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有那些单方、验方
中医医案——风湿性心脏病(三)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阳化水治疗心悸、气短病案:姜某,女,56岁。
初诊:1990年10月29日。
主诉及病史:心悸、气短27年,稍动即甚;脘痛胁胀,溲少肢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步履维艰。
血沉51mm/1h;心电图:风心、房颤;X线胸片:风心,二尖瓣狭窄,肺瘀血;超声心动图:风心,二尖瓣狭窄,左房、右房、右室扩大,肺动脉高压。
西医诊为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心衰Ⅲ度、心房纤颤。
给予强心、利尿、扩张血管、激素维持治疗。
近两个月,肢凉畏寒,冷汗淋漓,纳差便溏。
诊查:两颧黯赤,肢冷多汗。
唇绀舌暗淡少苔,脉虚细结代。
辨证:心肾阳虚、水气不化。
治法:温阳化水。
处方:茯苓30g 熟附片24g 白芍15g 白术12g 桂枝12g 炙甘草10g 煅龙牡各15g 沙参15g 麦冬12g 五味子10g 灶心土120g 龙胆草10g 泽泻30g二诊:1990年11月5日。
浮肿稍减,尿量增加,食纳增进。
脉虚细结代,舌苔微黄。
再拟温阳利水。
1处方:茯苓30g 白术12g 白芍15g 熟附片30g 桂枝15g 炙甘草10g 煅龙牡各15g 冬瓜皮30g 西洋参6g 五味子10g 麦冬12g 泽泻30g三诊:1990年11月19日。
汗已转温,溲多浮肿消退,憋气减轻,能步行入诊室,睡眠差。
舌淡少苔,脉虚细结代。
仍守温阳化水之法。
处方:茯苓30g 杏仁10g 生薏苡仁30g 熟附片30g 白芍15g 桂枝15g 甘草10g 煅龙牡各15g 泽泻30g 白术12g 西洋参6g 五味子12g 黄连6g 桑椹子30g 炒枣仁15g 灶心土120g(煎汤代水)四诊:1990年12月3日。
汗量减少,手足回暖,浮肿消失,食纳、睡眠增进,心悸气短减轻,行走自如,有时易感冒。
脉细较规则,舌少苔。
继拟温阳化水,佐以固表。
处方:茯苓30g 杏仁10g 生薏苡仁30g 熟附片30g 白芍15g 桂枝12g 生甘草10g 煅龙牡各15g 炙黄芪30g 白术12g 防风9g 西洋参6g 五味子10g 麦冬10g 黄连6g 灶心土120g(煎汤代水)上法治疗四个月,体力、心功能恢复满意,西医心脏内、外科医师认为已能进行换瓣膜手术作进一步治疗,患者和家属亦愿意接受手术。
风湿性心脏民间偏方,治疗风湿性心脏的三个中药偏方

风湿性心脏民间偏方,治疗风湿性心脏的三个中药偏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三种中药配方风湿性心脏病是指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风湿热活动引起的涉及心脏瓣膜的心脏病。
那么,如何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呢?接下来,利马医疗网的小版本将为您带来三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方剂。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治疗风湿性心脏的三个中药偏方【偏方一:利湿化瘀汤】原料:制半夏、枳实、川芎、赤芍、麦冬、五味子各9克,茯苓30克,丹参和沙参各15克制备:水煎服用法:每天1剂,1个月为一个疗程。
功效:利尿化痰,活血化瘀对风湿性心脏病有一定疗效【偏方二:养心汤】原料:炙黄芪60克、淮麦30克、独活30克、丹参30克、益母草30克、当归9克、川芎9克、桃仁9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制备:水煎服用法:每日1剂,每日2次功效:益气活血,杨桐脉对风湿性心脏病有一定疗效【偏方三:白术茯苓煎】原料:桂枝、附子各7.5克(先煎),白术、茯苓、黄芪、五加皮各25克,细辛3克,五味子、甘草各10克,白芍、生姜各15克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料加水浸泡半小时,加水煎煮,取汁煮沸;煮沸半小时后文火,第二次煮沸20分钟后文火,将两次煎液混合用法:分两次服用,每次100毫升,约在早餐和晚餐后1小时服用。
功效:对风湿性心脏病有一定疗效。
另附四个民间小偏方治疗风心病【偏方一:敷贴疗法】将雷公藤的根和叶粉碎后涂于患处,半小时后取下药膏,对以关节痛为主要症状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有一定疗效。
【偏方二:药浴疗法】将桑枝500克、迎春花200克、金银花60克、鸡血藤60克、海桐皮60克、豨莶草100克、海风藤100克加水煎煮,取汁,加入温水药浴【偏方三:推拿疗法】揉内关穴、合谷穴、曲池穴、三阴交穴适用于温和手法,对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偏方四:喷雾疗法】将鲜威灵仙500克、生甘草60克、松叶60克分别煎煮,放入喷雾瓶中使用。
该方法简单易行。
它爆发时可以减轻疼痛。
以上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三个中药配方”的介绍,仅供参考!每种处方的功效不同。
风湿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
