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机动2课时)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4课时左右)

2。应用题(10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教学要求:

1。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是学生进一步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3。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行程应用题。

教学重点: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解答文字题的方法,会用中括号列综合算式解答。

3。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

4。掌握两个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行程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1。在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后再计算。在取近似值的这一步要写约等号。

2。分析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方法。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1~例3和做一做,练习十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明确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能在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高度概括、总结。

3。学会使用中括号,灵活运用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中括号的使用。

教学难点:在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后再计算。在取近似值的这一步要写约等号。

教具准备:投影片、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32。8+191。82-0。630。42×0。58。2÷0。01

5。2÷1。30。67+1。240。51÷171。6×0。4

2。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统称四则运算)3。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板贴)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尝试

1。出示例1:下面的算是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3。7-2。5+4。63。6×6÷0。9

⑴读题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

①第一个算式含有加、减两种运算,要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②第二个算式含有乘、除两种运算,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③这两个算式中,除了整数就是小数。

导入: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⑵师: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⑶你能把“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换一种说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⑷生试算,指名板演。

3。7-2。5+4。63。6×6÷0。9

=1。2+4。6=21。6÷0。9

=5。8=24

⑸反馈练习:口述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0。5+0。833。6÷0。4×5

2。出示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35。6-

5×1。736。75+2。52÷1。2

⑴读题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

①这两个算式里都含有两级运算,所以第一题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第二题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②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

⑵试算并说说解题思路。

35。6-5×1。736。75+2。52÷1。2

=35。6-8。65=6。75+21

=26。95=27。75

⑶反馈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7-0。5×14+0。832。6+8×0。5×3

3。6÷0。4-1。2×50。75÷0。3÷0。5-3。2

3。例1和例2都是没有括号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接着请看例3。

三、示范

1。出示例3:计算3。6÷1。2+0。5×5。

⑴生独立计算,集体订证时,说说这道题含有几级运算?⑵在3。6÷1。2+0。5×5里,如果要先算1。2+0。5怎么办?运算顺序怎样?

⑶在3。6÷1。2+0。5×5里,如果要先算(1。2+0。5)×5,又该怎么办?

⑷讨论

⑸汇报讨论结果,板书:

3。6÷(1。2+0。5)×53。6÷[(1。2+0。5)×5]

⑹提示:有时需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如果使用小括号后还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就必须用到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⑺自学P。40页内容

⑻你看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不xx的?

⑼注意: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然后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再接着往下计算。在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这一步,要注意写约等号“≈”,到下一步如果没有再取近似值,仍要写等号。2。反馈练习:

0。4×(3。2-0。8)÷1。25×[(3。2+4。06)÷6。05]

四、应用

1。填空(投影出示):

⑴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

⑵加法和减法叫做第()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运算。

⑶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要从();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运算,后做(

)运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再算()里面的。

2。练习十第1、4题。

3。判断并说明理由。

13。6×3-40。8÷23。8+5。6÷7×4

=40。8-40。8÷2=7。4÷7×4

=0÷2=1。2×4

=0=4。8

五、体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六、作业

练习十第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运算(例4,做一做,练习十第5~10题)

教学要求:是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一些简便算法和括号的使用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有关知识简便计算一些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难点:在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能简便计算的要尽量使用简便算法。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5+0。25)×42。74+8。32+1。688。4×0。2+1。6×0。210。72-3。5-0。7225×32×12。518。3-9。3—0。7

学生口答计算结果,并讲每道题是怎样算的。

2。揭示课题: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便算法)

二、尝试

1。投影出示例4:看一看下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8×2。58+1。8×1。42+0。5

2。学生观察和思考后回答:

(1)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

(2)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3。生用简便算法计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4。向学生说明:在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有哪一部分能简便计算的,要尽量使用简便算法。

三、应用

1.“做一做”。

先由学生观察并讲这些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再指出,有些题不是一开始就能看出可以用简便算法,而要在计算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没有出现能用简便算法的,如果有,就要尽量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2。练习十第5题: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10。64+7。65×2。4+11。76

