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思潮
现当代文学思潮 ppt课件

绪论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对象
中国现代文学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现象,它 既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又有自 己独立存在的规范。
国内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 指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某种社会思想倾向。但在实 际研究中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中国现 代文学思潮的所指理解得较为宽泛,认为中国现代文 学是指“五四”至1949年中国各种文学事实中出现的 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另一种则将其所理解得相对 狭窄,
1、现实主义思潮 2、浪漫主义思潮 3、现代主义思潮 4、左翼文学思潮 5、自由主义思潮 6、无政府主义思潮 7、精神分析思潮 8、世俗化思潮 9、新历史主义思潮
刘中树、许祖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社。
杨春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册),南京大学思潮 史。
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认为是指“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各种有特 色、有一定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学主 张。
所谓“思潮”是指一个外来概念,其英文名为a trend
0f thought (or an ideological trend),其意是指 “思想倾向”;而“文学思潮”的英文名则为:a trend of thought in literature ,其意是指“文学中的 思想倾向”。
2、其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直接受到外国文学思潮的 影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又一个重要 而明显的特征:开放性。
再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一方 面反传统,一方面又割不断对传统的眷恋,这也就构 成了它自身的矛盾。
最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化、社 会化特征。
现当代文学思潮

现当代文学思潮近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变化,这也对文学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当代文学思潮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些文学思潮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中国文学的主导思潮之一。
它强调描写现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塑造真实人物形象。
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等。
这些作品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的丑陋面,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浪漫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文学思潮,它追求个性、幻想和情感的自由表达。
代表作品有郭沫若的《神女》和贺知章的《木兰诗》等。
这些作品以激情澎湃的情感和诗意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追求和矛盾。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中期的文学思潮,它试图通过超越现实的方式表现人类的潜意识和梦幻世界。
代表作品有贾平凹的《废都》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等。
这些作品以荒诞的情节和离奇的描写引发了读者对现实和幻想之间关系的思考。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的文学思潮,它拒绝传统的线性叙事和固定的意义,强调文字和符号的游戏性和多义性。
代表作品有余华的《活着》和莫言的《红高粱》等。
这些作品以碎片化的叙事和复杂的符号体系挑战了传统文学的写作方式和读者的理解能力。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文学思潮之外,近现代文学还涌现了许多其他的思潮,如新感觉派、新浪漫主义、新现实主义等。
这些思潮各有特点,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现当代文学思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们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创作手法,丰富了文学的形式和内涵,开拓了读者的视野,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精神。
这些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品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当代文学思潮教学大纲

《现当代文学思潮》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汉语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数:24大纲执笔人:刘梦琴一、课程定位和目标课程定位:现当代文学思潮”是一门研究“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思潮发展演变进程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在函授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系统学习“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思潮发展演变的进程,阐明中国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潮内在的兴衰规律和影响。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按照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发展史分为六章:第一章二十年代文学思潮;第二章三十年代文学思潮;第三章四十年代文学思潮;第四章建国后政治化文学思潮;第五章新时期文学思潮;第六章世纪交替时期的文学思潮。
本课程以文学思潮的发展线索安排教学,讲授各个时期形成的重要和主要的文学思潮、文学思想,及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基本理论主张和实践主张,文学史贡献和局限以及借鉴意义。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二十年代文学思潮(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大量的文学社团的涌现。
教学难点:各种文学思潮发生的背景以及文学思潮的变动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2、“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主张和实践3、文学研究会的文学思想4、创造社的文学思想5、鲁迅的文学思想基本要求:本章主要是介绍从1917——1927年间的文学运动和文艺思潮,学生应全盘了解在这一阶段出现哪些文学思潮,对现代文学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了解在现代文学阶段所受的外来影响。
在此基础上理解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重点掌握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这一时期出现的主要的社团流派,它们对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文学研究会的文学思想;创造社的文学思想;鲁迅的文学思想。
(二)三十年代文学思潮(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瞿秋白的文学思想;现代主义流派的文学思想;京派作家的文学思想。
现当代文学思潮论文

现当代文学思潮论文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现代文学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现当代文学思潮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当代文学思潮论文范文一:现代文学及其教育意义思考现代文学具体指在中国社会内部出现一定的历史变革影响下,广泛接受外来文学思想而逐渐形成的新文学形式,不仅使用现代化的语言反映了我国现代社会的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以及表现手法方面都与传统文学具有较大差异,并且在新时期出现了现代小说、话剧、散文诗、新诗和报告文学等文学体裁,具有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特征,与世界文学潮流一起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文学形式。
现代文学的教育意义,在我国研究较早,现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下面本文就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一、现代文学教育意义研究关于现代文学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和对当今社会的教育意义,许多学者在研究中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为武永明对张志公文学教育思想的分析,认为其站在促进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高度思考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较为实用的看法,特别是其在文学教育功能方面的论述,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郭虎妹也在其硕士阶段的研究中指出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语文教学存在的缺陷,且在综合分析后对语文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站在文学阅读的角度,探究了现代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最终提出了较为科学的多维度文学观念,将西方文学的教育批评方式引入到职业学院的语文教学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文学教育的影响力[1]。
此外还有诸多学者也对现代文学及其教育意义进行了分析,不仅丰富和现代文学教育意义的研究内容,也对我国高校现代文学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文学的教育意义文学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是一个无争的事实,并且文学的教育意义对我国各个时期的人才培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现代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和审美对象阅读现代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接受文学作品中的教育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感受文学作品的娱乐作用和审美能力,也就是说,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所塑造的生动形象,优美的文学意境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趣味等获得自由的文学享受,进而体会审美主体的自由和自豪之感,这在本质上表现出对现代文学教育意义的升华。
现代文学思潮

