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典型通货膨胀案例.胀案例.胀案例

合集下载

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

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

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
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德国魏玛共和国的超级通货膨胀
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魏玛共和国经历了一场超级通货膨胀,这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案例之一。

这场通货膨胀在1921年开始,并在1923年达到顶峰,对德国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德国魏玛共和国的通货膨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经济困境、赔款负担、政治不稳定和货币政策失误等。

战争带来的巨额债务和赔款要求迫使政府不断印制更多的纸币来支付
这些债务,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

最初,纸币的增发并没有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不断印制纸币,以应对财政困境,导致货币供应量激增。

人们开始失去对纸币的信任,纸币的价值迅速贬值。

在通货膨胀的最高峰,德国的物价每天都在上涨,人们需要携带大量的纸币购买基本生活用品。

魏玛共和国的超级通货膨胀对德国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人们的储蓄迅速贬值,生活成本急剧上升,许多人陷入贫困和失业。

企业无法预测成本和价格,导致生产停滞和投资减少。

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政治极化和社会动荡加剧。

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

1924年,德国引入了新的货币'雷切马克',并通过一项名为'戈尔达尔计划'
的严格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这些措施逐渐稳定了德国的经济,并为德国的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

德国魏玛共和国的超级通货膨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教训,提醒我们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以及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破坏力。

它也强调了政府在处理经济危机时需要采取负责任和稳健的措施,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通货膨胀的案例

通货膨胀的案例

通货膨胀的案例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下降,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现象,它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通货膨胀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经济现象。

首先,我们来看上世纪二战后德国的通货膨胀案例。

在一战后,德国政府为了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不断印制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

最终,德国的通货膨胀达到了惊人的地步,纸币贬值迅速,人们需要携带一大堆纸币才能购买一些日常用品,甚至出现了用纸币做壁纸的情况。

这一案例表明,通货膨胀如果失控,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看近年来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案例。

由于政治动荡和经济政策失误,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委内瑞拉的货币贬值迅速,市民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来购买同样的商品和服务,导致生活负担沉重。

甚至出现了人们用纸币做手工艺品来抵抗通货膨胀的情况。

这一案例再次说明,通货膨胀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会造成严重危害。

最后,我们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通货膨胀案例。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市场经济逐渐取代了计划经济。

在这一过渡期,中国也曾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迅猛,人民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但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保障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一案例表明,正确的政策和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通货膨胀对于一个国家的危害,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有效地应对通货膨胀。

希望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引以为戒,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案例中国-通货膨胀

案例中国-通货膨胀

2023/8/25
1
案例:中国2007-2021年的通货膨胀
一、通胀形势 〔二〕2021年形势 2021年CPI同比上涨5.9%,涨幅比上年提高 1.1个百分点。 CPI同比涨幅前高后低。2021 年2月, CPI同比涨幅到达8.7%,创下1996 年 以 来 的 新 高 ; 此 后 CPI 从 高 位 开 始 回 落 。 CPI 全 年 各 季 度 同 比 涨 幅 为 8% 、 7.8% 、 5.3%和2.5%。
思考:本币升值对降低通货膨胀率有利吗?
2023/8/25
7
案例:中国2007-2021年的通货膨胀
三、通胀原因
〔二〕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动CPI攀升的主要动力和原 因
自2006年11月以来,粮食、肉蛋、油脂、鲜菜以及 奶制品等价格轮番上涨,推动食品价格涨幅不断走 高。
2007年食品价格上涨12.3%,拉动CPI上涨4个百 分点,对CPI上涨的奉献率到达83%。非食品价格 涨幅平稳,2007年上涨1.1%,比上年提高0.1个百 分点。2021年,食品价格上涨14.3%,比上年提 高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5%,比上年提高 0.4个百分点。
三、通胀原因 〔八〕居民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 在总需求方面,通货膨胀预期的提高会促使公众减少储 蓄,增加即期消费,由此增加总需求,从而提高总价格 水平。 在总供给方面,那么存在本钱推动效应。随着通货膨胀 预期的增加,工人会要求提高工资,而企业会提高商品 价格。如果价格得不到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水平就会 下降,从而降低总供给。需求上升和供给下降,会导致 未来价格水平的上升。 此外,通货膨胀预期的增大还会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 的时机本钱上升,公众会更少地持有货币形式的财富, 转而增加持有证券、房地产以及实物资产,并由此引发 资产价格上涨。

