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45.doc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45.doc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45.doc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45

(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5,分数:130.00)

1.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成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 )

A.神经心理学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分数:2.00)

A.

B.

C.

D.

2.右利手的割裂脑病人,在其左侧视域中有一支笔。如要求他辨认,他能够( )

A.说出是一支笔,并能用右手将笔从一堆物品中挑选出来

B.说不出是什么,但能用右手将笔从一堆物品中挑选出来

C.说出是一支笔,并能用左手将笔从一堆物品中挑选出来

D.说不出是什么,但能用左手将笔从一堆物品中挑选出来

(分数:2.00)

A.

B.

C.

D.

3.古人根据“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得出这样的结论:“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业”,这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

A.注意转移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性 D.注意范围

(分数:2.00)

A.

B.

C.

D.

4.在人进入深度睡眠阶段后,个体的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指标变慢,有时会发生梦游梦呓、尿床等,这个阶段脑电波呈现( )

A.α波 B.δ波 C.β波 D.θ波

(分数:2.00)

A.

B.

C.

D.

5.在斯蒂文斯的幂定律中,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

A.等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乘方正比关系

(分数:2.00)

A.

B.

C.

D.

6.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棒体细胞对较短波长具有最大的感受性

B.普肯耶现象指的是蓝色的明度大于红色

C.夜晚看红色会更醒目

D.视网膜的明度绝对阈限是固定的

(分数:2.00)

A.

B.

C.

D.

7.下列哪个现象反映的是视觉适应?( )

A.将一个灰色圆环放在红色背景上,圆环将呈现绿色,放在黄色背景上,圆环将呈现蓝色

B.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看到白纸的颜色总是白的

C.电扇高速旋转后,不能观察到每片扇叶

D.值夜班的消防员佩戴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

(分数:2.00)

A.

B.

C.

D.

8.20世纪40年代末,韦弗尔提出了神经齐射理论。不过他也指出,适用于神经齐射原则分析的声音频率不超过( )

A.500Hz B.1000Hz C.2500Hz D.5000Hz

(分数:2.00)

A.

B.

C.

D.

9.下列哪种错觉和其他三种不同?( )

A.垂直—水平错觉 B.月亮错觉

C.缪勒—莱耶错觉 D.冯特错觉

(分数:2.00)

A.

B.

C.

D.

10.下面哪一项说明了语义记忆与情景记忆的区别?( )

A.记得怎样系鞋带和记得曾经在哪里买到了鞋

B.记住“心理学”的意思和记住“心理学”这个单词怎么写

C.记住某个词的意思和记得昨晚舞会上的舞蹈节目

D.记得自己小时候住在哪儿和记得怎样拨电话号码

(分数:2.00)

A.

B.

C.

D.

11.关于遗忘的研究表明,不愉快的事情较愉快的事情更容易被遗忘,人们总是记住过去美好的时光,这是因为( )

A.后来刺激的干扰 B.记忆痕迹的衰退

C.不愉快的记忆被压制 D.提取失败

(分数:2.00)

A.

B.

C.

D.

12.每个单词呈现1s,相继呈现了20个单词,在立即进行的自由回忆中出现了系列位置效应。其中,近因效应可以用( )来解释。

A.没有前摄抑制 B.没有倒摄抑制

C.仍在短时记忆 D.已进入长时记忆

(分数:2.00)

A.

B.

C.

D.

13.关于感觉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像记忆的容量比图像记忆容量大

B.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比图像记忆时间短

C.采用局部报告法可以测查出听觉系统存在感觉记忆

D.整体报告法可以准确测查出感觉记忆的容量

(分数:2.00)

A.

B.

C.

D.

14.下列选项中.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是( )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的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分数:2.00)

A.

B.

C.

D.

15.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潮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分数:2.00)

A.

B.

C.

D.

16.在概念的层次网络模型中,每个概念结点上贮存的是( )

A.该概念的独有特征 B.本层概念共有的特征

C.该概念的功能性特征 D.该概念的所有特征

(分数:2.00)

A.

B.

C.

D.

17.人类学习语言,就像小鸟学习飞行,这和谁的观点一致?( )

A.弗洛姆 B.斯金纳 C.乔姆斯基 D.卡特尔

(分数:2.00)

A.

B.

C.

D.

18.当呈现英语句子“There was time to*ave”其中*为滴答声,让被试把所听到的音位恢复出来,结果出现了音位恢复效应,它说明人们对个别音位的感知是受( )影响的。

A.语音类似性 B.语义作用 C.语境 D.强度

(分数:2.00)

A.

B.

C.

D.

