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和毒素的检测方法
注射用水内毒素标准

注射用水内毒素标准注射用水内毒素标准注射用水是指用于注射给人或动物使用的水。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溶剂,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注射用水的质量与安全性也备受关注。
其中,水中的毒素是评价注射用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注射用水内毒素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注射用水内毒素的种类常见的注射用水内毒素包括细菌内毒素、霉菌内毒素、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等。
其中,细菌内毒素和霉菌内毒素是注射用水中最主要的毒素种类。
二、细菌内毒素和霉菌内毒素1. 细菌内毒素细菌内毒素是一种有机物质,可导致严重的感染和炎症,危及患者的生命。
其中,内毒素A是最常见的细菌内毒素,可以引起休克、发热和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2. 霉菌内毒素霉菌内毒素也是一种有机物质,会导致各种毒性反应,如肝损伤、肾损伤和神经系统损伤等。
其中,黄曲霉素和赭曲霉素是较为常见的霉菌内毒素。
三、注射用水内毒素标准注射用水内毒素标准是由各国制订的规范,用于评价注射用水的毒素含量是否安全。
国际药典(PhEur)和美国药典(USP)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注射用水内毒素标准。
1. 国际药典标准(PhEur)国际药典标准规定了注射用水中内毒素的含量限制。
其中,细菌内毒素的限制为0.5 EU/ml,而霉菌内毒素的限制为10 ng/ml。
2. 美国药典标准(USP)美国药典标准与国际药典标准相似,在注射用水中内毒素的含量限制上也有一定的规定。
其中,细菌内毒素的限制为0.25 EU/ml,而霉菌内毒素的限制为2 ng/ml。
四、注射用水内毒素检测方法注射用水内毒素检测方法是用于检测注射用水中毒素含量的方法,直接影响到注射用水的质量。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生物法和化学方法。
1. 生物法生物法通过利用生物学检测原理,检测注射用水中内毒素的含量。
常见的生物法包括细菌内毒素检测和荧光素酶菌毒素检测。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通过化学分析技术检测注射用水中内毒素的含量。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化学方法之一。
花生油黄曲霉毒素检测标准

花生油黄曲霉毒素检测标准花生油黄曲霉毒素检测标准引言花生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用油之一,然而,由于一些不良生产过程和储存条件,花生油中可能会存在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需要制定相应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标准,以确保花生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检测物质黄曲霉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和黄曲霉毒素G2。
在花生油中的主要检测物质为黄曲霉毒素B1 和黄曲霉毒素B2。
二、检测方法1. 样品准备:从市场上购买花生油样品,按照一定比例随机选择样品。
将样品放入密封袋中,保存在低温环境下,以避免黄曲霉菌生长。
2. 提取:将样品取出,进行样品提取。
将样品与适量的溶剂混合,经过一定的提取过程,获得提取液。
3. 净化:利用净化柱或其他净化方法,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和干扰物质。
4. 分离和检测:利用色谱柱进行样品的分离,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仪器对黄曲霉毒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5. 数据处理:将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对比,得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三、检测标准为了确保花生油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以下花生油黄曲霉毒素检测标准:1. 黄曲霉毒素B1 的限量标准为10μg/kg。
2. 黄曲霉毒素B2 的限量标准为5μg/kg。
3. 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B2的含量不能同时超过15μg/kg。
4. 若花生油中检测到黄曲霉毒素超过上述限量标准,视为不合格产品,不能上市销售。
5. 检测结果需进行备案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监管部门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和追溯。
四、风险分析与控制1. 建立健全的花生油生产和储存规范,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避免含有黄曲霉菌的花生被投入生产。
2. 加强对花生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3. 售卖前,对花生油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黄曲霉毒素检测标准。
