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本位的汉语语法体系,是黎锦熙
黎氏“句本位”语法体系是经典教学语法

“ 本 位 ”,句 本 位 ” 法 体 系 不 仅 符 合 教 学 语 法 的种 种 特 质 , 且 在 汉 语 教 学 语 法 学 史 上 显 示 了 旺 盛 的 生 命 句 “ 语 而 力, 因此 被 我 们 推 崇 为 经 典 教学 语 法 。 关 键 词 : 氏语 法 体 系 ; 句 本 位 ; 教 学 语 法 黎 中图 分 类 号 : 4 H o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6 2— 29 2 1 )4— 0 3— 17 6 1 (0 0 0 06 0 4
() 2 描写 汉语单 句句法 , 借此 分 析 、 纳汉 语 句法 的 基 组 成部 分 的 图解 法 , 历 了 繁 、 归 经 简两 种 形 式 。 繁式 图 本规律 。黎 氏语法 体 系 借 “ 位 ” 七 以简 驭 繁 地 揭 示 汉 解 法 在《 文法 》 中就 已经发 明并 非 常完备 , 式 图解法 简 语 单句 的各种 “ 变式 ”、 省 略 ” “ “ 、 复成 分 ” “ 加 成 指《 和 附 教材 》 出的“ 书加线 法” 主 要是 为方便 教学发 提 读 , 分 的后 附” 句法现 象 , 际上 也 是 在分 析 、 等 实 归纳 单 句 明的语 法分 析工具 , 后来 为《 拟汉 语教 学语 法 系统 》 暂
J1 0 0 u .2 1
Vo. 2 No 4 13 .
第3 2卷
第 4期
黎 氏 “ 本 位 ’ 法 体 系 是 经 典 教 学 语 法 句 ’ 语
黄 婉 梅
( 三峡 大 学 文 学 与 传 媒 学 院 , 北 宜 吕 4 30 ) 湖 4 0 2
摘
要: 现代汉语语法学 的开创者——黎锦 熙在其 代表作 《 著国语文 法》 新 中创建“ 句本 位” 并始终 坚持
《新著国语文法》语法体系简介及观点

《新著国语文法》语法体系简介及观点《新著国语文法》语法体系简介及评价一、词类分类:(一)分类依据和理由:1依据: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功能,把词归为五大类。
原因2:汉语不同于印欧语系,印欧语系充满了形态变化。
因此,李进喜认为,汉语语法分析的重点是句子,必须“根据句子区分产品”。
(2)词语分类:1实体词:名词、代名词;2述说词:动词(同动词);3区别词:介词、副词;4关系词:介词、连词;5情态词:助词、叹词。
(三)这种词类分类的优点和局限性:1优点:这种词类划分法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因为黎锦熙企图用句法来控制词类,这是对汉语“特质”的一种探索,所以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以至于在今天,它也有一定的合理因素,如在今天我们区分词类时,也以词在句中经常充当某种句子成分为划分依据之一。
2.限制:(1)在词类划分中,实际上它所根据的是“意义”,而不全是“依句辨品”。
(2)《新著》分出词的类别为“九品五类”,但又说“词无定类,依句辨品”,这是自相矛盾的。
(3)根据“九级五类”,只有动词和同形动词作为陈述词,也就是说,只有这两类动词作为谓语,所以作为谓语的形容词被称为“同形动词”。
这种表述基于英语语法,没有注意到汉语形容词也可以用作谓语的特点。
(4)《新著》把方位词归入副词,表性状的状语也归入副词,使副词较为庞大,另外,它吧数量词归入形容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也归入形容词,使形容词的范围也很宽。
这些问题是汉语语法研究处于初级阶段时所不可避免的。
二.句法系统:(一)《新著》确立了短语的概念,即“两个以上的词联合起来,还没有成句的,叫做‘短语’,简称‘语’”。
(二)这本新书在句法上设置了这个句子的“六个组成部分”,即1。
代表完整思想的句子的主要成分包括主语和谓语;2.连接和几个组成部分包括宾语和补语;附加语包括形容词的附加语和副词的附加语。
(三)《新著》在实体词设立“七位”,也就是根据名词、代名词在句中的位置吧它们分为七类,即“主位、呼位、宾位、副位、补位、同位。
(43)六、汉语语法体系

(43)六、汉语语法体系六、汉语语法体系主讲者:孙倩倩一、什么是语法体系语法体系也叫语法系统。
通常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一种语言的语法,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二是指,语法学家对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表达系统。
当二者并举时,我们把前者焦作语法系统,把后者叫做语法学系统。
朱德熙在《与语法答问》中,认为语法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指的语法事实和语法规律的表述系统。
这显然取的是语法体系的第二种含义。