1.治疗原则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温肾行水为主,出现心阳暴脱等危候时应复脉固脱。
2.辨证论治
(1)气阴两虚证
证候: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动则汗出,自汗或盗汗,夜寐不宁,口干,舌质红或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或促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复脉。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
加减:心悸汗出,去桂枝,加柏子仁、煅龙骨、煅牡蛎;夜寐不宁,加夜交藤、酸枣仁;尿少水肿,加葶苈子、茯苓、泽泻。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
(2)气虚血瘀证
证候:心悸气短,面色晦暗,口唇青紫,颈脉怒张,胸胁满闷,胁下痞块,或痰中带血,舌有紫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心,活血通脉。
方药:独参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
加减:胸部窒闷,去生地黄,加沉香、降香;胸满闷痛,苔浊腻,加瓜蒌子、薤白、法半夏;咯血,加三七。
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口服,每次2~4粒,每日3次。
(3)心肾阳虚证
证候:心悸,喘息不能平卧,颜面及肢体浮肿,或伴胸腔积液,腹水,脘痞腹胀,形寒肢冷,大便溏泄,小便短少,舌质淡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结代。
治法:温补心肾,化气行水。
方药:参附汤合五苓散加减。
加减:喘息汗出不得卧,加麦冬、五味子、煅龙骨。
中成药:参附强心丸,口服,每次6g,每日2~3次。
四合一方治疗风心病

四合一方治疗风心病四合一方治疗风心病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四合一方〔秦家泰)〔组成〕党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桂枝10克炙甘草5克附子10克北芪15克当归10克;〔功能〕温通血脉,强心助阳。
〔主治〕心阳虚损,心血不足所致的胸闷不舒,心悸征忡,气短汗出,喘息乏力,动则加甚,面白肢冷,脉象细涩或结代。
现代医学包括风心病,室性、房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等各仲心律失常病症。
〔用法〕清水煎,每日1剂,每剂分2次温服.〔方解〕本方以生脉散、桂枝甘草汤、当归补血汤、参附汤四方合方而成,故名四合一方。
方中之生脉散,以其人参甘温补气,麦冬养阴补水之源,五味子敛肺生津,全方可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此即张景岳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意,桂枝甘草温通心阳,专治心阳虚之心悸证。
《伤寒论》以本方治“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当归补血汤以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化,当归养血通脉,奏补气生血之功参附汤之附子可强心壮阳,温通血脉,诸方药合用,温通血脉,强心补阳,盖心主血脉,心血不足则心失所养而见心悸气短,怔仲不安等症,肾为元阴元阳所寄之处,肾阳虚,阳失敷布,则气血运行受阻,故见面色白而肢冷、脉结代等。
凡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房纤颤等病,中医辩证皆责之子心阳虚而心血不足,故治用本方可应手取效。
〔加减〕若阳虚肢冷较甚者可加淫羊藿15克;若心阳虚,血脉瘀阻,舌质有瘀点,唇紫者加丹参12克。
若痰热痹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合瓜萎薤白半夏汤;善后调理宜加生姜10克、大枣12克,以调和营卫.〔按语〕本方对心阳虚之心病有良效,然尽管方中有麦冬、五味子、当归养血益阴,但总不失为一首温阳之剂,故对阴虚内热者当禁用之。
附秦家泰简介:生于1920年,广西临桂县人,广西中医学院教授,秦氏从事教学、临床50余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
擅长于内、儿科,尤其对心脏病、胃肠炎的治疗收效颇著。
散人注:风湿性心脏病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
中医医案——风湿性心脏病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通阳活血、祛风痹法治愈心悸病案:陈某,女,49岁,初诊:1983年12月5日。
主诉及病史:心悸多年,曾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
诊查:近来心悸阵作,甚则怔仲不安,胸闷,四肢关节肿痛,畏寒,而浮跗肿,小溲短少,苔薄白脉弦细而促结。
心电图示“心房纤颤”。
辨证:属痹证日久,反复感邪,渐致心阳不振,心脉瘀阻。
治法:治宜通阳宽胸,祛风活血。
处方:桂枝6g 全瓜蒌12g 丹参30g 大生地30g 桑枝30g 鬼箭羽15g 威灵仙12g 防已12g 泽泻30g 川芎15g 米仁30g 炒杜仲30g二诊:上方药连服1个月后,心电图检查无房颤出现,胸闷心悸怔仲均减,关节肿痛亦轻,小溲增多,跗肿消退。
