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阶段检测试题卷

合集下载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颠簸(diān bǒ)B. 憧憬(chōng jǐng)C. 倾轧(yà)D. 嗤笑(chī xiào)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受启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人物形象鲜明。

D. 这件事情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利益,而且关系到集体的荣誉。

答案:D3. 下列诗句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相似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B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孟子·告子下》是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的一部哲学著作。

B.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答案:C5.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鲁迅的《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

B. 茅盾的《子夜》是一篇描写农民斗争的小说。

C. 巴金的《家》是“家庭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D. 冰心的《小桔灯》是一篇描写儿童生活的散文。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说》中,作者用“_________”来形容马跑得很快。

答案:一日千里2. 《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用“_________”来形容自己求学的艰辛。

答案:负箧曳屣3. 《孟子·告子下》中,孟子说:“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用“_________”来形容月亮的圆。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阶段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阶段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阶段检测语文2022.01一、基础·运用(共16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名胜古迹众多。

漫步在这些名山胜水之中,一方面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另一方面也能从中感悟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一)下面语段是对八大处公园自然风景的介绍。

请阅读语段,完成1-3题。

(共6分)八大处公园,地处太行之西山余脉,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方圆三百三十二公顷,最高峰海拔464.8米。

三山呈环绕状,形似一把巨大的太师椅,形成了八大处特有的冬暖夏凉的小气候。

得益于这种特有的小气候,八大处林木秀颀.,四季风景如画:春天,山花遍地,纷纷盛开,团团簇簇,煞是好看【甲】夏天,峰峦叠翠,俯仰生姿,鸟啼鹃啭,流泉汩汩;秋天,满山流丹,曲径通幽,苍松翠柏,qiú()枝盘曲;进入寒冬,林客萧条,雪晴云淡,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八大处之名源自三山环抱中保存完好的八座古刹得来,又以自然天成的“十二景”闻名遐.迩,古人即赞曰“三山如华屋,八刹如屋中古董,十二景则如屋外花园”,又有云“香山之美在于人工,八大处之美在于天然,其天然之美又有过于西山诸胜【乙】赏景之人四季络yì()不绝。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林木秀颀.(qí)闻名遐.(jiǎ)迩札枝盘曲络驿不绝B.林木秀颀.(qí)闻名遐.(xiá)迩虬枝盘曲络绎不绝C.林木秀颀.(yí)闻名遐.(xiá)迩札枝盘曲络绎不绝D.林木秀颀.(yí)闻名遐.(jiǎ)迩虬枝盘曲络驿不绝2.在【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3.根据语境,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有些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十分丰富。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测试题03 试题试卷 含答案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测试题03 试题试卷 含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A.略无阙.处(quē)溯.阻绝(sù)飞漱.其间(sù)B.水皆骠.碧(piǎo)能与.其奇(yǔ)藻、荇.交横(xìng)C.泠.泠作响(líng)互相轩.邈(xuān)嘤.嘤成韵(yīng)D.夕日欲颓.(tuí)隐天敝.日(bì)素湍.绿潭(tuān)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出行)东皋薄.暮望(轻微)C.疏条交映.(掩映)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D.互相轩.邈(向高处伸展)良.多趣味(甚,很)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蝉则千转不穷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至于夏水襄陵4.下列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A.每至晴初霜.旦B.相与步.于中庭C.互相轩邈..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三峡》这篇短文描写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

C.《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D.《使至塞上》的颈联描绘了在边塞见到的奇丽壮阔的景象,为“千古壮观”之句。

7.默写填空。

(8分)(1)思乡、离愁是诗文永恒的话题。

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ì) 舀.水(yǎo) 白洋淀.(dìng) B.绥.靖(suí) 脂.粉(z hǐ) 蹿.一蹿(cuàn)C.寒噤.(jī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 D.提.防(tí) 惊骇.(h ài) 迫.击炮(pò)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 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 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3、下列词语书写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A.拂晓健忘惊骇不可明状B.婉如制栽匍匐富丽堂皇C.磅礴憧憬稚嫩张皇失措D.瓦烁阻遏赃物永垂不朽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既然敌我力量悬殊,与其负隅顽抗,寡不敌众,不如撤退,以保全有生力量。

