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指导书2016讲解
实验二 级进模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指导书

级进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指导书一、实验名称级进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二、实验目的通过对模具设计系统模块应用,了解基于通用CAD系统平台进行模具设计专用模块开发的意义、原理及一般方法。
了解参数化建模、装配建模、关联技术等对于模具CAD系统开发的重要意义。
总结利用CAD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以及利用专用CAD系统模块进行模具设计的特点和优势。
三、实验项目设置实验类型:设计型计划学时:6每组人数:1-2主要设备:软件UG NX 4.0/UG PDW所在实验室:材料学院机房四、预备知识熟悉NX图形界面的基本功能,并掌握NX Modeling和Assembly的基本概念。
五、背景知识级进模又称多工位级进模、连续模、跳步模,它是在一副模具内,按所加工的工件分为若干等距离的工位,在每个工位上设置一个或几个基本冲压工序,来完成冲压工件的加工。
级进模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冲压工艺设计和模具结构及零件设计两大部分。
冲压工艺设计的任务是依据钣金零件的形状特点确定冲压成形工序,保证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合理性,而模具结构及零件的设计则是根据冲压工艺设计结果,确定可实现冲压工艺要求的模具总装结构和具体零件形状,保证模具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并能有效地工作。
在级进模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成形工艺的可行性、模具的可加工性以及模具的强度等,而且还要考虑模具与条料在工作过程中是否会产生干涉等问题,对设计人员要求较高。
目前,一副中等复杂程度级进模的设计,一般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
PDW系统(多工位级进模向导)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级进模设计环境,封装了模具设计专家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模架库、镶件库和标准件库,采用了关联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流程的上、下游间紧密关联。
设计便捷,修改灵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级进模的设计效率。
图1 PDW设计流程图五、实验步骤及操作指导以下将同过一个零件实例,展示利用PDW模块设计级进模的大致过程图2 设计零件实例1 启动PDW工具条启动UG NX4.0,点击右上角的start,选择All Applications->Progressive Die Wizard,即可调出PDW工具条图3 启动PDW工具条图4 PDW工具条2 工程初始化在PDW工具条上选择按钮,会弹出工程初始化对话框。
《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CAD》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CAD)》实验指导书姓名:院系:班级:学号:2013年1月目录实验一Protel 99SE 使用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绘制原理图——555震荡电路. (5)实验三绘制原理图——晶体测试电路 (7)实验四元件库的制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生成电路原理图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工程实例——绘制I/V信号变换调理电路原理图 (15)实验七熟悉PCB编辑环境和设计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人工布线制作PCB——555震荡电路 . (20)实验九自动布线制作PCB——晶体测试电路 (24)实验十PCB元件库的制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一工程实例——绘制I/V信号变换调理电路PCB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二电路仿真 (32)实验一Protel 99SE 使用基础一、实验目的1、熟悉Protel 99 SE 的设计界面,熟练掌握对设计数据库中的文件夹和文件的操作。
2、掌握设计数据库的概念,以及建立、打开和关闭等操作。
3、熟练原理图设计环境。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教学指导书

