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课件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赵斌香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瞳瞳”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节日情景? 资料库 课前搜集:有关王安石资料(生平、作品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节,激趣导入 通过课件先后出示三幅图,图中提供了节日的习俗,让学生看图猜猜是什么节日,重点了解春节的习俗,也解决了课后的练习。再引入新课《元日》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设计,不仅满足低段孩子的好奇心,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学古诗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的铺垫。 二、分散识字,降低难度 本课打破以往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的习惯,将识字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识字让学生在古诗中寻找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以小组的方式学习,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总结识字的方法。

第二部分识字是在了解诗意后,读成语来识字。 【设计意图】由合作识字,到自学识字,学生的识字有了层次性的变化,识字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诗,将识字、读诗、背诗紧密结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资料分享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分享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提升自信。有助于增强资源共享的意识,有利于形成团结互助的班风和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四、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 4.练习说话。

古诗两首(元日)

元日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元日的热闹、喜庆场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导入 1.同学们,马上要过什么节了? 圣诞节可不是我们中国的节日,现在我们过的洋节日越来越多,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2.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我们也学过不少关于这些节日的诗句—— 追问:这首诗是写什么节日?从这些诗句中你知道有什么习俗? 3.我们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春节,你知道春节有什么习俗呢?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就是和春节有关的——板书课题,齐读 6.“元”在字典里有这么几种意思,出示①为首②开始,第一③元素 读读题目,你觉得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 那王安石的这首诗中又向我们介绍了春节的哪些习俗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把书本打开到133页,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古诗都有自己的节奏,请你来读。 (2个同学都读得不好时,范读,指名读,对呀,读古诗就要读出这样的节奏,出示节奏图。) (读得好在最后出示,一起按这样的节奏来读)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 声中 /一岁除, 春风/ 送暖 /入屠苏。 千门/ 万户 /曈曈日, 总把/ 新桃 /换旧符。 提醒:这“/”是表示在读时要停顿、换气 小结:这首诗一共28个字,共四行,每句七个字,这样的诗叫“七言”。我们在读的时候一般是按照二个、二个、三个的停顿节奏来读,可以范读,谁也想试一试)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读古诗光读正确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读懂它的意思。请大家看看图,默 读古诗,想想字词的意思,实在不理解的地方圈出来打上问号。 2.交流 爆竹声中一岁除【要引导学生理解的】 (1)过渡:听啊!新年的炮声似乎在说:旧的一年结束了,哪个字告诉我们?除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意思,理解“元日、屠苏酒、瞳瞳日“的意思。 3、感受诗句的节日气氛,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愿望。 重点:读议结合理解诗句意思,背诵古诗。 难点:通过相关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谁来说说你喜欢过春节的原因? 2、指名说。 3、小结: 老师也喜欢过春节,因为它代表着喜庆、热闹,以及全家团圆。其实,春节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习俗,从西汉时期一直流传现在。那么古代的人们都是怎样过春节的,你们想知道吗? 4、过渡: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学习宋代王安石所写的“元日”,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学习古诗 (一)、初读古诗 1、幻灯出示古诗,介绍古时人们书写的习惯与我们不同,

是从右往左,竖着排列,为了大家读起来更方便,老师在黑板边范读边书写。 2、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读。 3、怎么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呢?老师根据学生朗读画停顿。 4、师播放幻灯里的音乐,学生根据停顿再读古诗。 5、师提示“元日”的意思,题目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的意思。 6、课件出示“资料袋”,指名读。 7、依据“资料袋”的解释,大家看一下诗里写了几种过春节的习俗,指名说。 8、出示课件,提示:每幅对应的是哪句诗。根据学生回答,把3项习俗分组,讨论诗意。 (二)、细读古诗 1、小组活动:根据课件显示的画面,讨论诗意。 2、小组长汇报分工情况。 3、每组1人答诗意。 4、1个人读各自组的“资料袋”。 5、1人说用怎样的语气读古诗,说明原因。 6、1人领读全诗。 7、课件出示全诗意思,一起读。 过渡:同学们能根据各自组的“资料袋”,体会到古诗不同的韵味,这说明大家真的在用心研读古诗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元日》部编本

《元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学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创设法。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诵读激情 1、回忆旧知 师: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语言简练,内容丰富,读来朗朗上口,深受大家的喜爱,比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又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多有意思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齐读题目。 2、趣解诗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元日”指的是一年中的哪一天吗?师: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也叫春节。 二、朗读明意 1、自读古诗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34面,自己读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利。 师:同学们读地非常认真,谁能来展示展示?