B.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C.节日的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D.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流芳百世.5、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新闻,全文洋溢着作者毛泽东胜利的豪情。

B.《芦花荡》是孙犁的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与它风格相似的另一篇文章是《荷花淀》。

C.《蜡烛》是南斯拉夫作家西蒙诺夫的一篇小说,表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借用书信的形式,表现了法国作家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6、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综合测试题及答案(第四、五单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综合测试题及答案(第四、五单元)

第四、五单元第1页(共10页) 第2页(共10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综合测试题及答案(第四、五单元)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

(22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A.罅.隙(xi à) 蹒.跚(m án ) 绿釉.(y òu ) 长虹饮涧.(ji àn )B.涂墁.(w àn ) 喧嚣.(xi āo ) 篱.笆(l í) 因地制宜.(y í)C.蔓.延(m àn ) 车辙.(zh é) 紊.乱(w ěn ) 络绎不绝.(z é)D.鲜腴.(y ú) 摄.取(sh è) 跋.涉(b á) 舳.舻相接(zh ú)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籁籁地流下眼泪。

B.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锁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C.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

D.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俏,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B.2017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

C.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的样子。

D.对于校园暴力事件,我们既要反思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要反思暴力事件发生前管理者都做了什么?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4分)尽管社会飞速发展,但是雷锋精神依然不会过时。

