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儿童画的十个心理学技巧
儿童绘画心理学

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绘画心理学(一)通过孩子的画走进孩子的内心想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那得先读懂孩子的画。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
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
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
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
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
(二)线条与心理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
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
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
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
(三)色彩与心理6岁前只用红色正常,6岁后过度频繁使用,有暴力倾向,对感情自控力差。
5岁前偏好蓝色,表示有分寸,6岁后大量使用,表示适应力好,但过度使用,表示孩子过于自我约束。
偏爱暖色:活泼,热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偏爱冷色:安静,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
喜欢很强烈的颜色: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属于易怒型,缺乏耐性。
喜欢阴郁的颜色:被动,含蓄,焦虑,多愁善感。
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容易浮躁。
只用一两种颜色: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战。
(四)人物与心理(1)画谁: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
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表明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2)手臂和手:孩子三、四岁以前,不画手的居多,其原因是此时期的幼儿还未完全确立自我。
逐渐长大之后,开始画手。
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得意,对自己所要求的都能获得满足。
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一、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1)涂鸦期(自我表现最初阶段2-4岁),涂鸦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反映其身心状态。
(2)样式化前期(再现的最初阶段4-7岁),儿童尝试用绘画语言与外界沟通;在对外界的探索中不断寻求新的观念,所以使用的象征符号经常改变。
(3)样式化期(形态概念的成立7-9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终于发展出种种令自己满意的符号象征,这些符号会反复出现2~3年,称之为样式!。
(4)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9-12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力图去发现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
在绘画中,他们开始打破惯用的形式,并注意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教育家、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的U型曲线发展模式。
他认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处于U型的左高峰,之后跌到U型的谷底,这时若持续努力,就有可能达到U型的右高峰,成就完整的U型发展,但是一般人都只是L型的发展。
这两种学说都与心理学家皮亚杰所主张的儿童绘画能力单一发展路线理论相一致。
二、儿童画反映其独特的心理状态儿童绘画是引领我们进入儿童心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绘画所表现出来的儿童身心发展状态,如对空间的表现与智力、知觉、人格的发展有关,而图画的色彩则与情感情绪成长有密切关系,。
有研究表明,线条的品质与作者的情感相关。
每个儿童的不同绘画阶段,无论是在造型、用色或空间表现上均有特定的概念,综合各种见解,我们可以归纳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儿童画进行理解第一、儿童绘画显示出的特点随年龄的提高,其复杂程度与作品的整体性也跟着提高;第二、儿童偏向于夸张或省略作品中最有意义的内容,他们的作品反映出其生活经验与情感世界;第三、学龄前后几年的儿童绘画强调样式化表现,后来逐渐发展到写实具象表现;第四、儿童绘画反映出他们的生理发展,比如画中细节的详细程度与他们知觉上的成熟度相关,涂鸦期的线条也与他们的骨胳肌肉、手眼协调等发展相关;第五、不同的内容与绘画方法可以让儿童有不同的目的驱使,比如描绘便于表达想法,而彩色绘制则便于情感抒发;第六、儿童所用颜色、构图、样式等与他们的人格和社交相关;第七、环境仍是影响学习的要素,但不同背景中的儿童,他们的创作视觉样式也大体相近;第八、在绘画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个性差别;第九、儿童绘画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是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视觉语言的一个过程。
