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攘一鸡文言文翻译
偷鸡贼的托词文言文的翻译

偷鸡贼的托词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今有人日①攘②其邻之鸡者,或③告之曰:“是④非君子之道⑤。
”曰:“请损⑥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⑦然后已⑧。
”如知其非义,斯⑨速已矣,何待来年⑩.
译文
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做)这种事情,不是有道德的人该有的行为。
”那个偷鸡的人说:“(好吧),请允许(我)减少一点儿,每月偷一只鸡,等到了明年再停止。
”
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注释
①日:每天。
②攘:偷;盗。
③或:有人。
④是:这(种行为)
⑤道:行为。
⑥损:减少
⑦来年:明年。
⑧已:停止。
⑨斯:就。
⑩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
《日攘一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日攘一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日攘一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日攘一鸡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请轻之。
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②什一:指税率而言,即十抽一。
③去关市之征:取消关卡和市场的赋税。
④今兹:今年。
⑤请损之:那就减少一些吧,这句话是偷鸡者说的。
5.在文中找出与“请损之”中“损”一词含义相近的词语。
6.翻译句子:(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2)是非君子之道。
(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7.孟子列举偷鸡者的故事用意在于:。
8.结合课文和本文的学习,谈谈孟子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5. 轻6.(1)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3)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7.以偷鸡者明明知错,借故拖延,不肯马上改正为喻,劝戴盈之知错就该,不要拖延。
8.善辩;正直;关心国家大事等。
注解(1)什一:指税率而言,即十抽一。
(2)去关市之征:取消关卡和市场赋税。
(3)今兹:今年。
(4)待:等到。
(5)已:止。
(6)攘:这里是指偷窃的意思。
(7)或:有人。
(8)之:代词,他。
(9)是:代词,此,这。
(10)道:行为,做法(11)请损之:那就减少一些吧。
(这句话是偷鸡者说的)。
(12)已:停止、结束、罢休。
(13)如:如果。
(14)知:知道。
(15)速:名词作动词,马上。
(16)何:为何。
(17)来年:明年。
译文戴盈之说:“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免去关卡和市场上对商品的征税,今年不能实行了,就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废止(现行的税制),怎么样?”孟子说:“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做法。
’ (也可以直接说是“这不是君子的做法”)那个人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月攘一鸡文言文翻译

月攘一鸡,古之愚者,愚不可及也。
其人不知鸡之贵,攘之何为?是以众人皆笑之。
然此愚者,其心诚朴,无他意也。
欲以鸡之毛羽,作笔书诗,寄怀于远方。
诗成,则携之游行,以示天下。
愚者每至一地,必先问鸡之所在。
得鸡,则喜形于色,取其毛羽,作笔书诗。
诗云:“山川远阔,江海波澜。
客子独游,怀乡情切。
鸡毛作笔,寄情千里。
”诗成,愚者携之游行。
途中有识者,见其诗,皆叹其才情。
有问之者,愚者答曰:“吾虽愚,然知诗者,必能识吾心。
吾心所系,不过一鸡而已。
”时人闻之,皆笑其痴。
愚者不顾,自以为得其所矣。
于是,愚者游历天下,诗成无数。
然其心,终未离鸡。
一日,愚者至一村,村中有老翁,见愚者携鸡毛诗,笑曰:“吾村中有一鸡,与君所携者,实为一物。
君何不取之以作诗,亦能传之后世。
”愚者闻言,大喜,遂以鸡毛作诗,诗曰:“村中鸡毛,作诗传世。
虽非千里,亦堪自慰。
”诗成,愚者将诗与鸡毛一并赠与老翁。
老翁感其意,收之珍藏。
自此,愚者名声大噪,诗亦传遍天下。
然而,愚者心中,仍念念不忘鸡。
每至一处,必先问鸡之所在。
人或笑之,愚者笑而不答。
人问其故,愚者曰:“吾之诗,虽传遍天下,然吾心,终未离鸡。
”岁月如梭,愚者渐老。
一日,病卧床榻,梦中见一鸡,毛羽鲜亮,形如昔日。
愚者大喜,醒后,仍念念不忘。
于是,愚者命其子,取鸡毛作诗,诗曰:“梦中鸡毛,犹在眼前。
吾心未老,诗情未了。
”诗成,愚者安然离世。
其子遵父遗命,将鸡毛诗与鸡毛一并葬之。
后世之人,闻其事,皆叹其痴,然亦感其诚。
译为现代文:每个月都要偷一只鸡,这是古代一个愚蠢的人,他的愚蠢真是无人能及。
这个人不知道鸡的价值,偷鸡有什么用呢?因此,大家都嘲笑他。
然而,这个愚蠢的人,他的心地纯朴,没有其他意图。
他想用鸡的羽毛,当作笔来写诗,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到远方。
诗写好了,就带着它四处游行,向世人展示。
这个愚蠢的人每到一个地方,首先会问鸡在哪里。
找到了鸡,他脸上就露出喜悦的神色,取下鸡的羽毛,当作笔来写诗。
诗中写道:“山川辽阔,江海波澜。
日攘一鸡文言文翻译

