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
乳腺癌的常见症状和治疗

乳腺癌的常见症状和治疗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现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对于及早治疗和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同时,了解和掌握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也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必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常见症状和多种治疗方法。
一、乳腺癌的常见症状1.肿块:乳腺癌最常见的早期信号是体检时能够摸到或自我触摸时能够感知到的肿块。
这些肿块通常不会引起剧烈的疼痛,但触摸时可能会有轻微不适感。
2.皮肤变化:部分乳腺癌患者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皮肤表面变化,如凹陷、增厚、鱼鳞样皮纹等,这些变化往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皮肤问题有所区别。
3.溢液:出现从乳头溢液也是乳腺癌可能存在的信号之一。
溢液可能是血性、浑浊或黄色,并非只有单侧乳腺出现才值得警惕,双侧乳房溢液也可能与乳腺癌相关。
4.皮肤红肿:乳房皮肤的红肿以及感觉到热度等反应可能暗示着身体正在对抗癌细胞的增殖。
5.皮肤硬结:一些患者在体检时可能会发现类似橙皮组织的硬块,这往往是因为癌细胞堵塞导致的淋巴管流动障碍引起的。
6.形态改变:一个常见的症状是乳头的形态改变,如凹陷、倒置等。
同时,受到癌细胞影响的血管会使部分患者感到剧烈疼痛。
二、乳腺癌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作为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的首选方式。
一般而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保留切除还是全切除。
保留切除指仅切除癌肿组织和部分周围正常组织,保持乳房形态;全切除是将整个乳房组织进行切除。
手术后,根据病理分析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治疗。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中。
它通过利用高能量射线杀死癌细胞,以减少术后复发和提高患者生存率。
同时,放射治疗还可用于缓解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疼痛和减少骨转移。
3.化学药物治疗:化学药物治疗通常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一环。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荷尔蒙治疗、靶向治疗、化学药物联合使用等方式。
这些化学药物可通过进一步扰动癌细胞的生长周期和增殖机制达到杀灭或阻止癌细胞生长的目标。
乳腺癌最佳的治疗方法

乳腺癌最佳的治疗方法乳腺癌是乳房组织内发生的一种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为了找到乳腺癌最佳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病人的年龄、肿瘤的分期、其他病史等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乳腺癌治疗方法:1. 手术切除肿瘤: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癌组织,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乳房部分切除术(如乳腺保留术)和乳房全切除术(如乳房切除术)。
这些手术通常需要结合淋巴结清扫术,以确保没有癌细胞扩散到淋巴结,进而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治疗。
2. 放射疗法:放射疗法常与手术结合使用,旨在杀死手术不能切除的被癌组织。
经过手术后通常会给予放射疗法,以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
放射疗法可以通过外部加速器或内部放射源进行,是一种局部治疗的方法。
3.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使用药物来杀死或阻止癌细胞的生长。
其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来输入药物。
化学治疗作为辅助治疗的一种方法,常在手术之前或之后进行,目的是清除术后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减小肿瘤大小,或是预防复发。
化学治疗的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4. 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适用于那些乳腺癌患者中,癌细胞依赖于雌激素来生长和分裂的情况。
内分泌治疗通常通过给予药物来抑制或阻断雌激素的影响,从而减慢或停止癌细胞的生长。
内分泌治疗主要适用于雌激素受体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
5.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抗癌疗法,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或靶点来杀死癌细胞。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靶向治疗主要针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可通过给予靶向药物来抑制HER2蛋白的产生,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6.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癌疗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癌细胞。
这些治疗方法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乳腺癌的治疗通常需要根据患者和肿瘤的具体情况而定。
很多时候,多种治疗方法会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乳腺癌的最佳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最佳治疗方案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女性死亡率最高的肿瘤疾病。
针对乳腺癌的治疗方案有多种选择,如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然而,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应该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最佳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理学特征、分子分型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首先,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根据乳腺癌的早期或晚期分期情况,手术可以选择乳腺肿瘤的切除与否。
