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钢板表面碳形态分析方法研究(新版)
QSG324.2_2011_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第2部分欧标牌号.tcs

2011 - 03 - 08 发布 首钢总公司 发 布
2011 - 03 - 10 实施
Q/SGZGS 324.2—2011
前言
Q/SGZGS 324《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分为5个部分: ——第1部分:首钢牌号; ——第2部分:欧标牌号; ——第3部分:德标牌号; ——第4部分:日标牌号; ——第5部分:美标牌号。 本部分为Q/SGZGS 324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Q/SGZGS 324.2-2007《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第2部分:欧标(EN)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与Q/SGZGS 324.2-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表面结构光面(B)的平均粗糙度规定; ——订货所需信息增加涂油方式; ——取消标记的规定; ——修改化学成分的规定,取消Alt的规定; ——修改力学性能的规定; ——修改检验和试验,取消检验批重量的规定。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EN 10130:2006《冷成型用冷轧低碳扁平钢产品-交货技术条件》。 本部分与EN 10130:2006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与EN 10130:2006的章条 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与EN 10130:2006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 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部分由首钢技术研究院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首钢技术研究院、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唐牧、姚舜、乔建军。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SGZGS 324.2-2007。
DC03
0.10
0.035
0.035
iData_冷轧板夹杂类表面缺陷研究的进展_彭其春

冷轧板夹杂类表面缺陷研究的进展彭其春1,田 俊1,张学辉2,彭胜堂2,郑 万2(1.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812.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湖北武汉430080)摘 要:随着家电、汽车工业的发展,对冷轧板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冷轧板夹杂类表面缺陷是冷轧板常见缺陷之一,严重影响冷轧板的外观及其使用性能。
探讨了线状缺陷、孔洞、疤/坑3类常见夹杂类表面缺陷的特点、形成原因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冷轧板;夹杂;线状缺陷;孔洞;疤/坑中图分类号:T G14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1043(2009)01 0073 05Progress of research on inclusion induced surface defect of cold rolled sheet PENG Qi chun1,TIAN Jun1,ZH ANG Xue hui2,PENG Sheng tang2,ZH ENG W an2(1.Key Labo rato ry for Ferr ous M etallurg y and Reso urces U tilization o f Ministryo f Educatio n,Wuhan U niv ersity o f Science and Technolo gy,Wuhan430081,China;2.Wuhan Iron&Steel Corp,Wuhan430080,China)Abstract:The dem and fo r quality of the cold ro lled plates is m ore and m ore stringent w ith development o f electrical appliances and automo bile industry.T he surface defect caused by inclusio n is one of the most co mmo n defects of cold ro lled sheet,w hich seri ously affects the outw ard appearance o f cold r olled sheet and its the oper ational perform ance.In this paper Sliver defect,cavity and scar/pit,those thr ee com monly encountered surface defects induced by inclusio n are discussed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 in de scribed,and the w ay to check them put forw ard.Key w ords:cold ro lled sheet;inclusio n;sliv er defect;cavity;scar/pit由于冷轧板的生产过程长、规格薄,因此容易出现诸如线状缺陷(或称条痕)、孔洞、疤/坑、夹杂、氧化铁皮压入、表面裂纹等表面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板材外观及其使用性能。
冷轧带钢板形判别及调控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冷轧带钢板形判别及调控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冷轧带钢板形判别及调控方法研究研究背景及意义:带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制造机械、运输设备、建筑结构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带钢的板形质量对其后续加工和使用的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带钢板形的判别及调控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目的和研究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冷轧带钢板形的判别及调控方法,提高带钢的板形质量。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带钢板形的判别方法:根据带钢表面的几何形状和物理参数来建立带钢板形的评价指标,比如平直度、偏差率等。