19.假设在另一个星球上进化的外星人,因在某些方面与人类的不同而使他们永远没有战争。他们的大脑结构中哪部分与人类有差异而出现此种情况?( )

A.网状结构 B.杏仁核

C.海马 D.左侧前额皮层

(分数:2.00)

A.

B.

C.

D.

20.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认为( )

A.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B.认知在情绪的发生中起着决定作用

C.情绪与动机有密切的联系

D.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觉知

(分数:2.00)

A.

B.

C.

D.

21.下列选项中对动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动机由一定目标或对象引导 B.动机是一种心理过程

C.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D.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分数:2.00)

A.

B.

C.

D.

22.在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人的能力高低会影响他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

B.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

C.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结果

D.可以根据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判断一个人能力的大小

(分数:2.00)

A.

B.

C.

D.

23.喜欢追求真理,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种人格类型属于( )

A.智力T+型 B.智力T-型 C.体格T+型 D.体格T-型

(分数:2.00)

A.

B.

C.

D.

24.下列哪个说服过程以后,会使态度逐步固化为信念,成为持久的模式?( )

A.理解信息 B.接受信息的结论,发生态度的改变

C.新态度的保持 D.新态度转变为行为

(分数:2.00)

A.

B.

C.

D.

25.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 )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A.荣格 B.普莱尔 C.斯特恩 D.冯特

(分数:2.00)

B.

C.

D.

26.格赛尔的婴儿爬楼梯实验属于( )

A.双生子设计 B.聚合交叉设计

C.横断设计 D.纵向设计

(分数:2.00)

A.

B.

C.

D.

27.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仍然认为它可能存在。该阶段为(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分数:2.00)

A.

B.

C.

D.

28.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下列哪一种描述不是自我(ego)的特征?( )

A.自我是力比多与现实要求之间的桥梁

B.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C.自我的目的是发泄能量

D.自我为本我服务

(分数:2.00)

A.

B.

C.

D.

29.胚胎发展到胎儿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A.胎音 B.骨化 C.毛发 D.反射

(分数:2.00)

A.

B.

C.

D.

30.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其发展顺序是( )

A.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

B.抬头—翻身—坐—站立—爬—行走

C.抬头—坐—翻身—爬—站立—行走

D.抬头—翻身—爬—坐—站立—行走

(分数:2.00)

B.

C.

D.

31.给幼儿呈现如下排列的纽扣,问“上下两排纽扣数量哪排多?”,幼儿回答下排多,说明了(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A.幼儿没有获得数量守恒概念 B.幼儿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C.幼儿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 D.幼儿以表象思维为主

(分数:2.00)

A.

B.

C.

D.

32.以情绪的ABC理论为基础,艾利斯创立了( ),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调节可以使用该疗法。

A.森田疗法 B.系统脱敏法

C.集体心理疗法 D.理性情绪疗法

(分数:2.00)

A.

B.

C.

D.

33.下面不属于青少年期情绪矛盾性特点的是( )

A.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B.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

C.成熟性与幼稚性共存 D.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分数:2.00)

A.

B.

C.

D.

34.认为认知功能的减退与额叶皮层功能或执行功能的减退有密切关系的是( )的观点。

A.感觉功能理论 B.加工速度理论

C.抑制理论 D.工作记忆理论

(分数:2.00)

A.

B.

C.

D.

35.拉文格认为,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是( )

A.遵奉者水平 B.公平水平 C.自主水平 D.整合水平

(分数:2.00)

A.

B.

C.

36.20世纪20年代以后,(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工作,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进步教育的带路人。

A.桑代克 B.布鲁纳 C.冯特 D.杜威

(分数:2.00)

A.

B.

C.

D.

37.卡根等人区分了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即冲动和沉思。其中具有冲动认知风格的人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他们使用的信息加工策略多为( )

A.细节性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认知策略 D.整体性策略

(分数:2.00)

A.

B.

C.

D.

38.1965年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的不同,把学习分为八类,而后在1971年对这八类学习进行了修正,将原来的八类学习变成了六类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卡根

(分数:2.00)

A.

B.

C.

D.

39.老师经常变化每周小测验的时间,这是属于哪种强化?( )

A.间隔强化程序 B.连续强化程序

C.断续强化程序 D.比率强化程序

(分数:2.00)

A.

B.

C.

D.

40.以下是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区别,哪个不正确?( )

A.经典条件作用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B.前者的行为是无意的、情绪的、生理的;后者的行为是有意的

C.前者行为发生在刺激之前;后者行为发生在刺激之后

D.前者学习的发生是由于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匹配;后者学习的发生是因为行为后果影响随后的行为

(分数:2.00)

A.

B.

C.

D.