霉素检测操作方法

霉素检测操作方法
霉素检测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样品准备:将待检测样品进行处理,以保证准确的检测结果。
对于食品样品,一般需要将样品进行研磨或切割成均匀的粉末或块状样品。
对于环境样品,需要将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过滤或离心等。
2. 提取:将样品中的霉菌毒素提取出来,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提取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检测要求选择。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固相微萃取等。
3. 分析:将提取得到的样品进行分析,检测霉菌毒素的含量。
常用的霉素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根据不同的分析方法,还需要准备相应的试剂和仪器设备。
4. 结果判读: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样品中霉菌毒素的含量是否超标。
可以根据国家相关的标准或指标进行判定,判断样品是否合格。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霉素检测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样品污染和操作误差的发生。
同时,还需注意个人防护,以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
食品中霉菌检测方法与标准

食品中霉菌检测方法与标准简介: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食品中的霉菌污染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霉菌不仅会降低食品的品质和口感,还可能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如何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霉菌成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食品中霉菌检测的方法和标准。
一、常用的霉菌检测方法:1. 细菌计数法细菌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传统霉菌检测方法,它通过将食品样品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培养,然后通过观察和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来确定食品中细菌的含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得出定量结果,但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通常需要24-48小时才能获得结果。
2. PCR法PCR法是一种基于核酸扩增技术的霉菌检测方法,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霉菌污染。
该方法使用特定的引物和酶扩增食品样品中霉菌的特定基因序列,然后通过荧光信号的检测确定是否存在霉菌。
PCR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且检测时间短,只需数小时。
3. 快速测试法快速测试法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霉菌检测方法,它利用生物传感技术和免疫分析技术对食品中的霉菌进行快速检测。
常见的快速测试方法有免疫层析法、生物芯片技术和蛋白质酶技术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等优点,但需要特殊设备和试剂的支持。
二、食品中霉菌污染的标准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各国针对食品中霉菌污染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其中包括食品中霉菌的限量标准和毒素限量标准。
1. 霉菌限量标准霉菌限量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霉菌的最大容许限量。
各国的限量标准不同,通常根据食品类型和使用目的进行区分。
例如,食品中霉菌限量通常为每克菌落形成单位(CFU/g),而对于某些特定食品如牛奶和奶制品,标准可能为每毫升。
2. 毒素限量标准霉菌主要通过合成毒素对食品造成危害。
因此,针对食品中霉菌合成的毒素制定了相应的限量标准。
各类毒素的限量标准根据具体毒素和食品类型进行规定,如黄曲霉素在谷类制品中的限量为每千克10微克。
饲料中霉菌毒素检测技术

紫外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 串联质谱 需柱前化学衍生 荧光检测需柱前 化学衍生
甲醇-水
甲醇-水 甲醇-水
免疫亲和柱
免疫亲和柱 免疫亲和柱 SAX净化柱
四、HPLC法在饲料霉菌检测中的应用
2、免疫亲和柱净化原理
加入待净化样本 洗涤干扰物 洗脱目标物
四、HPLC法在饲料霉菌检测中的应用