2. 带钢板形的调控方法:针对不同的板形缺陷,采用不同的调控方法,如卷边控制、涨弯矫直控制等。
3. 带钢板形优化设计:通过对生产工艺参数和辊道设计参数的优化,提高带钢的板形质量。
4.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的带钢板形判别及调控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优化带钢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根据带钢板形的物理特性,建立带钢板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理论分析;其次,通过实验方法验证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并对不同的带钢板形缺陷采取不同的调控方法;最后,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参数和辊道设计参数,实现带钢板形的优化设计。
预期结果:本研究将建立冷轧带钢板形的判别及调控方法,提高带钢板形的质量,并实现带钢生产过程的优化设计,预期成果包括:1. 冷轧带钢板形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带钢板形质量。
2. 带钢板形的调控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带钢板形缺陷问题。
3. 优化设计的生产工艺参数和辊道设计参数,能够提高带钢板形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4. 提高带钢制造行业对板形质量的认识和重视,推动行业技术发展和进步。
Q SGZGS 324.1-2007 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第一部分首钢(SG)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I CS 77.140.50Q/SG H 46首钢总公司企业标准Q/SGZGS 324.1—2007前 言Q/SGZGS 324《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首钢(SG)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第2部分:欧标(EN)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第3部分:德标(DIN)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第4部分:日标(JIS)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第5部分:美标(ASTM)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
本部分为Q/SGZGS 324《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的第1部分。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首钢技术质量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顺义冷轧分公司、首钢技术质量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乔建军、闻达、唐牧、王丽萍、姚舜。
本标准首次发布。
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第1部分:首钢(SG)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的分类和代号、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首钢生产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钢板及钢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2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23(相关部分)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22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eqv ISO 6892:1998)GB/T 2523 冷轧薄钢板(带)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GB/T 2975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eqv ISO 377:1997)GB/T 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GB/T 5027 金属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试验方法GB/T 5028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GB/T 20066 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Q/SGZGS 322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Q/SGZGS 323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3 分类和代号3.1 钢板及钢带按用途分类见表1的规定。
冷轧钢板退火碳黑缺陷的研究_王泽林

冷轧钢板退火碳黑缺陷的研究王泽林 王衍平(鞍钢集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探讨了冷轧钢板碳黑形成机理,制定出避免碳黑产生的具体方案和合理的吹氢工艺。
采取的改进罩式退火炉生产设备,特别是保护罩内壁积碳的清除工艺,为国内冷轧厂首次试验成功,并在鞍钢冷轧厂退火过程中首次实施。
