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计算的算术平均法

储量计算的算术平均法
储量计算的算术平均法

储量计算的算术平均法

[导读]算术平均法的实质是将整个形状不规则的矿体变为一个厚度和质量一致的板状体,即把勘探地段内的全部勘探工程查明的矿体厚度、品位、矿石体重等数值,用算术平均法加以平均,分别求出其算术平均厚度平均评为和平均体重,然后按圈定的矿体面积算出整个矿体体积和矿产的储量。

算术平均法的实质是将整个形状不规则的矿体变为一个厚度和质量一致的板状体,即把勘探地段内的全部勘探工程查明的矿体厚度、品位、矿石体重等数值,用算术平均法加以平均,分别求出其算术平均厚度平均评为和平均体重,然后按圈定的矿体面积算出、整个矿体体积和矿产的储量(图1)。

图1 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储量把复杂矿体变为简单板状体

a-勘探剖面;b-计算时变为等面积的简单矿体的剖面;c-计算后的简单板状矿体

矿体的体积圈定范围内按下式计算:

V=S·(1)

式中:

V-矿体的体积;

S-矿体的面积;

-矿体的平均厚度。

间带(边缘工程到外边界线的面积)的矿体体积按下式计算:

式中:

V m-间带的矿体体积;

k-内边界线上见矿平均厚度;

m n-外边界线上采用的最小可采厚度;

S m-内外边界线之内的矿体面积。

矿产的矿石储量按下式计算:

Q=V·

式中:

Q-矿石储量;

-矿石的平均体重。

有用组分的金属量按下式计算:

P=Q·

式中:

P-金属的重量;

-矿石中有用组分平均品位。

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储量时,确定矿体平均厚度及平均品位按表1及表2进行。

表1

表2

算术平均法计算储量,过程简单,不需作复杂的图纸是其优点,但是,它只能应用于矿体厚度变化较小、勘探工程在矿体上的分布较为均匀、矿产质量及开采条件比较简单的矿床。如果勘探工程分布得不均匀,矿化又很不均匀时,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对于勘探程度较低的矿床,常常应用此方法。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在土方测量中运用革新 地质测量部――李建政 随着我矿地面工业民用建筑的迅猛发展,土方测量、计算在各项工程预算、决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我矿地处太行山脉,地貌复杂多变,为各项工程的土方测量、计算带来了新的技术难题,只采用传统的分块测量计算或简单的整体加权平均平均法计算工程的填、挖方量,已不能满足我矿各项工程的预算、决算要求。通过不断的测量方法改进和计算求索,我们采用了整体地形特征点标高测量和分块段加权平均法计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有效地提高了土方计算的精度,攻克了这一新的技术难题。通过测量计算中的实际运用,该项技术革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该项技术革新的具体方法。 一、传统土方测量及计算方法的缺点: 传统土方测量和计算方法是对土方计算区域采用整体划分网格进行标高测量和分格计算或采用整体加权平均计算的方法计算出土方量。该方法运用的前提是对土方计算区域网格划分时必须是等网格划分,这种测量方法有着很大的缺点,在平原地区等网格划分可以做到,但在丘陵地区就会有很大的困难,而在山势峻险复杂的山区,这种测量方法即便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特别是山区,因为不能有效的做到土方计算区域等网格划分就为下一步土方计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如采用逐一分格计算,计算工作量就会增加数十倍,分块面积计算会和整体面积计算结果相差较大,而大量的数据计算过程也会提高计算本身的错误机率。而采用整体加权平均法计算土方量其前提也是等格网测量的配套计算方法,在没有做到等格网测量