2013-2014学年第1学期《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指导课程编码:总学时/周学时:32教材: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土木工程类)》(第1版)授课教师:《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教学一、实践的性质与任务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测绘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地理科学专业的选修课,该课程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绘图,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特性,学习和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计算机绘图的动手能力,提高绘图的操作水平。
二、实践课程目的与要求1.实践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安排上机操作,学生应掌握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能,使学生熟悉AutoCAD界面,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制图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绘图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使用AutoCAD画出基本的二维图形,并能绘制简单的建筑施工图,初步具备计算机辅助制图能力。
2、实验的要求(1)熟悉AutoCAD的操作界面;(2)重点掌握绘图工具栏和修改工具栏的使用;(3)重点掌握图层、尺寸标注和文字样式等的设置与管理;(4)熟悉图块的创建和使用;(5)能绘制基本的二维图形;(6)能绘制简单的建筑施工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
三、实践教学安排(见表1)表1 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内实践安排分配表项目一:坐标系统练习学时:2目的:1. 熟悉操作界面。
2. 熟练掌握绝对坐标和相对坐标的表达方法。
3.掌握图形文件存盘和打开的方法。
上机要求:1.利用坐标和直线绘制分别绘制边长为40的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制造作业指导书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制造作业指导书第1章 CAD与制造概述 (4)1.1 CAD技术发展简史 (4)1.2 制造业中的CAD应用 (4)1.3 CAD与制造的关系 (4)第2章 CAD系统的硬件与软件 (5)2.1 CAD系统硬件配置 (5)2.1.1 处理器(CPU) (5)2.1.2 内存(RAM) (5)2.1.3 显卡(GPU) (5)2.1.4 存储设备 (5)2.1.5 输入设备 (5)2.1.6 输出设备 (5)2.2 CAD系统软件组成 (5)2.2.1 操作系统 (6)2.2.2 CAD应用软件 (6)2.2.3 辅助工具软件 (6)2.3 常用CAD软件介绍 (6)2.3.1 AutoCAD (6)2.3.2 SolidWorks (6)2.3.3 CATIA (6)2.3.4 Pro/ENGINEER (6)2.3.5 Rhino (6)第3章二维CAD绘图基础 (6)3.1 绘图环境的设置 (6)3.1.1 单位设置 (7)3.1.2 图层设置 (7)3.1.3 绘图界限 (7)3.1.4 栅格设置 (7)3.2 基本绘图工具 (7)3.2.1 直线 (7)3.2.2 矩形 (7)3.2.3 圆 (7)3.2.4 圆弧 (7)3.2.5 点 (7)3.3 编辑与修改图形 (7)3.3.1 选择对象 (8)3.3.2 删除对象 (8)3.3.3 移动对象 (8)3.3.4 复制对象 (8)3.3.5 旋转对象 (8)3.3.6 缩放对象 (8)3.3.7 偏移对象 (8)3.3.8 镜像对象 (8)3.3.9阵列对象 (8)第4章三维CAD建模基础 (8)4.1 三维建模环境设置 (8)4.1.1 单位与精度设置 (8)4.1.2 视图设置 (8)4.1.3 工作空间设置 (9)4.1.4 快捷键设置 (9)4.2 基本三维建模工具 (9)4.2.1 点 (9)4.2.2 线 (9)4.2.3 面 (9)4.2.4 实体 (9)4.2.5 组合体 (9)4.3 三维模型编辑与修改 (9)4.3.1 修改基本几何元素 (9)4.3.2 实体布尔运算 (9)4.3.3 曲面建模 (9)4.3.4 参数化编辑 (9)4.3.5 剖面编辑 (10)4.3.6 模型分析 (10)第5章 CAD工程图绘制 (10)5.1 工程图概述 (10)5.2 工程图绘制方法与步骤 (10)5.2.1 绘图前的准备 (10)5.2.2 绘制基本图形 (10)5.2.3 绘制尺寸和公差 (10)5.2.4 绘制标题栏和技术要求 (11)5.3 工程图标注与注释 (11)5.3.1 标注方法 (11)5.3.2 注释方法 (11)5.3.3 标注与注释的注意事项 (11)第6章 CAD装配体设计 (11)6.1 装配体设计概述 (11)6.2 装配体设计方法与步骤 (11)6.2.1 装配体设计方法 (11)6.2.2 装配体设计步骤 (12)6.3 