41.按照普雷马克原则,强化物可以是( )

A.能够改变过去的行为 B.个体厌恶的刺激

C.消除愉快的刺激 D.个体喜欢做的任何事情

(分数:2.00)

A.

B.

C.

D.

42.以下不属于建构主义学习观观点的是( )

A.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B.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

C.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方式

D.提倡开展自由学习的学习模式

(分数:2.00)

A.

B.

C.

D.

43.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C.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分数:2.00)

A.

B.

C.

D.

44.下列哪种学习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

A.相同要素说 B.形式训练说 C.关系理论 D.产生式理论

(分数:2.00)

A.

B.

C.

D.

45.定势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为( )

A.只有促进作用 B.只有阻碍作用

C.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D.既无促进作用也无阻碍作用

(分数:2.00)

A.

B.

C.

D.

46.关于符号性图式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霍利约克、巴索克和吉克等人

B.认为学习中包含了一种形成抽象的符号图式的学习过程

C.认为产生式是决定迁移的一种共同要素

D.这一理论认为图式匹配或表征相同是迁移产生的决定因素

(分数:2.00)

A.

B.

C.

D.

47.下列( )不属于干扰实验程序进行的主试者和被试者的相互作用。

A.实验者效应 B.安慰剂效应 C.旁观者效应 D.霍桑效应

(分数:2.00)

A.

B.

C.

D.

48.( )实验设计采用循环法平衡实验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顺序、被试差异都作为自变量因素来进行处理。

A.拉丁方 B.随机区组 C.完全随机化 D.四组

(分数:2.00)

A.

B.

C.

D.

49.被试的个体差异是很多实验都会遇到的额外变量,完全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困扰的实验设计方法是《 )

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C.混合设计 D.随机化设计

(分数:2.00)

A.

B.

C.

D.

50.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 )

A.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

B.攻击是对另一个个体的失控的敌意

C.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

D.以上都不是

(分数:2.00)

A.

B.

C.

D.

51.反应的潜伏期包括感觉器官接受刺激的时间、大脑加工所需的时间、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其中( )耗时最长。

A.感觉器官接受刺激的时间 B.大脑加工所需的时间

C.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 D.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

(分数:2.00)

A.

B.

C.

D.

52.完成两个心理旋转的过程中,除了被知觉对象需要心理旋转的角度不同外,别无差异。那么,完成这两个心理旋转的( )就是完成这两个心理旋转间所差角度所需的时间。

A.反应时之和 B.反应时之差

C.判断时间之差 D.呈现的时间差

(分数:2.00)

A.

B.

C.

D.

53.在递减序列中,由于习惯误差会使测得的阈限值( )

A.偏高 B.偏低 C.相等 D.不确定

(分数:2.00)

A.

B.

C.

D.

54.从效率上来说,( )方法的效率最高。

A.极限法 B.平均差误法 C.恒定刺激法 D.心理量表法

(分数:2.00)

A.

B.

C.

D.

55.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时,被试的反应易受( )影响。

A.练 B.疲劳 C.态度 D.奖惩

(分数:2.00)

A.

B.

C.

D.

56.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 )

A.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B.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C.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D.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分数:2.00)

A.

B.

C.

D.

57.提取诱发遗忘的一般实验范式是( )

A.类别联想程序范式 B.提取练习范式

C.集中联想程序范式 D.误导信息干扰范式

(分数:2.00)

A.

B.

C.

D.

58.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

A.频率比较接近的纯音比频率相差较大的纯音有更大的掩蔽效果

B.低频对高频的掩蔽小于高频对低频的掩蔽

C.掩蔽音的强度增加,掩蔽效应降低

D.对于纯音信号的掩蔽作用是由噪音中在频率上大于该信号的成分造成的

(分数:2.00)

A.

B.

C.

D.

59.最初对图形和背景加以区分的是( )

A.考夫卡 B.鲁宾 C.缪勒 D.韦特海默

(分数:2.00)

A.

B.

C.

D.

60.在阈下启动任务中,刺激呈现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医生______&&______护士”,在这些刺激中,启动刺激为( )

A.&& B.+ C.护士 D.医生

(分数:2.00)

A.

B.

C.

D.

61.一位研究者测量了两个个体的某种特征,得到不同的分数。他得到结论说一个个体比另一个个体在这一特征上高两倍。他用的量表是( )

A.命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例量表

(分数:2.00)

A.

B.

C.

D.

62.在自陈式人格测验中,为了探察社会赞许效应,测验编制者经常会使用( )

A.疑问量表 B.说谎量表

C.诈病量表 D.态度量表

(分数:2.00)

A.

B.

C.

D.

63.请根据下表所给的数据,求解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正确的回归方程是( )

X 0 2 8 6 4

Y 4 1 10 9 6

2.00)

A.