12。9÷[14。66-(1。3+8。2)]

9。83×(3。8-2。3)+1。5×6。17

6。752-[4。7×(0。54-0。38)+2。8]

15。4÷[8×(6。34-4。59)]

3。练习十第6题:看谁算得有对又快。

生按要求比赛,给获胜的同学发奖。

四、攻破难题:

1。练习十第11题:小刚架用15米篱笆靠一面墙围成一个宽3。

5米的长方形养鸡场。它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先知道长和宽,这里宽是已知的,要求长又不能死板地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可参照示意图来计算:

(15-3。5×2)×3。5=28(平方米)

2。练习十第12题: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14。7○[(1。6+1。9)×1。4]=3填“÷”

[50。8-(20+9。6○0。4)]×5=34填“”

五、作业:练习十第7~10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例5、例6,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方法,会根据文字题中的关键词语“和、差、积、商、除、除以”等,正确使用小括号、中括号。

2。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题意确定计算顺序分解计算步骤,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算式中什么情况使用中括号,为什么使用中括号。

教具准备: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练习十一第1题)

32。8+190。42×0。50。67+1。24

3。06×0。20。51÷175。2÷1。3

8。2÷0。011。82-0。631。6×0。4

2。提问:

(1)什么是和、差、积、商?和、差、积、商各等于什么?(2)举例说明除、除以的不同含义。

3.读题口头列算式

(1)637加上86与19的积,再减去1375,差是多少?

(2)从72与64的积里,减去4012除以59的商,差是多少?(3)532减379的差,加上192除以4的商,和是多少?

4.根据给出的条件列出算式(投影逐个出示)

(1)计算2。4与0。48的差,列式为:2。4+0。48

(2)用2。4与0。48的差乘以5,列式为:(2。4—0。48)÷5(3)用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列式为:12÷(2。4—0。48)×5,对吗?(设疑导入)

二、尝试

1。出示例5: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2。读题讨论这题求的是什么?该怎样去想?

引导学生回答:这题求的是商,必须知道被除数和除数,被除数是12,除数是2。4与0。48的差乘以5的积。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到黑板讲解答思路)

12÷[(2。4—0。48)×5]

=12÷[1。92×5]

=12÷9。6

=1。25

强调:为什么使用中括号?

4。及时反馈:列式不计算,例5改为:

(1)2。4与0。48的和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2)2。4与0。48的和乘以5,所得的积除以12,商是多少?5。完成P。42页做一做

6。用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7。

出示例6:一个工程队铺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4。5小时,下午工作3。5小时,如果按每小时铺路48。5米计算,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读题,理解题意。

(2)生独立解答。

一种:48。5×4。5=218。5(米)二种:3。5+4。5=8(小时)48。5×3。5=169。5(米)48。5×8=388(米)

218。5+169。5=388(米)

综合算式:

48。5×4。5+48。5×3。548。5×(4。5+3。5)

(3)比较两种综合算式有什么联系?

8。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应用

1.练习十一第2题。

2.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说明理由。

(1)8。4加上8。4与1。66的差,所得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a.8。

4+(8。4—1。66)÷4

b。[8。4(8。4—1。66)]÷4

(2)10减去5。6与1。3的和,所得的差去除24。8,商是多少?a.[10—(5。6+1。3)]÷24。8

b.24。8÷[10—(5。6+1。3)]

3.列综合算式计算下面各题。

(1)2。8与4的积,减去6。5除以的商,差是多少?

(2)47减去3。2与1。5的积,再加上6。9,得多少?

