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杠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丝杆座机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丝杆座机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丝杆座机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2011 年 6 月 30日丝杠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机床夹具设计一、 设计任务1. 设计课题:丝杆座加工工艺规程设计铣槽80.020+专用夹具设计2. 生产纲领:年产量10000件,属于大批量生产3. 设计要求:(1)零件毛坯图 1张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 (3)机械加工主要工序的工序卡片 1套 (4)夹具装配图 1张 (5)夹具零件图 若干张 (6)设计说明书1份二、 设计说明书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训练。

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和机床夹具的设计。

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以及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1. 零件加工工艺设计(1). 零件的工艺性审核 1) 零件的结构特点丝杆座零件图如附图1所示。

该零件是丝杆座 2) 主要技术要求零件图上的主要技术要求为:去毛刺、锐角倒钝。

3) 加工表面及其要求① 孔φ2203.00+:孔径φ2203.00+,对A 的垂直度为0.05mm ,表面粗糙度R a 1.6μm② B 、C 面:保证尺寸为55*37mm ,平行度0.02mm ,表面粗糙度R a 1.6μm ③ F 、G 面:保证尺寸为28*37mm ,表面粗糙度R a 3.2μm④ D 面:保证尺寸为55*28mm ,对A 的垂直度为0.02mm ,表面粗糙度R a 1.6μm ⑤ E 面:保证尺寸为55*28mm ,表面粗糙度R a 3.2μm⑥ 槽802.00+:尺寸为802.00+mm ,对A 的垂直度为0.05mm ,对称度为0.2mm, 表面粗糙度R a 3.2μm⑦6-M4不通螺纹孔(B面):钻孔φ3.3mm深为14mm,攻丝螺纹长为12mm,其+同心圆上,该圆直径为φ32,轴线距顶面距离为19±分布在与孔φ220.030.02mm,各孔相距角度45°⑧2-M6不通螺纹孔:钻孔φ5mm深为14mm,攻丝螺纹长为12mm,其轴线距F面距离为8mm,两螺纹孔轴线距离为39mm4)零件材料零件材料为45#钢,是调质钢,其组织为回火索氏体,适用于各种受力复杂的重要力零件,可再进行表面淬火和低温回火或滲氮处理,使零件不仅具有先前调质处理后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还具有局部或整体表面硬度高,较好的耐磨性。

机械系统设计 (滚珠丝杠)PPT课件

机械系统设计 (滚珠丝杠)PPT课件

2 机械系统设计--机械传动装置滚珠丝杠副
双推—自由
1.轴向刚度低,与螺母位置有关; 2.双推端可预拉伸安装; 3.适宜中小载荷与低速,更适宜垂直安装,短丝杠。
固定可以用深沟球轴承和双向推力轴承组合或用圆锥滚子轴承
2 机械系统设计--机械传动装置滚珠丝杠副
(2) 轴承的组合安装支承示例
2 机械系统设计--机械传动装置滚珠丝杠副
2 机械系统设计--机械传动装置滚珠丝杠副
滚珠丝杠副的特点
传动效率高 运动平稳 工作寿命长 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高 同步性好 可靠性高 不能自锁 制造工艺复杂
2 机械系统设计--机械传动装置滚珠丝杠副
滚珠丝杠副的典型结构类型
从螺纹滚道的截面形状、滚珠的循环方式和消除轴 向间隙的调整方法进行区别。
1,产生的轴向位移(即间隙)为:
1 (
Z1
1 )np
Z2
其中:n为螺母同方向转过的齿数
p为丝杠的导程
例:若Z1=99,Z2=100,n=1, p=6mm 则d=0.6μm
2 机械系统设计--机械传动装置滚珠丝杠副
(3) 垫片调隙式
调整垫片厚度,使螺母产生轴向位移,该形式结构简单,调整较为 方便,应用广,但仅适用于一般精度机构。
滚珠丝杠在工作负载fn和转矩tnm共同作用下引起每个导程的变形量esie38001038机械系统设计机械传动装置滚珠丝杠副按最不利的情况即取ffm则丝杠在工作长度上的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导程误差为通常要求丝杠的导程误差应小于其传动精度的12即edpfgjeapf1075216045910206143800101310107521503机械系统设计机械传动装置滚珠丝杠副试设计一数控机床工作台进给用滚珠丝杠副
1.轴向刚度最高; 2.预拉伸安装时,须加载荷较小,轴承寿命较高 3.适宜高速、高刚度、高精度。

