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器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激光器的基本参数和基础知识

激光器的基本参数和基础知识

激光器的基本参数和基础知识激光器(Laser)是一种将谐振腔中储存的能量转变为一束具有高度相干性质的光的装置。

激光器的基本参数包括:1.波长;2.功率;3.束径;4.激光的相干性。

首先,激光器通常根据其波长进行分类。

波长是指光波在真空中一次振动所经过的距离,通常用纳米(nm)表示。

常见的激光器波长有红光(630-680nm)、绿光(532nm)和蓝光(405-473nm)等。

不同的波长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例如红光适用于医疗领域的血管照明和演出行业的舞台灯光,而蓝光适用于高密度光存储和显示器的背光源。

其次,激光器的功率是指光的输出强度,通常用瓦(W)表示。

激光器的功率有不同的等级,从毫瓦级到千瓦级不等。

功率越高,激光器的输出能量和功率密度也就越大,能够应用于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材料加工、雷达和航天等。

再次,激光器的束径是指光束的直径,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

激光器的束径可以通过采用合适的光学系统调节,使其在不同的距离上具有不同的尺寸。

束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光束的聚焦性能和峰度,从而影响到使用激光器进行加工和操控的精度和效果。

最后,激光的相干性是指光的相位和波动性之间的关联程度。

激光器具有高度的相干性,光波的相位差非常小,波动性较小。

这使得激光器在干涉、全息、光纤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相干性的高低需要通过测量激光器的相位噪声和相干度等物理量来判断。

除了以上的基本参数,激光器还有一些基础知识。

例如激光产生的条件包括有源介质、泵浦源和正反馈条件。

有源介质是指激光器中的工作物质,它具有能够增益光子能量的特性,如固体激光器中的晶体、气体激光器中的气体等。

泵浦源是指提供能够将有源介质的粒子激发至高能级的能量的装置,如光泵浦、电泵浦和化学泵浦等。

正反馈条件是指激光器中光波在谐振腔内经过多次反射放大,并最终产生激光的条件。

此外,激光器还面临一些问题,如聚焦能力、波长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等。

聚焦能力是指激光器能够将光束聚焦到多细小的尺寸的能力,这可能受到衍射效应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影响。

激光入门知识讲解

激光入门知识讲解

激光入门知识一、激光产生原理1、普通光源的发光--受激吸收和自发辐射普通常见光源的发光(如电灯、火焰、太阳等地发光)是由于物质在受到外来能量(如光能、电能、热能等)作用时,原子中的电子就会吸收外来能量而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即原子被激发。

激发的过程是一个"受激吸收"过程。

处在高能级(E2)的电子寿命很短(一般为10-8~10-9秒),在没有外界作用下会自发地向低能级(E1)跃迁,跃迁时将产生光(电磁波)辐射。

辐射光子能量为hυ=E2-E1这种辐射称为自发辐射。

原子的自发辐射过程完全是一种随机过程,各发光原子的发光过程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即所辐射的光在发射方向上是无规则的射向四面八方,另外未位相、偏振状态也各不相同。

由于激发能级有一个宽度,所以发射光的频率也不是单一的,而有一个范围。

在通常热平衡条件下,处于高能级E2上的原子数密度N2,远比处于低能级的原子数密度低,这是因为处于能级E的原子数密度N的大小时随能级E的增加而指数减小,即N∝exp(-E/kT),这是著名的波耳兹曼分布规律。

于是在上、下两个能级上的原子数密度比为N2/N1∝exp{-(E2-E1)/kT}式中k为波耳兹曼常量,T为绝对温度。

因为E2>E1,所以N2《N1。

例如,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E1=-13.6eV,第一激发态能量为E2=-3.4eV,在20℃时,kT≈0.025eV,则N2/N1∝exp(-400)≈0可见,在20℃时,全部氢原子几乎都处于基态,要使原子发光,必须外界提供能量使原子到达激发态,所以普通广义的发光是包含了受激吸收和自发辐射两个过程。

一般说来,这种光源所辐射光的能量是不强的,加上向四面八方发射,更使能量分散了。

2、受激辐射和光的放大由量子理论知识知道,一个能级对应电子的一个能量状态。

电子能量由主量子数n(n=1,2,…)决定。

但是实际描写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除能量外,还有轨道角动量L和自旋角动量s,它们都是量子化的,由相应的量子数来描述。

激光器的基本参数和基础知识

激光器的基本参数和基础知识

激光器的基本参数和基础知识激光器是一种产生和放大一束高度聚焦的光束的装置,它利用特殊的光学放大器将输入的光线转化为一束具有高度相干性和高度单色性的激光光束。

以下是激光器的一些基本参数和基础知识:1. 激光器的波长(Wavelength):激光器产生的激光光束的波长是决定其光学特性的重要参数。

不同波长的激光器在光的传播、吸收和散射方面有着不同的特性。

2. 输出功率(Output Power):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是指激光器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光能量。

