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编制技术大纲全解
湖南省城镇供水应急指导手册

湖南省城镇供水应急技术指导手册(试行)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南省建筑设计院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前言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切实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省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城镇供水是城镇的生命线。
近年来,我省城镇供水水源突发性污染事故频发,供水设施在运行中出现泵站水锤、冰灾断电和超低枯水位取不到水等诸多事故,对城镇供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健全城镇供水安全体系,提高城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设施建设、水厂设施改造和科学地指导各地的应急供水工作,我厅组织并委托湖南省建筑设计院编制了《湖南省城镇供水应急技术指导手册(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手册》)。
《指导手册》针对我省城镇现有供水设施特点,按照取水设施、净水设施、输配水设施、水源突发重大污染和二次供水设施等五个方面建立城镇供水应急技术保障体系的需要提供了若干应急处理技术。
包括:取水设施应对枯水位取水的应急技术;净水设施应对可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活性炭吸附技术、应对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的化学沉淀技术、应对还原性污染物的化学氧化技术、应对微生物污染的强化消毒技术、应对藻类暴发的综合应急处理技术;输配水设施应对爆管的应急处理技术、应对水池上浮的应急处理技术;应对水源突发重大污染的应急措施与技术以及应对二次供水设施引发的水质污染事故的技术处理措施等。
《指导手册》共分七章,分别介绍了遇到事故时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叙述了应急处理技术的原理并给出了应对措施和工艺参数。
各供水企业在参考本《指导手册》应对突发性事故时,要因地制宜,选择适用的应急处理技术和措施,并进行现场试验,在取得良好试验效果并确保供水安全的前提下予以应用。
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试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二〇一二年九月目录一、总则 (1)(一)目标与任务 (2)(二)规划思路 (4)(三)规划范围 (5)(四)基本规定 (7)二、现状调查与评价 (9)(一)基本要求 (9)(二)水质现状评价 (10)(三)入河排污口调查评价 (12)(四)内源与面源调查评价 (13)(五)生态需水满足程度评价 (13)(六)水生态状况评价 (13)(七)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 (15)(八)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 (17)(九)水资源保护监测现状评价 (18)(十)水资源保护管理现状评价 (19)三、总体规划 (21)(一)基本要求 (21)(二)总体规划构架 (21)(三)功能区划分与调整 (22)(四)规划控制指标 (23)(五)总体布局及对策 (25)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29)(一)基本要求 (29)(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 (29)(三)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30)(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31)五、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 (34)(一)基本要求 (34)(二)入河排污口设置布局方案 (34)(三)入河排污口整治 (35)六、内源治理与面源控制 (38)(一)基本要求 (38)(二)污染调查与估算 (38)(三)控制措施 (40)七、生态基流及敏感生态需水 (42)(一)基本要求 (42)(二)控制断面选取 (43)(三)计算方法 (43)(四)生态用水配置 (44)八、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46)(一)基本要求 (46)(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 (46)(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 (47)九、地下水资源保护 (53)(一)基本要求 (53)(二)浅层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 (53)(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53)(四)地下水各规划分区现状及保护目标 (54)(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 (55)(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 (56)(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 (56)(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 (58)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60)(一)基本要求 (60)(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 (60)十一、重点流域(区域)水资源保护与综合治理 (65)(一)基本要求 (65)(二)重点流域(区域)选取 (65)(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措施的主要技术要求 (66)十二、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 (69)(一)基本要求 (69)(二)水资源保护监测系统和能力建设方案 (69)(三)水资源保护监控管理系统建设 (70)十三、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 (72)(一)基本要求 (72)(二)法规与制度建设 (72)(三)监督管理体制与机制 (72)(四)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 (72)十四、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 (73)(一)基本要求 (73)(二)水资源保护规划项目汇总 (73)(三)近期工程实施安排 (73)(四)投资需求 (74)(五)实施效果分析 (74)十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6)(一)基本要求 (76)(二)组织保障 (76)(三)资金保障 (76)(四)监督考核 (76)(五)技术保障 (77)(六)协作机制 (77)(七)社会参与 (77)附表 (78)附录 (123)附录1部分规划控制指标计算方法 (123)附录2水生态状况评价主要指标计算方法与标准 (131)附录3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140)一、总则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项目方案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项目方案1. 项目背景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饮用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加强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本项目旨在规范化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体系,提高水源地的水质和环境保护水平。
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建设一套规范化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体系,确保水源地的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资源。
3. 项目计划与实施本项目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实施:3.1 现状评估在此阶段,我们将对现有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和调查。
包括水质测试、环境污染源分析等工作,以确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难点。
3.2 制定规范与标准在此阶段,我们将制定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规范与标准。
这些标准将涵盖水质要求、环境监测要求、环境修复要求等内容,以确保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3.3 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在此阶段,我们将根据规划和标准,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包括污染源治理、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等工作。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统计,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水源地环境的稳定性。
3.4 建立管理体系在此阶段,我们将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
包括组织机构设置、责任划分和管理流程等。
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管理水平和公众参与度。
3.5 监测与评估在此阶段,我们将建立监测与评估机制,对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正和改进环境保护工作,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4. 项目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效益:4.1 提高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和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4.2 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可以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湖南省水污染防治资金“十四五”重点支持方案

2021-2023
4
洣水沿途居民住户和农田较多,流 洣水流域良好 域农业面源、农村生活污染缺乏有 水体保护 效治理;加强酒埠江水库、洮水水
库等水质较好水库保护。
辖区内各 省控断面
主要进行农田污染隔断、养殖废水综合利用;生活污水进行截污纳管,将 生活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或小型人工湿地处理;河道疏浚,规范河道岸线、2024-2025 绿化生态修复、人工湿地,建设缓冲带等。
2022- 2023
8
白河流域水生 沿岸农村面源污染缺乏有效控制; 白河入湘 ①实施农业面源生态拦截与水质净化工程;②流域岸线生态缓冲带及河道 态环境综合整 河流生态缓冲带退化明显,农田径 江口 水生态修复工程;③小型支流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④全流域入河排污