的基础上强行进行加权平均法计算,其结果也会相差很大。 二、整体地形特征点标高测量和分块段加权平均法计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根据对传统方法的分析研究,为了有效的克服其缺点,我们在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上进行同时改进。在现场测量过程中,我们根据土方量计算区域的具体地形、地貌特点,将其划分成几个任意块段区域,并根据不同块段的特点进行地形特征点和地貌标高点的测量,地貌标高点的密度也会根据地形的复杂程度进行调整,结合计算精度要求和测量工作量进行块段密度科学布局(如图所示)。下图为我矿塔里风井工业广场局部地形图,在土方量测量计 算时,根据地形实际的地貌情况我们将整个土方计算区域划分成A、B、C三个任意的块段,A块段地形复杂,标高点明显测量密度较大,B区域次之,C 区域地形最为简单,相对标高点密度最小。在内业土方量计算过程中,首先绘制出CAD电子版地形图,根据实际地形测量所划分的块段区域和和地貌高程点的测量密度,相应的在地形图上画出密度格网线,并根据地貌标高点用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均数.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均数 一、教学目标:1.掌握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的定理,并会简单运用; 2.利用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相等”. 二、教学重点:不等式的简单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算术平均数:如果+ ∈R b a ,,那么 2 b a +叫做这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 2、几何平均数:如果+ ∈R b a ,,那么ab 叫做这两个正数的几何平均数。 3、定理:如果+ ∈R b a ,,那么ab b a 22 2≥+(当且仅当a=b 时取“=”号) 4、推论:如果+ ∈R b a ,,那么 ab b a ≥+2 (当且仅当a=b 时取“=”号) 5、基本不等式:若+ ∈R b a ,,则b a a b b a b a 112 2 222+≥ ≥+≥+ 当且仅当a=b 时取“=”号 (二)例题分析: 题型1、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 例1、若()2 lg ,lg lg 21 ,lg lg ,1b a R b a Q b a P b a +=+= ?=>>,试比较P ,Q 。R 的大小。 解:0lg lg ,1>>∴>>b a b a ()b a b a lg lg lg lg 2 1 ?>+,即Q P > 又()b a ab b a ab b a lg lg 2 1lg 2lg ,2+=>+∴>+,Q R >∴ 即P Q R >> 题型2、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例2、已知R c b a ∈,,,求证()c b a a c c b b a ++≥ +++++2222222 证明:2 2222?? ? ??+≥+b a b a ()b a b a b a +≥ +≥ +∴2 2 2222

物质平衡法储量计算

3.4.0 物质平衡法储量计算 前面章节提到的油气储量评估的容积法要求具备一些地质资料来确定所研究油气藏的岩石体积、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在无法确切知道岩石体积和油气藏参数的情况下,可用物质平衡法计算油气藏地质储量,这种方法在气田开发中、后期应用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四川),而且它比容积法计算的结果更准确。 所谓物质平衡法,是指在油气藏体积一定的条件下,油气藏内石油、天然气和水的体积变化代数和始终为零。即是说,在油气藏中,任一时间的油气水剩余量+累计采出量=原始地质储量,PV/T关系始终保持平衡。根据这一原理,物质平衡法要求油气藏压力测值要精确。既要求原始地层压力,又要求生产期间不同时间段内的平均地层压力,同时要求这一时间段内的油气产出体积量。 图3.5.5到3.5.9是用地层压力/偏差系数与累积气产量关系表示的干气藏和低凝析油气藏的图解物质平衡关系曲线。这一过程假设气藏中没有水侵量,岩石和流体的压缩系数较高。所需参数为产气期间的累计采出量和地层压力。地层压力/偏差系数与累计产量为线性关系,表示为一条直线。通常只需要很少几次实测的井底静压就可以建立外推的趋势。然后,根据预计的气藏废弃压力,通过外推来估算原始天然气可采储量。这种压力/偏差系数与累计产量关系外推法,可用于单井或整个气藏的储量分析,最终可采量或原始气储量的依据是地层废弃压力和经济极限产量。 当气藏为非均质性储层或关井时间不足以使井底静压恢复平衡时,或者采出程度太低,井控程度不够时,这种早期时间点外推时,往往计算结果偏小,要十分谨慎。 在没有水侵也不考虑孔隙体积和地层水压缩性的情况下,压力/偏差系数与累积气产量关系应当是非常好的线性关系。当气藏不存在水侵的情况下,用压力/偏差系数方法预测的储量是相当可靠的。如果气藏存在着水侵,则在地层压力/偏差系数与累计产量的关系曲线上表现出上翘的趋势,在此条件下再用线性外推法确定原始天然气地质储量就可能偏大。 如果原始条件发生变化,已不同于评估初始时的条件,则单井压力/偏差系数分析会有误差。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井的泄油面积的变化或者是油藏内其他生产井的干扰(图3.6.0 到3.6.6)造成的。 异常高压气藏一词是指当气藏的地层压力远远超过静水柱压力时的气藏。地层原始压力是局部流体梯度的函数,变化范围是1.3 到2.3。世界很多地区,超覆地层压