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 酶联免疫吸附法 薄层色谱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胶体金法 荧光光度法 免疫层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 薄层色谱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曲霉毒素
NY/T 2071-2011 NY/T 2550-2014 NY/T 2549-2014 NY/T 2548-2014 DB37/T 2617-2014 GB/T 28716-2012
四、HPLC法在饲料霉菌检测中的应用
1、HPLC法检测霉菌毒素的关键点比较
霉菌毒素 名称
黄曲霉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提取液
甲醇-水 乙腈-水 水
净化
免疫亲和柱 多功能净化柱 免疫亲和柱 免疫亲和柱
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 串联质谱 荧光检测器 串联质谱
备注
荧光检测需柱前 光化学衍生
脱氧雪腐镰刀菌 烯醇(呕吐毒素) 赭曲霉毒素A
•
•
加洗液不要溢出微孔,防止交叉污染
拍板用力适当,看不到明显液体为宜
三、ELISA法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2、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续)
(5)显色 • • • • 加显色液要快速准确 回形振荡混匀,消除气泡 严格按照说明书控制温度、时间及避光要求 防止微孔内液体挥发,加以密封
霉菌毒素检测方法

霉菌毒素检测方法1.呕吐毒素(DON)的检测ELISA法测试前请仔细阅读本说明在2—8℃冷藏—不要冻结1.简介 DON毒素脱氧瓜萎镰菌醇(DON,)是单端孢菌素烯烃中的一种,它通常是由生长在谷类物品(如小麦、玉米、大麦和秣草)霉菌镰红菌素生成的。
脱氧瓜萎镰菌醇的毒性效应包括:呕吐、不想进食、胃肠炎、腹泻、免疫抑制和血液病。
研究表明猪对脱氧瓜萎镰菌醇很敏感。
当脱氧瓜萎镰菌醇含量≥1ppm时,它们就拒绝进食。
其毒性也会对其他物种产生毒性效应,各种物种对脱氧瓜萎镰菌醇的敏感性各不相同。
研究表明脱氧瓜萎镰菌醇会使已加工食物发生问题,包括使可吃的谷类制品产生臭味、对生面团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精确测定可能含有脱氧瓜萎镰菌醇的食物和食品就现得十分重要。
FDA(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已经制定了脱氧瓜萎镰菌醇含量的强制标准。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已经颁布的DON毒素建议限量如下:2.方法原理本测试盒的测试原理是一种竞争性的直接酶联免疫吸附剂测试方法(ELISA),可准确检测出样品中ppm级的DON毒素。
样品和标准控制液中游离的DON毒素与轭合物中的DON毒素竞争抗体结合位置。
清洗后,加入底物,底物与轭合物反应出现兰色,兰色越深表明DON毒素越少。
将其置于微型孔阅读器中可读出透光度,以控制标准液的透光度作标准曲线,将样品的透光度与标准曲线比较计算出样品中DON毒素的准确浓度。
3.贮存要求本试剂盒存放在2~8℃时,可以一直使用到标签上注明的到期日期。
4.试剂与仪器4.1已提供的材料48个包被了抗体的孔;48个红色标记的混合孔;5瓶2ml浓度为0、0.25、0.5、1、3 ppmDON毒素控制标准液(黄色标签);1瓶DON毒素-HRP轭合物溶液(兰色标签);1瓶24ml底物溶液(绿色标签);1瓶32ml红色终止液(红色标签)4.2需要但未提供的材料提取材料;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0ml量筒;150ml的具塞三角瓶;滤纸;样品收集具塞试管;漏斗;粉碎机;称量为5~25克的秤;带450nm滤光片的酶标仪;200μl移液器;200μl吸咀;纸巾或等效的吸水材料;计时器;防水记号笔;洗瓶;移液器用的试剂槽;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计时器等5.注意事项本测试盒不使用时应在2~8℃下存放。
霉菌及其酵母菌

1、样品的稀释培养
(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25g)放于含
有225mL灭菌蒸馏水的三角瓶中,振摇30min,
即为1:10稀释液。
(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
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蒸馏水的试管内,
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稀释液。
(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
制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
用1支1mL灭菌吸管。
(4)根据标准要求或对污染情况的估计,选
择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制10倍递增稀释的
同时,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取1mL稀释液
于灭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及时将15mL~20mL 冷却至46℃的马铃薯-葡 萄糖-琼脂或孟加拉红培养基(可放置于 46℃±1℃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 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倒置,28℃±1℃培养 5d,观察并记录。
