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1

合集下载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小张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有两所学校,其中一所是名牌大学,但专业不理想,一所是一般大学,但专业理想,小张犹豫不决,这种动机冲突是( )(2015.18)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正确答案:D解析:人们面对多个目标时,每个目标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另一个,必须进行多重选择,叫做多重趋避式冲突。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和意志2.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不是相互对立的,学习动机激发的重点在于外部动机的不断内化。

持这一观点的动机理论是( )(2016.29)A.成败归因理论B.成就目标理论C.自我价值理论D.自我决定理论正确答案:D解析:德西和瑞安的自我决定理论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内化动机和外在动机,并指出教师应该创设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归属需要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决定的学习动机,强调学习动机激发的重点在于外部动机的内化。

(该题在教育心理学版块也有涉及)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和意志3.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2017.27)A.直接经验B.替代经验C.言语劝说D.情绪唤醒正确答案:A解析: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个体的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的唤起、信息综合等,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个体的直接经验。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和意志4.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建立的成就目标是( )(2017.31)A.社会目标B.绩效目标C.表现目标D.掌握目标正确答案:D解析: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两种不同的内隐观点,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

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而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向确立表现目标。

(该题在教育心理学版块也有涉及)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和意志5.有两所幼儿园可供家长选择,一所幼儿园离家远,但设施条件很好;另一所幼儿园离家近,但设施条件一般。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专题专题)附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专题专题)附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专题一、单选题1.认为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的心理学派是( )。

(统考2019研)(A)机能主义(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构造主义2.1967年《认知心理学》出版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作者是( )。

(统考2016研)(A)斯滕伯格(B)布鲁纳(C)奈塞尔(D)西蒙3.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

(统考2014研) (A)认知科学(B)神经心理学(C)认知神经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4.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问题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

(统考2013研)(A)管理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工程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5.科学心理学内涵最妥当的表述是( )。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A)对潜意识的实证揭示(B)对人类行为的实证探讨(C)对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研究(D)对社会事件与社会活动资料的搜集6.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是( )。

(北京大学2011研)(A)斯金纳(B)华生(C)班杜拉(D)霍尔二、简答题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8.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9.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一名心理学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10.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11.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在学过本章之后,你对“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什么新的认识?12.心理学是怎样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在心理学的产生中有什么作用?13.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14.简要说明当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15.什么是观察法?它有何优缺点。

(统考2018研)16.简述心理学的各个流派的主要观点和其优点与缺点。

并举例加以说明。

(华中师范大学2014研)17.简述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2007.16)A.诱因B.需要C.兴趣D.信念正确答案:A解析:诱因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动机作用。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和意志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2007.17)A.整体性B.选择性C.层次性D.动力性正确答案:C解析:这句话说明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产生更高级的精神需求。

反映了需要的层次性。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和意志3.“音乐家必须去创造音乐,画家必须作画,诗人必须写诗……一个人要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就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

”根据马斯洛的观点,这段话体现了人具有( )(2008.14)A.归属与爱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安全的需要正确答案:C解析:人们追求能力或潜能的充分发展,并使之完善化,这体现了马斯洛所强调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和意志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所反映的动机冲突是( )(2008.15)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正确答案:A解析:遇到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又具有同样强度的目标,但两个目标不能同时都获得,只能选择其一的时候,这种冲突叫做双趋式冲突。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和意志5.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 )(2009.16)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正确答案:D解析: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也叫缺失需要,包括尊重需要及其更低层次的需要;高级需要也叫成长需要,指自我实现的需要。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和意志6.与自制力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 )(2009.17)A.任性B.犹豫C.独断D.执拗正确答案:A解析:自制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与自制力相反的是任性(不自制)和懦弱(自制到委曲求全)。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4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4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单选题2.多选题3.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以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的是A.记忆B.知觉C.能力D.思维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传统心理学认为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又包含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情绪情感和意志,而个性心理则包含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服从的法则是A.内正外负B.内负外正C.全或无D.双向传导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法则。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服从“全或无”的法则。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学生上完一节音乐课后,很快准备下一节英语课。