二、语法体系的嬗变汉语语法学,自问世至今,曾出现许多不同的体系,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即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字本位以及小句中枢。
“本位”是政治经济学的术语,指货币制度的基础或货币计算的标准。
汉语语法学借用“本位”这个术语表示以什么为基础描写语法现象。
1、词本位,又称词类本位,就是以词法为重点,以词类为基础来描写语法现象的语法体系。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就是这种词本位语法体系的代表。
2、句本位的汉语语法体系,是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的《引论》里提出来的。
黎锦熙先生认为,《马氏文通》及其以后的语法著作所采用的词本位语法,不适用于汉语。
他指出,要打破模仿西方格朗玛的词本位语法,建立以句子为中心的句本位语法。
所以,他在《新著国语文法》一开卷便说:“诸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潮流吗?简单说,就叫做‘句本位’文法。
”3、词组本位语法。
直到八十年代初,当代语法学家朱德熙先生,才从根本上否定了句本位语法。
朱德熙先生明确指出,由于汉语句子的构造规则跟词组的构造规则基本一致,我们就有可能在词组的基础上来描写句法,建立一种以词组为基点的语法体系。
4、字本位语法体系。
徐通锵等坚持以字作为语法结构的基本结构,坚持“字本位”。
实际上这与“语素本位”没有本质的区别。
研究语素,主要用来说明词法,用来说明句子结构就要绕弯路了。
5、刑福义的“小句中枢”说。
该理论认为:小句在各种实体中,所包含的语法因素最为齐备;小句处于联络中心的位置,跟其他语法实体都有直接联系,小句能控制和约束其他语法实体,成为其他语法实体所从属所依托的核心。
“句本位”观与基础阶段汉语教学——写于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

始于 2 0世 纪 5 0年代 的 “ 外 汉语 教 学 ” 初 对 最
承袭 的主要是 “ 暂拟 汉语 教学 语 法体 系” , 同时 也 在 一定 程度 上 吸 收 了结 构 主 义 语 言 学 的观 点 , 并 在 这个 基础上 通过 教学 实践形成 了今 天 的汉语第 二 语 言教 学语法 。这 一语 法体 系主要适 用于 汉语环 境
21 0 0年 9月
武 陵 学 刊
J u n l fWu i g o r a o l n
S p 2 1 e .00 Vo . 5 N . 13 o 5
第3 5卷第 5期
“ 本 位 ” 与 基 础 阶 段 汉 语 教 学 镯 观
— —
写于黎锦熙先生诞辰 10周年之 际 2
黎 锦 熙 是 现 代 汉 语 语 法 研 究 体 系 的奠 基 人 之
一
。
现代 汉语 语法 研究 成熟 于上个 世纪 4 0年代 , 这
主要得 益 于 三 位 大 师 , 黎 先 生 即 是 其 中 之 一 。 而
黎先生毕生致力于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建设 , 在汉
语句式 研究方 面有 很 多贡献 , 句本 位 ” 是 其教 学 “ 则
朱 志 平 , 思 宇 马
( 京 师 范 大 学 汉 语 文 化 学 院 , 京 10 7 ) 北 北 0 85
摘
要: 对外汉语教 学 已有的教 学语 法需要调整 以适应海外基础阶段的汉语 第二 语言教 学。黎锦 熙所 主张
的“ 句本位” 观正切合这一需要 , 即在基础汉语教学 中把 句子作为语 言教 学的基本单位 。这样就可 以在 教 学中达 到 举 一反 三、 辨析句式、 分功能教 学和积 累词汇等 目的。同时, 黎氏的“ 章法决定 句法” 与把 语言结构和交 际话题联 系
《新著国语文法》“句本位”思想对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的贡献

《新著国语文法》“句本位”思想对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的贡献作者:李欢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4期摘要: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现代汉语研究的奠基之作,他在书中所提出的“句本位”思想,在学术界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句本位”理论,对汉语的语法特点进行了全面系統地总结。
