 1.主张新诗格律化,主张“三美” 2.主张诗歌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3.主张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形式 4.主张诗歌远离政治,否定文学的阶级性 13、与“左联”进行论争的“第三种人”指的是 1.胡秋原 2.沈从文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作业1-6次答案全

第一次作业: 1.小说《缀网劳蛛》的作者是(B) B:许地山 2.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是五四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刺刺猬博报 (A) A:《文学改良刍议》 3. “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这一呼唤出自(C) C:《沉沦》 4. 下列属于京派成员的是(A) A:沈从文 5. 《人的文学》的作者是(D) D:周作人 6.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A) A、《呐喊》 7. 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C) C:《热风》 8.执着地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小说作家是。(C) C:郁达夫 9. 巴金的《家》、《春》、《秋》被合称为(A) A:激流三部曲 10.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B) B:1930 第二次作业: 1.下列作家中属于"京派”的作家是(B) B:萧乾 2.茅盾的作品中,暴露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的黑暗统治的作品是(D) D:《腐蚀》 3. 下列诗人中属于现代派的诗人是(D) D:戴望舒 4. 1921年成立于北京,"文学革命”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C) C:文学研究会 5.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巴金的作品是(B) B:《虹》 6.下面说法不符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是(C) C:讽刺笔调 7.具有国民性批判内涵的作品是(A) A:《四世同堂》 8.下面属于闻一多创作的诗集是(B) B:《红烛》 9.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倡导"文学革命”的是(C)

C:陈独秀 10下列诗人中属于早期象征诗派的是(A) A:李金发 第三次作业 1.散文集《绿天》的作者是(D) D:苏雪林 2.文学革命后在"爱美剧”口号中发展起来的爱美剧是一种(A) A: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化戏剧 3.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诗人是(B) B:冯至 4. 与"左联”进行论争的"第三种人”指的是(C) C:苏汶 5.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文学论争中围绕"问题与主义”进行论争的双方是(C) C:胡适与李大钊 6. 《礼拜六》是哪一个派别的主要刊物(B) B:鸳鸯蝴蝶派 7.中国诗歌会的主要成员有(A) A:穆木天、蒲风等 8. 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论著《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的作者是(C) C:胡适 9.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平民诗人”的诗人是(A) A:刘半农 10.七月诗派的主要特色是(C) C:主张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形式 第四次作业: 1.在晚清就倡导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D) D:裘廷梁 2.主张"为人生”文学的文学社团是(D) D:文学研究会 3. 在诗歌创作中具有农民的"忧郁”和"漂泊的情愫”的诗人是(A) A:艾青 4.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中社会剖析派的作家有(C) C:茅盾、沙汀、艾芜、吴组缃等 5. 冰心小说创作发展的三个阶段是(B) B:从《斯人独憔悴》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到《超人》等宣扬“爱”的哲学6.“汉园三诗人”是指(D) D: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 7.茅盾小说《蚀》三部曲包括(C) C:《幻灭》、《动摇》、《追求》 8. 诗人戴望舒前后诗风的变化是(D)

新时期文学思潮

新时期文学思潮 1.1997年12月25日,国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学()创建。 A.博库B.清韵书院C.榕树下D.橄榄树 2.网络文学是随着()而出现的。 A.互联网的问世B.《第X浪潮——网络文学》C.《新语丝》D.《橄榄树》3.童的作品()讲述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亲情伦理。 A.《驯子记》B.《红粉》C.《米》D.《妻妾成群》 4.妓女秋仪是小说()中的人物。 A.《妇女生活》B.《离婚指南》C.《妻妾成群》D.《红粉》 5.一个从事三陪的同性恋人"乔"是()笔下的人物。 A.欧河B.王家新C.村D.安妮宝贝 6.在先锋作家中,()对语言进行了最极端、最大胆的艺术探索。 A.莫言B.叶兆言C.甘露D.童 7.女主角“轻舞飞扬”是作品()中的人物。 A.《超情书》B.《城市的绿地》C.《危险》D.《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8.20世纪80年代初,较早介绍西方现代派小说理论的小册子是()。 A.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B.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C.冕《在新的崛起面前》D.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9.先锋文学通常是指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都呈现出强烈的()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 A.浪漫主义B.批判现实主义C.后现代主义D.西方现代主义10.1993年第1期的《读书》发表了《躲避崇高》一文,该文的作者是()。 A.王朔B.王晓明C.王彬彬D.王蒙11.从创作思潮看,现实主义在新时期走向变异的具体标志是()的涌动。 A.先锋文学B.寻根文学C.新现实主义文学D.大众文学12.1989年由英国女批评家玛丽·伊格尔顿编的()出版,这是第一部翻译过来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专集。 A.《女权主义文学理论》B.《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权主义文学理论》C.《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第二性》 13.最初关于西方现代派的讨论是由一些从事()进行的。 A.从事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作家B.写作朦胧诗的诗人们 C.从事理论与批评工作的专家与学者D.西方现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在专业围14.民间写作中的民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从文学的角度看,民间具有()等基本涵。 A.独立精神与自由创造B.从它意识 C.自我放纵 15.下列作品中,()属于20世纪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畴。 A.《一个人的战争》B.《青春之歌》 C.《爱是不能忘记的》D.《恋爱的季节》 16.“伤痕文学之父”是()。 A.王蒙B.卢新华C.心武D.贾平凹17.在新历史小说的几个类型中,作为历史叙述的家族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是()。 A.《温故一九四二》B.《红高粱家族系列》 C.《往事与刑法》D.《月黑风高》 18.短篇小说()是改革开放初期涌现出来的反映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民精神变化的佳

