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考点详解:感觉(1)
普通心理学-感觉 (1)概述 ppt课件

韦伯定律 :
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 Weber)发现,对刺激物 的差别感觉,不决定于一个刺激增加的绝对数量,而取决于 刺激物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也成反比关系。
ppt课件
19
(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 关系
刺激物的物理强度的变化,不一定会引起感 觉产生等量变化。
两种关系定律:
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
感觉也是不同的。 感觉决定于感觉神经的性质,而不是刺激的性质。 我们所感觉到的不是外界的物体,而是我们自己的神经,
即神经的某种特殊状态。
ppt课件
12
评价:
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大脑直接加工的 材料是外物引起的神经冲动。这是合理的因素。
远刺激属于物体自身,不会有很大变化;近刺激是感 觉器官直接接收到的刺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ppt课件
9
二、感觉的编码
Senssoerynesnecode
外界输入的 物理能量 和化学能量
感官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换能作用
神经系统 能够接受的 神经能或 神经冲动
用心理学的术语说,感觉编码就是人脑把外部刺激转变
成内部表征的过程。
但却能引起一定的生p理pt课件效应。
17
五种感觉的大约绝对阈限(觉 察阈限):
视觉:在空气完全透明的昏暗条件下,人能看见30英里(50公 里)远的烛光。
听觉:在绝对安静条件下,能听见20英尺(6米)远的机械表的 滴答声。
味觉:两加仑(约8升)水中的1茶匙糖。
嗅觉:可闻到在三居室的房间中滴一滴香水的气味。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感觉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感觉第五章感觉一、感觉感觉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不仅反映失误的外部属性,还反映机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状况(即提供内外环境信息) 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类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特点:1.感觉反应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2.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胳臂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3.是客观内在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分类(按照刺激来源分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二、感觉测量: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是感受系统基本指标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的变化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刚能察觉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阈限: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小刺激量,各种感觉的绝对阈限各有不同绝对感受性(S)和绝对感觉阈限(R)之间成反比:S=1/R差别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种同类刺激物之间的小差别小可觉差JND差别感受性:对这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之间也成反比:K=△I/I(韦伯定律)三、三种定律:(1)韦伯定律:德国心理学/生物学家韦伯1.不同感觉的韦伯常数是不同的2.只适用于中等刺激制度的范围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的强度变化而变化,但差别阈限与原来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K=△I/I (K为常数,I为标准刺激强度或原来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K值不同韦伯分数不同,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如:视觉1/60;味觉1/3。
变化小值才能有感觉差异(2)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1860年,德国心理物理学家费希纳,在韦伯定律基础上用差别阈限作为感觉单位,一个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可以用这个刺激所包含的差别阈限值来表示,即感觉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S=k*logR (S是感觉强度心理量;I是刺激强度物理量;k是常数)(3)斯蒂文斯定律(幂定律):美国心理学家用数值估计法得出,感觉的大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S=bIn (S为心理量即感受,I为物理量即刺激量,b和n为常数)信号检测论:是一种数学方法,用来评价个体感受性和他的反应标准对信号检测的不同贡献;有命中、虚报、漏报、正确否定(四种条件)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后象;4.感觉的空间累积,空间融合;5.感觉的相互作用;6.感觉的补偿四、感觉现象(一)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的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明适应(暗-明)、暗适应(明-暗)如:进出电影院嗅觉: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听觉:工厂的机器声味觉:吃辣椒肤觉(触压觉):穿鞋,穿衣服,骑驴找驴(2)感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印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普通心理学考研资料----第三章 感觉