北邮大统计学基础第二次阶段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 1.某地区工业总产值20055年为40亿元,2010年为60亿元,其年平均 发展速度为( )。 A. B. C. D. 知识点: 第五章 学生答 案: [A;]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2.某企业上半年每月初工人人数资料如下: 1月1日4月1日6月1日7月1日610人668人680人690人则该企业上半年月份工人平均人数为( )。 A.(610+668+680)÷3 B.(1/2×610+668+680+1/2×690)÷3 C. D.(610+668+680+690)÷4 知识点: 第五章 学生答 案: [C;]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3.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时间数列( )。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知识点: 第五章 学生答 案: [D;]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4.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 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 A.计算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数 D.企业数 知识点: 第四章 学生答 案: [B;]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5.若根据同一分组资料计算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结果相同, 则可推定( )。 A.各组权数相等 B.各组权数不等 C.各组权数不起作用 D.变量值大致相等 知识点: 第四章

东财《统计学B》在线作业题库及答案

东财《统计学B》在线作业三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得分:40 1.平均增长量等于()。 A.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B.增长量/报告期水平 C.各期水平与上一期水平之比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满分:4分得分:4 2.区别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标志是()。 A.调查单位数目不同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B.收集资料方法不同 C.确定调查单位标准不同 D.确定调查单位目的不同 答案:C 满分:4分得分:4 3.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数值平均数通常是各不相同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D.没有确定的关系 答案:A 满分:4分得分:4 4.由日期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平均数应按()计算。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序时平均数 满分:4分得分:4 5.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A.完全不相关 B.高度相关 C.完全相关 D.低度相关 答案:C 满分:4分得分:4 6.某公司所属三个工厂生产同一产品,要反映三个工厂产量报告期比基期的发展变动情况,三个工厂的产品产量()。 A.能够直接加总 B.不能加总

C.必须用不变价格作同度量因素才能相加 D.必须用现行价格作同度量因素才能相加 满分:4分得分:4 7.总体各单位中标志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为()。 A.组距 B.组中值 C.全距 D.平均值 答案:C 满分:4分得分:4 8.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具体确定调查单位 C.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D.统一调查时间,一起行动 答案:C 满分:4分得分:4 9.成本计划完成指数中,同度量因素是()。 A.计划单价 B.实际单价 C.计划产量 D.实际产量 答案:C 满分:4分得分:4 10.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数列发展水平之差 B.数列发展水平之比 C.绝对增长量和发展速度之比 D.绝对增长量同基期水平之比 答案:D 满分:4分得分:4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得分:40 1.按照所研究变量个数的多少,相关关系包括()。 A.单相关 B.复相关 C.偏相关 D.非线性相关 答案:ABC 满分:4分得分:4 2.经常转移有多种存在形式,以下属于经常转移的有()。 A.所得、财产等经常税 B.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 C.其他经常转移 D.劳动者报酬

2020年整理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和移动平均法.doc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本月有300件产品,单价为2万元/件,6号出售100件,12号购入300件,单价为2.2万元/件,15号出售200件,请问使用加权平均法的月末成本为多少? 加权平均单价:(300*2)+(300*2.2)/(300+300)=2.1(万元) 发出产品的成本:(100+200)*2.1=630(万元) 期末结存成本:(300*2)+(300*2.2)-630=630(万元) 区别: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期末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时,用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各批收入的数量作为权数来确定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从而计算出期末存货和已销存货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这种方法只需在期末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到存货以后,以各批收入数量与各批收入前得结存数量为权数,为存货计算出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每次进货后,都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成本=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数量*本批存货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加权平均法与移动平均法有什么区别? 两种方法都是实际成本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某段时间内的加权。适用于价格变化不大或要求不是特别 精确的成本核算。核算起来比较简单,省时省力。 ●移动加权是指按照上一日结存来加权的。适用于价格变化大或要求精确核算的成本核算。 核算比较费时。 公式: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本批进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本批进货数量) a.移动加权平均单价=(上次结存数量×上次结存单价+本次入库数量×本次入库单价)÷(上次结存数量+本次入库数量) b.本期(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上期结存数量×上期结存单价+∑本期入库数量×本期入库单价)÷(上期结存数量+∑本期入库数量) 1