雷锋无限忠诚、乐于助人、积极向上、无私献的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他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坚守道德高地的时代英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佃农(diàn) 妯娌(yóu) 辍学(chuò) 祖籍(jí)B.衙门(yá) 溺死(nì) 血溅(jiàn) 哭泣(qì)C.豪绅(shēn)慰勉(wèi) 蛮横(héng) 庚子(gēng)D.私塾(shú) 调料(diào) 仁慈(cí) 聊叙(liáo)2.下面各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骤雨触目筋疲力尽东挪西借B.领域炽热小心意意不缀劳作C.躁热猝至和颜悦色任劳任怨D.祖藉劳碌嘎嘎地响广茂无垠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烈士及其亲属的大忠大诚.大智大勇.大情大爱令在场听众潸然泪下.肃然起敬,观众们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B.孩子们在摇头晃脑的诵读中,抛开传统枯燥的拼音识字,借助汉字音韵的抑扬顿挫,让汉字更加牢固地印在脑海中.C.孩子的父母介绍,自从家里生了二胎后,10岁的儿子一直郁郁寡欢,常有一些离奇举动,医生怀疑儿子可能患了儿童抑郁症.D.因政策调整而带来的动漫业大洗牌,也在安徽省上演,两年来,约一半动漫企业已杳无消息.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D.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5.下列作品.作家及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鲁迅——藤野先生B.《回忆我的母亲》——《朱德选集》——朱德——母亲C.《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一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D.《美丽的颜色》——《居里夫人传》—一艾芙·居里——居里夫妇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功.B.实施全面两孩后,整体人口结构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将延缓老龄化.劳动力人口下降的趋势.C.在卢嘉锡多年的精心培育下,使我国化学领域形成了一支门类齐全.基础扎实.训练有素的科研队伍.D.各级政府要加大水利投入,吸引农民和社会资本增加投入,形成多渠道.多主体.多形式推进农田水利建设.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①②⑤④③B.④①⑤②③C.③⑤④①②D.④①③②⑤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社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B.《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C."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社戏》),句中"老旦"是戏曲行当之一, 扮演老年女子.D.《灯笼》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二.句子默写9.古诗默写.(1)八方各异气,______________.剧哉边海民,_______________.妻子象禽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2)在《野望》中营造了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默写崔颢《黄鹤楼》中的颔联和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曾子烹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①."妻适②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③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①彘[zhì],猪;②适,回来;③戏,戏言.开玩笑.10.曾子是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老师是________;对于曾子说过的话,我们并不陌生,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用简短的语言归纳短文的主题.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其子随之而泣( )③特与婴儿戏耳( )④遂烹彘也( )13.翻译句子.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折杨柳①[唐]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注】①"折杨柳",乐府歌曲名.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14.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15.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任选一个做简要赏析.五.综合性学习16.综合性学习."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八年级1班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书写"诚信"名言将你所知道的与"诚信"有关的一句名言.诗句或俗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字数限定为10字以上(含10字),15字以内.(2)征集活动建议请你给班级的这次活动项目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不包含在本题中已经列出的活动项目).建议一:建议二:(3)观察诚信事例仔细观察下图,然后回答:从图中,你获知了哪些信息,写出两条你的感悟.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17.从选文前两段中,可以看出母亲从三个方面给了作者深远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是什么?18.选文第③段"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9.选文第③段加点的词语分别指什么?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思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大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①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第③段画线的句子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颠倒?为什么?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田家炳传(节选)①田家炳1919年出生于广东梅州,16岁辍学经商,不到20岁便只身闯荡南洋,不到25岁,便经历丧父.失兄.两次财产被日本侵略者剥夺,但他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仍兢兢业业努力创业,秉承父亲玉瑚公的"勤.俭.诚.朴"的"家训",以《治家格言》为修身立命之本,最终成就大业.②田家炳牢记父亲的教导,更从乡亲们对父母亲的态度上,看到了父母的人格魅力,并不止源于言传.父亲教育他要珍惜身体,不挑食,不浪费,父亲自己也吃带皮的红薯,捐钱修路,母亲亲自挑土背砖,一点都不比男人干的少;父亲为调节乡亲的矛盾,自己出钱设和好酒,这些,比父亲说几倍的话的都有用,这烙在田家炳心中.为人父以后,田家炳除了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外,他的一言一行,都非常严谨检点.③田家炳从小在父亲的亲自照料下成长,父亲所教导他,尽"孝",一是要孝敬父母之心,二是孝敬父亲之身,孝的前提是敬.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他教育孩子首先要对父母要敬,即敬父母之心,然后才是敬父母之身,这才是孝顺.田家炳定居香港时,已有九个儿子,两房太太,还有老父母,这一家十几口,田家炳是家长,他深知要让孩子们孝敬,自己必须以身作则.他对母亲照顾是无微不至,亲自端汤盛饭,问寒问暖,孩子们都看在眼里,因此,对祖母也是孝敬有加.