本文将从“句本位”这一语法理论出发,来探索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新著国语文法》;句本位;贡献作者简介:李欢欢(1993.6-),女,河南郑州人,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1一、黎锦熙及《新著国语文法》《新著国语文法》是黎锦熙先生在1924年出版的一部现代汉语语法专著,本书也是我国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一部开创之作,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机具代表性的一部著作,在我国语法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新著国语文法》出版以前,也有一些用白话文写成的语法著作,这些著作在学术界都没有造成较大的影响,于是《新著》就被当做了“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语法专著”,并且在我国语法研究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出版至今已有整整八十年了,在此期间对这本书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
黎先生是一位集大成的学者,他的研究各个领域均有涉猎,并且在语言、文字、语法、文献学等领域取得了较深造诣,在语法学领域黎锦熙先生的代表作要数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了,作为现代汉语语法的一部开创之作,它为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现代汉语教学提供了指导。
《新著国语文法》这本书集中体现了黎锦熙先生的语法学理论,他在该书中首次提出了“句本位”理论。
与前人观点不同的是,他提出了语法研究应以句子为中心,从句子这一角度入手进行汉语的语法研究,首先要厘清句子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进而探讨词的分类。
汉语语法学简史

汉语语法学简史(一)1949年之前的50年1.前30年语法体系的创建(1)1898年,中国第一部汉语语法著作马建忠著《马氏文通》出版。
该书以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
“仿葛郎玛所作。
”(马建忠《马氏文通》后序)该书模仿拉丁语法建立了汉语第一个语法体系(词本位)。
(2)1924年,黎锦熙著《新著国语文法》出版。
该书继承了《马氏文通》的一些观点,借鉴了J·C·Nasfield的《英语语法,主要从意义出发、以句子为中心来分析语法,分析词性时主张按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来确定属于哪一类,即“依句辨品,离句无品”,创立了“句本位”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是我国解放前影响最大的语法体系。
2.中国文法革新运动(1)海派:以方光焘和陈望道为代表,发起中国文法革新的讨论。
批评了机械模仿、生搬硬套的错误,主张建立汉语语法的新体系。
(2)京派:出版了三部努力摆脱西洋语法的羁绊,着力探讨汉语特有语法规律的著作。
①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
上卷《词句论》(1942),提出了句子和词组之间的转换关系。
下卷《表达论》(1944)以语义为纲描写句法,对汉语句法进行了全面的语义分析。
②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3-1944)《中国语法理论》(1944)首先提出使成式、递系式、处置式、被动式、紧缩式等句式。
③高名凯《汉语语法论》(1948),汉语词可分为虚词和实词两类,虚词可进一步细分,而实词不能再分。
(二)1949年之后的60年1.前30年(1)前20年语法著作以普及为主,以汉语规范化和文字改革为研究目的。
①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1951)把语法分析和语言实践结合起来,是一部规范性语法书。
②陆志韦《北京话单音词词汇》(1951)和《汉语的构词法》(1957)是为解决拼音文字的连写问题而作的。
③丁声树、吕叔湘、李荣《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引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按词的分布特征给词分类,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对语法研究有很大影响,引起了词类、主宾语等问题的大讨论。
现代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简介

建议,并亲任汉字省体委员会委员;1923年又与钱玄同、赵元任
等组成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主研国语罗马字。同时,他
还在《国语月刊》、《国语周刊》等杂志发表文章,强调词类连
书(词汇连写)对汉语拼音文字的重要性,提倡白话文、共同
语,宣传汉字改革。从1926年到1934年,黎锦熙连续完成《国语
语法方法;从词类上,他总括实体词(名词、代词)、述说词
(动词)、区别词(形容词、副词)、关系词(介词、连词)、情态词等,而划分词类的标准是意义;他按照英语的句式来确定
汉语的句子成份,包括主要成份、连带成份和附加成份三大项,
分析句子成份采取中心词分析法和图解分析法;他还提出,词类
和句子成份之间有对应关系,词性随词在句子中的位置而确定,