第三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感觉感觉(sensation):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它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视觉、听觉、味觉、肤觉感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二、近刺激和远刺激考夫卡(koffka)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
近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
远刺激: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不会有很大变化。
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
三、感觉的编码编码: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如:电报码感觉编码(sensory encode):将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的过程。
德国生理学家缪勒(Johannes Mvller)最早研究感觉编码,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theory of specific nerve energy)。
1.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它们在性质上是相互区别的。
2.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如视神经受刺激产生视觉,听神经受刺激产生听觉)3.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不同。
评价:1.在他看来,感觉不决定刺激的性质,而决定于感觉神经的性质。
否定了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
2.人脑对神经信号的加工是一种编码过程,它能揭示这种神经信号所代表的现实刺激物的特征,帮助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缪勒只承认人脑对神经自身状态的直接感受,否定人的感觉依赖于外物的性质。
3.缪勒承认感官的分化,但不了解感官分化的真正原因。
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 theory):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
左右半球各负责不同的功能。
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感觉的编码是由不同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
教育心理学中的“感觉”

教育心理学中的“感觉”_
“我对你很有感觉”这可能是生活中我们男女表白时常用的语句表达,同样在我们心理学中也有独特的感觉。
感觉这个知识点很有意思,而且同样是我们考试中喜欢关注的考点。
今天,我们着重说说感觉。
感觉在考点中得着重强调感觉的规律,首先我们需要介绍两个基本概念:感受性和感觉规律。
感受性是主观上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是客观上的刺激量。
如吃菜时觉得很辣这是感受性,因为厨师放了两大勺辣椒,这是感觉阈限。
当然,对于感觉最重要的是感受性的相关规律。
第一是感觉适应,强调的是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中国古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对于嗅觉适应的体现。
另外,当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个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感觉对比。
比如,我,刘德华,梁朝伟同时向你回眸一笑,你可能就觉得我很丑,这就是感觉对比,而且是同时对比。
又比如,先吃完西瓜再来吃橙子,你会觉得橙子特别酸,这就是继时对比。
其次,我们说说感觉后效的概念,在生活中我们可能有盯着白炽灯看的经历,然后看黑板同样有白色的光点,这就是感觉后效。
感觉后效就是外界刺激停止作用,依然保留在感觉印象当中。
最后,我们说说联觉的现象,大家可能听过指甲划过黑板的声音,不仅刺耳,而且浑身起鸡皮疙瘩。
这就是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样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做联觉。
感觉的规律大家需要重点理解其中的概念本身,发现其和生活的联系,如此才能有心有神会的“感觉”。
《心理学导论》第九章感觉知识点总结

3
3、色觉理论(P283)★
理论① 三色说(扬—亥姆霍兹三色说) 代表人物 扬(提出)、亥姆霍兹(发展)
观点 该学说假定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 成分敏感(分别对红绿蓝三种颜色敏感)。当他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 时,就产生不同颜色经验。
不足之处 不能满意的解释色盲现象 理论② 拮抗过程说(四色说) 代表人物 黑林(提出)
其做出反应,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工作,从而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
该理论只能解释频率小于 5000 赫兹的振动。
6、 其他 感觉 (P291)
嗅觉
味觉 皮肤感觉
动觉 平衡觉 内脏感觉
嗅觉的适宜刺激时能溶解的、有气味的气体分子。它作用于鼻腔 上部的嗅细胞而产生嗅觉,生神经兴奋适应会使嗅觉感受性明显 下降。目前常用的分类法是将气味分为芳香味、果酸味、辛酸味。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它作用于分布在舌面、 咽喉的粘膜和软腭等处的味蕾而产生味觉。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 味觉:苦、酸、咸、甜。味觉的适应和对比作用都有作用。 肤觉一般分为触压觉、冷觉、温觉、痛觉和振动觉等。 动觉是身体活动时所产生的感觉。动觉的感受器位于肌肉、肌腱 和关节中。 平衡觉是反映头部运动速率和方向的感觉。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内 耳的前庭器官。前庭器官兴奋使人产生眩晕。 也叫机体觉,反映内脏各器官活动状况的感觉,如饥、渴、等等
