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doc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程解决方案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程解决方案
作者:韩建英 刘晓宇 冯超 电话:0315-7353617 7353618 7353615
一、工程背景: 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
动方案》、《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 建设年度评估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办资源函〔2018〕204 号) 实行最严格的 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饮用水安全,进一步推动水源地保护工作,经研究,对全 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开展达标建设工作。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的总体 目标是: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
为贯彻落实“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程”的各项要求, 平升电子配合各地水利部门、生态环境部积极完成达标任务,以饮用水水源地监 管为途径,积极推进水源地安保工作,改善水源地水质情况,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二、案例分享
西北地区一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程,现有近百个水源地, 各个水源地间距离较远,在 10 公里以上。
水质监测:通过对水源地水质做动态监测,保证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 供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地下 水饮用水水源地供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Ⅲ类标准。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试行

附件2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试行)水利部水资源司2015 年 4 月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总则 (2)4.1评估内容 (2)4.2评估程序 (2)5评估指标体系 (3)6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 (4)6.1水量保障 (5)6.2水质保障 (6)6.3监控保障 (9)6.4管理保障 (10)7评估结果分级 (11)1 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的内容、工作程序、指标体系、赋分标准和评估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年度评估,其他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14848-93)《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SL395-2007)《水环境监测规范》 ( SL219-2013)《地下水监测规范》 ( SL183-2005)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1)饮用水水源地:提供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
主要包括河道型、湖库型和地下水型。
( 2)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为使水源地能持续满足一定供水保障率的水量和满足一定水质要求而采取的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水量水质监控及相关管理的保障措施的统称。
(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还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
(4)年度供水保证率:河道型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的年度供水保证率为年度来水量(包括调水水量)与设计枯水年来水量的百分比。
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的年度供水保证率为年度实际供水量与设计供水量的百分比。
(5)应急备用水源地:在常规供水水源因自然灾害或突发水污染事件等特殊情况引发供水量严重不足或暂时停止供水情况下,能及时补充或替代常规供水水源,满足一定时间内生活用水需求,并具有完备的接入自来水厂的供水配套设施的水源地。
(完整word版)水源地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建设发展,必须保护好饮用水水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集中式供水的饮用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的污染防治管理。
第三条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分级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
各级保护区应有明确的地理界线。
第四条饮用水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均应规定明确的水质标准并限期达标。
第五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防治应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跨地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治理应纳入有关流域、区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第六条跨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输水渠道,其上游地区不得影响下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水质标准的要求。
第二章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第七条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其范围应按照不同水域特点进行水质定量预测并考虑当地具体条件加以确定,保证在规划设计的水文条件和污染负荷下,供应规划水量时,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相应的标准。
第八条在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并须符合国家规定的《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九条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应保证一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第十条根据需要可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的水域及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准保护区。
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第十一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源地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是实现饮水安全的关键问题。
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力度,了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良状况,并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保障饮水的安全,促进社会正常发展。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问题;保护措施;建议1引言提供安全饮用水是世界正面临着的四大水资源问题之一。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仅要吃得营养,还要喝得健康。
提高饮用水质量,保证饮用水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开始加强了饮用水的重视程度,也加大了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力度,但是仍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以致饮用水水源出现了各种不乐观状况。
而水源地安全对饮用水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如何有效保障水源地安全,协调水源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水源地安全问题通常是指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源地出现了水质污染、水量短缺、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环境问题,由此造成人体健康状况恶化、人口死亡等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使得水源地水量减少,污染加剧,改变了水源地的动态平衡结构,并且降低了水质。
人类持续的社会经济活动,使得水源地降低甚至丧失正常的供水功能,不能满足人们对饮用水的基本需求,危及人体健康。
所以相关部门要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为广大群众2饮用水源地存在的问题2.1水源地污染严重饮用水水源地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加剧之势,涉水疾病种类增多,发病率明显升高,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
随着工业和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一些超标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有害物质的排放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城市饮用水水源的安全。
污染源多和污染物质量大是当前饮用水水源受污染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水环境普遍恶化,流经城市的河流水质78%不符合饮用水水源标准,75%的湖泊富营养化,50%的城区地下水污染严重。
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

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为贯彻落实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地,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订XX县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如下:一、重要意义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是贯彻落实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是落实“水十条”的重要保障,是全面践行绿色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确保饮水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群众对水越来越高的质量需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乡镇、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切实做好XX县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贯XX和新时期治水方针,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监督和管理,确保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满足城市饮用水安全需求,保护群众身体健康,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维护长治久安。
(二)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依法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物排放,防止污染饮用水水源。
2.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统筹考虑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各个环节,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污染治理、建设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并与流域水污染防治等相关规划协调。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以改善饮用水水源水环境质量为重点,重点解决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隔离及整治、二级保护区整治、准保护区污染控制、监测体系完善及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
4.创新机制,加强管理。
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高效协调的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机制。
5.明确职责,强化考核。
明确各部门和有关镇街的职责,落实地方责任制,加强监督。
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技术大纲印刷版9[1][1].4
![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技术大纲印刷版9[1][1].4](https://img.taocdn.com/s3/m/c3f2f210c5da50e2524d7fb6.png)
城市现有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和规划水平年城市饮用水水量需求是提出水源地 安全保障各项规划方案的基础。
本规划首先进行全面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调查,并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和人口增长进行城市饮用水水量的预测,据此,从整个城市和城市现有水源地两个层面, 评价和分析城市饮用水水源的安全状况和存在的不安全问题、成因及分布。
声明
本技术大纲版权所有, 未经水规总院同意不得擅自印刷或者发表, 违者必究。
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
技术大纲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二○○五年八月
1
目录
一、总 则.................................................... 1
(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1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 (三)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 ..............................................2 (四)总体要求 ........................................................5 (五)基本规定 ........................................................5 (六)进度安排 ........................................................6
七、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建设 ..................................... 48
2024年乡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方案范文

