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适先生《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

合集下载

读胡适先生《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

读胡适先生《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

读胡适先生《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在读完胡适先生的《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后,我深受启发,不禁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胡适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和辛辣的文字向大学毕业生发出了一声耳提面命的警示,希望他们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勇往直前的态度。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对这篇文章的感悟和一些个人的思考。

首先,胡适先生在文章中强调了毕业生要有规划和目标。

他指出,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学术背景上过于浅薄,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但却自以为是地去追求很高的目标,如出国读博、获得高薪工作等。

胡适先生认为,这种盲目追求目标而不顾实际条件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

他告诫毕业生应该理性地审视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目标。

这让我深受启发,意识到在制定人生目标时,应该站在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朝着目标努力。

其次,胡适先生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他指出,大学毕业并不代表着学习的结束,相反,这只是学习的起点。

他呼吁毕业生要持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胡适先生认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此,我深表认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迅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不被淘汰,还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再次,胡适先生在文章中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他指出,职业道德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必须坚守的底线,而不是因为现实的诱惑而放弃的东西。

胡适先生强调道德可以引导人们获得尊重,同时也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

这一点让我感到深深的赞同。

在现实的社会中,诱惑层出不穷,人们往往为了一己私利而放弃了对道德的坚守。

然而,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标准,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最后,胡适先生在文章中对毕业生的人生态度提出了警示。

他指出,很多人在大学期间满怀希望和激情,但却因为现实的磨砺而放弃了自己曾经拥有的梦想和热情。

胡适先生希望毕业生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被外界的压力和困难所左右,坚持走自己的路。

读《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

读《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

读《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许建晶我虽作为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却有眼福读到思想、内涵深刻的好文章,实在不能不算是一种幸运。

这篇文章是胡适在1932年写给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的。

正如他所言:“各地的大学生都有毕业的班次,很多的大学生都将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可以想像一下四年后的我站在毕业这个点时会是怎样的茫然与无措,所以感谢胡适的这篇文章带给了我很多的收获与悸动。

胡适为广大毕业生归纳出几条路子,然而排除继续求学之路,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会有堕落的危险,这种危险性在于我们很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欲望和对学生时代人生理想的追求。

我在想这或许只是胡适对四十年代中国毕业生的一种试探,然而今天的在校大学生何止呢?不要等到毕业他们就已经在抛弃对知识的探求和对理想的追求了,不得不感谢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的今天,看吧!周一到周五手机成了课堂上的主旋律,周六、周日就泡网、购物、拉呼,怎一个忙字了得!尚且不说清华、北大的校园生活如何,我所在的大学过得就是这样的生活而自己在渐渐被同化。

既然有“病”就要开“药方”,胡适是个好大夫,他为我们这群愈进入社会就愈有病的毕业生开了三个好方子。

第一:总得时时刻刻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长期有“问问题”兴趣的人,他们总会有“不问就痒”的好习惯,于是他们的人生也就会在这种习惯下获得应有的成功与充实。

而不喜欢问问题的人,他们也就不自觉地抛弃了学问,更何况当今世界,如果只顾吃饭而不求学问,都是会被后进少年所淘汰的。

第二个方子: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没有人可以永远靠一张脸或一张谐养活自己,懂得生活之道的人会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

我们谁也不能保证社会提供的职业适合我们的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痛苦或不堕落,就必须全面发展业余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业余时间有所打发。

第三个方子在我看来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我们总得有一点信心”,信心就像是飞鸟的翅膀,失去它就会错失游翔蓝天的机会。

读胡适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

读胡适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

读胡适<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胡适语:“我心里需要说的话,想来想去,还是这四种药方:要寻问题,要培养兴趣,要有信心,要会自我反省。

”读《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读罢胡适老先生几十年前写的两篇文章,感觉颇深,虽年代久已,可他的教育理念依旧适合当代的大学生们,裨益终生。

为何有千古绝句一说,我想他的文章也可以达此境界吧! 1978年全国开始普及高等教育,恢复高考,很多有抱负,有追求的人终于拨开云雾见太阳,大学给了他们新的生命,一批又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毕业后走上社会,贡献青春,挥洒热情。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中国,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他们的奋斗与建设。

“大学生”在前20年代,是很“时尚”的一族,人数不多,但大都精华辈出。

现在的大学生也是经历了10几年的寒窗苦读,才走进了象牙塔。

我们有很好的教育平台,可真正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的人数比例愈发降低了!究其原因无外乎胡适先生说的几种:抛弃了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抛弃了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追求,变得堕落了。