西南大学《新文学思潮与流派》部分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诗戏剧化 2.文学研究会 3.主观战斗精神 二、简答题 1.简论《边城》的思想主题。 2.简述九叶诗派的平衡美学主张。 三、论述题 1.鸳鸯蝴蝶派主张“游戏”、“金钱”、“消遣”文学观念,请谈谈您的看法。 2.《女神》是新诗的代表作,以它为例,分析自由诗的贡献和局限。 本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诗戏剧化:九叶诗人反对诗歌的宣传说教和浅露的感伤,提出诗歌不仅是满足抒情功能,还应像戏剧那样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和情感张力,能够显示出心灵深层的运动与变化。诗的戏剧化要求主观体验转化为客观性和间接性,即对诗歌说理和抒情进行控制与规范,使意志和情感转化为诗的经验,使诗歌取得抒情的客观化效果,实现“思想知觉化”。 2、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机关刊物是经过改造后的《小说月报》,主张“为人生的艺术”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要文学成就是叶绍钧、王统照、冰心、许地山的小说,周作人、朱自清的散文和冰心、周作人的诗。文学研究会还翻译了西方文学著述,参与过“国故”的整理工作。 3、主观战斗精神:它是胡风现实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认为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现实的“搏斗”和“抗争”,是一场发生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战斗。现实主义就是现实与主观、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战斗和统一的结果。因此,有人也把胡风的现实主义称为主观现实主义。该主张曾受到现代文学界的误读和批判,事实证明,它不失为20世纪中国文论中的一个很有个性色彩和理论价值的主张。 二、简答题 1、它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经典之一。它借助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翠翠与祖父的相依为命表现了生命的坚毅和世事的无常,敞露了湘西“边城”世界风俗的独特和生命的悲剧。它是一首艺术的牧歌,有纯美的抒情、精致的语言和自然的结构。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59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新月社在新文学发展史上最主要的贡献是对新格律诗的提倡和实验。 2.川岛是语丝社社团的代表作家。 3.成仿吾是五四时期文学社团创造社的代表作家。 4.《弃妇》的作者是李金发。 5.《罗大斗的一生》的作者是路翎。 6.《故事新编》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寓言小说,也是一部不像小说的小说。 7.“开电车人开电车”是张爱玲小说《封锁》中的主题句。 8.《小说月报》是新月派的文学会刊。 9. 文学史上有“雨巷诗人”之称的是戴望舒。 10.绿原属于七月诗派诗派作家。 11.闻一多的诗集《红烛》还是由自由体向现代格律诗过渡的一种“半 格律体”,到了诗集《死水》就几乎全是严整的现代格律诗。 12. 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13. 以“土地”和“太阳”为诗歌中心意象的诗人是艾青,他的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名词解释 1.问题小说 它主要活跃于20年代,代表作家有冰心、王统照等,主要集中探讨社会、家庭中的命运、爱情、婚姻等人生问题。在创作中善发议论,结构简单,人物单纯。 2.新诗戏剧化 九叶诗人反对诗歌的宣传说教和浅露的感伤,提出诗歌不仅是满足抒情功能,还应像戏剧那样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和情感张力,能够显示出心灵深层的运动与变化。诗的戏剧化要求主观体验转化为客观性和间接性,即对诗歌说理和抒情进行控制与规范,使意志和情感转化为诗的经验,使诗歌取得抒情的客观化效果,实现“思想知觉化”。 3.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的得名来源于1924年10月日本作家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片冈铁兵等人创办《文艺时代》杂志,文艺评论家千叶龟雄于同年11月在此刊物上发表了《新感觉派的诞生》,“新感觉派”由此而得名。中国的新感觉派则是一个深受日本新感觉派影响,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兴起于上海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者以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最为有名,他们运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技巧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的小说流派,也是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三、简答题 1.简论《边城》的思想主题。