④祖宗虽远,敬穆之心不可不存……⑤田家炳有香港的"橡胶大王"之称,家财万贯.可是,他四十多年来,吃的早餐就是两片全麦面包夹果酱,他教育孩子们从小爱惜粮食,不准浪费,尊重别人的劳动.田家炳作为一个住在香港最好地段的有着700平米有花园有泳池的大洋房的亿万富翁,可是,田家孩子口袋里零用钱较少,田家炳出门坐公交.地铁,一生只有四套西服,田家这样富有的大家庭,许多粗活,重活,都是自己家人亲自手做的,田家炳两位太太都是客家女子,以相夫教子为已任,总是把粗重之活往身上揽.⑥可是,田家炳对教育可谓倾囊相助.专办公益事业的田家炳基金会1982年在香港成立20年来,在全国捐助了92所大学.166所中学.40所小学20所幼儿园和专业学校.135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其它惠及民生项目数百宗,田家炳的九个孩子,没有一个对田家炳捐资.卖房子有疑义,没有一个抱怨田家炳没有留财产给他们,2001年,当八十三岁的田家炳毅然卖屋助学,田太太也理解支持他.就是这样,田家炳坚信"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人"的古人遗训.认为留给子女的财产太多,反而削弱子女吃苦的能力及向上的奋斗心.他相信留给子女的应该是"知识"(接受高等教育,田家炳的五个儿子和四个女儿,都是在香港读完中学才到外国读大学)和"志气"(不倚赖父母,要他们创立自己的事业,懂得做人处世,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信赖).⑦田家炳毅然放弃当年在印尼蒸蒸日上的事业,全家移居人地两生的香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接受中华文化的教育.他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学讲"客家话",常常用"宁卖祖宗田,莫卖祖宗言"勉励子女.⑧田家炳深知健康是人生重大的财富,关系到个人的生活丰盛和事业发展.在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注意健康饮食和做适量运动,非常自律,风雨不改.田家炳90多岁了,身体依然那么健康,他认为养身,首先是要是养心,养生,首先要做到心安理得,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心安了,不管吃什么,都会转化成营养被身体吸收利用,如果心不安,总做坏事,不管吃什么山珍海味,都不会化成对身体有利的营养的,这就是田家炳独特的养生之道!⑨田家炳不仅是物质上的亿万富翁,更是精神上的亿万富翁,他的这笔财富,不仅给现世人带来福祉,更会泽被后世,使他成为一代贤圣.21."家训"一词的意思是什么?解释田家"家训"内容的具体含义.22.本文主要是写田家炳的事迹,为什么却在前面写他的父亲玉瑚公?父亲玉瑚公教育子女具有怎样的特点?23.写出文中两点玉瑚公教导田家炳的具体内容.24.为什么说田家炳更是精神上的亿万富翁?25.田家炳没有自己的私家车,常常乘坐地铁,走路上下班;他的鞋一穿就是10年,袜子补了又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每月的生活开支仅3000元.对此,有人认为,挣那么多钱,既舍不得多留一些给后人,又不愿享受舒适的生活,挣那么多的钱又有何用?你同意上面的观点吗?为什么?七.作文26.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这个世界,你会有不同的见解,新的认知.请你以"不一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补全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参考答案:1.B2.A3.D4.C5.C6.B7.B8.A9.千里殊风雨寄身于草野行止依林阻狐兔翔我宇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10.儒家;孔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为人必须讲诚信,即使是对还仍然无知的小孩. 12.①动词,去;②代词,代"母亲";③连词,不过;④于是. 1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14.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15.拟人:作者将"春风"当做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达了情感.或: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情感.16.(1)示例:①信用是成功的伙伴,失信乃自绝于未来.②诚信乃为人之本,人无信不立.③承诺重于泰山,信誉高于生命.④你憎恨被别人欺骗吗?那就不要去欺骗别人.⑤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⑥诚信三冬暖,失信三伏寒.(2)①诚信人物图片展;②演讲诚信故事;③寻找身边的诚信之人;④探寻"诚信"的含义;⑤失信的代价;⑥我所遇到的失信.(3)示例:①两元钱虽然是小事,但可以看出店主高尚的人品.②诚信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③讲诚信要不分老少.童叟无欺.④便民店老板(娘)讲诚信,她的行为对得起"便民"二字,相信人们以后会放心到这家店购物.17.第一方面: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第二方面: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第三方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18.结构上有过渡作用,从上句对母亲的高度评价过渡到下句对母亲的报答.内容上,它与下句构成一个设问句,表达了"我"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同时用问句引起作者感情的升华:从报答母亲到尽忠于党和人民. 19.①中国共产党. ②"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20.不能.因为"创造了"表示已经创造,是总结过去;"创造着"指正在创造,是强调今天.二者如果颠倒,则既不符合逻辑,又失去了强调的作用.21.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勤劳.节俭.诚信(真诚).朴素. 22.原因:写他的父亲玉瑚公是为了说明田家炳身上所具有的美德和品质的来源父亲的"家训".特点:既重视言传,更重视身教. 23.①要珍惜身体,不挑食,不浪费.②要尽"孝",一是要孝敬父母之心,二是孝敬父亲之身,孝的前提是敬. 24.①田家炳的作为一个亿万富翁,但他并不是追求个人和家庭的享受,而是回报社会,奉献他人;②坚信"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人"的古人遗训.认为留给子女的财产太多,反而削弱子女吃苦的能力及向上的奋斗心. 25.不同意;①因为人生的最高价值是奉献而不是享受;②留给子女的财产太多,反而削弱子女吃苦的能力及向上的奋斗心.26.不一样的风景炎炎夏日,热浪拂不平那躁动火爆的心.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地面,路上已经没有几个行人,只有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冲着对方大声鸣笛.刚上完培训班的我,百无聊赖地趴在车后座刷着手机,车里的冷空调呼呼地吐着冷气.看着车窗外的烈日,心中莫名地升起一股无名火.车在一个红绿灯前停了下来,开车的老爸不耐烦的拍了两下喇叭,倒在座位上,这样的天气谁不这样!好不容易过了这里,到了下一个十字路口时,又是红灯!老爸猛地拍打着喇叭,对着红绿灯骂了几句.我被正走在斑马线上的一个小姑娘吸引了注意――她应该是一名志愿者,看样子和我差不多大,她穿着红色的马甲,戴着一顶红色的小帽子,很瘦,宽大的马甲越发显出她的渺小.她的身边是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老人的背已经驼了,手上拿着一根拐杖,慢悠悠地往前走着.女孩一手扶着老人,一手打着伞,手上的伞全倒在老人那边,自己全部暴露在毒辣的太阳下,接受阳光的"洗礼".女孩不急不躁,扶着老人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移动.她走到了我们的车前,我看见汗水早已顺着她的额头流到耳根,红色的马甲全湿了,她全然不顾这些,目光坚定地向前走着.前面的绿灯开始闪烁了,女孩腾出一只手来,伸向对面的车辆,那纤细的手指仿佛有魔力,所有的车都停了下来,温柔地注视着这一幕.那一刻,我认为女孩就像一个巨人!知道他们俩过完马路上了人行道,所有的车辆才启动缓缓地往前开,我回头看了看女孩,她的马尾辫是如此有活力.那个女孩被汗水浸透的身影,是夏日的一缕清风,更是人生路上最美丽的风景.。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测试题出卷人:审核人:使用时间:2022.3.16一,积累与运用(16分)1.阅读下面语段。