装配体干涉检查与调整 (12)6.3.1 干涉检查 (12)6.3.2 干涉调整 (12)第7章 CAD与制造工艺 (12)7.1 制造工艺概述 (12)7.2 CAD与数控编程 (13)7.2.1 CAD与数控编程的关系 (13)7.2.2 数控编程基本原理 (13)7.2.3 CAD在数控编程中的应用 (13)7.3 CAD与模具设计 (13)7.3.1 CAD与模具设计的关系 (13)7.3.2 模具设计基本流程 (13)7.3.3 CAD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13)第8章 CAD数据交换与输出 (14)8.1 CAD数据格式与交换 (14)8.1.1 数据格式概述 (14)8.1.2 数据交换标准 (14)8.1.3 数据交换方法 (14)8.2 CAD数据输出方式 (14)8.2.1 图形输出 (14)8.2.2 数据输出 (14)8.3 打印与输出设置 (15)8.3.1 打印设置 (15)8.3.2 输出设置 (15)第9章 CAD协同设计与制造 (15)9.1 协同设计概述 (15)9.1.1 协同设计的基本概念 (15)9.1.2 协同设计的发展历程 (15)9.1.3 我国协同设计的应用现状 (16)9.2 CAD协同设计方法与工具 (16)9.2.1 协同设计方法 (16)9.2.2 协同设计工具 (16)9.3 CAD与制造系统集成 (16)9.3.1 集成方法 (16)9.3.2 关键技术 (17)第10章 CAD与智能制造 (17)10.1 智能制造概述 (17)10.2 CAD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17)10.2.1 设计环节 (17)10.2.2 制造环节 (17)10.2.3 管理与决策环节 (18)10.3 智能CAD与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8)10.3.1 设计与制造一体化 (18)10.3.2 自适应设计 (18)10.3.3 云端协同设计 (18)10.3.4 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 (18)10.3.5 个性化定制 (18)10.3.6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18)第1章 CAD与制造概述1.1 CAD技术发展简史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简称CAD)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CAD技术也应运而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教学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教学实验指导书第一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教学实验指导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实验一基于参数化特征建模技术建立三维标准件库一、实验目的1.掌握参数化特征建模方法;2.在PROE环境下,掌握基于参数化特征建模技术建立三维标准件库。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1.PIV计算机系统2.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 3.Pro/ENGINEER 三维实体造型软件三、实验步骤1.记录标准件库资料下面是GB/T819.1十字槽螺钉例子,详细规格见实验指导书。
2.三维参数化标准件图库的建立(1)建立参数模型(2)确定标准件的尺寸特征参数名(3)确定标准件尺寸关系(4)建立三维参数化标准件图库3.三维标准件特征参数库的建立根据步骤1中的原型紧固件已确定的尺寸和步骤2中确定的特征参数名,将所有规格全部录入到标准件参数库中形成三维标准件特征参数库,并将这些几何特性参数存放在数据库中。
4.使用三维标准件库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用打印机输出三维标准件图库和标准件特征参数库;论证参数化特征建模技术在CAD系统中应用的优缺点。
1 实验一基于参数化特征建模技术建立三维标准件库实验指导书一、PRO/E族表介绍族表是很多相似零件(或组件或特征)的集合,这些零件(组件/特征)从结构上看很相似,但在一些细节部份不同,比如尺寸大小或详细特征等。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螺钉、螺母,同一个标准(如GB/T819.1)里,会有多达上百种不同规格,但它们看起来是一样的并且具有相同的功能,所以我们把这上百种规格的螺钉看成是一个零件族。
“族表”(Family Table) 中的零件也称表驱动零件。
二、族表结构族表,本质上是用电子表格来管理模型数据,它的外观体现也是一个由行和列组成的电子表格。
还是用螺钉来说,GB/T819.1里的上百种螺钉,外形都是一样的,只是尺寸有变化,比如螺纹规格、螺钉总长、螺纹长等等,在标准里,是这样描述这些数据的:我们把这个表格变换一下,变成下面这样(部份数据):三、创建三维标准件库1. PRO/E环境下,创建一个普通模型,作为原始模型来使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数控加工实验指导书.