关键词 冷轧钢板 碳黑 清除Study on Defect of Carbon Dark on Cold Ro lled Steel Plate Caused by AnnealingWang Zelin Wang Yanping (Angang New Steel Co.,Ltd.) Abstract The mechanism o f carbo n da rk fo rmed o n co ld rolled plate is appr oached a nd the specific plan av oiding car bo n dar k a nd the rea so na ble hydro ge n blo wing technolog y a re made.The pr oduction equipment fo r the improv ed cov er annealing furnace specially thetechnolog y fo r remov ing car bo n accum ulated o n th e inner w all of th e pro tec tiv e co v er a re firstly tested in success amo ng dom estic cold r olled strip plants and put into use during the annea ling pro cess in Angang Co ld Ro lled Strip Pla nt .Key Words cold ro lled steel plate ca rbon da rk elimination1 前言冷轧钢板在加热退火时,残留的轧制液挥发出来的气体如不能排除干净,则冷却后会附着在钢板表面形成碳黑缺陷,造成废品。
iData_冷轧薄板表面缺陷研究_高文芳

作者简介:高文芳(1953-),女(汉族),山西离石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教授级高工,从事炼钢和连铸工艺技术的研究。
冷轧薄板表面缺陷研究高文芳(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湖北武汉430080)摘 要:介绍了冷轧薄板表面主要缺陷的形貌、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研究表明:冷轧薄板表面缺陷主要分为常规缺陷和非常规缺陷两大类。
常规缺陷的产生与冷轧工艺质量密切相关,而非常规缺陷的形成机理则比较复杂,可能在炼钢工序也可能在轧钢工序形成,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关键词:冷轧薄板;常规缺陷;非常规缺陷中图分类号:TG 1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1043(2006)03 0022 04Research on surface defects of cold rolled s heetGUO W en fang(Techno logy C enter ofW I SC O,W uhan 430080,Ch i n a)A 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i n troduces t h e appearance ,cause o f for m ati o n o f and precauti o na r y m easure aga i n st the m ajor surface defects o f the co ld ro lled ultra l o w carbon steel shee.t Re search sho w s that the surface defects of the co ld rolled sheet can be d i v i d ed i n to t w o m ajor cate gories ,.i e .nor m a ldefects and abnor m al ones .For m ation of the nor m al defects is close ly relat ed w ith the co ld r o lli n g process ,wh ile t h e m echanis m o f for m ati o n o f the abnor m a l defects is fa irly co m plicated ,very possi b l y due to e ither i n appropriate steel m ak i n g process or r o lli n g process ,and t h erefore ana l y sis on the spec ific case is the only w ay to so lve the pr oble m.K ey words :co l d r o lled shee;t nor m al defec;t abnor m al defect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家电等行业对冷轧薄板表面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
冷轧带材板形判别模式的分析与讨论

冷轧带材板形判别模式的分析与讨论摘要:冷轧带材在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文章通过应用有限条法对冷轧带材的板形判别模式进行公式的求解,得出更好的冷轧带材板形模型的判别方法。
本文通过对残余应力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残余应力分布特点和偏离规律,冷轧带材的宽厚比设计变化产生的对板材形态特征变化的影响,从而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冷轧带材判别方法设计思路板形模型的判别属于板形理论中相当重要的部分,目前来讲板形的控制是主要依据轧带的张应力来判别的,根据不同的张力大小和分别方向来进行判别。
怎样子根据测量仪器和设备测出的情况来判断轧带弯曲的结果和力度,是目前板材模型设计中重要的问题。
也是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提升的空间。
一、板形的判别模型板形的判别模型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个是轧后带材对板形模型产生变形的极限条件,其实也就是稳定性分享问题,还有一个是在受到残余应力压力变化下产生的变形问题,也就是后屈曲问题。
通过仪器采集到系统数据可以通过有限条法,对现有卷曲张力的带材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求的带材的卷曲张力极限值,并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然后通过释放张力后得到卷曲释放后的变化形态。
二、冷轧带材板形判别模式的设计模型冷轧带材板形判别模式主要包含两种类型的方式,一种是比较稳定的模式,另外一种是后屈曲性模式。
(一)稳定型模式稳定型模式是根据有限条法中单元格半分析法进行拆分降维,相对应的降低计算规模和计算成本,并且还持续保存数值的通用性,能够更好的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主要方法:通过对轧后带材进行截取,保持取出带材宽带和原带是相同的,取带材长度相当于屈曲时的半个波长,同时将每一个条元的挠度采用各参数进行表达。
冷轧带材在受到应力挤压情况下会产生一定的屈曲变化,屈曲变化产生的受力是实际测量卷取张力的均值加上带材内部残余应力的总和。
带材中各结线进行位移产生的相关参数随着屈曲弯度变化产生变化,并形成一定的规律,随着转角参数的不同,规律感变得更加均匀。
JIS G3141-2023 冷轧碳素薄钢板和钢带 中文版