回答问题(4分)什么是英雄呢?鞠躬尽粹如李兰娟院士者,英雄也。

我认为时代的脊梁固然A可歌可泣,但生活中那些普通的小人物也同样值得尊敬。

他们就像城市的“蜂鸟”,B维系着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转。

鲜.()少被关注的他们,总是默默地做着自己C力挽狂澜的事情,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萤.()烛末光,也可D增光添彩;通过他们的事迹,使我认识到那些在自己领或里尽职尽责的众多的平常人都是英雄!(1)请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

(1分)(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分别找出来并改正。

(1分)(3)语段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可歌可泣B维系C力挽狂澜D增光添彩2.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A.“李白的诗歌充满强烈而又集中的艺术力量。

”句中“充满”作谓语。

B.“”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到学生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形式新颖,内涵丰富。

”此句有语病.C.《社戏》一文记叙了迅哥儿和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虾、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

D.《诗经》中,“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颂”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正确的是( )(2分)①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

②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

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

④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

⑤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④②① C.③⑤①④② D.①④②⑤③4.诗文默写。

(8分)(1)与君离别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 ,胡为乎中露。

(《式微》)(4)挑兮达兮,_______________。

(《子衿》)(5)《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卷(全卷四个大题,共26个小题,共7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

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含1~5题,共21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将这两个词语正确、规范的写在“米”字格中。

(2分)mò()然回首接zhǒnɡ()而至2.下列四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4分)(1)行辈蹿掇叹为观止强词夺理(2)脑畔冗杂人情世故消声匿迹(3)孕育卑鄙名付其实光明正大(4)懈怠翌日不知所措穿流不息阅读下面语段,完成3~4题。

“半瓶水”的浪费,身边屡见不鲜。

一瓶矿泉水花不了多少钱,不喝完似乎用不着斤斤计较,但在全国范围一算,浪费就极为惊人。

据统计,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目前全国城市约三分之二缺水,约四分之一严重缺水。

一方面是水资源缺乏,一方面则是“半瓶水”浪费严重,这暴露出节水方面的短板。

3.篮球赛结束后,看到李明把喝剩的半瓶矿泉水放在球场边准备离开,你会对他说什么?(2分)4.学校针对“半瓶水”浪费现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照示例,再为这一活动设计三个方案。

(3分)示例:组织“半瓶水”浪费现象调查活动5.背诵积累。

(每空1分,共10分)(1),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2)窈窕淑女,。

(《诗经·关睢》)(3),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怒而飞,。

(庄子《北冥有鱼》)(5),教然后知困。

(《礼记·虽有嘉肴》)(6)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马说》中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请你在下面写出原文的句子:,。