三维产品及复杂曲面CAD/CAM实验指导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CAD/CAM集成技术实验室三维产品及复杂曲面CAD/CAM实验指导书1.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图、计算机图形学、CAD/CAM、数控机床等方面的知识,独立进行数字化产品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2. 实验要求(1)由教师提供产品实物模型或学生自行选择实物模型。
(2)由学生独立对产品模型进行测绘,在CAD/CAM系统(Pro/E、UG、SolidWorks等)的支撑下,在计算机上完成零件造型。
(3)在CAD/CAM系统(Pro/E、CAXA、MasterCAM等)的支撑下,由学生完成数控编程和加工仿真。
(4)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PC通信参数的设置。
(5)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加工的模拟仿真及空走刀。
(6)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工件的实切。
3. 注意事项(1)实验者在实验前熟知有关知识。
(2)实验者在实验前制定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列出所使用的机床、刀具、辅具、量具清单,交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约定实验时间。
4. 提交文档(1)实验的目的及构想(2)零件的二维零件图(3)零件的三维实体模型图(使用软件自定)(4)零件的加工工艺定义(刀具、主轴转速、进给量、切削余量)(5)由指导教师指定的零件某道工序的加工过程仿真图(6)零件的NC加工程序代码5. 主要参考文献(1)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孟肖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2)现代数控机床,毕承恩、丁乃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3)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林洁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4)MasterCAM8模具设计教程,严烈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5)相关课程教材6. 成绩判定由实验室工作人员根据实验准备、进行的情况及所提交的文档,并以口头提问、单项抽查等方式对实验者进行个别考核后,综合评定成绩。
7. 数控铣床编程注意事项(1) 工件坐标系的确定及程序原点的设置工件坐标系采用与机床运动坐标系一致的坐标方向,由于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通常采用G54~G59设定坐标系。
proE-界面和草绘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指导书-----Pro/ENGINEER Wildfire 4.0 使用手册第一部分界面和草绘王晓芳2010年8月25日1.Pro/ENGINEER Wildfire 4.0基本操作【内容与要求】本课简要介绍Pro/ENGINEER Wildfire4.0的功能特点,介绍在建模工作环境中的一些基本操作,为后面学习做准备。
本课应重点掌握如下内容:●了解Pro/ENGINEER Wildfire4.0建模特征●熟悉Pro/ENGINEER Wildfire4.0工作界面●了解定制窗口布局和建立映射键的方法●了解系统参数的配置方法以及练习文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在Pro/ENGINEER Wildfire4.0环境中文件的打开、保存等基本操作1.1 Pro/ENGINEER Wildfire模块简介Pro/ENGINEER Wildfire的主要模块介绍如下:Pro/ENGINEER-Foundation——软件基本功能包Advanced Assembly Extension(AAX)Interactive Surface Design Extension II(ISDX)Mechanism Design Extension(MDX)1.2 熟悉Pro/ENGINEER Wildfire 4.0工作界面Pro/ENGINEER Wildfire 4.0零件设计模块的工作界面如图1-1所示,其他模块界面的风格也大致如此。
图1-1 零件设计模块的工作界面下面以零件设计模块为例,介绍Pro/ENGINEER Wildfire 4.0的工作界面。
Pro/ENGINEER Wildfire 4.0的工作界面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主菜单区:位于窗口的上部,放置系统的主菜单。
不同的模块,在该区显示的菜单及内容有所不同。