解读儿童画的十个心理学技巧

解读儿童画的十个心理学技巧孩子用画来表达自己构想的世界,同时也透露出他们的心情和心智。
孩子的画,对爱他们的人来说,是神奇的礼物----在孩子的画里,暗藏着他们的心灵秘密。
想知道孩子有多爱你吗?想知道他们是不是健康快乐舒展吗?好好体会一下孩子的画吧。
下面是心理学家给出的解读儿童画的一些原则,供好奇的家长们参考:1,画中人---孩子爱你的独特方式。
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她)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等)越多,表明他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2,通过画画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孩子如果要求什么东西遭到拒绝,他们会把那个东西画在画里,自己给自己一个礼物。
3,为什么孩子爱画小人?孩子用稚嫩的线条画小人,为小人画上辫子,四肢,甚至肚脐,这说明孩子的身心发育不错,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并努力想表现这种感受。
4,线条的强度。
不自信和过于谨慎的孩子,线条比较细,甚至细到看不清楚。
相反,快乐的孩子画画的笔触、线条往往是粗而有力的。
5,画的大小和位置。
身心平衡的孩子会把画画在纸张的正中,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喜欢画满纸,心理有障碍的孩子,通常会画得太高或者太低。
6,颜色。
如果一个一岁半的孩子,自发地用不同的颜色在纸上画出活跃的线条,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表征之一,当然晚一点也没关系。
小孩运用颜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模仿大自然,比如天空是蓝的,云是白的。
另一种方式是自己为画里的东西赋予他们的“心灵色彩”。
通常意义上,明快温暖的暖色调是孩子身心平衡健康的提示。
如果孩子6岁以后,画画只选择棕灰黑等颜色的话,家长要引起警觉,这通常提示孩子有心理障碍,或者是色盲症患者。
7,在儿童画的世界里,花朵是敏感和温柔的指示物。
一个孩子喜欢画五颜六色的花,通常说明孩子比较敏感,和妈妈有着温柔的感情关系。
8,张开的双臂是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孩子乐观开朗。
如果画里的人物总是垂着双臂,那么孩子很可能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
从孩子的画中可以看出的心理是?揭秘儿童画的解读诀窍

从孩子的画中可以看出的心理是?揭秘儿童画的解读诀窍从孩子的画中可以看出的心理是?揭秘儿童画的解读诀窍孩子的画可以表现出他们无意识的心理状态。
也就是说,和大人逻辑性地决定颜色和形状不同,还不能很好地用颜色和主题表现自己的感情……如果能从画中读取孩子的心情,作为父母会很开心吧。
那么这次就以艺术治疗和色彩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来说明孩子的画和心理的关系。
孩子描绘的“太阳”有什么意义呢?画和内心感情有关系是真的吗?下面介绍从孩子的画中解读心理的诀窍。
孩子的画和心理关系说起来,为什么从画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心理呢?以美术教育学者维克·罗文菲尔德的《画的发展过程》、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危机》等理论为基础,可以了解到孩子的画和心理的关系。
绘画作品讲述了孩子的成长,反映了孩子各自的见解。
有走路、学习说话等所有孩子共通的发育阶段。
创造性和艺术表现也有可以预测的发展阶段。
孩子0~9岁绘画的发展过程。
错觉画期(0~2岁)0~2岁是“错觉期”,是胡乱描绘的阶段。
上半期和下半期的特征不同。
在发育阶段属于“婴幼儿期”。
这是一个通过实现愿望来体验和父母的一体感,培养对他人基本信赖感的时期。
0~1岁【特征】紧握工具,完全没有意识到画的内容,享受着用手和手臂移动的乐趣。
表达方法有点的集合和Z字形线等。
有时在纸上画,有时无视区域。
0~1岁是手和嘴寻求刺激的时期。
给他一个即使放进嘴里也没关系的道具,让他一边画画一边享受全身运动吧。
1~2岁【特征】一边在纸上玩一边画,有意识地画出各种圆形和漩涡,喜欢在同一个地方涂上好几次玩。
通过孩子们描绘的“滴溜圆”可以产生丰富的对话。
大家也把“滴溜圆”比作身边的东西,“画了什么呢?”试着想象一下,和孩子一起享受吧。
命名期(2~3岁)2~3岁是“命名期”。
他们开始描述自己的作品。
发育阶段正值“幼儿前期”,是“自己尝试一下”的自律性成长时期。
【特征】用手指拿着画材,集中描绘的时间增加了。
儿童心理画解读

儿童心理画解读是一种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析儿童绘画作品来了解其内心感受和情绪状态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读:
1.颜色的运用:儿童绘画中使用的颜色可以反映其情绪状态。例如,红色可能表示愤怒或紧张,蓝色可能表示忧郁或悲伤,黄色可能表示快乐或兴奋。
2.图像的意义:儿童绘画中的形象可以反映其内心世界,例如,画家具可能表示对家庭的渴望或不满,画动物可能表示对动物的喜爱或恐惧,画人物可能反映儿童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和情感。
浅谈儿童绘画中的色彩心理学

浅谈儿童绘画中的色彩心理学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出心中五彩斑斓的世界。
而儿童绘画作品中那些看似随意泼洒的色彩,其实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密码。
了解儿童绘画中的色彩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解读他们的情绪和想法。
1. 色彩的温度与情绪在色彩心理学中,不同的颜色往往对应着不同的温度感和情绪倾向。