这些让学生心知肚明的说法,一语道破大学生的弱点,攻击到软肋处。

但对待的态度却不尽相同,有的人则羞愧不已,有的人充耳不闻,有的人用来鞭策自己。

无论属于哪一种人,都不能忘记最基本的东西,不成材要成人。

开学就大四了,很快我们也会迎来实习。

医学是神圣的,容不得半点的弄虚作假,先阶段学到的也是基本的理论知识,很渴望走进医院,真刀实干。

可也明白,理论知道实践,理论是武器,如果我们没有锋利精良的武器,怎敢拿患者的生命开玩笑。

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

拥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心,做一个医生该做的,是根本的职业道德,如果医学院毕业,却走向其它非专业对口的岗位,那么内心会留下深深的遗憾!人生长路,这条医学道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胡适先生也就毕业生以后的人生道路开出了四个药方,读来觉得很有见地,我把他们比作四个标点符号,一一对应,记得牢!第一个方子是‘?’。

赠与今年大学生胡适读后感

赠与今年大学生胡适读后感

赠与今年大学生胡适读后感篇一赠与今年大学生胡适读后感嘿,朋友!最近读了胡适先生的《赠与今年的大学生》,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呐!一开始,我可能还有点漫不经心,心想:“这能有啥特别的?”可看着看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胡适先生那犀利又诚恳的话语,就像一记重锤敲在我心上。

他说大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别随波逐流。

我就在想,哎呀,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声音纷至沓来,我们可能真的一不小心就被带偏了。

也许我们都觉得自己有主见,可真到事儿上,是不是还会盲目跟风呢?他还提到要多读书,积累知识。

这让我反思自己,我是不是有时候太贪玩,把读书的时间都浪费了?我觉得自己可能就是那种“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主儿。

想着要努力读书,可没坚持几天就又打回原形了。

不过,反过来想想,难道我们就不能偶尔放松一下吗?难道非得把自己逼得死死的才算努力?这让我很纠结啊!胡适先生的这篇文章,真像是给我这迷糊的脑袋来了盆冷水,让我清醒了不少。

但我也在想,他说的就一定全对吗?也许在他那个时代适用,放到现在就不一定了呢?总之,这篇文章让我又爱又恨,爱它让我思考,恨它让我发现自己这么多不足。

但不管咋说,读了就是有收获,不是吗?篇二赠与今年大学生胡适读后感哇塞,读了胡适先生的《赠与今年的大学生》,我这心里头啊,那是翻江倒海的!你们说,胡适先生咋就这么厉害呢?他说的那些话,句句都像是戳中了我的心窝子。

他讲大学生要“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就寻思着,我咋就没发现啥值得我死磕的问题呢?难道是我太没心没肺了?还有啊,他让我们“脑子里总得多有几个问题在那里转来转去”,我就想,我这脑子平时转的都是些啥呀?游戏?电视剧?哎呀,真是惭愧得很呐!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的大学生活这么丰富多彩,各种诱惑那么多,想要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也不容易啊!我就经常被手机啊、出去玩啊这些事儿给勾走了魂儿。

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代大学生的无奈?但胡适先生说的也没错,要是一直这么浑浑噩噩的,毕业了能有啥出息?我可不想毕业就失业,那得多惨啊!可是,有时候我又觉得,人生嘛,干嘛非得那么累,非得有那么多问题要思考?开开心心地过,难道不好吗?这是不是有点太没追求了?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很矛盾。

胡适的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的读后感

胡适的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的读后感

胡适的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的读后感篇一胡适的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的读后感嘿,朋友们!读完胡适先生的《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我这心里呀,真是五味杂陈。

说实话,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都啥年代了,胡适先生的话能对咱现在的大学生管用吗?可随着我一页页读下去,我发现,还真别说,有些道理那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胡适先生说,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这让我不禁想到自己,大学这几年,我好像一直都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从来没认真思考过什么值得研究的问题。

也许,这就是我一直觉得迷茫的原因?我觉得吧,这就像在黑暗中走路,如果没有个目标,没有个方向,可不就瞎转悠嘛!他还提到,要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这一点我特别认同。

咱不能一辈子就围着工作转呀,总得有点自己喜欢的事儿做。

像我,喜欢画画,可总觉得这和以后找工作没关系,就没怎么花时间在上面。

现在想想,可能是我太功利了,兴趣这东西,说不定哪天就能成为生活中的一束光呢?不过,我也在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在现实生活中,找工作的压力那么大,谁能轻轻松松就去发展什么非职业兴趣呢?也许只有那些家里有矿的人才能毫无顾忌吧。

但反过来再一想,要是真的因为现实的压力就放弃了自己的兴趣,那人生得多无趣啊!总之,读了这篇文章,我是又感慨又纠结,感觉自己好像明白了很多,又好像还是迷迷糊糊的。

不知道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可能只有不断摸索,才能找到答案吧!篇二胡适的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的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胡适先生的《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我这脑袋瓜里像是炸开了锅!胡适先生说要有问题意识,要能在毕业后还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问题的探究。