在乳腺癌早期,保乳手术是最佳治疗选择,可以保留患者的乳房外形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
而对于晚期乳腺癌,全乳房切除手术是必要的,以确保肿瘤被完全清除。
其次,在手术后,放疗在多数乳腺癌患者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的照射,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它可以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放疗的方式有多种选择,例如传统的外部放疗和最新的内部放疗。
外部放疗适用于乳房手术后患者,而内部放疗则适用于乳腺保留手术的患者。
选择何种放疗方式应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此外,化疗也是乳腺癌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疗通过给予患者药物来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根据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以及患者的病情,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
化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针对乳腺癌的化疗药物也在不断发展,副作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的新进展。
它通过针对肿瘤细胞上特定的受体或信号通路来阻断肿瘤的生长。
靶向治疗的药物有赫赛汀、曲妥珠单抗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或破坏乳腺癌细胞。
靶向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中有较好的反应。
除了上述常见的乳腺癌治疗方式,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例如,乳腺癌康复训练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加强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加快康复进程。
心理治疗也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通过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缓解焦虑和抑郁,更好地面对乳腺癌的治疗和康复。
关于乳腺癌你知道多少

乳腺癌起源于乳腺组织中的恶性细胞,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因此,了解乳腺癌基本知识,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
恶性肿瘤的特点恶性肿瘤具有三大特点。
第一是隐蔽性,潜伏时间比较长,从细胞的突变到能够被影像学设备所探知,一般需要6—8年的时间,使得其能够逃过机体的免疫监视系统。
第二是无序性,乳腺癌在潜伏期间会闷声繁殖、野蛮生长,最终对乳房造成伤害。
第三是流动性,癌细胞会循着淋巴系统进入身体其他部位,常见定植部分位于肺、骨、肝、脑。
乳腺癌早期的症状1.快速增大的乳房肿块患者在乳房或腋窝区域,感觉到一个硬块或肿块,这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症状之一。
肿块通常无痛感,但有时可能伴随轻微的疼痛或不适感。
2.皮肤变化患者可能会出现乳房皮肤的变化,如“橘皮样变”。
3.乳头内陷或回缩乳房形状的改变可能是乳腺癌发展的迹象。
患者乳房的大小、对称性或轮廓可能发生明显变化,进而出现乳头内陷或回缩。
4.乳头血性黏液患者出现乳头血性黏液,是由于癌组织侵及腺管内黏膜细胞,引起黏膜损伤导致。
临床上一般表现为黏液样或者血性的乳头溢液。
5.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通常考虑为乳腺癌转移。
乳腺癌淋巴转移优先转移部位通常是腋下,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硬、无痛感、可推动,数目会逐渐增多并融合成团,甚至与皮肤或深部组织粘连。
乳腺癌的治疗方式1.药物治疗(1)化疗。
通过给予患者细胞毒性药物来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化疗可用于各个乳腺癌阶段的治疗,包括0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或口服给药。
虽然化疗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和脱发等,但它仍然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2)内分泌治疗。
针对性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敏感的患者,依据肿瘤分期及临床风险评估,可以分为绝经前和绝经后。
绝经前女性可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常用的药物有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
绝经后女性可用芳香化酶抑制剂,主要包括来曲唑、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也可单药与CDK4/6抑制剂联合使用,用于晚期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

血行转移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及临床检查后,大多数可得出诊断,部分患者 需细胞学或病理检查确诊。 鉴别诊断:
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内分泌旺盛而调节紊乱的年轻妇女。肿块 明显,肿块圆形或扁圆形,一般在3cm以内。单发或多发,质坚 韧,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分界清楚,无粘连,触之有滑动感。肿 块无痛,生长缓慢,但在妊娠时增大较快。 乳腺增生病:是由于内分泌的功能性紊乱引起,其本质既非炎症, 又非肿瘤,而是正常结构的错乱。一般有典型体征和症状,容易 区别。而硬化性腺病常在乳腺内有界限不清的硬结,体积较小, 临床上常难以与乳腺癌相区别,应通过多种物理检查来鉴别。 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中年妇女,特点是乳房胀痛,肿块可程 周期性,与月经周期有关。 乳腺结核:多为胸壁结核蔓延而来,可溃破,并流出干酪样脓液。 注意检查时常发现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同时存在。临床表现为 炎症性病变,可形成肿块,有时大时小的变化,也常伴有腋下淋 巴结肿大,临床有1/3的患者难以与癌相区别。
临床表现
乳腺轮廊改变:
当肿块较大时,乳腺可有局部隆起,乳腺增大。当肿瘤累及皮 肤或胸肌时,可使乳房变硬,缩小。病人端坐时,患侧乳腺可 提高。。 乳头回缩及朝向改变:乳头扁平、回缩、凹陷、朝向改变,直 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乳腺癌所致的乳头下陷与先 天性乳头内陷不同。后者经常可用手牵拉提出,而乳腺癌所致 的乳头回缩不可能被拉出,而且凹陷的乳头下或周围可扪及肿 块。 乳头的湿疹样改变:最初为乳头瘙痒,乳头上皮增厚、脱屑、 渗液,逐渐出现糜烂,糜烂而反复结痂、剁脱,乳晕皮肤剥脱 后出现红色肉芽,乳头可慢慢变平,最后消失。 乳头溢液伴肿块者,乳腺癌所占的比例较大。溢液可以是无色、 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样、血样、浆液性或 脓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