心理学导论_感觉

• 脆热觉 (paradoxical heat)
动觉
– 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状况的感觉(本体 感觉) 因身体活动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性质上等同于主动触觉 – 感受器:肌肉、肌腱、关节 回馈
平衡觉
– 对身体整体的位置和运动状况的感觉,负责身 体定向的一种感觉 – 感受器:内耳中的半规管与前庭
感觉( 第三章 感觉(sensation) )
• 感觉
– 觉察到刺激的存在,并立即分辨出刺激的个别属性 个别属性 – 四个特性:
• 是客观的 • 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体的反映 • 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作用于人的感官、作用于神经系 统而最终在大脑产生的 • 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 主观色彩
•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冰激淋:冷觉; 辣椒:痛觉 炸花生:触觉
肤觉
触觉/压觉 (sense of touch)
• 触觉点 / 压觉点
– 皮肤上产生触觉的感受器
• 两点阈限
– 手指:4~5mm ;脸部:5~10mm;肩背部:45~50mm
• 性别差异
– 女性比男性敏感
痛觉
• 痛觉刺激:物理性的、化学性的 刺激强度达到对皮肤组织有破坏作用时, 即引起痛觉
– 感觉(sensation):觉察到 刺激的存在,并立即分辨出 刺激的个别属性。 – 知觉(perception):不仅觉 察到刺激的存在及其重要属 性,而且知道刺激所代表的 意义。
第一节 感觉的基本特征
• 五大感觉
–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触觉、痛觉、温觉、 冷觉等) – 动觉、平衡觉……
绝对阈限(absolute threshold)
• 阈限:界限的意思,在此界限(刺 激强度)之上,即生感觉,低于此 一界限,则无感觉产生。 • 绝对阈限:单一刺激强度为依据的 阈限。
心理学高频考点详解之感觉的一般规律

心理学高频考点详解之感觉的一般规律心理学是教师资格与教师招聘备考过程中必考的内容,作为普通心理学的内容而言,心理过程中认知过程的感觉则是考试中的重点、难点和易考点;作为考生备考过程中则经常的犯错误,本知识点具体在考试形式上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测查,具体需要考生对知识点本身的理解重在运用,给出具体的事例给予判断是哪一个规律。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将着重阐述感觉的一般规律之间的差异性与相同点,希望能够对考生的备考给予一定的帮助。
(1)规律1:感觉的适应涵义: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主要强调的是一个刺激对应一个感觉器官,作为个体的感觉器官而言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肤觉等,任何一个感觉器官都可以产生感觉适应的现象。
eg1:视觉适应明适应:由暗的环境到明的环境,一开始光线刺激眼睛睁不开,过一会就好了。
暗适应:由明的环境到暗的环境,一开始看不清楚任何物体,过一会就看的清楚的。
eg2:肤觉适应冬天去澡堂时候,一开始进入水池感觉水很热,过一会就感觉不那么热了(2)规律2:感觉的对比涵义:不同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主要强调两次刺激对于同一个感觉器官产生的影响。
对于两个刺激而言,可以是同时出现,也可以是先后出现,因此感觉的对比可以分为: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eg1:同时对比黑人的牙特别白;月明星稀eg2:继时对比先吃药后再吃糖,感觉糖更甜了(3)联觉涵义:一个刺激引起一种感觉,同时又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主要强调的一个刺激出现后,会对个体产生两个感觉,而不是一个感觉。
对于联觉而言常考主要的是声音类、颜色类。
eg1:声音类听到一首欢快的曲子;听到国歌感觉很振奋eg2:颜色类看到酒店的暖色布置感觉到温馨;看到红色感受到热情(4)感觉一般规律的对比(5)对于感觉一般规律的巩固练习1、例题:小李冬天出门上学的时候,一开始感觉很冷,但是过一会就感觉没有那么冷了,属于感觉的( )A 适应B 对比C 后效D 联觉【解析】A。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考点(普通心理学-感觉)【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考点专题3感觉考点1感觉的心理物理学研究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在强度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感受性反映一个人对适宜刺激感觉的能力。
感受性的高低可以用感觉阈限来度量。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1)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3)关系数值上成反比。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低。
相反,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高。
(4)公式E=1/R(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1)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2)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3)关系数值上成反比。
差别阈限越小,即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越小,差别感受性就越高。
(4)公式K=ΔI/I(韦伯定律,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一个常数)。
3.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1)对数定律①费希纳定律:P=KlgI(I指刺激量,P指感觉量)。
②该定律只有在中等强度的刺激时才适用。