我就在想,我毕业后能做到吗?我现在在学校里都懒得去思考那些复杂的问题,以后进入社会,面对各种琐事,我会不会更没心思了?也许我会被生活的柴米油盐给磨得没了棱角,变得麻木不仁?这可太可怕了!还有他提到的非职业兴趣,我觉得这真是个好主意。

但问题是,我现在连自己到底对啥有真正的兴趣都搞不清楚!我好像对啥都有点兴趣,又好像对啥都只是三分钟热度。

读胡适先生《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

读胡适先生《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

读胡适先生《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第一篇:读胡适先生《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读《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偶幸读到胡适先生在1932年6月所作的《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演讲稿,(此文被收录于大学语文课程)深感胡适先生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学者,对那个年代中毕业大学生的殷切希望与教诲,虽说已经过去了八十余载,但这篇演讲对当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仍然具有着现实意义。

胡适先生在演讲中提到,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可能会出现两种堕落:其一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的欲望,其二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追求。

结合自身想必这两种危险也是每一个走出校园初入社会的你我所面临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危险,胡适先生开出了三种防身的药方即“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这三种方法看似朴实无华,但仔细想来其中的奥秘让人感触良多。

这篇演讲稿中的"三法”,胡适先生从30年代到60年代一直推荐给晚辈后生,想必胡适先生对这三法也是很看重的,作为当今的后辈学子更是值得我们去重视。

文中胡适先生特别提到,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合理利用他的闲暇时间,我个人很是赞同,在闲暇的时间多培养非职业的兴趣,这样会使我们有一些精神寄托,最后使我们们有精力去施展能力,学到的那么点兴趣说不定会成为我们通向成功的垫脚石。

人生路上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空话,多培养点兴趣,带上点信心,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篇:读胡适先生《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读胡适先生《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对于胡适先生的《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虽然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有学习过,但是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总是有限,终于有时间认真坐下来仔仔细细的看了几遍这篇与我们大学生有关的文章。

在认真看过这篇文字以后,不免会有一些感想和启发。

胡适先生在文章中提到,在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的时候,容易失去求知欲、容易抛弃在学生时代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些是对于我们这些大一学生来说好像很遥远的,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读后感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读后感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读后感篇1:嘿,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跟你们聊聊我读了胡适先生写的《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这篇文章的感受。

哇塞,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觉自己就像吃了一颗超级大的糖果,甜到心里去了!“小明,你读了胡适先生的文章,感觉怎么样啊?”小华问我。

“哎呀,小华,你不知道,读这篇文章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动画片,让我眼睛都亮了!”我兴奋地回答。

“真的吗?那胡适先生说了些什么呢?”小华好奇地问。

“嗯,胡适先生告诉我们,大学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就像我们从幼儿园毕业,然后去小学一样,每一步都是新的开始。

”我一边比划一边说。

“哇,那听起来好酷啊!还有呢?”小华的眼睛也亮了起来。

“还有啊,胡适先生说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小猫咪学会自己捉老鼠一样,不能总是依赖妈妈。

”我模仿着小猫咪的样子,逗得小华哈哈大笑。

“哈哈,那我们怎么能做到呢?”小华笑着问。

“就是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

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不能只看答案,要自己动脑筋想。

”我认真地说。

“对哦,那还有什么呢?”小华继续追问。

“胡适先生还说,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就像超级英雄保护城市一样,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社会。

”我挥舞着小拳头,好像自己就是那个超级英雄。

“哇,小明,你说得真好!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小华越来越感兴趣了。

“就是要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像我们在学校帮助同学一样。

”我想了想说。

“嗯,我明白了。

那胡适先生还说什么了吗?”小华问。

“他还说,我们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就像小鸭子第一次下水游泳,虽然害怕,但还是要勇敢地跳下去。

”我模仿着小鸭子的样子,摇摇摆摆地走着。

“哈哈,小明,你真逗!那我们怎么变得勇敢呢?”小华笑眯眯地问。

“就是要不怕失败,失败了再站起来,就像我们学骑自行车,摔倒了再爬起来。

”我坚定地说。

“小明,你说得真好!我也要像你一样,做一个勇敢、有责任感的人!”小华拍着手说。

“嗯,我们一起努力吧!就像胡适先生说的,我们要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就像大树一样,给人们带来阴凉。

胡 适毕业赠言两篇读后感

胡 适毕业赠言两篇读后感

胡适毕业赠言两篇读后感《胡适毕业赠言两篇读后感》在阅读了胡适先生的毕业赠言两篇之后,我的内心像是被投入了一颗小小的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