机床夹具丝杆工艺课程设计

机床夹具丝杆工艺课程设计

机床夹具丝杆工艺课程设计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基础(含机床夹具设计)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

这次设计使我们能够综合机械制造学中的理论基础,并综合生产学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实践,可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导。

关键字:机械制造,机床夹具摘要.........................................................................................................................1 .零件的分析 01.1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01.2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01.3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02. 毛坯的选择 (1)2.1毛坯的选择及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 (1)2.2毛坯形状及尺寸的确定 (1)3.工艺路线的拟定 (2)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2)3.2零件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 (2)3.3加工顺序的安排 (3)4 .工序设计 (7)4.1机床的选择 (7)4.2工序设计 (7)结语 (10)参考文献 (11)1 .零件的分析1.1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1)左端加工阶梯轴(2)右端20M×1.5螺纹与倒角C1.51.2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φmm×90mm处有密封装置往复摩擦(1)丝杆在使用过程中,承受交变载荷作用,20表面,所以该处工艺要求硬度高又耐磨。

φmm×90mm部分经过调质处理,芯部硬度为23-32HRC,表面硬丝杆采用45钢材料,20度62-65HRC,所以丝杆既有一定的韧性,又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丝杠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

丝杠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
2
第 1 章 零件的分析
1. 1.1 零件的作用
丝杠是一种精度很高的零件,它能精确地确定工作台坐标位置,将旋转运动 转换成直线运动,面且还要传递一定的动力,所以在精度、强度及耐磨性等方面 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丝杠的加工从毛坯到成品的每道工序都要周密考虑,以 提高其加工精度。
1.2 零件的结构简介 1.2.1 丝杠的分类
2.3 制订工艺路线
材料 精度等级 工艺过程 9Mn2V 6级 工序内容 1.锻造 2.球化退火 3.车端面打中心孔 4.粗车外圆 5.高温时效 5.牢外圆打中心孔 7.半精车外圆 8.粗磨外圆 9.淬火(t=800℃),中温回 火(t=260℃) 14.研磨两顶尖孔 11.粗磨外圆 12.粗磨出螺纹槽 13.人工时效(t=260℃) 双顶尖孔 双顶尖孔 外圆表面 双顶尖孔 双顶尖孔 外圆表面 双顶尖孔 定位基准
2.1 确定毛坯材料
丝杠材料的选择是保证丝杠质量的关键,一般要求是: (1) 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磨削时不易产生裂纹,能得到良好的表面光洁
度和较小的残余内应力,对刀具磨损作用较小。 (2) 抗拉极限强度一般不低于 588MPa。 (3) 有良好的热处理工艺性,淬透性好,不易淬裂,组织均匀,热处理变形 小,能获得较高的硬度,从而保证丝杠的耐磨性和尺寸的稳定性。 (4) 材料硬度均匀,金相组织符合标准。常用的材料有:不淬硬丝杠常用 T10A, T12A 及 45 等;淬硬丝杠常选用 9Mn2V,CrWMn 等。其中 9Mn2V 有较 好的工艺性和稳定性,但淬透性差,常用于直径≤50mm 的精密丝杠;CrWMn 钢 的优点是热处理后变形小,适用于制作高精度零件,但其容易开裂,磨削工艺性 差。 丝杠的硬度越高越耐磨,但制造时不易磨削。 丝杠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 以保证传递一定的动力;应具有良好的热处理工 艺性(淬透性好、热处理变形小、不易产生裂纹),并能获得较高的硬度、良好的 耐磨性。丝杠螺母材料一般采用 GCrl5、CrWMn、9CrSi、9Mn2V,热处理硬度 为 60~62HRC。整体淬火在热处理和磨削过程中变形较大,工艺性差,应尽可能