乳腺癌课件PPT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 乳腺癌概述 • 乳腺癌的症状与诊断 • 乳腺癌的治疗 • 乳腺癌的预防与康复 • 乳腺癌的科研进展
01
乳腺癌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 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 的现象。
特点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之一,男性乳腺癌较为罕见。乳 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地区 和种族差异。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乳腺肿块的 形态、大小、边界和血流情况 ,有助于诊断乳腺癌。
乳腺穿刺活检
对于可疑的乳腺肿块,医生会 进行乳腺穿刺活检,通过病理 学检查确诊乳腺癌。
其他检查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核磁共 振等检查方法也可以用于乳腺
癌的诊断。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
定期进行乳腺自检
女性应养成定期进行乳腺自检的习惯 ,检查乳房是否有异常肿块或变化。
和康复。
家属支持
家庭是患者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 ,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 持,共同度过难关。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与乳腺癌相关的公益活 动和社交团体,与其他患者交流经 验,相互支持。
05
乳腺癌的科研进展
乳腺癌的基因研究
基因突变与乳腺癌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许多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密切相关。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增加了女性患乳 腺癌的风险。
乳腺癌的分类与分期
分类
根据组织形态学分类,乳腺癌可分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非浸润性 癌等。
分期
乳腺癌的分期采用TNM分期系统,包括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 和远处转移情况(M)三个指标。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乳腺癌最佳治疗方案

乳腺癌最佳治疗方案引言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治疗方式的不断更新,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演进。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最佳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辅助治疗和综合治疗等内容。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旨在通过切除肿瘤组织来治疗乳腺癌。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特点,手术治疗可以分为乳腺保留手术和乳腺切除手术两种。
乳腺保留手术乳腺保留手术,也称为肿瘤切除术,是指在保留乳房的基础上,切除乳腺癌组织并清除周围的淋巴结。
这种手术适用于早期、较小型的乳腺癌患者,能够达到除掉肿瘤的效果,并且在外观上较为美观。
乳腺切除手术乳腺切除手术,也称为乳房切除术,是指切除整个乳房组织以及周围的淋巴结。
这种手术适用于乳腺癌较大或进展较快的患者,能够彻底切除肿瘤组织,并能够减小术后复发的风险。
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治疗之后进行的一系列治疗措施,旨在减小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放疗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照射乳房区域,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
放疗可以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放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持续几周到几个月不等。
化疗化疗是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
化疗可以在手术前、手术后或手术中进行,具体方案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化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大,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等,但它对于治疗乳腺癌具有重要的作用。
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是利用药物干扰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乳腺癌组织对雌激素有依赖性的患者,如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
通过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或阻断其作用,内分泌治疗可以阻止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并降低复发的风险。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在乳腺癌的不同治疗阶段中综合应用多种治疗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通常包括手术、辅助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个方面。
手术+辅助治疗手术和辅助治疗的综合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删除肿瘤组织并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乳腺癌图文课件版

目 录
• 乳腺癌概述 • 乳腺癌的诊断 • 乳腺癌的治疗 • 乳腺癌的预防与康复 • 乳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乳腺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乳腺癌是一种发生在乳腺上皮组 织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 癌症之一。
分类
乳腺癌可以根据组织学和分子生 物学特征分为多种类型,如浸润 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髓样 癌等。
