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心理分析
小学生绘画心理个案分析-精选作文

小学生绘画心理个案分析一、绘画心理分析的原理及意义绘画心理分析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缓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
学生在绘画时,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一些联想、记忆或某些片断,并把这些情绪、感受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在图画中,这时图画就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作为一种“玄妙”的语言,分析师可以通过儿童画解读其心灵密码,透析深度困扰其的“症结”,从而找出矫治的方法对症下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从学生的绘画中反应出的心理问题从本学期开始,我尝试根据绘画心理分析的理论和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房、数、人”绘画测验的提示,对我校四年级学生做了一次绘画测验及调查。
通过测验,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少。
但学生绘画作品中反应出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小觑。
如,有些学生画的树冠呈椭圆形或颤抖形,表明学生内心压力巨大,有严重的不安全感;有些学生画的人没有耳朵、鼻子或者没有五官,表明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不善于倾听、且缺乏主见,等等。
三、个案分析下面我以一名学生的“房、树、人”绘画测试为例,做简单的点评和分析。
1. 学生自述:(1)作画次序:先画树,接着画城堡、人、亭子、太阳、小鸟、飞机、云;(2)故事情节:周末,妈妈带孩子到城堡一样的公园去玩,城堡有很多门,里面可以坐飞机游览,玩累了可以在大树下的亭子里休息。
2. 绘画心理分析:(1)在学生画的“房、树、人”的图中,他先画大树,而且树干粗壮高大,树冠硕大,呈圆弧形,线条直线曲线分明,连贯性强,说明他感觉自我的能量很足,水平很高,而且是向上的方向,说明他智力发育良好,愿意为别人分忧。
树上没有果实,说明他做事目标性较模糊,有待培养。
(2)城堡是整个画面最显眼的部分,占据了一半空间,而且特别高。
城门虽然多却矮小,而且都是关闭着的,体现出他的安全感不足,不愿主动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儿童画心理分析技巧

心理学家给出的解读儿童画的一些原则1.画中人 - 孩子爱你的独特方式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她)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透视,鞋子包括衣服的花纹等等)越多,表明他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2.通过画画来满足自己内心的小愿望孩子如果要求什么东西遭到拒绝,他们会把那个东西画在画里,自己给自己一个礼物。
3.为什么孩子爱画小人儿孩子用稚嫩的线条画小人儿,为小人儿画上辫子,四肢,甚至肚脐脚趾,这说明孩子的身心发育不错,因为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并努力想表现这种感受。
4.线条的强度不自信和过于谨慎的孩子,线条比较细,甚至细到看不清楚。
相反,快乐的孩子画画的笔触、线条往往是粗而有力的。
5.画的大小和位置身心平衡的孩子会把图像画在纸张的正中央,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喜欢将纸张填满,心里有障碍的孩子,通常会画得太高或者太低。
6.颜色如果一个一岁半的孩子,自发地用不同的颜色在纸上画出活跃的线条,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表征之一,当然晚一点也没关系,这种现象因人而异。
小孩运用颜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模仿大自然,比如天空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
另一种方式是自己为画里的东西赋予他们的“心灵色彩”。
通常意义上,明快温暖的暖色调是孩子身心平衡健康的提示。
如果孩子6岁以后,画画只选择棕灰黑等颜色的话,家长要引起警觉,这通常提示孩子有心里障碍,或者是色盲症患者。
7.在儿童的世界里,花朵是敏感和温柔的指示物一个孩子喜欢画五颜六色的花,通常说明孩子比较敏感,和妈妈有着温柔的感情关系。
8.张开的双臂是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孩子乐观开朗如果画里的人物总是垂着双臂,那么孩子很可能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
9.对儿童画作心里分析的前提:不能教条首先要多看几张孩子的画,并根据孩子的生活状况进行综合合理的分析。
孩子的画虽然是心情的反应,但是也有很强的随机性,也会受到偶然的生活经验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浅谈儿童绘画心理