(3)5。6与0。7的和,乘以1与0。4的差,积是多少?4.练习十一第4题。

四、体验

刚才学的例5、例6,就是今天所学的内容: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应用题,解答时要根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中括号。(板书课题)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3、5题。第四课时

练习内容:混合练习(练习十一第6—思。)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练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17÷0。70。4÷0。015。3+6。75。4-3。6-1。4

30×0。0115÷1。512。9-8。57。2×0。4+2。8×1。4教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投影出示: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1)6。2加上4。2除以2的商,再减去1。5,差是多少?(2)6。2加上4。2的和除以2,再减去1。5,差是多少?(3)6。2与4。2的和除以2减去1。5的差,商是多少?(4)6。2减去4。2与2的和,再乘以1。5,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口答:练习十一第6题中每小题的运算顺序。

[69-(4。74+5。16)×6]÷1。2

[3。5+15-9。8÷0。8]×1。6

2.分析练习十一第8题的数量关系。3.练习十一第9题: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7。5+6。1)]×1。5=14。7

[-13。6]=14。7÷1。5

-13。6=9。8

=23。4

生试做第二小题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一第6、9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优秀教案设计-精选教育文档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优 秀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我们学过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的意义是怎样的?相关的知识都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知识。(板书课题:四则运算) ⊙回顾与整理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谁能结合算式,举例说明每种运算的含义?(注意引导学生全面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下表) 四则运算 举例 意义 加法 12+8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 12-8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

算。 乘法 12×8 1.2×5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8× ×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运算。 除法 12÷8÷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整数、分数、小数运算的哪些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拓展? 预设 生1:整数、分数、小数的加法、减法、除法的意义相同。生2:乘法的意义在小数乘法和分数乘法中有拓展。 (3)谁知道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相互间的关系? (加法是最基本的运算,整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除法和减法分别是乘法和加法的逆运算) (4)如何应用这些关系对加法、减法或乘法、除法进行验算?(加法用减法验算,减法用加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除法用乘法验算) 2.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

(1)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①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③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完成下面的表格) 名称 不同点 相同点 整数的加、减法 加、减时,数位对齐。 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小数的加、减法 加、减时,小数点对齐。 分数的加、减法 加、减时,分数单位相同。 (2)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计算法则,教师重点强调,使学生明确整数、小数、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3.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结合下题,想一想0与1在四则运算中有哪些特性。 a+0=( ) a×0=( ) 0÷a=( ) a-0=( ) a×1=( ) a÷a=( )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案.doc

2 小数除法 课题一:小数除以整数(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1和相应的“做一做”,练 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 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计算下面各题。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145÷15=416÷32=1380÷15= 二、导入新课: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 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 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 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 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五、课堂小结(略) 六、课堂作业 练习三的第1、2题 课后小记: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练习题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练习题 篇一:小数除数练习卷 班级姓名 一、列竖式计算 7.83÷91.35÷2.7 54.4÷0.16 27÷1.8 6.76÷0.52 22.78÷3.4 4.8÷3 18÷48 245.7÷13 2.525÷25 36.8÷1.6 7.65÷2.51.89÷0.54 8.4÷5.6 59.51÷11 82.8÷727.1÷0.25140.7÷3.58.4÷2.4 0.98÷3.5 0.0053÷0.050.09579÷0.310.2211÷0.55 0.2032÷0.4 二、口算。 2.4÷2 48÷0.6 96÷3 0.24÷0.2 4.8÷6 0.96÷0.03 2.4÷0.24.8÷0.69.6÷0.3 3.24÷243.24÷0.24 3.24÷2.4 三、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保留三位小数) 0.3333……≈ 13.67373……≈ 8.534534……≈

4.888……≈ 四、用简便记法表示下列循环小数 (1)3.2525…… (2)17.0651651…… (3)1.066…… (4)0.333…… 五、列式计算 两个因数的积是0.226,其中一个因数是1.5,另一个因数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篇二: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笔算试题 29.16÷1.2= 58.5÷0.15=27÷7.5= 0.756÷0.36= 2.76÷2.3= 19.76÷5.2= 5.63÷7.8=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612÷0.092= 0.88÷0.16= 37.5÷2.5= 0.3÷0.25=24÷1.5= 48.3÷0.35= 78.6÷1.1=

最新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3—5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了四则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学会了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 2、原型:需要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3、探究的问题: (1)例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整理归纳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口算。