新建新文学思潮流派

1:[单选题]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A:A、《呐喊》B、《彷徨》C、《热风》D、《故事新编》 参考答案:A 2:[单选题]执着地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小说作家是。A:爱玲 B:巴金 C:郁达夫 D:郭沫若 参考答案:C 3:[单选题]下列属于京派成员的是。 A:从文 B:郁达夫 C:金发 D:半农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人的文学》的作者是 A:独秀 B:胡适 C:大钊 D:周作人 参考答案:D 5:[单选题]“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这一呼唤出自。A:《去国》 B:《没有祖国的孩子》 C:《沉沦》 D:《回春之曲》 参考答案:C

6:[单选题]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是五四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A:《文学改良刍议》 B:《文学革命论》 C:《我之文学改良观》 D:《论古文白话之消长》 参考答案:A 7:[单选题] 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 A:《野草》 B:《随感录》 C:《热风》 D:《坟》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小说《缀网劳蛛》的作者是 A:叶绍钧 B:许地山 C:王统照 D:冰心 参考答案:B 9:[单选题]巴金的《家》、《春》、《秋》被合称为 A:激流三部曲 B:人间三部曲 C:抗战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参考答案:A 10:[单选题]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 A:1929 B:1930

C:1931 D:1932 参考答案:B 1:[单选题]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倡导"文学革命”的是A:周作人B:胡适C:独秀D:钱玄同参考答案:C2:[单选题]具有国民性批判涵的作品是A:《四世同堂》B:《迟桂花》C:《边城》D:《伤逝》参考答案:A3:[单选题]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巴金的作品是A:《憩园》B:《虹》C:《第四病室》D:《灭亡》参考答案:B4:[单选题]1921年成立于,"文学革命”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A:湖畔诗社B:创造社C:文学研究会D:.沉钟社参考答案:C5:[单选题]茅盾的作品中,暴露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的黑暗统治的作品是A:《幻灭》B:《子夜》C:《三人行》D:《腐蚀》参考答案:D6:[单选题]下面属于闻一多创作的诗集是A:《繁星》B:《红烛》C:《汉园集》D:《女神》参考答案:B7:[单选题]下列作家中属于"京派”的作家是A:恨水B:萧乾C:爱玲D:胡也频参考答案:B8:[单选题]下列诗人中属于现代派的诗人是A:殷夫B:何其芳C:田间D:戴望舒参考答案:D9:[单选题]下面说法不符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是A:自我写真B:结构散文化C:讽刺笔调D:感伤抒情参考答案:C10:[单选题]下列诗人中属于早期象征诗派的是A:金发B:半农C:.冰心D:郭沫若参考答案:A 1:[单选题]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诗人是A:雪峰B:至C:徐志摩D:戴望舒参考答案:B2:[单选题]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平民诗人”的诗人是A:半农B:艾青C:臧克家D:何其芳参考答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

