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

合集下载

高三文科附加题题

高三文科附加题题

高三语文加试试题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

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

然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则不应大甚。

若处处有眼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有尺寸限在其中一隙不容偶闭者矣塞极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符。

(选自《闲情偶寄》)19.用斜线“/”给材料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20.《闲情偶寄》的作者是代的。

(2分)21.简要回答作者认为“漏则不应太甚”的原因。

(2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三国演义》中曹操求贤若渴,曾从敌对阵营里招降过许多人才,如董卓的属下才华出众的陈琳,虽在檄文里痛骂过曹操,但董卓失败后,曹操没有杀他,而是收为己用。

B.《家》中高老太爷临死之前,两次落了“两三滴眼泪”,也许是求生的欲望,或许是家道中落的痛苦,甚至是深深的忏悔,表现了高老太爷复杂的内心世界。

C.《边城》中赛龙舟,捉鸭子,月下对歌,推动了情节发展;河街的吊角楼,古老的白塔,拉缆的渡船,象征了人物的命运。

这些事、物都形象地体现了湘西的地域文化特色。

D.《红楼梦》中,黛玉刚进贾府时,给众人留下的印象是“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这和她给宝玉留下的印象有所不同。

E.《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7年创作的三幕话剧,它以北京一个大茶馆为背景,通过七十多个人物和一系列的小故事描写了五十年的变迁。

每一幕戏写一个时代,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

即清末、民国初和抗战胜利后。

23.简答题(10分)(1)《红楼梦》中作者是怎样通过冷子兴、林黛玉、刘姥姥来介绍贾府的?(5分)⑵《家》的主人公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人。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析其性格的成因。

(5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高考语文复习题: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强化训练1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题: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强化训练1 Word版含答案

附加题强化训练1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

(选自苏洵《名二子说》) 2.苏洵,号____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

(举一例)(2分)3.从文段中能看出作者的两个儿子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选择其中一个加以概括。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名著阅读题。

(15分)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哈姆莱特是体现作者人文主义理想的典型形象。

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苦闷,反映出人文主义者在冲破封建势力束缚过程中的内心矛盾。

B.《凤凰涅槃》是《女神》中的代表作,该诗抛弃了传统诗词对于纯意境的追求,传达了像凤凰涅槃般在旧的毁灭中寻找再生的“五四”精神。

C.《雷雨》中,周萍和周冲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鲁大海和四凤、周萍和四凤都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周冲和鲁大海是异父同母的兄弟,周萍和四凤还是恋人关系。

D.《茶馆》中贯穿全剧的重要人物,除了掌柜王利发,还有正直善良、敢作敢为的旗人常四爷,搞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刘麻子等。

E.《阿Q正传》写阿Q害怕假洋鬼子,挨假洋鬼子打的时候,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可他又欺负小尼姑,这些都表现了阿Q畏强凌弱的个性。

5.简答题。

(10分)(1)《三国演义》“失街亭”这个故事中,马谡有三笑,请具体阐述,并概括由此表现出的马谡的性格。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练习十八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练习十八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练习十八《三国演义》(101-120回)一、填空题1 •司马懿追兵至,姜维推出孔明,司马懿见孔明端坐在上,吓退。

后待蜀兵退入谷中,哀声震天。

司马懿大叹不如孔明。

蜀中人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孔明故意把____________ 让魏劫去,又教兵士多次被俘,以示无备,赚__________ 出战,诱入上方谷中,雷炸火烧。

3 •魏主曹睿托孤,司马懿、 __________ 共扶年仅八岁的曹芳登位。

4. ________________ 姜维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粮诱杀了徐质,又于铁笼山围住了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拜泉,得到甘泉。