这反映的注意品质是A.注意分配B.注意稳定C.注意转移D.注意保持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注意品质的理解和区分。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广度,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注意稳定性,指的是选择对象的注意能稳定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的时间的特性;注意分配,指的是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或对象的能力;注意转移,指的是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学生上完一节音乐课后,很快准备下一节英语课,这是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音乐课转移到英语课,这反映的是注意转移。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下列不是组成屈光系统的眼部结构是A.房水B.晶状体C.视网膜D.玻璃体正确答案:C解析:眼睛的屈光系统由眼球内容物中的晶状体、房水、玻璃体,以及眼球前端的角膜共同组成。

视网膜是眼球的感光部分,其中有感光细胞,由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屈光系统使物像聚焦在视网膜中央凹部位,故C错误。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5.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包括半规管和前庭两部分,当身体作加速或减速的旋转运动时,反应身体旋转运动的器官是A.前庭B.耳蜗C.半规管D.三块听小骨正确答案:C解析:平衡觉也叫静觉,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引起的。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与心理发展)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与心理发展)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与心理发展)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几乎终身从事学习分类的研究工作,并于1965年出版了《学习的条件》一书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B.布卢姆C.布鲁纳D.奥苏伯尔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学习与心理发展2.主要是研究学校学生的学习,在其学习分类中,首先,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其次,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这个心理学家是( ) A.加涅B.布卢姆C.布鲁纳D.奥苏伯尔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学习与心理发展3.提出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概念的研究者是( )A.加涅B.皮亚杰C.奥苏伯尔D.桑代克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的理解和掌握。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不同,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依据所得经验的性质不同,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知识模块:学习与心理发展4.从学习的机制来看,动物的学习主要局限于(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第一信号系统为主,第二信号系统为辅D.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第一信号系统为辅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动物学习和人的学习区别掌握。

和人类的学习相比,动物学习具有以下特点:从学习的功能和动力来说,动物学习仅仅限于消极适应环境变化,以满足其生理需要。

从学习的形式与内容来说,动物主要以直接的方式来获取个体的经验,或者主要依靠其先天遗传的种种经验,在学习内容的质与量方面也不可与人类相提并论。

从学习的机制来看,动物的学习主要局限于第一信号系统,学习环节较为简单。

第一信号系统指非语言的现实刺激,第二信号系统指语言。

知识模块:学习与心理发展5.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掌握( )的过程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为辅D.运动技能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物理法)模拟试卷1(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物理法)模拟试卷1(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物理法)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

这种方法是( )(2007.42)A.恒定刺激法B.平均差误法C.最小变化法D.系列探索法正确答案:B解析:恒定刺激法: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恒定的刺激,通过被试觉察到每个刺激的次数来确定阈限。

平均差误法也叫调整法,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的量的变化。

最小变化法,也叫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最小差异法,刺激按“渐增”和“渐减”两个序列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

起点随机选择,直至被试反应发生变化为止。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2.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的β值为( )(2007.43)A.-0.22B.0.22C.0.33D.3正确答案:C解析:β=击中率的纵坐标/虚报率的纵坐标。

β=0.11/0.33=0.33。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3.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 )(2008.33) A.史蒂文斯B.费希纳C.韦伯D.冯特正确答案:A解析:史蒂文斯——幂定律,费希纳一对数定律。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4.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2008.34)A.第一次非正到正的对应值B.第一次非负到负的对应值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正确答案:D解析:计算各个刺激系列差别阈限的上限和下限:上限指递减系列中最后一次“+”和第一次非“+”的中点以及递增系列中最后一次非“+”和第一次“+”的中点;下限则指递减系列最后一次非“-”到第一次“-”以及递增系列中最后一次“-”和第一次非“-”的中点。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5.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击中目标的奖励,则可推测( )(2008.36)A.β增大,d’增大B.β减小,d’不变C.β增大,d’减小D.两者均不变正确答案:B解析:奖惩会改变判断标准β,但不会影响辨别力d’。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与意志)模拟试卷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与意志)模拟试卷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与意志)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7.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1.引发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

(2007年)A.诱因B.需要C.兴趣D.信念正确答案:A解析: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即诱因。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与意志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 )。

(2009年) 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正确答案:D解析: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都属于基本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与意志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正确排序( )。

(2012年)A.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D.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正确答案:B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与意志4.个体的目标定位在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既定目标就是成功,根据成就目标理论,该个体所持有的思维成就目标属于( )。