0060)《新文学思潮与流派》作业 2009-05-24 23:10 (0060)《新文学思潮与流派》作业 第一次客观题单选题 1.执着地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小说作家是:C A:张爱玲B:巴金C:郁达夫D:郭沫若 2.巴金的《家》、《春》、《秋》被合称为:A A:激流三部曲:B:人间三部曲C:抗战三部曲D:爱情三部曲 3.《人的文学》的作者是:D A:陈独秀B:胡适C:李大钊D:周作人 4.下列属于京派成员的是:A A:沈从文B:郁达夫C:李金发D:刘半农 5.“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这一呼唤出自:C A:《去国》B:《没有祖国的孩子》C:《沉沦》D:《回春之曲》 6.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B A:1929 B:1930 C:1931 D:1932 7.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是五四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A A:《文学改良刍议》B:《文学革命论》C:《我之文学改良观》D:《论古文白话之消长》8.小说《缀网劳蛛》的作者是:B A:叶绍钧B:许地山C:王统照D:冰心 9.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C A:《野草》B:《随感录》C:《热风》D:《坟》 10.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A A:《呐喊》B:《彷徨》C:《热风》D:《故事新编》 第二次客观题单选题 1.下列诗人中属于现代派的诗人是:D A:殷夫B:何其芳C:田间D:戴望舒 2.茅盾的作品中,暴露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的黑暗统治的作品是:D A:《幻灭》B:《子夜》C:《三人行》D:《腐蚀》 3.下列作家中属于“京派”的作家是:B A:张恨水B:萧乾C:张爱玲D:胡也频 4.下列诗人中属于早期象征诗派的是:A A:李金发B:刘半农C:.冰心D:郭沫若 5.具有国民性批判内涵的作品是:A A:《四世同堂》B:《迟桂花》C:《边城》D:《伤逝》 6.下面说法不符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是:C A:自我写真B:结构散文化C:讽刺笔调D:感伤抒情 7.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巴金的作品是:C A:《憩园》B:《灭亡》C:《虹》D:《第四病室》 8.下面属于闻一多创作的诗集是:B A:《繁星》B:《红烛》C:《汉园集》D:《女神》 9.1921年成立于北京,“文学革命”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C A:湖畔诗社B:创造社C:文学研究会D:.沉钟社 10.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倡导“文学革命”的是:C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 (10.0 分)1.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A) A:A、《呐喊》B、《彷徨》C、《热风》D、《故事新编》 (10.0 分)2. 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 A) A:《野草》 B) B:《随感录》 C) C:《热风》 D) D (10.0 分)3. 小说《缀网劳蛛》的作者是 A) A:叶绍钧 B) B:许地山 C) C:王统照 D) D:冰心 (10.0 分)4.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是五四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 A) A:《文学改良刍议》 B) B:《文学革命论》 C) C:《我之文学改良观》 D) D:《论古文白话之消长》 (10.0 分)5.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 A) A:1929 B) B:1930 C) C:1931 D) D:1932

(10.0 分)6. “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这一呼唤出自。 A) A:《去国》 B) B:《没有祖国的孩子》 C) C:《沉沦》 D) D:《回春之曲》 (10.0 分)7. 下列属于京派成员的是。 A) A:沈从文 B) B:郁达夫 C) C:李金发 D) D:刘半农 (10.0 分)8. 《人的文学》的作者是 A) A:陈独秀 B) B:胡适 C) C:李大钊 D) D:周作人 (10.0 分)9. 巴金的《家》、《春》、《秋》被合称为 A) A:激流三部曲 B) B:人间三部曲 C) C:抗战三部曲 D) D:爱情三部曲 (10.0 分)10.执着地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小说作家是。 A) A:张爱玲

B) B:巴金 C) C:郁达夫 D) D:郭沫若 (10.0 分)1. 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倡导“文学革命”的是 A) A:周作人 B) B:胡适 C) C:陈独秀 D) D:钱玄同 (10.0 分)2. 1921年成立于北京,“文学革命”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 A) A:湖畔诗社 B) B:创造社 C) C:文学研究会 D) D:.沉钟社 (10.0 分)3. 下面属于闻一多创作的诗集是 A) A:《繁星》 B) B:《红烛》 C) C:《汉园集》 D) D:《女神》 (10.0 分)4.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巴金的作品是 A) A:《憩园》 B) B:《虹》

西南大学《新文学思潮与流派》第6次作业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 1、新月派的主将是,象征派的两位代表诗人是和 2、《竹林的故事》的作者是、《情书一束》的作者是、《游戏》的作者是、《弃妇》的作者是 3、《最后的安息》的作者是,《童心》的作者是,《孔雀胆》的作者是。 4、创造社主要成员有、、、、、张资平等。 5、创造社成立于年,地点是。 6、成仿吾是五四时期文学社团的代表作家,川岛是社团的代表人物。 7、沈从文小说的浪漫性主要表现在、和 8、1921年,郁达夫以"创造社丛书”的名义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这是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9、创造社的后期,在诗歌上,继承郭沫若诗风,且有长远发展的诗人是。他有长诗《》、诗剧《》和一些短诗。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思潮是、、。11、《大公报?文艺》副刊是的文学团刊物;《新文艺》是文学社团的刊物;《小说月报》是的文学会刊。 12、新月诗派的理论主张典型体现在闻一多提出的诗歌的"三美”理论建构上,"三美”的含义是、、。 13、新月社在新文学发展史上最主要的贡献是对的提倡和实验。14、闻一多的诗集《》还是由自由体向现代格律诗过渡的一种"半格律体”,到了诗集《》就几乎全是严整的现代格律诗。 15、《》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寓言小说,也是一部不像小说的小说. 16、茅盾的《蚀》三部曲是、、。17、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了,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发表了,总结了中国革命文艺的历史经验,并提出创造符合无产阶级革命要求的新型文艺。 18、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是,文学史上有"雨巷诗人”之称的是。 19、周作人在1921年6月发表了《》从理论上确认了文学散文的地位。"五四”时期提倡"诗的本质专在抒情”的是 二、解释: 1、《女神》的思想内容。 2、语丝体。 3、《边城》的艺术特点。 三、简答题 1、简述鸳鸯蝴蝶派的基本特点。 2、简论创造社的基本特点。 3、简论文学研究会的基本特点。 四、论述 1、简述郁达夫小说的艺术个性。 2、《边城》的创作风格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3、简述《女神》的思想内容。 (答案): 1、徐志摩、李金发与戴望舒。 2、废名、章衣萍、刘呐鸥、李金发。 3、冰心、王统照、郭沫若。 4、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 5、1921年、日本东京。 6、创造社、语丝社。 7、回归自然、赞颂生命和神性。 8、《沉沦》、现代白话。 9、柯仲平、《海夜歌声》、《风火山》。10、