例如,红色、橙色、黄色等暖色调,通常象征着温暖、热情、活力和兴奋;而蓝色、绿色、紫色等冷色调,则更多地传递出冷静、沉静、安宁和忧郁的情绪。
儿童在绘画时,对于色彩的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他们会本能地选择那些能够表达自己当下情绪的颜色。
比如,一个正在经历搬家或转学的孩子,可能会在画作中大量使用灰色、蓝色等冷色调,以此来表达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而一个刚刚参加完生日派对的孩子,则更有可能用鲜艳的红色、黄色来描绘快乐的心情。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颜色与情绪进行一一对应,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
但通过观察孩子在不同时期绘画作品中色彩的变化,我们可以捕捉到他们情绪的波动,及时给予关注和引导。
2. 色彩的象征意义除了温度和情绪之外,不同的颜色还承载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很多文化中,红色都代表着热情、喜庆和吉祥,而白色则象征着纯洁、神圣和哀悼。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接触到这些色彩的象征意义,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比如,一个孩子可能会用红色来画太阳,用蓝色来画大海,用绿色来画树木,这说明他已经开始理解这些颜色在自然界中的象征意义。
还有一些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赋予颜色不同的意义。
比如,一个孩子可能会认为紫色代表着神秘和魔法,于是他会在画作中用紫色来描绘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事物。
对于这类充满想象力的色彩运用,我们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因为这体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创造力。
3.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色彩了解了色彩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运用色彩,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我,释放情绪。
怎样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幅图画

怎样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幅图画?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去分析一幅图画:一是从整体上去分析,包括其画面大小、笔画力度、构图、颜色等;二是从画的过程去分析,包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是否有涂擦,花了多长时间等;三是从画的内容上去分析。
前两者的分析适用于所有的图画,可以总体上介绍,后者的分析要分具体主题,如画人、画树、画屋子等,需要分专题介绍。
画面大小图画面积的大小和作画者的自我评价有关。
一般说来,有以下特征:1画面非常大有可能是一种攻击性倾向(Buck,1948;Hammer,1969:Machover 1949)有可能因内心的无力感而表现出的外在的防御机制(Machover 1 949)表现出情绪化、躁动的倾向(DiLeo,1 973;Machover,1 949)。
2画面非常小表现出对自我评价较低(Buck,1948;Burns&Kaufman,1972:Hammer 1971。
表现出拘谨、胆怯和害羞的倾向(Alschuler&Hattwick,1947;Buck.1可能缺乏安全感(Alschuler&Hattwick,1947;Buck,1 948;Bums&Kaufman,1972)可能情绪低落(Machover,1949):可能有退缩倾向(Machover,1949):画面在纸的上方且较小时,表现出作画者心理能量较低(Machover.1949).画面位置画面位置是画的空间位置,根据所处位置不同,反映出以下信息1处于纸的中间这是最普遍的情况,它代表了安全感(Wolff,1946):处于纸的正中央,可能表明没有安全感,在人际关系上比较固执(Buck;j64;Machover.1 949)。
2处于纸的上部表明高层次的抱负,会努力达到目标(Buck,1 948;JoIles,1 964)i也可能代表一种乐观,有时是一种不合理的乐观(Machover.1 949)。
3处于纸的下部表明没有安全感(Buck,1948;Burns&Kaufm a 1972;Jolles,1964代表一种匮乏感(Buck,1948;Burns&Kaufman,1972;Hamme,1969;Jolles,1964)情绪低落倾向或悲观主义倾向(Buck,1948;Hammer,1969;Jolles,1964;Machoverj49).4处于纸的边缘或最下部没有安全感,或缺乏自信,需要外部支持(Buck,1948 Burns&Kaufman,1972依赖他人,害怕独立(Hammer,1 971);逃避尝试新的东西,或者沉迷在幻想中(JolIes,1 g64)。
九岁儿童画画心理解读教案

九岁儿童画画心理解读教案引言。
儿童的绘画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方式,通过绘画,他们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想法和经历。
对于九岁的儿童来说,绘画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表达方式,通过观察和解读他们的画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解读九岁儿童的画作,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心理发展。