持教学,支持抗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局势依然紧张,为团结进步的知识分
子,黎锦熙与许德珩等倡导成立九三学社,为促进和平做出了许
多努力。战火重起,黎锦熙甚感失望,暂寄湖南大学国文系任
教。1948年4月返回北平,继任师院国文系主任,师大恢复后任
文学院院长。是年冬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国民党政府
罗马拼音法式》(与赵元任合著)、《国语罗马字国语模范读
本》、《国语罗马字的现实性》、《国语运动史纲》等著作,其
中《国语运动史纲》影响最大。
黎锦熙认为中国文字改革和文化总结的具体化工作在于辞典
编纂,1923年就促成国语统一筹备会设立国语辞典编纂处,1928
年更名为《中国大辞典》编纂处,下设搜集、调查、整理、编
受到过严格的封建教育,1905年考中秀才,后又入湖南优级师范
黎锦熙“句本位”思想的历史际遇、由来及主要内容

黎锦熙“句本位”思想的历史际遇、由来及主要内容摘要:黎锦熙“句本位”思想的代表作——《新著国语文法》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一部开创之作,也是国内唯一一部经过了长期语言教学和数字化时代计算语言学检验和考验的著作,尽管在历史上黎锦熙“句本位”思想遭受过不公正的对待与评价,但黎锦熙“句本位”思想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解释力,至今在语言教学界和计算语言学界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和研究,当今的数字化时代早已翘首以盼期待着黎氏“句本位”思想真正地王者归来。
关键词:黎锦熙;句本位;《新著国语文法》;中心词分析法;图解法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以下简称《新著》)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一部开创之作,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新著》自1924年出版后到1959年重印24版,影响范围极为广泛,是唯一一部各级学校通用的现代汉语语法教材,在中国语法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划时代事件。
因此,学界对黎锦熙先生的《新著》给与了高度评价。
张拱贵高度评价该书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称其为“导夫先路的开拓性著作” [1]。
彭兰玉教授对该书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它立起了汉语传统语法学,它和《文通》一样作为整个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学发展的基础,特别作为在语法教学中的统治地位,是不可取代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会如此。
”[2]胡明扬先生也高度评价了黎锦熙的“句本位”思想的代表作——《新著国语文法》,“它借鉴了西方传统语法并充分结合汉语实际、充分照顾形式和意义两方面的著作,它不仅是一部现代汉语语法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著作,而且也是唯一一部经过了语言教学和自然语言计算机处理的检验和考验的著作”。
[3]本文将对黎氏“句本位”思想的历史际遇进行梳理,重新审视黎锦熙“句本位”思想的由来及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我们客观公正地认识黎氏为代表的传统语法、重新梳理现代语法体系及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新著国语文法》的百年历史际遇黎氏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首创体系完整“句本位”语法体系,奠定了汉语传统语法学的基础,《新著》一书先后印行达24版之多,不但在当时产生了轰动效应,而且对后世汉语语法研究,尤其是大学、中学语法教学影响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本位的汉语语法体系,是黎锦熙.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
句本位语法
句本位的汉语语法体系,是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的《引论》里提出来的。
黎先生认为,《马氏文通》及其以后的语法著作所采用的词本位语法,不适用于汉语。
他指出:“仅就九品词类,分别汇集一些法式和例证,弄成九个各不相关的单位,是文法书最不自然的组织,是研究文法最不自然的进程。
”于是他提出,要打破模仿西方葛琅玛的词本位语法,建立以句子为中心的句本位语法。
所以他在《新著国语文法》一开卷便说:“诸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潮流吗?简单说,就叫做‘句本位’文法。