储量计算方法

油、气储量是油、气油气勘探开发的成果的综合反应,是发展石油工业和国家经济建设决策的基础。油田地质工作这能否准确、及时的提供油、气储量数据,这关系到国民经济计划安排、油田建设投资的重大问题。 油、气储量计算的方法主要有容积法、类比法、概率法、物质平衡法、压降法、产量递减曲线法、水驱特征曲线法、矿场不稳定试井法等,这些方法应用与不同的油、气田勘探和开发阶段以及吧同的地质条件。储量计算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类。静态法用气藏静态地质参数,按气体所占孔隙空间容积算储量的方法,简称容积法;动态法则是利用气压力、产量、累积产量等随时间变化的生产动态料计算储量的方法,如物质平衡法(常称压降法)、弹性二相法(也常称气藏探边测试法)、产量递法、数学模型法等等。 容积法: 在评价勘探中应用最多的容积法,适用于不同勘探开发阶段、不同圈闭类型、储集类型和驱动方式的油、气藏。容积法计算储量的实质是确定油(气)在储层孔隙中所占的体积。按照容积的基本计算公式,一定含气范围内的、地下温压条件下的气体积可表达为含气面积、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的乘积。对于天然气藏储量计算与油藏不同,天然气体积严重地受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地下气层温度和眼里比地面高得多,因而,当天然气被采出至地面时,由于温压降低,天然气体积大大的膨胀(一般为数百倍)。如果要将地下天然气体积换算成地面标准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体积,也必须考虑天然气体积系数。 容积法是计算油气储量的基本方法,但主要适用与孔隙性气藏(及油藏气顶)。对与裂缝型与裂缝-溶洞型气藏,难于应用容积法计算储量 纯气藏天然气地质储量计算 G = 0.01A ·h ·φ(1-S wi )/ B gi = 0.01A ·h ·φ(1-S wi )T sc ·p i / (T ·P sc ·Z i ) 式中,G----气藏的原始地质储量,108m3; A----含气面积, km2; h----平均有效厚度, m; φ ----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 Swi ----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 Bgi ----平均天然气体积系数 Tsc ----地面标准温度,K;(Tsc = 20oC) Psc ----地面标准压力, MPa; (Psc = 0.101 MPa) T ----气层温度,K; pi ----气藏的原始地层压力, MPa; Zi ----原始气体偏差系数,无因次量。 凝析气藏天然气地质储量计算 G c = Gf g f g = n g /(n g + n o ) = GOR / ( GOR + 24056γ o /M o ) 式中,Gc ----天然气的原始地质储量, 108m3; G----凝析气藏的总原始地质储量, 108m3; fg----天然气的摩尔分数;

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1)、移动平均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单位成本=存货成本/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全月平均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原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额*月综合差价率 3)、先进先出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4)、后进先出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5)、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进行存货管理时存货以单个价格入帐 6)、计划成本法