27÷3×7 3×6÷9 45+8-23 35-24+12 …… 说一说你是怎要算的? 2、关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你了解哪些? (二)探究与解决 1、探究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出示主题图 提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能口答的指生口答。 出示例1 学生独立解决。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探究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出示例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你能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全班交流 独立解决。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预设:生:青藏铁路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预设: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4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 814+1142=1956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预设: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

题.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预设:生:6吗?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9.学生列式计算 1956-814=11421956-1142=814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预设: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4预设: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13.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预设: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14.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小 组交流,明确关系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加、减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3.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5.全班交流预设:生: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差+减数=被减数4减数+差=被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变化规则(和差积商变化规律)

四则运算的变化规则 一、加法的变化规则 (1)加法公式: 加数+ 加数= 和 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 (2)加法的变化规则有: (一)如果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不变,那么和也增加几。 例如:13+5=18 (13+2)+5=18+2 题型1 小丽在做一道加法题,一个加数十位上的4看作了7,个位上的5看作了2,算得的和是87。 正确的和是多少? 一个加数十位4——7,个位5——2 增加 72-45=27 另一个加数不变 正确的和增加27 即正确的和+27=87 => 正确的和=87-27=60 (二)如果一个加数减少几,另一个加数不变,那么和也减少几。 例如:28+16=44 (28-12)+16=44-12 题型1 小强在计算加法时,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7错写成1,把个位上的8错写成0,所得的和是285。 正确的和是多少? 一个加数十位7——1,个位8——0 减少 78-10=68 另一个加数不变 正确的和减少68 即正确的和-68=285 => 正确的和=285+68=353 题型2 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减少29,另一个加数不变,和将有什么变化? 一个加数减少29 另一个加数不变 和减少29 题型3 两个数相加,和是100,一个加数减少48,另一个加数不变,现在和是多少? 一个加数减少48 另一个加数不变 和减少48 即现在的和=100-48=52 (三)如果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同样的几,那么和不变。 例如:112+23=135 (112+3)+(23-3)=135 题型1: 两个加数的和是378,其中一个加数增加245,另一个加数减少245,现在这两个加数的和是(378 )。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大全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大全 四年级学生要学四则运算了,身为老师的你要提前准备好教案,那么大家会写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吗?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你们能喜欢,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大全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五年级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24例1及练习六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法:利用知识迁移,明确转化原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00÷5= 576÷48= 832÷32=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看除数是几位,然后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时,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那位上面,不够商1,O占位。 二、创设情境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瞧,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身体可棒呢!(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上都看到了哪些信息,然后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思路分析 2.师引导学生思考: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22.4÷4。 让学生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学生会看出这道算式的被除数是小数。 3.揭题:那么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三、互动新授 1.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组织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展示各种算法: 生1:22.4km=22400m ,22400÷4=5600m .5600m=5.6km 。22.4÷4=5.6。 生2: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 生3:还可以列竖式来计算。 2.师引导学生思想讨论:怎样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 小组交流后汇报:先把被除数22.4扩大10倍,转化成224÷4=56,所得的商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所以22.4÷4=5.6。 3.引导用竖式计算:如果不转化成整数除法,直接用22.4÷4,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让几名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竖式,演示(见板书设计竖式): 平均每周跑?千米 计划4周应跑22.4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去括号汇总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去括号汇总 一、交换律: ①加法:A+B+C=A+C+B 例子:9+6+1=9+1+6 ②减法:A-B-C=A-C-B 例子:15-9-5=15-5-9 ③乘法:A×B×C=A×C×B例子:1×2×3=1×3×2 ④除法:A÷B÷C=A÷C÷B 例子:6÷2÷3=6÷3÷2 二、结合律: ①加法:A+B+C=A+(B+C)例子:6+9+1=6+(9+1) ②减法:A-B-C=A-(B+C)例子:15-1-4=15-(1+4) ③结合律:A×B×C=A×(B×C)例子:9×5×2=9×(5×2) ④结合律:A÷B÷C=A÷(B×C)例子:90÷5÷2=90÷(5×2) 三、分配律: ①乘法:A×(B+C)=A×B+A×C例子:5×(6+8)=5×6+5×8 A×B+A×C=A×(B+C)5×17+5×3=5×(17+3) A×(B-C)=A×B-A×C例子:5×(8-6)=5×8-5×6 A×B-A×C=A×(B-C)5×24-5×4=5×(24-4)②除法::(A+B)÷C=A÷C+B÷C 例子:(9+6)÷3=9÷3+6÷3 A÷C+B÷C=(A+B)÷C 例子:9÷3+6÷3=(9+6)÷3 (A-B)÷C=A÷C-B÷C 例子:(9-6)÷3=9÷3-6÷3 A÷C-B÷C=(A-B)÷C 例子:9÷3-6÷3=(9-6)÷3 四、去括号 ①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所有符号不变: A+(B+C)=A+B+C 例子:9+(2+1)=9+2+1 A+(B-C)=A+B-C 例子:9+(2-1)=9+2-1 ②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A-(B-C)=A-B+C 例子:9-(5-1)=9-5+1 A-(B+C)=A-B-C 9-(1+8)=9-1-8 ③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不变: A×(B×C)=A×B×C例子:3×(2×6)=3×2×6 A×(B÷C)=A×B÷C 3×(6÷2)=3×6÷2 ④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A÷(B×C)=A÷B÷C 例子:12÷(2×6)=12÷2÷6 A÷(B÷C)=A÷B×C12÷(6÷2)=12÷6×2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小数除法的意义教案