现代文学思潮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产生的文艺作品,它承载着当代社会的变革与人类思想的深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文学思潮也在不断演变与发展,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本文将从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现代文学思潮的特点和影响。
一、现实主义思潮的兴起现实主义思潮是20世纪文学的重要思潮之一。
它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和剖析,反映了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现实主义文学以真实、客观、剖析社会现实为特点,通过呈现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存在的内在规律。
在中国,鲁迅的作品是现实主义思潮的代表,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以鲜明的社会批判和揭露的方式,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二、象征主义的艺术追求象征主义思潮在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追求艺术的高度象征性和表现力,通过使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内心情感和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
象征主义文学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心灵的描绘,作品常常具有深沉、暗示和超越现实的特点。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作品《恶之花》、捷克作家卡夫卡的《变身》等都是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吸引了无数读者。
三、超现实主义的冲击力超现实主义思潮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它追求对潜意识的探索和超越现实的表达。
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常常具有梦幻、荒诞和离奇的特点,通过错位和融合现实与梦境,挑战传统的逻辑和语言。
西班牙画家达利、法国诗人布列东、美国作家卡夫等都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使人们对文学形式和创作风格的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拓展了人们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四、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文本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它对传统文学观念进行了颠覆和挑战。
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多元和碎片化的特点闻名,作品中常常融入了科技、大众文化和跨文化的元素。
后现代主义文学追求多元的叙述和超越传统观念的创新,通过模糊界限和打破框架来创造全新的文学形态。
当代文学思潮

当代文学思潮当代文学思潮当代文学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领域,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思潮和风格。
它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各种问题和情感,并展现了人们面对现实的不同态度和观点。
无论是传统文学的延续还是全新的挑战,当代文学都在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于艺术形式的认知和理解。
在当代文学中,可以看到一些主要的思潮。
首先,现实主义是一种受欢迎的文学思潮。
它强调对现实社会的真实描写和反映,通过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探讨和人物个体命运的刻画,使作品更具有说服力和现实感。
现实主义作品笔法朴实、风格平实,以真实细腻的叙事方式揭示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的脆弱性。
这种思潮力图打破对于艺术的束缚和约束,力求以一种真实的方式呈现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
其次,后现代主义是另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
与现实主义不同,后现代主义并不强调对现实的客观描写,而更多地注重对语言和结构的反思和挑战。
后现代主义作品常常具有碎片化、多样性、自由联想等特点,通过叙事结构的打破和语言表达的创新,使读者在作品中感受到更多的想象力和风格上的冲击。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使得文学的表达更加自由多样,打破了传统对于文学形式的刻板印象。
同时,女性主义的兴起也对当代文学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强调对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问题的关注和探讨,通过展现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独特视角,探索和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和社会结构。
女性主义作品通常关注女性的成长、独立和反抗,在表现手法和题材内容上更加注重女性话语的发声和权利的争取。
此外,后殖民主义文学也是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潮。
后殖民主义文学探讨了殖民过去和现在对于被殖民地区的影响和后果,揭示了不平等关系、社会不公和文化冲突等问题。
后殖民主义作品通常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被压迫者的声音和经历的再现,对殖民主义制度的质疑和抗议。
总之,当代文学世界多种多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思潮和风格。
这些思潮和风格都是作家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呈现当代社会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无论是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还是后殖民主义,它们都提供了一种思考和理解当代世界的途径,展示了文学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以具体的文学思潮为例,谈谈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理解

以具体的文学思潮为例,谈谈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
潮的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是指自20世纪以来,在中国文学领域出现的一系列不同的文学潮流和思想趋势。
这些思潮的兴起与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发展。
一、鲁迅主义思潮:鲁迅主义思潮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思潮之一。
鲁迅主义强调文学要以现实为基础,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鲁迅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感性主义思潮:新感性主义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是对前一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反思和回应。
新感性主义强调个体的感性体验和情感表达,追求对生活的直观感知和情感共鸣。
代表作家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情感深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文学界兴起于1990年代,强调对权威和传统的怀疑,对语言和叙事形式的颠覆,以及对现实和历史的多元解读。
代表作家如莫言的《檀香刑》、巴金的《家》等,运用了复杂的叙事结构和象征意象,探索了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四、女性主义思潮: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文学界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强调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
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以女性的视角和经验为创作出发点,呈现出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
批判和反思。
代表作家如王安忆的《红高粱》、张弓的《干校兄弟》等,通过女性的生命历程展现了对性别歧视的抗争和探索。
现当代文学思潮