各类平均数的简单定义

各类平均数的简单定义 一、算术平均数 1.简单算术平均数 简单算术平均数主要用于未分组的原始数据。设一组数据为X1, X2,...,Xn,简单的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M=(X1+X2+...+Xn)/n 例如,某销售小组有5名销售员,元旦一天的销售额分别为520元、600元、480元、750元和500元,求该日平均销售额。 平均销售额=(520+600+480+750+500)/5=570(元) 计算结果表明,元旦一天5名销售员的平均营业额为570元。 拓展:一组数据X1,x2...Xn在数a上下波动,则,原数据分别减掉a,得到一组新数据 X1'=X1-a X2'=X2-a .......Xn'=Xn-a 所以X1=X1'+a X2=X2'+a........Xn=Xn'+a 所以:平均数=(X1+X2+....+Xn)/n 将上面的 X1'=X1-a X2'=X2-a .......Xn'=Xn-a 代入 得到了:(X1'+X2'+....+Xn')/n+a 即=x'拔+a 所以:x拔=x'拔+a 2.加权算术平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主要用于处理经分组整理的数据。设原始数据为被分成K组,各组的组中的值为X1,X2,...,Xk,各组的频数分别为f1,f2,...,fk,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M=(X1f1+X2f2+...+Xkfk)/(f1+f2+...+fk) 二、调和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又称倒数平均数,是变量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数值倒数的平均数的倒数。) 调和平均数是给定数据的倒数之算术平均数的倒数。

(简单平均式) (加权平均式) 三、几何平均数 是指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 根据资料的条件不同,几何平均数有加权和不加权之分。 设一组数据为X1,X2,...,Xn,且均大于0,则几何平均数Xg为:[1] 四、位置平均数 位置平均数:是指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或出现频数的多少,确定的集中趋势的代表值,主要有众数、中位数等。 1、算术平均值:有样本标志值的总和除以样本数据个数得出。它是描述样本集中区是最常用的统计量。它的指标仅适用于定比数据和定距数据。 2、中位数: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注意:和众数不同,中位数不一定在这组数据中)。中位数是样本数据所占频率的等分线,它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 得影响,有时也会成为优点。在奇偶数中:第、项分别是中位数。 3、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众数,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用M表示。理性理解:简单的说,就是一组数据中占比例最多的那个数。用众数代表一组数据,可靠性较差,不过,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求法简便。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选择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

可采储量及生产能力

井田境界和储量 第一节井田境界 井田境界 一、井田范围 井田西部基本以黄河为界,北部与邓家庄井田相邻,东部与大东庄煤矿及武 家山煤矿相邻,南部基本以聚财塔北断层为界。井田呈长方形,东西长约 6.2km,南北宽约5km。 二、开采界限 井田内有可采煤层两层,即4和9号煤层。9号煤层由于绝大部分处于带压开采不安全区内,且含硫量较高,结构较复杂,上距4号煤层达70m左右。故4 号煤层为主采煤层。其它煤层做为后期储备资源开采,矿井设计只针对4号煤层。 三、井田尺寸 井田南北走向最小长度为 4.70km,最大长度为 5.05km,平均长度为 4.83km。 井田东西倾斜最小长度为 4.70km,最大长度为7.47km,平均长度为 6.15 km。 煤层的倾角最大为5°,最小为1°,平均为3°,井田平均水平宽度为 6.12 km。 井田的水平面积按下式计算: S=H×L(2.1) 式中:S——井田的面积,K㎡; H——井田的水平宽度,Km; L——井田的平均走向长度,Km。 则,井田的水平面积为:S=6.14*4.83=29.66(K㎡) 。2.1井田的赋存状况示意图见图 井田的赋存状况示意图图 2.1

孟门镇 地垄堡村 冯新村西刘家山 第二节井田工业储量 储量计算基础 (1)根据双柳井田地质勘探报告提供的煤层储量计算图计算; (2)依据《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煤厚,能利用储量最低可采厚度为 0.7m,暂不能利用储量厚度为0.6m;煤的灰份指标,能利用储量灰份最高不大于40%(含40%),暂不能利用储量灰份最高不大于50%(含50%),超过51%则不计储量; (3)依据国务院过函(1998)5号文件《关于酸雨控制区及二氧化硫污染 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内容要求:禁止新建煤层含硫份大于3%的矿井硫份大于3%的煤层储量列入平衡表外的储量; (4)储量计算厚度:夹矸厚度不大于0.05m时,与煤分层合并计算,复杂 结构煤层的夹矸总厚度不超过每分层厚度的50%时,以各煤分层总厚度作为储量 计算厚度; (5)井田内主要煤层稳定,厚度变化不大,煤层产状平缓,勘探工程分布 比较均匀,采用地质块段的算术平均法; (6)煤层容重:4号煤层容重为 1.40t/m3;9号煤层容重为 1.43t/m3