JIS G3141-2023 冷轧碳素薄钢板和钢带中文版1. 引言JIS G3141-2023 是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 JIS)制定的关于冷轧碳素薄钢板和钢带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冷轧碳素薄钢板和钢带的分类、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标志和包装要求。
本文档将对JIS G3141-2023 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2. 标准概述JIS G3141-2023 标准对冷轧碳素薄钢板和钢带的分类进行了详细定义。
根据其化学成分和用途,钢板和钢带被分为不同的等级。
标准还规定了冷轧碳素薄钢板和钢带的尺寸范围,并对其表面质量进行了要求。
从技术要求的角度来看,JIS G3141-2023 对冷轧碳素薄钢板和钢带的机械性能、化学成分、细小组织、硬度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此外,还包括了对冷轧薄钢板和钢带的加工性能、电阻率、耐蚀性等方面的要求。
在试验方法方面,标准列举了对冷轧碳素薄钢板和钢带进行机械性能测试、表面检验、化学分析等方面的试验方法。
通过这些试验方法,可以确保冷轧碳素薄钢板和钢带的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 冷轧碳素薄钢板和钢带的分类根据 JIS G3141-2023 标准,冷轧碳素薄钢板和钢带可分为以下两类:3.1 第一类第一类冷轧碳素薄钢板和钢带的化学成分要求较严格,并具有更高的机械性能要求。
这类钢板和钢带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家电制造、建筑工程等领域。
3.2 第二类第二类冷轧碳素薄钢板和钢带的化学成分要求相对较宽松,但机械性能仍要满足标准要求。
这类钢板和钢带主要应用于一般机械零件制造、建筑材料等领域。
4. 技术要求JIS G3141-2023 标准中对于冷轧碳素薄钢板和钢带的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机械性能标准规定了冷轧碳素薄钢板和钢带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机械性能要求。
这些性能指标对于保证钢板和钢带的使用性能至关重要。
4.2 化学成分冷轧碳素薄钢板和钢带的化学成分要求在标准中得到了明确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冷轧钢板表面碳形态分析方法
研究(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冷轧钢板表面碳形态分析方法研究(新版)
本文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退火处理后钢板表层碳的存在形态的表征方法,重点介绍了评价退火后冷轧钢板表面质量及对后处理有较大影响的碳元素存在的形态、数量和深度等的分析仪器和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法的特点。
冷轧带钢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建筑等各行业。
为了进一步加工和表面处理的需要,经退火处理后的带钢板面必须具有较高的表面质量。
带钢经冷轧轧制后,带钢表面残留有轧制油等物质,随后的热处理会把带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从而获得均匀的组织结构和所需的机械性能。
在热处理的过程中,轧硬卷表面残留的轧制油也会挥发,钢板基体中的碳等元素也可能在一定的气氛条件下向钢板表面扩散,从而在钢板表面形成无定形碳、石墨碳等不同形态。
热处理后钢板表面碳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状况,可能会
对后续的清洗和涂装质量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本文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退火处理后钢板表面碳的形态和分布状况的表征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可在钢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根据钢板表面质量监控需要区别使用。
分析方法及设备
评价研究选取退火处理后的冷轧钢板为样板,采用3M公司Scotch胶带提取钢板表面样本,并粘贴在清洁度取样本上,使用NOVO-SHADE反射率计来测量反射率数值,借助美国LECO公司GDS-750A型辉光光谱仪(GDS)、美国LECO公司RC-412检测仪(Leco)和RINT2500/PC型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碳在钢板表面的深度分布、存在形态和结构等进行分析。
分析与讨论
2.1反射率评价
退火后冷轧带钢表面清洁程度采用反射率来衡量是一种简单快捷的评价方法,可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对钢板表面的清洁状况作一大致判断。
具体是采用Scotch胶带在被测样板上进行粘贴取样,然
后采用NOVO-SHADE光反射率计进行测量,测量出的数据即为钢板表面反射率的数值。
通常,反射率数值越大的钢板表面清洁程度越高,反之,钢板表面清洁程度越低。
胶带粘贴取样主要用来评价退火后冷轧钢板表面残留的无定形碳等物质,因为这层附着在钢板表面的这层物质可较为容易地被黏附到胶带上。
Scotch胶带和检测样本如图.1所示。
但是对于钢板表层的石墨态的碳,使用粘贴胶带取样的方法不能准确评价。
这是因为,
石墨碳与钢板表层结合非常牢固,不能轻而易举地黏附下来。
2.2残碳(LECO)分析
采用Leco分析仪可对钢板表层碳的存在形态进行分析。
利用Leco分析仪输出的钢板表层碳的分解曲线,分别对三个温度段进行积分,可分别求出三个温度段下不同形态碳含量的和。
采用这种方法分析时,要特别注意样品制作过程中应避免可能引入碳的二次污染源。
2.3辉光放电光谱(GDS)分析
采用辉光光谱仪可对碳在钢板厚度方向上的深度分布情况进行
分析。
2.4X射线衍射(XRD)分析
采用XRD衍射仪可以对退火后冷轧板表层石墨态的碳作进一步分析。
由于钢板表层碳的富集层厚度差别很大,从十几纳米到几百纳米不等,故分析时通常采用低角度掠射,扫描范围为10°~70°,从冷轧板的XRD衍射图谱分析中,样品表层有石墨碳存在,石墨的峰对应图中26-28。
的范围内。
XRD分析方法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钢板表层碳的存在形态。
结论
(1)在退火后的钢板表面粘贴取样,可以快速的评价钢板表面的清洁程度,但对石墨态碳不能准确评价。
(2)采用LECO可以方便地分析在钢板表层碳的不同存在形态和数量。
(3)采用辉光放电分析可以分析沿钢板厚度方向碳的深度分布情况。
(4)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可以对钢板表面石墨态的碳进行结构确认。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