恶性的通货膨胀案例

恶性的通货膨胀案例

恶性的通货膨胀案例▪萨缪尔森说,它像癌症一般,这致命的通胀会使整个经济窒息。

价格以每年100万%,甚至10亿%的速率上涨,致使市场经济形势变得一无是处。

▪案例1:描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部发生的恶性通胀的情形:▪过去在兜里装着钱去购物,将买到的食物装在篮子里。

现在,用篮子装钱再用衣兜装回所买的食品。

除了纸票子以外,一切都十分缺乏!以前一顿饭的价钱和一张歌剧票差不多,现在却几乎是原来的20倍。

▪案例2:20世纪20年代,年轻的德意志魏玛共和国。

无法借到款项也征收不到足够的税款,以偿还债款。

于是政府印刷钞票,从1922年初到23年12月,货币发行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从1922年1月到23年11月,价格指数从1上升到10亿。

1922年初拥有一张3亿元的债券,两年后用这么多钱连一块糖也买不到。

案例3:90年代初期的塞尔维亚政府通过印刷钞票筹集资金,为人们上了一堂超速通货膨胀课。

▪1993年初,贝尔格莱德一家商店,1个巧克力棒600万第纳尔,1台录像机20多亿第纳尔。

▪$1兑1200万第纳尔,地下交易则为$1兑1700万第纳尔。

▪据说,政府的印钞厂一天24小时印刷第纳尔,力图与加速的通货膨胀保持一致,但这又加速了通胀的上升。

案例4:1987年的巴西,通胀率为365%,1988年为934%,1989年竟然高达1765%。

▪巴西的经济学家卡洛斯·兰戈尼说,“当你发现最好在午饭第一道菜上来之前付款,而不是等到甜点之后”▪从1989年的11月中旬起,超级市场的价格平均上升218%,股票、黄金市场的价格上升了175%,外汇市场上的美元价格上升了163%,隔夜账户上升了137%,人们将钱存入该账户作为保值措施。

漫谈古今中外恶性通货膨胀

漫谈古今中外恶性通货膨胀

漫谈古今中外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是指经济出现高速度的通货膨胀现象,导致物价飞涨,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古今中外都有不少恶性通货膨胀的案例。

古代中国的恶性通货膨胀案例有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和物价飞涨,元朝时期的铸币过量和物价暴涨,明朝末年的银漏税导致银价暴涨等等。

这些通货膨胀现象都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现代中国,最为著名的恶性通货膨胀案例要数1947年至1949年的国内战争时期的通货膨胀。

当时由于战乱导致农田荒废,工业生产衰退,货币发行量增加,物价直线上升。

最终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局面,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

而在国外,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著名的恶性通货膨胀案例。

战争导致德国国内物资短缺,政府不断发行纸币来填补财政赤字,导致通货供应过剩,物价飞涨。

最终,德国的通货膨胀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造成了人民生活的崩溃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拉美国家委内瑞拉也是一个恶性通货膨胀的案例。

由于政府财政政策不当,出现财政赤字,不断发行货币来填补赤字,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多,物价飞涨。

而政府采取的价格管制措施又进一步加剧了物价上涨的局面。

最终,委内瑞拉陷入了恶性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动荡不安。

古今中外都有恶性通货膨胀的案例,这些案例都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避免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政府需要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稳定物价,并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也需要加强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避免出现金融泡沫和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