时,邻人已寝,鸡亦安卧于笼中。
肆者窥视良久,见鸡肥美,心喜不已。
遂举刀欲宰,忽闻门外有足音。
肆者惊惧,恐为邻人所觉,遂收刀退去。
鸡得免于一死,邻人亦不知其事。
明日,邻人早起,见鸡笼空空如也,大惊失色。
询诸邻里,无人得见其鸡。
邻人遂疑,以为必有人夜入其舍,攘其鸡去。
于是,邻人四下寻访,终无所获。
不数日,邻人闻邻村有肆者,夜来攘鸡之事。
遂往告之,肆者闻言,心知事败,不敢辩解。
邻人见其无言,疑其自认罪责,乃曰:“尔夜来攘吾鸡,吾知矣。
然吾不欲与尔争斗,但求尔以鸡赔偿。
”肆者闻言,惧而泣,曰:“吾知罪,然吾贫甚,无以赔偿。
请宽宥,他日必当以他物相报。
”邻人见其诚,心亦软,遂允之。
自此,肆者每日于鸡舍外候,见邻人出入,便以一鸡献之。
邻人受之,心虽喜,然亦不欲肆者过于辛劳。
遂谓肆者:“尔不必每日献鸡,但逢节日,献一二即可。
”肆者感其恩,心悦诚服,从此改过自新。
每当节日,必以鸡献邻人,且每逢佳节,必有一鸡之礼。
邻人亦不以鸡为念,而以肆者为友,两人遂成莫逆之交。
岁月如梭,肆者日益勤奋,家道亦渐兴。
邻人亦以肆者为榜样,教诲子孙,使其亦知勤奋之可贵。
而肆者自悔以往,常以鸡献邻人,以示悔过之意。
一日,邻人问肆者:“尔知吾之所以不与尔争斗乎?”肆者答曰:“不知,愿闻其详。
”邻人曰:“吾知尔心有悔,故不与尔争。
然吾亦知,一日攘一鸡,非君子之行。
故吾愿尔改过自新,尔今已行之矣。
”肆者听罢,泪如雨下,曰:“吾感君恩,无以为报。
他日若有用我之处,虽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
”邻人笑而慰之:“尔今已非昔日之肆者,吾亦不负昔日之邻人。
吾等今日之友谊,固当永存。
”自是而后,邻人与肆者,日攘一鸡,非攘鸡也,乃是以鸡为信物,以结深厚之友谊。
世人闻之,皆称颂其事,以为美谈。
故曰:一日攘一鸡,非攘鸡也,乃攘友也。
攘友者,攘心也。
心既攘,则情自深。
情深意厚,友谊长存。
斯乃君子之行,仁者之志也。
日攘一鸡原文及翻译