。
乳房皮肤改变
乳房皮肤出现凹陷、皱 褶、红肿、破溃等症状
,可能提示乳腺癌。
乳头溢液
非哺乳期出现乳头溢液 ,尤其是血性溢液,应 警惕乳腺癌的可能性。
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常伴有腋窝淋巴 结转移,导致淋巴结肿
大。
02 乳腺癌的诊断
乳腺X线摄影
乳腺X线摄影是乳腺癌筛查的常用方 法之一,通过X线检查乳腺组织的密 度和结构,有助于发现乳腺肿块、钙 化灶等异常表现。
然而,核磁共振检查费用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因此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主要用 于临床怀疑乳腺癌或X线、超声检查阴性时的补充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乳腺癌确诊的金标准,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取乳腺组织进行病 理学检查。
病理学诊断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分级、分期等信息,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 后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乳腺X线摄影存在一 定的辐射,且对于致密型乳腺的检出 效果较差,因此不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
X线摄影对于微小钙化的检出尤其敏 感,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
乳腺超声
乳腺超声是一种无创、无痛、无 辐射的检查方法,通过高频超声 探头检查乳腺组织结构和血流情
况。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乳腺肿块、囊 肿、导管扩张等异常表现,尤其 对于致密型乳腺或X线检查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CCN 骨髓生长因子指南2016.V2
NCCN骨髓生长因子指南FN风险分层管理
防性治疗的患者发生FN,应继续使用G-CSF。 接受PEG-rhG-CSF预防性治疗的患者发生FN,无需额外使用G-CSF。 未接受G-CSF预防性治疗的患者发生FN,没有感染相关并发症风险因素存在时,无 需治疗性应用骨髓生长因子MGF;当存在感染相关并发症风险因素时,应考虑使用 治疗性应用骨髓生长因子MGF。
发热
单次口腔温度测定≥ 38.3℃ 单次口腔温度≥38℃持续超 过1小时。 单次腋下温度≥38℃; 单次腋下温度≥37.7℃持续超 过1小时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6年版)》
FN是肿瘤第一急症
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指南要求,一旦诊断粒缺伴发
热,须2h 内进行治疗,因为在粒细胞缺乏患者中感染可能进
76% 26%
22% 0%
CEF → EPI: 60mg/m2 d1,8
The French Adjuvant Study Group.J Clin Oncol 2001:19:602-611。
含多西他赛方案FN发生率 M77001
FN% 多西他赛+ 曲妥珠单抗 多西他赛单药
25%
18%
9741
FN %
展非常快。
发热
2010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Chin Pharm J,2013March,Vol.48No.5
蒽环类化疗方案FN发生率
FEC100 FEC50
Grade 3/4 neutropenia
25.2%
TAC
11.1%
FAC
Grade 3/4 neutropenia Febrile Neutropenia
三大学会骨髓生长因子指南重视化疗 导致FN的全程管理
重视FN 预防
评估FN 风险
合理应用 G-CSF
NCCN骨髓生长因子指南FN风险分层管理
第一化疗周期前评估
FN发生的危险度为20%以上为高危,10%~20%为中危,<10%为低危, 同时根据患者治疗目的是根治性/姑息性治疗来决定是否使用G-CSF;
多西他赛 60mg/m2 多西他赛 75mg/m2 多西他赛 100mg/m2
Grade 3/4 neutropenia
Febrile Neutropenia
76%
5%
84%
7%
93%
14%
多西他赛+H Grade 3/4 neutropenia Febrile Neutropenia
多西他赛+H +Per
A→T→C q3w 、AC→T q3w
A→T→C q2w +GCSF 、AC→T q2w +GCSF
33%
6%
Michel Marty et al. J Clin Oncol 2005,23:4265. Marc L. et al. J Clin Oncol 2003,21:1431.
多西他赛单药FN发生率
NCCN骨髓生长因子指南FN风险分层管理
第二及后续化疗周期前评估
第二周期和后续周期化疗前评估患者,当前一周期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或其他剂量限 制性粒细胞减少事件时,前一周期已经在用G-CSF的患者考虑化疗减量或更换化疗方案。 前一周期没有使用G-CSF的,考虑使用G-CSF(二级预防)。 第二周期和后续周期化疗前评估患者,前一周期未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或其他剂量限 制性粒细胞减少事件,应在后续每次化疗周期前重新评估。
PEG-G-CSF的清除途径
可避免ANC过高
可避免ANC过高
血药浓度的自我调节
PEG-rhG-CSF 在体内主要由中性粒细胞表面的 rhG-CSF 受体介导清 除,这与rhG-CSF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清除不同,且随着外周血中中性 粒细胞绝对计数(ANC)的升高,血浆PEG-rhG-CSF 浓度明显下降, 这 种 现 象 被 称 为 PEG-rhG-CSF 血 药 浓 度 的 “ 自 我 调 节 ” ( SelfRegulation)作用 。
乳腺癌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
一般推荐首次给药剂量不得低于推荐剂量的85%, 后续给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初始治疗后的
不良反应,可以1次下调20%~25%。每个辅助化疗方 案仅允许剂量下调2次。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
4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RDI下降首要原因
•超过60%的患者化疗延迟和减量首要原因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出现剂量改变的患者中有超过60% 再次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
密集方案预防使用PEG-rhG-CSF 有效改善III/IV粒细胞缺乏
Lucia Del Mastro et al. Lancet 2015:385(9980)1863-72
评价G-CSF产品用于接受骨髓抑制性化疗患者的FN的一级预防疗效。 N= 5986 乳腺癌 肺癌 结直肠癌 淋巴瘤 30 RCTs 直接、间接和混合治疗对比(mixed-treatment comparison ,MTC) 评估第一化疗周期和所有化疗周期的FN发生OR值。
II. 从患者转移特点讨论治疗决定
乳腺癌化疗--剂量强度保证预后效果
•乳腺癌患者大部分是以治愈为目的,生存期较长。
• 20年随访发现85%以上剂量强度显著改善OS和RFS。
GIANNI BONADONNA et al. N Engl J Med 1995;332:901-6.
