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试行解读

合集下载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试行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试行

附件 2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试行)水利部水资源司2015年4月目录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3术语和定义 ........................................................................................ 4总则 ...................................................................................................4.1评估内容..........................................................................................4.2评估程序.......................................................................................... 5评估指标体系 .................................................................................... 6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 .................................................................6.1水量保障..........................................................................................6.2水质保障..........................................................................................6.3监控保障..........................................................................................6.4管理保障.......................................................................................... 7评估结果分级 ....................................................................................1 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的内容、工作程序、指标体系、赋分标准和评估方法。

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

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

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11〕93号)1总则 (6)1.1 编制目的 (6)1.2 工作原则 (6)1.3 适用范围 (6)1.4 编制依据 (6)1.4.1 法律法规、规章 (7)1.4.2 相关预案 (7)1.5 术语和概念 (8)1.6 饮用水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9)2 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 (9)2.1水源地外风险源的环境风险防范 (9)2.1.1 固定源的环境风险防范 (9)2.1.2 流动源的环境风险防范 (10)2.1.3 面源的环境风险防范 (11)2.2 连接水体的环境风险防范 (11)2.2.1 连接水体的环境信息调查 (12)2.2.2 连接水体的环境风险防范 (12)2.3 水源地的环境风险防范 (13)2.3.1 水源地的环境风险调查 (13)2.3.2 水源地的环境风险评估 (13)2.3.3 水源地的环境风险防范 (14)2.3.4 取供水安全保障 (15)2.4 特殊时期水源地污染风险防范 (16)2.4.1 地震 (16)2.4.2 汛期 (17)2.4.3 重大旱情 (18)2.4.4 雨雪冰冻时期 (18)—3—3 水源地预警体系建设 (19)3.1 预警系统建设 (19)3.1.1 监测预警 (19)3.1.2 生物毒性预警 (20)3.1.3 环境监管预警 (20)3.2 跨界预警系统建设 (20)3.3 预警信息研判 (21)3.4 预警公告 (21)4 水源地环境应急准备 (21)4.1预案体系建设 (21)4.1.1 预案体系 (21)4.1.2 预案管理 (21)4.2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22)4.2.1 固定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22)4.2.2 移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22)4.3应急联动机制建设 (23)4.3.1 部门联动机制 (23)4.3.2 跨界联动机制 (23)4.4应急能力保障 (23)4.4.1 应急能力评估 (23)4.4.2 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24)5 水源地环境应急响应 (25)5.1 责任单位的应急响应与处置 (25)5.1.1 事件报告 (25)5.1.2 应急处置措施 (26)5.2 环保部门的应急响应 (26)5.2.1 接报与报告 (26)5.2.2 应急指挥 (27)5.2.3 应急监测 (27)5.2.4 应急处置 (29)—4—5.2.5 信息发布 (30)5.2.6 应急终止 (30)6 水源地环境应急事后管理 (31)6.1 事件总结 (31)6.2 原因调查与追责 (32)6.3 事件评估 (32)6.4 措施改进 (33)1总则1.1 编制目的—5—提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等饮用水水源管理部门(以下简称“水源管理部门”)对涉及饮用水安全突发环境事件(以下简称“饮用水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和处臵能力,避免或减少饮用水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和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引言:一、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1.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能够有效减少农村居民饮用水的污染风险,提高用水的安全性。

2.保护水源地环境,能够维护农村生态系统的健康,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水源地的恶化和衰退,为未来的用水需求提供保障。

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1.全面保护: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确保水源地环境的安全。

2.预防为主:强化环境监测,提前发现和预防水源地的污染问题。

3.自然修复:注重让水源地环境通过自然修复的力量恢复到良好状态。

4.公众参与:加强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参与,共同努力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

三、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技术和措施1.水源地环境评估:对水源地进行定期环境评估,了解其环境状况和潜在风险。

2.水质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监测水源地的主要水质指标,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污染事件。

3.划定保护区域:根据水源地的地理特征和环境条件,划定保护区域,限制开发和污染源的扩散。

4.水源地入侵管理: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的管理,防止非法采矿、垃圾倾倒等行为对水源地环境造成破坏。

5.生态恢复:采用湿地修复、植被恢复等措施,促进水源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6.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通过科学合理的农田施肥、畜禽养殖管理等措施,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

7.推广环境友好农业技术: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减少农业对水源地环境的影响。

8.建立应急预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对突发的污染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

9.加强宣传教育: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水源保护意识。

结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是维护农村居民健康和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实施相关的技术和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水源地的污染,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

同时也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参与,共同呵护我们的水源地,共同构建一个美丽乡村的未来。

水源地评价与保护.