浅谈儿童绘画心理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现自己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
不仅要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还要通过绘画和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因此,儿
童绘画心理的研究和分析对于了解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儿童绘画心理与儿童认知能力有密切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视觉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这也带动了儿童绘画的发展。
儿童从描摹模
仿开始,逐渐向自我表达和理解转变。
同时,儿童在绘画过程中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锻
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其次,儿童绘画心理与儿童情感发展密不可分。
儿童的情感发展往往与家庭、教育和
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在绘画过程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愉快、悲伤、恐惧等复杂情感,
从而得到情感的宣泄和调整。
同时,儿童在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过程中,也可以培养自
己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最后,儿童绘画心理也与儿童自我认知和个性形成密切相关。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不仅
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可以体验自己的想象力和才华。
儿童通过绘画中的自我表达和创造,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特点,形成更加自信和积极的人格特质。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儿童绘画在身心健康和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和家庭应该注重培养
儿童的艺术兴趣和能力,鼓励他们参与绘画和创意活动。
同时,教育和家庭也应该尊重儿
童的表达方式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认可。
这不仅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也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心得

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心得
学习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儿童的绘画作品不仅是简单的画面,更是他们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可以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状态。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许多关于儿童绘画的原理和技巧,例如如何从绘画作品中分析儿童的情感状态、如何通过给儿童提供良好的绘画环境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我还学习了如何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绘画作品。
这个过程中,我还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例如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阶段,这对于我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儿童绘画作品非常有帮助。
总之,通过学习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儿童的内心世界,也更加重视和欣赏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非常有帮助。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情感、展示创造力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
通过儿童绘画,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内心的世界和情感状态。
以下是对儿童绘画心理分析的一些常见主题和解释。
1.色彩运用:颜色在儿童绘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明亮的颜色通常与愉快、积极的情绪相关,而暗淡的颜色则可能与悲伤、恐惧等消极情绪有关。
儿童可能通过颜色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状态。
2.符号和图像:儿童在绘画中可能使用一些特定的符号或图像,这些符号和图像可能代表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经历。
例如,太阳可能代表快乐和温暖,雨可能代表伤心或孤独等。
通过了解儿童对这些符号和图像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3.主题选择:儿童在绘画中经常选择一些特定的主题,如家庭、朋友、动物等。
这些主题可能反映了他们关注和重视的事物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通过研究儿童选择的主题,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4.人物形象:在儿童绘画中,人物形象经常出现,并且可能反映儿童对自己、家人和其他人的认知和感受。
人物形象的特征、表情和姿势都可以提供关于儿童情感状态和人际关系的线索。
5.绘画风格:每个儿童的绘画风格都独特,它可能反映了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
一些儿童可能更加细致和准确,而另一些可能更加抽象和自由。
通过研究儿童的绘画风格,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6.图案和纹理:儿童绘画中的图案和纹理也可以提供有关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表达的线索。
一些儿童可能更喜欢绘制对称的图案,而另一些可能更喜欢随意的纹理。
这些选择可能与他们内心世界中的秩序和混乱有关。
总的来说,儿童绘画心理分析是一种通过观察和解释儿童绘画作品来理解他们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的方法。
通过对儿童绘画的分析,家长、教育者和心理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需求和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支持。
儿童绘画心理的五大表现

儿童绘画心理的五大表现:儿童绘画心理的五大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的儿童,其绘画的线条通常清晰、力度适中。
而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则可能是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的表现。
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的线条,则反映出具有攻击性的儿童,可能发泄愤怒。
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的线条,可能表示儿童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
2.色彩偏好:偏爱暖色的儿童,通常活泼、热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偏爱冷色的儿童,则更安静、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
喜欢很强烈的颜色,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可能是易怒型,缺乏耐心。
喜欢阴郁的颜色,暗示儿童含蓄、焦虑、多愁善感。
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则可能表示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可能浮躁。
只喜欢一两种颜色,则可能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战。
3.人物描绘:孩子经常画的人物通常在孩子心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这代表孩子对其表达深沉的爱意和依恋。
如果孩子能描绘出更多细节,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这意味着对人物的关注程度更高,感情也更加强烈。
4.手臂和手的画法:孩子在三到四岁之前通常不画手。
之后随着成长,孩子开始画手。
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和得意,对自己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手臂部分画得比较大,可能代表这个孩子有强烈的占有欲。
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力,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
若手臂部分画的比较大,属于占有欲强的孩子;把手放下贴近身体是比较温顺的孩子;还有一种可能是受欺负、胆小害怕的孩子,他们经常感到挫折,需要更多关注。
5.布局:居中表示自我意识比较强;偏左表示留恋过去;偏右表示憧憬未来;偏上表示喜欢幻想;偏下表示注重现实,对安全较为关注;画在角落可能意味着有心理压抑。
儿童画画全家福心理解析