(8)《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幽静的环境使人的心灵愈发纯净的诗句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阶段检测试题卷(二)(分数:100分含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3分)A.禁锢(gù)私塾(shú)佶(jié)责油光可鉴(jiān)B.踱(duó)步胆怯(qiè)陶冶(yě)催(cuī)枯拉朽C.教诲(huì)沿溯(sù)悄(qiǎo)然殚(dān)精竭虑D.黝(yòu)黑平仄(zè)翘(qiào)首眼花缭(liáo)乱2.古诗文名句积累。

(12分,第(1)-(6)题每空1分,第(7)题2分)(1)树树皆秋色,▲。

(2)▲,狐兔翔我宇。

(3)▲?松柏有本性。

(4)①,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②。

(5)▲,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例如《使至塞上》中“①,②”一联,构图有面有点,线条简洁明快,景象既苍茫辽远,又给人以亲切温暖质感。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③,④,盖竹柏影也”用水草交错描摹月下竹柏之影,意境幽远,极具画面感。

(7)下列诗句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所倡导的人生信念相符的一项是(▲)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D.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3.请用一句话归纳下列消息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个字。

(3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

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

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

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

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二、阅读(36分)(一)名家讲堂(9分)何为诗人余秋雨余秋雨: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诗人。

这种说法遇到了一个小障碍:“第一个"之前,中国己经有了《诗经》。

《诗经》很了不得。

这三百多首诗,体现了中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

我一直认为,古代比现代史有诗意,《诗经》就是最早的证据。

请大家品味一下“诗经”这两个字。

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以诗为经”,把《诗经》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

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的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就是连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醉的所谓的“诗意的栖居”。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用如此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出如此经典的喜怒哀乐,又表现得那么大气从容,实在让人佩服。

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多的篇目,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诗经》。

可见那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

但是,《诗经》虽好,却没有任何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人。

《诗经》中虽然也有少量署名,但我们认为那是对集体创作所采取的一种个人署名方式,本质上还是集体创作,还是以指向一个个明确的人。

《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的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丛治辰:秋雨老师,您曾在一本书中说过,《诗经》第一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而屈原第—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人。

余秋雨:诗人有一种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

诗人的自立需要有一种自然环境的诱发。

例如,树木幽深处的花开花落,奇山怪水处的似梦似幻,巫风浓郁处的神人对话,大江险峻处的生死抗衡……正是这一切,熏陶着他。

结果,黄河流域的“平原小合唱”,变成了长江流域的“悬崖独吟曲”。

屈原与诸子百家也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教主形态,像一尊尊雕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

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他不知道用什么去训导比尔呢。

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

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

他不认为世间有多少通用的哲理,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

万小龙:说到这里,我想应该把“诗人”放在一个更高的人生坐标上,并非只是一个写诗的人,而是一个在生命整体上充满诗人气质的人。

余秋雨: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在屈原之前还没有出现。

其实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两种诗人。

一种只是“写诗的人”,看到云,看到水,他就冒出了写云、写水的诗句;另一种人则相反,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他的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让人痴迷的天籁。

诗人就是诗人。

不承认这一点,就不会有诗的时代。

(选自《中华文化四十七讲》,有删改)4.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下那个是()(3分)A.《诗经》被我们先人当做族群精神的经典,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

B.文中提到孩子们的经典阅读篇目没有《诗经》,意在批评家长漠视传统文化。

C.“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表明屈原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D.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目的在于说明屈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5.《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诗人”的解释是“写诗的作家”。

根据上文的观点,写出对“诗人”一词新的理解。

(2分)答:6.有人说:“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结合全文,并联系你的生活体验,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4分)(二)名家名作(13分)笔墨童年余秋雨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

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

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

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

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

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

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

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

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

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

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

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

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

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

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

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

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

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

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

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

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

”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

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

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

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7.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2分,每空1分)(1)(2)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3)(4)乡人敬惜字纸。

8.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5分)(1)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

(3分,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2)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

(2分,提示:从词语的角度)9.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2分)10.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4分)(三)走进古典诗文(1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1--12题。

(5分)曲池荷[唐]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选自《全唐诗》)11.“绕”与“覆”两词分别从“”和“”两个方面传达出夜荷的神韵。

(2分)12.指出诗歌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

(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

(9分)天石砚铭(并序)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

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

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箧,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

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

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

先君:这里指苏洵。

祥:吉祥之兆。

主:以……为主,着重于。

当涂:地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