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较容易的除法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 (一)列式计算: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教师板书:500×3=1500(克) (二)变式: 1.3筒奶粉1500克,一筒奶粉多少克? 2.一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 教师板书:1500÷3=500(克) 1500÷500=3(筒) (三)小结:整数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1.课件演示:小数除法的意义 2.小结: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练习:根据小数除法的意义,写出下面两个除法算式的商. 1.8×0.5=0.9 0.9÷0.5=0.9÷1.8= (二)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1.理解题意,并列式:21.45÷15 2.小组讨论,理解算理,尝试计算. 3.课件演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1) 4.练习:68.8÷485.44÷16 5.总结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四、课堂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42.84÷767.5÷15289.8÷18 (二)只列式不计算. 1.两数的积是201.6,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三)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 101.7÷979.2÷6716.8÷7 (二)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5.55公顷地,平均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六、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的意义 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小学四年级小数乘除法计算题300道

185.44÷16 41.84÷7 21.7÷9 67.5÷105 230.4÷0.6 121.24÷36 0.736÷23 43.5×12 35.21÷7 39.6×24 6.21÷0.03 210÷1.4 51.3÷0.27 91.2×3.8 0.756÷0.18 0.66÷0.3 11.97×1.5 69.6÷2.9 38.4÷0.8 15÷0.06 15.6×2.9 3.77×1.8 0.02×96 5.22×0.3 9.99×0.02 4.67÷0.9 5×2.44 1.666÷6.1 9.432×0.002 5.6× 6.5 4.88÷2.9 0.61×4.3 8.9÷2.4 5.5×55 9.77×0.02 1.384÷5.1 8.78×83 1 2.6×61 0.059×0.2 4.268×1.7 5.7×5.7 9.46×2.85 17.8×6.4 1.5÷4.9 12.5×0.88 5.555×5.2 2.22×3.33 7.658×85 3 6.02÷0.3 56.78×8 (循环小数的用简便方法,除不尽保留2位小数): 8.2÷0.12 0.8÷0.9 76.4÷5.4 4.7÷3 1.25÷1.2 32÷42 14.36÷2.7 8.33÷6.2 1.7÷0.03 2.41÷0.7 0.396÷1.2= 0.756÷0.36= 15.6×1.3= 0.18×1.5= 0.025×1.4= 13.06×36= 0.04×0.12= 3.84×2.6≈ 5.76×3=17.15×22 90.75÷3.3 3.68×0.25 16.9÷0.13 1.55÷3.9 3.7÷0.016 13.76÷0.8= 5.2×0.6 18.4÷1.3 6.4×0.5 4.48×0.4 15.25×5 35.4×4.2 0.042×0.54 0.76÷0.32 0.25×0.046 2.52×3.4 1.08÷25 0.12×0.5×0.16= 4.8×0.25=0.125×1.4≈(保留两位小数) 2.5÷0.7= (保留三位小数)10.1÷ 3.3= (商用循环小数) 10.75÷12.5= (用乘法验算) 3.25×9.04= (用除法验算) 3能简算的要简算 2.5×7.1×4 16.12×99+16.12 5.2×0.9+0.9 7.28×99+7.28 4.3×50×0.2 64-2.64×0.5 26×15.7+15.7×24 (2.275 +0.625)×0.28 3.94+34.3×0.2 1.2×(9.6÷ 2.4)÷4.8 8.9×1.1×4.7 2.7×5.4× 3.9 3.6×9.85-5.46 8.05×3.4+7.6 6.58× 4.5×0.9 2.8×0.5+1.58 32+4.9-0.9 4.8-4.8×0.5 (1.25-0.125)×8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4.85 + 0.35 ÷ 1.4 8.7 × 17.4 - 8.7 × 7.4 12.5×0.4×2.5×8 0.87×3.16+4.64 9.5×101 0.68 ÷(5.2 -3.5)× 1.25 40.5 ÷ 0.81 × 0.18 4.8 ×(15 ÷ 2.4) 6.81+6.81×99 0.25×185×40 4.4×0.8-3.4×0.8 (9.37+9.37+9.37+9.37)× 2.5 2.37×6.3+2.37×3.7 2.5×1.25×0.32 3.8×10.1 2.5×(3.8×0.04) 7.69×101 3.8×10.1 0.25×39+0.25 0.125×72 46×0.33+54×0.33 (8×5.27) ×1.25 6.81+6.81×99 0.25×185×40 6.8×0.75÷0.5 3.75÷0.125–2.75 1.53+23.4÷ 7.2 9.5×99 13.5×0.98 12.5×8.8