水源地评价与保护.

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基本信息表
• 经纬度按照十进位填报,填至小数点后六位。 • 水源地类型分湖泊、水库、河道、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 • 工程规模:蓄水工程按总库容划分,大型≥1.0亿m3,1.0亿m3
>中型≥0.1亿m3,0.1亿m3>小型≥0.001亿m3,塘坝<0.001 亿m3,塘坝不包括鱼池、藕塘及非灌溉用的涝地或坑塘;引、 提、调水工程按引、提、调水规模划分,大型≥30m3/s, 30m3/s>中型≥10m3/s,小型<10m3/s;地下水按照大型≥5万 m3/日,5万m3/日>中型≥1万m3/日,小型<1万m3/日。
滤食性动物
沉水植物
➢ 生态浮床宜选择比重小、强度高、耐水 性好的材料构成框架,其上种植既能净化 水质又居观赏效果的水生植物
➢ 在受蓝藻爆发影响较大的取水口,应采 取适当的生物除藻技术,或建设人工曝气 工程措施减轻蓝藻对供水的影响
湖库内生物净化工程
生物浮床
替代及应急备用水源地方案
• 规划不包括现有饮用水水源地改、扩建和新建饮用水水源 工程建设规划内容。
饮用水源地保护
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的划分

隔离防护
点源污染综合 整治

饮用水水源 地保护
污染源综 合整治
面源污染控制

生态保护
与修复工

替代及应急备

内源污染控制
用水源地方案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Ω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与准保护区范围的划分应以保证水源
达到相应水质和水量目标为基本原则,并应有明确的地理界 线。
前置库工程
➢ 对污染严重且有条件的湖库型饮用水水 源地,可在支流口建设前置库,一方面可 以减缓水流,沉淀泥沙,同时去除颗粒态 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另一方面通过构 建前置库良性生态系统,降解和吸收水体 和底泥中的污染物质,改善水质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
•【公布日期】2024.08.07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环办标征函〔2024〕23号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国家生态环境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

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可登录生态环境部网站()“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

有关意见请书面反馈我部,电子版材料请同时发至联系人邮箱。

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4年9月10日。

联系人:水生态环境司信达、裘东升
电话:(010)65645472、65645458
邮箱:***************.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2号
邮编:100006
联系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王恩瑞
电话:(010)84915302
邮箱:13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大羊坊8号
邮编:100012
附件:
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4年8月7日。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_全国评价_朱党生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_全国评价_朱党生

收稿日期:2009-09-02基金项目: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水利部重大专项)作者简介:朱党生(1965-),江苏泗阳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研究。

E-mail :shuiku@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Ⅱ):全国评价朱党生,张建永,史晓新,刘卓颖(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摘要:根据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全面调查成果。

应用本文提出的安全评价指标和方法,对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分析了不合格水源影响的人口、区域分布及主要原因,并对饮用水水源地风险及应急能力状况进行了定性分析。

评价表明,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全国4555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中,有638个水质不合格,1233个水量不合格,水质、水量不合格影响人口有9480万人,饮用水不安全城市有205个,饮用水源污染风险较高,应急能力偏低。

根据水源地安全评价成果,提出了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工作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中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安全评价中图分类号:TV148文献标识码:A水利学报SHUILI XUEBAO 2010年8月第41卷第8期文章编号:0559-9350(2010)08-0914-071研究背景水是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资源,也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要素[1]。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基本人权[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饮用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3]。

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以城市为对象,以饮用水水源地为基本单元,摸清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存在的问题,对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为此,水利部于2005年7月在全国开展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工作[4]。

本文应用第一部分的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5],对全国的城市饮用水安全状况进行评价。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试行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试行

附件2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试行)水利部水资源司2015 年 4 月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总则 (2)4.1评估内容 (2)4.2评估程序 (2)5评估指标体系 (3)6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 (4)6.1水量保障 (5)6.2水质保障 (6)6.3监控保障 (9)6.4管理保障 (10)7评估结果分级 (11)1 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的内容、工作程序、指标体系、赋分标准和评估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年度评估,其他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14848-93)《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SL395-2007)《水环境监测规范》 ( SL219-2013)《地下水监测规范》 ( SL183-2005)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1)饮用水水源地:提供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

主要包括河道型、湖库型和地下水型。

( 2)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为使水源地能持续满足一定供水保障率的水量和满足一定水质要求而采取的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水量水质监控及相关管理的保障措施的统称。

(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还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

(4)年度供水保证率:河道型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的年度供水保证率为年度来水量(包括调水水量)与设计枯水年来水量的百分比。