B.

C.

D.

64.确定可以接受的信度水平的一般原则是,当( )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做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做团体比较。

A.rxx<0.70 B.0.7≤rxx<0.85 C.rxx≥0.85 D.rxx=1.00

(分数:2.00)

A.

B.

C.

D.

65.在编制测验时,效度是重要的需考察的指标。如果编制最高行为测验,除了内容效度,有时也要求有( ) A.较高的表面效度 B.较好的专家判断

C.较好的外行判断 D.很强的主观性

(分数:2.00)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30.00)

66.下面的研究和理论支持定位说的有( )

(分数:3.00)

A.斯佩里的割裂脑研究

B.颅相说

C.脑功能代偿现象

D.弗罗伦斯切除鸡和鸽子等的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发现手术后功能缺损的程度与所切除的脑组织的多少有密切关系

67.意识的功能有( )

(分数:3.00)

A.减少不断输入的刺激能量

B.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

C.压抑我们无法觉察到的情绪和动机

D.使我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68.下列哪些现象反映的是后像?( )

(分数:3.00)

A.抬头仰望太阳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圆饼状,位于黑色背景之上

B.注视瀑布的某一处,然后看周围静止的田野,会觉得田野上的一切都在向上飞升

C.注视一个红色方块一段时间后,将视线移到白色背景上,将看到一个绿色方块

D.在空旷的沙漠上看到海市蜃楼

69.下列哪几项的描述符合短时记忆的特点?( )

(分数:3.00)

A.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B.短时记忆的信息可以被意识到

C.短时记忆可以自动转化为长时记忆

D.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一般为5s到2min

70.在人类发展的基本或规律问题上,各种心理学派别间争论的焦点包括( )

(分数:3.00)

A.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B.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C.人类的心理发展是否存在“关键期”问题

D.人类心理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有阶段的

71.在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中,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分数:3.00)

A.高尔顿

B.霍尔

C.詹森

D.华生

72.下列选项中,属于遗传疾病的有( )

(分数:3.00)

A.苯丙酮酸尿症

B.风疹

C.亨丁顿舞蹈症

D.唇腭裂发育异常

73.提取诱发遗忘实验的范式包括下面哪些成分?( )

(分数:3.00)

A.联结纽带

B.目标表征

C.线索表征

D.字表方式

74.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性资料频数分布的是( )

(分数:3.00)

A.圆形图

B.直方图

C.直条图

D.线形图

75.下列有关离散度指标意义中,描述正确的是( )

(分数:3.00)

A.数值越大,说明个体间的差异越大

B.数值越大,说明观察值的变异度越大

C.数值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D.数值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50.00)

76.人的长时记忆内容是否是事实的真实再现?为什么?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举例说明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的种类。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简述成人晚期智力退化问题。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简述负强化与惩罚的关系。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简述记忆研究的几种传统研究方法。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总题数:3,分数:90.00)

81.试述大脑皮层几个主要的语言区及其语言功能。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设计一项研究,探讨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有四种数学实验教材,为比较其教学效果,按随机化区组设计将学校分为三个区组,在每个区组中随机抽取4所学校,它们分别被随机地指定一种实验教材授课。经一年教学后通过统一考试得到每所学校的平均成绩。请完成下列方差分析表,并检验四种教材的教学效果是否有显著差异?

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 F

0.05

教材 4.76

区组42.12 5.14

误差67.38

总变异1993.06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4.doc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4 (总分:3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11.00) 1.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这里的适应是()。 (分数:1.00) A.生理适应 B.心理适应 C.人际关系适应 D.环境适应 2.学习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这种变化()。(分数:1.00) A.都可以直接观察到 B.都不可以直接观察到 C.既有生理成熟的,也有心理发展的 D.既有可以观察到的,也有难以直接观察到的 3.梅耶学习过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1.00) A.强调模仿的作用 B.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C.强调中介变量的作用 D.强调强化的作用 4.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分数:1.00) A.发现性 B.接受性 C.间接性 D.方向性 5.在梅耶学习过程模式中“工作记忆”是指()。 (分数:1.00)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机械记忆 D.意义记忆 6.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是()。 (分数:1.00) A.直接经验的学习与间接经验的学习相结合 B.把新信息纳人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C.理解公物之间的关系、结构和性质等 D.让学生面临实际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习 7.学习可以通过()表现出来。 (分数:1.00) A.行为的持久变化 B.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 C.个体外部行为的变化 D.相应的行为变化 8.情感和动作技能方面的变化是()的结果。 (分数:1.00)