(2015年) A.掌握目标B.成绩目标C.效能目标D.表现目标正确答案:A解析:成就目标理论把成就目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掌握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另一种是成绩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与意志5.麦克利兰认为,与成就动机有紧密联系的是个体的(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识的学习)-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识的学习)-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识的学习)-试卷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先前学习向在难度上大体属于同一水平的相似而又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的迁移是( )(分数:2.00)A.横向迁移√B.纵向迁移C.累积迁移D.逆向迁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迁移分类的理解和掌握。

从迁移产生的情景或层次上来看,可将迁移分为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横向迁移又称做水平迁移或侧向迁移,是指在内容和难度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

例如,数学课上学习了三角方程式后能够促进物理课学习计算斜面上下滑物体的加速度。

纵向迁移又叫做垂直迁移是指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较容易、较具体化的学习对难度较高、较抽象的学习的影响和较高层次的学习原则对较低层次的、具体学习情境的影响。

3.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 )(分数:2.00)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解析:解析:形式训练迁移说认为心理固有的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对官能的训练就如同对肌肉的训练一样,注意、记忆等各种官能都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训练而得到增强,并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

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由于形式训练说缺乏科学的依据,所以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怀疑和反对。

因此,答案为A。

4.根据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认知迁移理论的美国学者是( )(分数:2.00)A.布鲁纳B.奥苏伯尔C.桑代克D.罗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认知迁移理论的掌握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1(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2,分数:44.00)1.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 )。

(分数:2.00)A.诱因B.需要√C.目标D.信念解析:解析: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如果说,人的各种需要是人的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和实质,那么人的各种动机就是这种源泉和实质的具体表现。

2.人们愿意归属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关心、友谊、合作和赞赏。

这是( )。

(分数:2.00)A.权力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认识动机解析:解析:社会性动机包括权力动机、成就动机、交往动机、认识动机。

交往动机指人们愿意归属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关心、友谊、合作和赞赏。

3.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这是( )。

(分数:2.00)A.权力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认识动机解析:解析:社会性动机包括权力动机、成就动机、交往动机、认识动机。

权利动机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4.动机的驱力减少理论的提出者是( )。

(分数:2.00)A.赫尔√B.麦独孤C.赫布和柏林D.德西解析:解析:赫尔提出了驱力减少理论。

他认为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来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

驱力给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

赫尔认为,有些驱力来自内部刺激,不需要习得,称为原始驱力;有些驱力来自外部刺激,是通过学习得到的,称为获得性驱力。

5.动机的本能理论的提出者是( )。

(分数:2.00)A.赫尔B.麦独孤√C.赫布和柏林D.德西解析:解析:心理学家麦独孤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

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人类有18种本能,如逃避、拒绝、好奇心、好斗、获取、自信、生殖、合群性、自卑、建设等。

6.强调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中的作用的动机理论是( )。

(分数:2.00)A.本能理论B.驱力理论C.唤醒理论D.诱因理论√解析:解析: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它是引发动机的外部条件。

诱因理论则从这一角度探讨动机的大小和方向。

7.需要的根本特性为( )。

(分数:2.00)A.目的性B.心理性C.动力性√D.生理性解析:解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话动的内部动力。

因此,需要的根本特性就是动力性。

8.在推动行为的多种动机中起主导作用的叫( )动机。

(分数:2.00)A.从属B.主导√C.内部D.外部解析:解析:按照动机的性质来归类:自然动机与社会动机。

按照动机的作用来归类:主导动机与一般动机。

按照动机的范围来归类:广泛动机与局部动机。

按照动机与活动本身的关系来归类: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在推动行为的多种动机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称为主导动机。

9.“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

(分数:2.00)A.整体性B.选择性C.动力性√D.层次性解析:解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反映了需要的这一特点。

10.人们具有攒钱的倾向,根据马斯洛的观点,这体现了人具有( )。

(分数:2.00)A.归属与爱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安全的需要√解析:解析:人们攒钱是为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生活能够得到保障,这体现了人们具有安全的需要。

11.( )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分数:2.00)A.思维B.知觉D.情感解析:解析: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而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知觉和思维是人的认知过程,情感是对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