历史上典型通货膨胀案例

历史上典型通货膨胀案例

历史上典型通货膨胀案例不得不提的历史上典型通货膨胀案例:德国的威玛共和国20世纪初,德国正经历着一场持续长达14年的通货膨胀,被称为威玛共和国通货膨胀。

这一事件成为了经济史上的典型案例,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次警示。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得不面对战争的毁灭性后果。

战争造成的巨额债务使国家陷入财政危机,政府决定通过发行大量纸币来填补财政赤字。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德国通货膨胀的爆发。

在战争期间,德国一直以战争胜利而引以为豪。

然而,1918年,德国签署了维尔赛条约,这一条约规定了德国需要支付巨额的赔款。

为了履行这一义务,德国政府选择了发行更多的纸币。

通货膨胀的过程逐渐加速,物价也随之上涨。

通货膨胀让人民的生活变得困难。

薪水无法跟上物价上涨的步伐,导致人们的购买力急剧下降。

德国人民纷纷寻找各种方式来应对通货膨胀,如购买实物资产或外国货币,但这只在短期内有限的帮助。

通货膨胀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是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

人民的不满情绪不断增长,社会秩序开始崩溃。

物资短缺、失业率上升、民众的不满情绪集中爆发,对政府的不信任感逐渐加深。

这最终导致了政治动荡,为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铺平了道路。

威玛共和国通货膨胀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惨剧。

它给其他国家一个重要的警示,即切勿滥发货币以填补财政赤字。

这次经济危机对国家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们长期以来深受其苦。

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国际社会开始对货币政策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

中央银行成为了更独立的机构,负责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护货币稳定。

同时,国际社会也加强了经济合作,以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威玛共和国通货膨胀案例深刻地揭示了通货膨胀的危害和破坏力。

它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还对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各国政府都应该以威玛共和国通货膨胀为镜,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并密切关注通胀风险,以维护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在总结中,威玛共和国通货膨胀案例是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非常出名的通货膨胀?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非常出名的通货膨胀?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非常出名的通货膨胀?通俗讲,通货膨胀就是由于纸币发行过多,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并且对国家经济发展破坏力非常大,那么在世界历史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通货膨胀事件呢?一、一战后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版图产生极大影响,当年强大的奥匈帝国一分为二,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出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影响,就是德国。

作为战败国,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要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约1300亿金马克,面对如此高额的战争赔款,德国十分的不情愿,于是采取相对极端的方式来偿还赔款,那就是发纸币。

1919年,德国全年的货币发行量约为500亿,到了1923年,德国货币发行量达到无以复加的天文数字5万亿亿,物价上涨200亿,一美元可以兑换42000亿,货币连纸都不如。

如此规模的通货膨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德国的经济发展可想而知,但是德国宁肯这样,也不想赔款,这足以说明在德国,在德国人民,对于《凡尔赛和约》痛恨到何种程度。

其实,这里面不得不提到一个德法矛盾的问题。

德国和法国是欧洲大陆两大强国,历来矛盾冲突不断,已经结下世仇。

一战德国战败,法国为了压榨德国,防止其东山再起,无所不用其极,不惜出兵抢占鲁尔工业区,等等,新仇旧恨,德国乖乖就范?二、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不顾人民祈求和平的愿望,肆意进行内战,为应对庞大的战争开支,填补政府赤字,国民党只能更多发行法币,使得法币成为一张废纸。

后来,国民党开始发行金圆券,要求市民用美元、黄金和法币兑换新币金圆券,在榨干市民最后的血汗钱之后,金圆券最终也和法币一样,成为废纸一张。

三、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前苏联后期,由于常年与美国争霸,不合理的偏重重工业,使得经济结果十分不合理,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经济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的苦果背锅。

1991年-1992年,短短一年时间,俄罗斯产生严重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上涨26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

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

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通货膨胀是指市场上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在现代经济学中,通货膨胀被视为一种难以避免的经济现象,但也有一些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成为经济学家和普通大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第一个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是德国的魏玛共和国通货膨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年代,德国政府为了应对战争债务和赔款,不断印刷纸币。