日攘一鸡原文及翻译
《日攘一鸡》原文
戴盈之曰:“什一(1),去关市之征(2),今兹(3)未能,请轻之,以待(4)来年然后已(5),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6)邻之鸡者,或(7)告之(8)曰:‘是(9)非君子之道(10)。
’曰:‘请损之(11),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12)。
’如(13)知(14)其非义,斯速(15)已矣,何(16)待来年(17)?”
注解:
(1)什一:指税率而言,即十抽一。
(2)去关市之征:取消关卡和市场赋税。
(3)今兹:今年。
(4)待:等到。
(5)已:止。
(6)攘:这里是指偷窃的意思。
(7)或:有人。
(8)之:代词,他。
(9)是:代词,此,这。
(10)道:行为,做法
(11)请损之:那就减少一些吧。
(这句话是偷鸡者说的)。
(12)已:停止、结束、罢休。
(13)如:如果。
(14)知:知道。
(15)速:名词作动词,马上。
(16)何:为何。
(17)来年:明年。
译文:
戴盈之说:“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免去关卡和市场上对商品的征税,今
年不能实行了,就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废止(现行的税制),怎么样?”
孟子说:“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君子的做法。
`那个人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月攘一鸡

如今有一个每天都要偷邻居家一只鸡的人。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所拥有的道德。
”他回答说:“那就让我减少这种行为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
”如果知道偷鸡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注释
(1)今:如今。
(2)攘:窃取,偷。
(3)其:代词,他的。
(4)之:1.助词,的。
2.代词,他。
(5)或:有人。
(6)告:劝告。
(7)是:这。
(8)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
(9)道:此处指行为道德。
(10)损:减少,减小
(11)月攘一鸡:每月偷一只鸡。
月:每月,一个月。
攘:偷。
一鸡:一只鸡。
(12)以:连词。
用法相当于“而”。
(13)待:等到。
(14)来年:明年。
(15)然:这样。
(16)后:以后。
(17)已:停止。
(18)如:既然。
(19)知:知道。
(20)其:代词,代那件事。
(21)非义:不符合道德、事理。
(22)斯:代词这
(23)速:马上。
(24)矣:了。
(25)何:为什么。
点评分析
既然知道自己是错的,就应该果断彻底的斩断错误之根,彻底解决错误的行为。
错误无论大小都是错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更不应谈什么循序渐进的改正。
本文批评了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拖延时间的人,实际上并没有改过的真心。
日攘一鸡的文言文翻译

日攘一鸡的文言文翻译日攘一鸡的文言文翻译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特别是文言文的阅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日攘一鸡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请轻之。
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②什一:指税率而言,即十抽一。
③去关市之征:取消关卡和市场的赋税。
④今兹:今年。
⑤请损之:那就减少一些吧,这句话是偷鸡者说的。
注解(1)什一:指税率而言,即十抽一。
(2)去关市之征:取消关卡和市场赋税。
(3)今兹:今年。
(4)待:等到。
(5)已:止。
(6)攘:这里是指偷窃的意思。
(7)或:有人。
(8)之:代词,他。
(9)是:代词,此,这。
(10)道:行为,做法(11)请损之:那就减少一些吧。
(这句话是偷鸡者说的)。
(12)已:停止、结束、罢休。
(13)如:如果。
(14)知:知道。
(15)速:名词作动词,马上。
(16)何:为何。
(17)来年:明年。
译文戴盈之说:“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免去关卡和市场上对商品的征税,今年不能实行了,就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废止(现行的税制),怎么样?”孟子说:“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做法。
’ (也可以直接说是“这不是君子的做法”)那个人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日攘一鸡文言文翻译