主菜单工具栏区:一些使用频繁的基本操作命令,以快捷图标按钮的形式显示在这里,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快捷图标的显示状态。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撰写人:刘庆华审定人:目录第一部分 绪论第二部分 基本实验指导实验一 绘图环境设置实验二 基本绘图命令练习(一)实验三 基本绘图命令练习(二)实验四 图形编辑命令练习(一)实验五 图形编辑命令练习(二)实验六 文字与云线实验七 图层练习实验八 尺寸与标注练习实验九 综合练习实验十 三维绘图练习(一)实验十一 三维绘图练习(二)实验十二 块的练习实验十三 综合练习第一部分绪论本指导书是根据《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的,适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1、本课程实验的作用与任务美国 Autodesk 企业开发的一个交互式绘图软件,是用于二维及三维设计、绘图的系统工具。
可以使用它来创建、浏览、管理、打印、输出、共享及准确复用富含信息的设计图形。
AutoCAD具有完善的图形绘制功能以及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并且可以进行多种图形格式的转换,具有较强的数据交换能力。
因此,在设计艺术学(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及视觉传达专业)和动画专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有效的设计表现方式。
通过该课程使学生掌握软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并且由浅入深地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2、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本课程所有实验均需上机进行,每个实验都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并根据实验要求提供若干难度不同的实验题,学生上机时可根据教师的具体安排、学时要求和个人熟练程度,选择每个实验的部分内容作为练习。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其教学要求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教学目标、要求1绘图环境设置2学会使用Dunit、grid、snap、drawing limits等命令,熟悉F7、F8、F9三个功能键对绘图的辅助作用2基本绘图命令练习(一)2学会使用直线、圆、圆弧、多边形、矩形、椭圆等二维绘图命令,掌握zoom、pan两个图形显示与控制命令的使用3基本绘图命令练习(二)2学会使用多义线、多重线等二维绘图命令,能够自己定义新的多重线格式,掌握精确绘图的三种方式4图形编辑命令练习2熟悉AutoCAD编辑命令的一般模式,掌握拷贝、镜像、阵列等九种命令的使用规则5图形编辑命令练习2掌握延伸、修剪、多义线编辑等八种构造编辑命令,认识夹点能够使用夹点编辑6文字与云线2学会输入并编辑单行文字和多行文字,并且绘制修订云线7图层练习4了解“层”与实体的关系,“层”的特性,如何创建与控制图层,定义图层的颜色和线型8尺寸与标注练习4掌握各种尺寸标注命令、学会定义多种尺寸格式9综合练习(一)2准确绘制平面图10三维绘图练习(一)2掌握简单三维实体的创建命令,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所绘实体的情况11三维绘图练习(二)2掌握用户坐标系统的创建,三维曲面的形成,各种三维建模功能12块的练习2掌握块的创建与使用、属性的定义与使用13综合练习(二)2准确绘制三维立体图合 计26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实验一 绘图环境设置1、实验目的1. 进行基本命令的练习,熟悉软件界面;2. 熟悉F7、F8、F9三个功能键对绘图的辅助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指导书
陈海燕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二0一六年三月印刷
实验一创建不规则特征
1.实验目的:
1)了解不规则特征的类型。
2)掌握创建不规则特征的方法。
2.实验设备及简介:
1)硬件
PC电脑要求内存为256MB以上,64MB以上显存,有网卡,硬盘应有2G空间供使
用。
一般要求15英寸以上显示器,并推荐使用三键鼠标器。
具有标准键盘。
2)软件
PC机上使用Windows 2000(或WindowsXP)。
UG软件一套。
3.实验内容:
1)利用拉伸、旋转、扫描、混合四种基本创建实体的方式创建实体特征。
2)在第一个实体特征上可进行不规则实体特征创建,包括异形孔、倒圆角、倒角、壳等。
4.实验步骤
1)特征—创建—实体,加入设计特征
2)选择不规则形状特征的类型。
如加材料、减材料等
3)选定体积创建方式(拉伸、扫描等)
4)绘制二维截面
5)输入特征深度等相关数据
6)完成
5.实验报告
按照给定零件图在规定的时间独立做出符合要求的零件图,尺寸自定。
实验二创建实体特征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创建实体特征实验
实验项目性质:普通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模具CAD/CAM