车床丝杠课程设计

车床丝杠课程设计

车床丝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车床丝杠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功能;2. 学生掌握车床丝杠的加工工艺、装配及维护方法;3. 学生了解车床丝杠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车床,进行丝杠的加工;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对加工出的丝杠进行质量检测;3. 学生具备解决车床丝杠加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加工专业,对车床丝杠加工产生兴趣;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精神;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中职或高职机械加工及相关专业学生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车床丝杠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车床丝杠加工的基本能力,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车床丝杠的基本概念:介绍车床丝杠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2. 车床丝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车床丝杠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性能特点;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3. 车床丝杠加工工艺:讲解车床丝杠加工的工艺流程、加工参数及其优化;教材章节:第三章4. 车床丝杠的装配与维护:介绍车床丝杠的装配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日常维护保养;教材章节:第四章5. 车床丝杠加工质量检测:讲解车床丝杠加工质量的检测方法、标准和常见问题处理;教材章节:第五章6. 车床丝杠应用案例:分析车床丝杠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材章节:第六章7.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车床丝杠加工的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教材章节:实践操作部分本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车床丝杠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丝杠的工艺设计模板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丝杠的工艺设计模板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设计题目:丝杠的工艺设计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内容:设计一套丝杠的加工工艺设计要求:1.要求绘制零件图一张,毛坯图一张,设计说明书一份。

2.工艺设计要求合理,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图纸共2张说明书共15页目录前言 (2)第1章零件的分析 (3)1.1 零件的作用 (3)1.2零件的工艺分析 (3)第2章工艺规程设计 (5)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5)2.2基面的选择 (6)2.3 制订工艺路线 (6)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8)2.5确定切削用量 (10)第3章绘制零件图 (13)总结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包括零件加工和装配两方面,其指导思想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高生产率、经济性。

研究的重点是工艺过程,同样也包括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

工艺是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它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既是构思和想法,又是实在的方法和手段,并落实在由工件、刀具、机床、夹具所构成的工艺系统中。

第1章零件的分析1.1 零件的作用题目给定的零件是丝杠,丝杠是将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的传动副零件,它被用来完成机床的进给运动。

机床丝杠不仅要能传递准确的运动,而且还要能传递一定的动力。

所以它在精度、强度以及耐磨性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其功用为支承传动零件(齿轮、皮带轮等)、传动扭矩、承受载荷,以及保证装在主轴上的工件或刀具具有一定的回转精度。

表面特点:外圆、内孔、圆锥、螺纹、花键、横向孔。

1.2零件的工艺分析丝杠是细而长的柔性轴,它的长径比往往很大,一般都在20~50左右,刚度很差。

加上其结构形状比较复杂,有要求很高的螺纹表面,又有阶梯及沟槽,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变形。

这是丝杠加工中影响精度的一个主要矛盾。

丝杆传动精密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新

丝杆传动精密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新

精密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丝杆传动学校武汉大学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完成日期2014年9月28日目录第一章概述 (2)1.1课程设计的目的 (2)1.2 设计要求 (3)1.3 注意事项 (4)第二章总体方案设计 (4)2.1工作台的尺寸设计 (5)2.2导轨类型设计 (5)2.3丝杠的选型和校核计算 (5)2.4电机的选择 (5)2.5联轴器和轴承的选择 (5)第三章机械零部件设计 (5)3.1工作台的设计 (5)3.1.1工作台外形尺寸及重量初步估计 (5)3.1.2工作台工作时的运动情况估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工作台简图 (5)3.2导轨的设计 (6)3.2.1导轨材料和类型选择 (6)3.2.2导轨额定载荷的预算 (7)3.2.3导轨参数选择 (7)3.2.4滑动导轨的计算 (8)3.3丝杠的的选型和计算 (9)3.3.1 滚珠丝杠使用条件 (9)3.3.2 确定滚珠丝杠副导程 (9)3.3.3 滚珠丝杠轴向负荷计算 (9)3.3.4 滚珠丝杠选型 (10)3.3.5 静安全系数 (11)3.3.6 丝杠轴安装方式和挫曲载荷 (11)3.3.7 丝杠容许转速 (13)3.3.8 校核工作寿命 (14)3.3.9 定位精度计算 (15)3.4 电机选型 (15)3.5 轴承的选择 (16)3.6 联轴器选型 (18)第四章机构润滑 (19)4.1 导轨润滑 (19)4.2 滚动轴承的润滑 (20)4.3 滚珠丝杠润滑 (21)课程设计总结 (22)第一章概述1.1课程设计的目的“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作为实践环节对于整个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不仅是完成一项指定任务,更重要的是实际走过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