制片镜检观察,可见分生孢子梗很粗糙。顶囊 呈烧瓶形或近球形。分生孢子在小梗上呈链状着 生,分生孢子的周围有小突起、球形、粗糙。 制片镜检观察,可见分生孢子梗很粗糙。顶囊呈 烧瓶形或近球形。分生孢子在小梗上呈链状着生 ,分生孢子的周围有小突起、球形、粗糙。
二、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可归纳为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 三大类。 1、生物学方法 1. 抑菌试验 通过平皿中抑菌圈大小来衡量AFT含量 2. 荧光测定法 将待检菌株接种于培养基中,28—30 ℃培养48 ~72h,产生的毒素便浸入培养基中,在紫外灯光 下照射培养基会呈现出特异的荧光。此法操作简便 对AFT最低检出量为5pg/mL(拷贝数/毫升)。 3. 动物试验 大白鼠试验法、鸡胚试验、鸭雏试验
霉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概述

菌量一般为 1 0 个/ g 左右。有8 4 . 4 %的样品中检出曲 霉属 ,有6 6 . 1 %的样 品中检出青霉属 ,有4 0 . 0 %的
样 品 中检 出镰 刀菌 属 ,有 3 0 . 6 %的样 品 中检 出毛 霉
( F A O) 估计全世界粮食每年由霉菌造成 的直接经 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 ,而且逐年递增 。 由霉变饲 料所致畜禽中毒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不计其数 。
当人 或 畜 、禽采 食 了霉 变 的粮 食 制 品 或饲 料 后 就 会 发生 多种 中毒 病 ,统称 为真 菌毒 素 中毒 。
真 菌毒 素检测方 法大致包括化学检验方法 、
免 疫学 检验 方法 和生 物学 检验方 法 。
1 化 学 检 验 方 法
即利用化学方法检验真菌毒素 ,主要包括提 取 、脱脂 、净化 、分离 、鉴定和定量等程序。 1 。 1 取样和样品的制备 :取样必须有代表性 ,应 尽量将样品磨细 ,以利提取。 1 . 2 提取 :根据 水溶剂 能渗透 到亲水性植 物组 织 的原 理 ,用氯仿一 水 、二氯甲烷一 水等作为萃取
2 0 1 3 年 第1 期
综述
霉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概述
张 德 安
( 吐鲁番地 区畜牧工作站 ,新疆 吐鲁番 8 3 8 0 0 0 )
摘要 i通过对饲料 中霉菌毒素 的中毒危 害的现状分析 ,介 绍 了化 学检验 方法、免疫学检验方法和生物 学检验方法等3 种
真茵毒素检测方法 。
关键词 :真 菌毒素 ;中毒 ;检测 ;化学检验
中图分 类号 i¥ 8 5 9 . 8 7
文献标识 码 :B
变的饲料或饲草被动物食用后 ,常可 引起各种真
菌 毒 素 中 毒病 。据 张海 彬 ( 1 9 9 4)等对 江苏 省 各 地 区 的饲料 ( 草 )样 品调查 研 究 ,在 1 8 0 份 样 品 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2.1.4.1 结果
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 应稀释倍数计算。
若所有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 150 CFU,则对稀释度最高 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 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霉菌和酵母计数。
02 方法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
计数 PetrifilmTM
测试片法。
实用文档
2.1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 数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2.1.1 样品的稀释
2.1.2 培养
实用文档
2.1.3 菌落计数
肉眼观察,必要时可用放大镜, 记录各稀释倍数和相应的霉菌和酵母 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表示。
实用文档
2.2.5 气相色谱和气 质联用法 实用文档
液相 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较 早用于霉菌毒素的检测 常用的检测器有荧光、 紫外、二极管阵列、蒸 发光散射等检测器,目 前使用最广泛的检测霉 菌毒素的方法 涉及到畜 牧化工和食品等各行业。
实用文档
2.2.4 微柱法
微柱法:将样品提取液通过氧化铝-硅镁型吸附剂填 充的微柱,样品中的杂质被氧化铝吸附,霉菌毒素则被 硅镁型吸附剂吸附,在紫外分析灯下观察荧光环与标准 比较定量 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主要用于饲料中黄 曲霉毒素的筛选。
实用文档
微柱凝胶免疫监测仪
2.2.5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将样 品提取液在薄层板上点 样, 展开后,用吸收 法或荧光法对被测样品 与标准品扫描测定。对 于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我国国标采用(TLC)法, 该方法更适于确认黄曲 霉毒素 存在与否。
食品中霉菌及毒素的检测方法
专 业:食品科学
实用文档
Number 1 Number 2 Number 3
目录
contents
实用文档
Number 4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霉菌 霉菌广泛分布于 自然界中,由于其 可形成各种微小的 孢子, 因而很容 易污染食品。