日攘一鸡文言文翻译
原文: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翻译:
宋国大夫戴盈之说:“税率十分抽一,免除关卡和市场的赋税,今年还办不到,先减轻一些,等到下年然后实行,怎么样?”
孟子说:“现在有个每天偷邻居一只鸡的人,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他便说:‘预备减少一些,先每个月偷一只,等到下年就完全不偷了。
’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正当,便应赶快停止下来,为什么要等到下年呢?”
注解
(1)什一:指税率而言,即十抽一。
(2)去关市之征:取消关卡和市场赋税。
(3)今兹:今年。
(4)待:等到。
(5)已:止。
(6)攘:这里是指偷窃的意思。
(7)或:有人。
(8)之:代词,他。
(9)是:代词,此,这。
(10)道:行为,做法
(11)请损之:那就减少一些吧。
(这句话是偷鸡者说的)。
(12)已:停止、结束、罢休。
(13)如:如果。
(14)知:知道。
(15)速:名词作动词,马上。
(16)何:为何。
(17)来年:明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攘一鸡文言文翻译篇一:高考翻译文言文小段训练及答案1文言文翻译练习1、【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 (上海卷)2、【韩信将兵】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伯乐相马】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4、【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5、【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6、【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7、【丑妇效颦】西施病心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8、【买椟还珠】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9、【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10、【管鲍之交】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北京卷)11、【求仁得仁】董叔将娶于范氏,叔问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
”他曰,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矣,既系矣;求援,既援矣。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福建卷)[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
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
篇二:文言文小段翻译(教师版)高一衔接班语文文言文小段翻译练习解释下列文言语段中加点的词,并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1、【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等待,窥伺)蝉,以摘(摘取)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否)?”妻.始时恒(总是,一直)答言“见”,经(经过)日,乃厌倦不堪,绐(欺骗)..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1、译文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子》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种树叶,来摘取它。
这种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种树叶。
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
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货物。
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
2、【歧路亡羊】,既率其党(朋友,乡人),又请杨子之竖(仆人)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岔路)路。
”既反(回来),..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为什么)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到,往),所以反也。
” 2、【译文】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带着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仆人一起追赶。
杨子说:“唉!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因为岔路很多。
”杨子的邻居不久就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已经逃走了。
”杨子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邻居回答说:“因为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不知道羊到哪里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点评:要懂得变通,教条主义要不得。
3、【韩信将兵】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率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被)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的原因)为陛下禽也。
” 3、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
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
”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
”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4、【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追逐,比赛),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舒适,安适)于车,人心调(协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赶上,追上)臣,先则恐逮于(被)臣。
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 .4、译文】赵襄王向善于驾车的人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习不久之后就与他进行比赛,赵襄王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
赵襄王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
”王子期回答说:“本领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
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
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
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
”5、【管鲍之交】管仲曰:“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5、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②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6、【商鞅布令】商鞅之令既具(准备),未布。
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又能.徙(搬移)之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认为奇怪)之,莫能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6、【商鞅布令】译文: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
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
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
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
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7、【身无长物】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 可...以拿)一领及(给)我。
”恭无言。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多余的东西)。
” ...成语意思:7、王恭从会稽回来后,王大去看望他。
看见他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子,便对王恭说:“你从东边回来,自然会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给我。
”王恭没有说什么。
王大走后,王恭就派人拿起所坐的那张竹席送给王大。
他自己既没有多余的竹席,就坐在草席子上。
后来王大听说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多余的,所以问你要呢,”王恭回答说:“你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世,没有多余的东西。
”8、【及之而后知】及(接触)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乌(哪有,怎么)有不行而知者乎?披(打......开)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书写)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品........尝)。
8、接触了事物后,才能了解事物,亲自实践后,才能知道做事的艰难。
哪有不经实践就掌握知识的道理呢?只打开(浏览)了五岳之图,就以为了解山脉,实不如樵夫一双脚接触的多。
高谈沧海的广阔,就以为了解海洋,实不如商贩一眼看到的东西多。
精通八珍的食谱,就以为知道了食物的味道,其实不如厨师品尝一下9、【月攘一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9、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有道德的人的行为。
” 他回答说:“那我减少偷的数量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如果已经知道这样做不合乎道义,那么就应该迅速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10、【杯弓蛇影】〗《晋书·乐广传》:“尝有亲客(亲密的朋友),久阔(很长时间)....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承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厌恶)..之,既(已经)饮而疾。
’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用油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放)酒於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的原因),客豁然意解,沈疴(久治不愈的毛病)顿愈(痊愈)。
” ...成语意思:10、【杯弓蛇影】乐广曾经有一个极为亲密的朋友,很长时间没有来了。
乐广问他原因来。
客人回答说:“上次在你这儿玩,你请我喝酒。
我正要喝的时候,突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当时心里甚为厌恶。
喝下去以后,我就病倒了。
” 正当那个时候,乐广家里的墙壁上挂着一只弓,那弓上用油漆画了一条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