输出功率的大小可以影响到激光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使用范围。

3. 光束质量(Beam Quality):光束质量是激光器输出光束的空间属性的度量,它决定了光束的聚焦能力和光学深度。

光束质量越高,光束越接近理想光束,具有更好的聚焦和穿透能力。

4. 脉冲宽度(Pulse Width):对于脉冲激光器而言,脉冲宽度是指激光脉冲的持续时间。

脉冲宽度的长短对于一些应用领域,如精密切割、医疗器械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5. 光学阻尼器(Optical Attenuator):光学阻尼器是用于调节和控制激光光束强度的光学装置,通过调整光损耗或反射来控制光强。

6. 光束扩散角(Divergence Angle):光束扩散角是指光束的发散性,即光束离开激光器时的束腰大小和形状。

光束扩散角可以描述激光器在空间中的传播特性。

7. 频率稳定性(Frequency Stability):激光器的频率稳定性是指激光器的输出频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稳定性。

频率稳定性越高,激光器的输出频率在长时间应用中的波动越小。

8. 工作温度范围(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激光器的工作温度范围是指激光器可以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

对于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应用,工作温度范围的宽窄对激光器的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1.激光的产生原理:激光器内部通过激发材料(例如气体、固体或半导体)来产生激光。

激光器的基本参数和基础知识

激光器的基本参数和基础知识

激光器的基本参数和基础知识激光器是一种重要的光源,在生产、科研、医疗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不同领域所使用的激光器参数不同,因此了解激光器的参数是选择合适激光产品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常规激光器的参数定义,并简要说明,以帮助读者选择适合的激光产品。

一、输出功率(激光功率)激光器发出的光是光能形成的,与电能类似,光能也是一种能源。

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是单位时间内输出激光能量的物理量,通常用毫瓦(mW)、瓦(W)或千瓦(kW)表示。

二、功率稳定性功率稳定性是指激光输出功率在一定时间内的不稳定度,通常分为RMS稳定性和峰峰值稳定性。

RMS稳定性是指测试时间内所有采样功率值的均方根与功率平均值的比值,用来描述输出功率偏离功率平均值的分散程度。

峰峰值稳定性是指输出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与功率平均值的百分比,表示一定时间内输出功率的变化范围。

三、光束质量因子(M²因子);光束参数积(BPP)光束质量因子是激光束腰半径和光束远场发散角的乘积与理想基模光束束腰半径和基模发散角乘积的比值,即M²=θw/θ理想w理想光束质量影响激光的聚焦效果和远场光斑分布情况,是用来表征激光光束质量的参数。

实际激光光束质量因子越接近1,说明光束质量越接近理想光束,光束质量越好。

光束整形器一般要求高质量的激光,M²需要小于1.5.光束参数积是激光束的远场发散角与光束最窄点半径的乘积,即BPP=θw。

它可以量化激光束的质量以及将激光束聚焦到小点的程度。

光束参数积即BPP值越低,光束的质量越好。

M²值是BPP值的归一化值,针对具有特定波长的衍射极限光束进行归一化,即M²=BPP/BPP,其中BPP是特定波长的衍射极限光束的值,且BPP=λ/π。

四、光斑(横模)横模是指垂直于激光传播方向上某一横截面上的稳定场的分布,激光器的光斑表征就是横模分布。

通过光斑分析仪或激光轮廓分析仪可以将横模分布模拟出来,得到激光器的一些光束特征。

激光器知识讲解

激光器知识讲解

激光器基本知识激光的意思是光受激发射,激光器的意思就易理解了吧!类似于放大镜聚焦火柴,不过激光能量大,可连续和脉冲,分类激光器的种类就越来越多。

按工作物质的性质分类,大体可以分为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按工作方式区分,又可分为连续型和脉冲型等。

其中每一类激光器又包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激光器。

按激光器的能量输出又可以分为大功率激光器和小功率激光器。

大功率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可达到兆瓦量级,而小功率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仅有几个毫瓦。

如前所述的He-Ne激光器属于小功率、连续型、原子气体激光器。

红宝石激光器属于大功率脉冲型固体材料激光器。

自由电子激光器,其工作介质是在周期性磁场中运动的高速电子束,激光波长可覆盖从微波到X射线的广阔波段。

按工作方式分,有连续式、脉冲式、调Q和超短脉冲式等几类。

大功率激光器通常都是脉冲式输出。

各种不同种类的激光器所发射的激光波长已达数千种,最长的波长为微波波段的0.7毫米,最短波长为远紫外区的210埃,X射线波段的激光器也正在研究中。

除自由电子激光器外,各种激光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均相同,产生激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粒子数反转和增益大过损耗,所以装置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激励(或抽运)源、具有亚稳态能级的工作介质两个部分。