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定位为设计者。

设计者要进行方案筛选论证,要考虑装配关系,考虑结构工艺性,考虑选材。

减速机丝杠输出课程设计

减速机丝杠输出课程设计

减速机丝杠输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减速机丝杠输出原理,理解其构造与功能;2. 使学生了解减速机丝杠输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重要性;3. 帮助学生掌握减速机丝杠输出相关计算公式及参数。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减速机丝杠输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正确安装、调试和维护减速机丝杠输出设备;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技术资料、规范和标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协作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减速机丝杠输出技术的发展趋势,树立环保、节能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实践操作感兴趣,但缺乏实际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设计和评估中有效实施。

二、教学内容1. 减速机丝杠输出的基本原理与构造:- 理解减速机的工作原理;- 掌握丝杠副的基本构造及其在减速机中的作用;- 分析不同类型减速机的丝杠输出特点。

2. 减速机丝杠输出的应用与重要性:- 介绍减速机丝杠输出在各类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讨论减速机丝杠输出对提高机械效率、精度的影响;- 探究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重要作用。

3. 减速机丝杠输出的计算与选型:- 学习减速机丝杠输出的主要参数计算方法;- 掌握丝杠副的选型原则及步骤;- 分析计算与选型中需考虑的实际工况因素。

4. 减速机丝杠输出的安装与维护:- 详述减速机丝杠输出的安装流程及注意事项;- 掌握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讨论日常维护保养的方法及重要性。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章:基本原理与构造(2课时)- 第二章:应用与重要性(2课时)- 第三章:计算与选型(3课时)- 第四章:安装与维护(3课时)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丝杠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1.1 丝杠的用途 (1)1.2 丝杠的技术要求 (1)1.3 审核丝杠的工艺性 (1)1.4 确定丝杠的生产类型 (1)2 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2)2.1 选择毛坯 (2)2.2 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2)2.3、绘制毛坯简图 (2)3 拟定丝杠工艺路线 (2)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2)3.1.1 粗基准的选择 (3)3.1.2 精基准的选择 (3)3.2 各表面加工方案的确定 (3)3.3 加工阶段的划分 (3)3.4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3)3.5 工序顺序的安排 (4)3.5.1 机械加工工序 (4)3.5.2 热处理工序 (4)3.5.3 辅助工序 (4)3.6 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的选用 (4)3.6.1 机床设备的选用 (4)3.6.2 工艺装备的选用 (4)3.7 确定工艺路线 (4)4 确定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 (5)4.1 工序-粗车外圆端面及台阶 (5)4.2 工序—车梯形螺纹 (5)4.2.1 工序加工过程 (5)4.2.2 确定工序尺寸 (5)4.3工序—粗铣 (6)4.4 工序—半精车精车外圆 (7)4.4.1工序精车外圆 (7)4.4.2工序半精加工外圆 (7)5 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7)5.1工序-粗车外圆端面及台阶 (7)5.1.1 确定切削用量 (7)5.1.2 时间定额的计算 (7)5.2 工序—车梯形螺纹 (8)5.2.1 确定切削用量 (8)5.2.2 时间定额的计算 (9)5.3 工序—铣削 (10)5.4 工序—半精车精车外圆 (11)5.4.1 确定切削用量 (11)5.4.2 时间定额的计算 (12)6 总结 (14)参考文献 (14)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工序卡片零件图纸1 丝杠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1.1 丝杠的用途丝杠是将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的传动副零件,它被用来完成机床的进给运动。

机床丝杠不仅要能传递准确的运动,而且还要能传递一定的动力。

所以它在精度、强度以及耐磨性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其功用为支承传动零件(齿轮、皮带轮等)、传动扭矩、承受载荷,以及保证装在主轴上的工件或刀具具有一定的回转精度。