【K12学习】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案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四则运算”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按照“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来设计课堂的。在导入中给学生留下问题情境,再带领学生继续学习四则运算的第二条定律。通过讲解例题和例题拓展学生自己找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接着学生练习、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知道如何将分步运算写成综合式子,并且按运算定律计算结果。 “四则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内容。本节课内容通过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买门票这一具体生活实例,引发出有关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的数学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混合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总结,掌握运用。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归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规律。 学习者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归纳总结的能力。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 法。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及格式。通过对运算顺序的了解,结合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基本的运算能力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会把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学生理解和自主探讨归纳正确的运算步骤和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多媒体、网络 四则运算 老师讲解例题时的重点数学信息和运算步骤,练习题的讲解时会有运算步骤。

五年级数学上册 小数除法1教案 青岛版

小数除法1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小数除法。【板书:小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 二、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8页——第29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笔算小数的计算方法。思考:整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除以小数的意义是否相同。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注意上的位置和商里的小数点,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30页“自主练习”的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小学数学小数乘除法练习题

精品文档 小学数学小数乘除法练习题 一、小数乘法 1、列竖式计算。 27X5.43 0.86 X1.2 1.2 X1.4 (计算并验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7.06 X2.4 —5.7 2.33 X).5 X4 0.65 X105 3.76 X0.25 + 25.8 4.8 >0.25 1.2 X2.5 + 0.8 X2.5 二、小数除法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 题。 (1)68.8 韶= (2) 85.44 宁16 =(3) 67.5 勻5 = (4) 289.9 一18=(5) 101.7 弋=(6) 243.2 七4 = (7) 16.8 吃8 =(8) 15.6 吃4 =(9) 0.138 勻5 = (10) 1.35 吃7=(11) 0.416 完2=(12) 3.64 越2 = (13) 91.2 完.8 =(14) 0.756 弋.18 =(15) 51.3 弋.27 = (16) 26^0.13 =(17) 210^1.4 =(18) 2.688 -KJ.56 = (19) 10.625 吃5 =(20) 126 詔5=(21) 10 吃5 = 精品文档