经济可采储量的计算方法

经济可采储量的计算是把储量资本化、按财务准则进行财务评估的一种方法,分为动态的现金流量法和经济极限法。 现金流量法当合同区或油气田已具有初始开发方案或重大调整方案时,评价经济可采储量采用现金流量法。该方法是以一个独立开发工程项目所属的技术可采储量来整体计算。 首先根据技术可采储量减去已采出油(气)量,测算出剩余的技术可采储量;然后,根据开发方案或调整方案的逐年工作量、投产井数,预测出各年度的平均产油量(或产气量),再根据经济评价的基准参数,如采用的油气价、基准收益率,测算出项目在评价期内逐年销售收入,建立项目现金流入剖面。根据项目逐年的勘探、开发投资和经营操作费用、应交纳的税金等全部的投入资金,建立项目现金流出剖面。 项目现金流量=项目现金流入-项目现金流出 按照上述方法将全部产出资金、投入资金逐年折成现值,分别计算评价期内项目净现金流,并计算各方案的净现值及内部收益率,在评价期内历年的净收入变化到零时所对应的评价期内累积油气产量即是该项目的经济可采储量。 如果我们设计了多个可能的开发方案或者调整方案,对每个方案的经济可采储量都进行了经济评价,那么,根据计算结果就可以对各个方案进行优选,在这种方法中,经济综合评价往往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经济极限法未具有开发方案新增的技术可采储量或某一个独立的油(气)藏或开发层系为基本单元进行经济评估时,采用经济极限计算(现金流入=现金流出)。计算步骤: 第一步根据试采油(气)资料确定单井可能最大的稳定产量,参照已开发区同类储层井网密度,可能达到的产量高峰期、递减率,规划出各年度产油量(或产气量)。计算期以采出技术可采储量95%为界限,从而确定计算期采出的技术可采储量。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平时只计算增加,不计算减少,月末一次计算减少数)计算过程及公式如下: 1、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2、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3、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

本 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 举例:假设期初库存10个,金额60元。 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 2、1月10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 3、1月11日发出15个, 4、1月15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 5、1月20日发出10个, 6、1月2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

7、1月22日发出8个 解答: 1、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60+50+60+70+80)÷(10+10+10+10+10)= 2、发出数量=15+10+8= 3、发出商的成本=发出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自己动手练习: 期初A材料库存:3 000千克,单价4元,金额12 000元。7月8日购入2 000千克,单价4.4元,金额8 800元。 7月18日领用4 000千克。 7月25日购入3 000千克,单价4.6元,金额13 800元。7月29日,领用2 000千克。 7月31日,领用500千克。 请用加权平均法计算7月份发出材料的成本。 1、加权平均单价= 2、发出材料数量= 3、发出材料的成本=

油气储量计算方法

西南石油大学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油气储量的计算方法 专业年级:油气开采技术2011级 学生姓名:李桥学号:11105030105 指导老师:刘柏峰职称:讲师 指导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自考本科 论文完成时间2013年3月23日

摘要 油气储量是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它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成果的综合反映。油田地质工作能否准确、及时地提供油、气储量数据,这关系到国家经济计划安排、油田建设投资的重大问题。在油气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都需要计算储量,这是油田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问题。 正因为油气储量计算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就油气储量的各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储量,方法,容积法,物质平衡,水驱曲线,产量递减······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1.1当代中国油气储量的发展 (1) 1.2中国油气储量管理的发展 (1) 1.3中国油气储量工作的新进展 (1) 1.4油气田储量计算的发展现状 (2) 1.5油气储量计算的研究意义 (2) 1.6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1.7本文研究的思路 (2) 第二章概述及储量分类 (3) 2.1油气储量的概念 (3) 1.油气储量 (3) 2.地质储量 (3) 3.可采储量 (4) 4.远景资源量 (4) 2.2工业油气流标准 (4) 2.3 储量分类 (4) 1.探明储量(也称为证实储量) (4) 2.控制储量(也称为概算储量) (4) 3.预测储量(也称为估算储量) (5) 第三章油气储量计算方法 (5) 3.1静态法 (5) 3.2动态法 (5) 第四章容积法油气储量计算 (6) 4.1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的思路及公示 (6) 1.油层岩石总体积 (6)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销售11;采购10,采购价格11;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1+10)=11.111111 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的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权平均法一个月计算一次单位成本,而移动平均法每收进一次存