唯面部尚有轻度虚浮,大便干结,舌苔白腻,脉来细弦已无结代。
前法继进。
处方:桂枝9g 川芎18g 丹参30g 全瓜蒌12g 青皮12g 泽泻30g 大生地30g 炒当归12g 枳壳12g 防已12g 茯苓30g 太子参30g 炒杜仲30g后据患者来信诉:上方药间断服5年之久,阵发性房颤迄未出现,关节肿痛有明显好转。
按语本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有阵发性房颤,系从痹证发展而来。
《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而成心痹。
血脉瘀阻,致令心脉不畅,心神失宁,故脉促结,心动悸。
治拟通阳活血、祛风蠲痹,乃心悸怔忡、风湿痹证双顾之法。
同时注重守方久服。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230,杨继荪医案。
杨继荪,1915年生。
浙江省余杭县人。
主任中医师。
高中毕业后,曾先后跟随祖父杨耳山先生及徐康寿先生学医5年。
刻苦钻研,孜孜不倦,治学严谨,学术上造诣较深。
解放后历任杭州市广兴联合中医院院长,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教师,浙江省中医研究所临床组组长,浙江医院中医科副主任,浙江省中医院内科主任、院长、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等职。
偏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偏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人参茶[用料] 人参(生晒参、西洋参等)2~3克。
[制法] 将人参洗净切成薄片,用开水冲沏即可。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1.5克,当茶饮,连服7-10天。
[作用] 补益心脾,强心健身。
[宜忌] 适宜于风心病人体弱、各脏腑功,能不佳者。
已竹饮[用料] 防己15克,玉竹9克,黄芪18克,白术9克,茯苓30克。
[制法] 将上述用料一起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饮服。
[作用] 补心肾、祛风湿、强筋骨、利水。
[宜忌] 适宜于风心病有水肿病人。
丹参茶[用料] 丹参9克,绿茶3克。
[制法] 将丹参制成粗末,与茶叶一起用沸水冲泡,焖10分钟即可。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
[作用] 活血化瘀,散结利湿。
[宜忌] 适宜于风心病心脉痹阻,气滞血瘀。
茶根汤[用料] 老茶树根(10年以上者)30-60克,枫荷梨30克,万年青6克,糯米酒少许。
[制法] 将上述用料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煎沸30分钟,去渣取汁即可。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
[作用] 祛风、强心、利湿。
[宜忌] 对风心病心悸、气短、胸闷、浮肿有良效。
山莲葡萄粥[用料] 山药、莲子肉、葡萄干各50克,白糖少许。
[制法] 山药洗净切片,和莲子肉、葡萄干一起熬煮成粥,加糖拌匀即可。
也可将三物一起蒸烂捣成泥,加糖服用。
[用法]随意服用。
[作用] 补中健身,益脾养心。
[宜忌] 适宜于风心病病人,症见因心脾不足而引起的心悸、腹胀便溏、乏力倦怠,形体瘦弱等。
玉竹粥[用料] 玉竹15-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 水煎玉竹,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粥,粥成后,放入冰糖,稍煮即可。
[用法] 空腹食用,每日1-2次。
[作用] 滋阴润肺,生津止渴。
[宜忌] 适宜于心阴虚型风湿性心脏病与心衰病人。
水肿、腹胀、纳呆等症不宜服用。
芝麻粥[用料] 芝麻仁6克,粳米30克,砂糖或白蜜适量。
[制法] 将芝麻炒出香味;粳米另煮粥,粥将成时,加入芝麻、砂糖或白蜜拌匀即可。
风湿性心脏病治疗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治疗方法风湿性心脏病1本病由风湿性心脏病后引起的慢性心脏瓣膜病变,使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致使影响正常血液的输送,形成有关心室和心房的扩大,最后超过心脏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可见呼吸困难,咯血,心悸,咳嗽,心绞痛1等现象。
本病病因与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有关,主要是全身性变态反应,病变主要影响关节、心脏瓣膜及心肌。
常用的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秘方、偏方如下。
[方一]炙甘草、阿胶各10克,党参15克,生地20-30克,桂枝9克,麦冬10克,柴胡9克,五加皮10克,丹参11)-15克,生姜、大枣为引。
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
[方二]汉防己15克,玉竹9克,黄芪18克,白术9克,白茯苓30-45克。