5•司马昭以大局为重,愿招降_________ ,此举致______ 城内人心已变。

王基欲劝降_____ ,但其不愿,为乱军所杀,吴军大半降魏。

姜维乘魏国内乱之机, _________________ 。

6•司马昭与贾充合谋杀掉________ ,另立_______ 为帝。

姜维借_______ 之名兴师问罪,_________ 。

7 •司马昭听说蜀主昏庸,姜维避祸在沓中 ___________ ,便派_____ 和_各起大军,浩浩荡荡杀奔蜀国。

二、判断题1 •孔明料事如神,临终前料得魏延必反,授予杨仪一锦囊,嘱咐他魏延反时打开,那时自有斩杀魏延的人。

后来魏延反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马超应声而出斩杀了他。

()2•蜀兵自乱阵脚大败。

在逃离过程中,姜维用郭淮的箭射死了郭淮。

而曹芳欲谋害司马师,结果被司马师先发现,图谋者皆被害。

()3 •司马懿是曹魏集团后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秉政。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死后,司马昭逼魏主禅让,国号大晋。

()4•曹爽威权甚重,众人劝其不宜太过张扬,曹爽不从。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综合练习(十一)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综合练习(十一)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综合练习(十一)选编:袁明祥审核:仲亚贵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9—21题。

(10分)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节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20.“神农之言”“墨子之言”分别代表“九流”中哪两家的学说?(2分)21.作者认为禁绝邪说的最佳途径是什么?(2分)二、名著阅读(15分)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去守街亭,他不听姜维的建议,将兵寨扎在山上,被司马懿指挥将士团团围住,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

B.《边城》中兄弟二人“走马路”,唱歌向翠翠求爱;翠翠同祖父说起梦里让自己飞起来的歌声,祖父“温和悲悯地笑着”,心里想“做梦一辈子更好”。

C.《茶馆》的每一幕都包含许多小的戏剧冲突,由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由壮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人物的命运紧密联系时代的变化。

D.葛朗台贪婪、狡黠、吝啬,为了钱他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也置之不理。

E.《老人与海》中的形象具有象征意蕴,如鲨鱼象征人生的理想和人类作为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欲望,大马林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大海象征变幻无常的人类社会。

23.简答题(10分)(1)革命的消息传到未庄,未庄人心浮动,阿Q异常兴奋。

请列举阿Q采取了哪些“革命”行动。

(4分)(2)《红楼梦》中宝黛初会便发生摔玉的风波,宝玉说:“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都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简要说说“通灵宝玉”的来历。

高考语文附加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附加题--附答案

语文附加题练习卷一一、文言文阅读(10分):长沮、桀溺(1)耦而耕(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3)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节选自《论语•微子》)【注释】(1)长沮、桀溺:两个隐者,与“接舆”一样以事命名,因在水边耕作,所以称“沮”,称“溺”。

(2)耦而耕:古代的一种耕田方法,两人并排用耜(类似铲子)翻土。

(3)耰: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5处)。

(5分)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这一章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愿望和思想?(5分)二、名著阅读(15分):1、下面对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金陵十二钗”指贾府或和贾府有关系的十二个女性主子,其中年龄最小,辈分也最小的是惜春。

B.《呐喊》收集了鲁迅先生1918一1922年间的小说作品,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勇猛的抨击和无情的批判。

其中收录了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C.欧也妮的母亲是一为虔诚的基督徒,她恬退隐忍,温和善良,这个形象与葛郎台的贪婪、无耻形成鲜明的对照。

D.《三国演义》是一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故事取材自“说三分”的民间传说和《三国志评话》,结合了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写成。

E.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里也有很多风雅之事,比如那个著名的“海棠诗社”,在诗社成员中李纨年纪最大,所以大家推举她作裁判。

2、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曹操“奸雄”性格的一个故事。

最新高三语文题库 考试附加题

最新高三语文题库 考试附加题

文科加试题(40分)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并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0分)(1)用斜线(/)给下列划线句子断句。

(6分)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2)庄周是先秦时期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自上面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什么?(2分)答:。

(3)庄周对鲋鱼的做法与监河侯对庄周的做法如出一辙,都是____(用成语或俗语概括)。

(2分)答:。

二、名著阅读题(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边城》:翠翠边看龙舟赛边等爷爷,傩送捉鸭子上岸时,从对话中得知她是翠翠,就邀请她去他们家等。

翠翠误会了他,轻轻地骂了他。

她的黄狗汪汪地叫,翠翠对狗说叫也得看人叫。

而傩送却理会成了另一种意思,便大笑着走远了。

B.《家》: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

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C.《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D.《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这虽然是一个故事简单、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义丰富,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E.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其代表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羊脂球》等等。