胡适先生的文字,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一位亲切的长辈,用平实且真挚的话语,给即将毕业的学子们送上了温暖又实用的建议。

在他的赠言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

记得刚上大学那会儿,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脚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现实并非如想象中那般美好。

课程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未来的迷茫,一度让我感到无所适从。

就像胡适先生说的,“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曾经陷入过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每天上课、下课、吃饭、睡觉,周而复始,却从未真正思考过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要研究什么样的问题。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

于是,我开始尝试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从历史到文学,从天文到地理,不断地探索,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心理学。

当我确定了这个目标之后,我发现生活变得有了动力。

我开始主动去阅读相关的书籍,参加各种讲座和学术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交流、一起探讨,那种感觉真的很棒。

胡适先生还提到,“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

我的一个舍友,平时除了学习专业课程,最大的爱好就是摄影。

他经常拿着相机在校园里到处拍,有时候为了拍一张满意的照片,能在一个地方蹲守好几个小时。

一开始,我们都觉得他有点不务正业,可后来,他的摄影作品在学校的比赛中获奖,还被推荐到了一些校外的展览上。

更重要的是,通过摄影,他结识了很多校外的朋友,拓宽了自己的人脉。

而相比之下,我之前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专业学习上,很少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导致生活变得单调乏味。

再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

有一段时间,我为了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

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压力也特别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机制1班 21号帅宇军
读胡适先生《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
对于胡适先生的《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虽然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有学习过,但是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总是有限,终于有时间认真坐下来仔仔细细的看了几遍这篇与我们大学生有关的文章。

在认真看过这篇文字以后,不免会有一些感想和启发。

胡适先生在文章中提到,在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的时候,容易失去求知欲、容易抛弃在学生时代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些是对于我们这些大一学生来说好像很遥远的,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棵树的生长,只有不断的从外界吸取营养,才能不断的茁壮成长,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对人来说也是一样,只有不断的学习文化知识,才能变得博学。

在走上社会以后,有很多人从事的职业并不是大学中所学习的专业。

所以,他们就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觉得以前学习到的知识不为所用,就失去了对知识的渴望。

其实,在我看来,不论是否在毕业以后从事与学习专业有关的职业,学习都是不会也不能停止的。

因为如果从事了与大学学习的专业无关的职业的话,等于踏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在一个陌生的领域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去了解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的话,就会在这个领域中站不住脚跟,从而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

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激烈的竞争中你不通过努力取得进步而满足于现状的话,就很容易被那些不断学习知识从而比你优秀的人们所取代而失去竞争力。

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

换个角度说,对于我们大一学生来说求知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在经过了高中的艰苦学习之后,进入大学的我们很容易不适应大学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放松下来,沉迷与各种娱乐之中从而造成了对学习的不冷不热。

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人都是有惰
性的,在紧张的高中时代过去了之后,几乎每个人的想法都是天堂一样的大学生活来了。

可是,我们都不知道,大学的学习和高中的学习是一样重要的。

如果说高中的学习是为了能够进入更好的学校进行学习的话。

那大学的学习就真正是为了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基础了。

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许多老师都对我们说过,大学的学习是轻松的,但是也是重要的。

在大学,课堂时间少,课余时间多,所以,自习成为了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我们往往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所以在课余时间,在娱乐的同学的数量总是大大的超过在学习的同学的数量。

如此以来,学习便成了我们所忽视的东西。

自习习惯的养成靠的是自身的自制力,所以,不管我们过去是否好好学习了,一定要从现在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自习的习惯,争取大学四年没有白白过去。

胡适先生还说,在踏入社会之后我们很容易失去在学生时代的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因为社会的竞争实在太残酷。

在满怀热情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的时候,往往发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是那么的大。

所以好多人就会心灰意冷,失去了在学生时代的激情。

还记得在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堂上,老师对我们说过,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主动的总是人。

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是坚定的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并实实在在的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未来,而不是在心里抱怨老天的不公。

其实,就算只要做到坚信未来的美好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们要从在大学里的时候就积极的投入到各种社会实践中去。

在放假的时候做做兼职,体验一下工作的感觉,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一来我们可以体验到工作的辛苦,理解父母的苦心;二来我们可以在兼职的体验中做好对毕业后工作生活的心里准备,而不会那么容易的心情低落。

胡适先生又对我们说,总得有一点信心。

我认为,信心应该是自己给的。

所以,有信心只与自己有关。

只要做到了不断学习知识,和抱有坚定的信念,并不断的暗示自己,那么我们的信心又何止是一点呢?
总的来说,尽人事听天命,我们要做的只是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能够经得起社会对我们的考验。

做好了自己所能做的,我相信社会也不会亏待我们的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