2023- 2024
-7-
序号 重点方向
四、衡阳市
1
湘江衡阳段入 河排污口规范 化建设
湘江干流入河排污口众多,饮用水 安全存在隐患。
管山村、
新塘铺、 城北水
湘江干流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设置监测点、设立标志牌、计量设备和 构建视频监控系统。
2022-2023
厂、熬洲
2
蒸水流域水生 态环境综合整 治
支流水质对蒸水影响较大,流域农 业面源缺乏有效控制。
涓水入河 口(国控 断面)
①排口截污工程。对涓水流域主河道及重点支流沿岸的污水排口进行截污,
沿线重点农村集聚区实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②内源治理工程。对淤积严 重地段进行环保清淤,对局部地点进行生态护坡;③生态修复工程。包括
2022-2023
生态缓冲带、水生态植被修复、水源涵养以及河道日常水质维护等。
2
捞刀河流域水 园区污水处理能力不够,石塘铺、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技术细则

声明本技术细则版权所有,未经水规总院同意不得擅自印刷或者发表,违者必究。
附件1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技术细则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二○○五年十月前言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任务书的要求,我院组织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专题研究工作,专题承担单位在大量资料调研工作和专家咨询基础上提出了专题研究成果。
根据规划工作总体部署,我院在专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技术细则》,经审查后下发,作为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工作的依据。
目录一、总则 (1)(一)目的 (1)(二)评价范围 (1)(三)基本要求 (1)(四)技术路线 (1)二、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 (3)(一)饮用水源地的综合生活供水量及供水人口 (3)(二)评价体系 (3)(三)评价指标 (3)(四)评价标准 (4)(五)安全评价 (5)三、城市饮用水源安全状况评价 (6)(一)城市饮用水源现状安全评价 (6)(二)城市饮用水需水量预测 (7)四、附录水质评价 (9)(一)评价原则 (9)(二)评价项目 (9)(三)评价标准 (9)(四)评价方法 (14)一、总则(一)目的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技术大纲》要求和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调查成果,从城市现有饮用水水源地和整个城市两个层面,评价和分析各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饮用水水源的安全状况及存在的不安全问题、成因及分布,提出安全状况评价成果,为后期措施规划提供依据。
(二)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与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范围一致,即全国建制市和县级城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台湾、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暂未包括在内,但向台湾、香港和澳门提供生活用水的水源地应包括在所在省的评价范围内。
(三)基本要求1、以城市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对象,对水源地水质、水量和工程状况,按照各区、各类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进行水源地的安全状况评价,并进行综合评估。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技术导则

1 总则1.0.1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5号),为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下简称水资源论证)工作,指导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1.0.3 水资源论证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
2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
3 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4 符合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
5 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
1.0.4 本标准主要引用以下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11615—89)《企业水平衡与测试通则》(GB /T 12452—90)《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 /T 13727—92)《地下水质量标准》(GB /T 14848—9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200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 104—95)《水文调查规范》(SL 196—97)《水资源评价导则》(SL/T 238—1999)《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 278—2002)1.0.5水资源论证除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水资源论证内容、等级、范围与程序2.1水资源论证内容与等级2.1.1 水资源论证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2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 建设项取水水源论证。
4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
2.1.2 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由分类等级的最高级别确定,分类等级由地表取水、地下取水、取水和退水影响分类指标的最高级别确定。
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见表2.1.2。
表2.1.2 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表2.1.2 (续)2.2水资源论证范围与程序2.2.1 水资源论证范围应按照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分别确定。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09.26•【文号】环办[2010]132号•【施行日期】2010.09.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1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号)的要求和贯彻国务院关于强化饮用水安全的会议精神,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周边环境保护和监测管理工作,特别是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防止水源污染事故发生,现就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调查评估,摸清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状况。
在2008-2010年度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及评估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调查、监测与评估范围,及时掌握其水质及环境管理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科学有序开展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二、加强污染防治,稳步改善分散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
结合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科学确定水源保护范围。
针对调查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重点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及其周边的工业及生活污染治理、农业源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等工作,切实削减污染物产生总量,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源水体。
严厉打击威胁水源水质安全的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开曝光查处结果。
三、加强应急预警,及时消除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威胁。
编制分散式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为处理突发污染事件提供管理及技术储备,有效防范风险。
加强对可能影响水源安全的制药、化工、造纸、冶炼等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建立风险源名录,从源头控制隐患。
静宁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前言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及乡镇企业的发展,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的增多,城镇居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农民使用农药、化肥增加,对本县饮用水源地的供水安全造成潜在影响。
因此,科学合理地划分水源地的保护范围,确保饮水安全,并处理好本县经济、农业的发展与水源地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明确提出“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以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为贯彻落实平凉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平政发[2010]55号)的要求,为进一步掌握静宁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加强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解决目前危害饮用水安全的重大问题,切实推动静宁县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受静宁县环保局的委托,甘肃省平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承担了《静宁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的编制工作。
于2010年6月15日完成了报告的初稿。