A.适应 B.学习 C.生理成熟 D.刺激物的持续作用 9.下列哪项不属于学习行为()。 (分数:1.00) A.谈虎色变 B.杯弓蛇影 C.近朱者赤 D.蜜蜂采蜜 10.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分数:1.00)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小鸭子的印刻现象 C.蜘蛛织网 D.儿童害怕穿白大褂的医生 11.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分数:1.00) A.视觉适应 B.望梅止渴 C.青春期男孩变声 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二、填空题(总题数:1,分数:1.00) 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学习”定义为经过练习产生的________变化。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总题数:2,分数:10.00) 13.学习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知识领会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0.00) 1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简述生成学习理论。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P4)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6) (1)理论意义:探索人类心理和意识奥秘的心理学已经成为当今重要的学科之一。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做出贡献。教育心理学中也同样存在大量的未知领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教学实践意义: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四、教育心理学采用的研究方法(P14) (1)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 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 发展的规律性。 (2)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的搜集研究对 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 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3)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 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 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五、什么时候成为独立学科 1903年 第二章学生心理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P3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P34) (1)成熟 (2)练习和经验 (3)社会性经验 (4)平衡化 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P38) 在他看来,心理发展是人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42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1.提出统觉学说的学者是 (分数:2.00)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詹姆斯 D.赫尔巴特√ 解析:解析: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心理学诞生之前对教育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提出了统觉学说。故选D。 2.把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人的灵魂三类的思想家是 (分数:2.00)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泰勒斯 解析:解析:亚里士多德将灵魂分为三类,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人的灵魂,并提出使用不同的教育塑造不同的灵魂,这是最初的学习分类思想。 3.在加涅看来,比概念学习复杂程度高的学习是 (分数:2.00) A.规则学习√ B.信号学习 C.辨别学习 D.连锁学习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涅关于学习水平分类的看法。他认为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或原理学习、高级规则学习或问题解决学习。低级别的学习是高级别学习的基础。故本题选A。 4.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个体认知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 A.皮亚杰 B.格赛尔 C.维果茨基√ D.华生 解析:解析:皮亚杰强调主客体相互作用的重要性。格赛尔强调成熟的作用。华生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没有特别指出文化因素的作用。故本题选C。 5.导致学习发生的因素是 (分数:2.00) A.经验√ B.生理成熟 C.疲劳 D.药物 解析:解析:学习是指因经验而引起的、以生理变化、心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可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体现出来。因此本题选A。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西方: 冯特桑代克 美国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1913—1914年发展成为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 俄国:乌申斯基于1868年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西方:①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不断扩大②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③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前苏联:①注重理论观点的探讨维果茨基《教育心理学》、布隆斯基、鲁宾斯坦②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研究③对西方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进行全面否定我国:20世纪初,出现第一本《教育实用心理学》,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著。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50年代学习和介绍苏联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 西方:①内容日趋集中,初步形成理论体系②注重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前苏联:①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态度发生变化,由排斥到亲近②日趋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③注重理论方面的探讨,发展了自己的学习理论④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我国:("文革")中断 四.深化拓展时期(20C80年代以后) ①各理论派别分歧越来越小,东西方相互融合 ②更加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我国:复苏繁荣1980年,潘菽《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1、什么是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2、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2、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3、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是什么?对学前教育有何启示?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概述)-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概述)-试卷1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6,分数:52.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俗话说:“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吃蜜蜜不甜。”这说明心理对行为具有( )作用 (分数:2.00) A.决定 B.依存 C.能动√ D.调节 解析:解析:行为总是在特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而起作用。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不同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的主观性。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本题不能用“决定”,因为行为需要刺激的引发;同样道理也不能用依存;在一定的心理作用下,糠变得甜而蜜不甜说明了心理对行为的积极能动性;“调节”一词的作用太小,用在这里不太合适。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 3.当需要对人们的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一般采用( ) (分数:2.00)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解析:解析:测验法是指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在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了研究那些不能从外部观察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特征,可以使用调查法。调查法经常用来了解个体或群体的基本情况。隐秘的行为很难进行测量、观察或者实验,但可以通过匿名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4.下列属于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是( ) (分数:2.00) A.观察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解析:解析: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了研究那些不能从外部观察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特征,可以使用调查法。调查法因为不需要在现场进行即时的观察,因而具有间接的特点。 5.科学家为了攻克科技难关而废寝忘食,这是( )的具体表现 (分数:2.00) A.情感 B.意志√ C.性格 D.想象 解析:解析: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简答题