实验计划学时: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零件]模块,掌握[拉伸]、[旋转]、[混合]特征的使用,学会使用[拉伸]、
[旋转]、[混合]特征创建零件。
2)练习由二维的三视图来创建三维零件
3)综合运用各种零件造型方法以完成设计练习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用拉伸、旋转、扫描、混合四种基本创建实体的方式创建实体特征;
2)在实体特征进行加材料的操作。
其后进行减材料、肋、轴肩等的操作;
3)在实体特征上可以进行规则实体特征创建,包括孔、倒圆角、倒角、壳等;
4)掌握基准平面、基准轴及坐标系的用途和操作步骤。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硬件
PC电脑要求内存为256MB以上,64MB以上显存,有网卡,硬盘应有2G空间供使
用。
一般要求15英寸以上显示器,并推荐使用三键鼠标器。
具有标准键盘。
2)软件
PC机上使用Windows 2000(或WindowsXP)。
UG软件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以拉伸特征体积创建和孔特征创建为例示范,其他特征创建方式类似
A.伸特征体积创建:
1)创建新的零件文件
2)菜单命令特征-----创建------实体------加材料
3)------拉伸-----实体-----完成
4)系统进入二维绘图模式,绘制所需的二维截面-----完成
5)输入特征的深度(即是拉伸的高度)----确定----完成。
6)若对拉伸后建立的实体不满意,可以通过直接点击实体的面,直接修改尺寸---再生---完成。
7)存档。
B.直孔特征创建
1)特征----创建---实体----孔
2)在出现的孔对话框中,在孔类型选项区选择直孔
3)输入孔的尺寸,包括孔直径和孔深度
4)选取一个平面作为孔的主参照,即由此平面钻出孔
5)选择孔的中心轴定位方式(线性、径向、直径和同轴),并输入定位尺寸
6)完成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按照在规定的时间独立做出符合要求的零件图,未标注尺寸自定(注:可以采取多种创建方式完成),并打印出来。
2)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图1
图2
图3
图4
实验三产品模型及模具设计
实验名称:模具造型设计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实验(设计训练)
所涉及课程:模具CAD/CAM
计划学时:8学时
一. 实验目的
1)综合运用UG各种三维实体与曲面的命令,掌握日常生活用品三维造型设计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模具设计基本流程和实现模具开启的操作方法。
通过使用UG的模具设计功能进行快速规划分模面,完成模具体积块的分割,有效地缩短模具开发时间。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A.产品外观设计
1)三维造型的设计与编辑(如Extrude、Swept、Blend等);
2)曲面的建构;
3)工程图与效果图的输出;
B.模具设计
根据产品及材料的需要,设定合理的拔模角度及收缩率等,定义分型面,建立模具体积块,最后进行仿真开模。
三、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1)硬件
PC电脑要求内存为256MB以上,64MB以上显存,有网卡,硬盘应有2G空间供使
用。
一般要求15英寸以上显示器,并推荐使用三键鼠标器。
具有标准键盘。
2)软件
PC机上使用Windows 2000(或WindowsXP)。
UG软件一套。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测试(具体步骤见附页)
以手机壳为例示范模具设计的基本过程
1、利用UG各种三维实体与曲面的命令,绘制如图1所示的手机壳。
图1 手机外壳效果图
2、建立新模具模型文件
(1)启动UG之后,在菜单单击“文件”——“新建”——“制造”——“模具型腔”(选中缺省模板)——“确定”。
(2)模具装配
进入模具模块之后,添加参照模型,然后创建或装配工件。
(3)模型检验
为了确保顺利拔模,需要对模型进行拔模角检测及厚度检测。
(4)设置收缩率
因为材料在冷却时会收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收缩率,从而放大参照模型。
(5)定义分型面
为了利用分割方法来创建模具体积块,需要创建分型面,如图2所示
图2 创建分型面
(6)建立模具体积块
利用分型面通过分割操作来创建模具体积块,如图3所示。
图3 创建模具体积块
(7)模具开启
在设置了开模步骤之后,可以仿真开模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仿真开模过程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按照在规定的时间独立做出符合要求的产品效果图与工程图,并打印出来。
2)对已设计好的产品进行模具设计,最后将模具开启后的效果图打印出来。
3)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为什么在模具设计过程中要设置收缩率?UG分型面的创建方法有几种?在本设计中你采用了何种方法建立分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