采区储量计算

第二章采区储量计算 第一节采区边界 采区上部边界为采区回风大巷,下部边界为采区运输大巷,采区西部为二J 九采区,采区东部边界为二五采区。走向长度600 米,斜长400 米,平均倾角15°,面积240000 平方米。 第二节采区储量 按照等高线法求采区储量:所谓等高线法就是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按煤层厚度或倾角大致稳定的范围内沿煤层底板等高线分为若干块段,分别计算各块段的储量,煤层总储量即为单个块段储量之和,本设计采用此储量计算方法。 式中Q—煤炭工业储量,万t;Si—块段水平投影面积,㎞2;α —煤层倾角,采用块段内的平均倾角,15o;Mi—块段煤层的平均厚度,m;Yi—块段内煤层的容重,t/m3。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及煤层底板等高线可知:S=248466.3m2,α =15°, Mi=2.71m2 Yi=1.5t/m3 代入上式得:Q=248466.3×2.6×1.5 cos15° =93.6 万t 所以,本采区的工业储量为93.6 万t。矿井的可采储量公式为:Z=(Zc-P)×C 式中Z—矿井可采储量,万t;Zc—矿井工业储量,万t; P—各种永久煤柱储量损失之和,万t;C—采区回采率,薄煤层不低于0.85;中厚煤层不低于0.80;厚煤层不低于0.75,本矿井取0.80。Z=(93.6-13.26)×0.8 =64.3 万t 采区储量表地质储量(万吨)煤层可利用地永久煤质储量 二2 80.34

可采储量(万吨) 64.3 柱 13.26 合计 93.6 备注 第三节 采区生产能力 采区设计年工作日300 天,每天三班作业,三班生产。采区生产设计一个采煤队。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的确定a、回采工作面日生产能力A1=L×h×b×r×K1×K2 =120×2.6×1.2×1.5×0.95×0.8 =426.8(t) 式中A——日生产能力,吨L——工作面长度,m b——工作面推进度,m h——工作面平均采高,m r——煤的容重,取1.5t/m3 K1——工作面回采率,取95% K2——正规循环率,取80% b、掘进出煤量掘进出煤量一般为采面出煤量的5%,故掘进出煤量为A2=426.8×5% =21.2(吨)故采区日出煤量为:426.8+21.2=448(吨)c、生产能力确定采区设计年生产能力为A=(A1+A2) ×D =448×300 =134400(t) 式中A——采区生产能力,吨D——年生产日数,取300 天根据以上计算采区生产能力为14 万吨。 第四节采区服务年限 采区的生产能力要求与采区的储量相适应,使采区具有合理的 服务年限。按照掘进先行、以掘保采、采掘并举的原则,避免开采强度过大,确保采区正常生产接替。采区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有如下关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加权平均法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2006-12-28【大中小】【打印】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倒算法的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 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 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 存金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统计学常用公式汇总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 第三章统计整理 a) 组距=上限-下限 b) 组中值=(上限+下限)÷2 c)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 d) 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第四章综合指标 i. 相对指标 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4.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 =实际完成程度(%)/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ii.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或 iii.变异指标 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标准差: 简单σ= ;加权σ= 3.标准差系数: 第五章抽样估计 1.平均误差: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2.抽样极限误差 3.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第七章相关分析 1.相关系数 2.配合回归方程y=a+bx 3.估计标准误: 第八章指数分数 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1)数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相对数变动分析: = × 绝对值变动分析: - = ( - )×( - ) 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 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 a.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为: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详细解说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详细解说 一、移动加权平均的缺点 随着ERP系统的普及,企业数据计算能力大为提高,多数的企业已经不再使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而是使用广泛使用移动加权平均,发生一笔就计算一笔,但是一旦账务有差异,核对起来太麻烦,绝对的不发生差错是不可能的,而一旦发生,则不可追溯,也很难讲数据按指定的时点还原,即使系统逻辑是正确的,但是数据的输入是靠人工采集的,有时也难免发生遗漏、重复或错误,然后再重新核对、计算、调整就相当困难了。 二、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优缺点 对于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才进行单价计算,计算方法较简单;在物价上涨或下跌时,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衷;企业不能随意挑选进货成本以调整当期利润。但是,这种方法下个月才能确定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成本,平时不能提供发出和结存的单价和金额,不利于对存货加强日常管理;而且,期末核算工作量较大。因此,这种方法只适于存货品种较少,而且前后收入存货单位成本较大的企业采用。 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优缺点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金额】÷(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试用这种方法,当月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必须要等到下个月才能得到。 例如: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8月份物料A的平均单位成本= ==12.727(元) 8月份物料A发出成本=400×12.727=5090.8(元) 8月份物料A的期末结存成本=1500+5500-5090.8=1909.2(元) 或者:期末结存成本=150×12.727=1909.05(元)