(2)《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6)答:(3)试举例分析《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

【推荐】高考语文复习题: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强化训练含答案_1

【推荐】高考语文复习题: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强化训练含答案_1

附加题强化训练2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古自天子至于庶人__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2.文中说到庶人之孝,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介绍一个古代孝的故事。

(不超过20字)(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名著阅读题。

(15分)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共四十多场战争。

重点写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其中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B.“炉中煤”比喻诗人像熊熊燃烧的炉火一样的爱国赤心,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正是“炉中煤”的喻义所在。

C.《子夜》通过吴老太爷的死亡、老乡绅曾沧海个人与家庭生活的急剧变化、冯云卿的进城及其堕落等表现乡村暴动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影响和改变。

D.《雷雨》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E.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的靠背引枕、坐褥等均是“半旧”的,说明贾府当时已经走向了没落衰败,这个封建家族只是金玉其外,实则暗藏种种危机。

5.简答题。

(10分)(1)蜀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读《红楼梦》判词,请按顺序说出是谁。

江苏省泰兴中学考前高考文科附加题三套及答案详解

江苏省泰兴中学考前高考文科附加题三套及答案详解

201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Ⅱ(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余常劝作诗者,莫轻作七古,何也?恐力小而任重,如秦武王举鼎,有绝膑之患故也。

七古中,长短句尤不可轻作,何也?古乐府音节无定而恰有定恐康昆仑弹琴三分琵琶七分筝弦全无琴韵故也。

初学诗,当先学古风,次学近体,则其势易。

倘先学近体,再学古风,则其势难。

犹之学字者,先学楷书,后学行草,亦是一定之法。

(选自《随园诗话·卷一四》)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23.《随园诗话》作者是(朝代) (人名)。

(2分)24.作者对作诗者提出怎样的建议?请简要概括。

(4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官渡之战后,袁绍逃回冀州,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等前来助战,于是袁绍卷土重来。

曹操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在仓亭再次击败袁绍。

B. 《呐喊》展现了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社会的灰色图景,作者认为风雨如磐的中国,挣扎向前的中国,必须经过“涅槃”才能获得新生与腾飞。

C. 《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认为父亲是人类完美贤明的代表,父母关系和谐是人类和谐圆满的象征,后来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让他更坚定这种想法。

D. 《老人与海》的结尾,作者写老人在窝棚里睡着了,梦见狮子,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E.《边城》结尾关于傩送回不回来、白塔能不能再建起的猜测,反映了作者对湘西理想世界在现代社会冲击下是终结还是新生的思考。

26.简答题(10分)⑴《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林黛玉向薛宝钗倾吐了哪些心声?(6分)⑵《家》中写高老太爷临死前让觉新把觉民召回来,答应冯家的亲事不提了。

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4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27~29题。

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起深刻的文化转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文学名著简答题汇编(六)1.《呐喊》中各篇之人物名称:《狂人日记》:陈老五、古久先生、赵贵翁、狼子村的佃户;《孔乙己》:孔乙己、丁举人、掌柜的、酒店小伙弟“我”;《药》:夏瑜、华老栓、华小栓、华大妈、驼背五少爷、红眼阿义、康大叔、花白胡子、夏四奶奶、夏三爷;《明天》:单四嫂子、宝儿、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何小仙、王九妈;《一件小事》:人力车夫、“我”;《头发的故事》:N先生、监督;《风波》:七斤、七斤嫂、九斤老太、赵七爷、六斤、八一嫂、麻子阿四;《故乡》:闰土、豆腐西施杨二嫂、宏儿、水生;《阿Q正传》:阿Q、举人老爷、赵太爷、钱太爷、王胡、小D、吴妈、赵秀才、小尼姑、假洋鬼子、赵白眼、邹七嫂;《端午节》:方玄绰、方太太、金永生;《白光》:陈士成;《兔和猫》:三太太;《鸭的喜剧》:仲密君、仲密夫人、爱罗先珂;《社戏》:双喜、阿发、六一公公、八公公、胖绅士。