第一部分,九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1.认知发展,九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表达更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在绘画中,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表达。
2.情感表达,九岁的儿童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情感表达能力,他们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
在画作中,可能会出现丰富多彩的情感表达,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3.自我意识,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对自我和外部世界有更清晰的认识,他们会在画作中表现出对自我和身份的探索和表达。
第二部分,解读九岁儿童的画作。
1.观察画作整体,首先,观察画作的整体特点,包括颜色、构图、形状等。
这些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儿童的情感状态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2.细节解读,接下来,我们可以观察画作中的细节,例如人物形象、背景细节等。
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体验。
3.与儿童沟通,在解读画作时,与儿童进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询问他们画作的意图和想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画作背后的含义。
第三部分,支持九岁儿童的绘画活动。
1.提供良好的绘画环境,为了支持儿童的绘画活动,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绘画环境,包括丰富多彩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2.鼓励自由表达,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应该鼓励儿童自由表达,不要过多干预他们的创作过程,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肯定和鼓励,当儿童完成一幅画作时,我们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得到了认可。
结语。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九岁儿童的绘画活动。
通过观察和解读他们的画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儿童画的十个心理学技巧
孩子用画来表达自己构想的世界,同时也透露出他们的心情和心智。
孩子的画,对爱他们的人来说,是神奇的礼物----在孩子的画里,暗藏着他们的心灵秘密。
想知道孩子有多爱你吗?想知道他们是不是健康快乐舒展吗?好好体会一下孩子的画吧。
下面是心理学家给出的解读儿童画的一些原则,供好奇的家长们参考:
1,画中人---孩子爱你的独特方式。
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她)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等)越多,表明他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2,通过画画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孩子如果要求什么东西遭到拒绝,他们会把那个东西画在画里,自己给自己一个礼物。
3,为什么孩子爱画小人?
孩子用稚嫩的线条画小人,为小人画上辫子,四肢,甚至肚脐,这说明孩子的身心发育不错,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并努力想表现这种感受。
4,线条的强度。
不自信和过于谨慎的孩子,线条比较细,甚至细到看不清楚。
相反,快乐的孩子画画的笔触、线条往往是粗而有力的。
5,画的大小和位置。
身心平衡的孩子会把画画在纸张的正中,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喜欢画满纸,心理有障碍的孩子,通常会画得太高或者太低。
6,颜色。
如果一个一岁半的孩子,自发地用不同的颜色在纸上画出活跃的线条,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表征之一,当然晚一点也没关系。
小孩运用颜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模仿大自然,比如天空是蓝的,云是白的。
另一种方式是自己为画里的东西赋予他们的“心灵色彩”。
通常意义上,明快温暖的暖色调是孩子身心平衡健康的提示。
如果孩子6岁以后,画画只选择棕灰黑等颜色的话,家长要引起警觉,这通常提示孩子有心理障碍,或者是色盲症患者。
7,在儿童画的世界里,花朵是敏感和温柔的指示物。
一个孩子喜欢画五颜六色的花,通常说明孩子比较敏感,和妈妈有着温柔的感情关系。
8,张开的双臂是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孩子乐观开朗。
如果画里的人物总是垂着双臂,那么孩子很可能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
9,对儿童画作心理分析的前提:不能教条
首先要多看几张孩子的画,并根据孩子的生活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孩子的画虽然是心情的反映,但是也有很强的随机性,也会受到偶然的生活经验的影响。
比如说,如果孩子在窗户上画了很多栅栏,那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感觉“被困在室内”,那也可能是因为前一天孩子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些监狱的场景。
所以,孩子的画,和他们的“话”,即他们的叙述,同样重要。
10,应该怎样评价孩子的画?