师:他读得很正确,特别是这首诗中的几个生字新词都读准了,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几个词,齐。 2、梳理字词 (1)识字游戏 师:声音洪亮又整齐,真好!老师带来了几个节日的灯笼,快去点亮他们吧!如果灯笼亮了,就请同学们大声跟读。 (2)学习生字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生字,哪个小老师能领着大家读一读?屠苏换旧符 师:这小老师预习得真到位,平舌音和前鼻音都读准了。老师把这些字给请到灯笼里做客了,他们都藏在灯谜里呢,有没有信心把他们找出来? 3、共读古诗 (1)齐读 师:现在我们带着这些字词再回到诗中去,没有拼音了,看你们还能不能读流利读通顺? (2)小诗人读 师:老师要把这古诗变了个样,这次只请一个小诗人来读一读,你们选谁呢? (3)配乐读 让我们学着小诗人的样子,配上音乐,一起来读一读,好吗?这次我们不仅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而且要像我们班的小诗人一样,读出诗的感情来。 三、品读联想 同学们,你们读得可谓是抑扬顿挫,在刚才一遍遍读诗的过程中,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古人过春节的哪些画面呢? 1、放爆竹 师:让我们跟着王安石一起走进宋朝的春节,你们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生:…… 师:所以王安石在诗中这样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齐读) 2、饮屠苏 师:诗人听着热闹的爆竹声,坐在舒适的庭院中,只觉耳畔拂过……你的脑海中还浮现一幅怎样画面?生:……

元日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元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看图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老师把春联放大些,这是古代时贴的春联,写的是繁体字,读的时候是从右到左,(读辞旧迎新)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现在的春联是从左到右读的,这是现在贴的春联,我们看这是同一副春联,这次你能来读一读吗?上下联我们可以怎么区分呢?我们看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岁是第几声?结尾字是三、四声的为上联,下联的年是第几声?结尾字是一二声的为下联。 3、同学们,其实春节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在古代大年初一就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起、初的意思。元旦是哪一天?(板书元旦)(阳历一月一日)元日呢(板书元日)?(农历一月一日,就是我们所说的正月初一,板书正月初一)。这是2012年一月的日历(课件出示,指出元旦和元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这篇古诗,(板书宋王安石)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古诗到底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刚快打开书,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并且想办法解决它。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把古诗中的一些词语请了出来,你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抽读,齐读) “爆竹”是什么?(鞭炮)古代在竹筒里装硝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所以爆字是火字旁的。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了。这个字与哪个字相似呢?(瀑)为什么它是火字旁,而瀑是三点水旁? 屠苏,这就是屠苏,是一种草名,所以苏是草字头。屠苏是指用屠苏草泡成的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这种酒不但能防治百病,甚至可以赐吉祥。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都在元日这天朝东喝屠苏酒。 曈曈日,曈字是什么偏旁,和什么有关?曈曈日就是指初升的太阳。古代的人喜欢大年初一把大门敞开,迎接初升的太阳。

(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元日

元日 教材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 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迎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教学目标 1.写会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 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建议 关于课文 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直接讲解。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方法解决。 2.古诗的学习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先把诗句变成画面,加强情感体验;然后再把画面变成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达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目的。 3.学习本诗之后,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中提到的过节的各种习俗的来历。

元日战争的发生经过介绍

元日战争的发生经过介绍 元日战争是元朝皇帝忽必烈与属国高丽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元日战争的发生经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元日战争是元朝皇帝忽必烈与属国高丽在1274年和1281年发生的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这场战役中最后以日本胜利,元朝失败而告终。元日战争的主要指挥官是忻都,洪茶丘,刘复亨,少贰资能等人。那么元日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元朝是怎样战败的呢? 1259年,忽必烈派人赴日本要求“通好”,但日本朝廷祈求神佑,拒绝接受,之后,忽必烈又两派使者,但日本始终拒见,于是在1274年忽必烈发动了战争。在1274年十月三日,任命征东元帅忻都、右左副帅洪茶丘和刘复亨统率蒙汉军2万人、高丽军5000人、水手6700人,共计3.23万人从高丽出发。之后的几天中,元兵相继偷袭,使日本几百名武士丧生。当时的元军无论在战斗力上还是在战术方面都要远远高于日军,正当对日军大力打击时,元军遭到了意外台风的影响,刮翻了元军200多艘兵船,忻都连夜乘剩余船只撤退回国。在第一次战争之后,金方庆俘虏了两百多名日本人,献给高丽作为奴隶。 从1275年开始,幕府即认为元朝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发起第二次