2.请说说《哈姆雷特》中的“戏中戏”指的是什么情节?王子哈姆雷特利用戏中戏——让向他献技的伶人演一本跟父王被害情节相仿的戏《捕鼠机》,使亲临剧场的凶手露出马脚。

3.试分析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翠翠这一人物形象。

翠翠天真善良,聪明乖巧,温柔清纯,表面温婉,内心炽热多情。

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

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

傩送远去后,她矢志不渝地等着心上人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着。

4.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

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

请指出下列典型的环境描写出自于哪部(篇)小说并写出作者。

①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②已经到了傍晚,路旁的灯火还没有燃起来。

街上的一切逐渐消失在灰暗的暮色里。

路上尽是水和泥。

空气寒冷。

一个希望鼓舞着在僻静的街上走得吃力的行人——那就是温暖、明亮的家。

③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④索漠城有一条起伏不平的大街,直通高处的古堡,街尽头有一所房子,外表就有这种忧郁苍凉的成分。

街上现在已经不大有人来往,夏热冬寒,有些地方还很阴暗,但有一个特点,鹅卵石铺的路面总是干爽、清洁,发出响亮的回声……①鲁迅《药》②巴金《家》③沈从文《边城》④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5. 沈从文《边城》中的老船夫待人接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举出一两细节加以具体说明。

重义轻利:①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

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老船夫必一一捡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认真告诉那人,他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如果不管怎样还是有人给钱,老船夫就拿这些钱托人买茶叶和草烟供过渡人享用。

②老船夫去买肉,人家不要他的钱,但他也不想占屠户的便宜,他会预先把钱算好,猛地把钱掷到钱筒里,提了就走。

6.说说《家》中的高老太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高老太爷是作品中封建家长制和封建专制的代表,他专横冷酷,是一个可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一个代表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

作品也同时表现了他的幻灭感、没落感及亲情未泯的一面。

7. 《茶馆》鲜明地表达了老舍“葬送三个时代”的宏伟主旨,这“三个时代”分别是指哪三个时代?①第一幕: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失败后。

第二幕:辛亥革命失败后各派系军阀统治的民国初年。

第三幕: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统治时期。

8.么说《茶馆》中的戏剧冲突很特殊?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

剧中的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

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

作者也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上的某种邪恶之处。

老舍先生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们与旧时代的冲突。

这是一个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流氓特务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时代,也是一个中国人民对水深火热、灾难深重的社会反抗的时代。

9《茶.馆》第一幕里有哪些冲突?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试列举三组。

①二德子和常四爷、松二爷之间的冲突,揭示了戊戌变法失败后帝国主义横行、社会腐败混乱、流氓恶霸仗势欺人的社会环境;②刘麻子和康六之间的冲突,庞太监和康六、康顺子父女俩的冲突,揭露了旧社会人吃人的黑暗本质;秦仲义和王利发之间的冲突,将封建小业主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展现出来;③庞太监和秦二爷的冲突,表明丫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封建势力(守旧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④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的冲突,预示了用尽压制、暴政手段的清政府在日薄西山之后必将被历史埋葬的命运。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文学名著简答题汇编(七)1.《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与自然的搏斗是胜利还是失败,为什么?小说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可以说桑提亚哥是最后的胜利者,或者说是个失败的英雄(硬汉)。

老人用自己的技巧和智慧战胜了一条很难捕获的大鱼,而且他继续做着狮子的梦;他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并没有在厄运面前屈服;认为人虽可以被打败,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远也打不垮的。

小说通过描写老人的形象,歌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2. 《哈姆雷特》在写克劳迪斯谋杀老国王之后,还写了四重误杀。

请说出这四重误杀中的任意两重,并说说情节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四重误杀:①哈姆雷特误杀波洛涅斯;②英国国王误杀克劳迪斯的两位使者;③克劳迪斯误杀王后乔特鲁德;④哈姆雷特误杀雷欧提斯。

四重误杀显示了人和命运(环境)之间无奈而尴尬的局面(或:人的脆弱性和命运的残酷性之间相反而又相成的关系)。

伴随着谋杀和误杀而来的是残酷的复仇,而复仇使剧本中充满了血腥的味道;且多线交错的情节推动故事最终走向悲剧性结局。

3.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简述一个《欧也妮·葛朗台》中体现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故事。