12.进退维谷是一种( )式的动机斗争。

(分数:2.00)A.双趋B.双避√C.趋避D.多重趋避解析:解析:人的意志行动通常表现为接近回避某一目标。

根据意志行动的这一特点,可以把冲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双趋冲突:两种对个体都具吸引力的需要目标同时出现,而由于条件限制,个体无法同时采取种行动所表现出的动机冲突。

②双避冲突:指个体回避一个威胁性目标的同时,又面临另一个威胁性目标的出现。

而他们又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就产生回避——回避型冲突,也就是双避冲突。

③趋避冲突:指个体的动机为满足某一需求指向一个目标的同时又受威胁而需要回避。

④多重趋避冲突: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接近——回避型冲突,常常出现一种更复杂的形式,即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

人们无法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

进退维谷指的是进退两难的情况,是双避冲突。

13.机敏、迅速、合理地解决问题的品质特性属于下列意志品质特性中的( )。

(分数:2.00)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解析:解析:果断性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定的意志品质。

14.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

(分数:2.00)A.受暗示性√B.优柔寡断C.执拗D.冲动性解析:解析:自觉性是指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要求的意志品质。

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受暗示性指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不加分析的接受别人的思想和行为,轻易改变或放弃自己的决定,表现为盲目行动。

15.下列活动属于意志行动的是( )。

(分数:2.00)A.吹口哨B.背诵课文√C.摇头晃脑D.膝跳反射解析:解析: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背诵课文强调克服困难,需要人的积极控制的能力,吹口哨和摇头晃脑都不需要意志努力,膝跳反射是本能行为。

16.人们在丰衣足食之后,还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这不是( )。

(分数:2.00)A.自然需要√B.社会需要C.获得性需要解析:解析:按照需要的起源可以把它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也称为生物学需要,是我们的生理和生存的需要。

社会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这些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需要,因为是在社会中学习培养起来的,一般也就是精神需要和获得性需要。

17.毕业生择业时,面对多重选择,这种表现属于( )。

(分数:2.00)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解析:解析: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接近——回避型,常常出现一种更复杂的形式,即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这就是多重趋避冲突。

毕业生择业时,面对多重选择,就是多重趋避冲突。

18.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的动机冲突是( )。

(分数:2.00)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解析:解析:米是人所需要的,但是获得米的时候可能要“折腰”,这是人所不情愿的,因此这里涉及的是趋避冲突。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的意志品质是( )。

(分数:2.00)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定性√解析:解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反映了个体具有坚定地信念和明确的人生目标,这是意志坚定性的表现。

20.当人们的意志行为受到干扰或阻碍时会体验到挫折,下列不是个体面对挫折时会产生的反应的是( )。

(分数:2.00)A.情绪性反应B.理智性反应C.个性变化D.智力变化√解析:解析:挫折会导致个体产生情绪、认知反应,重大的挫折还会带给人习得性无助的感受,改变人的个性,但是不会改变人的智力水平。

21.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的是( )需要。

(分数:2.00)A.生理√B.安全C.归属和爱D.自我实现解析:解析: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在高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的需要。

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之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在人类的进化以及个体的发展中,低级需要出现较早,而高级需要出现较晚;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当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将出现直接的生命危机。

生理需要是最低层次的需要,对人来说是最重要的。

22.( )是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分数:2.00)A.需要B.动机C.兴趣√D.信念解析:解析:兴趣是社会动机的一种,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性,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与价值观相联系,并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多选题(总题数:9,分数:18.00)23.属于社会性动机的是( )。

(分数:2.00)A.权力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认识动机√解析:解析:社会性动机包括权力动机、成就动机、交往动机、认识动机。

认识动机即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性,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甚至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交往动机又称亲合动机或亲和动机,它是指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动机。

24.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

(分数:2.00)A.尊重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解析:解析:马斯洛将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归类为缺失性需要,此类需要是人类所必需的,如果缺失,将会促进人类为满足这些需要而努力。

如果这些需要得到满足,那么他们的推动力将下降甚至消失。

25.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对( )的需要。

(分数:2.00)A.结交朋友√B.追求爱情√C.参加团体活动√D.组建家庭√解析:解析: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人强烈地需求朋友、爱人或孩子,渴望在团体中与同事之间建立深厚的关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