激励是工作介质吸收外来能量后激发到激发态,为实现并维持粒子数反转创造条件。

激励方式有光学激励、电激励、化学激励和核能激励等。

工作介质具有亚稳能级是使受激辐射占主导地位,从而实现光放大。

激光器中常见的组成部分还有谐振腔,但谐振腔(见光学谐振腔)并非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谐振腔可使腔内的光子有一致的频率、相位和运行方向,从而使激光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相干性。

而且,它可以很好地缩短工作物质的长度,还能通过改变谐振腔长度来调节所产生激光的模式(即选模),所以一般激光器都具有谐振腔。

激光器工作原理激光器广泛用于各种产品和技术,其种类之多令人惊叹。

从CD播放机、牙钻、高速金属切割机到测量系统,似乎所有东西都有激光器的影子,它们都需要用到激光器。

激光知识点总结

激光知识点总结

激光知识点总结一、激光的工作原理激光是由激光管或半导体激光器等激光器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光,其产生过程涉及到激发、放大和辐射三个过程。

激发过程是激光器内部能级的粒子被外部能量激发,处于高能级,即被激发态。

放大过程是被激发态的粒子受到反射膜的作用,在激光谐振腔内不断来回运动,使得光子通过受激辐射不断放大,形成激光能量。

辐射过程是形成激光光束的过程,激光能量通过谐振腔的光学放大产生足够的光强,经过半透过膜射出。

二、激光的分类根据激光器产生的机理、工作波长和应用领域不同,激光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激光器包括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等。

气体激光器主要包括CO2激光器、氩离子激光器等,工作波长主要在10.6微米和0.5微米左右。

固体激光器主要包括Nd:YAG激光器、Nd:YVO4激光器等,工作波长主要在1微米左右。

半导体激光器主要包括GaAs激光器、InGaN激光器等,工作波长主要在可见光和红外光区域。

三、激光的应用激光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医学、通信、材料加工等。

在医学领域,激光可以用于手术、治疗、检测等,例如激光近视手术、激光溶脂手术等。

在通信领域,激光可以用于光纤通信、激光雷达等,实现了信息的高速传输和大容量存储。

在材料加工领域,激光可以用于切割、焊接、打标等,高精度、高效率、非接触等优点,深受制造业的青睐。

四、激光的安全问题激光的应用虽然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安全问题。

激光具有高能量密度、强聚焦性和直线传播性,如果被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眼睛、皮肤等组织的损伤。

因此,在激光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佩戴防护眼镜、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限制激光输出功率等,确保激光的安全使用。

总之,激光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技术,在科研和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等,可以更好地把握激光的特点和优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激光器基本结构

激光器基本结构

激光器基本结构一、激光器的基本原理激光器是一种能够产生高强度、高单色性的光束的装置。

它的核心部分是一个能够产生受激辐射的介质,通常采用激光介质,如Nd:YAG晶体或CO2气体等。

当这个介质被能量激发时,它会放出一束相干的光束。

二、激光器的基本结构1. 激发源:用于提供能量以激发介质产生受激辐射。

通常采用电子束、闪光灯和半导体等。

2. 激光介质:用于产生受激辐射的物质,通常采用固态、液态或气态介质。

3. 光学谐振腔:由两个反射镜组成,其中一个为半透明镜。

它们将产生的光束反复反射在内部形成一条相干且强度增强的光线。

4. 准直系统:用于控制输出光束方向和形状,通常由透镜和棱镜组成。

5. 输出窗口:将准直后的光线引出谐振腔,输出到外界。

三、激光器的工作原理1. 激发介质:激光器的激发源提供能量,使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进入高能态。

2. 受激辐射:当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处于高能态时,它们会受到外界光线的刺激,并发生受激辐射,产生相干光束。

3. 谐振腔:产生的相干光束在谐振腔内反复反射,形成一条强度增强、相干性好的光线。

4. 输出:准直系统控制输出光线方向和形状,通过输出窗口将光线引出谐振腔。

四、常见的激光器类型1. 固态激光器:采用固体介质,如Nd:YAG晶体等。

2. 气体激光器:采用气体介质,如CO2气体等。

3. 半导体激光器:采用半导体材料作为介质。

4. 其他类型:还包括自由电子激光器、化学气相激光器等。

五、应用领域1. 制造业:激光器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如激光切割、激光打标等。

