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原文及翻译
元日古诗注释和诗意

元日古诗注释和诗意一、古诗《元日》的原文及注音整理如下:元日宋·王安石bào zhúshēng zhōng yísuìchú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túsū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qiān mén wàn hùtóng tóng rìzǒng bǎxīn táo huàn jiùf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古诗《元日》的有关注释整理如下: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4.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5.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6.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7.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三、古诗《元日》的诗意整理如下: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四、古诗《元日》的全诗赏析整理如下: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翻译赏析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翻译赏析《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前言】《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注释】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原文及翻译

《元日》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元日》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点击查看: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和鉴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元日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
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辛弃疾元日古诗的意思

辛弃疾元日古诗的意思
古诗全文:
元日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古诗释义:
1)老病情怀,写来平易质朴,真切自然。
前两句以老病忘时,空斋晓眠衬托铺垫,后
两句切题,于萧索落寞中唤出一缕春之生机,不可纯以叹老嗟病视之。
2)斋:屋舍,多指书房,学舍。
此突出一“空”字,言孤独寂寞之状。
晓尚眠:天色
已亮,犹自卧床未起。
3)全诗翻译:年老多病都忘记了时节,天亮了还在空空的书房里卧床未起。
小孩子把
我叫起来,说今天是新的一年了。
拓展知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小学古诗《元日》注释及译文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
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诗词翻译及赏析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诗词翻译及赏析《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前言】《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注释】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元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元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元日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及注释】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文言文元日翻译

汉高祖元年,天下大定,四海归心。
是日也,皇帝龙颜大悦,群臣欢庆,乃设宴于未央宫,以庆贺此盛事。
宴席之上,丝竹声声,酒香四溢。
皇帝乃亲执酒杯,与众臣共饮。
君臣畅谈,乐而忘返。
皇帝曰:“此乃吾汉室之幸,天下之幸也。
”群臣皆拜伏于地,高呼万岁。
时值新年,皇帝命人于宫外遍撒金钱,以示富贵。
百姓闻讯,皆至宫外争相拾取。
一时间,宫外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皇帝又命内侍于宫中挂红灯笼,以示喜庆。
夜幕降临,宫内宫外红灯高挂,如繁星点点,照亮了整个长安城。
百姓们扶老携幼,纷纷前来观赏,欢声笑语,传遍四野。
此日,皇帝还下旨赦免天下囚犯,以示仁德。
囚徒们闻讯,无不感激涕零,跪地叩首,感谢皇帝的恩赐。
皇帝又命宫中乐师演奏《元日乐》,以庆祝新年。
乐声悠扬,悦耳动听,仿佛能洗涤人的心灵。
皇帝与众臣闻之,皆陶醉其中,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宴罢,皇帝又命内侍于宫中设宴,款待各国使臣。
各国使臣见汉朝如此繁华,无不叹为观止。
皇帝乃起身,亲自为各国使臣敬酒,曰:“愿天下太平,万邦来朝。
”是日,皇帝龙颜大悦,群臣欢庆,百姓乐享太平。
自此,元日成为我国传统节日,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译文:汉高祖元年,天下安定,四海之心归附。
这一天,皇帝龙颜大悦,群臣欢欣鼓舞,于未央宫设宴庆祝这盛大的节日。
宴席上,丝竹声声,酒香四溢。
皇帝亲自拿起酒杯,与众臣共同饮酒。
君臣畅谈,快乐忘返。
皇帝说:“这是我国汉室的幸运,也是天下的幸运。
”群臣都跪拜在地上,高呼万岁。
正值新年,皇帝命令宫外到处撒钱,以示富贵。
百姓听到消息,都来到宫外争相拾取。
一时间,宫外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皇帝又命令内侍在宫中挂上红灯笼,以示喜庆。
夜幕降临,宫内宫外红灯高挂,如繁星点点,照亮了整个长安城。
百姓们扶老携幼,纷纷前来观赏,欢声笑语,传遍四野。
这一天,皇帝还下旨赦免全国囚犯,以示仁德。
囚犯们听到消息,无不感激涕零,跪地叩首,感谢皇帝的恩赐。
皇帝又命令宫中乐师演奏《元日乐》,以庆祝新年。
乐声悠扬,悦耳动听,仿佛能洗涤人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日》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元日》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元日》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
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1《元日》原文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
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1《元日》作品赏析元日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