乳腺癌化疗基本原则 首次给药剂量不得低于推荐剂量的85%
随机对照、开放标签、多中心IV期乳腺癌、肺癌、卵巢癌 对比PEG-rhG-CSF一级预防和医生决策的FN发生率
肿瘤类型 肺癌 实体瘤 Peg-rhG-CSF一级预防 193(56%) 医生决策 190(55%)
乳腺癌
卵巢癌
92(27%)
58(17%)
所有周期预防性应用
93(27%)
60(18%)
EC→P FEC→P EC→P FEC→P Q3W
淋巴结阳性EBC N=2091
Q2W + PEG-rhG-CSF
Lucia Del Mastro et al. Lancet 2015:385(9980)1863-72
GIM研究:密集化疗有效改善预后
Lucia Del Mastro et al. Lancet 2015:385(9980)1863-72
高危患者不管是接受根治性还是姑息治疗,都须预防性使用G-CSF(一级
预防);
乳腺癌:FN高度风险的化疗方案(>20%)
NCCN指南 ASCO指南
• TAC (辅助)
• 多西紫杉醇+曲妥珠单抗(转 移性的或复发的)
• 剂量密集AC→T (辅助)
• AT(转移性的或复发的,一线)
• TAC (转移性的或复发的,一 线)
• Doc(多西他赛)(转移性的,二 线)
• TAC (辅助)
9. NCCN 骨髓生长因子指南2016.V2 10. ASCO 白细胞生长因子指南2015
乳腺癌: FN中度风险的化疗方案(10%~20%)
• 多西紫杉醇21天方案
NCCN指南
• CMF经典方案(辅助)
• AC→T • AC→T+ 曲妥单抗(辅助) • FEC →T • Paclitaxel 21天方案(转移或复发) • TC
NCCN 骨髓生长因子指南2016.V2
NCCN骨髓生长因子指南 FN风险分层管理
FN发生的危险度为20%以上为高危,10%~20%为中危,<10%为低危; 中危患者,应进一步结合患者风险因素评估FN风险,当有一项以上患 者风险因素时,应预防性使用G-CSF(一级预防)。
10. NCCN 骨髓生长因子指南2016.V2
有利于PEG-rhG-CSF 有利于rhG-CSF
Li Wang et al. Support Care Cancer (2015) 23:3131–3140
.
Pegfilgrastim: Peg-rhG-CSF Filgrastim: rhG-CSF
PEG-rhG-CSF降低FN疗效优于rhG-CSF16
PEG-rhG-CSF vs rhG-CSF
OR=0.66 P=0.04
15. Katy L Cooper, et al. BMC Cancer 2011, 11: 404.
Pegfilgrastim: Peg-rhG-CSF Filgrastim: rhG-CSF
PEG-rhG-CSF一级预防对比医生决策的研究
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 剂量降低、周期延迟
化疗效果降低 总生存率降低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复杂难治的感染 增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死亡
Link BK,et al.Cancer.2001;92:1354-1367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N)—定义
中性粒细胞缺乏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0.5×109/L ; 或预计 48 h 后 ANC< 0.5×109/L; 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 ANC<0.1×109/L;
PEG-rhG-CSF的血药浓度更加稳定, 一个化疗周期仅需使用一次
PEG-rhG-CSF具 有更加稳定的血 药浓度
PEG-rhG-CSF半衰 期长,一个化疗周 期只需一次用药
III期临床研究报告
PEG-G-CSF支持密集化疗方案 --意大利GIM研究
• 氟尿嘧啶和剂量密集化疗辅助治疗EBC;
• 开放标签、2X2析因分析、随机III期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需要G-CSF支持的化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