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霉菌 产生的一种有毒的 次生代谢产物,毒 素污染会导致营养 价值降低,引起动 物疾病,并直接或 间接危害人类健康。
实用文档
2.2.2 荧光检测法
荧光检测法 FLD 常结合免疫亲和柱使用,是美国 AOAC 的标准检测方法,我国国标(GB/T 18979-2003) 也采用此法检测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检测样品经甲醇/水 提取后、过滤、稀释。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特异抗体的免疫 亲和柱层析净化,超纯水洗去杂质,甲醇洗脱,加入溴溶 液衍生后用荧光光度计测定。赵东豪等 2009 此法也常用 来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等。荧光检测法方便、快捷、花费少、 不需使用霉菌毒素的标准品,减少对人的伤害 也常作为 快速筛选方法使用。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2.1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计数 PetrifilmTM测试片
法
PetrifilmTM霉菌和酵母测试片:
1)测试片中添加抗生素,可
抑制细菌生长;
2)含有酵母菌指示剂,使酵
母菌更易计数;
3)适用与菌落总数、金黄色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
特氏菌。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2.2.3近红外光谱法
近红外光谱法(NIR)是近 年来发展得比较快的光谱分 析技术。 NIR 可以用来检测 小麦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 醇等霉菌毒素。使用 NIR 分 析,样品不需预处理,多种 组分可以同时测定,分析速 度快,重现性好,但是此方 法必须先建立准确的校正模 型, 适用于经常性质量控制 分析。
实用文档
自从20 世纪 60 年代发现强致癌的黄曲霉毒素以 来,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日益引起重视。我国 在2011 年颁布了国家标准 GB2761-2011食品中真 菌毒素限量,各级食品监督检测机构全面开展霉菌的检 测工作。
实用文档
2.1霉菌检测方法
01 方法
GB4789.15-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若所有平板上菌落数均小于 10 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 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若所有稀释度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 1 乘以最低 稀释倍数计算;如为原液,则以小于 1计数。
实用文档
2.1.4.2 报告
1)菌落数在 100 以内时,按“四舍源自入”原则修约,采用两 位有效数字报告。
2)菌落数大于或等于 100 时,前 3 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 原则修约后,取前 2 位数字,后面用0 代替位数来表示结果; 也可用 10 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此时也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 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3)称重取样以 CFU/g 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 CFU/mL 为 单位报告,报告或分别报告霉菌和/或酵母数。
实用文档
2.1.5 镜检
B.1 检样的制备:取定量检样,加蒸馏水稀释至折光指数为 1.3447~1.3460(即浓度为7.9%~8.8%),备用。 B.2 显微镜标准视野的校正:将显微镜按放大率 90~125 倍调节 标准视野,使其直径为 1.382 mm。 B.3 涂片:洗净郝氏计测玻片,将制好的标准液,用玻璃棒均匀的 摊布于计测室,以备观察。 B.4 观测:将制好之载玻片放于显微镜标准视野下进行霉菌观测, 一般每一检样观察 50 个视野,同一检样应由两人进行观察。 B.5 结果与计算:在标准视野下,发现有霉菌菌丝其长度超过标准 视野(1.382mm)的1/6或三根菌丝总长度超过标准视野的1/6(即 测微器的一格)时即为阳性(+),否则为阴性(-),按100个视 野计,其中发现有霉菌菌丝体存在的视野数,即为霉菌的视野百分 数。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2.2
霉
菌
毒
素
酶菌毒素
检
测
方
法
实用文档
2.2.1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法
ELISA 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已知抗原吸附在 酶标板上 加入酶标记抗体和样品提取液并混合均匀,充分 反应后用去离子水洗去多余抗体,再加入酶的底物,产生有 色物质,最后加入终止液使反应终止。柳其芳 2006 ELISA 法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 速筛选。蒋建云 2006 等也用此法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 B1 的含量,不但特异性强 提取纯化步骤简单,结果也易判 读 回收率在 9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