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的年度供水保证率为年度实际供水量与设计供水量的百分比。

(5)应急备用水源地:在常规供水水源因自然灾害或突发水污染事件等特殊情况引发供水量严重不足或暂时停止供水情况下,能及时补充或替代常规供水水源,满足一定时间内生活用水需求,并具有完备的接入自来水厂的供水配套设施的水源地。

重要水源安全评估制度

重要水源安全评估制度

重要水源安全评估制度
重要水源安全评估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和确保重要水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而建立的评估机制。

该制度的核心目标是评估和监测水源地的水质、水量和生态系统状况,检测潜在污染源及其他威胁,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重要水源安全评估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数据收集和监测:通过建立监测站点、采集水样和收集数据等手段,跟踪评估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变化情况,为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2. 水资源评估:评估水源地水资源的总量和可用量,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供水风险。

3. 水质评估:评估水源地的水质状况,检测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和变化趋势,保证提供安全的饮用水。

4. 生态环境评估:评估水源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包括植被覆盖率、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指标,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稳定。

5. 潜在威胁评估:评估可能对水源地造成威胁的因素,如工业污染、农业非点源污染、人类活动等,并识别和管理潜在的风险。

6. 保护措施制定: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
规划,提出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建议,以确保水源地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建立重要水源安全评估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水源地面临的问题和风险,有效保护水源地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利用。

这对于维护公众饮水安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
(试行)
水利部水资源司
2015年4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则 (2)
4.1评估内容 (2)
4.2评估程序 (2)
5评估指标体系 (4)
6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 (6)
6.1水量保障 (6)
6.2水质保障 (7)
6.3监控保障 (10)
6.4管理保障 (11)
7评估结果分级 (12)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的内容、工作程序、指标体系、赋分标准和评估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年度评估,其他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
《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
《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1)饮用水水源地:提供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

主要包括河道型、湖库型和地下水型。

(2)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为使水源地能持续满足一定供水保障率的水量和满足一定水质要求而采取的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水量水质监控及相关管理的保障措施的统称。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还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

14 / 1
(4)年度供水保证率:河道型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的年度供水保证率为年度来水量(包括调水水量)与设计枯水年来水量的百分比。

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的年度供水保证率为年度实际供水量与设计
供水量的百分比。

(5)应急备用水源地:在常规供水水源因自然灾害或突发水污染事件等特殊情况引发供水量严重不足或暂时停止供水情况下,能及时补充或替代常规供水水源,满足一定时间内生活用水需求,并具有完备的接入自来水厂的供水配套设施的水源地。

(6)饮用水水源地信息监控系统:以水量、水质、水位、流速等水文水资源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和分析处理能力为基础,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通信网络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

4 总则
4.1 评估内容
根据本指南确定的4类25项指标,对饮用水水源地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4.2 评估程序
(1)印发评估方案;
(2)各水源地按照评估方案的要求,建立水量、水质、监控、管理四方面的评估档案;
(3)各水源地按照评估方案的要求开展自评估,完成自评估报告并上报印发评估方案的部门;
(4)印发评估方案的部门联合相关省水利厅水源地主管部门组织成立评估组,通过现场核查及档案核查等方式对各水源地安全保障情况进行定性及定量综合评估,形成初步评估意见,并反馈各水源地;
2 / 14
(5)根据各水源地对初步评估意见的反馈,形成正式评估意见。

具体评估程序见图1:
图1 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程序3 / 14
5 评估指标体系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标体系共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详见表1。

4 / 14
/ 514
6 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
根据饮用水水源地类型,本指南将水源地分为湖库型、河道型和地下水型三种类型,表2-表5中未做标注的表明适用于此三类水源地,标注过的按标注类型进行评估。

6.1 水量保障
水量保障评估共4项二级指标,满分30分,水量保障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详见表2。

6 / 14
一级二级分值评估方法档案材料或说明
水质保障6.2
分,水质保障评估指标40水质保障评估共9项二级指标,满分。

分值及评估方法详见表3水质保障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表3
7 / 14
一级二级
8 / 14
二级分值评估方法档案材料或说明
9 / 14
监控保障6.3
分,监控保障评估指标15监控保障评估共6项二级指标,满分。


值及评估方法详见表4监控保障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表4
/ 1014
6.4 管理保障分,管理保障评估指标项二级指标,满分15管理保障评估共6 5。

分值及评估方法详见表 5 管理保障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
/ 1114
评估结果分级7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综合得分等于四项指标得分的总和。

按照得分多少,分为优、良、中、差四级,饮用水水源地。

综合评估结果分级见表6 6 表饮用水水源地综合评估结果分级表
/ 1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