上药混合置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过滤取液,余渣再加水400毫升,煎至80毫升,过滤取液,与头煎混合,共180毫升,分3次温服。
[方三]炙附子7.5克,白术、茯苓各25克,白芍15克,生芪、五加皮各25克,细辛5克,桂枝7.5克,五味子、甘草各10克,生姜15克。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水煎煮;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
分2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
此方为辽宁省老中医查正明治疗风心病验方。
[方四]山药960克,黑芝麻、赤小豆各360克,鸡内金30克,炒枣仁480克,柏子仁360克。
共研细末,每天早晚饭前服30克,以开水调为糊状服之。
[方五]食油、味精、盐、海带、苡仁、鸡蛋、胡椒粉适量。
将海带洗净,切条,苡仁洗净,共放入高压锅内,加水将海带、苡仁炖至极烂,铁锅置旺火上,放人食油,将打匀的鸡蛋炒熟,即将海带、苡仁连汤倒入,加盐、胡椒粉适量,炖煮片刻,起锅时加味精,即可服食。
强心、利尿、活血、软坚,适于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食用。
<心脏病>免责声明:本站偏方均根据民间及网络流传整理而成,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是指风湿性心脏炎所留下来的,以心脏办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在此基础上,还可有风湿炎症的反复发作。
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
临床类型主要有:①二尖办狭窄,②二尖办关闭不全,⑧主动脉办关闭不全,④主动脉办狭窄,⑤联各办膜病变等。
1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处方:薤白9克,台参9克,麦冬9克,川芎9克,香附9克,砂仁9克,元胡9克,陈皮9克,云苓9克,厚朴9克,内金12克,柴胡9克,
石决明9克,柿蒂9克,甘草6克,生姜3片。
服法:水煎服。
疗效:lo多天痊愈。
方源:河北省朱连珍经骏秘方。
2,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处方:朱砂根1克,活血莲l克,皂角刺5个,川芎9克,白胡椒7粒。
服法:上药炖猪心吃并内服药汁,每闩l剂。
如有水肿,上方蒸鲜鲤鱼内服。
疗效:治数人皆有效。
方源:夫人传方。
低血压
舒张压低于50毫米汞柱,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则称低血压。
1主治低血压。
处方:甘草15克,桂枝30克,肉桂30克。
服法:上三味药混合,当茶频频饮服。
疗效:…般服三天血压即可升高,少者两天血压恢复正常。
方源:河北宋孟斋献秘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有那些单方、验方?
以下是由广西积善堂风湿病偏方网收集临床治疗风湿性
心脏病的单方、验方有:
(1)老茶叶树根(越老越好)30克~60克,糯米酒适量。
将
根洗净,切成薄片,加适量糯米酒及水,文火煎熬,每晚睡前顿服。
一般服药3-7天,症状开始改善,可连续服用1-2个月。
适用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
(2)核桃肉、黑芝麻、桑叶各30克,捣成泥制成丸,每丸9
克,早、晚各服1丸。
适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者。
(3)龙眼肉15克,嚼服,每日1-2次。
适用于心血不足的
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者.
(4)合欢皮35克,夜交藤20克,水煎,每日分2次服。
适
用于心阳虚弱的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者。
(5)炙甘草、元胡、桂枝各10克,五味子、麻仁、人参各9
克,郁金、生地、麦冬、生姜各12克,水煎服,每日分2次服。
适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者。
(6)黄茂30克,白获等60克,防己24克,玉竹、泽泻各
12克,白术15克,桂枝10克,水煎,每日分2次服。
适用于风
湿性心脏病风水证患者。
(7)前胡、桂枝、苏子各10克,获荃、厚朴各12克.杏仁、
甘草各9克.水煎.每日分2次服。
适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喘息
证患者。
(8)太子参、获菩、北五加皮、党参各12克,泽泻15克,车
前草20克,通草10克,水煎,每日分2次服。
适用于风湿性心
脏病心力衰竭水肿者(应用本方时,须停用洋地黄等强心药
物,注意心衰控制情况,酌情减少北五加皮用量).
(9)当归、白芍、川苟、白术各10克,珍珠毋24克,酸枣仁
15克,泽泻、获荃各12克,水煎,每日分2次服。
适用于风湿
性心脏病轻症,心悸、眩晕、乏力者。
(10)人参、苏子、石膏、防己、桑白皮各10克,生姜8克,
桂枝9克,水煎l侮日分2次服。
适用于喘息,水气郁滞型风湿
性心脏病患者.
以上的验方都是由中国多年的老中医收集所得,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