1.当代教育学的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 ○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学习模式。 ○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2.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谈谈教育心理学的体系结构? 答: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学与教的相互作用,其中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围绕学习过程的内容有: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个体差异与教育和学习动机,各种流派的学习理论以及各类学习如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等。教学心理的发展要晚于学习心理。 3.比较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同化和顺应不断平衡的过程,个体在不平衡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从而实现认知发展。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样,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 维果斯基认为发展原因: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人际交往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 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既不在主张毫无根据的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 ○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 维果茨基发展理论对几教育的影响:维果茨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他的思想强烈地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建构主义者们不再局限于仅仅强调教学的结果和处外部变量,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部变量,如一些变量性和过程性变量。在维果茨基思想的启发下,教育研究者对学习和教学进行了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 ○1研究者在维果茨基搭建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 ○2教学是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处于其最近发展区内的并且难度适当的学习材料。而最近发展区是个动态的区域,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获得有关学生发展的反馈。 ○3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指导作用。 ○4维果茨基的理论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4.简要的叙述常见的学生学习风格差异,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何影响? 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有 (1)感觉通道 ○1视觉型学习者。 ○2听觉型学习者。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 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 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 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20 世纪 20 年代到50 年代)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 到 40 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成熟与完善阶段 (60 年代到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80 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 60 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70 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成就: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创立很多理论,出版很多作品 3.对实践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这个实际上主要是城市教学,布鲁纳在美国领导的一个课程改革,其实就是结构主义学习。 研究趋势: 1.在理论方面:万能论和机械论逐步被克服。 2 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 3.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4.在传统理论及客体基础上,提出许多新的理论研究客体与研究方法。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学习辅导(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1.1复习笔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交互模式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种要素。如图所示: 2.学习与教学因素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信息。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帮助师生传递信息。

(5)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影响教学过程,后者关系到学生的情感、社会性发展及认知发展。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教学、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2)学生个体因素如学生投入和学习策略,社会情境因素如学校氛围和社会家庭影响都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和测量 通过对学习与教学行为的描述和测量来界定本领域的概念,是进行学习和教学实证研究的基础。 2.理解和说明 旨在理解观察到的学习和教学行为,并找出这些行为的原因。 3.预测和控制 运用测量工具与相关理论对学习和教学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提供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研究,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教学行为。 教育心理学能够提供学习与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2.提供研究视角和方法,帮助教师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不仅要学习并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总结经验。教学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情境和内容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1.除嗅觉外,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最后一个中转站是 A.丘脑 B.下丘脑 C.海马 D.桥脑 2.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 A.顶叶,额叶,颞叶,枕叶, B.顶叶,枕叶,颞叶,额叶 C.枕叶,额叶,顶叶,颞叶 D.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位于 A.顶部 B.中部 C.背部 D.底部 4.“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这种感觉现象是 A.适应

B.对比 C.后像 D.联觉 5.故地重游往往令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许多在其他情况下不太容易想起的事情,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A.层次网络模型 B.逆行性遗忘 C.编码特异性原理 D.激活扩散模型 6.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了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个体对初次识记的无意义材料进行复习的时间应在识记后 A.1小时内 B.2-12小时 C.13-24小时 D.24小时后 7.小明在游戏中把凳子当马骑,这种活动反应的想象功能是 A.再造 B.补充 C.替代 D.预见

8.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这主要体现的思维特征是 A.间接性 B.抽象性 C.概括性 D.理解性 9.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是 A.音位 B.语素 C.词 D.句子 10.按照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描述唤醒水平及绩效水平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说明 A.任务难度 B.任务参及 C.被试年龄 D.被试性别 11.针对同一事件或现象,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如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对于半杯水,甲觉得“还有半杯水,很高兴”;乙觉得“只在半杯水了,真痛苦”。这一现象反映的情绪特征是