战争,于是就做了大量的准备。于此同时,忽必烈派遣使者到日本,但日本两次都将元朝派来的使者斩首,忽必烈恼火,于是发起了第二次战争。这场战争比第一次的规模大很多,但因为出现了持续两天的台风,也就是非常著名的“神风”,袭击了元军舰队并摧毁了大部分的船只。于是元朝才会在战争中失利,最后,日本击败了元军。 元日战争的简介元日战争是发生在1274年和1281年,是元朝皇帝忽必烈和属国高丽的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参战方是元朝和日本。这两次侵略战争在日本合称为“元寇”或者“蒙古来袭”,也或者按照当年日本的号称抵御元军所进攻的第一次战事为“文永之役”,第二次为“弘安之役”。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以十万兵力战胜了元朝三万多兵力。 元日战争的背景是蒙古帝国消灭了金朝以后,负责漠南汉地事务的忽必烈在1260年在中原称帝。同年,高丽元宗向忽必烈称臣,在1264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并且要求高丽在两年之后派使者奔赴日本,他希望能与日本“通好”。因此赵彝作为代表出使日本,但最终没有任何收获;在1268年,忽必烈又派出第二批使者,结果还是空手而归。此后,忽必烈就通过高丽或者信使传达,同时以战争相威胁。当时的日本正值幕府时值镰仓时代中期,幕府将军也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北条氏的手中幕府还组织了大规模的宗教祈祷活动。 在1268年,忽必烈想要发动战争,但是发现朝鲜半岛没有足够的财力来供应兵力,直到1273年,他派了一支部队去高丽作为先锋,

元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元日》教学设计 涧东小学王妮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同学们,再过没多久,就要迎来大家都特别期盼的春节了,那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设计意图:“元日”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春节”是人所共知的,以“春节”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帮助了学生理解诗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回忆生活,说说“春节” 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幻灯出示)炮竹声声,告别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对联,美好心愿 【设计意图:本处设计这个让学生说说现在人们怎么过春节,是为了接下来的理解诗意作铺垫的,主要是为了帮他们理解诗中的“爆竹”、“屠苏”和“桃符”这几处词。其实古今时候,人们过春节的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说出了这些,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 四、联系“春节”,想想“元日” 过渡:其实,古代时候,人们过“元日”的方式和我们现在没有太大区别,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看古时候人们是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解决。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展开合理想象,把诗句变成画面,再把画变成话,发展学生的语言。 3、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了解过节的各种习俗,初步学会欣赏春联。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迎新春 2、说说看你想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过年的感受. 3、揭题: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有一首古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4、解题:元日 二、学文 1、初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2、学贵有疑:预习时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师板书. 3、学应有法,解疑 哪位同学能帮助解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你的学法金钥匙告诉大家。教师相机指导. 爆竹:炮仗鞭炮指名书写,师范写。 ()的爆竹声(噼里啪啦噼噼啪啪此起彼伏)

岁:年,哪些词或诗句也曾用到岁? 岁岁平安“一岁一枯荣” 除:除去送走过去 屠苏:草名酒 曈曈日:初生的太阳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新桃旧符:老师也有把金钥匙,每一单元的整体预习是非常重要的。请同学们翻开123页,拿起笔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咱们快速地默读开卷有益:过年,你就明白新桃旧符是什么了。 指名说:桃符是什么?它就是现在的春联。 4、理解感悟 ①明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同桌试试,指名说, 课件:结合画面,再次描述。师描述 ②想象说话:快过年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过年时总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闭眼想象,脑子里就像在演电影一般浮现出过年时的情景,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范读,生想象,指名说。 ③指导读: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把过年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景象描绘出来。真棒!不知道你能不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元日的热闹气氛表现出来? 自己试试。指3-4名读,评价 ④背诵,画面辅助. 三、拓展,了解春节的各种习俗 1、贴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指名读,渗透春联的知识:春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还有横批。