”
黎先生提出的句本位语法,内容非常丰富,但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依句辨品”的词类观。
黎先生给词分类,一方面依据意义,他说:“就词在语言的组织上所表示的各种概念,分为若干类,叫做‘词类’。
”在具体给词归类时,则主张依据词的句法功能,这也正如他自己所说,“国语的词类,在汉字的形体上无从分别,……还须看它在句中的次位、职务,才能确认这一个词是属于何种词类。
”并进而概括为,“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品”就是词类。
按照“依句辨品”的办法,作主语、宾语的是名词,作述语的是动词,作名词附加语的是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附加语的是副词。
比如,“快车”的“快”是形容词,“快车”的“快”是副词,“快容易出错”、“他怕快,不怕慢”的“快”又成了名词。
可以看出,在句本位语法体系里,词类从属于词的句法关系,词类和句子成分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词,只要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同,它的归类也发生了变化,这样词类就成了十分灵活的分类,其结果只能是词无定类。
2、中心词分析法。
在句本位语法体系里,句子是由词组成的,词进入句子后就转化为句子结构成分,即句子成分。
《新著国语文法》把句子成分分为:主语和述语(相当于《暂拟》的谓语),是主要成分;宾语和补足语,是述语的连带成分;形容词性附加语(定语)、副词性附加语(状语),是附加成分。
分析句子时,首先要确定两个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也就是中心词,然后再找出连带成分和附加成分,……这是传统语法析句的典型代表。
后来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析句方法,便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以句子为基点进行句法分析。
以句子为基点进行句法分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把一切句法分析都附丽在句子的模型上进行。
具体地说,就是把各种句法成分都纳入到‘主语→谓语’这个模型里头去,例如把宾语、补语、状语看成是附属在谓语上的东西,把定语看成是附属在主语和宾语上的东西”。
其二是,承认词组,但又不允许词组入句充当句子成分,词组出现在句子里,总要把它熔解开了,就不再是词组了。
关于这一点,句本位语法体系的代表人之一刘世儒先生在《现代汉语语法讲义》一书中有所论述:“上面所谈各种类型的词组,是把它们孤立起来看的,即脱离开句子来看的,至于这些词组进入句子,就不再是词组了,而被熔解为句子成分了,也就是说,这时候词组的各成分都成为句子的成分。
”动词性词组处于谓语的位置上,都要熔解为谓语和它的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语)或附加成分(状语);名词性偏正词组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中心词变为主语或宾语,修饰语成了主语或宾语的附加成分(定语)。
只有动词性词组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名词性词组处于谓语位置上时,无法溶解,才得承认词组作了句子成分。
这也正如刘先生所说:“像这种在句中不溶解的词组,才是句中的词组。
严格地说,在句中只有这种词组才是真正的词组。
”不难看出,同样性质的词组,由于在句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因而做出不同的处理,看作不同性质的东西,这也是句本位语法体系的一项带根本性的主张。
总之,“依句辨品”的词类观,中心词分析法,以句子为基点进行句法分析,是句本位语法体系的基本特征。
从《新著国语文法》到《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语法著作,基本上都是属于句本位语法体系的。
对于这种语法体系龚千炎先生曾经作过一个客观的评价:“从总体看,‘句本位’显然要比词本位进步,因为它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而是从整体中看个
体、从动态中看语言结构”,然而最大的缺点是“根本不符合汉语的特点和实际,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词与句子成分并不存在对应关系,句子是由词、更多由词组逐层组合而成。
因而我们……不应该用句子成分控制词类,控制七位、控制语序,甚至去控制复句。
‘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在语法史上产生了坏的影响,‘中心词’分析法也抹煞了汉语句子的层次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