《当代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读《当代教育心理学》有感 第一次接触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是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当时市面上有关教育的心理学教材有很多,比如张大均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张春兴、林清山的《教育心理学》(东华书局)、张春兴、林清山的《教育心理学》(东华书局)、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等。最后,权衡再三,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主编为陈琦和刘儒德。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教育心理学权威教材。自从1997年第一版问世之后,于2007年再版,此次修订对教材的内容、结构、体例以及文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动。该书属于心理学基础课系列教材,并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教学需要,在每章之前设立内容提要;每章之中突出重点概念;每章之后罗列关键术语界定与思考问题等;在全书后面还罗列了参考文献。文字上力求文字简练,概念明确,举例精当,引文翔实,新增许多图片、图解和表格。本书可用作高等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院和心理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可作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学校、研究生课程班的教学材料,可作为各种教育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还可用作各种考试(如研究生入学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参考用书。时隔一年之后再看此书,其主要知识点依然历历在目,深感此书体系之科学、逻辑之严谨,语言之简练,内容之翔实。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习心理,包括学习心理导论,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动机,这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习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习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习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习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总分:171.00,做题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4,分数:14.00) 1.在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分期中具体运算阶段指()。 (分数:1.00)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15岁 解析: 2.不属于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的是()。 (分数:1.00) A.感知运动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前运演阶段 D.具体运演阶段 解析: 3.提出“发展性教学”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 A.奥苏伯尔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乌申斯基 解析: 4.小学儿童的思维的基本特点是()。 (分数:1.00) A.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要形式 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D.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解析: 5.小学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 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大约在()。 (分数:1.00) A.三年级上学期 B.三年级左右 C.四年级上学期 D.四年级左右√ 解析: 6.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 A.巴甫洛夫 B.列昂节夫 C.维果斯基√ D.鲁利亚 解析: 7.小张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他的气质类型是()。 (分数:1.00) 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 解析: 8.按照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建立自我同一性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 段是()。 (分数:1.00) A.6?12岁 B.12?18岁 C.18?25岁√ D.25?50岁 解析: 9.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分数:1.00) A.水平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性别差异 解析: 10.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1.00) A.可逆性 B.守恒性 C.形象性√ D.互反性 解析: 11.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分数:1.00) 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 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C.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当代教育心理学资料

选择题:(答案在课本上每章练习之后,请同学们自行翻阅。) P25 1.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A.学生与教师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 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 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5.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 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P75 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 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自我中心是哪一个阶段的主要成就?()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9.有点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10.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来做出适当的行为, 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A.语言智能 B.逻辑-数学智能 C.空间智能 D.内省智能 P104 1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45.doc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45 (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5,分数:130.00) 1.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成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 ) A.神经心理学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分数:2.00) A. B. C. D. 2.右利手的割裂脑病人,在其左侧视域中有一支笔。如要求他辨认,他能够( ) A.说出是一支笔,并能用右手将笔从一堆物品中挑选出来 B.说不出是什么,但能用右手将笔从一堆物品中挑选出来 C.说出是一支笔,并能用左手将笔从一堆物品中挑选出来 D.说不出是什么,但能用左手将笔从一堆物品中挑选出来 (分数:2.00) A. B. C. D. 3.古人根据“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得出这样的结论:“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业”,这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 A.注意转移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性 D.注意范围 (分数:2.00) A. B. C. D. 4.在人进入深度睡眠阶段后,个体的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指标变慢,有时会发生梦游梦呓、尿床等,这个阶段脑电波呈现( ) A.α波 B.δ波 C.β波 D.θ波 (分数:2.00) A. B. C. D. 5.在斯蒂文斯的幂定律中,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 A.等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乘方正比关系 (分数:2.00) A.

B. C. D. 6.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棒体细胞对较短波长具有最大的感受性 B.普肯耶现象指的是蓝色的明度大于红色 C.夜晚看红色会更醒目 D.视网膜的明度绝对阈限是固定的 (分数:2.00) A. B. C. D. 7.下列哪个现象反映的是视觉适应?( ) A.将一个灰色圆环放在红色背景上,圆环将呈现绿色,放在黄色背景上,圆环将呈现蓝色 B.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看到白纸的颜色总是白的 C.电扇高速旋转后,不能观察到每片扇叶 D.值夜班的消防员佩戴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 (分数:2.00) A. B. C. D. 8.20世纪40年代末,韦弗尔提出了神经齐射理论。不过他也指出,适用于神经齐射原则分析的声音频率不超过( ) A.500Hz B.1000Hz C.2500Hz D.5000Hz (分数:2.00) A. B. C. D. 9.下列哪种错觉和其他三种不同?( ) A.垂直—水平错觉 B.月亮错觉 C.缪勒—莱耶错觉 D.冯特错觉 (分数:2.00) A. B. C. D. 10.下面哪一项说明了语义记忆与情景记忆的区别?( ) A.记得怎样系鞋带和记得曾经在哪里买到了鞋 B.记住“心理学”的意思和记住“心理学”这个单词怎么写 C.记住某个词的意思和记得昨晚舞会上的舞蹈节目 D.记得自己小时候住在哪儿和记得怎样拨电话号码

当代教育心理学

1、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答:是要研究的是教与学,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2、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 答: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年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及其评价/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3、当今教育心理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4、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它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其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研究者首先明确分析志研究的问题,确定其中的重要变量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