元日说课稿

篇一:《元日》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元日》教学设计 修文镇褚西学校郝国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诗中“爆”“屠”“符”三个生字,知道“爆竹、屠苏、曈曈、桃符”等词语的意思,进而了解整首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诵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所描述的画面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感受祖国风俗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问:这些画面一般是在什么节日里出现?生答: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节日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在过春节时有哪些习俗?生自由述说。师交流总结:放鞭炮、贴窗花、挂灯笼等都是我国在过春节时的习俗,当然也是现代人过春节的习俗了,那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宋代,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大家想知道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古诗《元日》,就知道答案了。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想法? 对于王安石,你们了解什么? 2、学习古诗五步骤大家还记得吗?这既是学习古诗的目标也学 习古诗的方法。 3、按照这个方法学习古诗大家有信心没有? 二、民主导学 (一)任务一:明诗意、诵诗文 1、同学们,王安石在诗中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情景?打开书,自由读诗,边读边圈难懂或不懂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2、生自主学习。 3、检查初读: (1)出示诗,指生读,读准字音即可; (2)诗中生字加红

点,再指生读,问识记方法; (3)诗读通了,也读顺了,但是诗是有节奏的,七言诗怎么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读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找出韵脚,读出韵味,指名读,齐读。 (5)释疑:爆竹、岁、除、屠苏、曈曈、总、桃符 (6)尝试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7)再读诗。 (二)任务二:赏诗画、悟诗情 1、再读古诗,发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古人过春节的哪些画面?分别出自哪句诗? 2、生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预设一:放爆竹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1)读诗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春节那天大家什么时候放鞭炮?谁来说说为什么放 鞭炮? (3)感受“热闹”,读诗。 (4)感受“快乐”再读诗。 预设二:饮屠苏画面“春风送暖入屠苏” (1)读诗后想象:人们在喝酒时会说什么? (2)诗中哪个字写出了人们饮屠苏酒时的感觉?(暖) 说说你的理解。 a:品味身体之暖。读诗。 b:品味内心之暖:年轻人想到……,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老年人想到……., 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孩子们想到……,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3)小结: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温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再读诗!

元日古诗欣赏

元日古诗欣赏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完整版)元日教学设计(详案)

元日 二小南校范胜男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屠苏”“曈曈日”“桃符”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古诗的大意。 4、通过诵读,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过年的快乐、热闹和喜庆,体会诗人在除旧迎新是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了解屠苏、桃符、曈曈日的意思,感受过年的快乐与喜庆。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提到饺子、新衣服、压岁钱你会想到什么?(春节),能说说去年你家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吗?(放鞭炮、吃年夜饭喝洒、贴对联) 2、你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每年的正月初一就是春节?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是开 始的意思,那谁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吟咏农历春节的七言绝句,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96页,认真听老师读古诗,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读准字音和停顿。 3、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诗。 4、古诗有古诗的味道,在读古诗时,我们不仅要读得准确流利,还要读出诗的节奏来。出示断句符号,再指名1-2名同学读诗。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 同学们读的真不错,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文,看一看宋朝人是如何过春节的。(一) 1、出示“爆竹”:你知道什么是爆竹吗?爆竹就是鞭炮,出示爆竹图片,寓意竹报平安。学习”爆“: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加一加、组词、形声字)为什么是火字旁呢?(师总结:爆竹用火点燃,点燃后火花四溅)

元日教学设计

二小南校范胜男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屠苏”“曈曈日”“桃符”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古诗的大意。 4、通过诵读,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过年的快乐、热闹和喜庆,体会诗人在除旧迎新是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了解屠苏、桃符、曈曈日的意思,感受过年的快乐与喜庆。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提到饺子、新衣服、压岁钱你会想到什么?(春节),能说说去年你家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吗?(放鞭炮、吃年夜饭喝洒、贴对联) 2、你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每年的正月初一就是春节?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是开始的意思,那谁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吟咏农历春节的七言绝句,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96页,认真听老师读古诗,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读准字音和停顿。 3、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诗。 4、古诗有古诗的味道,在读古诗时,我们不仅要读得准确流利,还要读出诗的节奏来。出示断句符号,再指名1-2名同学读诗。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 同学们读的真不错,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文,看一看宋朝人是如何过春节的。(一) 1、出示“爆竹”:你知道什么是爆竹吗?爆竹就是鞭炮,出示爆竹图片,寓意竹报平安。学习”爆“: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加一加、组词、形声字)为什么是火字旁呢?(师总结:爆竹用火点燃,点燃后火花四溅)

元日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快要放寒假了,你们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3.那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教师板书课文题目,解释题目。师: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开始的,第一。(2)为首。(3)主要、根本。(4)元素。(5)构成一个整体的。(6)货币单位。(指名读)你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教师:“元日”就是一年的开始,也就是春节。师补充:古人认为元日是一年的开始。