本区划成果的技术路线、评价方法、技术标准主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甘肃省的有关文件及技术报告为依据,以收集现有的气象、降水、蒸发、径流、水质、生态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资料为基础;以2009年为基准年,调查收集了静宁县自然地理概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现状等诸多内容的基本数据。
区划成果涵盖了现状水平年水源地饮用水的质量、水污染现状,确定了饮用水水源地的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的范围,提出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措施,界桩和保护标志设立及规划实施保障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 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编制技术大纲
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二 〇 一 五 年 六 月 目 录 1、总论 ................................................... 1 1.1目的意义 ...................................................... 1 1.2 方案编制基本原则 .............................................. 1 1.3 方案编制依据 .................................................. 2 1.4 方案编制范围 .................................................. 3 1.5 建设方案期限 .................................................. 4 1.6 目标 .......................................................... 4
2、饮用水水源地现状调查内容和方法 .......................... 1 2.1调查基准年和区域 .............................................. 1 2.2 调查方法 ...................................................... 1 2.3 城市状况调查 .................................................. 2 2.4 水源地调查 .................................................... 3
3、水源地安全评价 ......................................... 9 3.1 水质安全状况评价 .............................................. 9 3.2 水量安全状况评价 ............................................. 14 3.3 应急能力评价 ................................................. 15
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 ......................... 19
5、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内容 .............................. 20 5.1 总体要求 ..................................................... 20 5.2 水量达标建设 ................................................. 22 5.3 水质达标建设 ................................................. 23 5.4 监控达标建设 ................................................. 25 5.5 管理达标建设 ................................................. 26
6、主要成果 .............................................. 27
附表 ..................................................... 28 附录一 湖南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 43 附录二 报告编写参考目录 ................................. 52 1
1、总论 1.1目的意义 获得安全的饮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基本生存权。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供水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保障饮水安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稳定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行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贯彻落实《水法》、践行治水新思路的具体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明确要求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出到2020年“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的目标。为切实保障饮水安全,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的通知》(水资源【2011】329号),对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需对我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进行现状调查评估,编制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为开展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打好基础。
1.2 方案编制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方案充分反映饮用水源保护的本质特征,达到水源保护的实际效果。编制的各个环节均应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符合客观实际需要。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方案切实体现以预防为主的思想,预防和治理相结合。污染治理控制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结合,点源治理与综合治理结合,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结合,工业布局调整与基础设施建设协调统一,区域整体优化原则。 (3)适用性原则。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方案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易于推广应用,并具有持久效果,前瞻性强,以保证方案的全面落实。 (4)与流域污染控制相协调的原则。方案的编制,应与流域内水污染防治规划和环保规划相协调,统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5)统筹管理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可能导致饮用水源地 2
污染的各类问题,对影响水源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污染进行统筹治理。 (6)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7)以人为本、公众参与原则。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的目的是人民大众的饮水安全,在规划方案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公众的广泛参与。
1.3 方案编制依据 1.3.1主要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供水条例》(1994年7月); (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7月); (8)《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1997年7月)。
1.3.2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1)《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2008); (6)《水质采样技术规范》(SL187-96); (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 (9)《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 (10)《湖南省水功能区划》(湘政函【2014】183号) (11)《湖南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431023-2005); 3
(12)《湖南省用水定额》(DB43/T388-2008)。 1.3.3其他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 (2)《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3]3号); (3)《关于开展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的通知》(水资源[2011]329号); (4)《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技术大纲》(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05年8月); (5)《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细则》(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05年10月); (6)《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技术细则》(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05年10月); (7)《湖南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11月)。
1.4 方案编制范围 2011年5月30日,水利部下发《关于公布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通知》(水资源【2011】109号),公布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我省被水利部列入名录的国家级重要饮用水水源共6个,具体为:长沙市湘江水源地、湘潭市湘江饮用水水源地、株树桥水库水源地、株洲市湘江水源地、岳阳市铁山水库水源地、常德市沅江水源地。 2014年12月1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通知(湘政办函【2014】146号),共核定124个省级重要重要饮用水源地(含6个国家重要饮用水源地),其中水库型水源地42个,河流型水源地78个、地下水水源地4个。 我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建设方案编制的范围为:本次方案编制范围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通知》(湘政办函〔2014〕146号)中公布的124个省级水源地,每个水源地均编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