结果,德国的货币供应量迅速膨胀,物价也迅速上升。

最终,这种通货膨胀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人们为了购买日常用品,需要携带大量的纸币,物价每天上涨。

这一通货膨胀案例的教训是过度印钞会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第二个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是津巴布韦的超级通货膨胀。

在二十一世纪初,津巴布韦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不断印刷纸币来填补财政赤字。

然而,这种过度放纵的货币政策导致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迅速攀升。

物价飞涨,人们需要携带一堆纸币才能购买一件普通商品,甚至出现了百万和亿万纸币的情况。

最终,津巴布韦的货币崩溃,人们失去了信任,并普遍采用外币进行交易。

这一案例表明通货膨胀率的飙升会使经济陷入混乱,失去市场信心。

第三个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是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危机。

自2008年以来,委内瑞拉政府不断采取货币放任政策,导致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率飙升。

物价上涨迅猛,购买力下降,人们的生活质量急剧恶化。

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案例显示了政府的不负责任和对货币政策的滥用会导致经济的崩溃,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这些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都有共同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过度印刷或货币放任导致货币贬值。

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过多时,人们的购买力下降,物价上升。

其次,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和市场信心的丧失。

人们失去对本国货币的信任,不愿意持有大量的现金。

最终,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加剧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危机,政府和中央银行需要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罗马的通货膨胀:铸币成色下降的恶果公元138-301年,古罗马军服的价格上涨了166倍,自2世纪中叶至3世纪末,小麦价格——物价水平的主要标志——涨了200倍。

这一次通货膨胀,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罪于纸币,因为纸币要到其后1000年才出现。

古罗马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制度,包括金、银、铜和青铜。

政府财政基本上采用现金形式。

帝国的皇帝们为了强化他们对资源的控制,相继削减铸币尺寸或在铸币中添加贱金属。

同时却希望凭这自己的权威保持其价值不变——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在罗马帝国时代代代相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铸币贬值,物价上涨。

公元235-284年,古罗马政治陷入无政府状态,通货膨胀臻于极致,铸币急剧贬值。

在公元253-268年之间,银币的含银量还不到5%。

(二)黑死病与价格行为14世纪中叶,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

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至少翻了一番。

作为通货膨胀,这一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值得重视的是它的背景——黑死病。

这是一种能致人猝死的病疫。

在当时,此病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

在病疫流行期间,商品的价格出现了突然的、短暂的下降。

原因很明显,人口锐减导致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基本不变,但幸存者的需求却是有限的。

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回升了。

原因是储存消耗殆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定需求的富人。

(三)西班牙:白银与价格革命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

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

除官方渠道,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相对于已有的储存,来自新世界的金银可谓数额巨大。

无论如何,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

这次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没有对西班牙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什么影响。

想想年增长率1.5%,这在目前来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再合适莫过的数字了。

但在当时,它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 1. 货币不等于财富; 2. 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 3. 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 4. 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5. 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 6. 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 7. 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妨碍人们自行其事; 8. 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大降低。

牙:白银与价格革命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

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

除官方渠道,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相对于已有的储存,来自新世界的金银可谓数额巨大。

无论如何,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

这次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没有对西班牙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什么影响。

想想年增长率1.5%,这在目前来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再合适莫过的数字了。

但在当时,它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 1. 货币不等于财富; 2. 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 3. 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 4. 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5. 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 6. 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 7. 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妨碍人们自行其事; 8. 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大降低。

牙:白银与价格革命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

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

除官方渠道,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相对于已有的储存,来自新世界的金银可谓数额巨大。

无论如何,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

这次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没有对西班牙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什么影响。

想想年增长率1.5%,这在目前来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再合适莫过的数字了。

但在当时,它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 1. 货币不等于财富; 2. 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 3. 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 4. 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5. 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 6. 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 7. 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妨碍人们自行其事; 8. 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大降低。

牙:白银与价格革命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

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

除官方渠道,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相对于已有的储存,来自新世界的金银可谓数额巨大。

无论如何,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

这次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没有对西班牙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什么影响。