4.下面我们来看这首诗的作者: 提问学生,以前有没有接触过王安石的作品? 《元日》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七言绝句。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此诗时,王安石此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多年的愿望就要实现,王安石心中十分喜悦,这年的春节前夕,他便写下了这首《元日》。 二.多维互动 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什么地方停顿,并标一标。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学生单独读,男女生分开读,分小组读,师生配合读。)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7.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8.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学生领读) 9.教师指导,强调要点,组词。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预设:爆竹。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那么爆可以组的词语有哪些呢?提问学生,再进行补充。(爆破,爆发,爆竹。注意跟瀑的

《元日》赛课教案

《元日》 一、导入 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反映的是什么节日的场景吗? 我们说的“过年”指什么时候,谁知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宋朝大诗人、政治家王安石写春节的诗。题目叫“元日”[板书课题]。题目中的元日就是(大年初一、正月初一、春节) (我在字典里查了一下“元”的意思。1、开始的;第一;2、主要,根本;3、元素。让学生选择) 请同学打开课文,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两遍,读准字音,特别是红色的生字,把诗句读通。 二、读通全诗,感知课文 1、检查学生读诗情况(相机评价——响亮、准确;纠正读音) 2、请学生齐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喜欢过新年吧,你们新年里都会做些什么呀?各地有各地的习俗。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诗中向我们描绘了古人过新年时的哪几幅画面? 三、理解诗意,读懂全诗 1、古人过年的画面 (1)放爆竹 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多喜庆热闹的场面啊! 爆竹——据说,古代人们把竹子放在火上烤会发出很大的响声,人们借此来吓跑野外的猛兽。(板书——所以爆竹的“爆”字是火字旁的)后来在火上烧烤竹子,就渐渐演变成在过年的时候燃放爆竹,去除过去一年里的各种灾祸、病痛等,新的一年就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那么,你现在知道“爆竹声中一岁除”的“除”是什么意思了吧?(除去)“一岁除”就是“旧的一年——”(生接“过去了”) 解释:旧的一年在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过去了。【相机板书:除旧】(2)喝屠苏(板书:指导学生观察“屠”的字形) 指着第二句,谁来读读这句诗?它描绘了什么画面? (屠苏:屠苏酒,古人在正月初一时饮用,用来避瘟疫。) 大年初一,天气还冷着呢,诗句中怎么用到了“暖”字呢? 解释: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喝着屠苏酒,身上暖暖的,心头也暖暖的,好像沐浴在春风里。 你们看,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给你什么感受?那就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师范读】诗中还描写了什么画面? (3)迎红日 (“曈曈”和“瞳瞳”老师感觉像双胞胎,老师也经常分不清他俩。请你帮老师分一分,诗中用的是哪一个?为什么?——课件出示)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再读一读,这时在你眼前展现的是什么画面呀? (可以边问边做动作引导,推门推窗动作,还不会,再语言引导,千门万户都在干什么呀?)

元日教案

元日 【教学目标】 1.读准“爆、屠、曈、符”的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能背诵。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学会“屠苏、曈曈日、桃符”等生词,理解诗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诗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同学们,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迎来大家都特别期盼的春节了,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看来同学们的春节真是过得丰富多彩。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年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了,在距今1000年左右的宋朝,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板书课题:元日) 2.“元”字在字典中有几个解释(出示:元的意思) 你觉得元日中的“元”是什么意思?“元日”就是—— (是的,元日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年初一,春节。) 二、读准古诗。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这首诗(出示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谁愿意读一读?(指名1人)你读得很正确,尤其这几个生词都读准了[出示: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谁愿意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指名1人读其他跟读。 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指名1生) 3.读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读流畅,还要读出节奏、读出停顿。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想想怎么才能读出节奏,可以边读边画出停顿记号。 4.画好了吗?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你读出了古诗的节奏。(出示停顿记号)注意了停顿,就能读出诗的节奏美。 还有谁来读一读。(指名2人,a.音断而气息相连。b.有点诗味)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元日”就是阴历正月初一。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力图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学习这首诗,重点在于让学生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读写结合,通过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有效教学过程的逐步推进所生长出来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真实美丽的水到渠成般的教学“生成”。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诵古诗《元日》,理解古诗《元日》大意。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3.能仿创古诗作品,学习写作自己的“新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童趣导入古诗《元日》课题 1.你知道春节是什么时间啊?(农历正月初一)在古代,人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叫作“元日” 你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呢? 2.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读经典之作,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感受童趣粗读《元日》古诗篇章 1.出示《元日》古诗