(2)幂定律①斯蒂文斯幂定律:P=KI n(P指知觉到的大小或感觉大小,I指刺激的物理量,K和n 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
②该定律说明对刺激大小的主观尺度可以根据刺激的物理强度的乘方来标定。
考点2视觉1.视觉的传导机制与中枢机制(1)视觉的传导机制①路径光→角膜→瞳孔→水晶体→视网膜→电信号→视神经→大脑。
②传递机制的三级神经元a.第一级为视网膜双极细胞;b.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c.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侧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纹状区(17区)。
③视觉信息加工的重要影响因素a.锥体细胞与棒体细胞的数量来自许多锥体和棒体细胞的神经兴奋,会聚到一个或少数几个视神经节细胞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考研考点详解:感觉(1)
心理学的知识点多而零碎,同学们对于心理学中的基础知识和概念一定要掌握。
以下为普通心理学:感觉部分,一起来学习吧!
心理学考研考点详解:感觉(1)
(一)感觉概述
1.感觉的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的认识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感觉属于人的认识过程的最初级阶段感觉就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的感觉刺激不只来自外部世界的事物及现象,也可来自机体内部,如内脏器官的活动状态与自身的运动、姿势等。
感觉是关于客观事物最原始的心理信息。
但对于一个有一定知识与经验的人来说,对感觉到的信息都会有所组织,有所划分。
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如知觉、记忆、思维等都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
感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2.感觉的编码:所谓编码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转化为另一种符号。
外界的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只有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编码。
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提出了神经特殊能学说,认为感觉的不决定于刺激的性质,而决定于感觉神经的性质。
近年来感觉编码的研究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理论。
一种是特异化理论。
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有些神经元传递红色信息,有些神经元传递甜味信息,当这些神经元分别被激活时,神经系统把它们的激活分别解释为“红”和“甜”。
另一种是模式理论或模块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
红光不仅引起某种神经元的激活,而且引起相应的一组神经元的激活,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
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才产生了红色的感觉。
研究还发现,不同的感觉系统中,神经系统同时采用了特异化编码和模式编码。
3.感觉的测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阂限
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
用公式表示为:
E=1/R
在这个公式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两个同类的刺激物,它们的强度只有达到一定的差异,才能引起差别感觉,即人们能够觉察出它们的差别,或把它们区别开来。
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
经过研究发现,为了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这种关系可用以下公式来表示:K=△I/I.
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K为一个常数。
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对不同感觉来说,K的数值是不相同的,即韦伯分数不同。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程度。
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
韦伯分数适合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费希纳对数定律:
1860年德国物理学家G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刺激与感觉强度的关系,推导出一种数学关系式:P=KlgI.
其中I指刺激量,P指感觉量。
按照这个公式,感觉的大小(或感觉量)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的对数函数。
费希纳定律提供了度量感觉大小的一个量表,对许多实践部门有重要意义。
但他假定所有最少可觉差在主观上相等,已经为事实所否定。
费希纳定律只有在中等强度的刺激时才适用。
史蒂文斯幂定律: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用数量估计法研究了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研究发现,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或幂函数)。
换句话说,知觉到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的。
这种关系可用数学式表示为:P=KIn
公式中的P指知觉到的大小或感觉大小;I指刺激的物理量;K和n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
这就是斯蒂文斯乘方定律。
斯蒂文斯的乘方定律同样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在理论上,它说明对刺激大小的主观尺度可以根据刺激的物理强度的乘方来标定。
在实践上,它可以为某些工程计算提供依据。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