表面特点:外圆、内孔、螺纹、花键。

1.2 丝杠的技术要求将该零件的全部技术要求列于表1—1中。

该零件的材料为45钢,硬度为28—32HRC,选用的热处理方式为调质处理,可以提高零件硬度及韧性。

表1—1丝杠零件技术要求表1.3 审查丝杠的工艺性分析零件图可知,该零件由外圆柱面,螺纹表面,键槽表面组成。

加工时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紧。

以零件中心轴线为基准,加工顺序由粗到精,由近到远,两次装夹尽可能加工出较多的工作表面。

该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加工精度较低,通过粗车,再半精车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

1.4 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生产纲领的大小对生产组织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各工序所需专业化和自动化的程度,决定了所应选用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设备。

生产纲领计算:N=Qn(1+a%)(1+b%)式中:N—零件的年产量(件/年);Q—产品的年产量(台/年);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a%—该零件的备品率(备品百分率);b%—该零件的废品率(废品百分率)。

根据生产要求可以确定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量生产。

2 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2.1 选择毛坯题目给定的零件是丝杠,轴类零件可根据使用要求、生产类型、设备条件及结构,选用棒料、锻件等毛坯形式。

对于外圆直径相差不大的轴,一般以棒料为主;而对于外圆直径相差大的阶梯轴或重要的轴,常选用锻件,这样既节约材料又减少机械加工的工作量,还可改善机械性能。

一般只有某些大型的,结构复杂的轴才采用铸件,因而结合题目,选用棒料。

2.2 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2.2.1 公差等级由丝杠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2.2.2 棒料形状复杂系数由丝杠零件图分析计算,可大致确定棒料的端面半径,及总长,即r=25mm , L=850mm 。

2.2.3 零件表面粗糙度由丝杠零件图可知,该丝杠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均大于等于1.6μm。

即Ra≥1.6μm。

2.3 绘制丝杠锻造毛坯简图3 拟定丝杠工艺路线3.1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通常先确定精基准,然后确定粗基准。

3.1.1精基准的选择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设计基准为丝杠的左端面和丝杠中心轴线作为精基准,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同时,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该组表面作为精基准。

又遵循了“基准统一”原则,丝杠中心轴线是设计基准。

有利于避免被加工零件由于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误差,另外,为了避免在机械加工中产生夹紧变形,选用丝杠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夹紧稳定可靠。

3.1.2粗基准的选择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缺欠。

本零件选用丝杠的右端面作为粗基准,采用丝杠的右端面做粗基准加工左端面,接着以左端面为基准加工右端面,可以为后续的工序准备好基准。

3.2 各表面加工方案的确定根据毛坯零件图上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查表1—9和表1—11,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

表3—1丝杠零件各表面加工方案3.3 加工方案的划分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

总是先粗加工后精加工,该丝杠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

在粗加工阶段,首先将精基准左端面准备好,使后续工序都可以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

另外,需要粗车,粗铣,切槽的面的加工,可放在粗加工阶段进行。

在半精加工阶段。

完成键槽以及切槽的加工,在精加工阶段。

进行丝杠其他端面需精车的部分。

3.4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工序的集中与分散是确定工序内容多与少的依据,它直接影响整个工艺路线的工序数目及设备,工装的选用等。

本零件中生产类型为批量生产,确定选用工序集中地原则组织工序内容。

一方面采用通用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加工,以提高生产率,一方面可以减少工件的装夹次数。

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并可以缩短辅助时间。

3.5 工序顺序的安排3.5.1 机械加工工序1)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丝杠左端面和工件找正。

2)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对各加工表面都是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其次是半精加工工序。

最后是精加工工序。

3)遵循“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零件左端面及右边几个端面,后加工次要表面—键槽,退刀槽3.5.2 热处理工序粗加工和热处理之后,安排校直工序;再半精加工,安排去毛刺,中检工序:精加工之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工序。

综上所述。

该零件工序安排顺序为:基准加工—主要表面粗加工及一些余量大的表面粗加工—主要表面和必要表面加工—热处理—主要表面精加工,其间穿插一些辅助工序。

3.6 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的选用3.6.1机床设备的选用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条件下。