儿童画画全家福心理解析
儿童画画全家福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解析。
首先,儿童画
画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想法的方式,通过儿童的画作我们可以窥视他
们内心世界的一些方面。
画全家福可能代表着儿童对家庭的情感和
认知。
儿童可能会通过画画来表达对家庭成员的依恋、关爱和认同。
另外,儿童画画全家福也可能反映出他们对家庭成员角色的认
知和理解。
比如,画中家长的形象可能会更加突出,代表着在儿童
心中家长的重要性。
而兄弟姐妹之间的大小、位置等也可能暗示着
儿童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儿童画画全家福也可能反映出他们对家庭氛围的感知。
比如,画中的表情、色彩等元素都可能传达出儿童对家庭氛围的感受,如快乐、温馨、安全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画画全家福也可能受到文化、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可能会对家
庭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有所差异。
总的来说,儿童画画全家福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表达形式,通
过对儿童画作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家庭认知。
当然,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和儿童个体差异来进行分析。
幼儿绘画心理分析

用图式来表现对象,此图式会重复出现 图式会因特别的经验而改变 发现人与环境的明确概念 使用几何线条来表现形象
人物 有明确的人物概念及表现,重复出现人物形象。 会以省略或夸张改变符号,来表现某种经验。 无一定比例,视情绪而定。 空间 会用基地线表现空间。 画面形象无重叠关系,但有明确的空间次序。 主观经验表现:展开式、平面与垂直混合表现、X光
人物 开始时会画头足形人 逐渐增加人体其他部分及细部,表现方式经常改变 空间 形象散乱 没有空间次序,无空间关系 会转动画面绘画
色彩 与实物固有色无关,凭感情用色 设计 无装饰意图
图式阶段(7~9岁)
此时期的儿童用几何线条的图式来表示视觉对象, 并重复出现,但有时会因特别经验而改变,画面有
身心能获得释放。葛拉玛认为,艺术治疗是一种辅 助的工具,艺术创作可以帮助个体发泄其潜意识的 问题,消除其队环境防卫性,个体在安全的环境气 氛下,其行为将会有所改变。
Naumburg持不同的论点,Naumburg主张:艺术的形 式可以作为个体在被观察中对情境的相关事件产生 知觉重组的历程,也是个体对整个情境中的关系一 种的领悟基础。
荣格认为曼陀罗是成形,变形,永恒心灵的永 恒创造,也是一切道路的代表,是通向中心点, 通向自体完整化的道路。
在1926年古得那伏‧佛洛伦斯〈Florence Goodenough〉出版了《运用绘画评估智力》 《Measurement of Intelligence by Drawing》。
他将儿童美术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涂鸦期(2岁至4岁)——自我表现的阶段; 图式化前期(4岁至7岁)——首次表现尝试; 图式化时期(7岁至9岁)——形体概念的形式; 党群阶段(9岁至11岁)——写实的开始; 推理期(11岁至13岁)——拟写实阶段; 青春危机期(13岁以后)——决定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兒童畫心理分析
一,从畫面可以看出小朋友已經走出幼年塗鴉期,開始线到面的认识,开始用平面表现,不再把物体看成简单的幾何形,而是通过曲綫表现物体外形的特殊性。
物體形象開始進入傾向寫實階段。
近小远大的空间样式:画面虽然不能产生向纵深延伸的视觉效果,但却能突出主体物的形象。
表现遮挡关系:近处物体遮挡一部分远处的物体,在画面上产生了物体的遮挡关系。
從色彩方面看,塗鴉期的豐富想像力并未因追求寫實而喪失,用色依舊天馬行空。
可以看出這張畫的作者正處於兒童畫的傾向寫實期大概8到12歲。
二,從畫面中的小動物可愛愉悅的面部表情,植物建築多種多樣的造型,以及整個畫面五彩繽紛的用色可以看出該畫作者健康樂天的心理特徵。
三,建議可從畫面的組織上慢慢加入故事性,使小朋友在作畫程中建立自主思考的能力。
美教阮文婷
20091061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