元日教案公开课精品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欢乐的歌曲,反映的是什 么节日的场景吗? 2、你们知道春节是什么时候吗?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大诗人、政治家王安 石描写春节的诗,题目叫《元日》,题目中的“元日” 就是指(生答:大年初一,正月初一,过年,春节)4、同学们都很喜欢过春节,让我们一起来欢乐地读一遍课 题。 二、读通全诗,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给你提二个要求:读准字音,读 通诗句。(指名二学生读,相机正音) 2、老师发现,刚才的两位同学真了不起,尤其是这几个生 字读得特别准确,{出示:爆、屠、符}谁来教教大家。 指名一人读,其他跟读。 3、哪位同学告诉老师和同学,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把你的 记字方法说给我们听。 4、会认还要会写,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给这三个生字 描红(提醒、纠正学生书写姿势) 5、我们读诗要读诗的节奏,才能品味诗的内容和情感。7 个字的诗文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三,前两个字为一节,中间两个字为一节,最后三个字为一节,现在老师范读,

同学们画出节奏。(师范读)

6、师生合作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味赏析,感悟古诗 过渡:同学们,我们把古诗读正确流畅还不够,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请你和你的桌一起读两遍古诗,再和你的桌说说你读懂 了哪一句,记住:别人在说的时候要认真听 2、集体交流预设 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一阵阵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A、给“一岁”找个近义词:“一年”给“除”换一个说法:“除去,过去” B、指导朗读: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哩啪啦”放鞭炮,给你什么感受?(生答:热闹、喜庆)指名两学生读,男女生赛读 第二句:春风送暧入屠苏(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美酒) A、给“入”换一种说法:“吹进”给“屠苏:找个近义词:“美酒” B、组织交流:们喝着美酒,身体上暧洋洋的,这“温暖”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苏教版语文学科第七册 《元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春节是农历岁首.故称?元曰”。元曰就是一首吟咏农历元曰即春节的绝句。虽然只是四句小诗,但是涉及春节期间放爆竹、贴门神和饮屠苏酒以避鬼驱邪等民俗文化.温情并茂,立意清新,描绘了一派除旧布新、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写出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等。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燃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新春联来描绘出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情景。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一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爱,对美好 的热情感的追求。 4.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5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感受诗人王安石热爱生活的情感。 [设计思路] 1.为趁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我在设计时注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验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2.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我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学是为了不学”,本课在设计时体现学法的指导和归纳,让学生进—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过程 —、生活导入,明白方法 1师:同学们,我们都喜欢过春节,谁来说说过春节时我们会做些什么(音乐伴奏)

《元日》

23、古诗二首——《元日》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喜欢过年吗?还记得过春节时的情景吗?说说你从这些图片里看出了什么。(多媒体展示:过年的画面)这些图片唤起了咱们对春节的美好回忆,春节的情景真可谓是欢天喜地、热热闹闹,有古诗《元日》为证。 (二)师板书课题,生读题悟意,介绍诗人。 (三)从《元日》这个题目,你能来猜猜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情境吗? (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王安石所描绘的《元日》究竟是怎样的吧! 二、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一)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课件出示:了解诗人,读懂题目;读通诗句,读出节奏;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进入情境;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二)学生自由读古诗。 (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三)检查自学情况,师指导 1.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爆、屠、曈) (1)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生汇报) (2)区别:曈、瞳。 (3)多种形式读:指名读,齐读。 —1—

2.读通诗句 (1)读准了生字,你们有信心读准古诗吗?谁第一个来展示?(学生比赛读,生生互相评价) (2)齐读。 3.读出节奏。 (1)指名读,生生互评赛读(点拨:一般七言古诗的节奏划分都是223)。 (出示课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齐读。 三、理解诗句,展开想象 (一)合作学习 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小组之间说一说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2.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小组互相交流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解释→想象→表达) (二)汇报交流 (出示古诗)刚才大家讨论的很激烈,哪个小组来汇报? 1.汇报:先读诗句,说诗句意思,再谈所见所闻所感。其他组补充。师重点指导“屠苏”“曈曈日”“桃”“符”几个词语的意思。 —2—

经典诵读《元日》

经典诵读 《元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首诗歌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重难点、关键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插图。 四、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