2024年乡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方案范文如下:
保护乡村饮用水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为确保乡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保护方案:
一、建立健全的水源污染防治制度,加强对乡村饮用水源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质安全。
二、加大重点区域的污染源治理力度,针对农村畜禽养殖、化肥农药使用等行为,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减少对水源的污染。
三、推动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治理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问题,保护乡村水源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乡村居民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推动整个社会形成保护水源的共识。
五、加强乡村水环境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乡村水源保护工作的执行力度。
六、强化督查检查机制,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项保护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有信心可以有效保护乡村饮用水源,确保乡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努力,为乡村水源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 1 页共 1 页。
某县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

“某县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在这个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一份关于“某县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的构思就这样在我脑海中逐渐浮现。
我们得明确这个方案的目的,那就是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健康。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某县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饮用水源地,承担着数十万人口的饮水任务。
然而,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源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本项目旨在对某县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安全保障达标建设。
二、项目内容与措施1.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我们需要对水源地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其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水质状况等。
在此基础上,划定水源地保护区,明确保护范围和标准。
2.水源地污染源治理(1)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废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2)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3)加强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提高污水处理率。
3.水源地水质监测为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包括:(1)定期对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掌握水质变化情况。
(2)建立水质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异常情况。
4.水源地环境保护与修复(1)加强水源地周边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
(2)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减少土壤侵蚀。
(3)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监测,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三、项目实施与监管1.项目实施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我们要明确项目实施步骤,包括:(1)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材料、设备等。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3)建立健全项目进度报告制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2.项目监管为保障项目实施效果,我们要加强项目监管,包括:(1)建立项目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责任和内容。
(2)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确保项目按照设计方案实施。
(3)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调整。
四、项目效益分析1.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
评估指南
(试行)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编制组
2015年4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则 (2)
4.1评估内容 (3)
4.2评估程序 (3)
5评估指标体系 (4)
6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 (7)
6.1水量保障 (7)
6.2水质保障 (9)
6.3监控保障 (11)
6.4管理保障 (13)
7评估结果分级 (14)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的内容、工作程序、指标体系、赋分标准和评估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年度评估,其他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
《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
《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1)饮用水水源地:提供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
主要包括河道型、湖库型和地下水型。
(2)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为使水源地能持续满足一定供水保障率的水量和满足一定水质要求而采取的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水
量水质监控及相关管理的保障措施的统称。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还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
(4)年度供水保证率:河道型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的年度供水保证率为年度来水量(包括调水水量)与设计枯水年来水量的百分比。
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的年度供水保证率为年度实际供水量与设计供水量的百分比。
(5)应急备用水源地:在常规供水水源因自然灾害或突发水污染事件等特殊情况引发供水量严重不足或暂时停止供水情况下,能及时补充或替代常规供水水源,满足一定时间内生活用水需求,并具有完备的接入自来水厂的供水配套设施的水源地。
(6)饮用水水源地信息监控系统:以水量、水质、水位、流速等水文水资源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和分析处理能力为基础,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通信网络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
4 总则
4.1 评估内容
根据本指南确定的4类25项指标,对饮用水水源地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4.2 评估程序
(1)印发评估方案;
(2)各水源地按照评估方案的要求,建立水量、水质、监控、管理四方面的评估档案;
(3)各水源地按照评估方案的要求开展自评估,完成自评估报告并上报印发评估方案的部门;
(4)印发评估方案的部门联合相关省水利厅水源地主管部门组织成立评估组,通过现场核查及档案核查等方式对各水源地安全保障情况进行定性及定量综合评估,形成初步评估意见,并反馈各水源地;
(5)根据各水源地对初步评估意见的反馈,形成正式评估意见。
具体评估程序见图1:
图1 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程序5 评估指标体系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标体系共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详见表1。
表1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标体系
6 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
根据饮用水水源地类型,本指南将水源地分为湖库型、河道型和地下水型三种类型,表2-表5中未做标注的表明适用于此三类水源地,标注过的按标注类型进行评估。
6.1 水量保障
水量保障评估共4项二级指标,满分30分,水量保障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详见表2。
表2 水量保障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
6.2 水质保障
水质保障评估共9项二级指标,满分40分,水质保障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详见表3。
表3 水质保障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
6.3 监控保障
监控保障评估共6项二级指标,满分15分,监控保障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详见表4。
表4 监控保障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
6.4 管理保障
管理保障评估共6项二级指标,满分15分,管理保障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详见表5。
表5 管理保障评估指标分值及评估方法
7 评估结果分级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综合得分等于四项指标得分的总和。
按照得分多少,分为优、良、中、差四级,饮用水水源地综合评估结果分级见表6。
表6 饮用水水源地综合评估结果分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