相关关系做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研究样本,使用可靠而有效的工具和程序来采集数据,进而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来检验所假设的变量关系。 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这种研究一般不使用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而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质性研究不像定量研究那样通过收集事实资料来检验已有的理论假设,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寻找其中的核心维度,“扎要”于经验资料来建立理论。质性方法强调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做法、看法和体验,强调事件的整体性和情境性,强调随着资料的积累动态地主事研究问题和资料收集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质性研究并不是理论思辨、个人见解或经验总结,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都坚守实证主义的立场,都强调以“事实资料”为基础。 5、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答: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并检验这种干预的效果。它体现出从行动出发、通过行动进行、并着眼于改进行动的研究思路。 行动研究大致可分为如下环节:(1)从日常教学情境中确定、评价和形成有意义的问题。(2)与有关人士初步讨论和协商,形成初步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2007-08-12 23:05:21|分类:ET- 教育技术|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 ⒈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 ⒉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⒊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⒋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 教学:科学,还是艺术?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师是应 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进行 不断地思索和创造。 教师成长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 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 景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 : 1、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2、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1920 )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 ,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 教学:科学,还是艺术 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师是应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进行不断地思索和创造。 教师成长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景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 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1920)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 二、发展时期(1920~60) 弗洛伊德 杜威 维果斯基 三、成熟时期(60~80) 布鲁纳 罗杰斯 四、完善时期(1980~) 布鲁纳1994年总结十几年来的成果: 1、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只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控的学习,过去是讲学习的传递,现在是将知识的建构和获得。 3、合作,共享教——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把个人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5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51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在睡眠状态时的脑电波通常为 (分数:2.00) A.α波 B.β波 C.δ波√ D.θ波 解析:解析:在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中有很多β波。在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脑电中主要是α波。在睡眠状态时,脑电中主要是δ波。因此本题选C。 3.脑电中频率最高、波幅最小的波是 (分数:2.00) A.α波 B.β波√ C.δ波 D.θ波 解析:解析:β波频率较高,波幅较小。α波频率较低,波幅稍大。δ波频率最低,波幅最大。因此本题选B。 4.当黎明临近时,深度睡眠会逐渐 (分数:2.00) A.增加 B.消失√ C.减少 D.没有变化 解析:解析:睡眠要经过四个阶段外加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也可以合并为一个阶段,即深度睡眠阶段。在一个晚上的睡眠中,睡眠的阶段要经过多次周期性循环,当黎明临近时,深度睡眠会逐渐消失。因此本题选B。 5.布劳恩(Braun,1998)采用PET技术,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分数:2.00) A.边缘系统被激活,前额皮层被激活 B.边缘系统和前额皮层都没有被激活 C.边缘系统被激活,前额皮层没有被激活√ D.边缘系统没有被激活,前额皮层被激活 解析:解析:布劳恩(Braun,1998)采用PET技术,考察了个体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皮层激活情况,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视觉皮层与边缘系统之间的通路被激活,而前额皮层没有被激活。边缘系统与情绪、动机等认知功能有关,而前额皮层主要负责监控。这能够解释梦的某些特征,如高度情感化、非逻辑性、荒诞性等。因此本题选C。 6.下列认知活动中不属于独立的心理过程的是 (分数:2.00) A.感觉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11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11 (总分:241.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21,分数:21.00) 1.有些低年级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一看到有“X比Y多”的条件就采用加法进行计算,很多时候会出现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分数:1.00) A.已有知识概括化程度低 B.消极的定势√ C.已有知识不稳定 D.智力水平低 解析: 2.在学习与原有知识十分相似而又不同的新知识时,有经验的教师常采用一些可以区分的变式帮助学生进行比较,这样做的目的是()。(分数:1.00) A.增强已有知识的概括化程度 B.增强已有知识的可辨性√ C.增强已有知识的稳定性 D.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解析: 3.问题解决的试误说是由()提出的。(分数:1.00) A.杜威 B.苛勒 C.桑代克√ D.纽厄尔 解析: 4.把人脑比拟为计算机,又根据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模拟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的问题解决的理论是()。(分数:1.00) A.试误说 B.联结说 C.顿悟说 D.信息加工论√ 解析: 5.信息加工论者把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作( )。(分数:1.00)

A.算法式 B.问题空间 C.算子√ D.手段一目的分析 解析: 6.把大的目标状态分成一个一个小的目标,然后进行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的策略是()。(分数:1.00) A.系列搜索策略 B.手段—目的分析√ C.启发式 D.算法式 解析: 7.( )提出的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做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分数:1.00) A.杜威√ B.纽厄尔 C.华莱士 D.邓克尔 解析: 8.认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组织所构成,每一个心理组织都把问题汇综成更狭小、更明朗的陈述,逐渐接近问题解决的理论是()。(分数:1.00) A.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 B.杜威的五步模式 C.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 D.邓克尔的范围缩小汇综模式√ 解析: 9.根据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原型启发”一般出现在()。(分数:1.00) A.准备阶段 B.孕育阶段 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 解析: 10.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是()。(分数:1.00) A.分析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