(22) 2.7 £.5 = (23) 15弋.06 = (24) 25.6 电032 = 2、下面各题,商保留一位小数。 (25) 14.36 吃.7 ~ (26) 8.33 书.2 ~ ( 27) 1.7 电03 ~ 3、下面各题,商保留二位小数。 (28) 32^42^ (29) 1.25 ^1.2 ~ ( 30) 2.41 P.7 ~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9.48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2、小汽车8分钟行12.8千米,公共汽车12分钟行14.4千米,谁的速度较快?快多少? 3、小红、小表、小兰、小花、小梅一起去开心乐园玩,车费用去了9.5元,门票费32.5元。平均每人用去多少元? 4、解放军某部急行军3小时行了18.8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王老师从家骑车到学校要用0.25小时,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他改为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用0.8小时能到学校吗? 6、双休日爸爸带小勇去登山。从山底到山顶全程有7.2千米,他们上山用了3小时,下山用了2小时。上山、下山的速度各是多少?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7、汽车每行驶5小时要用汽油0.8千克。如果汽车现有汽油50千克,要行驶325千米,还需加油吗?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一)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四则运算(一)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Four operations (1) lesson pla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四则运算(一)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的例2以及例3(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同级运算和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冬天,同学们最喜欢什么运动? 学生:滑雪、堆雪人、打雪仗......

这里是新开业的滑雪场。(出示大屏幕)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滑雪场的情况。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发现、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信息:滑雪场开业第一天上午有230人,中午有70人离去,又有150人 到来。 老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下午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 230-70=160人160+150=310人230-70+150=310人 汇报交流:请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学生分别说说解答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三位同学列出了一道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这样写比较简单。 老师:由于数目越来越大,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算错了。(教学脱式书写格式) 2、出示信息:开业前三天共接待900人,照这样计算,5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老师:同学们能根据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并脱式计算吗? (指名学生板演)90?3′5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知识点与习题

姓名: 五年级数学一: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 数,求另个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除数是整数:①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重点!) ③每一位商都要写在被除数相同数位的上面。 ④如果除到末尾仍有余数,在被除数的个位数的右边点上小 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 ⑤除得的商的哪一数位上不够商,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例一:(1)97.6÷8 (2)5.4÷6 (3)511÷14 (4)306÷75 习题一:列竖式计算。 (1)6.78÷6 (2)43.4÷14 (3)6÷15 (4)8.4÷8

(2)除数是小数:①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 移动相同的位置,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数位不够时, 用0补足; ②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 例二:(1)7.36÷3.2 (2)7.8÷0.12 习题二:列竖式计算。 (1)4.5÷0.04 (2)21÷2.8 3、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扩大a倍(或缩小)除数也扩大(或缩小)a倍,商不变。简言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例三:(1)0.34÷0.68=()÷68 (2)0.54÷18=()÷18 习题三:(1)4.32÷0.48=()÷48 (2)0.238÷0.34=()÷34 4、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商缩小(或扩大)a倍。被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除数不变,商扩大(或缩小)倍。 例四:(1)13.5÷30 = (2)180÷25= 13.5÷3 = 18÷25= 13.5÷0.3= 1.8÷25 习题四:(1)2.92÷2= (2)4.8÷8= 2.92÷20= 48÷8= 2.92÷200= 480÷8=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加减乘除练习题