2. 医疗领域:激光器在医疗领域中常用于手术、皮肤美容等。

3. 通信领域:激光器在通信领域中被用于传输信息。

4. 科学研究:激光器在科学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原子物理实验等。

六、发展趋势1. 激光器技术将继续发展,产生更高功率和更高质量的激光束。

2. 激光器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智能制造和高精度加工等方面。

3. 激光器将成为未来通信、医疗和科学实验的重要工具。

激光知识点归纳总结

激光知识点归纳总结

激光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激光的基本概念1. 激光的定义:激光是指一种纯准直性极好的光线,其光子是高度同步的单色光子。

2. 激光的产生:激光是由受激发射产生的,利用三能级或四能级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系统,通过外加能量使体系转移到激发态,再利用其辐射产生激光光子。

3. 激光的特性:激光具有单色性、准直性、明暗对比度高、相干性强等特点。

4. 激光的种类:激光可以分为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等。

二、激光的基本原理1. 激光的受激辐射:当原子、分子或离子处于激发态时,通过外界刺激的辐射能引起它们从激发态向稳态跃迁,再发出与外界激发辐射相同特性的电磁波,即受激辐射。

2. 激光的稳态条件:产生激光需要满足稳态条件,即发射和吸收的粒子数要平衡,从而实现能量的持续放大和稳定输出。

3. 激光的放大作用:在激光器内,通过激发态原子、分子或离子吸收外界光子能量,使它们跃迁到更高激发态,从而放大光子,产生激光。

4. 激光的光学谐振腔:激光器内部常常设置光学谐振腔,用来反射和增强激光,从而实现激光的输出。

三、激光的应用领域1. 激光测距与测速:激光雷达通过测量反射光的飞行时间来实现测距,同时通过多普勒效应测速。

2. 激光材料加工:激光可用于金属切割、焊接、打孔等材料加工过程。

3. 激光医学应用:激光可用于眼科手术、皮肤治疗、激光治疗仪等医疗设备。

4. 激光通讯:激光可以传输更大带宽、更高速率的信息,用于通讯领域。

5. 激光导航:激光雷达可用于无人飞行器、自动驾驶汽车等导航系统。

6. 激光防御:激光武器可用于导弹防御、激光束武器等领域。

四、激光器的分类1. 气体激光器:以气体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常见的包括二氧化碳激光器、氦氖激光器等。

2. 固体激光器:以固体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常见的包括Nd:YAG激光器、激光二极管等。

3. 半导体激光器:以半导体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可用于激光打印机、光纤通信等领域。

4. 液体激光器:以液体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常见的包括染料激光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光基础知识简介
——刘天宇
目录
1 2 3 4
激光简介 激光器发展历程 半导体激光器简介
光纤激光器简介
2
1 激光简介
E3 E2 hv
E1
光子吸收示意图
E3 E2 E1
hv
E3 E2 E1
hv
hv hv
自发辐射示意图
受激辐射示意图
受激辐射Albert Einstein
光放大——激光
3
激光特性——相干性
10
半导体激光器封装
优点:高转换效率、小体积、寿 命长、输出波长范围广、易调制 缺点:发散角大,光束质量差, 温飘大
11
半导体激光器光束整形
FAC
FAC
12
HS 手具LD准直模拟
13
HS 手具LD准直模拟
14
4 光纤激光器——双包层光纤
15
光纤激光器原理图
16
光纤激光器实物图
17
4
激光特性——高方向性
5
激光特性——高亮度
6
激光特性——单色性
7
2 激光器的由来
激光(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一词是受 激辐射光放大。
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Maiman)在实验室中做成了第一台红宝石 (Al2O3:Cr)激光器。 我国于1961年研制出第一台激光器 (长春光机所,长春光机学院) 从此以后,激光技术得到了迅速发 展,引起了科学技术领域的巨大变 化。
Thank you!
18
Maiman (梅曼) Charles H. Townes (汤森) Arthur L. Schawlow (肖洛夫)
8
不同类型激光器对比
9
3 半导体激光器发展历程
Βιβλιοθήκη 1962年,美国,同质结GaAs半导体激光器,液氮温度(-196℃)下脉冲工作。 1967年,液相外延的方法制成单异质结激光器,实现了在室温下脉冲工作。 1970年,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制成了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实现了室温连续工作。 70年代以后。量子阱技术、MBE、MOCVD新型外延技术---量子阱激光器(阈值 电流密度低、电光转换效率高、输出功率大)。应变量子阱,生长非晶格匹配 的外延材料,拓宽了激光器波长范围。 1965年 中国 北中科院北京半导体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