西南大学新文学思潮与流派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新文学思潮与流派》作业 第一次作业 1、执着地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小说作家是(C )。 A:张爱玲 B:巴金 C:郁达夫 D:郭沫若 2、巴金的《家》、《春》、《秋》被合称为(A ) A:激流三部曲B:人间三部曲C:抗战三部曲D:爱情三部曲 3、《人的文学》的作者是(D )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周作人 4、下列属于京派成员的是(A )。 A:沈从文 B:郁达夫 C:李金发D:刘半农 5、“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这一呼唤出自(C )。 A:《去国》B:《没有祖国的孩子》C:《沉沦》D:《回春之曲》 6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B ) A:1929 B:1930 C:1931 D:1932 7、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是五四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A ) A:《文学改良刍议》B:《文学革命论》C:《我之文学改良观》D:《论古文白话之消长》 8、小说《缀网劳蛛》的作者是(B ) A:叶绍钧B:许地山 C:王统照D:冰心 9、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A ) A、《呐喊》 B、《彷徨》 C、《热风》 D、《故事新编》 10、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C ) A:《野草》 B:《随感录》C:《热风》D:《坟》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第二次作业 1、下面属于闻一多创作的诗集是(B ) A:《繁星》B:《红烛》C:《汉园集》D:《女神》 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巴金的作品是(B ) A:《憩园》 B:《虹》C:《第四病室》D:《灭亡》 3下列诗人中属于现代派的诗人是(D ) A:殷夫B:何其芳C:田间D:戴望舒

4茅盾的作品中,暴露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的黑暗统治的作品是(D ) A:《幻灭》B:《子夜》C:《三人行》D:《腐蚀》 5下列作家中属于“京派”的作家是(B ) A:张恨水B:萧乾C:张爱玲D:胡也频 6、下列诗人中属于早期象征诗派的是(A ) A:李金发B:刘半农C:.冰心D:郭沫若 7、具有国民性批判内涵的作品是(A ) A:《四世同堂》B:《迟桂花》C:《边城》D:《伤逝》 8、下面说法不符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是(C ) A:自我写真B:结构散文化C:讽刺笔调D:感伤抒情 9、1921年成立于北京,“文学革命”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C ) A:湖畔诗社B:创造社C:文学研究会D:.沉钟社 10、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倡导“文学革命”的是(C ) A:周作人B:胡适C:陈独秀D:钱玄同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第三次作业 1、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平民诗人”的诗人是刘半农 2、散文集《绿天》的作者是苏雪林 3、文学革命后在“爱美剧”口号中发展起来的爱美剧是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化戏剧 4、新七月诗派的主要特色是主张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形式 5、与“左联”进行论争的“第三种人”指的是苏汶 6、中国诗歌会的主要成员有穆木天、蒲风等 7、《礼拜六》是哪一个派别的主要刊物鸳鸯蝴蝶派 8、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文学论争中围绕“问题与主义”进行论争的双方是胡适与李大钊 9、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论著《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的作者是胡适 10、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诗人是冯至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第四次作业 1、冰心小说创作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从《斯人独憔悴》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到《超人》等宣扬“爱” 的哲学 2、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中社会剖析派的作家有茅盾、沙汀、艾芜、吴组缃等 3、“汉园三诗人”是指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