20年代:1917年初的文学革命,是户国文学史上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1】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主要影响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
首先是白话文兴起。
接着是各种外国文学思潮涌入和新闻学社团的蜂起:主要是: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派。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认为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者是现实主义一派。
一人生和社会为题材,注重对社会黑暗现实的额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了自然主义。
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2)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由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人成立,开始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表现作者内心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创作的“直觉”和“灵感”,注重文学的美感作用。
同时注重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抨击。
其主要作品都侧重自我的表现,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以此作为对现实的不满。
(3)新月社:1923年由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在北京发起。
内部主要形成的是一个诗人群。
倡导新格律诗。
其余的还有鲁迅的语丝社,主要是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
后来形成“语丝体”对后来的额散文影响很大。
小说:鲁迅:白话小说,不多言,大家呵呵这就反映了20年代的小说:1919年下半年,冰心发表《斯人独憔悴》,开创“问题小说”;问题小说后来多倾向于现实主义,以叶圣陶为代表,形成了“人生派写实小说”;鲁迅开创“现代乡土小说”郁达夫等:现代抒情小说20年代的诗歌:白话诗,郭沫若抒情诗,新月派,象征派(穆木天),无产阶级诗歌(邓中夏)20年代散文:“随感录”作家群(鲁迅等),“言志派”美文(周作人),还有以上四个文学社的散文20年代戏剧:五四新戏剧观,“爱美”剧(即业余戏剧,代表田汉)30年代:小说:左翼小说(以“左联”为核心,代表:张天翼,萧红,丁玲,矛盾),京派小说(远离文学党派性和商业性,代表:废名,沈从文),海派小说(最接近读书市场,代表:张资平恋爱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刘呐鸥),此外,巴金,老舍,“大河小说”不属于上面任何派别诗歌:中国诗歌会:中共,无产阶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乡土小说却集中的表现占中国绝大多数农民的悲苦人生,视野更为开阔,它第一次向人们开启了这样一扇窗口,使人们看清底层的呐喊和挣扎。
这里有赌徒的人生(许杰《赌徒吉顺》)、石匠的人生(许钦文《石宕》)、“祥林嫂”式的妇女的人生(许钦文《鼻涕阿二》)等等,很多都是第一次登上现代文学的历史舞台的。
可以看到,乡土文学的创作大多出于思乡的蛊惑,或是从有切身体验且感受最深的生活回顾中提取素材的,作者不急于提出问题,而在于咀嚼、回味与再现故乡生活,客观真实地展现现实图景。
“乡土文学”的作品中没有了前期小说那种概念化的弊病,描写的真实感大大增强,在坚持从生活出发如实反映生活这一点上,有力地推进了新文学现实主义。
其次,乡土小说使现实主义手法更进一步。
不是从观念出发,而是沿着叶圣陶的真诚地描写熟悉生活的道路前进,开始重视典型环境的建构和具体生活场景的描绘,使乡土小说具备了真实地再现现实的品性。
乡土小说的作家,大多从农村流落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他们比起“贵族”立场或“平民”立场的作家来说,对农村农民更有发言权。
在面对五彩缤纷的城市生活时,他们茫然失措,因而记忆深处的农村成了他们的首选。
“乡土文学”作家笔下往往反复出现自己熟悉的故乡,如蹇先艾笔下的闭塞的贵州,许钦文所写的沉闷又古老的江南小镇等,从这些图景中可以触摸到古老农村的黑暗与落后,甚至还能由此引发对中国文化“寻根”的意识。
乡土小说不仅形成了朴实深沉的写实文风,具有了更为成熟的有距离的审美观照,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批判性,它的写实不仅仅是表面的真实,而是深入揭发农村落后和农民灵魂麻木的病根,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是深得鲁迅余味的。
尽管“乡土文学”并没有写出典型的人物形象.但在典型环境和生活细节描写方面,特别是在如何通过地方风俗特异性的描写,体现地域文化方面,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从这一点来说,“乡土文学”建立了它独特的流派品格,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水准。
3.如何理解革命浪漫蒂克文学?
革命的浪漫蒂克: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时期,创作方面也存在过一些幼稚倾向,其中最突出的即所谓"革命的浪漫蒂克"情调。
它在思想意识上流露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感伤情绪,在艺术方法上则带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
作品有华汉的《复兴》、蒋光慈的《短裤党》。
这种现象一出现,立即受到鲁迅的批评;没有多久,也引起较多的革命作家的注意。
像张天翼、丁玲、艾芜、沙汀等人,他们不再把作品作为政治概念的图解,而是从生活出发,以真实地反映现实,来激发人们批判和改造旧世界的热情;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有所克服;从而提高了革命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
4.试论对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认识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是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发生的,其中既有国内思想解放运动的直接促动,也有西方女权思潮的间接影响;既有五四女性主义文学传统的跨时空继承,也有新时期女性文学自身衍进和逻辑发展的内在需要;但最为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的事实,以及女性试图反抗性别压抑、谋求精神解放的努力和探索。
作为中国女性写作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有机构成和重要环节,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以其文学探索的先锋性、思想内容的前卫性而具有特殊的文学史地位和对于女性解放的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5.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