两位小数加减法练习题 6.84-5.73= 0.97+6.13= 5.03-2.90= 4.9-0.85= 2.13+6.89= 1.72+3.6= 1 7.2—0.36= 5.40-4.86= 11.6-9.23= 0.32+1.57= 9.25+2.25= 4.22+8.46= 5.63+1.25= 9.36-1.59= 5.63-5.21= 4.65-1.15= 7.65-4.19= 8.88-2.69= 0.72+0.91= 0.83+0.68= 8.24+3.76= 4.12-3.8= 14.3+0.78= 1.3+8.56= 0.8-0.55= 4-0.04= 1.2-0.03= 3.5+3.05= 0.8-0.45= 0.78+ 2.2= 5.2-0.08= 3.25+0.75= 1.59+3.95= 6.54+0.58= 5 4.49-22.5= 23.5+21.35= 9.36+43.56= 16.65+18.87= 0.99+24.85= 9.45-6.61= 8 5.69-48.58= 45.46-2 6.57=

64.19-29.57= 33.84+16.5= 3.85+61.18= 35.65-19.9= 6.49-4.81= 35.4-24.58= 52.65+9.25= 21.65+4.05= 26.65-15.24= 56.56-12.87= 9.08-1.28= 64.25-52.73= 31.51+8.4= 8.43+8.81= 26.34-15.24= 17.38+15.25= 16.68-9.54= 54.63-42.14= 13.24+8.64= 16.25-7.94= 63.43-18.18= 16.36+56.16= 41.98+18.24= 45.52-22.18= 69.52-31.48= 21.33-0.61= 10.26-0.16= 7.65-2.15= 5.77-3.14= 2.08-1.19= 9.64-3.02= 9.62-5.37= 15.26-6.95= 10.28-6.18= 12.65-7.05= 8.18-2.26= 6.51-4.26= 5.23-1.08= 16.12-15.09= 3.78-1.66= 6.98-0.18= 5.12-3.04=

小学数学教案: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

小学数学教案: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 2.掌握积、商的变化规律。 3.能运用这些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如何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判断牌、选择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哪些运算性质?(指名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减法的性质 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除法的性质 结合律 分配律

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定律和性质及其应用。(板书: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 (二)复习五大定律 1.提问:这些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用语言怎么叙述?(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字母公式。) 2.判断下面应用运算定律的过程有没有错误,没错举,有错举,并指出错误所在,改正过来。 投影出示: (1)(43+25)4=434254 (2)(700+1)68=70068+68 (3)153(220+57)=153220+57 (4)45+(54+55)=54+(45+55) (5)638+378=(63+37)(8+8) 3.小结:我们运用这些定律时要注意正确。 (三)复习两大性质 1.提问: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运算性质?你能把它们用字母表示出来吗?说说它们表示的意思。(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除法运算性质:(a+b)c=ac+bc(c0) 强调除法性质中的a,b都要能被c整除,且除数c不能是0。 2.做一做:在等号后面的横线上填数,○里填运算符号。(1)157-(27+68)=157-27○_________

【教育专用】小学数学精编教案:四则运算 教学设计 (1)

4 四则运算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四舍五入法凑整,大数的正确读写。 过程与方法: 将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去尾法比较,强化凑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将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去尾法比较,强化凑整方法。教学难点: 将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去尾法比较,强化凑整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 二、创设情境 三、四舍五入凑整组织学生进行口算。 集体校对答案。 你了解我国的四大名山吗?今天 让我们一起去登一登黄山。 出示题目: 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45678 3454321 76328067 1032009 集体交流反馈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再用“进一法、去尾法”到万位。 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630008214 7860700431 629980679821 30927816782 集体交流反馈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再用“进一法、去尾法”到亿位 板书: 独立口算。 指名交流。 指名回答。 划分数级。 同桌读数。 独立完成。 说说改写的方法。 指名口答。 划分数级。 同桌读数。 独立完成。 说说改写的方法 指名口答

学习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四、读出下面的数,再用线连一连。 五、综合练习30000052 350002000 30500200 30052000 30005200 30000520 30000502 3500200000 集体交流反馈 1.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200489 190489 5958760 6949987 2.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516895200 695823255 2643322541 7952146839 先划分数级 同桌读数 连一连 同桌配合反馈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数字抄正确。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等号的写法:≈45678 3454321 76328067 103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