查表4—1和表4—15可以选用CA6140车床和X51铣床。

3.6.2 工艺装备的选用工艺装备主要包括刀具,夹具,量检具和辅具等,其中夹具应选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和V 形块。

3.7 确定工艺路线综上所述,制订了丝杠的工艺路线。

详见表3—2表 3—2 丝杠工艺路线4 确定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4.1 工序-粗车外圆端面及台阶(1)粗加工ø36.5mm外圆及台阶ø20mm和台阶ø18mm及台阶ø15mm与端面工序加工过程为粗车ø36.5mm外圆及台阶ø20mm和台阶ø18mm及台阶ø15mm(以ø36.5外圆定位),保证P1=ø36.5mm,P2=ø20mm,P3=100mm,P4=ø18mm,P5=55mm,P6=ø15mm,P7=9mm查表2—11知:外圆粗车余量为3.0mm 端面粗车余量为1.8mm(2)粗加工ø36.5mm外圆及ø20mm端面及外圆工序加工过程为粗车ø36.5mm外圆(以ø36.5外圆定位),保证工序尺寸P1=ø36.5mm粗车ø20mm外圆及端面(以ø36.5外圆定位),保证P2=ø20,P3=45mm查表2—11知:外圆粗车余量为3.0mm 端面粗车余量为1.8mm4.2 工序—车梯形螺纹4.2.1 工序加工过程1)粗车保证工序尺寸P1。

2)半精车保证工序尺寸P2。

4.2.2 确定工序尺寸1)确定工序尺寸P2。

由图知P2=d2=29mm 。

2)确定工序尺寸P1由图知P1=Z2+P2,其中Z为半精车余量,查表2-25 ,确定Z2=2.2mm 。

故P 1=31.2mm,由于工序尺寸P2是在粗车加工中保证的,故查表粗车工序的经济加工精度为IT-12 —IT-14,因此确定该工序尺寸公差为IT12,其公差值为0.25mm,工序尺寸按入体原则标准,由此可初步确定工序尺寸P1=31.25-0.25.3)加工余量的校核,如图所示尺寸链中,Z2是封闭环。

故 Z max =P 1max-P 2min=31.2+0-29=2.2 Z min =P 1min -P 2max=31.2-0.25-29=1.95校核结果表明,余量Z 2的工序尺寸公差是合理的。

经上述分析计算,可确定各工序尺寸分别是 P 2=29mm , P 1=31.250-0.25dd pp4.3 工序—粗铣查工艺手册知粗铣余量为5mm ,精铣余量为1mm ,各工序按加工经济精度,查参考文献可知粗铣精度为IT9,精铣为IT8,查机械制图可知各工步的公差值粗铣为0.03mm ,精铣为0.03mm ,综上所叙,该工序各工步的工序尺寸,粗铣工序尺寸d 1 =5+0.03 0 ,精铣工序尺寸d 2 =1+0.03 04.4 工序—半精车精车外圆4.4.1工序精车外圆查表2-11可知对于Φ20精车余量Z 3=1mm半精车余量Z 2 =1mm 粗车余量 Z 1=3mm各工序的经济精度由表1-8可知分别为 IT7 IT11 IT13 因此可确定精车工序尺寸P 3= 20+0.018 0mm 半精车工序尺寸P 2 =20+0.21 omm 粗车工序尺寸P 1=220.330mm4.4.2工序半精加工外圆查表2-11可知对于Φ18半精车余量Z 1=2mm 精车余量Z 2=2.4mm 各工序的经济精度由表1-8可知分别为IT8 IT13 因此可知半精车工序尺寸P 1=18o.03 0mm 粗车工序尺寸P 2=200.33 0mm5 确定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5.1 工序-粗车外圆端面及台阶5.1.1确定切削用量(1)工序-粗车ø36.5外圆端面及台阶以ø50mm 外圆毛坯面定位粗车ø50mm 端面,粗车外圆至ø36.5mm,再车台阶ø20mm,台阶ø8mm,及台阶ø15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