①当欧也妮和母亲正在欣赏查理寄存的梳妆匣时,葛朗台开门进来了。

葛朗台太太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叫起来:“上帝啊!救救我们!”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

“是金子!真金!”他叫嚷,“这么多金子!有两斤重。

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②妻子生病,治病需要花钱,这简直就是“抹自己的脖子”。

但他想到花几个看病钱会保住更大一笔财产——这交易划得来。

他请来索漠最有名的医生为太太诊治,战战兢兢地探问:“要不要花很多钱?要不要吃药呢?”最终咬着牙说出:“请你救救她,即使要我一二百法郎也行。

”4.决心为父复仇并要“负起重整乾坤责任”的哈姆莱特为什么要装疯?①保护自我,避免受到迫害(对手克劳狄斯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强大而又阴险,哈姆雷特怕不小心泄漏了心事,反遭敌人的毒手);②迷惑对方,寻找复仇时机(借装疯既可以躲过对方的耳目,也可借此试探对方);③借疯言疯语,发泄对当前黑暗现实的不满。

5.简述《家》中“鸣凤之死”的故事情节。

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可是觉慧只忙着读书写文章。

鸣凤在花园里痛苦地思考,明白了:“她应该放弃他。

他的存在比她的更重要。

”最后她极其温柔而凄楚地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便纵身往湖里一跳。

6.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说《家》中觉新和梅爱情悲剧的主要内容。

觉新和梅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在和觉新的继母周氏闹矛盾后拒婚。

觉新屈从父意与瑞珏成婚。

不久,梅出嫁、守寡、回娘家。

军阀开战,梅跟着他人来高家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

梅忧郁成疾,吐血而亡。

7.虽然身处金钱万能的社会,生活在嗜钱如命的老葛朗台身边,欧也妮的个性并没有被金钱所扭曲,相反她对金钱相当淡漠,请列举两件欧也妮淡漠金钱的事情,并作简要分析。

①欧也妮将自己仅有的积蓄全部送给了堂弟查理,继而又将母亲的遗产全部给了父亲;父亲去世后,又铸造了一个黄金的圣体匣,献给本市的教堂。

这些行动说明她不像一般世人那样重视钱财,把金钱揽在心上。

②欧也妮遭查理离弃后,仍为他偿还巨额债务;还给拿侬终身年金;开办了一所养老院、几处教会小学;捐资开办公共图书馆。

8.《家》中的主人觉新遇事总是采取“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试列举小说中的一个事件加以简要的阐述。

⑴觉新和表妹梅青梅竹马,但当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另有所娶时,他竟无力反抗,违心应允。

⑵当陈姨太以产妇的血光会使老太爷尸体大出血,引起“血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分娩时,他竟屈从于这种鬼话,把妻子送上绝路。

9.《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是位怎样的人?举出一处情节加以说明。

桑地亚哥是位坚毅刚强的老人:他能忍受厄运的重压,虽然已经衰老,但想到的多是力的象征——狮子、抵手比赛,勇敢面对硕大的马林鱼和成群的鲨鱼。

他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的环境都凭毅力和智慧进行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

10.《茶馆》第三幕由哪些情节组成?表现了什么共同主题?第三幕剧由刘麻子给茶馆找女招待,庞四奶请康顺子当“太后”,小宋恩子、小吴祥子勒索王利发钱财,王利发的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去西山,沈处长霸占茶馆,三个老人撒纸钱自悼等情节组成。

这些情节揭示了时代的罪恶。

11.《茶馆》的结构有何特点?在话剧创作中,《茶馆》的结构比较独特,被人称为“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图画一样,将一个一个人物展览出来。

如第二幕中,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个。

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台词也不多,只是在诉说着自己的事情,在茶馆中一闪而过。

比如崔久峰的出现,只是表现他理想破灭后的悲观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不过反映了他那类封建遗老的没落。

即使是起着贯穿作用的茶馆的老板王利发,也不过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着自己。

剧中所有的人物,12.松二爷是一个怎样的人?松二爷是旗人,胆小而懒散。

清朝灭亡前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

民国时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

最后终于饿死。

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文学名著简答题汇编(八)1.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常有个性化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