(完整版)第三章平均指标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 一、填空题 1.平均指标是表明__________某一标志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_________的统计指标,也称为平均数。 2.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不决定于权数的大小,而决定于权数的________的大小。 3.几何平均数是n个__________的n次方根,.它是计算和平均速度的最适用的一种方法。 4.当标志值较大而次数较多时,平均数接近于标志值较的一方;当标志值较小而次数较多时,平均数靠近于标志值较的一方。 5.当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利用组中值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假定各组内的标志值 是分布的,其计算结果是一个。 7.中位数是位于变量数列的那个标志值,众数是在总体中出现次数的那个标志值。中位数和众数也可以称为平均数。 8.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数的一种,它是的算术平均数的。 9.当变量数列中算术平均数大于众数时,这种变量数列的分布 呈分布;反之算术平均数小于众数时,变量数列的分布则 呈分布。 10.较常使用的离中趋势指标 有、、、、 、。 11.标准差系数是与之比。 12.已知某数列的平均数是200,标准差系数是30%,则该数列的方差是。 13.对某村6户居民家庭共30人进行调查,所得的结果是,人均收入400元,其离差平方和为5100000,则标准差是,标准差系数 是。 14.在对称分配的情况下,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的。在偏态分配的情况下,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的。如果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称为偏态。如果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则称为偏态。 15.采用分组资料,计算平均差的公式是,计算标准差的公式是。 二、单项选择题 1.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A受各组次数f的影响最大B受各组标志值X的影响最大 C只受各组标志值X的影响 D受各组次数f和各组标志值X的

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

附录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 计算方法 一、开拓煤量就是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得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采(盘)区大巷、回风石门、回风大巷、主要硐室与煤仓等开拓掘进工程后,形成矿井通风、排水等系统所圈定得煤炭储量,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与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得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开拓煤量按下式计算: Q开=(LhMD-Q地损-Q呆滞)K 式中:Q开——开拓煤量,t; L——已完成开拓工程得采(盘)区煤层平均走向长度,m; h——已完成开拓工程得采(盘)区煤层平均倾斜长,m; M——开拓区域煤层平均厚度,m; D——实体煤容重,t/m3; 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 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得可回采部分与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得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 K——采区回采率。

二、准备煤量就是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得采(盘)区主要巷道掘进工程,形成完整得采(盘)区通风、排水、运输、供电、通讯等生产系统后,且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得煤层中,各区段(或倾斜条带)可采储量与回采煤量之与。准备煤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Q准——准备煤量,t; L i——第i个区段得采煤工作面有效推进长度,m; l i——第i个区段得平均采煤工作面长度,m; M i——第i个区段得煤层平均厚度,m; D i——第i个区段得实体煤容重,t/m3; K i——第i个区段得工作面回采率; q i——第i个区段得巷道掘进出煤量,t; n——区段个数; Q回——回采煤量,t。 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一)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所圈定得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得煤巷条带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后,各单元评价测点测定得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