孩子画画的时候,是完全处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
他们是自足的。
一切来自外界的评论都可能被他们看做是一种批评,是对他们独特自我的威胁。
在孩子的画面前,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词语!正确的态度是:完全接纳孩子的画,不要提很多问题,尤其是不要说他们画的不对。
这样说是可以的:“你的画非常漂亮,谢谢你!”,或者简单要求孩子自己介绍一下他的画,完全认可他的故事。
这样,孩子会继续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真正的内心感受和神奇的心灵风景。
当然您也可以把孩子的画贴在冰箱上,或者放在框子里挂在自己的床头,这些都可以给孩子恰到好处的认可和鼓励。
如果您这样问:为什么画里的爸爸没有头发?或者:为什么你的太阳是蓝色的?孩子精心构造的心灵风景可能会被颠覆。
因为,当一个孩子觉得他的画受到了成人世界的质疑,以后他就会试着给他的画“戴上面具”,再画画时,他可能不再能尽情发挥了,他会不自觉地根据大人的逻辑“修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失去表达真正自我的快乐。
虽然孩子的画经常显露出他们的超常智力,但是家长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智力,因为,归根结底,孩子画画是超功利性的,孩子画的真正目的是表达感情和建造独特心灵世界。
所以,家长可以悄悄地看,适当地鼓励,但是不要以自己的喜好来过度评价和干扰孩子的创作。
看
看心理分析师是怎么分析下面这幅画的:
这是一个五岁男孩的画。
尼诺爱他的妈妈!证据就是:她的个头是尼诺爸爸的三倍。
这说明,妈妈在尼诺心目中占据着别人不可比拟的地位。
她有一个大嘴巴,也许是暗示她给孩子很多亲吻。
她的裙子上装饰着很多心形图案,脚下还有花:这是一个正处在俄狄浦斯时期的小男孩的快乐温柔大作!但他也并不讨厌爸爸,证据就是爸爸头上的帽子。
心理学的一个法则是:孩子对一个人物身上的细节画得越多,就表示他特别关心和依恋这个人物。
4岁的尼古拉看上去更钟情爸爸。
他画的好像是一场足球赛,有两个足球,很多椅子代表观众。
在这幅画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尼古拉很爱他的爸爸---爸爸是最大的那个人,他的胳膊很长,笼罩全场!爸爸的手臂和太阳连在一起,而太阳,在心理学意义上通常是父亲的象征。
孩子如果和爸爸关系好,他画的太阳往往是暖色,而且有光芒,反之,他画的太阳就比较苍白,或者被山啊树啊什么的遮住一些。
这幅画的作者3
岁,他被认为是个早慧的孩子,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一般只画一个大脑袋,而不会像这个小亚历山大一样分别画出头部,躯干和腿,还有头盔。
这是一个5岁男孩的画,这幅画使心理专家很惊奇,他们说,这个男孩的心智超前。
他给他的人物画了一个腰带,这表明他可以把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来看待,另外,这个人物的细节很丰富,头发,手指,衣服,鞋子等。
张开的手臂和手指提示着非常外向乐观的性格,长颈
鹿也画得很有动感。
这幅画显示出,小作者是个非常外向而有活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