想想年增长率1.5%,这在目前来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再合适莫过的数字了。

但在当时,它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 1. 货币不等于财富; 2. 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 3. 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 4. 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5. 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 6. 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 7. 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妨碍人们自行其事; 8. 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大降低。

牙:白银与价格革命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

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

除官方渠道,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相对于已有的储存,来自新世界的金银可谓数额巨大。

无论如何,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

这次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没有对西班牙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什么影响。

想想年增长率1.5%,这在目前来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再合适莫过的数字了。

但在当时,它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 1. 货币不等于财富; 2. 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 3. 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 4. 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5. 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 6. 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 7. 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妨碍人们自行其事; 8. 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大降低。

牙:白银与价格革命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

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

除官方渠道,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相对于已有的储存,来自新世界的金银可谓数额巨大。

无论如何,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

这次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没有对西班牙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什么影响。

想想年增长率1.5%,这在目前来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再合适莫过的数字了。

但在当时,它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 1. 货币不等于财富; 2. 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 3. 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 4. 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5. 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 6. 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 7. 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妨碍人们自行其事; 8. 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大降低。

(四)德国:经典的通货膨胀1923年间德国的经济状况——恶性通货膨胀,迄今为止只有1946年的匈牙利和1949年的中国出其右。

如果1922年1月的物价指数为1,那么1923年11月的物价指数则为100亿。

如果一个人在1922年初持有3亿马克债券,两年后,这些债券的票面价值早就买不到一片口香糖了。

沃伦教授和皮尔逊教授曾将德国的通货膨胀数字绘成书本大小的直观柱状图,可是限于纸张大小,未能给出1923年的数据柱,结果不得不在脚注中加以说明:如果将该年度的数据画出,其长度将达到200万英里。

德国在一战败北之后,丧失了1/7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各种商行及工业产品均减少,同时按1921年金马克赔偿1320亿赔款。

在操作中,德国不得不靠发行纸币来度过难关,结果是陷入灾难的深渊。

当时政府以极低的利率向工商业者贷款,同时投放巨额纸币,它们又很快贬值,从而债务人得以有廉价的马克偿还贷款。

“新富”们在通货膨胀中发了大财,“旧富”们面临崩溃。

各个经济部门和各个家庭生活在此不公平中受到致命打击。

(五)前苏联战时共产主义的通货膨胀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就已走上了通货膨胀之路。

革命后,为了保障政权,必须控制国家资源。

因此,前苏联印发纸币,维持庞大的预算开支。

在1918-1920年间,反动力量很快聚集,发起反扑,此时前苏联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产品总量短缺,再加上连年战争,使生产得不到恢复,战时共产主义的分配物品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于是黑市猖獗,物价飞涨。

附录:塞尔维亚的通货膨胀——600万第纳尔一个巧克力棒罗格尔•瑟罗撰写新闻摘录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在卢纳商店,一个巧克力棒值600万第纳尔。

或者至少这是经理Tihomir Nikolic在看到夜晚他老板发来的传真之前的情况。

短短的一则通告指示:"物价提高90%。

"这家店在世界其他地方只能算一个小本经营店,要不是店里的电脑不能处理三位数变动,物价甚至应该上升100%。

到现在为止这是Nikolic先生3天内第二次提高价格。

他用拖把挡住门,以防止讨价还价的顾客进来。

电脑在标签纸上打印出新价格。

经理和两个助手忙着把纸撕下来并粘到货架上。

他们以前是把价格直接贴到物品上,但物品上贴了这么多标签,让人很难弄清哪个是新标价。

4个小时之后,拖把从门口拿走了。

顾客进来,搽搽眼睛看着标签,数上面有多少个零。

当电脑打印出另一种商品价格时,Nikolic本人也看着,这是一台录像机。

他自言自语:"是几十亿吗?"准确地说是20391560223第纳尔。

他指着自己的T恤衫,T恤衫上印着一个词"不可思议",这是他曾经卖出的一种水果汁的牌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